不失黍絫造句
成語(Idiom):不失黍絫 (bù shī shǔ zhuó)
發音(Pronunciation):bù shī shǔ zhu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品行高尚,不丟失原則和道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失黍絫這個成語源于《左傳》中的一個故事。黍絫是古代的兩種糧食作物,黍是一種粗糧,絫是一種細糧。黍以粗糙而著稱,而絫則以細膩而聞名。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高尚,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違背原則和道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不輕易妥協,堅守原則。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的誠實、正直和正義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晉國的國君獻公在位時,有一次他為了宴請賢士而準備了兩種糧食,一種是黍,一種是絫。他故意將黍和絫混在一起,然后讓賢士們挑選。最后,只有一個人能夠分辨出黍和絫。這個人就是晉國的大夫子賈宣。獻公對賈宣的誠實和聰明非常贊賞,于是就有了成語“不失黍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失黍絫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不”、“失”、“黍”、“絫”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持做正確的事情,不失黍絫。
2. 這個領導在處理問題時始終秉持不失黍絫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黍絫這兩種糧食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黍是一種粗糧,絫是一種細糧,黍以粗糙而著稱,絫則以細膩而聞名。不失黍絫表示一個人的品行高尚,不丟失原則和道義。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在吃糧食時,咬下去的是黍,卻能品嘗到絫的細膩口感,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左傳》中的故事,以及其他與品德高尚、堅守原則相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不失黍絫的好同學,總是誠實守信。
2. 初中生:老師夸獎他在考試中不失黍絫,沒有作弊。
3. 高中生:他在面對誘惑時仍然不失黍絫,堅持選擇正確的道路。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他一直以不失黍絫的原則帶領同學們做好各項工作。
精品推薦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墨玉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3℃
- 樂都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4級,氣溫:26/11℃
- 屯昌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6/24℃
- 永靖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9/17℃
- 庫爾勒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2℃
- 達坂城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萬寧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潛江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21℃
- 平安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