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民間偏方大全收集古今中外各種中醫偏方以及民間治病偏方近萬個。注:本站偏方均根據民間及網絡流傳整理而成,僅供參考,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市售的中成藥液有:10%斑蟊酊、20%補骨脂酊、25%川椒酊、101毛發再生精、斑禿生發水等。其他方劑: ⑴大蒜外擦:大蒜味辛、性溫,又除風、破冷、鎮靜、止癢等作用,為含硫的植物揮發油,有興奮神、刺激血液循環及發汗作用。 ⑵生姜外擦:生姜含"姜辣素",能興奮神經,擴張皮膚和粘膜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可用鮮生姜榨出汁,用小毛刷蘸姜汁刷禿發處,每日3次。 ⑶鮮旱蓮草洗凈,榨取自然汁,擦患處,每日3-5次。 ⑷側柏葉陰干研末和麻油外擦。 ⑸甘油紅皮大蒜汁:新鮮紅皮大蒜剝后搗碎取汁,以蒜汁、甘油為3:2之量攪拌后外擦脫發處 ⑹半夏蘸醋外擦 ⑺生川烏粉50克,醋調外擦,每日早晚各1次 ⑻柚子核15克,開水浸泡半小時,外擦患處 ⑼冬蟲夏草30克,入白酒100毫升,浸泡一周,濾過取汁,外擦患處,每日5次 ⑽斑槿酒:斑蟊9只,紫槿皮30克,樟腦12克,白酒300毫升,浸泡2周后外擦 ⑾斑蟊7克,骨碎補、故子各12克,鮮側柏葉30克,上四藥切碎泡入75%酒精或普通白酒500毫升,一周后外擦 ⑿朝天紅辣椒、鮮姜塊、側柏葉各15克,泡入白酒一杯中,過一宿后取出絞取藥汁和少量白酒,每天早晚擦患處 ⒀側柏液酒:側柏葉、歸尾、菟絲子、生姜各15克,浸白酒(蓋過藥面),一走后外擦 ⒁補骨脂、首烏各30克,菟絲子、百部各15克,浸泡于40度白酒中,一周后取汁外擦患部,早晚各一次 ⒂鮮側柏葉90克,山柰45克,75%酒精700毫克,入瓶浸泡7-10天后,以生姜切面蘸藥水,反復用力涂擦 ⒃鬧羊花21朵,鮮毛姜(骨碎補)手指大一段,切成17片,將以上兩藥置一中碗中,高粱酒浸入頂,碗口用紙封固,放鍋中,隔水蒸一小時左右,每天用藥酒擦患處,4-5次,月余可發生。此藥有毒,不可入口。 ⒄硫磺、雄黃、鳳凰衣各15克,炮山甲9克,滑石粉、豬板油各30克,共為細末,板油、豬苦膽汁調藥末、搗如泥,用紗布包好,擦抹患處,每日2-3次,連用1-2周。 ⒅人參葉、側柏葉、白蘚皮各12克,高粱酒浸泡一周后,外擦患處,每日3次。 ⒆補骨脂25克,旱蓮草25克,75%酒精200毫升,浸泡一周后外擦,一日數次。 ⒇生姜6克,生半夏(研磨)15克,先將生姜擦患處一分鐘,稍等,再擦一二分鐘,然后用生半夏細末調香油擦之,連續應用,有刺激發生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