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
環球網2月21日消息,“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質疑國高中史地課本暗示“臺灣、中國,一邊一國”,誤導國家認同。臺“教育部”教育研究院教科書發展中心主任楊國揚表示,社會乙版上冊是2005年時出版社根據九二課綱編寫,由“國立編譯館”審定,當時只要符合能力指標,內容不偏綱,在尊重作者前提下,就不會要求修改。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除了2005年社會乙版上冊將“中華民國”以“臺灣地區”表示外,2007年根據九四課綱重新編定的社會課本,同章節談到臺灣的范圍與行政區,仍是以“臺灣地區”稱之,內容一模一樣;直到根據九七課綱修訂,“國一生”于去年九月啟用的社會課本,才將“臺灣地區”改為“臺灣”,但仍不稱“中華民國”。
楊國揚表示,教科書審定委員由教育部長聘任,課本依課綱編寫,但審查教科書采共議,非一個人主導,委員對有爭議性的部分也都很小心。如果對教科書內容有意見,該中心收到后,會跟委員反映,未來修正時可檢討。
康軒董事長特助許牧民表示,“臺灣地區”是一個專有名詞,編書是根據法規數據庫里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撰寫,和“國立編譯館”主編的認識地理篇用詞完全一樣,并非沒依據。
許牧民表示,教科書必須要看全文,不應只單純做名詞之爭、刻意解讀。去年改版改稱“臺灣”,也是希望避免引發政治聯想。
人物信息: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字伯春,江蘇鹽城人。中國國民黨軍事將領,臺灣“行政院長”(1990~1993),現任臺北市長郝龍斌系郝柏村之子。郝柏村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臺獨”。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批準成立了臺灣陸委會和海基會,為臺灣與大陸“三通”開辟了互相聯系與協調的通道。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字伯春,漢族,江蘇鹽城人,臺灣當局一級上將,曾任“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職。其子郝龍斌現任臺北市長。
郝柏村[1]乃陸軍官校十二期炮科畢業,之后隨即加入抗日戰爭,參加過1938年的廣州之役及1939年的皖南戰役。后又隨孫立人所率領之中國遠征軍38師赴緬甸作戰,戰勝后轉進印度休整。1948年于國共內戰之遼西會戰(遼沈戰役)期間,他從錦州前線被召回,成為蔣中正總統的侍從官。臺灣當局前“國防部長”郭寄嶠上將為其岳父。
1958年金門炮戰(八二三炮戰)發生時在金門擔任第9師師長,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門(烈嶼)有功,因而獲頒云麾勛章與虎字榮譽旗,并升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調升“國防部”副參謀總長。1978年6月,掌陸軍總司令。1981年12月由蔣經國晉任一級上將,并調升“國防部”參謀總長,在職八年。參謀總長原來兩年一任,因種種特殊情況一再延任,成為歷任在職最久的參謀總長。
履歷
郝柏村先生1919年出生于鹽城郝榮莊(今鹽都葛武鎮郝榮村)。6歲起在本莊凈土庵讀私塾三年,后又到尚莊小學和鹽城縣立第二小學念書。13歲小學畢業后考取鹽城中學讀初中。1935年,16歲的郝柏村考取了常州中學高中部。因家境不十分寬裕,他便放棄了念高中的打算,來到南京,報考不需繳納任何費用的黃埔軍校。經初試和復試,郝柏村被錄取為軍校第12期新生。當時軍校分步兵科和炮科,郝柏村分在炮科。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軍校由南京遷到廬山,不久又遷到武昌,因形勢逼人,軍校加快了教學步伐,黃埔軍校第12期學生于1938年元月提前舉行畢業典禮,畢業后放假兩周,郝柏村回到家鄉,休息兩周,返校后被分到湖南寧陵炮兵學校,學習由蘇聯援助的火炮使用技術。
此次一別家鄉整整60年,一個甲子,他都沒有機會回家鄉一趟。
1940年,郝柏村炮校學習結束后,分在炮兵14團5連任代理連長。先后駐防在湖南邵陽、廣西興安一帶。1944年,又被派到重慶陸軍大學第20期學習,學習結束后,升任炮兵14團參謀主任,隨部隊先后駐防鄭州、徐州,于1948年初調防沈陽。遼沈戰役前夕,郝柏村奉命離開部隊,到南京國防部待命,后被分配去陸軍196師任上校參謀長,駐防湖南衡陽。
渡江戰役前夕,郝柏村離開部隊來到上海,旋即又來到重慶,在重慶附近的一個縣城的永川中學當半年教員。
1950年春,郝柏村由香港輾轉來到臺灣,憑個人資歷,在炮校謀了個教員職位,兩年后升任炮兵學校總教官。1954年,被送到陸軍大學將官短訓班培訓一年,結業后,被分到第三炮兵任上校指揮官。1958年8月升任第九師少將師長兼戰地指揮官,戍守小金門。后又被送到臺灣“三軍聯合參謀大學”將官班深造,旋又被派往美國陸軍參謀大學深造,1963年回臺灣,出任陸軍第三軍副軍長。1964年4月晉升金門防衛部中將副司令。同年10月,臺灣舉行“雙十節”閱兵,“國防部”指派郝柏村為閱兵總指揮官。第二年,郝柏村接替胡璉,出任“總統府”的侍衛長。
1981年10月,郝柏村任“國防部”參謀總長,晉升為一級上將。在1986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是中常委中唯一的一位職業軍人。1988年1月蔣經國逝世后,李登輝上臺,郝柏村被留任參謀總長。1989年11月任“國防部長”。1990年初春,被提名出任“行政院長”,兼任國民黨憲政改革策劃小組副召集人,“國家統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在任三年多。
1993年8月,郝柏村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副主席,任“總統府”資政。
退休以后,郝柏村多次來大陸祭祖、省親、旅游。
1999年4月3日13時05分,郝柏村先生偕夫人郭莞華,率兒子郝龍斌、郝海嬰及孫女郝漢祥一行12人搭乘華航班機離開臺北,經香港轉港龍KA810班機抵達南京,開始了他闊別家鄉61年以來的首次返鄉祭祖掃墓之行。
2001年7月,郝柏村率領廿多位臺灣高級退役將領赴桂林旅游,其中包括五位上將,多位中將,是臺軍訪問大陸最高級退役將領團。
2005年10月,郝柏村來江蘇省揚州、鹽城兩市訪問。在揚州這座古城,道出了其心聲“踏進揚州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生機與活力,揚州變化太快了,真可謂一天一個樣!”
行政
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后為安撫“國軍”,并逐漸減少郝之軍事影響,先于1989年升任郝為“國防部長”,后又為了使在國民黨黨部內有很大影響力的“行政院長”李煥去職,故于1990年提名郝為“行政院長”,獲得“立法院”表決同意,當時稱為“李郝體制”。
然而也引起部份媒體對其軍人身份的撻伐,例如《首都早報》即以斗大頭版《干!反對軍人組閣》為題,作家苦苓(王裕仁)也以“國之將亡,必有ⅩⅩ”為由宣布“停筆七七四十九天”。1990年5月19日,民主進步黨甚至發起“反軍人干政大游行”,但國民黨則以美國艾森豪威爾的例子反駁,認為郝柏村組閣是軍人從政,而非軍人干政。雖然郝為了接“行政院長”放棄一級上將的終身頭銜,卻仍被民主進步黨認為系軍人干政,發起游行反對。
當時擔任“立法委員”的陳水扁也曾在質詢郝柏村時當場掀桌子抗議,還曾因六年國建跳票的問題向他丟紙條而被架走。除了被民進黨立委在統獨問題上圍攻以外,李登輝在立法院內的代言人——“集思會”的立委雖然同為國民黨籍,卻經常與郝柏村對抗。替郝護航的,只有軍系立委及新黨的前身“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等人。
由于李登輝與郝柏村對兩岸關系與政策的看法不同,有時郝會利用“行政院長”的副署權與李交涉。例如蔣仲苓升一級上將案。由于蔣氏已屆退役年齡,而李企圖以升蔣氏為一級上將加以留用,但郝柏村等人以蔣經國生前的制度來反對。原來蔣經國生前定下的制度,凡升一級上將者,必須曾任參謀總長或有重大戰功,但蔣氏沒有以上條件,連蔣經國自己也因為沒有以上條件而拒升一級上將。結果,李登輝不再勉強升蔣氏為一級上將。郝柏村約同“國防部長”召開軍事匯報,本來“行政院長”召“國防部長”開會是合法的,卻被民進黨立委譏為召開軍事會議,企圖奪去總統的軍事統帥權。引來民進黨的大打抨擊。當時擔任民進黨立委的葉菊蘭被問及其指控郝柏村召開軍事會議企圖政變的消息來源時,甚至表示是其先夫鄭南榕托夢告知。
郝柏村的回應是:“這是屬于軍政范圍內的事,國防部長要用多少裝備、多少軍隊、花多少錢,這些事我該知道呀!又不屬于不歸我職權的軍令范圍,我所做所為并沒有逾權啊!”對于輿論的指責,郝柏村向總統府聯絡,希望向李登輝親自解釋,但卻得不到回應。在“總統府”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引述李登輝在8月1日接見軍事將領的談話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對國家效忠,這是一個新方向,同時,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看人,要看國家。”當時李登輝請快將生日的郝柏村吃飯之后,郝伯村說:“表面上請我吃飯,但對我的所作所為卻不認同,要找機會解釋,又不理不睬,還在記者會上修理我一頓,這是什么肝膽相照?后來我解釋,他又認為我沒有錯。”所以,郝柏村說“那是表面的,假的。”
郝柏村說:“軍令系統是從德國學來的,當時德國各地都由皇子當司令官,可是有關作戰之事,皇子未必精通,因此都由參謀長擔任發號司令。”“我別的事也許不在行,只有軍事方面較專業,我參與會議,貢獻點意見有何不可,且這些都屬于軍政范圍。”1992年“立法院”改選,國民黨重大挫敗。雖然國民黨黨內對提名及選舉上刻意杯葛以及提名別的候選人來與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對抗。但在黃復興黨部自行配票下,集思會立委大幅落選,在民意支持下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例如王建煊、趙少康等高票當選。
李登輝以“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為名迫郝柏村辭職,但郝柏村堅持要在國民黨中常會通過。1993年“國民大會”閉幕時,民進黨國代與一些國民黨國代大呼郝柏村下臺,郝不甘受辱,在高呼“萬歲,消滅臺獨”后宣布辭職。1993年8月在國民黨黨代表大會中,被推舉為國民黨副主席,與“副總統”李元簇、“司法院長”林洋港、新任的“行政院長”連戰并列。1996年退出國民黨,并與林洋港搭配參選“總統”,獲得一百六十萬票,在四組參選人中列第三位。2005年2月6日國民黨主動恢復其黨籍,并聘任為中央評議委員會(中評委)主席團主席。
辭職
1992年“立法院”改選,國民黨重大挫敗。雖然國民黨黨內對提名及選舉上刻意杯葛以及提名別的候選人來與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對抗。但在黃復興黨部自行配票下,集思會“立委”大幅落選,在民意支持下新國民黨連線的“立委”,例如王建煊、趙少康等高票當選。
李登輝以“行政院”向“立法院”負責為名迫郝柏村辭職,但郝柏村堅持要在國民黨中常會通過。1993年國民大會閉幕時,民進黨“國代”與一些國民黨“國代”大呼郝柏村下臺,郝不甘受辱,在高呼“中華民國萬歲,消滅‘臺獨’”后宣布辭職。
1993年8月在國民黨黨代表大會中,被推舉為國民黨副主席,與“副總統”李元簇、“司法院長”林洋港、新任的“行政院長”連戰并列。
1996年退出國民黨,并與林洋港搭配參選“總統”,獲得一百六十萬票,在四組參選人中列第三位。2005年2月6日國民黨主動恢復其黨籍,并聘任為中央評議委員會(中評委)主席團主席。
臺灣“行政院長”(1990~1993)。早年畢業于黃埔軍校12期。后任職胡宗南軍中,曾任駐印遠征軍炮兵連長。1950年到臺灣后升為炮兵指揮官。1958年金門炮戰時,任師長,守小金門,獲蔣介石頒贈“虎”字榮譽旗、四等云麾勛章。曾在美國陸軍炮校高級班和美國陸軍參謀大學進修。1964年晉升為中將。1965年任“總統府”侍衛長。后任第一軍團司令、“國防部”作戰次長、“陸軍”副總司令。1977年任“陸軍”總司令、副參謀總長、晉升為“陸軍”上將。1981年任參謀總長,得蔣經國信任,主持警政安全、軍事情報等工作。1990年出任“行政院長”,1993年2月辭職。后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副主席。
反獨大將
民國八年生,江蘇鹽城人。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炮科、陸軍大學二十期、三軍聯合參謀大學、美國陸軍炮校高級班、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
曾任總統府侍衛長,陸軍第一軍團司令,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陸軍副總司令,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總長任職期間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曾獲選國名黨中央常務委員;卸下總長職務後,出任國防部長,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國民黨副主席等職,現任王陽明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著有“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
郝柏村率領20多位高級退役將領奔赴廣西桂林,其中包括5名上將、多名中將和少將。這是臺軍最高級別的退役將領集體訪問祖國大陸,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郝柏村號稱島內的“反獨大將” 郝柏村生于1919年7月,江蘇省鹽城人,是臺灣任職時間最長的“參謀總長”(長達8年之久),深受蔣氏父子的器重。1990年初,他公開支持林洋港、蔣緯國搭檔競選“總統”,成為國民黨非主流派的核心人物。同年5月,李登輝任命郝柏村為“行政院長”,乘機解除他的軍權。1993年2月,受李登輝和民進黨的雙重排擠,郝柏村被迫辭職。 因堅決反對“兩國論”,郝柏村被臺灣輿論譽為“反獨大將”。陳水扁上臺后,他婉拒“總統府資政”一職,要求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因而遭到陳水扁記恨。
首訪北京
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2009年8月6日抵達北京,參加畫家黃君璧作品展。據悉,大陸軍方到機場為郝柏村接機,并安排一切行程。郝柏村此行將與海協會長陳云林相見。大陸已著手準備兩岸簽訂和平協議談判,在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上,大陸建議可從兩岸退役軍人交流開始,啟動兩岸軍事問題接觸。郝柏村此行有指標意義。
郝柏村此行十分低調,定位為私人行程,他將在開幕式上,與海協會長陳云林相見。他應黃君璧幼女黃湘詅之邀來北京,6日下午將赴恭王府參觀,晚上在恭王府大戲樓觀賞黃湘詅為他安排的堂會(票戲)演出。郝柏村與黃湘詅是“忘年之交”,黃湘詅過去曾與郝演出《霸王別姬》。
郝柏村離開公職后曾四次造訪大陸,第一次是1999年,回江蘇鹽城老家探親;第二次是2000年5月,回家鄉掃墓;第三次是同年9月前往西安旅游;第四次是2001年7月,率20多位退役將領前往桂林旅游。
故居
郝柏村故居,鹽都縣葛武鄉郝榮村,地處里下河合隴圩,與興化市的大鄒鎮隔河相望。這里地勢低洼,常遭水淹,明萬歷年間,鄉人取土筑莊圩,莊東莊西各留下一個人工湖,后人稱之“日月雙照”,引以為祥瑞。一條東西向的夾溝河穿莊而過,一座小巧玲瓏的磚拱橋,將南莊與北莊連成一體,莊南是上官河與興鹽界河交匯處,河面開闊,水流湍急,盛產魚蝦蟹鱉。白天可見罾籪相連,漁舟如梭;夜晚漁火點點,波光粼粼,人在柳堤上信步,有飄飄欲仙之感。在北莊,有一幢大門朝東、前后兩進,東、南兩廂和天井組成的普通磚瓦結構民居,便是臺灣原"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先生的故居。前進三間為客廳、書房,抱柱上有鄭板橋寫的一副對聯:不過奢華不過儉,也知稼穡也知書。后進三間,為郝柏村父親郝緒齡(字肇基)和母親袁珍寶的臥室,郝氏兄妹就出生在這里。南廂房是儲
藏室和男仆臥室;東廂房是廚房和女傭臥室。天井有四個花池,分別種有春蘭、秋菊、芍藥、牡丹,西南角還有一片竹林,環境十分幽雅。
郝柏村共有兄弟姐妹七人,哥哥和姐姐幼時出天花夭折。弟弟郝柏森曾任貴州遵義市政協副主席,已去世,三個妹妹郝錦春、郝秀春、郝爭春,大學畢業后從教,均已退休。郝柏村父親郝緒齡是獨子,自幼嬌生慣養,讀了很多古書,等到他要考秀才時,科舉制度己廢,眼見清廷腐敗,國運日非,便絕意仕途,守著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在家耕讀課子。他對郝柏村抱有很大期望,郝柏村剛滿六歲,父親就送他去家塾拜族人郝蔭嘏(人稱八先生)為師,讀書識字,家塾設在郝榮莊西北角的凈土庵內。此庵建于清康熙24年,由前殿、后殿、東西廂房組成,前后殿飛檐琉瓦,古色古香,兩廂皆屏風隔扇,壁掛字畫,四周有回廊相通。
因歷史原因,郝柏村故居易主后年久失修。1992年4月,原鹽城市郊區政府撥款,將郝柏村故居按原樣修復。同時修復了郝柏村父母之墓。墓在村西郝榮公路旁,有一條20米長的磚鋪甬道與公路相連,墓前兩側依次種植了黃楊、紫薇、塔松和水杉,花岡石墓碑上刻有顯考郝公緒齡妣袁氏珍寶之墓。郝柏村考入黃埔軍校后,從未回過家,父母先后去世,他也未掃過墓。1999年清明節,郝柏村偕夫人郭莞華帶領兒孫、親友50多人,從臺灣來故鄉掃墓,他在父母的墓前,淚流滿面,長跪不起。
距郝柏村故居不遠的郝氏宗祠,也一并修復。郝族遷鹽始祖郝貴四原是蘇州閶門富戶。因洪武趕散遷此,傳至郝柏村,已歷十八代。清乾隆年間,郝建三擴修。民國十年再修時。大門上方的龍鳳靈奇石匾,改由郝緒齡手書。祠內有一銀杏樹,已逾百年,古拙蒼勁,枝繁葉茂。郝柏村回故鄉掃墓時,曾在此樹下對人說:我小時候很頑皮,常和小伙伴比賽爬樹,那時我可以毫不費力地爬上這棵樹頂,沒有哪個小伙伴比得上我。如今的郝柏村故居,己成為鹽城旅游的一個景點,每年都有不少港澳臺和海外僑胞來此觀光,受到好客的郝榮村村民的熱情接侍,使他們留下了美好印象。
網友關注
- 申思
- 王源
- 曹廷炳
- 李恩熙
- 田亮
- 北京地鐵刀槍哥
- 跑車女警
- 李春江
- 21世紀最大流星雨
- 金龜子和毛毛蟲
- 王振堂
- 游樂晨
- 邢利斌
- 吳耀漢
- 伊恩·卡馬
- 韓群鳳
- 史鴻飛
- 周璐璐
- 瑪聯
- 顧春芳
- 丘振良
- 陳珊妮
- 杰米·韋利特
- 焦寶華
- sputea
- 林志穎弟弟
- 西門大嫂
- 單亦誠
- 網絡紅人張依依
- 圖里亞夫
- 朱克
- 王秀勇
- 哈蘇妹
- 梅拉赫
- 李德林
- 王永珀
- 白歆惠
- 馬頔
- 蔡喜宏
- 克里斯-穆林
- 呂小軍
- 陳雨昂
- 王儀涵
- 張宗益
- 本-戈登
- 王克楠
- 長裙哥
- 張杰
- 楊佳欣
- 王明娟
- 王建宙
- 弗里德·穆拉德
- 約瑟夫·科尼
- 王風
- 王美莼
- 宋佃濤
- 永井謙佑
- 李永波
- 季克良
- 吳嘉龍
- 蘇偉
- 莫露露
- 黃秋爽
- 蒂姆-蒂博
- 陳浩杰
- 薛嘉麟
- 陳寶琛
- 瑞恩·鄧恩
- 黃明志
- 鐵頭男
- 林清峰
- 大津祐樹
- 梅璇婷
- 金雅俊
- 羅玉通
- 張藝興
- 喊話哥
- 西蒙娜·法羅
- 黃詩陽
- 紅粉寶寶
- 陳小予
精品推薦
- 沙灣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3℃
- 阿克蘇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平陸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8℃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精河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4℃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