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忠
孔繁忠 - 人物檔案
孔繁忠,1953年生,平邑縣郵政局保太支局職工。1985年12月,到平邑縣郵政局保太支局,當過報刊投遞員、電話接線員。1986年12月起歷任平邑縣郵政東陽支局支局長、銅石支局支局長、保太支局支局長,曾多次被縣郵政局授予模范黨員、先進工作者稱號。
孔繁忠 - 工作經歷
“搖把子”時代:等個電話大半天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美好憧憬,然而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電話仍然是普通人眼中的奢侈品。
上世紀80年代,人們打電話首先要趕到郵電局排隊,等上大半天也不一定能與對方通上話。這時的電話是一種早期的人工交換式電話機,俗稱“搖把子”電話,屬第一代電話機。
“1985年年底,我剛到平邑縣郵政局保太支局工作時,支局只有一臺50門的交換機,鎮里各個單位用的都是搖把子(電話)。某個單位的人打電話的時候,一搖搖把子,支局交換機上的編號牌就掉下來,接線員馬上插上塞子,進行人工聯系,然后接到縣局1000門的交換機上,通過縣局再一級一級往上接,有時候早晨6點鐘掛上號,到晚上12點都不一定接通。”孔繁忠回憶說。
在那個時代,早晨掛號,午夜電話都還接不通的情況很正常,有時候甚至一個電話得等上一兩天。根據資料顯示,1978年,全國全年長途電話共計1.9億次,本地電話用戶192.6萬戶,平均每一百人才擁有固定電話0.38部,全國市話約有三分之一要靠人工轉接,大部分縣城和農村停留在“搖把子”電話狀態,可以說,那時的電話是普通百姓不敢奢望的稀罕物。
半自動轉盤電話:通話無私密空間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國的電話通信有了很大的改進,電話機由原來的搖把子電話改為半自動轉盤電話,每臺電話機都有一個數字轉盤和一個固定的電話號碼,打電話不再需要人工轉接,只需要把對方電話號碼的數字按順序一下一下撥,撥通后就可以直接與對方通話。這時的電話雖然有了重大的改進,但功能還是很簡單,只局限于打電話和接聽電話,連重撥和查閱的功能都不具備。
孔繁忠回想,1989年,他在平邑縣郵政局保太支局工作時,支局用上了撥號電話機(半自動轉盤電話機)。當時,縣城電話用戶都是撥號電話,縣城內可以直接撥號打電話。同時,鄉鎮各單位也用上了撥號電話機,但必須經過鄉鎮支局交換機,某單位一撥號,支局交換機就掉牌,支局接線員看到編號牌,便和撥號單位通話,詢問要哪里,然后直接接到所要的單位。半自動電話比“搖把子”省事了很多,但卻不能保密,所有的通話內容接線員都能聽到。
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半自動轉盤電話被數字按鍵電話取代,打電話更加快速、便捷。從1992年,各地開始實施程控電話村村通工程。當時,孔繁忠所在的平邑縣銅石鎮郵政支局是全縣第3個發展程控電話的局,支局投入1100多萬元,把光纜架到了每個村莊。1993年,平邑縣銅石鎮安裝程控電話24部,3年后發展到600多部。
1999年,孔繁忠被調到平邑縣郵政局保太支局。那年,平邑縣大搞電話村鎮建設,平邑縣保太鎮由200部電話,發展到6000部,成為遠近聞名的電話鎮。現在,僅保太鎮一個鎮的程控電話就達到1.2萬部。
有關資料顯示,近10年來,中國的固定電話業務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1999年7月,固定電話用戶總數突破1億戶,其中由1992年的1000萬戶到1996年的5000萬戶只經過了短短4年時間,而再到1億戶則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
此后,中國的固定電話發展經歷了2001年、2003年兩次突飛猛進的發展。2001年取消了電話初裝費后,固話安裝之風盛行全國。到2003年10月底,中國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55億戶,數量增長之快,使中國即刻成為電話擁有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大哥大年代:一種身份的象征
“近年來,蜂窩移動電話(大哥大)和無線呼機(BP機)在我國發展迅猛,其用戶數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繼續增長。”1994年的一篇新聞報道表明,從前只在熱播的香港電視劇中見到的“大哥大”和BP機,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已經走入內地百姓的生活。
孔繁忠稱,上世紀90年代末是BP機發展的鼎盛時期,無線尋呼BP機與固定電話結合起來,實現了固定電話服務的延伸,BP機也成為初級移動通信手段。
“有事您呼我”曾是那時最時尚的語言。BP機的發展經歷了數字BP機和中文BP機兩個階段,數字BP機只能顯示呼叫號碼,中文BP機有漢字顯現,可顯示一些信息,很接近現在的手機短信,只不過中間要通過尋呼臺的轉達。
有關資料顯示,1994年~2001年,BP機風靡一時,出現“滿城盡帶BP機”、“滿城皆響BP機”的景象。2000年、2001年,尋呼業發展到了顛峰。2002年以后,BP機開始走向衰落。2007年3月,國家信息產業部公示,中國聯通公司申請停止經營全網198/199、126/127、128/129無線尋呼服務。從此,尋呼臺在全國停運,BP機走到了盡頭。
就在BP機風行后的幾年,中國電話通信進入“大哥大”時代,最早的手機是像磚塊一樣大的“大哥大”,很大、很重、黑色,有20多公分高。在當時香港電影里黑社會老大手里都拿一部黑色的“大哥大”,那是一種身份的象征。1993年,一部“大哥大”價值兩萬多元,相當于當時一名普通員工好幾年的工資,那時用‘大哥大’的人,都是包工頭、大老板和第一批下海淘金的人。“大哥大”的稱謂,也顯示了當時能夠使用手提電話的人大都顯赫地位。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哥大”變小了,普及率也逐漸提高。上世紀90年代末,手機真正進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如今,手機的功能也在不斷地進化,由最初只能打電話、收發短信、儲存電話號碼的黑白屏手機發展到了后來的彩屏手機;從單調鈴聲到和弦鈴聲,再到現在的彩鈴。現在的手機又開發出了錄音、拍照、攝像、打游戲、上網、炒股、看電視節目等功能。
寬帶互聯網:鼠標一點知天下
1987年9月20日,人稱“中國上網第一人”的錢天白教授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通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
隨后,網絡風暴也刮到了沂蒙大地。“1996年,縣郵政局給職工配電腦,我交了3000元錢把一臺‘聯想’電腦帶回家。可那時,只有縣城能接上互聯網。我的電腦在家里只是個擺設。近幾年,寬帶進了村,僅我所在的大三陽村,寬帶用戶就達160多戶。相應的服務也進了村,我們村現在有2個新聯通服務點,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交話費、寬帶上網費,真是方便!”孔繁忠說。
有關資料證實,進入21世紀,互聯網開始走進普通市民的生活。此后,人們開始在互聯網上使用MSN、QQ等聊天,網絡電話更是受到年青人的青睞。網絡通訊的普及在更廣意義上拉近了距離,E-mail、MSN、QQ、博客留言等不僅能互通基本的訊息,還能互傳文件、音視頻。
到了2008年,我國上網人數已達到了2.1億,其中大學生就占80%,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個全國中心城市網購人數超900萬。
目前,網絡的普及也讓很多生活在鄉村的居民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我所在的村是臨沂市的土豆之鄉,家家戶戶種土豆,自從連上寬帶,村民坐在家里,鼠標輕點,就可以瀏覽全國各地的土豆價格,把保太土豆生意做到全國。如今,俺也連上了寬帶,每天可以上上網、沖沖浪,趕上信息社會,俺也享受到了信息社會帶來的便利!”談起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孔繁忠老人高興的說。
如今,互聯網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動化辦公、銀行自動取款機取款、遠程教育、網上購物等都需要依靠互聯網來進行。手機也與網絡通訊等緊密的結合起來,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通訊時代。
網友關注
- 呂小軍
- 王克楠
- 跑車女警
- 陳寶琛
- 朱克
- 王儀涵
- 莫露露
- 梅拉赫
- 白歆惠
- 馬頔
- 網絡紅人張依依
- 弗里德·穆拉德
- 杰米·韋利特
- 王建宙
- 永井謙佑
- 21世紀最大流星雨
- 約瑟夫·科尼
- 長裙哥
- sputea
- 陳珊妮
- 李德林
- 黃詩陽
- 哈蘇妹
- 黃秋爽
- 蘇偉
- 史鴻飛
- 王源
- 張宗益
- 伊恩·卡馬
- 李恩熙
- 梅璇婷
- 曹廷炳
- 周璐璐
- 瑞恩·鄧恩
- 張藝興
- 克里斯-穆林
- 蔡喜宏
- 張杰
- 王永珀
- 金雅俊
- 吳嘉龍
- 吳耀漢
- 瑪聯
- 西門大嫂
- 北京地鐵刀槍哥
- 焦寶華
- 丘振良
- 西蒙娜·法羅
- 紅粉寶寶
- 林清峰
- 王美莼
- 陳浩杰
- 顧春芳
- 喊話哥
- 王風
- 單亦誠
- 王振堂
- 薛嘉麟
- 大津祐樹
- 李春江
- 邢利斌
- 季克良
- 楊佳欣
- 陳小予
- 宋佃濤
- 林志穎弟弟
- 韓群鳳
- 田亮
- 王明娟
- 申思
- 王秀勇
- 金龜子和毛毛蟲
- 陳雨昂
- 羅玉通
- 游樂晨
- 蒂姆-蒂博
- 鐵頭男
- 李永波
- 本-戈登
- 黃明志
- 圖里亞夫
精品推薦
- 沙灣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3℃
- 阿克蘇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平陸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8℃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精河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4℃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