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林格
杰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10年) 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他的著名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當地時間2010年1月27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英漢詞典解釋塞林格
詞性解釋
1、[人名] Salingar
2、[人名] Selinger
個人生平
老年的塞林格
1919年1月1日塞林格出生于美國紐約城一個富裕的猶太商人家庭。他在15歲時就被父親送到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軍事學校,據說《麥田里的守望者》中關于寄宿學校的描寫,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學校為背景的。1936年,塞林格在軍事學校畢業,取得了他畢生唯一的一張文憑。1937年又被做火腿進口生意的父親送到波蘭學做火腿。不久回國繼續讀書,先后進了3所學院,都未畢業。1942年從軍,經一年多專門訓練后,被派赴歐洲做反間諜工作。1946年復員回紐約,專心從事寫作。
1951年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舉成名。《麥田里的守望者》獲得成功之后,塞林格變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爾州鄉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雖然從未放棄寫作,但他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開出版自己的作品。
塞林格在歐洲期間曾經與一個女醫生結婚,但不久便離異。1953年他與一個叫克萊爾·道格拉斯(Claire Douglas)的女學生相識,兩人后來在1955年結婚,但是后來又離婚。1972年塞格林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個名叫喬伊斯·梅納德(JoyceMaynard)的耶魯大學女學生的文章和照片,立即被她吸引,兩人開始通信。他讓她放棄學業與他過與世隔絕的生活,兩人的關系在十個月后破裂。1998年,MAYNARD寫了她的回憶錄《在世上的家里》(AT HOME IN THE WORLD),內中有許多53歲的作家和18歲的她的浪漫故事。2000年,塞林格與第二任妻子克萊爾·道格拉斯的女兒瑪格麗特·塞林格出版了《夢的守望者:一本回憶錄》一書。書中她披露了很多塞林格不為人知的秘密,像塞林格經常喝自己的尿、很少和克萊爾做愛,禁止她走訪親友等。
目前,老作家娶了第三任妻子,小他50歲的一位護士。他仍在寫作,仍靠稿費生活。
文學經歷
2008年 《紐約時報》書評版
塞林格在早在軍校讀書時,即練習寫作。最開始向雜志投稿,其中大部分都是為了賺錢,但也不乏一些好文章,其中包括了《香蕉魚的好日子》。
1946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紐約開始專心創作。他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舉成名。此后他隱居在新罕布什爾州一鄉間小屋中,外筑高墻,離群索居,成為著名的“遁世作家”。在這以后,幾十年來,據說他每天在一間只有一扇天窗的斗室中辛勤寫作,但迄今拿出來發表的只有編成兩本中篇集的4部中篇小說和1個短篇,即中篇集《弗蘭妮與卓埃》(1961)、《木匠們,把屋梁升高;西摩:一個介紹》(1963)及短篇《哈普華茲十六,1924》(1965)。此外,還出版過一本從20多篇舊作中選出的短篇集《九故事》(1953)。
塞林格從1940年在《小說》雜志上發表他的頭一個短篇小說起,到1951年出版他的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止,在10余年中他在《紐約客》等雜志上共發表了20多篇短篇小說,其中有很多小說并沒被正式集結出版過。
1999年,塞林格在34年沒有發表任何作品后終于發表了新的長篇小說《哈普沃茲16,1924》。《哈普沃茲16,1924》最早是以短篇的形式出現在1965年的《紐約時報》上。塞林格將這部作品授權一個小的出版公司,但是到現在他的作品都還沒有出版。
代表作品
《麥田里的守望者》譯林出版社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遁世”作家塞林格的著名長篇小說,1951年出版后風靡全美,成為戰后美國文學史的經典之作。《麥田里的守望者》情節平淡,一個名叫霍爾頓的十六歲男學生第四次被學校開除后,在接近圣誕節的某天夜里離開了他住宿的中學,又不敢貿然回家,就只身在美國最繁華的都市紐約游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棧,逛夜總會。他看不慣周圍的人物與世道,厭煩黑暗的現實,甚至夢想逃離這個丑惡的社會,到窮鄉僻壤去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事實上他對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又十分留戀。
《麥田里的守望者》以年輕的一代為視角點,對成人世界的虛偽與丑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嘲弄與挖苦,語言自然流暢,充滿俚語的口語化寫作令人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小說在語言上也是對既定的文學規范話語的一種顛覆與反叛,從形式到內容,《麥田里的守望者》都展現了美國文學自由奔放、無拘無束的一面。
作品影響
塞林格的長篇小說《麥田里的守望者》反映了二戰后美國青少年矛盾混亂的人生觀和道德觀,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處境。主人公霍爾頓那種沒有清楚目的的反抗,是當時學生和青少年的典型病癥。《麥田里的守望者》發表后,大中學學生爭相閱讀,家長和教師也視小說為“必讀教材”,把它當作理解當代青少年的鑰匙。
《麥田里的守望者》領導了美國文學創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貧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國人為之傾倒,這個時期完全可以稱作超于文學定義的“塞林格時代”。本文剖析了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從憎惡虛偽、追求純真到最終屈從社會現實的心理歷程,揭示二戰后美國青少年一代孤寂、彷徨、痛苦的內心世界。
創作風格
《麥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是由于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全書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作者以細膩深刻的筆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復雜心理,不僅抓住了他的理想與現實沖突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緊緊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來表現主人公的善良純真和荒誕放縱。
小說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識流”,兩者得到了巧妙的結合。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書也獨創一格。全書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敘,不避瑣碎,不諱隱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和俚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達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使讀者更能激起共鳴和思索,激起聯想和反響。
逝世
當地時間2010年1月28日,美國媒體報道稱作家杰羅姆·大衛·塞林格(又譯:捷羅姆·大衛·塞林格)于當地時間1月27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據悉, 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系正常死亡。塞林格的經紀人發表聲明悼念這位已故作家時稱:“盡管他的身體已經死亡,但是他的精神和愛將永垂不朽。”
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代表作《麥田守望者》發表于1951年,該書系賽林格一生中唯一一部長篇小說,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全書以出身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16歲中學生霍爾頓·考爾德的口吻敘述,塑造了美國當代文學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該書一經問世便風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至今仍十分暢銷。
網友關注
- 跑車女警
- 伊恩·卡馬
- 蘇偉
- 丘振良
- 史鴻飛
- 陳小予
- 梅璇婷
- 大津祐樹
- 焦寶華
- 杰米·韋利特
- 陳雨昂
- 王風
- 王永珀
- 梅拉赫
- 周璐璐
- 陳珊妮
- 張藝興
- 黃秋爽
- 本-戈登
- 王美莼
- 王振堂
- 紅粉寶寶
- 呂小軍
- 哈蘇妹
- 黃詩陽
- 游樂晨
- 張宗益
- 朱克
- 白歆惠
- 宋佃濤
- 西門大嫂
- 陳浩杰
- 申思
- 蒂姆-蒂博
- 李春江
- 21世紀最大流星雨
- 王源
- 李恩熙
- 西蒙娜·法羅
- 季克良
- 鐵頭男
- 羅玉通
- 王明娟
- 曹廷炳
- 圖里亞夫
- 弗里德·穆拉德
- 陳寶琛
- 林清峰
- 王克楠
- 顧春芳
- 張杰
- 長裙哥
- 喊話哥
- 北京地鐵刀槍哥
- 楊佳欣
- 蔡喜宏
- 邢利斌
- 黃明志
- 單亦誠
- 韓群鳳
- 莫露露
- 金龜子和毛毛蟲
- 吳耀漢
- 李德林
- 克里斯-穆林
- 王儀涵
- 田亮
- 王秀勇
- sputea
- 永井謙佑
- 金雅俊
- 薛嘉麟
- 網絡紅人張依依
- 馬頔
- 吳嘉龍
- 王建宙
- 李永波
- 約瑟夫·科尼
- 瑪聯
- 林志穎弟弟
- 瑞恩·鄧恩
精品推薦
- 沙灣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4/13℃
- 阿克蘇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冷湖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治多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4級,氣溫:19/0℃
- 平陸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18℃
- 海東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
- 西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轉4-5級,氣溫:33/28℃
- 精河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27/14℃
- 久治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18/5℃
- 白堿灘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西風,風力:4-5級轉<3級,氣溫: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