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是華人最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及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金庸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并著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4部武俠小說,作品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膾炙人口。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
金庸作品
1939年
《給投考初中者》
1955年
《書劍恩仇錄》
1956年
《碧血劍》
《三劍樓隨筆》
1957年
《射雕英雄傳》(1957-1959)
1959年
《神雕俠侶》(1959-1961)
《雪山飛狐》
1960年
《飛狐外傳》(1960-1961)
1961年
《鴛鴦刀》
《白馬嘯西風》
《倚天屠龍記》
1963年
《連城訣》
《天龍八部》(1963-1966)
1965年
《俠客行》
1967年
《笑傲江湖》
1969年
《鹿鼎記》(1969-1972)
1970年
《越女劍》
《三十三劍客圖》
1975年
《袁崇煥評傳》
1993年
《月云》
粗體部分是金庸先生寫的十五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給自己十五部篇小說寫的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橫批“越女劍”,分別為《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雕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的第一個字。
家族小史
金庸祖先查瑜為安徽婺源(現屬江西省)人,元朝1357年因避戰亂遷居浙江海寧袁花赫山房。
查家為當地名門望族,有“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之譽。歷史上查家最鼎盛時期為清康熙年間,以查慎行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
金庸祖父查滄珊是“丹陽教案”的當事人。
簡介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杰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并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
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游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 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金庸一生獲頒榮銜甚多,其中包括:
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銜;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東亞研究所等校榮譽院士;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大學、日本創價大學、香港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杭州大學、蘇州大學、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等校名譽教授。其他稱號更是數不勝數。
2009年特聘為中國作協副主席。
履歷
金庸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寧袁花鎮。
1937年(另一說1936年),金庸從袁花龍山學堂(現袁花鎮中心小學)畢業,同年考入嘉興中學(現嘉興一中),離開家鄉海寧。
1938年,日軍攻到浙江,嘉興中學千里南遷至麗水,金庸進入省立聯合中學初中部。
1939年,15歲的金庸和同學一起編寫了一本指導學生升初中的參考書《給投考初中者》,暢銷內地。這是此類書籍在中國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書。
1939年秋,進入聯合中學高中部。
1940年上半年,因為寫諷刺黑板報《阿麗絲漫游記》被開除(得校長張印通幫助改成退學)。
1940年7月,轉入浙江衢州中學。1942年5月底因日軍侵占衢州城提前高中畢業。
1942年秋,進入《東南日報》(遷址福建南平)工作。
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因對國民黨職業學生不滿投訴被勒令退學,一度進入中央圖書館工作,后轉入蘇州東吳大學(今蘇州大學)學習國際法。抗戰勝利后,回杭州,進《東南日報》做記者。
1945年,以輾轉突破日軍三道防線的艱難經歷,欲求學長沙國立湖南大學,但因手續問題被拒。
1948年,在數千人參加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公報》,做編輯和收聽英語國際電訊廣播當翻譯。不久《大公報》香港版復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主持《下午茶座》欄目,也做翻譯、記者工作,與梁羽生(原名陳文統)一個辦公桌,寫過不少文藝小品和影評(筆名姚馥蘭和林歡)。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friend.(你的朋友)。
1955年,開寫《書劍恩仇錄》,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
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金庸為了實現外交家的理想來到北京,但由于種種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從而開始了武俠小說的創作。
1959年,離開長城電影公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任主編兼社長歷35年,期間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周刊》、新加坡《新明日報》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等。金庸任董事長期間,《明報》成為香港最有影響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報》。其對中國時局的預測和分析,是其它報紙不能比擬的。《明報月刊》則是華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對大中華關懷,深受全世界華人好評。
1972年,宣布封筆,退出俠壇,之后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1981年,英國政府褒揚其對新聞事業及小說寫作的貢獻受其O.B.E 勛銜。
1981年后,金庸數次回到內地,先后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領導人的接見。
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1986年,被任命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政治體制”小組港方負責人;獲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博士。
1988年,任香港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名譽教授;
1989年,辭去基本法委員職務,卸任《明報》社長職務。
1992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當訪問學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Doctor of Letters。
1994年,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職務。
1994年10月25日,北京大學授予金庸名譽教授,北大中文系前主任、著名中國現代文學史專家嚴家炎教授在授予儀式上發表講話,稱贊金庸武俠小說創作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
1996年,任劍橋大學榮譽院士。
1998年,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同獲此獎的還有巴金和冰心。
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2000年,獲香港政府頒贈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
2001年,國際天文學會將一顆由北京天文臺發現的編號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門新馬路的文化會館開設金庸圖書館,金庸親臨開幕并任榮譽顧問,館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說。
2005年,劍橋大學授予金庸榮譽文學博士名銜,金庸隨即以81歲高齡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博士。
2006年,于12月完成劍橋大學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8年9月,應劉中樹教授邀請,受聘成為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2009年3月,獲得“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09年9月,金庸被聘請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2010年4月24日,金庸獲2010大本鐘獎個人獎之終生成就獎。
2010年4月27日,金庸獲“2009香港藝術發展獎”的“終身成就獎”。
2010年9月,86歲高齡的金庸先生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答辯,以「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的博士論文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族親
現代查氏家族還有兩位知名人物:
①南開大學教授查良錚(穆旦)(20世紀40年代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
②國立河南大學校長、臺灣學術界風云人物、臺灣當局“司法部長”查良釗。
③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專家委員會第一至第四屆委員、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咨詢組成員,北京市第九、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查瑞傳。查良釗之子。
此外還有:
①徐志摩——著名詩人。金庸的表兄。
②蔣英——錢學森夫人。中國最杰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享譽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歐洲古典藝術歌曲權威”,著名鋼琴家和歌唱家。金庸的表姐。
③錢學森——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應用科學領域最為杰出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金庸的表姐夫。
④曹時中--我國著名的古建筑“糾偏大師”。金庸的妹夫曹時中教授。
家事
金庸結過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卻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結婚的,當時金庸在《大公報》工作,用筆名林歡寫著影評。夫婦二人在現在的堅尼地道二號租房居住,生下了他們的大兒子查傳俠。
朱玫可謂是金庸的患難之妻,《明報》初創,與丈夫一塊兒苦戰。但當《明報》興旺,丈夫卻移情他愛,和她結束了婚姻關系。朱玫在孤獨和貧困中度過一生,于1998年11月8日病死于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享年63歲。替她拿死亡證的,竟然是該醫院的員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兒女,令人唏噓。朱玫為金庸生下兩男兩女。“我對不起朱玫……”金庸對記者說。
能與億萬富豪金庸白頭偕老的女子叫林樂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現任妻子。她認識金庸時才16歲,比金庸小20多歲,在北角麗池一間酒店里相識。林姑娘那時是酒店的侍應。那天,金庸剛與第二任妻子吵過一架,正失意至極,就到那家酒店的門邊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請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見鐘情。這就對不起朱玫了。 再離婚,再結婚,并送小嬌妻到澳洲留學,至今恩愛。
大俠金庸是個風流才子,據說,當年大俠金庸苦戀夏夢,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創作劇本并親執導筒的目的就是為了一近芳澤,但最終未能攜手。
筆名緣起
當年金庸與梁羽生訂下武俠小說之約時,曾想過筆名的問題。后來決定把自己名字的“鏞”字一分為二,成為“金庸”。這就成為了他的筆名。
金庸先生也用過其他的筆名,例如用姚馥蘭(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音譯)寫影話,如用林歡這筆名寫影話也寫電影劇本,在讀者中間也曾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作品總覽
《金庸全集》
金庸作品集書目:
飛狐外傳笑傲江湖
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
連城訣神雕俠侶
天龍八部俠客行
射雕英雄傳倚天屠龍記
白馬嘯西風碧血劍
鹿鼎記鴛鴦刀
還著有一篇短篇武俠小說《越女劍》
簡單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三個版本:舊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稱為舊版,主要刊在報刊上,也有不少沒有版權的單行本,現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冠以《金庸作品集》之名。到了1999年,金庸重新開始修訂工作,正名為新修版(或世紀新修版),至今所有新修版本均已完成,并結集出版。
每一次修訂,情節都有所改動。新修版的故事細節和結局也略有改變,引來不少回響。目前兩岸三地的出版分別授權于廣州的廣州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于2002年11月開始出版,代替原來的三聯書店)、臺灣的遠流出版社、香港的明河出版社。
第1-2冊
《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
創作年代:1955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第3-4冊
《碧血劍》(附錄:袁崇煥評傳)
創作年代:1956年
歷史背景:崇禎六年—崇禎十七年或順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5-8冊
《射雕英雄傳》(附錄:成吉思汗家族、關于“全真教”)——《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并稱“射雕三部曲”,有前后聯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異(分別是儒俠、道俠、佛俠),是“俠之大者”的詮釋作。此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創作年代:1957年—1959年
歷史背景:南宋寧宗慶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發連載雜志:香港商報
第9-12冊
《神雕俠侶》——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創作年代:1959年—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理宗紹定五年或六年—開慶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3冊
《雪山飛狐》——《雪山飛狐》《飛狐外傳》是金庸現實主義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59年
歷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發連載雜志:新晚報
《鴛鴦刀》——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中前期
約公元1644年—1796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白馬嘯西風》——附在《雪山飛狐》之后的中篇小說。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清初順治年間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14-15冊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前傳
創作年代:1960年—1961年
歷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發連載雜志:武俠與歷史
第16-19冊
《倚天屠龍記》——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創作年代:1961年
歷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年—12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0冊
《連城訣》——強烈批判社會私欲、貪婪、無情的一面,同時也從屈指可數的幾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現友誼、愛情、濟人、寬容。
創作年代:1963年
歷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據當時府縣設置,還有寶藏年代推算
首發連載雜志:東南亞周刊
第21-25冊
《天龍八部》——倪匡曾代寫其中約五萬字,后修訂了大部分。該篇是金庸哲學、內涵、人性、情節等的巔峰之作,亦是對“人”、“諧”、“俠”的統一性巨著。
創作年代:1963年—1966年
歷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紹圣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6-27冊
《俠客行》——小說主人公無明確名字,以“石破天”代稱。該篇對人生寓言性與舐犢之情描寫最甚,親情性最強。
創作年代:1965年
歷史背景:清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越女劍》(附錄:三十三劍客圖)——《越女劍》寫于《鹿鼎記》連載中途短篇小說,因此金庸最后一部小說是《鹿鼎記》而非《越女劍》。出版時附在《俠客行》之后。金庸本意為“三十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后只完成了頭一篇《越女劍》,亦沒有包含在對聯之中。是金庸歷史感最強的小說。
創作年代:1970年
歷史背景: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時期
約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28-31冊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爭,同時也表露對斗爭的哀嘆。
創作年代:1967年
歷史背景:明朝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第32-36冊
《鹿鼎記》(附錄:康熙朝的機密奏折)——封筆之作金庸巔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創立“反武俠”情節,武俠史首次以詼諧、反諷、批判觀寫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
創作年代:1969年—1972年
歷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發連載雜志:明報
附:其中《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說中沒有指出明確年代(表示可以發生在任何時候),這幾部小說年代是從一些細節推斷的。
外文翻譯版本
【英文版】: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寫于1955年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其英文版的書名為《The Book & The Sword》(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譯者Graham Earnshaw為英文雜志的主編,他花了十年時間翻譯此書,最后由知名漢學家閔福德(John Minford)夫婦加以審訂。
閔福德曾與他的老師霍克斯(David Hawks)一起翻譯過全套124回《紅樓夢》,被視為有關《紅樓夢》英譯的最佳版本。閔福德早年也曾與霍克斯合譯過《鹿鼎記》兩個章節(為配合查先生1994年赴澳洲參加作家節而出版的),其后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學翻譯學系教授兼翻譯研究中文主任。在這期間,他組織翻譯三卷本的英譯本《鹿鼎記》(中文版為五卷本,英譯本是縮譯本),于1999年出版第一卷,2002年出齊。現下,金庸武俠小說的英譯本不多,較早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的《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
《The Book and the Sword》(《書劍恩仇錄》,全一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恩沙(Graham Earn Shaw);監修:閔福德(John Minford)、Rachel May
《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鹿鼎記》,3冊))牛津大學出版社,譯:閔福德(John Minford)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射雕英雄傳》)已停止。
《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雪山飛狐》,全一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譯:莫錦屏(Olivia Mok)
【法語版】:
巴黎友豐書店老板潘立輝先生大約在十年前他已表示要出版一部規范的法文版金庸武俠小說。他早年在金邊讀到過法文版金庸武俠小說(因柬埔寨曾長期被法國統治,柬人懂法文很多),譯文粗鄙不堪,多不合語法。五年前潘先生特地跑來香港親自向金庸表達把其作品譯成法文的決心。由于法國人對金庸武俠小說認識不多,潘先生不敢貿然造次,他特地向法國文教部預先申請了一筆出版基金,然后請法國翻譯家翻譯,其間大抵花了五年時間,終于成功出版法文版《射雕英雄傳》,書出版后,很快地獲得法國總統希拉克和法國文教部頒給的嘉獎狀,據說希拉克及法國政府的官員在拜讀后,無不稱許。
【日語版】:
金庸小說日文版則是由日本最具規模的德間出版社出版。1996年4月金庸先生到日本簽合約。德間出版社的老板德間康快先生擁有包括電影、出版、報紙等綜合大企業。他們當時決定斥巨資出版《金庸全集》,組織了日本一批漢學家進行翻譯。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日文文庫版是于1996年出版的,其后陸續出版了金庸小說的日文版全集,并且已多次再版了。
目錄:
《書劍恩仇錄》(全4卷、本名:書劍恩仇錄、譯:岡崎由美)
《碧血剣》(全3卷、本名:碧血劍、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早依)
《秘曲笑傲江湖》(全7卷、本名:笑傲江湖、監修:岡崎由美、譯:小島瑞紀)
《雪山飛狐》(全1卷、本名:雪山飛狐、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
《射雕英雄伝》(全5卷、本名:射雕英雄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金海南)
《連城訣》(全2卷、本名:連城訣、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神雕劍俠》(全5卷、本名:神雕俠侶、訳:岡崎由美?松田京子)
《倚天屠龍記》(全5卷、本名:倚天屠龍記、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阿部敦子)
《越女劍》(全1卷、本名:白馬嘯西風、鴛鴦刀、越女劍、監修:岡崎由美、譯:林久之?伊藤未央)
《飛狐外伝》(全3卷、本名:飛狐外傳、監修:岡崎由美、譯:阿部敦子)
《天龍八部》(全8卷、本名:天龍八部、監修:岡崎由美、譯:土屋文子)
《鹿鼎記》(全8卷、本名:鹿鼎記、譯:岡崎由美?小島瑞紀)
【其它外語版】:
東南亞讀者,則遠在20世紀70年代已為金庸作品所吸引,這個地區已先后出版越南文、泰文、印尼文、柬埔寨文、馬來文等文字,1995年出版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漢語簡體字本,其余文種均是盜譯,流傳廣泛。韓文版的金庸武俠小說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大行其道,共有12家韓國出版社盜譯了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直到去年,金庸才正式授權韓國出版社出版他的外文版作品。
以色列的漢學家夏維明,在1998年臺北金庸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示,自從以色列文版的金庸作品出版后,以色列的大學生都是很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的。
毋庸置疑,金庸武俠小說正走向世界,愈來愈受到外國讀者的歡迎。
金庸其他作品
《三劍樓隨筆》:與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
《袁崇煥評傳》:文化普及性作品,非學術性著作,收錄在《碧血劍》中。
《三十三劍客圖》:又名《卅三劍客圖》。
《金庸散文集》
《月云》:略帶有自傳性質的短篇小說。
《社論》:約兩萬篇,包括如《寧要褲子,不要核彈》《火速!救命!——請立刻組織搶救對上梧桐山》《巨大的痛苦和不幸》《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等,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
小說選入語文課本的段落
1、《射雕英雄傳》最后一章(節選)將入選初中語文課本:
“描寫華山論劍前夕,郭靖在經歷一系列殺戮事件后的苦悶心境”的部分。
2、《天龍八部》入選高中課本: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06年11月第一次出版,首次選入了王度廬的《臥虎藏龍》和金庸的《天龍八部》兩篇武俠小說,分別排在第五課和第六課,并合為一個單元,取名為“神奇武俠”。課文節選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講的是蕭峰到少林寺救阿紫,在山上力斗丁春秋、慕容復、游坦之三大高手一節,充分展示了他的絕世武功和英雄氣概。
3、《雪山飛狐》北京語文教材:
2007年7月的北京課改,語文泛讀備選篇目中就節選了金庸的《雪山飛狐》。
編輯本段金學研究著作
由于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筆撰寫感想、書評,于是就有了“金學”一詞。不過金庸本身對這名稱有點抗拒,認為有高攀專研紅樓夢的紅學之嫌。現在大多統稱“金庸小說研究”。
對于眾多點評,金庸曾在自己的作品集序中提到:“……也有人未經我授權而自行點評,除馮其庸、嚴家炎、陳墨功力深厚兼又認真其事,我深為拜嘉以外,其余的點評大都與作者原意相去甚遠……”(大陸廣州花城2008新修版P4)
【金學研究書目/學術類】:
嚴家炎——《金庸小說論稿》。
陳墨——《陳墨評金庸》系列。
陳平原——《超越雅俗——金庸的成功及武俠小說的出路》。
馮其庸——《讀金庸》。
朱寧嘉——《金庸武俠小說對文化傳承的創意》。
【金學研究書目/普及類】:
孔慶東——《笑書神俠》、《醉眼看金庸》、《金庸俠語》。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再看金庸小說》《三看金庸小說》《四看金庸小說》《五看金庸小說》(下半部為陳沛然所著)。
吳靄儀——《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看人生》《金庸小說的女子》《金庸小說的情》。
楊興安——《金庸筆下世界》《金庸小說十談》。
項莊——《金庸小說評彈》。
合著——《諸子百家看金庸》(五輯)。
第一本金庸傳記:
冷夏(香港)《金庸傳》,1995年內地出版時改名為《文壇俠圣——金庸傳》。
相關影視作品
金庸小說作品除了以小說流傳,更有改編成電視連續劇、電影、廣播劇、舞臺劇、漫畫、動畫、電腦游戲等、及其相關的主題曲,深入全球華人社會的民心。第一部搬上銀幕的作品是《射雕英雄傳》,香港峨嵋電影公司于1958年將其拍成共2集的粵語電影。
部分改編版本和原著不同,甚至完全不同而只是借用形式,如香港電影《東邪西毒》,但仍可見金庸小說影響啟發其他創作。 金庸的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幾乎每隔十年就會掀起一股熱潮,最早期是從香港開始,接著延燒到臺灣,近期也在中國大陸造成一股金庸熱,近年來金庸的小說也被翻譯成日文,可說金庸熱潮延燒整個華語圈,而目前的熱潮更風靡到東北亞。
【天龍八部】
1977,電影,邵氏公司,導演鮑學禮,李修賢飾段譽。
1982,電影,香港無線,導演蕭笙,徐少強飾喬峰,陳玉蓮飾王語嫣,湯鎮業飾段譽,黃日華飾虛竹。
1982,電視,香港無線,梁家仁飾喬峰,黃日華飾虛竹,湯鎮業飾段譽。
1991,電視,臺灣中視,惠天賜飾喬峰,關禮杰飾段譽,崔浩然飾慕蓉復。
1994,電影,《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編劇張炭,林青霞飾李滄海,鞏俐飾童姥。
1997,電視,香港無線,《新天龍八部》,黃日華飾喬峰,陳浩民飾段譽,樊少皇飾虛竹。
2003,電視,大陸,制片人張紀中,胡軍飾喬峰,林志穎飾段譽,高虎飾虛竹。
【射雕英雄傳】
1958,電影,香港無線,導演胡鵬,曹達華、容小意主演
1976,電視,香港佳視,白彪飾郭靖,米雪飾黃蓉,梁小龍飾楊康。
1977,電影,邵氏公司,傅聲飾郭靖,恬妞飾黃蓉,李藝民飾楊康.
1983,電視,香港無線,黃日華飾郭靖,翁美玲飾黃蓉,苗僑偉飾楊康。
1988,電視,臺灣中視,黃文豪飾郭靖,陳玉蓮飾黃蓉,潘宏彬飾楊康。
1992,電視,香港無線,《中神通王重陽》 鄭伊健飾王重陽,梁佩玲飾林朝英。
1993,電視,香港無線,《射雕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姜大衛飾黃藥師,梁佩玲飾馮蘅。
1993,電影,學者電影公司,《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導演劉鎮偉,張國榮飾黃藥師,梁朝偉飾歐陽鋒。
1994,電視,香港無線,張智霖飾郭靖,羅嘉良飾楊康,朱茵飾黃蓉。
1994,電視,香港無線,《射雕英雄傳之南帝北丐》,鄭伊健飾段智興,魏駿杰飾洪七公。
1994,電影,《東邪西毒》,學者電影公司,導演王家衛,張國榮飾歐陽鋒、梁家輝飾黃藥師。
2003,電視,大陸,制片人張紀中,李亞鵬飾郭靖,周迅飾黃蓉,周杰飾楊康,蔣勤勤飾穆念慈。
2008,電視,大陸,上海唐人公司,制片人蔡藝儂,胡歌飾郭靖,林依晨飾黃蓉,袁弘飾楊康,劉詩詩飾穆念慈。
【神雕俠侶】
1960,電影,香港粵語長片4集,謝賢飾楊過,南紅飾小龍女。
1976,電視,香港佳視,羅樂林飾楊過,李通明飾小龍女。
1982,電影,邵氏公司,傅聲飾楊過,黃淑儀飾小龍女。
1982,電影,邵氏公司,《楊過與小龍女》,張國榮飾楊過,翁靜晶飾小龍女。
1983,電視,香港無線,劉德華飾楊過,陳玉蓮飾小龍女。
1984,電視,臺灣中視,孟飛飾楊過,潘迎紫飾小龍女。
1995,電視,香港無線,古天樂飾楊過,李若彤飾小龍女。
1995,電視,新加坡電視機構,蔡興麟飾楊過,范文芳飾小龍女
1998,電視,新加坡電視機構,李銘順飾楊過,范文芳飾小龍女。
1998,電視,臺灣臺視,任賢齊飾楊過,吳倩蓮飾小龍女。
2003,動畫,香港無線,共78集,分古墓奇緣,襄陽風云,十六年之約三部
2006,電視,大陸,40集,制片人張紀中,黃曉明飾楊過,劉亦菲飾小龍女。
2010,電視,導演:范秀明 田子琳飾小龍女,其他演員未知。計劃中,
越南版神雕俠侶,資料暫無
【倚天屠龍記】
1978,電影,邵氏公司,爾冬升飾張無忌,余安安飾周芷若,井莉飾趙敏。
1979,電視,香港無線,鄭少秋飾張無忌,趙雅芝飾周芷若,汪明荃飾趙敏。
1984,電視,臺灣臺視,劉德凱飾張無忌,喻可欣飾周芷若,劉玉璞飾趙敏。
1986,電視,香港無線,梁朝偉飾張無忌,鄧萃雯飾周芷若,黎美嫻飾趙敏。
1993,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永盛電影公司,李連杰飾張無忌,黎姿飾周芷若,張敏飾趙敏。
1993,電視,臺灣臺視,馬景濤飾張無忌,周海媚飾周芷若,葉童飾趙敏。
2001,電視,香港無線,吳啟華飾張無忌,佘詩曼飾周芷若,黎姿飾趙敏。
2003,電視,中國大陸,蘇有朋飾張無忌,高圓圓飾周芷若,賈靜雯飾趙敏。
2008,電視,中國大陸,制片人張紀中,鄧超飾張無忌 ,劉競飾周芷若 ,安以軒飾趙敏。
【鹿鼎記】
1977,電視,香港佳視,文雪兒飾韋小寶,程思俊飾康熙。
1983,電影,邵氏公司,汪禹飾韋小寶,劉家輝飾康熙。
1984,電視,香港無線,梁朝偉飾韋小寶,劉德華飾康熙,周秀蘭飾雙兒,商天娥飾阿珂+陳圓圓。
1984,電視,臺灣中視,李小飛飾韋小寶,周紹棟飾康熙,貝心瑜飾雙兒。
1992,電影,寰亞綜藝電影公司,周星馳飾韋小寶,溫兆倫飾康熙,林青霞飾神龍教主。
1998,電視,香港無線,陳小春飾韋小寶,馬浚偉飾康熙,陳少霞飾雙兒,梁小冰飾阿珂+陳圓圓。劉玉翠飾建寧公主。
2000,電視,臺灣華視,《小寶與康熙》,張衛健飾韋小寶,譚耀文飾康熙,林心如飾建寧公主,朱茵飾阿珂,鄭伊健飾陳近南。
2008,電視,大陸,制片人張紀中,黃曉明飾韋小寶,鐘漢良飾康熙,何琢言飾雙兒,應采兒飾阿珂,舒暢飾建寧公主,劉孜飾方怡。
【笑傲江湖】
1978,電影,邵氏公司,汪禹飾令狐沖,施思飾任盈盈。
1984,電視,香港無線,周潤發飾令狐沖,陳秀珠飾任盈盈,戚美珍飾岳靈珊。
1985,電視,臺灣臺視,梁家仁飾令狐沖,劉雪華飾任盈盈,應采靈飾岳靈珊。
1990,電影,金公主娛樂,許冠杰飾令狐沖,張敏飾任盈盈,葉童飾岳靈珊。
1992,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李連杰飾令狐沖,林青霞飾東方不敗,關之琳飾任盈盈,李嘉欣飾岳靈珊
1993,電影,《東方不敗之風云再起》林青霞飾東方不敗,王祖賢飾雪千尋
1996,電視,香港無線,呂頌賢飾令狐沖,梁佩玲飾任盈盈,陳采嵐飾岳靈珊。
2000,電視,臺灣中視,任賢齊飾令狐沖,袁詠儀飾任盈盈,陳德容飾岳靈珊。
2000,電視,新加坡電視機構,馬景濤飾令狐沖,范文芳飾任盈盈,李錦梅飾岳靈珊。
2001,電視,大陸,制片人張紀中,李亞鵬飾令狐沖,許晴飾任盈盈,苗乙乙飾岳靈珊。
2010,電影,合拍,導演:袁和平,金城武飾令狐沖,周迅飾任盈盈 其他演員待定。籌拍中。
【書劍恩仇錄】
1960,電影,李晨風導演,張瑛、容小意主演
1976,電視,香港無線,鄭少秋飾陳家洛+福康安+乾隆,汪明荃飾霍青桐,余安安飾香香公主。
1981,電影,邵氏公司,狄龍飾陳家洛,白彪飾乾隆。
1986,電視,臺灣臺視《書劍江山》游天龍飾陳家洛+乾隆,森森飾霍青桐,楊麗音飾香香公主。
1987,電視,香港無線,彭文堅飾陳家洛,羅慧娟飾霍青桐,梁佩玲飾香香公主,任達華飾乾隆。
1987,電影,許鞍華導演飾上下集分別上映,,張多福飾陳家洛,劉佳飾霍青桐,阿依努爾飾香香公主。
1992,電視,臺灣華視,導演鞠覺亮, 何家勁飾陳家洛,沈孟生飾乾隆,劉雪華飾霍青桐,傅娟飾香香公主。
1994,電視,大陸央視,黃海冰飾陳家洛,王衛國飾乾隆,王菁華飾霍青桐,楊雅娜飾香香公主。
2002,電視,臺灣中視、香港唐人公司、新加坡報業傳訊,趙文卓飾陳家洛,關詠荷飾霍青桐,顏穎思飾香香公主。
2008,電視,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節目分公司,喬振宇飾陳家洛,周麗淇飾霍青桐,劉穎飾香香公主。
【雪山飛狐】
1977,電視,香港佳視,衛子云飾胡一刀+胡斐, 白彪飾苗人鳳, 米雪飾袁紫衣, 李通明飾苗若蘭。
1986,電視,香港無線,呂良偉飾胡一刀+胡斐, 謝賢飾苗人鳳, 周秀蘭飾袁紫衣, 曾華倩飾苗若蘭。
1991,電視,臺灣,孟飛飾胡一刀+胡斐, 龔慈恩飾程靈素, 伍宇娟飾袁紫衣+袁銀姑+圓性。
1998,電視,香港無線,黃日華飾胡一刀, 陳錦鴻飾胡斐, 佘詩曼飾苗若蘭, 張兆輝飾田歸農, 尹揚明飾苗人鳳。
2006,電視,慈文影視制作有限公司,王晶導演,聶遠飾胡斐,安以軒飾苗若蘭,黃秋生飾胡一刀,朱茵飾袁紫衣,鐘欣桐飾程靈素。
【飛狐外傳】
1977,電視,與雪山飛狐合成一劇,劇名仍作雪山飛狐,香港佳視,衛子云飾胡斐, 文雪兒飾程靈素。
1984,電影,《新飛狐外傳》,邵氏公司,梁家仁飾胡一刀,萬梓良飾苗人鳳,黃日華飾胡斐,惠英紅飾袁紫衣,戴佩齡飾程靈素,顧冠忠飾田歸農。
1993,電影,嘉禾電影公司,導演潘文杰,黎明飾胡斐,李嘉欣飾程靈素。
【碧血劍】
1958,電影,香港峨眉,《碧血劍》(上下部),曹達華飾袁承志,上官筠慧飾溫青青,陳翠屏飾阿九。
1977,電視,香港佳視,陳強飾袁承志,文雪兒飾溫青青,李通明飾阿九,石天飾金蛇郎君。
1981,電影,香港邵氏,《碧血劍》,郭 追飾袁承志 ,文雪兒飾溫青青,龍天翔飾夏雪宜。
1985,電視,香港無線,黃日華飾袁承志,莊靜而飾溫青青,毛舜筠飾阿九,苗僑偉飾金蛇郎君。
1993,電影,《新碧血劍》,永盛電影公司,元彪飾袁承志,張敏飾阿九,李修賢飾金蛇郎君。
2000,電視,香港無線,林家棟飾袁承志,歐子欣飾溫青青,佘詩曼飾阿九,江華飾金蛇郎君。
2006,電視,大陸,總導演張紀中。竇智孔飾袁承志,黃圣依飾溫青青,孫菲菲飾阿九,焦恩俊飾金蛇郎君。
【俠客行】
1985,電視,臺灣華視,莫少聰飾石中玉+石破天。
1989,電視,香港無線,梁朝偉飾石中玉+石破天。
2001,電視,40集,內蒙古電視臺,王新民導演,吳健飾石中玉+石破天,周莉飾丁當。
【連城訣】
1989,電視,香港無線,郭晉安飾狄云,黎美嫻飾戚芳。
2004,電視,30集,內蒙古電視臺,王新民導演,吳越飾狄云,何美鈿飾戚芳,舒暢飾水笙。
【越女劍】
1986,電視,麗的電視 李賽鳳飾阿青,岳華飾范蠡。
編輯本段相關游戲
網頁小游戲:《金庸群俠傳2》《金庸群俠傳3》(半瓶神仙醋制作)
網絡游戲:《笑傲江湖網絡版》(亞洲首款3D網游)《金庸群俠傳1》《金庸群俠傳2》 《天龍八部2》《鹿鼎記》《笑傲江湖ol》
單機游戲:金庸群俠傳,新神雕俠侶,新神雕俠侶2情緣之約
RPG游戲:刀光劍影,夢幻金庸群俠傳,金庸群俠傳,新金庸群俠傳1,新金庸群俠傳2,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2五岳劍派,笑傲江湖,笑傲江湖2外傳東方再起,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鹿鼎記,射雕英雄傳,神雕,神雕2,真.倚天屠龍記,笑傲江湖之日月神教,金庸群俠傳OL,金庸群俠傳之蒼龍逐日,金庸群俠傳之小豬闖江湖,金庸群俠傳之再戰江湖,金庸群俠傳之群芳譜,相忘于江湖,金庸群俠傳茗城版,金庸群俠傳之仙島奇緣》,金庸群俠傳之笑夢游記,金庸群俠傳冰雪情緣,金庸群俠傳之再破菠蘿……
武俠世界
俠路歷程
金庸俠義英雄的民族大義,是秉承漢魏以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的。一部中國歷史,其實就是漢民族和周邊民族互相爭斗、交融的歷史。民族間的矛盾來源于國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國傳統倫理中,民族氣節從來都是放在首位的。在國家敵對中,政府的軟弱格外刺激民間的信心,而作為民間力量的精英,俠便理所當然地承擔了民眾和志士仁人的理想。
俠的民族大義表現在為國御敵——這本是軍人的本份,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一個“布衣之俠”,更是責無旁貸。
民族大義的本質是一種忠誠,是對歷史、對社會的忠誠,擴大開來,也是對家人對朋友的忠誠。一個俠士若不具備這份起碼的忠誠,就喪失了自己所賴以寄身的 基礎。
但這也不是俠的最高的境界。
在金庸筆下,豪氣干云、孔武有力、斗狠使勇,充其量只能算個壯士,慷慨任事、忠憫待人、義薄云天,也只是個一般的俠士,所以楊過一人一雕往來東西南北 ,問盡天下不平事,急公好義排紛解難,人稱“神雕大俠”,可楊過卻拒不接受那個“大”字。
郭靖與楊過在襄陽聯床夜話,郭靖說:“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地助守襄陽,……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 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后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為國為民”,這才是俠之大者,這才是俠的最高境界。
天下為懷,蒼生為念,這才是俠的最高理想,這也是金庸的俠意識,更是金庸對中國傳統俠意識的突破與貢獻。
在《射雕英雄傳》的結尾,成吉思汗與郭靖有一段對話。成吉思汗說:“我所建大國,歷代莫可與比。……你說古今英雄,有誰及得上我?”
郭靖答道:“大汗武功之盛,古來無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風赫赫,天下卻不知積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兒寡婦淚”。
郭靖又道:“自古英雄而為當世景仰,后人追慕,必是為民造福,愛護百姓之人”。
在《天龍八部》的最后,段譽和虛竹擒到遼帝耶律洪基,蕭峰求遼帝一諾:終生不許一兵一卒越過宋遼邊境。
在得到保證后,蕭峰隨即折箭自殺以謝罪。
要知道,蕭峰是遼人,又是南院大王皇帝結義兄弟,宋遼開戰,蕭峰所念念于心的,則是蒼生百姓的安危幸福,并以一己之死,換來了宋遼兩國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樂業。遼國百姓免去征戰之苦,蕭峰是為了民族的利益;天下蒼生得以安然無擾,蕭峰也是為民造福。這正體現了一個大俠的最高境界。
金庸筆下的俠義英雄,從尋常的江湖豪客,到行俠仗義、濟人困厄的一般俠士,到為國為民、天下為懷的大俠,層次是何等的分明!
武俠年表
公元前476年 西施送入吳國;范蠡遇到阿青,阿青傳越國劍士劍法。
公元前473年 越國滅掉吳國;范蠡與西施隱居,阿青離去。
526年 南北朝時期,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中國,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創立中國禪宗。
隋朝末年,李靖將《易筋經》中的武學奧秘,盡數領悟。
694年 明教傳至中土。
唐朝末葉,嘉興劍術名家改良越女劍法。
877年 丐幫建立。
936年—946年 少林寺法慧禪師練成了一指禪。
1030年 慕容博出生。
1047年 慕容博傷黃眉僧。
1051年 掃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 蕭峰出生。
1061年 雁門關外亂石谷大戰。
1062年 蕭遠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 丁春秋暗算師門。
1064年 慕容復出生。
1065年 波斯“山中老人”霍山自創“乾坤大挪移”。
1069年 虛竹出生。
1071年 段譽出生。
1072年 慕容博傷崔百泉。
1074年 阿朱出生。
1077年 慕容博詐死。
1083年 蕭峰接任丐幫幫主。
1090年 鳩摩智單挑天龍寺六僧。
1091年 蕭峰離開丐幫。
1092年 聚賢莊大戰。
1093年 無崖子去世;虛竹接任逍遙派掌門,同年被西夏招為駙馬;少林寺門外混戰;掃地僧講經說法。
1094年 大理段正明禪位侄子段譽;蕭峰自盡。
1110年 黃裳雕版印行萬壽道藏。
1112年 王重陽出生。
1120年 黃裳向明教的高手挑戰。
1127年—1130年 少林寺靈興禪師花了三十九年練成了一指禪。
1140年 獨孤求敗創獨孤九劍第九式破氣式。
1158年 段智興出生。
1162年 柯鎮惡(江南七怪之首)出生。
1163年 周伯通出生。
1164年 黃裳完成九陰真經。洪七公出生。
1168年 歐陽鋒出生。
1170年 獨孤求敗郁寂而終。
1171年 黃藥師出生。
1173年 曲靈風出生。
1178年 裘千仞出生。
1183年 金輪法王出生。
1184年 朱子柳出生。
1186年 陳玄風 歐陽克出生。
1190年 火工頭陀大開殺戒。
1196年 王重陽再入古墓,于棺上刻下部分九陰真經,并留“玉女心經,欲勝全真;重陽一生,不弱于人” 的文字,后某日無名僧與王重陽斗酒參閱九陰創九陽;宦官創葵花寶典。
1200年 第一次華山論劍。
1203年 重陽真人拜訪段皇爺,廢了歐陽峰20年蛤蟆功;王重陽仙逝。
1205年 郭靖出生
1206年 裘千仞傷瑛姑幼子。
1208年 黃蓉出生。
1220年 小龍女出生。
1223年 穆念慈比武招親。
1224年 楊過出生。
1225年 第二次華山論劍;成吉思汗去世。
1244年 洪七公、歐陽峰去世。
1244年 楊過小龍女雙劍合壁初試鋒芒挫敗金輪法王;楊過學彈指神通。
1244年 郭襄出生;楊過斷臂,初入獨孤求敗劍冢。
1247年 張三豐出生。
1257年 明教石教主圣火令為丐幫所奪。
1259年 楊過飛石擊斃蒙哥大汗;第三次華山論劍。
1262年 郭襄游少林。
1273年 一代大俠郭靖和黃蓉戰死襄陽。
1296年 金毛獅王謝遜出生。
1317年 謝遜離開師父成昆,加入明教。
1318年 武當六弟子殷梨亭出生。
1323年 成昆殺謝遜一家。
1336年 謝遜及張翠山夫婦至冰火島。
1337年 張三豐九十大壽;張無忌出生。
1338年 元兵剿滅袁州明教義軍,常遇春、彭瑩玉僥幸逃脫。
1339年 周芷若出生。
1340年 汝陽王女兒敏敏特穆爾出生,元帝封其“紹敏郡主”。
1341年 小昭出生。
1346年 張三豐百歲大壽;張翠山殷素素夫婦自盡。
1351年 張無忌得九陽神功。
1357年 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任明教教主;張三豐首創太極神功。
1358年 小昭遠走波斯。
1359年 少林屠獅英雄會;白眉鷹王殷天正去世。
1360年 張無忌隱退,光明左使楊逍繼任為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
1400年 莆田少林寺得葵花寶典。
1401年 岳肅蔡子峰偷錄葵花寶典;渡元禪師習辟邪劍法。
1402年 華山派分氣宗劍宗。
1406年 日月神教十長老破五岳劍派劍法。
1420年 日月教襲武當山,張三豐手抄一部《太極拳經》和青年時佩帶的真武劍被搶。
1458年 武當派開山祖師張三豐仙逝,享年212歲。(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
1479年 華山派氣宗劍宗之爭。
1486年 任盈盈出生。
1493年 東方不敗篡日月神教教主之位;任我行被囚地牢。
1503年 余滄海滅福威鏢局。
1504年 令狐沖學得獨孤九劍。
1505年 任我行重奪日月神教教主。
1506年 任我行去世。
1509年 令狐沖任盈盈喜結良緣。
1610年 金蛇郎君夏雪宜慘遭滅門之禍。
1612年 金蛇郎君夏雪宜得到云南五仙教的鎮教“三寶”。
1623年 袁承志出生。
1643年 袁承志被推舉為七省江湖首領,同年率眾人挫毀西洋紅夷大炮。
1644年 袁承志助阿九挫敗成王與曹化淳篡位陰謀;李自成攻入北京,明亡;吳三桂降清;李巖夫婦自殺身亡。
1645年 袁承志、夏青青避居海外。
1655年 韋小寶出生。
1669年 康熙韋小寶擒鰲拜。
1670年 韋小寶出任天地會青木堂香主。
1698年 武當派掌門陸菲青出生。
1733年 陳家洛出生。
1753年臘月,苗人鳳和胡一刀決戰;胡斐出生。
1780年三月十五日,苗人鳳和胡斐決戰。
武俠中的武功
【劍法】
001.六脈神劍 大理段氏的秘傳絕藝,段譽曾學會
002.獨孤九劍 劍魔獨孤求敗的絕學,風清揚傳令狐沖
003.太極劍 張三豐所創絕學,圓轉如意,生生不息,后入太極門
004.辟邪劍法 葵花寶典內的武功,自宮者可練,迅急難擋
005.追魂奪命劍 紅花會二當家無塵道長的絕學
006.達摩劍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西域少林方天勞所使
007.韋陀伏魔劍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西域少林潘天耕所使
008.段家劍法 大理段氏之武學,段正淳使之拒段延慶
009.玉女素心劍法 古墓派玉女心經之絕學,全真、玉女兩劍法之合壁
010.玉女劍法 古墓派武學,清麗飄逸
011.全真劍法 全真教武學,古樸拙重
012.玄鐵劍法 楊過使玄鐵劍對抗山洪時所悟,乃提氣運勁之法門
013.神門十三劍 武當派武學,專攻手腕神門穴,殷梨亭對抗五鳳刀時使
014.迅雷劍 何足道的絕學,迅捷無比
015.繞指柔劍 武當派絕學,陰柔奇幻,莫聲谷與殷天正交手時曾使
016.落英劍法 桃花島武學,點點落英,變幻無方,由落英神劍掌化出
017.兩儀劍法 武當派武學,武當二高手與令狐沖過招時所使
018.金蛇劍法 金蛇郎君夏雪宜之絕學,詭奇狠辣,難躲難防
019.兩儀劍法 仙都派武學,黃木道人所創,兩人同使,劍分陰陽
020.華山劍法 袁承志所學,正大光明,博大精深
021.松風劍法 青城派絕學,如松之勁,如風之迅
022.泰山十八盤 泰山派絕學,由泰山石階化出,威嚴厚重
023.玉蕭劍法 桃花島絕學,有飄逸出塵之姿
024.狂風快劍 華山劍宗封不平所創,一百零八式如狂風暴雨
025.伏魔劍 五臺山清涼寺武學
026.正兩儀劍法 昆侖派絕學,與華山派反兩儀刀法合壁威力更增
027.回風落雁劍法 衡山派武學,一劍落九雁,威力無窮
028.柔云劍術 武當派武學,陸菲青之絕學,綿綿不息
029.百變千幻云霧十三式 衡山派絕學,千變萬化,眩人耳目
030.玉女劍十九式 華山派武學,唯女子能使,變化多端
031.點蒼劍法 武林四大劍派點蒼派之絕學
032.芙蓉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033.紫蓋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034.石廩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035.天柱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036.祝融劍法 衡山派武學,五大劍法之一
037.衡山五神劍 衡山派絕學,一劍包一路,威力無窮
038.岱宗如何 泰山派絕招,難學無比,威力無窮
039.五大夫劍 泰山派武學,由五大夫松化出
040.~056.嵩山劍法 快慢十七路劍法,妙招紛著,層出不窮
057.上清劍 仙都派武學
058.沖靈劍法 令狐沖和岳靈珊合創,不值一提
059.太岳三青峰 岳不群所創,一劍強似一劍
060.周公劍 一字慧劍門之絕藝,卓不凡劈桌時所使
061.無量劍法 云南無量劍派之武學
062.苗家劍法 打遍天下無敵手金面佛苗人鳳之絕學,招式嚴謹
063.連城劍法 藏于連城訣之劍法,號稱天下無敵
064.雪山劍法 雪山派絕學,七十二招,變化多端
065.唐詩劍法 一招一詩句,萬震山、言達平、戚長發所使
066.八仙劍法 廣西梧州八仙派之絕學,袁紫衣曾使
067.祁家劍 大內侍衛聶鉞之武學
068.越女劍法 阿青所創,江南七怪韓小瑩之武學,輕靈精妙
069.同歸劍法 全真教武學,為抵御歐陽鋒所創
070.陰陽倒亂刃法 公孫止之絕學,劍似刀,刀似劍,惑人耳目
071.三分劍術 天山雙鷹之絕學,迅快無比
072.羅漢劍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073.無雙無對,寧氏一劍 寧中則所創,凌厲無比
074.沐家劍 云南沐王府之武學,流傳甚廣
075.恒山劍法 恒山派絕學,防守嚴密,破綻甚少
076.上清劍法 上清觀之武學
077.哀牢山三十六劍 朱子柳和郭靖交手時所使,劍法凌厲號稱天下第一
078.雷震劍法 石梁派武學,青青與西洋劍士交手時所使
079.四言詩劍 楊過與公孫止交手時臨時創制
080.天龍門的劍法
081.三才劍 湯沛所使之武學
082.潑墨披麻劍法 丹青生之武學,曾與令狐沖對敵
083.萬花劍法 恒山派武學,定靜師太對付日月神教所使
084.淑女劍法 華山派武學,寧中則曾使
085.慕容氏家傳劍法 慕容復在少室山上為擋段譽之六脈神劍而使
086.柳絮劍法 慕容復在姑蘇曼陀山莊對付段譽時使之
087.養吾劍
088.希夷劍
089.一字電劍 梅莊丁堅的劍法
090.七弦無形劍 梅莊黃鐘公的劍法
091.吳鉤霜雪明 俠客行之劍法
092.十步殺一人 俠客行之劍法
093.脫劍膝前橫 俠客行之劍法
094.救趙揮金錘 俠客行之劍法
095.滅劍
096.絕劍
097.梅家劍法
098.雨打飛花劍法 昆侖弟子向殷素素炫耀之武功
099.奪命連環三仙劍 岳不群在少林中使劍宗絕招
100.天地同壽 殷梨亭為報楊逍奪妻之仇,自付無法戰勝對手而所創的劍法,目的在于暗算楊逍而同歸于盡。本劍法在萬安寺中趙敏觀看手下與殷梨亭徒弟過招中習得。
【刀法】
01.燃木刀法 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實為手刀,玄苦即善此技
02.玄虛刀法 武當派武學,俞岱巖使之殺劇盜
03.胡家刀法 胡家之絕藝,招數嚴謹,少有破綻
04.快刀 胡家之武學,迅快非常
05.八十一路五虎刀 范家之武學
06.反兩儀刀法 華山派之絕學,與正兩儀劍法合壁,威力更增
07.血刀刀法 西藏血刀門之絕學,招式狠辣
08.金烏刀法 史小翠創以克制雪山劍法
09.五虎斷門刀 云州秦家寨之武學,失傳五招
10.八卦刀 八卦門之絕學,嚴謹厚重
11.回風拂柳刀 江南史家之武學,慕容復使之對付段譽
12.羽衣刀 太乙派之武學,慕容復使之對付段譽
13.雁行刀法 鷹爪雁行門之武學
14.火焰刀 鳩摩智之絕藝,以真氣使刀,摧枯拉朽,無堅不摧
15.陰陽倒亂刃法 公孫止之絕藝,左手金刀之刀法
16.獨臂刀法 金蛇郎君之武學,袁承志曾傳羅立如
17.奇門三才刀 吳長風之武學,曾使之砍傷云中鶴
18.柴刀十八路 廣西黎山洞黎老漢之武學,慕容復使之對付段譽
19.金剛伏虎刀法 陳家洛曾使之對付張召重
20.陰風刀 以真氣作刀,波斯三使曾使之對付張無忌
21.六合刀 韋陀門之武學
22.慈悲刀 寧波天童寺心觀和尚之武學,不傷人命
23.鴛鴦刀 駱冰之絕學,左長右短,配合緊密
24.后山三絕招 楊老令公之武學,沖鋒陷陣,所向披靡
25.江南陸家刀法 嘉興陸家莊之武學
26.夫妻刀法 林氏夫婦傳授給袁冠南和楊中慧
27.狂風刀法 田伯光的速度極快之刀法
28.玄玄刀法 石雙英的武功
29.地堂刀法 鹿鼎記中林興珠曾用來大破紅毛鬼
30.羅漢刀法 陸冠英的武功
31.降魔刀法 少林派
32.鐵門閂刀法 雪山飛狐中鄭三娘的武功
33.四門刀法 閻基和商老太過招時的刀法
【杖法】
01.伏魔杖法 少林武學
02.潑水杖法 樊一翁
03.無上大力杵法
04.普門杖法
05.大力金剛杖法 簡長老
06.蛇杖杖法 歐陽鋒
07.降魔禪杖
08.伏魔杖法 柯鎮惡武學
09.封魔杖法
10.五臺山二十四路伏魔杖
11.無上大力金剛杵 達爾巴
【棒法】
打狗棒法丐幫
網絡金學研究
網上有關金庸的評論被稱為“網絡金學研究”。據新語絲網站站長方舟子先生考證,早在1993年中文網絡新聞組alt.chinese.text(ACT)在美國誕生之日,對金庸作品的評論就開始了,而且一直是互聯網上“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并逐步發展成為“網絡金學研究”。如果從1993年算起,“網絡金學研究”至今已經有了16年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16年,但這在僅有16年歷史的中文網絡文學中無疑是歷史悠久的。
目前聲名最著、實力最強的金庸網站,當推臺灣“金庸茶館”和大陸“金庸江湖”,這兩大網站代表著目前網絡金學研究之最高水準:
金庸茶館
金庸小說臺灣版權擁有者遠流出版社旗下網站,1996年8月開通,是歷史最為悠久的金庸網站。包括論壇、聊天室、線上購書等多方面內容。該站會員多為臺灣網絡金迷,站點通行繁體字。
金庸江湖
金庸先生唯一授權的無線官方網站,建立于2004年4月。論壇設“大話金庸”區,下轄華山論劍、江湖亂彈、屏蹤俠影、版上釘釘、話說金庸五個版面,分別研究金庸小說、金庸影視、金庸版本、金庸本人。在金庸小說研究方面,有兩大特色。一是小說研究,二是版本研究。在小說研究方面,“華山論劍”版作為互聯網金庸版面中的唯一原創版。發展至今,已積聚一批優秀原創作品。在版本研究方面,“版上釘釘”版作為互聯網唯一一個研究金庸小說版本的專題版面,搜集了目前網絡上最齊全的金庸舊版小說和新修版小說資料,并擁有大量罕見的舊版小說插圖、書影資料。
網友關注
- 長裙哥
- 克里斯-穆林
- 薛嘉麟
- 王建宙
- 宋佃濤
- 陳小予
- 李永波
- 梅璇婷
- 王風
- 大津祐樹
- 游樂晨
- 邢利斌
- 林清峰
- 金雅俊
- 張藝興
- 跑車女警
- 瑞恩·鄧恩
- 21世紀最大流星雨
- 喊話哥
- 網絡紅人張依依
- 鐵頭男
- 陳珊妮
- 王明娟
- 瑪聯
- 王秀勇
- 楊佳欣
- 王永珀
- 蔡喜宏
- 北京地鐵刀槍哥
- 朱克
- 吳耀漢
- 約瑟夫·科尼
- sputea
- 韓群鳳
- 史鴻飛
- 申思
- 蒂姆-蒂博
- 王振堂
- 呂小軍
- 單亦誠
- 張宗益
- 王儀涵
- 黃詩陽
- 王克楠
- 黃秋爽
- 林志穎弟弟
- 羅玉通
- 哈蘇妹
- 陳寶琛
- 陳浩杰
- 金龜子和毛毛蟲
- 焦寶華
- 王美莼
- 張杰
- 永井謙佑
- 李春江
- 丘振良
- 梅拉赫
- 杰米·韋利特
- 顧春芳
- 紅粉寶寶
- 莫露露
- 圖里亞夫
- 西門大嫂
- 王源
- 李德林
- 馬頔
- 季克良
- 周璐璐
- 黃明志
- 田亮
- 白歆惠
- 陳雨昂
- 李恩熙
- 吳嘉龍
- 弗里德·穆拉德
- 本-戈登
- 曹廷炳
- 伊恩·卡馬
- 蘇偉
- 西蒙娜·法羅
精品推薦
- 固原市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墨玉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3℃
- 樂都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4級,氣溫:26/11℃
- 屯昌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6/24℃
- 永靖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9/17℃
- 庫爾勒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2℃
- 達坂城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萬寧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潛江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7/21℃
- 平安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