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遠處的槍聲漸漸地平息了,已經聽不見熱妮亞的呼叫聲,只有陣陣松濤滾過,應和著風聲。森林平靜得宛若什么也不曾發生過。
麗達已經昏了過去,蒼白的臉上滿是淚痕。瓦斯科夫失神地守在她身邊。沒有人會因為戰爭而原諒他這個準尉。一個又一個姑娘被他送進了死神的手掌心,而他自己卻安然無恙,良心的譴責將永遠壓在他的心坎上。他原本可以帶著姑娘們安全離去,為什么他沒有那么做?她們不需要非死不可。全是他的錯。
瓦斯科夫默默低下頭,感到胸口一陣陣疼痛。
下雨了。
瓦斯科夫抱起麗達,吃力地向林子深處走去。
“熱妮亞犧牲了!”醒過來的麗達第一句話就問熱妮亞。
瓦斯科夫點點頭:“我們什么都沒了,槍沒了,子彈沒了,現在連熱妮亞也沒了。”
“一下子……就死了?”
“一下子。”瓦斯科夫神情極度沮喪,他不知道該往哪兒走,也不知道該干什么去,只是不停地走著,走著。
綿綿細雨,飄飄散散,落在瓦斯科夫身上。他的頭發濕漉漉地耷拉下來,那張粗糙的臉盤顯得更加蒼老了。他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卻仍然不肯停下前行的腳步。
“放下吧。”麗達用微弱的聲音哀求著。
“他們還沒把我撂倒,就不算贏了。你明白嗎,我還活著。”瓦斯科夫神魂顛倒,語無倫次地嘮叨著。
“放下吧,準尉同志。”
瓦斯科夫仍舊往前走著:“我疼,我的心疼,麗達,疼極了!我害了你們,害了你們五個。可是為了什么,就為了這十幾個德國鬼子嗎?”
“為什么要這樣說……事情是明擺著的。”麗達的呼吸急促起來。
瓦斯科夫在一棵連根翻倒的大云杉樹下停下來,輕輕地把麗達放在能遮住雨的地方,又用樹枝替她遮蓋好。他自己卻坐在雨地里,痛苦地捶著自己的頭。
“準尉……同志……”
“你別管。”
“這是……戰爭……”
“也許是,可是以后呢?到那時也能理解為什么非死不可嗎?為什么我不能把這些個德國兵放走,或者,我帶著大家從西牛興嶺一直往西,去找少校,去找我們的部隊。也許會有人問我:你為什么不死,卻把我們的媽媽們交給了死神?最糟糕的是,我為什么活下來了,如果我真的活下來的話。”
“不,不要這樣。”麗達又呻吟起來,她的目光透過云杉的枝葉,凝視著天空,輕輕地說:“我要死了。”
“不,麗達,你會活下來的。”
“你問我:你怎么會在樹林里碰上了德國鬼子?”
瓦斯科夫點點頭。
“我去進城看我的兒子,他三歲了,叫阿利克,他住在我媽媽的家里,媽媽病得厲害,也許等不到戰爭結束,就會……”
“別擔心,麗達,我全明白了。”
麗達呻吟著,灰白的臉上冒著大滴大滴的汗珠。瓦斯科夫拉開麗達捂著傷口的手,發現剛才包扎的傷口又洇出大片的血跡。面對這樣的傷口,瓦斯科夫感到了一種回天無力的衰弱,只能緊緊地抓住麗達的手。
“你能,能答應我最后的請求嗎?”
“不。”
“我真的很疼,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
“我去偵察一下,馬上回來,然后我就背著你回到自己的部隊。”
“來不及了。掏出手槍來……”
瓦斯科夫下意識地捂住槍套。
“你是不是想要我疼死?”
瓦斯科夫驚愕地看著越來越虛弱的麗達。她真的不行了,瓦斯科夫瞧得出來。可是他不能。
“或者,讓德國鬼子把我打死?”
瓦斯科夫痛苦地搖搖頭。
“那,你來。”
麗達清楚自己的傷勢,她是沒有指望了。渾身像擱在烙鐵上一樣燒著疼,冷酷的無底洞正張開大口在等著她墜落,死神就坐在最深處的黑暗里。她幾乎能夠感受到他冰冷的氣息。她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沒什么可逃避的。
見瓦斯科夫不肯動手,她開口說:“槍。”
瓦斯科夫實在無法再堅持下去,他慢慢地掏出手槍,遞到了麗達手里。可她連拿槍的氣力也沒有了,槍掉到地上。
“幫幫我。”麗達的聲音微弱得幾乎聽不見了。
瓦斯科夫從地上把槍撿起來,隨即驚慌失措地一松手,槍又掉到地上。
“害怕了?”麗達凄然地笑著。
瓦斯科夫又一次撿起了手槍。他打開彈倉,里面只剩下兩顆子彈。
麗達痛苦地呻吟著,目光逐漸渙散。瓦斯科夫看見麗達腹部滲出的血已經淌到地上,和著渾濁的雨水流走了。
麗達閉了一下眼睛,衰弱地說:“把……把槍,把槍沖著我……”
瓦斯科夫把槍放到對著麗達太陽穴的地方。她又示意他把自己的手指套進扳機。瓦斯科夫又默默地做了。
麗達滿意地閉上眼睛,當她再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突然對瓦斯科夫說:“吻我一下。”
瓦斯科夫笨拙地俯下身,拘謹地用嘴唇碰了碰麗達的額頭。
“真扎人……”麗達又閉上了眼睛,從嘴里吐出來短暫一生最后兩個字:“去吧。”
瓦斯科夫朝遠處走了兩步,坐在樹下,背向著麗達。
麗達閉著眼睛,眼角淌著淚水,手指緩緩地扣動扳機。
“噗”一聲沉悶的槍響。
一切重新恢復了寧靜,只有雨霧飄蕩在樹葉間。麗達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仿佛陷入了沉睡。鮮血從她的太陽穴緩緩流出來。
瓦斯科夫仍舊呆呆地坐在地上。俄頃,他發瘋似地抓住自己的頭發,任憑淚水混雜著雨水盡情地流淌。瓦斯科夫扒開覆蓋在麗達身上的樹枝,最后看了一眼麗達。然后用大堆的樹枝把麗達的尸體蓋好,撿起手槍,向林子外走去。
瓦斯科夫不再貓著身子設法隱藏自己,他直身挺胸,木然地走過空地,跨過河流,重新走進林子。地上散落著德國兵丟棄的炸藥箱,瓦斯科夫用腳踢了踢箱子,箱子完好無損。他繼續往前走去,德國兵的尸體出現在他的面前。
瓦斯科夫走到熱妮亞犧牲的大巖石前,停了下來,細密的雨水沖刷著巖石上的血跡。他終于看見了熱妮亞那張美麗而高傲的臉。瓦斯科夫掏出手絹,小心地為她擦凈了臉上的泥點和血跡,把衣服整理好,然后小心地用手絹蓋住了熱妮亞的臉。
一切做好了,他從林子里抱來樹枝,輕輕為熱妮亞蓋好被血染紅的身子。
瓦斯科夫站起身來,認準了德國兵撤退的方向,大步地向前走去。沿路,他看到了被德國兵丟棄的一個個炸藥箱、鋼盔、沒有了子彈的沖鋒槍、水壺……
就是這些物品把瓦斯科夫帶上追擊潰逃之敵的路。
此刻,瑪麗婭依然佇立在村口等候著。細雨打在她寬大的披肩上,她依舊面無表情。幾乎全村的人都來了,安德烈和波琳娜也在其列。女兵們焦慮的目光伸向遠方,老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在自己身上劃著十字,嘴里不停地為遲遲不歸的人們祈禱著。
瑪麗婭突然虛弱地搖晃了幾下,女兵趕緊上前去扶她。瑪麗婭輕輕推開女兵,又重新站直了身子,眺望著遠方。雨絲不停地在飄蕩,飄向山丘,飄向森林,飄向遠方。
“刷”的一聲,“眼鏡”劃著了火柴,然后把火引到一根松木做的火把上。他高舉著火把,沿著修道院墻上一幅幅陰森的壁畫走下去——圣子的出生,最后的晚餐,圣子受難……
顯然,壁畫的主題并非全是宗教意味的,其中有許多表現俄羅斯的歷史,且有一些還是半成品,沒有畫完的草稿。
“眼鏡”走到《刺殺安德烈大公的陰謀》的畫前,停住了腳步。這幅畫沿著修道院大廳的樓梯攀援而上:一群“陰謀者”突然行刺大公,大公在做了殊死的搏斗后,身負重傷,沿著城堡里的樓梯,邊打邊撤,最后死在樓梯上。顯然作者有著精巧的構思,他把大公戰死的樓梯與現實的樓梯結合在一起,讓觀摩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眼鏡”步履沉重地沿著樓梯拾級而上,從畫前緩緩經過。他走過“陰謀者”,走過華麗的亭柱,走過嗜血的劍鋒,走過樓梯上的窗戶,沿著樓梯上點點滴滴的鮮血,“眼鏡”終于看見躺在樓梯拐角處的大公。他的身上被鮮血染紅,但仍未瞑目。大公用一種安詳、恬靜的目光俯視著樓下的“陰謀者”,蒼白的臉,嘴角淌下的鮮血,這一切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
“眼鏡”舉著火把的手不經意地抖了一下。當他回頭去看“陰謀者”的時候,才發覺“陰謀者”決不是第一眼看見的那樣氣勢洶洶,不可一世,而是心驚膽戰,渾身戰栗。
“眼鏡”自言自語地說道:“安德烈大公,俄羅斯力量的化身,他的力量和劍法都是天下無雙的,沒有人敢于和他正面較量。陰謀者,偷去了他的長劍,趁其不備的時候突然向他發難。大公赤手空拳,與陰謀者搏斗,身中數劍。他拖著重傷的身體,爬上了城堡的樓梯,一步,一步,當他流血過多,最終不能支持,倒在樓梯上時,陰謀者仍然不敢靠近,渾身顫抖著,看著大公氣絕身亡。”
“眼鏡”的敘述似乎更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不知為什么,“眼鏡”在敘述大公故事的過程中,雙腿始終在顫抖著。“眼鏡”筋疲力盡地坐到安德烈大公腳下的樓梯上。在他眼前浮現出一幕幕剛剛過去的往事:德國傷兵臨死前的絕望神態,“藍眼睛”歇斯底里的喊叫,指揮官沉默的最后囑托……
突然,高懸在塔頂上的大鐘響了,震耳欲聾的聲響充斥著整座修道院。“眼鏡”恐慌地看著大鐘,向角落縮去。
起風了,風夾帶著柔弱的雨絲,飄進了修道院的鐘樓。
鐘聲一聲緊似一聲,“眼鏡”被鐘聲震得頭皮發麻,全身痙攣,他伸出手,想讓大鐘停下,但系著大鐘的繩子早已斷了,剩下的繩頭隨著大鐘的擺動搖曳著……
“眼鏡”失控地狂叫起來。
大鐘依舊不停地擺動著,淹沒了他的叫聲。絕望的“眼鏡”走向塔樓的柵欄。向下望去,修道院的大廳變得十分狹小。他再次伸出手,想去扯住系鐘的繩子,猛然雙手抓空,他的身體向樓底墜去……
那副眼鏡被摔出很遠,鏡片在地上碰碎,猶如一張蜘蛛網。“眼鏡”趴在地上,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鮮血從他身子下淌出。
鐘聲驟停。
外面細雨瀟瀟。
德軍指揮官帶著剩下的四個殘兵敗將剛走到修道院,鐘聲驟停。五個德國兵猶如驚弓之鳥,不敢走進修道院。這時一個德國兵發現了死在井臺旁的德國兵,馬上惶恐地向后退去。指揮官身心力竭,再也支撐不住,一屁股坐在井臺旁的泥水中。
德國兵擺出戰斗的姿態沖進了修道院,俄頃,又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
“也死了。”德國兵向指揮官報告。
指揮官想站起來,卻怎么也站不起來,兩個德國兵費力地把指揮官扶了起來,走進修道院。在士兵的攙扶下,指揮官撿起了地上的眼鏡,看了看,交給了身旁的士兵。
士兵把指揮官拖到墻角,讓他倚在墻壁上。指揮官擺擺手,讓士兵把“眼鏡”的尸體抬出去。士兵把兩具尸體并排放好,悲憫地看了一眼他們的面容。雨水洗刷著這兩張日耳曼的面孔,沖去了他們臉上的血跡和污泥。
一個士兵掏出鏡片破碎的眼鏡,為“眼鏡”帶上。
雨中的天空依然明亮。
松明火把把室內照亮。指揮官突然醒來,他仰頭望去,耳畔仿佛聽見合唱的彌撒曲。指揮官呆呆地看著塔樓的屋頂,沉浸在音樂中。突然,他有些錯亂地問躺在身邊的士兵:“這是哪兒?”
“修道院。”
“什么地方?”
士兵莫名其妙,遲疑地答道:“俄,俄羅斯。”
“噩夢。”
“我們該走了,這個地方不能再待了。”士兵憂心忡忡地說。
“上哪兒去。”
“回家。”
指揮官苦苦一笑,閉上了眼睛。他預感到一切即將結束,也許夢里才是他們的家。
雨不疲倦地下著,仿佛要將天地萬物重新清洗。此時,一路追蹤的瓦斯科夫踉踉蹌蹌走到了湖邊。
湖水浩淼,連天一色。站在湖邊,能夠看見不遠處的廖共托夫修道院。瓦斯科夫的眼睛里冒出了刺人的目光——泥濘的道路上是一個個雜亂的腳印。
他拔出手槍,最后看了一眼槍膛中僅剩一顆子彈的手槍,然后毫無畏懼地揮舞著手槍,向修道院跌跌撞撞沖去。
瓦斯科夫一眼就看見了井臺旁兩具德國兵的尸體。他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神思恍惚地?著腳下的積水,走過德軍的尸體,跌跌撞撞撲向修道院的破舊的鐵門。
聽見屋外的腳步聲,指揮官害怕地將身體蜷縮成一團。門被猛烈地撞開,室內的松明火把被倏忽沖進的風吹得飄搖不定。
瓦斯科夫舉著手槍,沖了進來:“亨德霍赫!”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接近崩潰邊緣的德國兵的最后防線垮掉了,他們盯著瓦斯科夫手中的槍遲疑著。瓦斯科夫深知自己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他跳進屋子的一剎那,便選擇好了退路,他背靠墻壁,一步一步地退去。
“亨德霍赫!”瓦斯科夫又大喊了一句。
一個德國兵不顧一切地向身邊的沖鋒槍撲去。
瓦斯科夫的槍響了。
德國兵身子向前撲倒在地上。
“里亞嘎依!里亞嘎依!”
德國兵像狗熊一樣的死態,讓其他人殘存的最后希望破滅了,在指揮官的帶領下,德國兵舉起了自己高傲的手。瓦斯科夫終于靠到了后面的墻壁,堅硬的墻壁使瓦斯科夫感到了周身極度的衰弱,他順著墻壁滑到了地上,雙手依然緊緊握著槍。
德國指揮官看著瓦斯科夫疲倦的面容,似乎還存在著僥幸的希望,但一看到黑洞洞的槍口,他的雙手立刻舉得更高了。瓦斯科夫惡狠狠地用俄語罵著,他撿出最骯臟的字眼兒,再加上最兇狠的表情,膽戰心驚的德國兵沒有理由不按照他的吩咐去做。瓦斯科夫用眼睛盯著離自己最近的沖鋒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夠到,但他實在沒有氣力了。他用手槍比劃著,命令四個德國兵互相用皮帶捆住對方的雙手。最后,他又把指揮官叫到跟前,自己動手捆了起來,捆得結結實實。
這一切都穩穩妥妥做好了,瓦斯科夫扶著墻,艱難地站起來,蹣跚著走過去撿起了沖鋒槍,拉開槍栓。槍里面有足夠的子彈對付德國兵,他把手槍扔在了地板上。
五個德國兵又驚又怒地看著眼前的情形。
“走。”瓦斯科夫用德國兵自己的槍對著他們,嘶啞地吆喝著。
站在院子里,德國兵奇怪地看著猶如白日一般的夜空。應該是晚上了,可天空卻依然那么明亮。奇異的景象讓人覺得不安。
“這是白晝,像白天一樣的夜晚。”瓦斯科夫嘮嘮叨叨地說。看著魚貫而出的德國兵,瓦斯科夫語無倫次地大聲嘶喊:“怎么樣,勝利了吧?勝利了吧……五個姑娘,總共五個姑娘,總共只有五個!……可你們別想過去,統統死掉……哪怕上級饒了你們,我也要親手把你們一個一個地斃掉,親手!讓他們審判我吧,由他們去!……”
德國兵一個接一個走過瓦斯科夫面前,盡管不知道他說些什么,但他們知道那是極度的一種憤怒,是足以殺人的一種憤怒。他們一個個地低下了頭,無可奈何地走上了戰俘之路。
俘虜們沮喪地走在前面,德國指揮官不時偷偷回頭看一眼瓦斯科夫的臉色。他的心驚膽戰并沒有過去,他知道,這個俄國士兵有可能隨時會槍斃他們。憤怒可以讓一個人徹底瘋狂。
瓦斯科夫已經快不知道自己的腳是如何邁動的了,他感到全身火燒火燎的疼,疼得他迷迷糊糊。還有渴,似乎整個身體都需要拼命地喝水。他竭力保持著清醒,用兇狠的目光盯視著俘虜。
俘虜排成一行,涉過小河。就快走出森林了。瓦斯科夫疲憊地眨了一下眼睛,但又馬上睜開,盯著俘虜的背影。他只有一個念頭,如果真的支撐不住了,在倒下之前他一定要開槍。不能讓一個德國雜種活著跑出森林。
瓦斯科夫押著俘虜,走過里莎犧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動了槍栓。聽到槍栓的聲音,俘虜們立刻警覺地站了下來,回過頭,驚恐地看著瓦斯科夫。準尉已經像個醉鬼一樣東倒西歪了,但他還保持著清醒。不是現在,時機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虜,又拉動槍栓,關上了保險。
俘虜們放下心來,回過頭,繼續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響著。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瓦斯科夫看著前面俘虜的背影,突然變得模糊起來,他趕緊晃晃頭,背影又變得清晰起來。他回頭遠遠地望著姑娘們犧牲的地方,默默地嘮叨著: “我的麗達、熱妮亞、里莎、索妮婭、嘉爾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們說,我活下來了。咱們再見的日子又遠了。仗,還沒打完,也說不定什么時候,你們的準尉來不及哼上一聲,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們去做伴。現在想起來,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頭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著的俘虜,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嘮叨著: “再見了,等以后再回來看你們。麗達交待的事我一定辦好,你們相信我……”
他回過頭,疲憊的臉上掛著大顆大顆晶瑩的淚珠。
瓦斯科夫押著俘虜終于走上了大路。
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燒起來了,他身體搖晃著,俘虜的背影變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腦袋。但不管如何,背影還是模糊的,周圍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從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無數的紅軍戰士。他們呼喊著向瓦斯科夫涌來。是少校和基里亞諾娃帶著大部隊正在森林里搜尋他們的蹤跡。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覺不到,他搖搖晃晃地朝前走去,走過了俘虜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瑪麗婭踉蹌著向瓦斯科夫跑來,身后,是女兵們和鄉親們,安德烈也拄著雙拐艱難地迎向瓦斯科夫。
四面八方都是紅軍戰士,善良的俄羅斯人民。然而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動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誰,只知道一味地晃動著身體朝前走著,走著。
他從瑪麗婭身邊搖搖晃晃地走過去,瑪麗婭捂住臉傷心地哭泣起來。
他從安德烈身邊走過,安德烈向瓦斯科夫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他從女兵們、從鄉親們身邊走過,恍若出入無人之境。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無人跡的村莊。
瓦斯科夫終于明白他已經回來了。他想站住,卻覺得眼前一陣發黑,整個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過去。
紅軍向德國發起了總進攻。
“喀秋莎”萬彈齊發,射向了柏林。紅軍戰士沖進國會大廈,將高高飄揚的旗幟插在國會大廈頂上。
1945年5月9日,柏林,卡爾斯霍爾斯特,在德國軍事工程學校的一幢兩層樓房里,在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盟軍最高統帥部代表的面前,德軍元帥凱特爾簽署了投降書。
歡呼聲充滿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倫敦,華盛頓……
戰爭終于結束了。
戰后的俄羅斯土地上一片廢墟。
然而幸存下來的人們沒有停下來哀悼,他們從失去親人和家園的痛苦中走出來,用百倍的熱情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忙碌之中。推土機把廢墟推倒,壓路機壓過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輕人一隊隊扛著工具,唱著歡快的歌子向需要他們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打滿了遭受摧殘傷害的烙印,然而俄羅斯人民卻讓它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用歡聲笑語點綴那些破敗的街道。只要有生命的跡象,就有欣欣向榮的可能。這就是繁衍的力量。
幾經周折,瓦斯科夫終于找到了她母親的家。他穿著整齊的軍裝,仍然留著那翹上去的山羊胡子,與幾年前的樣子沒有大的改變,只是看上去更蒼老了。在他的胸前又多掛上了幾枚勛章,但從軍銜上來看,他仍舊是個準尉。
瓦斯科夫踏著廢墟,向一處低矮的房屋走去。
門前,阿利克正坐在地上留心著每一個從門口過路的行人。他應該有五六歲了,看上去卻比實際年齡要瘦小。他總是瞇縫著眼睛,盯著別人死死地看,像是要從中研究出點什么門道。在這個時候,他的神情便流露出與外貌不相符的若有所思。他的手里寶貝似的攥著一只銅制的鑰匙,細繩把它拴在阿利克的脖子上。
阿利克眼瞅著瓦斯科夫一路走來,停在他面前,臉上沒有顯出絲毫驚惶失措的神色。他平靜地打量著這名上了年歲的軍人,目光在他胸前的勛章上逗留了好大一會兒。
瓦斯科夫蹲在了阿利克的對面,一言不發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阿利克漠然的早熟讓他一陣心酸。
“跟我走吧?”瓦斯科夫開口說。
“為什么?”
“因為我是你的準尉呀。”
“準尉?準尉是干什么的?”
“準尉是打仗的。”
“我不去。”
“我認識這個鑰匙。”
“我媽媽的,她叫穆施達可娃。奧夏寧娜。你認識她嗎?”
“麗達。”
“對,麗達。”
“你外婆呢?”
“死了。”阿利克的眼睛里溢出透明的液體。他開始抽泣,臟兮兮的小手在臉上抹來抹去,留下一道道淡灰色的痕跡。
瓦斯科夫一把抱起傷心的阿利克,替他擦掉臉上的淚痕,然后肅穆地轉身朝街上走去。要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軍人,像他父親和母親那樣優秀。瓦斯科夫心里想著,阿利克從小就要學會步兵操典,按照正確的要領練習正步走。這是檢驗一個軍人是否合格的起碼標準。麗達一定很高興看到這一切。
是的,她一定會高興的。
高八十二米的祖國母親雕像屹立在瑪瑪耶夫高地上,她高舉的利劍直欲刺破天際。
伏爾加河蜿蜒流長,一瀉千里。它滾淌的波浪就像心臟跳動的聲音,每時每刻都回響在高地上,咚,咚,咚,沉重而富有節奏,仿佛是來自天庭的一種聲音,把人們帶到了莊嚴而肅穆的無名烈士墓。
瓦斯科夫坐在汽車內,神色凝重地望著窗外。
歲月催人老。現在的瓦斯科夫是真的老了,可再也沒有人用親熱嘲諷的口氣喊他準尉大叔了。瓦斯科夫有了一頭霜染的白發,山羊胡也白了,卻依然神氣地向上翹著。讓瓦斯科夫十足像個趾高氣昂的倔老頭。
他一身西裝革履,胸前掛滿了勛章。這讓見過的人都忍不住好奇他的故事,猜測勛章的背后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傳奇。然而瓦斯科夫很少提及往事,并且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英勇。他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著自己的榮譽。
汽車行駛在伏爾加格勒大街上。這里的名字原來是斯大林格勒大街,繼續往前,就能路過一直保留下來的戰爭廢墟。陳列在露天中的火炮、坦克在路邊一掠而過,卻足以讓瓦斯科夫感覺到那熟悉的歲月悄然降臨,仿佛一只溫柔的手掌拂落了記憶上的塵埃,重新露出業已發黃的影像,171會讓站,倉庫,那些長眠在地下的姑娘們……
瓦斯科夫靠在椅背上,深沉地思念著。
汽車駛過了伏爾加河畔……
按照瓦斯科夫的吩咐,汽車在一座軍營門口停下。
“請幫我找一下阿利克上尉。”瓦斯科夫走到衛兵面前說。
衛兵樂呵呵地說:“上尉今天結婚。”
“我知道,我就是來參加婚禮的,我是他的父親。”
“可是他們已經走了。”衛兵瞪大了眼睛,有點不知所措。
“去哪兒了?”
“婚姻登記處。”
“然后呢?”
“然后會去瑪瑪耶夫高地,這是這里人的習慣,他們會去的。”
“那好,我去高地等他們。”
此時在婚姻登記處門口,一群年輕人正簇擁著剛剛注冊完的新人走出來。新郎阿利克一身戎裝,挺拔英俊的外型,格外顯眼。新娘是個嬌小玲瓏的金發女孩,晶瑩的雙眼一直含情脈脈地看著阿利克,小鳥伊人的模樣顯得楚楚動人。
朋友里有人問阿利克:“為什么要在這樣的時刻穿上軍裝?”
“我爸爸。”阿利克說著,目光中流露出一股焦灼的樣子:“他為什么還不到?”
“也許飛機晚點了?”
阿利克搖搖頭。有人招呼著大家上車,在眾人的簇擁下,新娘新郎坐進了花車。
“阿利克,下一站?”
“瑪瑪耶夫高地。”阿利克說。
“爸爸還沒有來?”新娘問。
阿利克不安地沉默著。
“他是不是個挺怪的老頭兒?”新娘好奇地問。
“他是個準尉。”阿利克說。
“比你呢?”
阿利克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下來。
瓦斯科夫走進雕像公園,踏上高高的石頭臺階。他一路走,一路觀看著沿路的雕塑。那些記載著往昔歲月的畫面,讓瓦斯科夫感覺到突如其來的憂傷。當漸漸走近“祖國母親”的雕像時,他似乎聽到了自己的心臟在胸腔內發出“咚咚”跳動的聲音。
瓦斯科夫仰起花白的頭,久久地注視著那巨大的雕像。母親的臉龐,俄羅斯人民繁衍生命的母親。她像誰?像麗達,熱妮亞?還是里莎,嘉爾卡,索妮婭?都像,又都不像。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姑娘們,那些本來不該被卷入戰爭的女人們。
瓦斯科夫累了,他坐在路邊的石凳上,注視著眼前巖石上的雕像。那是宋衛瑪。耶夫高地的故事。瓦斯科夫思忖著,無法控制地被卷入回憶的漩渦之中。他的耳邊仿佛又響起戰時的歌曲,槍炮的轟鳴聲,還有高射機槍射向敵機的槍彈憤怒地在空中飛舞。
他清楚地記起上校帶領的那列火車,高唱著戰歌開往前線,他那雙憂郁的眼睛注視著美麗的情人。他記得熱妮亞像羚羊一樣在森林中跳躍著,手上的沖鋒槍不停地怒吼著;記得淳樸的里莎拄著木棍,堅強地跋涉在沼澤中;記得嘉爾卡隨著槍聲,像一只蝴蝶,翩然撲向大地;記得索妮婭目光悠遠地朗誦普希金詩句,身子瘦得像只春天的白嘴鴨;記得云杉樹下,麗達痛苦地呻吟……
往昔如昨,一切都歷歷在目。
雕塑公園門口突然熱鬧起來,響起吵吵嚷嚷的喧鬧聲。新郎新娘在朋友們的簇擁下,登上了石階。阿利克一眼看見孤零零一個人坐在石凳上的瓦斯科夫,他疾步上前,把新娘甩到了身后。
瓦斯科夫站了起來,張開了雙臂,阿利克一頭撲進瓦斯科夫的懷抱中。
“爸爸,你總算來了。”
“我的小鷹。”瓦斯科夫抱著阿利克,欣喜的呼喚著。他看到新娘走過來,問:“這是阿利克的姑娘吧?”
新娘親切地去吻瓦斯科夫。
“真扎人。”新娘開著玩笑。
瓦斯科夫望著快樂的新娘。真扎人。那是麗達的聲音。他俯下身輕輕在麗達的額頭上碰了碰。她躺在云杉樹下,生命的跡象一點點微弱,目光逐漸渙散。她提起了阿利克。
瓦斯科夫神情黯然地想,麗達一定很高興,阿利克結婚了,而且他還是個中尉。
注意到了瓦斯科夫異樣的神情,阿利克連忙關心地問:“爸爸……”
瓦斯科夫搖搖頭,說:“她是個好姑娘,非常非常像你的媽媽。”
在眾人的陪伴下,新人向無名烈士墓前走去。
換崗的士兵肩上扛著步槍,邁著正步走向烈士墓。人們懷著無比肅穆的心情,靜靜地觀看著換崗儀式。
長明火燃燒著熊熊火炬。
衛兵們互敬持槍禮。換崗下來的衛兵,以同樣的姿態,同樣的步伐,走出大廳。值勤衛兵一動不動,守衛著無名烈士墓。
新人攜手將一只素潔的花圈擺放在墓前,新娘深深地鞠了一躬,阿利克則向烈士墓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瓦斯科夫眼睛里噙著淚花,注視眼前的一幕。
阿利克依照風俗抱起了新娘要離開烈士墓,卻發現瓦斯科夫仍佇立在墓前不肯離去,嘴里仿佛在說著什么。他放下新娘,輕輕走上前,陪伴在父親身邊。
瓦斯科夫感到阿利克的大手抓著了自己的胳膊,他回過頭看了一眼兒子。又繼續低聲向烈士墓傾訴著:“麗達,我來看你了。我帶著阿利克一塊來的,他今天結婚,特地來告訴你一聲。他找了個好姑娘,你該放心了。
“熱妮亞好嗎?索妮婭,里莎,嘉爾卡她們都好吧?唉,我一直活了下來,活得非常安靜。我后悔過,內疚過,戰爭帶走了我們的一切,卻無法帶走我對你們的思念……”
阿利克沉默著。
“……每年都是這些話,每年都要嘮叨一遍。好了,我該給里莎唱首歌了。”
瓦斯科夫的嘴唇蠕動著,卻沒有人知道他在唱著什么。但里莎知道。那首歌只唱給她一個人聽。唱完了歌,瓦斯科夫靜靜地注視著燃燒的長明火。
“爸爸,我們走吧。”阿利克對瓦斯科夫說。
瓦斯科夫慢慢轉過身去。
“敬禮!”衛兵向這位胸前掛滿勛章的士兵敬禮。
瓦斯科夫本能的要還禮,突然意識到自己一身平民的裝束。他沖士兵憨厚地笑了,慢慢地離開了無名烈士墓。
墓前的火炬熊熊燃燒著,仿佛疊印出麗達、熱妮亞、索妮婭、里莎、嘉爾卡的颯爽英姿。一陣微風細碎卷過,瓦斯科夫仿佛又聽到了姑娘們若林中雀鳥般的笑聲,他站住,驀然回首。
再見了,1942年的春天。
再見了,黎明中靜靜長眠的姑娘們。
遠處的槍聲漸漸地平息了,已經聽不見熱妮亞的呼叫聲,只有陣陣松濤滾過,應和著風聲。森林平靜得宛若什么也不曾發生過。
麗達已經昏了過去,蒼白的臉上滿是淚痕。瓦斯科夫失神地守在她身邊。沒有人會因為戰爭而原諒他這個準尉。一個又一個姑娘被他送進了死神的手掌心,而他自己卻安然無恙,良心的譴責將永遠壓在他的心坎上。他原本可以帶著姑娘們安全離去,為什么他沒有那么做?她們不需要非死不可。全是他的錯。
瓦斯科夫默默低下頭,感到胸口一陣陣疼痛。
下雨了。
瓦斯科夫抱起麗達,吃力地向林子深處走去。
“熱妮亞犧牲了!”醒過來的麗達第一句話就問熱妮亞。
瓦斯科夫點點頭:“我們什么都沒了,槍沒了,子彈沒了,現在連熱妮亞也沒了。”
“一下子……就死了?”
“一下子。”瓦斯科夫神情極度沮喪,他不知道該往哪兒走,也不知道該干什么去,只是不停地走著,走著。
綿綿細雨,飄飄散散,落在瓦斯科夫身上。他的頭發濕漉漉地耷拉下來,那張粗糙的臉盤顯得更加蒼老了。他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卻仍然不肯停下前行的腳步。
“放下吧。”麗達用微弱的聲音哀求著。
“他們還沒把我撂倒,就不算贏了。你明白嗎,我還活著。”瓦斯科夫神魂顛倒,語無倫次地嘮叨著。
“放下吧,準尉同志。”
瓦斯科夫仍舊往前走著:“我疼,我的心疼,麗達,疼極了!我害了你們,害了你們五個。可是為了什么,就為了這十幾個德國鬼子嗎?”
“為什么要這樣說……事情是明擺著的。”麗達的呼吸急促起來。
瓦斯科夫在一棵連根翻倒的大云杉樹下停下來,輕輕地把麗達放在能遮住雨的地方,又用樹枝替她遮蓋好。他自己卻坐在雨地里,痛苦地捶著自己的頭。
“準尉……同志……”
“你別管。”
“這是……戰爭……”
“也許是,可是以后呢?到那時也能理解為什么非死不可嗎?為什么我不能把這些個德國兵放走,或者,我帶著大家從西牛興嶺一直往西,去找少校,去找我們的部隊。也許會有人問我:你為什么不死,卻把我們的媽媽們交給了死神?最糟糕的是,我為什么活下來了,如果我真的活下來的話。”
“不,不要這樣。”麗達又呻吟起來,她的目光透過云杉的枝葉,凝視著天空,輕輕地說:“我要死了。”
“不,麗達,你會活下來的。”
“你問我:你怎么會在樹林里碰上了德國鬼子?”
瓦斯科夫點點頭。
“我去進城看我的兒子,他三歲了,叫阿利克,他住在我媽媽的家里,媽媽病得厲害,也許等不到戰爭結束,就會……”
“別擔心,麗達,我全明白了。”
麗達呻吟著,灰白的臉上冒著大滴大滴的汗珠。瓦斯科夫拉開麗達捂著傷口的手,發現剛才包扎的傷口又洇出大片的血跡。面對這樣的傷口,瓦斯科夫感到了一種回天無力的衰弱,只能緊緊地抓住麗達的手。
“你能,能答應我最后的請求嗎?”
“不。”
“我真的很疼,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
“我去偵察一下,馬上回來,然后我就背著你回到自己的部隊。”
“來不及了。掏出手槍來……”
瓦斯科夫下意識地捂住槍套。
“你是不是想要我疼死?”
瓦斯科夫驚愕地看著越來越虛弱的麗達。她真的不行了,瓦斯科夫瞧得出來。可是他不能。
“或者,讓德國鬼子把我打死?”
瓦斯科夫痛苦地搖搖頭。
“那,你來。”
麗達清楚自己的傷勢,她是沒有指望了。渾身像擱在烙鐵上一樣燒著疼,冷酷的無底洞正張開大口在等著她墜落,死神就坐在最深處的黑暗里。她幾乎能夠感受到他冰冷的氣息。她并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沒什么可逃避的。
見瓦斯科夫不肯動手,她開口說:“槍。”
瓦斯科夫實在無法再堅持下去,他慢慢地掏出手槍,遞到了麗達手里。可她連拿槍的氣力也沒有了,槍掉到地上。
“幫幫我。”麗達的聲音微弱得幾乎聽不見了。
瓦斯科夫從地上把槍撿起來,隨即驚慌失措地一松手,槍又掉到地上。
“害怕了?”麗達凄然地笑著。
瓦斯科夫又一次撿起了手槍。他打開彈倉,里面只剩下兩顆子彈。
麗達痛苦地呻吟著,目光逐漸渙散。瓦斯科夫看見麗達腹部滲出的血已經淌到地上,和著渾濁的雨水流走了。
麗達閉了一下眼睛,衰弱地說:“把……把槍,把槍沖著我……”
瓦斯科夫把槍放到對著麗達太陽穴的地方。她又示意他把自己的手指套進扳機。瓦斯科夫又默默地做了。
麗達滿意地閉上眼睛,當她再一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突然對瓦斯科夫說:“吻我一下。”
瓦斯科夫笨拙地俯下身,拘謹地用嘴唇碰了碰麗達的額頭。
“真扎人……”麗達又閉上了眼睛,從嘴里吐出來短暫一生最后兩個字:“去吧。”
瓦斯科夫朝遠處走了兩步,坐在樹下,背向著麗達。
麗達閉著眼睛,眼角淌著淚水,手指緩緩地扣動扳機。
“噗”一聲沉悶的槍響。
一切重新恢復了寧靜,只有雨霧飄蕩在樹葉間。麗達一動不動地躺在地上,仿佛陷入了沉睡。鮮血從她的太陽穴緩緩流出來。
瓦斯科夫仍舊呆呆地坐在地上。俄頃,他發瘋似地抓住自己的頭發,任憑淚水混雜著雨水盡情地流淌。瓦斯科夫扒開覆蓋在麗達身上的樹枝,最后看了一眼麗達。然后用大堆的樹枝把麗達的尸體蓋好,撿起手槍,向林子外走去。
瓦斯科夫不再貓著身子設法隱藏自己,他直身挺胸,木然地走過空地,跨過河流,重新走進林子。地上散落著德國兵丟棄的炸藥箱,瓦斯科夫用腳踢了踢箱子,箱子完好無損。他繼續往前走去,德國兵的尸體出現在他的面前。
瓦斯科夫走到熱妮亞犧牲的大巖石前,停了下來,細密的雨水沖刷著巖石上的血跡。他終于看見了熱妮亞那張美麗而高傲的臉。瓦斯科夫掏出手絹,小心地為她擦凈了臉上的泥點和血跡,把衣服整理好,然后小心地用手絹蓋住了熱妮亞的臉。
一切做好了,他從林子里抱來樹枝,輕輕為熱妮亞蓋好被血染紅的身子。
瓦斯科夫站起身來,認準了德國兵撤退的方向,大步地向前走去。沿路,他看到了被德國兵丟棄的一個個炸藥箱、鋼盔、沒有了子彈的沖鋒槍、水壺……
就是這些物品把瓦斯科夫帶上追擊潰逃之敵的路。
此刻,瑪麗婭依然佇立在村口等候著。細雨打在她寬大的披肩上,她依舊面無表情。幾乎全村的人都來了,安德烈和波琳娜也在其列。女兵們焦慮的目光伸向遠方,老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在自己身上劃著十字,嘴里不停地為遲遲不歸的人們祈禱著。
瑪麗婭突然虛弱地搖晃了幾下,女兵趕緊上前去扶她。瑪麗婭輕輕推開女兵,又重新站直了身子,眺望著遠方。雨絲不停地在飄蕩,飄向山丘,飄向森林,飄向遠方。
“刷”的一聲,“眼鏡”劃著了火柴,然后把火引到一根松木做的火把上。他高舉著火把,沿著修道院墻上一幅幅陰森的壁畫走下去——圣子的出生,最后的晚餐,圣子受難……
顯然,壁畫的主題并非全是宗教意味的,其中有許多表現俄羅斯的歷史,且有一些還是半成品,沒有畫完的草稿。
“眼鏡”走到《刺殺安德烈大公的陰謀》的畫前,停住了腳步。這幅畫沿著修道院大廳的樓梯攀援而上:一群“陰謀者”突然行刺大公,大公在做了殊死的搏斗后,身負重傷,沿著城堡里的樓梯,邊打邊撤,最后死在樓梯上。顯然作者有著精巧的構思,他把大公戰死的樓梯與現實的樓梯結合在一起,讓觀摩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眼鏡”步履沉重地沿著樓梯拾級而上,從畫前緩緩經過。他走過“陰謀者”,走過華麗的亭柱,走過嗜血的劍鋒,走過樓梯上的窗戶,沿著樓梯上點點滴滴的鮮血,“眼鏡”終于看見躺在樓梯拐角處的大公。他的身上被鮮血染紅,但仍未瞑目。大公用一種安詳、恬靜的目光俯視著樓下的“陰謀者”,蒼白的臉,嘴角淌下的鮮血,這一切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
“眼鏡”舉著火把的手不經意地抖了一下。當他回頭去看“陰謀者”的時候,才發覺“陰謀者”決不是第一眼看見的那樣氣勢洶洶,不可一世,而是心驚膽戰,渾身戰栗。
“眼鏡”自言自語地說道:“安德烈大公,俄羅斯力量的化身,他的力量和劍法都是天下無雙的,沒有人敢于和他正面較量。陰謀者,偷去了他的長劍,趁其不備的時候突然向他發難。大公赤手空拳,與陰謀者搏斗,身中數劍。他拖著重傷的身體,爬上了城堡的樓梯,一步,一步,當他流血過多,最終不能支持,倒在樓梯上時,陰謀者仍然不敢靠近,渾身顫抖著,看著大公氣絕身亡。”
“眼鏡”的敘述似乎更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課,不知為什么,“眼鏡”在敘述大公故事的過程中,雙腿始終在顫抖著。“眼鏡”筋疲力盡地坐到安德烈大公腳下的樓梯上。在他眼前浮現出一幕幕剛剛過去的往事:德國傷兵臨死前的絕望神態,“藍眼睛”歇斯底里的喊叫,指揮官沉默的最后囑托……
突然,高懸在塔頂上的大鐘響了,震耳欲聾的聲響充斥著整座修道院。“眼鏡”恐慌地看著大鐘,向角落縮去。
起風了,風夾帶著柔弱的雨絲,飄進了修道院的鐘樓。
鐘聲一聲緊似一聲,“眼鏡”被鐘聲震得頭皮發麻,全身痙攣,他伸出手,想讓大鐘停下,但系著大鐘的繩子早已斷了,剩下的繩頭隨著大鐘的擺動搖曳著……
“眼鏡”失控地狂叫起來。
大鐘依舊不停地擺動著,淹沒了他的叫聲。絕望的“眼鏡”走向塔樓的柵欄。向下望去,修道院的大廳變得十分狹小。他再次伸出手,想去扯住系鐘的繩子,猛然雙手抓空,他的身體向樓底墜去……
那副眼鏡被摔出很遠,鏡片在地上碰碎,猶如一張蜘蛛網。“眼鏡”趴在地上,安詳地閉上了眼睛,鮮血從他身子下淌出。
鐘聲驟停。
外面細雨瀟瀟。
德軍指揮官帶著剩下的四個殘兵敗將剛走到修道院,鐘聲驟停。五個德國兵猶如驚弓之鳥,不敢走進修道院。這時一個德國兵發現了死在井臺旁的德國兵,馬上惶恐地向后退去。指揮官身心力竭,再也支撐不住,一屁股坐在井臺旁的泥水中。
德國兵擺出戰斗的姿態沖進了修道院,俄頃,又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
“也死了。”德國兵向指揮官報告。
指揮官想站起來,卻怎么也站不起來,兩個德國兵費力地把指揮官扶了起來,走進修道院。在士兵的攙扶下,指揮官撿起了地上的眼鏡,看了看,交給了身旁的士兵。
士兵把指揮官拖到墻角,讓他倚在墻壁上。指揮官擺擺手,讓士兵把“眼鏡”的尸體抬出去。士兵把兩具尸體并排放好,悲憫地看了一眼他們的面容。雨水洗刷著這兩張日耳曼的面孔,沖去了他們臉上的血跡和污泥。
一個士兵掏出鏡片破碎的眼鏡,為“眼鏡”帶上。
雨中的天空依然明亮。
松明火把把室內照亮。指揮官突然醒來,他仰頭望去,耳畔仿佛聽見合唱的彌撒曲。指揮官呆呆地看著塔樓的屋頂,沉浸在音樂中。突然,他有些錯亂地問躺在身邊的士兵:“這是哪兒?”
“修道院。”
“什么地方?”
士兵莫名其妙,遲疑地答道:“俄,俄羅斯。”
“噩夢。”
“我們該走了,這個地方不能再待了。”士兵憂心忡忡地說。
“上哪兒去。”
“回家。”
指揮官苦苦一笑,閉上了眼睛。他預感到一切即將結束,也許夢里才是他們的家。
雨不疲倦地下著,仿佛要將天地萬物重新清洗。此時,一路追蹤的瓦斯科夫踉踉蹌蹌走到了湖邊。
湖水浩淼,連天一色。站在湖邊,能夠看見不遠處的廖共托夫修道院。瓦斯科夫的眼睛里冒出了刺人的目光——泥濘的道路上是一個個雜亂的腳印。
他拔出手槍,最后看了一眼槍膛中僅剩一顆子彈的手槍,然后毫無畏懼地揮舞著手槍,向修道院跌跌撞撞沖去。
瓦斯科夫一眼就看見了井臺旁兩具德國兵的尸體。他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神思恍惚地?著腳下的積水,走過德軍的尸體,跌跌撞撞撲向修道院的破舊的鐵門。
聽見屋外的腳步聲,指揮官害怕地將身體蜷縮成一團。門被猛烈地撞開,室內的松明火把被倏忽沖進的風吹得飄搖不定。
瓦斯科夫舉著手槍,沖了進來:“亨德霍赫!”
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接近崩潰邊緣的德國兵的最后防線垮掉了,他們盯著瓦斯科夫手中的槍遲疑著。瓦斯科夫深知自己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了。他跳進屋子的一剎那,便選擇好了退路,他背靠墻壁,一步一步地退去。
“亨德霍赫!”瓦斯科夫又大喊了一句。
一個德國兵不顧一切地向身邊的沖鋒槍撲去。
瓦斯科夫的槍響了。
德國兵身子向前撲倒在地上。
“里亞嘎依!里亞嘎依!”
德國兵像狗熊一樣的死態,讓其他人殘存的最后希望破滅了,在指揮官的帶領下,德國兵舉起了自己高傲的手。瓦斯科夫終于靠到了后面的墻壁,堅硬的墻壁使瓦斯科夫感到了周身極度的衰弱,他順著墻壁滑到了地上,雙手依然緊緊握著槍。
德國指揮官看著瓦斯科夫疲倦的面容,似乎還存在著僥幸的希望,但一看到黑洞洞的槍口,他的雙手立刻舉得更高了。瓦斯科夫惡狠狠地用俄語罵著,他撿出最骯臟的字眼兒,再加上最兇狠的表情,膽戰心驚的德國兵沒有理由不按照他的吩咐去做。瓦斯科夫用眼睛盯著離自己最近的沖鋒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夠到,但他實在沒有氣力了。他用手槍比劃著,命令四個德國兵互相用皮帶捆住對方的雙手。最后,他又把指揮官叫到跟前,自己動手捆了起來,捆得結結實實。
這一切都穩穩妥妥做好了,瓦斯科夫扶著墻,艱難地站起來,蹣跚著走過去撿起了沖鋒槍,拉開槍栓。槍里面有足夠的子彈對付德國兵,他把手槍扔在了地板上。
五個德國兵又驚又怒地看著眼前的情形。
“走。”瓦斯科夫用德國兵自己的槍對著他們,嘶啞地吆喝著。
站在院子里,德國兵奇怪地看著猶如白日一般的夜空。應該是晚上了,可天空卻依然那么明亮。奇異的景象讓人覺得不安。
“這是白晝,像白天一樣的夜晚。”瓦斯科夫嘮嘮叨叨地說。看著魚貫而出的德國兵,瓦斯科夫語無倫次地大聲嘶喊:“怎么樣,勝利了吧?勝利了吧……五個姑娘,總共五個姑娘,總共只有五個!……可你們別想過去,統統死掉……哪怕上級饒了你們,我也要親手把你們一個一個地斃掉,親手!讓他們審判我吧,由他們去!……”
德國兵一個接一個走過瓦斯科夫面前,盡管不知道他說些什么,但他們知道那是極度的一種憤怒,是足以殺人的一種憤怒。他們一個個地低下了頭,無可奈何地走上了戰俘之路。
俘虜們沮喪地走在前面,德國指揮官不時偷偷回頭看一眼瓦斯科夫的臉色。他的心驚膽戰并沒有過去,他知道,這個俄國士兵有可能隨時會槍斃他們。憤怒可以讓一個人徹底瘋狂。
瓦斯科夫已經快不知道自己的腳是如何邁動的了,他感到全身火燒火燎的疼,疼得他迷迷糊糊。還有渴,似乎整個身體都需要拼命地喝水。他竭力保持著清醒,用兇狠的目光盯視著俘虜。
俘虜排成一行,涉過小河。就快走出森林了。瓦斯科夫疲憊地眨了一下眼睛,但又馬上睜開,盯著俘虜的背影。他只有一個念頭,如果真的支撐不住了,在倒下之前他一定要開槍。不能讓一個德國雜種活著跑出森林。
瓦斯科夫押著俘虜,走過里莎犧牲的地方,他不由地拉動了槍栓。聽到槍栓的聲音,俘虜們立刻警覺地站了下來,回過頭,驚恐地看著瓦斯科夫。準尉已經像個醉鬼一樣東倒西歪了,但他還保持著清醒。不是現在,時機未到。瓦斯科夫看了一眼俘虜,又拉動槍栓,關上了保險。
俘虜們放下心來,回過頭,繼續慢慢向前走去。
沉寂的森林里,只有沉重的步伐響著。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瓦斯科夫看著前面俘虜的背影,突然變得模糊起來,他趕緊晃晃頭,背影又變得清晰起來。他回頭遠遠地望著姑娘們犧牲的地方,默默地嘮叨著: “我的麗達、熱妮亞、里莎、索妮婭、嘉爾卡,我不知道怎么跟你們說,我活下來了。咱們再見的日子又遠了。仗,還沒打完,也說不定什么時候,你們的準尉來不及哼上一聲,也就躺下了。我不后悔,我也不害怕,找你們去做伴。現在想起來,是多美妙的一件事……”
瓦斯科夫回頭看了一眼跌跌撞撞走著的俘虜,又回身面向森林,默默地嘮叨著: “再見了,等以后再回來看你們。麗達交待的事我一定辦好,你們相信我……”
他回過頭,疲憊的臉上掛著大顆大顆晶瑩的淚珠。
瓦斯科夫押著俘虜終于走上了大路。
這是最后的路程了。瓦斯科夫感到自己燃燒起來了,他身體搖晃著,俘虜的背影變得更加模糊,他一次又一次晃腦袋。但不管如何,背影還是模糊的,周圍的一切也是模糊的……
突然,從四周的森林中,山丘上,河畔冒出無數的紅軍戰士。他們呼喊著向瓦斯科夫涌來。是少校和基里亞諾娃帶著大部隊正在森林里搜尋他們的蹤跡。然而瓦斯科夫似乎什么也感覺不到,他搖搖晃晃地朝前走去,走過了俘虜身旁,一直走向村口。
瑪麗婭踉蹌著向瓦斯科夫跑來,身后,是女兵們和鄉親們,安德烈也拄著雙拐艱難地迎向瓦斯科夫。
四面八方都是紅軍戰士,善良的俄羅斯人民。然而這一切落在瓦斯科夫的眼里,都是一些晃動的影子。他分辨不出眼前的是誰,只知道一味地晃動著身體朝前走著,走著。
他從瑪麗婭身邊搖搖晃晃地走過去,瑪麗婭捂住臉傷心地哭泣起來。
他從安德烈身邊走過,安德烈向瓦斯科夫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他從女兵們、從鄉親們身邊走過,恍若出入無人之境。
他仍然跌跌撞撞向前走去,一直走向空無人跡的村莊。
瓦斯科夫終于明白他已經回來了。他想站住,卻覺得眼前一陣發黑,整個人重重地跌在地上,昏死過去。
紅軍向德國發起了總進攻。
“喀秋莎”萬彈齊發,射向了柏林。紅軍戰士沖進國會大廈,將高高飄揚的旗幟插在國會大廈頂上。
1945年5月9日,柏林,卡爾斯霍爾斯特,在德國軍事工程學校的一幢兩層樓房里,在蘇軍最高統帥部和盟軍最高統帥部代表的面前,德軍元帥凱特爾簽署了投降書。
歡呼聲充滿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柏林,莫斯科,巴黎,倫敦,華盛頓……
戰爭終于結束了。
戰后的俄羅斯土地上一片廢墟。
然而幸存下來的人們沒有停下來哀悼,他們從失去親人和家園的痛苦中走出來,用百倍的熱情投入到重建家園的忙碌之中。推土機把廢墟推倒,壓路機壓過坑坑洼洼的公路,年輕人一隊隊扛著工具,唱著歡快的歌子向需要他們的地方走去。
瓦斯科夫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打滿了遭受摧殘傷害的烙印,然而俄羅斯人民卻讓它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用歡聲笑語點綴那些破敗的街道。只要有生命的跡象,就有欣欣向榮的可能。這就是繁衍的力量。
幾經周折,瓦斯科夫終于找到了她母親的家。他穿著整齊的軍裝,仍然留著那翹上去的山羊胡子,與幾年前的樣子沒有大的改變,只是看上去更蒼老了。在他的胸前又多掛上了幾枚勛章,但從軍銜上來看,他仍舊是個準尉。
瓦斯科夫踏著廢墟,向一處低矮的房屋走去。
門前,阿利克正坐在地上留心著每一個從門口過路的行人。他應該有五六歲了,看上去卻比實際年齡要瘦小。他總是瞇縫著眼睛,盯著別人死死地看,像是要從中研究出點什么門道。在這個時候,他的神情便流露出與外貌不相符的若有所思。他的手里寶貝似的攥著一只銅制的鑰匙,細繩把它拴在阿利克的脖子上。
阿利克眼瞅著瓦斯科夫一路走來,停在他面前,臉上沒有顯出絲毫驚惶失措的神色。他平靜地打量著這名上了年歲的軍人,目光在他胸前的勛章上逗留了好大一會兒。
瓦斯科夫蹲在了阿利克的對面,一言不發地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阿利克漠然的早熟讓他一陣心酸。
“跟我走吧?”瓦斯科夫開口說。
“為什么?”
“因為我是你的準尉呀。”
“準尉?準尉是干什么的?”
“準尉是打仗的。”
“我不去。”
“我認識這個鑰匙。”
“我媽媽的,她叫穆施達可娃。奧夏寧娜。你認識她嗎?”
“麗達。”
“對,麗達。”
“你外婆呢?”
“死了。”阿利克的眼睛里溢出透明的液體。他開始抽泣,臟兮兮的小手在臉上抹來抹去,留下一道道淡灰色的痕跡。
瓦斯科夫一把抱起傷心的阿利克,替他擦掉臉上的淚痕,然后肅穆地轉身朝街上走去。要把這個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軍人,像他父親和母親那樣優秀。瓦斯科夫心里想著,阿利克從小就要學會步兵操典,按照正確的要領練習正步走。這是檢驗一個軍人是否合格的起碼標準。麗達一定很高興看到這一切。
是的,她一定會高興的。
高八十二米的祖國母親雕像屹立在瑪瑪耶夫高地上,她高舉的利劍直欲刺破天際。
伏爾加河蜿蜒流長,一瀉千里。它滾淌的波浪就像心臟跳動的聲音,每時每刻都回響在高地上,咚,咚,咚,沉重而富有節奏,仿佛是來自天庭的一種聲音,把人們帶到了莊嚴而肅穆的無名烈士墓。
瓦斯科夫坐在汽車內,神色凝重地望著窗外。
歲月催人老。現在的瓦斯科夫是真的老了,可再也沒有人用親熱嘲諷的口氣喊他準尉大叔了。瓦斯科夫有了一頭霜染的白發,山羊胡也白了,卻依然神氣地向上翹著。讓瓦斯科夫十足像個趾高氣昂的倔老頭。
他一身西裝革履,胸前掛滿了勛章。這讓見過的人都忍不住好奇他的故事,猜測勛章的背后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傳奇。然而瓦斯科夫很少提及往事,并且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英勇。他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著自己的榮譽。
汽車行駛在伏爾加格勒大街上。這里的名字原來是斯大林格勒大街,繼續往前,就能路過一直保留下來的戰爭廢墟。陳列在露天中的火炮、坦克在路邊一掠而過,卻足以讓瓦斯科夫感覺到那熟悉的歲月悄然降臨,仿佛一只溫柔的手掌拂落了記憶上的塵埃,重新露出業已發黃的影像,171會讓站,倉庫,那些長眠在地下的姑娘們……
瓦斯科夫靠在椅背上,深沉地思念著。
汽車駛過了伏爾加河畔……
按照瓦斯科夫的吩咐,汽車在一座軍營門口停下。
“請幫我找一下阿利克上尉。”瓦斯科夫走到衛兵面前說。
衛兵樂呵呵地說:“上尉今天結婚。”
“我知道,我就是來參加婚禮的,我是他的父親。”
“可是他們已經走了。”衛兵瞪大了眼睛,有點不知所措。
“去哪兒了?”
“婚姻登記處。”
“然后呢?”
“然后會去瑪瑪耶夫高地,這是這里人的習慣,他們會去的。”
“那好,我去高地等他們。”
此時在婚姻登記處門口,一群年輕人正簇擁著剛剛注冊完的新人走出來。新郎阿利克一身戎裝,挺拔英俊的外型,格外顯眼。新娘是個嬌小玲瓏的金發女孩,晶瑩的雙眼一直含情脈脈地看著阿利克,小鳥伊人的模樣顯得楚楚動人。
朋友里有人問阿利克:“為什么要在這樣的時刻穿上軍裝?”
“我爸爸。”阿利克說著,目光中流露出一股焦灼的樣子:“他為什么還不到?”
“也許飛機晚點了?”
阿利克搖搖頭。有人招呼著大家上車,在眾人的簇擁下,新娘新郎坐進了花車。
“阿利克,下一站?”
“瑪瑪耶夫高地。”阿利克說。
“爸爸還沒有來?”新娘問。
阿利克不安地沉默著。
“他是不是個挺怪的老頭兒?”新娘好奇地問。
“他是個準尉。”阿利克說。
“比你呢?”
阿利克不知道如何回答,沉默下來。
瓦斯科夫走進雕像公園,踏上高高的石頭臺階。他一路走,一路觀看著沿路的雕塑。那些記載著往昔歲月的畫面,讓瓦斯科夫感覺到突如其來的憂傷。當漸漸走近“祖國母親”的雕像時,他似乎聽到了自己的心臟在胸腔內發出“咚咚”跳動的聲音。
瓦斯科夫仰起花白的頭,久久地注視著那巨大的雕像。母親的臉龐,俄羅斯人民繁衍生命的母親。她像誰?像麗達,熱妮亞?還是里莎,嘉爾卡,索妮婭?都像,又都不像。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姑娘們,那些本來不該被卷入戰爭的女人們。
瓦斯科夫累了,他坐在路邊的石凳上,注視著眼前巖石上的雕像。那是宋衛瑪。耶夫高地的故事。瓦斯科夫思忖著,無法控制地被卷入回憶的漩渦之中。他的耳邊仿佛又響起戰時的歌曲,槍炮的轟鳴聲,還有高射機槍射向敵機的槍彈憤怒地在空中飛舞。
他清楚地記起上校帶領的那列火車,高唱著戰歌開往前線,他那雙憂郁的眼睛注視著美麗的情人。他記得熱妮亞像羚羊一樣在森林中跳躍著,手上的沖鋒槍不停地怒吼著;記得淳樸的里莎拄著木棍,堅強地跋涉在沼澤中;記得嘉爾卡隨著槍聲,像一只蝴蝶,翩然撲向大地;記得索妮婭目光悠遠地朗誦普希金詩句,身子瘦得像只春天的白嘴鴨;記得云杉樹下,麗達痛苦地呻吟……
往昔如昨,一切都歷歷在目。
雕塑公園門口突然熱鬧起來,響起吵吵嚷嚷的喧鬧聲。新郎新娘在朋友們的簇擁下,登上了石階。阿利克一眼看見孤零零一個人坐在石凳上的瓦斯科夫,他疾步上前,把新娘甩到了身后。
瓦斯科夫站了起來,張開了雙臂,阿利克一頭撲進瓦斯科夫的懷抱中。
“爸爸,你總算來了。”
“我的小鷹。”瓦斯科夫抱著阿利克,欣喜的呼喚著。他看到新娘走過來,問:“這是阿利克的姑娘吧?”
新娘親切地去吻瓦斯科夫。
“真扎人。”新娘開著玩笑。
瓦斯科夫望著快樂的新娘。真扎人。那是麗達的聲音。他俯下身輕輕在麗達的額頭上碰了碰。她躺在云杉樹下,生命的跡象一點點微弱,目光逐漸渙散。她提起了阿利克。
瓦斯科夫神情黯然地想,麗達一定很高興,阿利克結婚了,而且他還是個中尉。
注意到了瓦斯科夫異樣的神情,阿利克連忙關心地問:“爸爸……”
瓦斯科夫搖搖頭,說:“她是個好姑娘,非常非常像你的媽媽。”
在眾人的陪伴下,新人向無名烈士墓前走去。
換崗的士兵肩上扛著步槍,邁著正步走向烈士墓。人們懷著無比肅穆的心情,靜靜地觀看著換崗儀式。
長明火燃燒著熊熊火炬。
衛兵們互敬持槍禮。換崗下來的衛兵,以同樣的姿態,同樣的步伐,走出大廳。值勤衛兵一動不動,守衛著無名烈士墓。
新人攜手將一只素潔的花圈擺放在墓前,新娘深深地鞠了一躬,阿利克則向烈士墓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瓦斯科夫眼睛里噙著淚花,注視眼前的一幕。
阿利克依照風俗抱起了新娘要離開烈士墓,卻發現瓦斯科夫仍佇立在墓前不肯離去,嘴里仿佛在說著什么。他放下新娘,輕輕走上前,陪伴在父親身邊。
瓦斯科夫感到阿利克的大手抓著了自己的胳膊,他回過頭看了一眼兒子。又繼續低聲向烈士墓傾訴著:“麗達,我來看你了。我帶著阿利克一塊來的,他今天結婚,特地來告訴你一聲。他找了個好姑娘,你該放心了。
“熱妮亞好嗎?索妮婭,里莎,嘉爾卡她們都好吧?唉,我一直活了下來,活得非常安靜。我后悔過,內疚過,戰爭帶走了我們的一切,卻無法帶走我對你們的思念……”
阿利克沉默著。
“……每年都是這些話,每年都要嘮叨一遍。好了,我該給里莎唱首歌了。”
瓦斯科夫的嘴唇蠕動著,卻沒有人知道他在唱著什么。但里莎知道。那首歌只唱給她一個人聽。唱完了歌,瓦斯科夫靜靜地注視著燃燒的長明火。
“爸爸,我們走吧。”阿利克對瓦斯科夫說。
瓦斯科夫慢慢轉過身去。
“敬禮!”衛兵向這位胸前掛滿勛章的士兵敬禮。
瓦斯科夫本能的要還禮,突然意識到自己一身平民的裝束。他沖士兵憨厚地笑了,慢慢地離開了無名烈士墓。
墓前的火炬熊熊燃燒著,仿佛疊印出麗達、熱妮亞、索妮婭、里莎、嘉爾卡的颯爽英姿。一陣微風細碎卷過,瓦斯科夫仿佛又聽到了姑娘們若林中雀鳥般的笑聲,他站住,驀然回首。
再見了,1942年的春天。
再見了,黎明中靜靜長眠的姑娘們。
上一篇:第十章
下一篇:書籍簡介
網友關注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麥穗的故事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上帝的食物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三根綠枝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