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學術成就
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涉及他所處時代的一切領域,并且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成就。他是許多學科的創始人,為后人留下大量的、內容豐富的科學著作,對人類文化進步和科學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亞里士多德為科學做出了最根本的范疇分類,并建立了最根本的典范——重視經驗事實與強調系統化的重要性。后來的科學與哲學是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典范,而實現其種種特殊的要求與發展。因此,就此意義而言,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影響了西方哲學與科學的發展。
1. 科學分類
亞里士多德經過多年鉆研,幾乎掌握了當時所有各門科學的知識,并且是古希臘第一個對知識進行分類的科學家。他認為各門科學都是獨立的(因此可以分類),又是統一的(有相關性),并認為這諸多學科并非都在一個平面上,根據其價值和目的可分為不同的層次。理論性的科學較之其他科學略高一籌,而神學又較理論性科學再高一層。因此,各門科學不但有其個別獨立的內在系統,而尤其有結構、目的、價值之相關性,學科之間雖獨立而又相連,雖雜多而又有其根本之目的與統一。他提出根據求知的目的不同,科學知識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求知本身為目的的屬于理論的學科,包括形而上學(他本人稱為“第一哲學”)、物理學(生物與無生物、生理與心理)、天文與地質等自然科學的總原理,也就是“自然哲學”)和數學;第二類是以尋求行為的標準為目的而求知的屬于實用的學科,包括政治、經濟和倫理等;第三類是以尋求創作有實用價值或藝術價值為目的而求知的創制學科,包括各種技藝,如建筑、體育、音樂、圖畫、雕塑等。他創立的邏輯學,他認為是求知的工具,是一切學科都必需的。他的邏輯學著作被后人總稱為《工具論》。
關于亞里士多德的科學分類,學者們用幾種圖示來表示:
表1

表2
表3
亞里士多德第一次對科學進行分類,對于推動科學和哲學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他一方面對科學進行分類,另一方面認為科學知識是一個統一的系統,知識之間有相關性。把人類知識系統化的思想源于柏拉圖。柏拉圖在建構他的理念論大廈時指出,理念世界的最高點是“善”,即“第一原則”,它是理念世界的本原,是知識的終極點,是理性的對象。一切知識都以第一原則為出發點。人們應該去把握第一原則,然后從中演繹出其他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老師的知識系統化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亞里士多德。但他不像柏拉圖那樣浪漫,并不相信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從同一原則中推演出來,因為各門科學的獨立性同樣是十分明顯的。但他確信,人類的知識絕不是散亂的、無序的,一定會有某種內在聯系。這一思想,后來的科學家給予了肯定。德國物理學家,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M.普朗克說:“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由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的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打破的鏈條。難道這僅僅是臆想的嗎?①”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把亞里士多德看成是系統思想的始祖,并指出:“亞里士多德的論點‘整體大于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是基本的系統問題的一種表述,至今仍然正確。”對這點,很多人只是把這種系統思想看成是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一個閃光點,其實這是亞里士多德在柏拉圖思想基礎上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他當時提出兩點設想:
①(德)M.普朗克:《物理學世界圖景的統一》,莫斯科出版社,1966年。
第一,各類獨立的科學之間具有一種內在的結構。他通過深入研究各門科學,把各類知識進行了分類,提出人類認識史上第一張科學分類表,如上述。
第二,每門科學自身應成為一個公理系統??茖W由知識集合而成。亞里士多德首先規定了知識的本性:“當我們認為知道了一件事物所產生的原因(知道了它是它的原因),并且也知道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時,那我們便認為知道了一件事物(在絕對意義上,而不是在似是而非的或偶然的意義上)?!保ā逗蠓治銎罚┻@就是說,知識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說明對象的原因,說明它為什么是這樣的;2.說明它必然是這樣的,而不可能是別樣的。一門科學又是由一系列證明組成的,證明就是科學的三段論,它以一種知識為根據推出別的知識。作為根據的知識就是公理。公理除了要滿足知識的上述兩個條件外,還須:1.它們必須是“真實的”,否則便不能作為定理知識的依據,也不能使自身得到了解;2.它們必須是“原初的”,即直接的,不用加以證明的。如果它們是還須證明的,那就不是第一原則了;3.它們必須比結論知道得更清楚;4.它們先于結論并且是結論的原因,“沒有這些條件可能會有推論,但卻不能有證明。因為它不足以產生知識”。(《后分析篇》)從公理出發,人們必須按照三段論的格進行推論,推論出一系列前后相繼的定理,從而構成一門科學。他說每種證明、每種演繹推論都必須通過我們所討論的三個格而進行。①(《后分析篇》)
①參見易杰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152頁。
當然,亞里士多德的公理化系統也并未付諸實踐,還只是一種設想,一種頭腦中的模型。他的著作并不是這樣推導出來的,而都是先廣泛收集整理各種觀點,將它們形成為問題,然后加以詳盡的考察,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責備他是空想家。一個科學家提出問題不意味著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一種設想并不負有非實現的責任。提出問題、設想,那是長期觀察、思考、研究的結果。科學家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對此都講過很深刻的體會,如法國科學家貝爾納說,問題的形成和選擇,“是科研工作中最復雜的一個階段。一般地說,提出課題比解決課題更困難”。②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雹圻@些問題和設想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科學上所說的“問題”和設想,是以往實踐和認識所沒有解決的東西,屬于未知領域,它決不是靠單純的冥思苦想就能提出的,而是在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中產生、科學家在探索過程中捕捉到的。因此,問題和設想表現著人類認識已達到的高度,又表現著人類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是知與不知的聯接點;問題和設想反映著人們向未知領域探索和前進的廣度和深度??梢姡瑔栴}和設想不只是簡單的幾個字,不只是一個問號或想法,它反映了科學家的理論基礎和已達到的科研高度,體現了科學家對科學前沿掌握的程度,對社會需求了解、認識的深度。顯然,非一般人所能為。問題的解決,需要人才,需要條件,有些問題是在適遇其人、適逢其時才得以解決??傊?,更多的問題是在提出后經幾代人才解決,其間不知耗費了多少人的心血和精力!證明和證偽都非易事。
②《科學家譯文集》,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頁。
③愛因斯坦:《物理學的進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頁。
2. 學術成就評價
亞里士多德在每一個領域都不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他的研究詳盡、細致、深入,而且富于創造性。以生物學為例,可見一斑。亞里士多德作為科學專家的聲譽主要是由他的動物學和生物學著作被確認的。他對動物的研究奠定了生物科學的基礎,他第一次做了生物分類,把自然界分成高低不等的等級,解剖了50多種動物和人的胚胎,還觀察到隔代遺傳的現象,在他的著作中提到500多種動物。近代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曾說過,居維葉和林耐各有成就,對于他好像是兩位神明,但這二人比起亞里士多德來,只不過是小學生而已。亞里士多德的生物學研究成果直到他死后2000多年才被取代,這種科學成就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亞里士多德苦心研究的成果寫成了《動物志》和《解剖》兩部著作。
《解剖》一書失傳,《動物志》流傳至今?!秳游镏尽吩敿毜赜懻摿藙游锏膬仍诤屯庠诓糠郑粍游锼蓸嫵傻牟煌煞帧?、骨骼、頭毛、各種繁殖方式、飲食、習性、特征等;研究了野牛、綿羊、山羊、鹿、豬、獅子、鬣狗、象、駱駝、老鼠、騾子;描述了燕子、鴿子、鵪鶉、啄木鳥、鷹、烏鴉、畫眉、布谷鳥、烏龜、蜥蜴、鱷魚、毒蛇、海豚、鯨魚及許多種類的昆蟲。而關于海生動物(魚)、甲殼動物、頭足綱動物、有介殼的根足蟲類的資料尤其豐富。而且,從人到乳酪中的蛆,從歐洲的野牛到地中海的牡蠣,都研究到了。總之,希臘人所知道的每一種動物都被注意到了,大多數種類都給予了詳細的描述。對于某些種類,亞里士多德說明的細致、恰當、精確,簡直令人吃驚。在研究中,他意識到他所說的一些內容是人們見過的、熟悉的,所以倍加認真、確切,完全是一種專業化的討論。他還對某些動物作了比較,對內部器官作了細致的描繪,表明他是認真地做過動物解剖。說《動物志》是一部天才著作,是一座不懈勤奮的豐碑,實不為過。但這不是說他的研究白璧無瑕,結論都正確,只是說精辟的見解遠遠超過謬誤。對不足,批評可以,指責大可不必。不要說古代,就是現代,誰又能保證著作百分之百正確?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限,方法總在改進,真理不能窮盡,所以一部著作中有錯誤,是在所難免,不能苛求。
以上僅是亞里士多德富于創造性研究的一例。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也能看到他科學研究的嚴肅認真。他的確是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①。
①此例見(英)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7頁。
亞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學成就,完全是他把求知看作人的本性所致,是他艱苦研究的結果,與他嚴謹的治學態度、科學的治學方法也有直接關系。
亞里士多德研究的特點,在于細致地探討所考察的各種問題的歷史,盡可能詳盡地揭示在研究這些問題時所遇到的一切困難,并且為了進行比較和概括而引用大量的事實材料。正因為他注重實際,盡一切辦法收集第一手資料,所以盡管他的學說中有不少思想、觀點已被新的科學所否定、代替,或成為歷史的陳跡,但他探索自然、社會的方法和角度,他所提出的問題仍然是有價值的,他的研究方法對今人是有借鑒意義的。
具體地說,他采取了向實踐學,向歷史(前人成果)學的方法。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學研究專家,他把大量時間奉獻給了開創性的、第一手的研究工作。他記錄了自己的觀察并親自動手進行解剖。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而要做的事情很多,既不能事事自己動手,又不能不休息地工作,他同一切研究者一樣,要借用他人的力量,找助手,用前人的資料。他的學生們為他收集了不少資料,很多成果由師生合作而成。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利用了更多人的勞動成果,向社會廣泛收集資料。前文說亞歷山大為他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命令人們為他提供資料。有人對這種傳說表示懷疑,認為亞歷山大不一定這么做過。傳說是否可信,我們不必去考證。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那么多的資料、標本不會完全是他自己和學生收集來的,前人的記載也不會那么多,所以不是亞歷山大命人提供,也是有人幫助提供。史載,亞里士多德注重實際,親自動手解剖,親自去向養蜂人、漁夫、獵人、牧人、農民和動物飼養人去請教,是這些人幫了他的忙。養蜂人對蜜蜂了如指掌,如蜂群飛舞,姿態多種,路徑不同,時快時慢,看上去很有趣,但一般人并不知其中的奧妙,而養蜂人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知道這是蜜蜂社會的一種“通訊”,這一系列的不同,是偵察蜂在向蜂群報告蜜源的遠近、方向、質量等信息。漁夫能見到沒出過海的人永遠見不到的東西。亞里士多德從這些人那里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資料。對調查來的資料,他不是照抄照錄,他認為實際操作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符合科學,親眼所見也不見得都那么準確無誤。亞里士多德對一切材料都要重新分析、研究、證實,然后利用。
關于親眼所見也不一定完全確切,這是很多人都有的體會。這里不妨用兩則小故事來說明。
孔子帶著學生周游列國,走到陳國與蔡國交界處,人煙稀少,炊煙不見,幾天沒見到糧食了。一天,得意門生顏回從過路人那里討到一點米,立即架火煮飯??鬃釉谝慌钥磿鋈豢吹筋伝厣焓值藉伬镒チ艘话殉缘?。孔子裝作沒看見,但很生氣,心想,平時很有教養的顏回竟也背著自己搞小動作,很是不舒服。飯好了,顏回請老師吃飯??鬃用碱^一皺,朝天一拜說:“剛才我夢見亡逝了的父親,他要我們把最干凈的飯送給他。”顏回明白了老師的意思,說:“剛才有灰塵掉進鍋里,把飯弄臟了一點,這口飯丟了可惜,給老師吃又不好,我就自己抓起來吃了?!笨鬃勇牶螅腥淮笪?,知道方才錯怪了顏回。后來,孔子執鞭從教,有弟子三千。弟子們常有不睦,請老師給以評判,孔子嘆息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時候;我依靠判斷,但判斷也常有誤。你們要記住,了解一個人真是不容易。”孔子的反省,對我們很有啟發,對親眼所見也要分析。親眼所見,比道聽途說自然要好,然而,不能認為親眼所見就一定靠得住??鬃哟_實親眼見到顏回抓飯吃,這不是虛構??墒莾H靠這一點就認為顏回背后搞鬼,那就太武斷了。可貴的是,孔子了解了真相后,沒堅持己見,并在以后不斷反省自己,這很可貴。是的,親眼所見,加上科學分析,才能更準確。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實驗。70年代末,40名素有觀察力的心理學家在德國哥廷根開會。會議剛一開始,突然有兩個人破門而入,一個黑人持槍追趕一個白人,兩人廝打起來,一聲槍響,一聲慘叫,隨后兩人追逐而去。全場的科學家被方才的場面驚呆了。正在驚慌之際,會議主席輕輕搖搖鈴鐺,然后宣布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不必驚慌,方才的場面是我們事先安排的一個實驗?,F在請大家拿出紙來描述一下剛剛發生的耳聞目睹之事。”要大家回答的問題十分簡單,比如,剛才進來幾個人,是黑人追白人,還是白人追黑人,是穿長褲,還是穿短褲?是什么顏色?等等。全部過程只有20秒,并且被高速攝像機全部記錄下來。測驗的結果是40名素有洞察力的心理學家,竟沒有一人全部答對。只有1人錯誤率在10%以下,14人錯誤為20%—40%,12人錯誤為40%—50%,13人錯誤在50%以上。有的答卷是驢唇不對馬嘴,純屬胡扯①。這個實驗說明,即使是目睹者的言論也不能全部可靠,對目睹者的言論也要通過科學的考察方可置信。人的大腦有“瞬時畸變”現象,常使人發生錯覺。親眼所見而發生錯覺是常見現象。有一個醫生為了教育學生學會正確判斷、細心觀察,搞了一個實驗:他把手指伸進裝有糖尿病人尿液的試管,嘗一嘗這種尿是否是甜的,然后讓學生們都嘗試一下,學生們實在不愿意品味這滋味,為欺騙老師,他們無一例外地說“是甜的”。老師笑著說:“同學們!你們上當了。我剛才伸進試管的是拇指,而舔的卻是食指。我這樣做,是為了教育你們注意實驗中的細節,不要造成錯覺。因此,你們剛才的回答是假的。①”又一例親眼所見造成的不真實。所以,還是孔老夫子說的對:“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時候?!?BR> ①李瑞英:《領導藝術與領導科學》,《科學家與科技管理》,1981年第1期,第4頁;趙紅州:《大科學觀》,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2頁。
①(英)B.貝弗里奇:《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4頁。
亞里士多德沒聽到過孔子的反省,更沒進行過上述實驗,但科學的頭腦,使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使用別人提供的資料時,十分謹慎。他說,有些人否認魚能交配,但他們錯了,“他們的錯誤不難理解,因為魚的交配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即使是漁夫也難以觀察到它,何況他們沒有一個人為了獲得知識而去觀察這類事情?!雹谶@里也不是說對什么都懷疑,什么也不信就用不著去觀察去請教了。問題是要善于分析。亞里士多德的許多材料來自有實踐經驗的人的提供,都經過分析、證實,這正是他善于向實踐學習的特點。
②轉引自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頁。
除了向實踐學習外,還向歷史學,向他人學,向前人的成果學。希臘醫生曾對人體解剖作過一些研究,亞里士多德在論述人的各個構成部分時借鑒了他們的成果。“亞里士多德的研究包括相當廣泛的閱讀工程,他工作得如此努力……以至于他的宿舍被稱作‘讀書人之室’”。他擁有大量藏書,“他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個搜羅書籍的人,他的榜樣使埃及國王知道應該怎樣建立圖書館。①”亞里士多德博覽群書,在柏拉圖學園時,那里的藏書比較多,他讀了當時能見到的各種書,而且做了相當詳細的筆記,并且作了分門別類的整理。他說:“一個人應當從書本中多作摘錄,并按各個題目——例如善、動物等——分別編類。③”在討論每一個問題時,他總是先從歷史的角度對前人的有關觀點加以闡述、概括,他的著作中,總是列舉和分析前人的思想。對前人,他不是盲從,而是研究、鑒別,像簸谷一樣吹掉谷殼,留下真理的顆粒。
③轉引自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9-30頁。
向實踐學,向前人學,包括了研究。對獨創者來說,有些學問是要靠自己來鉆研的。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就有相當大的部分是自己的獨創,如邏輯學,在當時可供利用的資料非常有限,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奮去開拓,如他自己所說:“只有我們自已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艱苦的探索。”(《辨謬篇》)
我們肯定亞里士多德的學術成就,并不意味著肯定他的全部學說。實際上,他的很多思想都已被新的科學所否定,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更如此。因此,相當一部分科學家把他看成是近代科學進步的障礙。如從另一方面看,我們又不能全盤否定他,因為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修正錯誤、發現真理的過程。去掉他的錯誤,從科學史的角度看問題,人們仍承認他在人類哲學和科學發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貢獻,他的許多著作仍是今人必讀的經典著作。近代歐洲哲學無論是經驗派還是理性派,直到康德和黑格爾,也都是各自從亞里士多德那里吸取了對他們有用的東西。黑格爾說:“假使一個人真想從事哲學工作,那就沒有什么比講述①亞里士多德這件事更值得去做了?!钡聡拔锢韺W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許多現代物理學原理建立并創立者、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海森堡說:“一個人沒有希臘自然哲學的知識,就很難在現代原子物②理學中取得進展?!眮喞锸慷嗟碌膶W術成就是希臘自然哲學知識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回顧人類思維的歷程時,人們不能否認亞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的一盞明燈。
①黑格爾:《哲學講演錄》第2卷,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284頁。
②轉引自易杰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頁。
亞里士多德為科學做出了最根本的范疇分類,并建立了最根本的典范——重視經驗事實與強調系統化的重要性。后來的科學與哲學是根據亞里士多德的典范,而實現其種種特殊的要求與發展。因此,就此意義而言,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影響了西方哲學與科學的發展。
1. 科學分類
亞里士多德經過多年鉆研,幾乎掌握了當時所有各門科學的知識,并且是古希臘第一個對知識進行分類的科學家。他認為各門科學都是獨立的(因此可以分類),又是統一的(有相關性),并認為這諸多學科并非都在一個平面上,根據其價值和目的可分為不同的層次。理論性的科學較之其他科學略高一籌,而神學又較理論性科學再高一層。因此,各門科學不但有其個別獨立的內在系統,而尤其有結構、目的、價值之相關性,學科之間雖獨立而又相連,雖雜多而又有其根本之目的與統一。他提出根據求知的目的不同,科學知識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求知本身為目的的屬于理論的學科,包括形而上學(他本人稱為“第一哲學”)、物理學(生物與無生物、生理與心理)、天文與地質等自然科學的總原理,也就是“自然哲學”)和數學;第二類是以尋求行為的標準為目的而求知的屬于實用的學科,包括政治、經濟和倫理等;第三類是以尋求創作有實用價值或藝術價值為目的而求知的創制學科,包括各種技藝,如建筑、體育、音樂、圖畫、雕塑等。他創立的邏輯學,他認為是求知的工具,是一切學科都必需的。他的邏輯學著作被后人總稱為《工具論》。
關于亞里士多德的科學分類,學者們用幾種圖示來表示:
表1
表2
表3
亞里士多德第一次對科學進行分類,對于推動科學和哲學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他一方面對科學進行分類,另一方面認為科學知識是一個統一的系統,知識之間有相關性。把人類知識系統化的思想源于柏拉圖。柏拉圖在建構他的理念論大廈時指出,理念世界的最高點是“善”,即“第一原則”,它是理念世界的本原,是知識的終極點,是理性的對象。一切知識都以第一原則為出發點。人們應該去把握第一原則,然后從中演繹出其他知識,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老師的知識系統化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亞里士多德。但他不像柏拉圖那樣浪漫,并不相信所有的知識都可以從同一原則中推演出來,因為各門科學的獨立性同樣是十分明顯的。但他確信,人類的知識絕不是散亂的、無序的,一定會有某種內在聯系。這一思想,后來的科學家給予了肯定。德國物理學家,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M.普朗克說:“科學是內在的整體,它被分解為單獨的部門不是取決于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于人類認識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由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的鏈條,這是任何一處都不能打破的鏈條。難道這僅僅是臆想的嗎?①”系統論創始人貝塔朗菲把亞里士多德看成是系統思想的始祖,并指出:“亞里士多德的論點‘整體大于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是基本的系統問題的一種表述,至今仍然正確。”對這點,很多人只是把這種系統思想看成是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一個閃光點,其實這是亞里士多德在柏拉圖思想基礎上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他當時提出兩點設想:
①(德)M.普朗克:《物理學世界圖景的統一》,莫斯科出版社,1966年。
第一,各類獨立的科學之間具有一種內在的結構。他通過深入研究各門科學,把各類知識進行了分類,提出人類認識史上第一張科學分類表,如上述。
第二,每門科學自身應成為一個公理系統??茖W由知識集合而成。亞里士多德首先規定了知識的本性:“當我們認為知道了一件事物所產生的原因(知道了它是它的原因),并且也知道了它不可能是其他時,那我們便認為知道了一件事物(在絕對意義上,而不是在似是而非的或偶然的意義上)?!保ā逗蠓治銎罚┻@就是說,知識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說明對象的原因,說明它為什么是這樣的;2.說明它必然是這樣的,而不可能是別樣的。一門科學又是由一系列證明組成的,證明就是科學的三段論,它以一種知識為根據推出別的知識。作為根據的知識就是公理。公理除了要滿足知識的上述兩個條件外,還須:1.它們必須是“真實的”,否則便不能作為定理知識的依據,也不能使自身得到了解;2.它們必須是“原初的”,即直接的,不用加以證明的。如果它們是還須證明的,那就不是第一原則了;3.它們必須比結論知道得更清楚;4.它們先于結論并且是結論的原因,“沒有這些條件可能會有推論,但卻不能有證明。因為它不足以產生知識”。(《后分析篇》)從公理出發,人們必須按照三段論的格進行推論,推論出一系列前后相繼的定理,從而構成一門科學。他說每種證明、每種演繹推論都必須通過我們所討論的三個格而進行。①(《后分析篇》)
①參見易杰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152頁。
當然,亞里士多德的公理化系統也并未付諸實踐,還只是一種設想,一種頭腦中的模型。他的著作并不是這樣推導出來的,而都是先廣泛收集整理各種觀點,將它們形成為問題,然后加以詳盡的考察,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責備他是空想家。一個科學家提出問題不意味著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提出一種設想并不負有非實現的責任。提出問題、設想,那是長期觀察、思考、研究的結果。科學家們根據他們的經驗,對此都講過很深刻的體會,如法國科學家貝爾納說,問題的形成和選擇,“是科研工作中最復雜的一個階段。一般地說,提出課題比解決課題更困難”。②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雹圻@些問題和設想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科學上所說的“問題”和設想,是以往實踐和認識所沒有解決的東西,屬于未知領域,它決不是靠單純的冥思苦想就能提出的,而是在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中產生、科學家在探索過程中捕捉到的。因此,問題和設想表現著人類認識已達到的高度,又表現著人類實踐和認識進一步發展的新起點,是知與不知的聯接點;問題和設想反映著人們向未知領域探索和前進的廣度和深度??梢姡瑔栴}和設想不只是簡單的幾個字,不只是一個問號或想法,它反映了科學家的理論基礎和已達到的科研高度,體現了科學家對科學前沿掌握的程度,對社會需求了解、認識的深度。顯然,非一般人所能為。問題的解決,需要人才,需要條件,有些問題是在適遇其人、適逢其時才得以解決??傊?,更多的問題是在提出后經幾代人才解決,其間不知耗費了多少人的心血和精力!證明和證偽都非易事。
②《科學家譯文集》,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9頁。
③愛因斯坦:《物理學的進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年版,第66頁。
2. 學術成就評價
亞里士多德在每一個領域都不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他的研究詳盡、細致、深入,而且富于創造性。以生物學為例,可見一斑。亞里士多德作為科學專家的聲譽主要是由他的動物學和生物學著作被確認的。他對動物的研究奠定了生物科學的基礎,他第一次做了生物分類,把自然界分成高低不等的等級,解剖了50多種動物和人的胚胎,還觀察到隔代遺傳的現象,在他的著作中提到500多種動物。近代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曾說過,居維葉和林耐各有成就,對于他好像是兩位神明,但這二人比起亞里士多德來,只不過是小學生而已。亞里士多德的生物學研究成果直到他死后2000多年才被取代,這種科學成就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亞里士多德苦心研究的成果寫成了《動物志》和《解剖》兩部著作。
《解剖》一書失傳,《動物志》流傳至今?!秳游镏尽吩敿毜赜懻摿藙游锏膬仍诤屯庠诓糠郑粍游锼蓸嫵傻牟煌煞帧?、骨骼、頭毛、各種繁殖方式、飲食、習性、特征等;研究了野牛、綿羊、山羊、鹿、豬、獅子、鬣狗、象、駱駝、老鼠、騾子;描述了燕子、鴿子、鵪鶉、啄木鳥、鷹、烏鴉、畫眉、布谷鳥、烏龜、蜥蜴、鱷魚、毒蛇、海豚、鯨魚及許多種類的昆蟲。而關于海生動物(魚)、甲殼動物、頭足綱動物、有介殼的根足蟲類的資料尤其豐富。而且,從人到乳酪中的蛆,從歐洲的野牛到地中海的牡蠣,都研究到了。總之,希臘人所知道的每一種動物都被注意到了,大多數種類都給予了詳細的描述。對于某些種類,亞里士多德說明的細致、恰當、精確,簡直令人吃驚。在研究中,他意識到他所說的一些內容是人們見過的、熟悉的,所以倍加認真、確切,完全是一種專業化的討論。他還對某些動物作了比較,對內部器官作了細致的描繪,表明他是認真地做過動物解剖。說《動物志》是一部天才著作,是一座不懈勤奮的豐碑,實不為過。但這不是說他的研究白璧無瑕,結論都正確,只是說精辟的見解遠遠超過謬誤。對不足,批評可以,指責大可不必。不要說古代,就是現代,誰又能保證著作百分之百正確?一個人的認識總是有限,方法總在改進,真理不能窮盡,所以一部著作中有錯誤,是在所難免,不能苛求。
以上僅是亞里士多德富于創造性研究的一例。從這個例子中,我們也能看到他科學研究的嚴肅認真。他的確是把求知看作是人的本性,他有強烈的求知欲望①。
①此例見(英)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7頁。
亞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科學成就,完全是他把求知看作人的本性所致,是他艱苦研究的結果,與他嚴謹的治學態度、科學的治學方法也有直接關系。
亞里士多德研究的特點,在于細致地探討所考察的各種問題的歷史,盡可能詳盡地揭示在研究這些問題時所遇到的一切困難,并且為了進行比較和概括而引用大量的事實材料。正因為他注重實際,盡一切辦法收集第一手資料,所以盡管他的學說中有不少思想、觀點已被新的科學所否定、代替,或成為歷史的陳跡,但他探索自然、社會的方法和角度,他所提出的問題仍然是有價值的,他的研究方法對今人是有借鑒意義的。
具體地說,他采取了向實踐學,向歷史(前人成果)學的方法。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科學研究專家,他把大量時間奉獻給了開創性的、第一手的研究工作。他記錄了自己的觀察并親自動手進行解剖。但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而要做的事情很多,既不能事事自己動手,又不能不休息地工作,他同一切研究者一樣,要借用他人的力量,找助手,用前人的資料。他的學生們為他收集了不少資料,很多成果由師生合作而成。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利用了更多人的勞動成果,向社會廣泛收集資料。前文說亞歷山大為他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命令人們為他提供資料。有人對這種傳說表示懷疑,認為亞歷山大不一定這么做過。傳說是否可信,我們不必去考證。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那么多的資料、標本不會完全是他自己和學生收集來的,前人的記載也不會那么多,所以不是亞歷山大命人提供,也是有人幫助提供。史載,亞里士多德注重實際,親自動手解剖,親自去向養蜂人、漁夫、獵人、牧人、農民和動物飼養人去請教,是這些人幫了他的忙。養蜂人對蜜蜂了如指掌,如蜂群飛舞,姿態多種,路徑不同,時快時慢,看上去很有趣,但一般人并不知其中的奧妙,而養蜂人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知道這是蜜蜂社會的一種“通訊”,這一系列的不同,是偵察蜂在向蜂群報告蜜源的遠近、方向、質量等信息。漁夫能見到沒出過海的人永遠見不到的東西。亞里士多德從這些人那里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和資料。對調查來的資料,他不是照抄照錄,他認為實際操作人說的話也不一定都符合科學,親眼所見也不見得都那么準確無誤。亞里士多德對一切材料都要重新分析、研究、證實,然后利用。
關于親眼所見也不一定完全確切,這是很多人都有的體會。這里不妨用兩則小故事來說明。
孔子帶著學生周游列國,走到陳國與蔡國交界處,人煙稀少,炊煙不見,幾天沒見到糧食了。一天,得意門生顏回從過路人那里討到一點米,立即架火煮飯??鬃釉谝慌钥磿鋈豢吹筋伝厣焓值藉伬镒チ艘话殉缘?。孔子裝作沒看見,但很生氣,心想,平時很有教養的顏回竟也背著自己搞小動作,很是不舒服。飯好了,顏回請老師吃飯??鬃用碱^一皺,朝天一拜說:“剛才我夢見亡逝了的父親,他要我們把最干凈的飯送給他。”顏回明白了老師的意思,說:“剛才有灰塵掉進鍋里,把飯弄臟了一點,這口飯丟了可惜,給老師吃又不好,我就自己抓起來吃了?!笨鬃勇牶螅腥淮笪?,知道方才錯怪了顏回。后來,孔子執鞭從教,有弟子三千。弟子們常有不睦,請老師給以評判,孔子嘆息道:“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時候;我依靠判斷,但判斷也常有誤。你們要記住,了解一個人真是不容易。”孔子的反省,對我們很有啟發,對親眼所見也要分析。親眼所見,比道聽途說自然要好,然而,不能認為親眼所見就一定靠得住??鬃哟_實親眼見到顏回抓飯吃,這不是虛構??墒莾H靠這一點就認為顏回背后搞鬼,那就太武斷了。可貴的是,孔子了解了真相后,沒堅持己見,并在以后不斷反省自己,這很可貴。是的,親眼所見,加上科學分析,才能更準確。
心理學上有一個有趣的實驗。70年代末,40名素有觀察力的心理學家在德國哥廷根開會。會議剛一開始,突然有兩個人破門而入,一個黑人持槍追趕一個白人,兩人廝打起來,一聲槍響,一聲慘叫,隨后兩人追逐而去。全場的科學家被方才的場面驚呆了。正在驚慌之際,會議主席輕輕搖搖鈴鐺,然后宣布說:“女士們,先生們,請不必驚慌,方才的場面是我們事先安排的一個實驗?,F在請大家拿出紙來描述一下剛剛發生的耳聞目睹之事。”要大家回答的問題十分簡單,比如,剛才進來幾個人,是黑人追白人,還是白人追黑人,是穿長褲,還是穿短褲?是什么顏色?等等。全部過程只有20秒,并且被高速攝像機全部記錄下來。測驗的結果是40名素有洞察力的心理學家,竟沒有一人全部答對。只有1人錯誤率在10%以下,14人錯誤為20%—40%,12人錯誤為40%—50%,13人錯誤在50%以上。有的答卷是驢唇不對馬嘴,純屬胡扯①。這個實驗說明,即使是目睹者的言論也不能全部可靠,對目睹者的言論也要通過科學的考察方可置信。人的大腦有“瞬時畸變”現象,常使人發生錯覺。親眼所見而發生錯覺是常見現象。有一個醫生為了教育學生學會正確判斷、細心觀察,搞了一個實驗:他把手指伸進裝有糖尿病人尿液的試管,嘗一嘗這種尿是否是甜的,然后讓學生們都嘗試一下,學生們實在不愿意品味這滋味,為欺騙老師,他們無一例外地說“是甜的”。老師笑著說:“同學們!你們上當了。我剛才伸進試管的是拇指,而舔的卻是食指。我這樣做,是為了教育你們注意實驗中的細節,不要造成錯覺。因此,你們剛才的回答是假的。①”又一例親眼所見造成的不真實。所以,還是孔老夫子說的對:“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也有靠不住的時候?!?BR> ①李瑞英:《領導藝術與領導科學》,《科學家與科技管理》,1981年第1期,第4頁;趙紅州:《大科學觀》,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2頁。
①(英)B.貝弗里奇:《科學研究的藝術》,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4頁。
亞里士多德沒聽到過孔子的反省,更沒進行過上述實驗,但科學的頭腦,使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使用別人提供的資料時,十分謹慎。他說,有些人否認魚能交配,但他們錯了,“他們的錯誤不難理解,因為魚的交配過程進行得非常迅速,即使是漁夫也難以觀察到它,何況他們沒有一個人為了獲得知識而去觀察這類事情?!雹谶@里也不是說對什么都懷疑,什么也不信就用不著去觀察去請教了。問題是要善于分析。亞里士多德的許多材料來自有實踐經驗的人的提供,都經過分析、證實,這正是他善于向實踐學習的特點。
②轉引自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9頁。
除了向實踐學習外,還向歷史學,向他人學,向前人的成果學。希臘醫生曾對人體解剖作過一些研究,亞里士多德在論述人的各個構成部分時借鑒了他們的成果。“亞里士多德的研究包括相當廣泛的閱讀工程,他工作得如此努力……以至于他的宿舍被稱作‘讀書人之室’”。他擁有大量藏書,“他是我們所知道的第一個搜羅書籍的人,他的榜樣使埃及國王知道應該怎樣建立圖書館。①”亞里士多德博覽群書,在柏拉圖學園時,那里的藏書比較多,他讀了當時能見到的各種書,而且做了相當詳細的筆記,并且作了分門別類的整理。他說:“一個人應當從書本中多作摘錄,并按各個題目——例如善、動物等——分別編類。③”在討論每一個問題時,他總是先從歷史的角度對前人的有關觀點加以闡述、概括,他的著作中,總是列舉和分析前人的思想。對前人,他不是盲從,而是研究、鑒別,像簸谷一樣吹掉谷殼,留下真理的顆粒。
③轉引自喬納遜·伯內斯:《亞里士多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29-30頁。
向實踐學,向前人學,包括了研究。對獨創者來說,有些學問是要靠自己來鉆研的。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就有相當大的部分是自己的獨創,如邏輯學,在當時可供利用的資料非常有限,只能依靠自己的勤奮去開拓,如他自己所說:“只有我們自已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艱苦的探索。”(《辨謬篇》)
我們肯定亞里士多德的學術成就,并不意味著肯定他的全部學說。實際上,他的很多思想都已被新的科學所否定,特別是自然科學方面更如此。因此,相當一部分科學家把他看成是近代科學進步的障礙。如從另一方面看,我們又不能全盤否定他,因為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修正錯誤、發現真理的過程。去掉他的錯誤,從科學史的角度看問題,人們仍承認他在人類哲學和科學發展史上作出的巨大貢獻,他的許多著作仍是今人必讀的經典著作。近代歐洲哲學無論是經驗派還是理性派,直到康德和黑格爾,也都是各自從亞里士多德那里吸取了對他們有用的東西。黑格爾說:“假使一個人真想從事哲學工作,那就沒有什么比講述①亞里士多德這件事更值得去做了?!钡聡拔锢韺W家、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許多現代物理學原理建立并創立者、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海森堡說:“一個人沒有希臘自然哲學的知識,就很難在現代原子物②理學中取得進展?!眮喞锸慷嗟碌膶W術成就是希臘自然哲學知識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回顧人類思維的歷程時,人們不能否認亞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的一盞明燈。
①黑格爾:《哲學講演錄》第2卷,商務印書館,1960年版,第284頁。
②轉引自易杰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頁。
上一篇:第十五章 對后世的影響
下一篇:第七章 哲學學說
網友關注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三章 救助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四章 飛猴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墳
- 三根綠枝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麥穗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