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名著閱讀>>西蒙波娃傳>>第一章 孩提時光

第一章 孩提時光

引言

  一個風情萬種的女子。
  一個駭世驚俗的女子。
  一個充滿傳奇與浪漫的女子。

  這位存在主義的大學者、女權主義理論的先驅、杰出的文學家、20世紀法國乃至整個西方最具影響的女性,其思想與文學成就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贊譽;而作為一位反抗傳統、追求獨立自由的女性,作為哲學和文學大師薩特的既非妻子又非情婦的終身伴侶,她與薩特共同發明與締結的契約式愛情,既為世界文壇所絕無僅有,又為人們所議論紛紛。

  她的名字叫西蒙·波娃。

  很長時間里,西蒙·波娃一直是公眾關注或議論的對象。

  --40年代中期一舉成名后,有人稱她為“女薩特”或“薩特的圣母瑪麗亞”;卻也不乏有人把她當成一個與存在主義者放蕩作樂的下流女人,從而把她作為滿足他們好奇心的談資。

  --《第二性》問世后,不少人擊掌叫好;更多的卻是謾罵聲鋪天蓋地而來,咒她是“性貪婪、性冷淡、淫婦、慕雄狂患者、女同性戀者、流產百次的女人、偷偷當母親的女人”。

  --她因堅持不懈地為人權斗爭而獲耶路撒冷獎;卻也因擔任《國際白癡》報社長期間該報刊發的兩篇文章,被指控犯了誹謗警察罪。

  --熱心的讀者把她當成心中的偶像,熱切地希望她的形象永遠年輕;而恐怖主義分子卻打來匿名電話:“當心,西蒙·波娃今晚要挨炸!”

  --至于她不想結婚,不想要小孩,不想受家庭制約,與薩特心心相印的同時又允諾各自可以發生邂逅艷遇之類的風流韻事(事實上,薩特確和若干個女子有過那種親密的關系;西蒙·波娃亦有過熱烈纏綿的跨國之戀,有過與小她17歲的英俊青年如膠似漆的羅曼史;而且兩人曾試圖建立“三重奏”的格局……)。所有這些“超前性”的新潮行為,自然更成為人們議論不休的話題了。

  與薩特相比,她自以為“對真實的重視遠勝于對自己形象的關心”。對她來說,精神追求和肉體愉悅同樣不可或缺。她喜歡讀書寫作,喜歡探險旅行,喜歡被人閱讀、被人尊重、被人熱愛。

  薩特曾深情地贊美她:“她是漂亮的。我始終認為她是漂亮的……她曾經有、并且至今仍賦有那深深地吸引著我的面容。驚人的是,西蒙·波娃竟兼有男子的智力和女性的敏感。簡言之,我在她身上發現了我所需要的一切。”

  西蒙·波娃則稱:“我一生中最成功的事情,是同薩特保持了那種關系。30多年來,我們只有一次在夜間怏怏不樂去睡覺。”

  作為薩特在事業上、文學上的伴侶,她對薩特的感情無疑是忠誠不渝、緊緊相隨的,并且充滿了驕傲與自豪;但作為薩特的生活伴侶,西蒙·波娃有時不免會陷入嫉妒、空寂、哀怨的少婦閨愁之中。

  眼見各種女性走馬燈似的在薩特的生活中一晃而過,她說她“好想依偎在一個男人的臂膀上散步,他暫時歸我所有”;她與美國情人共浴愛河時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和諧和滿足,“肉欲壓倒了我。我像面包一樣給人以滋養,像泥土一樣散發出氣息”,卻為了文學事業決不與薩特分離,終于痛失了那份刻骨銘心的情愛;爾后,她與朗茲曼成為情人,為自己“又重新發現了自己的肉體”而驚喜不已。她非常清楚小她17歲的朗茲曼屬于另一代人,注定她只能在他的生活中曇花一現,但她一點也不愿意拒絕這種誘惑,她想盡情享受作為一個女人的人生……

  一位學者感慨道:人類社會歷史的沉淀是如此厚重,即使是最優秀的女性,要進入徹底完全自由的境界,亦談何容易!當你讀到坦誠、率直的西蒙·波娃那多情善感的淚水,定會一掬深切的理解與同情。

  憑著數十部文學和理論著作,西蒙·波娃為法蘭西民族以及全人類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為了正義、和平、民主與自由,半個多世紀里她與薩特攜手參與了那么多世界性的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使得她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

  她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

  她與薩特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精神實體。

  與她結為一體的這個人,既是20世紀法國文學中的第一流的大作家,又是標志著20世紀人類思想發展中一特定階段的里程碑。一對終身伴侶在精神價值上如此珠聯璧合,交相輝映,實在是世界文壇的獨特現象!

  可以這么毫不夸張地說:

  走近西蒙·波娃,便可能摸到20世紀人類的噗噗跳動的良心;

  走近西蒙·波娃,便可重溫20世紀法國、歐洲及全世界的歷史圖景和時代風云;

  走近西蒙·波娃,便可感知到一位非凡女性的有血有肉有歌s有泣的斑斕人生,并聽到她那活生生的聲音……


  1. 隨著那一聲嘹亮的啼喊……


  1908年1月9日凌晨四點。巴黎拉斯佩爾街羅東德咖啡館上的一座公寓里,響起了一聲嘹亮的啼喊。西蒙·波娃降生了。

  30歲的喬治·德·波伏瓦和21歲的弗朗索瓦·德·波伏娃,為他們的第一個嬰兒的出世而高興,雖然他們并不知道這個與別人家的嬰兒啼哭并無二樣的女兒,日后將是思想界和文學界一顆耀眼的明星,并成為法蘭西婦女的驕傲。波伏瓦家族介乎貴族與上層資產階級之間。喬治的祖父是一位積累了足夠財產的稅務官;喬治的父親在巴黎當公務員,退休前亦已成為他所在部門的負責人;在中等富裕的環境中長大的喬治,不喜歡運動,討厭各種暴力行為,在斯塔尼斯拉斯學院連年獲得獎學金,深得母親和老師們寵愛。平心而論,藍眼睛的喬治最喜愛的職業是演戲。他把所有的閑暇時光都奉獻給了喜劇與笑劇,尤其熱衷于化妝。他結識了一大批演員好友,閱讀了大量的戲劇作品,對戲劇界的秘聞逸事、是是非非了如指掌。新婚前夜,他還在演戲。可見他對戲劇事業是何等的由衷熱愛了。然而,他所處的家庭及身份,只能讓他忍痛割愛,放棄演戲這一職業,而去攻讀法律,畢業后當了一位老律師的秘書。他的姓氏、親屬和他在童年、青年時結交的伙伴都使他確信,他屬于貴族。他欣賞上流社會的體面、欣賞翩翩風度、聰明才智和有錢人的從容與自信。他不留胡須,穿戴整齊。從事司法工作之余,他撿起了業余演員的行當,在上流社會的客廳和人來客往的旅館義演,同時逐漸揮霍掉他所得的遺產。他很喜歡小西蒙,有空時便逗她笑,教她唱歌,譬如“這是一輛灰色的汽車”,“她有一只木腿”,以及“我吃驚地發現她在我的鼻子上撿錢幣……”之類的歌曲。

  西蒙·波娃在一天天長大,父親對她的關心亦與日俱增。他十分盡心于她的書寫與拼讀,假日時,常常從維克托·雨果的作品中摘取一些頗為復雜的段落讓她聽寫。西蒙·波娃不知道還有誰像她父親那樣博聞強記、才華橫溢、妙語連珠,在社交聚會和家庭聚會時總是以他為中心。在母親眼中,她理所當然是個傻小妞,卻常常能獲得父親的由衷夸獎。雖然有時候他也抱怨小西蒙弄臟了他的書房或大嚷“這些孩子有多蠢”,她也只不過把它們當作耳邊風,因為她知道父親并不看重他所說的東西。倒是母親的任何責備,甚至只是微微地皺一皺眉頭,都會對她構成威脅,而手足無措。

  母親弗朗索瓦·德·波伏娃來自富裕淳樸的外省家庭。外祖父是個銀行家,母親是由修女撫養成人的,并上過女修道院學校。外祖父外祖母都沉默寡言,母親在死氣沉沉的環境里度過了童年和青春期,潛心于學校和宗教業務。是父親喬治的生機和魅力征服了母親,與父親結婚后,在所有事情上都接受了他的觀念,并且,在使這些觀念同她的宗教信仰保持一致上,從未流露出任何為難。西蒙·波娃在后來的回憶錄中寫道:

  “我父親對人的情感的自相矛盾、對遺傳的幽默習慣和對種種幻想的不可思議感到吃驚,可我從未看到母親對任何事情感到過驚訝。”

  在西蒙·波娃2歲半的時候,波伏瓦夫婦生了第二個女兒普佩特。

  他們立即為小女兒取了個好聽的小名“小娃娃”。兩姐妹在保姆路易絲和年輕母親的照料下度過了幼年時代。弗朗索瓦以基督徒的虔誠承擔起了母親的責任,她為女兒選擇私立學校,督促她們讀書,她帶著兩個女兒上教堂,指給她們看墻上的蠟像、石膏像、耶穌肖像、上帝、圣母,并帶她們做彌撒,和早晚兩次做祈禱。令童年時期的西蒙·波娃感到費解的是,她父親從不去做彌撒,可母親對她說爸爸始終是正確的。于是,由父親體現的她的智力生活和由母親代表的她的精神生活,作為兩個毫無共同之處的經驗領域,使得小小年紀的她,時時感到困惑。她后來寫道:父親的利己主義和異教徒的道德標準與母親的那種刻板的道德因襲主義教育形成鮮明的對照。這種不平衡使得自己的生活成為一種無止境的思考。這也是她日后成為一個知識分子的主要原因。


  2. 世界如同一本常翻常新的彩色影冊……


  1913年5月,西蒙·波娃5歲的時候,父母決定讓她入學,那個學校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德西爾學校。開學前夕,西蒙·波娃在門廳里雀躍不止:“明天上學了!”在這以前,一直生活在大人的世界里的她,為從此將擁有自己的書包、自己的書本、自己的作業本和功課,擁有將由自己來安排的平常的日程和星期天……而興奮不已。

  學校的生活并未使她失望。她學會了閱讀、書寫和基本計算,而且是班上的風云人物。那一年的圣誕節,人們幫她穿上飾有金邊的白色長袍,把她扮成圣嬰,而其他的小女孩則跪在她面前。她的小臉興奮得一直微微發燙,腳下仿佛繚繞著彩色的云霞,耳邊仿佛縹緲著美妙的仙樂……

  小西蒙·波娃酷愛學習。除了喜歡福音書,她還非常喜歡地理插圖。島嶼的孤離,海岬的險峭和連接著半島與陸地的地峽若連若斷,都令她神往不已。長大成人后的歲月里,她曾在飛機上鳥瞰置身蔚藍色大海中的科西嘉島與撒丁島,曾在陽光普照下的科爾克希斯目睹據守在兩個海洋之間的完美的地峽,心中涌動著地理構造的奇妙給人帶來的狂喜之情。千奇百怪的地理形態,仿佛是刻在自然與歷史的大理石上的趣事,令人興致盎然,這個世界便如同一本充滿了鮮活氣息的彩色影冊,令她常翻常新。


  3. 警報突然響起來,戰爭爆發了


  1914年8月的一天,西蒙·波娃和妹妹普佩特正在充滿木屑的柴堆里玩得起勁,警報突然響起來。

  戰爭爆發了。

  征用馬匹和車輛的命令釘在門上,祖父家的馬已被征到烏澤切。動蕩不安的局勢中,《中央通訊》的大標題使得西蒙·波娃興奮不已。便想入非非構想著模擬局勢的游戲:由她來扮演普恩加來總統,堂妹演喬治五世,妹妹普佩特擔任沙皇的角色。她們在西洋杉下召開會議,然后共同用軍刀斬殺普軍。

  一個月后,在格里耶爾,西蒙·波娃幫著母親編織絨線帽,還和姑母一起去火車站,向開赴前線的印度軍隊分發蘋果。曾因心臟病被免除預備役的父親喬治·德·波伏瓦應征服役。出于愛國熱情,不久,她將妹妹的一個德國造的塑膠娃娃踏成了碎片,又把注有同樣羞辱標志的銀質刀叉架扔出窗外。與此同時,將盟軍的國旗插在花瓶中,還扮演英勇的步兵和勇敢的小孩,用有色鉛筆寫道:“法國萬歲!”大人們褒獎她,夸西蒙是個十足的愛國主義者。

  學校的一部分已成為臨時醫院,走廊上彌散著藥品與蠟味相混合的特有的氣息。西蒙·波娃把人們給她的甜食都放在一個盒子內,一俟裝滿,就由母親幫助包好,然后她便帶到學校,交給護士小姐,以接濟來自外地的小難民。在她的心目中,那些穿著帶有紅色污點的白帆布的護士小姐,一個個不啻為女圣人。

  西蒙·波娃贏得了善行。人們對她說,由于她的乖巧和虔誠,上帝會拯救法國。一位傳授西蒙·波娃功課的年輕牧師,蒼白的臉色中蘊藉著無限溫柔,向西蒙·波娃的母親祝賀,說西蒙有一顆善良的心靈。

  西蒙·波娃沉浸在充滿圣潔的激動之中。她無限珍愛那顆“心靈”,她想象它是潔白潔白的,就像裝在銀器里的圣體一樣閃閃發光……

  戰爭仍在繼續。

  父親在十月份被調往前線,母親帶著她和妹妹在地鐵的站臺上為他送行。她望著母親美麗的臉頰上,那雙美麗的棕色眼睛濕潤變紅,兩行淚水無聲地滑落雙頰,西蒙·波娃的心中溢滿了感動。她當然知道戰爭和死亡的關系,但她不曾設想過這種集體的大冒險和她自己有什么關系,當然也就不曾把父親可能遇到的危險的想法具體化,因為她無法想象那種不幸。

  她開始真正成了一個乖巧的孩子。隨著對孩童時期企圖保持的獨立性的放棄,許多年里,她將不過是父母意志的乖順的反應者。

  因為心臟病復發,父親喬治·德·波伏瓦被送到庫洛米耶的醫院,又被派到國防部,從而免遭了戰壕的恐怖。然而,憑著一個普通士兵的薪水,他無法保證幾口之家的生活之需。出于無奈,不得不把全家遷到雷納街71號一套較小的不供熱水的住宅里。多虧一位遠親的相助,他找到了一份給報紙推銷廣告版面的差使以補充收入。然而,掙的錢仍然是入不敷出,女兒們的衣服一直要穿到破了為止。

  好在她受到的所有教育都使她感到德行和教養比錢財更重要。同時,她平靜地接受簡樸的生活條件。她把生活當作一種快樂的探險,一閉上眼睛,就仿佛有一道閃光,天使們用雪白的手把她帶到天堂。一則令她充滿信心的道德寓言這樣描寫道:一只生活在池塘底處的蛹煩躁不安,它的同伴們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水棲的夜空里,突然間,它發現自己從處于黑暗的那一邊來到了光明的所在,它有了翅膀,能夠飛翔,它在奇妙的花叢中,被陽光撫慰著。……于是,想象中一張薄薄的天藍色地毯把她和亮光閃閃的樂園隔開,她睡在地毯上,眼睛閉著,雙手合并,整個宇宙仿佛處在一片靜寂之中。


  4. 夏天,在祖父鄉下度過


  對西蒙·波娃來說,最開心的時候莫過于在梅里涅克度過夏天。在那里,她母親的心情比在巴黎時更寧靜,她父親也花費較多的時間來關照她,她則可以自由支配閱讀和同妹妹游戲的時間。在那里,大人們的沉思不再插足于世界和她之間。

  拉格里雷爾城堡的龐大和古典風格令她若有所思。在這座已有將近50年歷史的城堡里,凡家具、雜什之類的東西,一經搬了進去就沒有再搬出來過。沒有任何一只手去抹拭時間的灰燼,這使人們能濃濃地吸到一股古蒼、老朽的生命氣息。后來西蒙·波娃這樣回憶道:“在用石板建造的前堂墻上掛著的東西當中,有一套閃著光芒的銅號。我相信那銅號會使人如夢地設想起古代貴族們帶著獵狗打獵的情景。在彈子房中,人們通常保存著使殘殺的傳統永久持續的狐貍、雕和體內塞著稻草的鳶的標本。那屋子里并無臺球,倒是有一個巨大的壁爐,一間鎖著的圖書室,一張堆著法國獵人雜志的桌子。發黃的照片,幾束孔雀的羽毛、卵石、磚頭、晴雨計,靜止不動的掛鐘,以及不再發光的燈泡,都沉重地擺在獨腳小圓桌上。……”

  鄉下最令西蒙·波娃感到快樂的,是天色微亮對草原蘇醒的時分。小西蒙手拿一本書,走出還在熟睡的屋子,推開柵欄,穿過布滿銀霜的草地,便沿著林蔭道信步走著。她一邊看書,一邊漫步,清涼的空氣在她的皮膚上漸漸柔和起來,暖和起來。

  薄霧漸漸散去。

  深紅色的山毛櫸、藍色的西洋杉、銀白色的白楊樹,都閃耀著猶如伊甸園的清晨展現的光芒。當蜜蜂嗡嗡作響時,綠色的百葉窗在陽光照耀下的紫藤花香中啟開,人們才意識到新的一天來臨了。

  用過早點后,西蒙·波娃便坐在樹下的鐵桌前開始做作業。筆記本上飛舞著陽光的斑點,她便感覺到自己和世上萬物都在永恒中占有一個位置。留著胡須,下巴卻總是刮得很干凈的祖父,這時開始下樓。他喜歡粗制的食物,吃飯時喜歡不斷地爭辯,發出笑聲,叫罵聲,或是唱一會兒歌。

  飯后,她便和妹妹去附近的田野和栗子園探險,攀上長滿灌木叢的山巖,荊棘劃傷了小腿和手臂也毫不在乎。一路上,發現了池塘、瀑布,和如一條藍色細線般的在遠處閃亮的蒙納迪里河;還品嘗了長在籬笆里的桑椹、山茱萸和帶酸味的花漿果。等到被割后再生的嫩草、金銀花和開花的黑麥的氣味沖昏了頭,她們才躺在苔蘚上或草地上讀書。

  在梅里涅克,西蒙·波娃擁有一個單獨的房間,它面向庭院,從房間里可以看到堆柴的倉庫、洗衣間以及馬車房。為了窺視夜晚寧靜的氣息,有時她在半夜爬起來,將雙手投入桂樹叢溢出的清芬中,靜靜諦聽那水管的水咕咕嘟嘟地流在一塊長滿苔蘚的石頭上,以及母牛用蹄子敲擊牛欄門的聲音。“在無限的夜空與無限的靜寂中,大地似乎回應著我內心不時低語的‘我在這兒’的聲音;在夜空的微光下,我心靈顫動著,熱情澎湃,高空中的上帝遙望著我。微風的輕撫、陶醉人的花香和我血液中的歡樂,使我產生了永恒的感覺。”

  5性意識的萌動,使她渴望一雙男子的手……

  對于“生命的真相”的醒悟,西蒙·波娃經歷了一個緩慢的過程。表姐馬德萊娜被允許閱讀各種書籍。一天,當她們玩完一場木球戲時,三人坐在弓形小門球場旁邊的草地上,馬德萊娜指著她家狗的兩腿之間的兩個球狀物給西蒙·波娃和妹妹“小娃娃”看,告訴她們姐妹倆,男人也有同樣的東西。并說再過一兩年,西蒙·波娃的身體將會發生一些事情,每個月將會流血,在兩腿之間必須放置一種像繃帶的東西。“小娃娃”便急于知道那繃帶該如何放置,再說,人們該如何小便呢?

  表姐馬德萊娜罵了她們一聲笨蛋后,便聳聳肩膀喂她的雞去了。馬德萊娜懂得的東西比她倆多得多。她把從一本短篇小說集中讀到的故事講給西蒙·波娃和“小娃娃”聽:一位嫉妒丈夫的女侯爵,趁他睡覺時把他的陽物給割掉,他因此死去了。總之,馬德萊娜表姐的談話內容總是使她們姐妹倆激動。和藹可親的埃萊娜姑母,不像母親弗朗索瓦那樣有著濃厚的道德觀念,因而西蒙·波娃和妹妹故意在她面前談些“不適當”的話題。當埃萊娜姑母坐在鋼琴前與她們一起合唱本世紀初葉的歌曲時,西蒙·波娃便故意選些最曖昧的歌子,如:“你的酥胸對著我的饞嘴,比林中的草莓、比我喝的奶都要好……”并且用手指把這首歌寫在充滿水汽的玻璃窗上,又高聲地在姑母面前吟誦它。西蒙·波娃和妹妹早就覺察到,大人在虛偽的外表下掩蓋著什么重要的東西,一旦她們領悟之后,大人們的威望便在她們心目中倏地降低了。西蒙·波娃尚未多想懷孕和生育的事,她只是擔心,一旦母親發現她已經知道了這些,便會因此而找她談話的,她該怎么辦?

  然而,她忍不住偷看一大批“禁書”--布爾茲、都德、普雷沃、莫泊桑等人的作品。隨著性意識的萌動,她渴望一個男子的身體緊貼著她的身體,渴望一雙男子的手撫摩她的身體……那年,她12歲。

  如果說她對“生命真相”的醒悟較為緩慢,她對宗教信仰的喪失則是突然和持久的。本來,她已成為一個虔誠的教徒。做懺悔,領圣餐,做禱告,念基督經典,閱讀以耶穌為主角的激昂小說,用愛慕的眼光凝眸他溫柔、憂傷的俊俏面孔,跟隨他白色長袍的光芒走過長滿橄欖樹的山丘,眼淚沾濕了神的赤裸著的雙腳,沐浴在神向她展露的他給馬德萊娜一樣的微笑里,覺得神和構成她生命中最神秘的一部分互為憑依,她和神仿佛一道冉冉升天……

  然而,14歲那年,亦即1922年的一個溫和的夜晚,在梅里涅克她的小房間里,她的信仰喪失了,她不再信仰上帝。好長時間里,她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常去教堂的是女人,掌握神授真理的當然也應是女人,可是男人卻在事實上明顯地占了上風。即以她父親為例,她父親從不進教堂,是典型的異教徒和不可知論者,可母親卻一直對她說父親是正確的,況且,她逐漸得知最偉大的作家和最優秀的思想家,居然都是無神論者,這些,令她從母親那里獲得的說教不能自圓其說。于是,她有一段時間過著雙重生活,一方面意識到上帝不再支配她的行為,一方面繼續去做懺悔。當她終于有一天告訴神父,說自己已失去信仰時,神父大惑不解,問她犯下了什么罪孽。她辯解說,她沒有犯過任何過錯,可神父還是不信。西蒙·波娃坦然地走出了教堂。

上一篇:結語

下一篇:第十一章 跨國之戀(下)

網友關注

名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