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圣使命
現在到了家里的孩子們表現出他們最初理想的年齡了。舅舅的孩子都將成為工程師,以繼承他們父親的衣缽。薩特長大后會做什么呢?母親常常故意跟薩特談起他的表兄弟們,期望他也懂得為將來作某種打算和選擇,但沉迷在“自動寫作”中的薩特,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怎么也不開竅。母親開始為兒子的未來職業憂慮不安。
最先給薩特相面的人是卡爾家的好友——皮卡爾太太。一天,薩特正在他的小書桌上聚精會神地寫作。皮卡爾太太來了,她提出要看看很久不見的小天使。眼前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正完全沉浸在想像世界的薩特對客人的光臨熟視無睹,毫不覺察,他一邊飛快地用墨水筆涂滿紙張,一邊齜牙咧嘴,顯示出種種極端痛苦的神情。此情此景家里人早就見怪不怪了,皮卡爾太太卻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悄悄走到孩子身后,仔細辨認那些“龍飛鳳舞”的字跡。“多么豐富的想像力!多么生動的描寫!”她不由得驚叫了起來。“這孩子將來是搞寫作的。”皮卡爾太太回到客廳后,不加遲疑地下了一個結論。外祖母對此有些不以為然,她撇了撇嘴,冷冷地微微一笑。皮卡爾太太又嚴肅地重復了一遍:“他將來是搞寫作的!他正是為寫作而生的!”為了鼓勵薩特繼續寫作,第二天皮卡爾太太又來了,專為送給薩特一個地球儀。有了它,薩特能在寫作時,用以參照設計他筆下那些旅行家和冒險家在世界各地的行進路線。盡管皮卡爾太太對于自己的眼光十分自信,但也許她也沒有想到: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長大后真的成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幾乎所有的人都漸漸同意了皮卡爾太太的預言。皮埃爾舅舅送給薩特一臺小小打字機;外祖母送給他一本紅皮封面的燙金小冊子。從表面上看,母親似乎對大家的看法有所保留,但一到晚上,當薩特只穿著襯衫在床上蹦蹦跳跳時,她就要緊緊地摟著他的肩膀,自豪地笑著說:“我的小娃娃將要從事寫作嘍!”現在,不知道這件事的只有外祖父了。
外祖父向來不贊成薩特的寫作行為,也不相信他真的有什么寫作天才。但母親還是找一個時機把大家的看法小心翼翼地告訴了這位家中的權威。外祖父并沒有發火,如母親所擔心的那樣,他只是點了點頭,隨即走開了。此后幾天卡爾都對此事避而不談。這位語言大師究竟對此有何看法呢?母親琢磨不透,只是隱隱感到卡爾陷入了慎重的思考中,因此盡管急于知道答案,她卻不敢貿然發問。
終于,卡爾略微透露了一下他的想法。這天,客廳里只有薩特、卡爾和安娜三人。母親在做針線活,外祖父躺在仰椅上閉目養神,薩特躺在卡爾的腿上看書。房間里異常安靜,只有時針“嗒嗒”地走著。忽然,外祖父坐起身來,仿佛忘記了薩特的存在,他不無責備地對女兒說:“如果他想以筆謀生呢?”一句話已足以讓安娜明白卡爾的擔憂之所在。卡爾平生最欣賞著名詩人韋萊納,對他的每一本詩選都愛不釋手,但在數年前,他曾親眼看見這位偉大的詩人跌跌撞撞地走進圣-雅克路上的一家小酒店,“醉得像一頭豬似的”。卡爾說到此時總會加上這樣一句話。這件事使卡爾終生對職業作家抱有偏見——他們是無法獨立謀生的,除了少數例外,他們的下場是悲慘的。必須阻止薩特走上這條危險的路,盡管卡爾沒有把話再說下去,安娜已從父親那緊皺的雙眉、堅定的眼神中讀出了父親的打算。然而,如何阻止呢?
一天晚上,大家正在吃晚飯,外祖父鄭重地宣布,飯后要跟薩特作一次“男人與男人之間的談話”。收拾好餐桌,女人們都自覺地退了出去,飯廳里只剩下外祖父和薩特。外祖父招手叫薩特到自己這里來,然后把他抱在了自己的膝上。薩特不由得肅然起敬,因為外祖父的表情與平時大不相同:莊重、嚴肅而充滿憂郁。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外祖父首先告訴薩特,他將來是一定可以寫作的,大可不必擔心大人們包括外祖父自己會反對這種高尚的愛好。“可是,你知道許多著名作家是怎樣死的嗎?”外祖父話鋒一轉。薩特迷惑地搖了搖頭。“他們死于饑餓。”外祖父一字一頓。接著他用種種事例讓薩特明白:光靠寫作是填不飽肚子的,搞文學的人如果不想餓肚子,便只能賣身投靠。接著,外祖父提供了一個既能保留對文學的愛好又能維持自身獨立的兩全之策,選擇教書作為第二種職業。教師既有大量空閑時間,其工作性質又與作家這一職業相通,做一名教師一方面可以與那些當代偉大的作家們交往,一方面可在向學生們闡述他們作品的過程中汲取靈感,同時自己進行文學創作。最后,外祖父用恰到好處的措詞告訴薩特:他并沒有文學天才,他只是略微有一點寫作才能。
如果說,人世間有許多事情總是朝著與人們意愿相反的方向發展,甚至歪打正著,外祖父處心積慮地設計的這次“大人與大人之間的談話”就是這樣。外祖父的本意是要薩特遠離文學的,但正是他促使薩特走上了寫作之路。考慮到薩特已經迷戀上了寫作,外祖父沒有從正面阻攔他——出于叛逆或固執的心理,這樣做可能會使事情更糟。外祖父在談話中提到了寫作的使命,其目的不過是提醒薩特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他貶低創作,同時否認薩特賦有文學天才,為的是說服他放棄這種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但薩特的理解并非如所預料的那樣。他緊緊地抱住外祖父,兩耳竭盡全力地捕捉那些干枯生硬的聲音所表達的每一個字。在他眼里,此時的外公仿佛是那位正在頒布新法令的摩西,他因此必須牢記并嚴格遵從他說的每一句話。薩特沒有聽出外公的弦外之音,在他的理解中,外祖父不過是在預言未來創作之路的坎坷艱辛,從而讓他拋棄那種想過錦衣玉食、闊綽放蕩生活的幻想。而對于寫作本身以及薩特才能的貶低,不過是在提醒自己:寫作是一種嚴肅而枯燥的行為,作家的職業充滿艱辛而缺乏樂趣,而想倚借天才而尋找捷徑更是不可能的。薩特驚恐萬分,有些不知所措,他感到自己的命運已經在這一刻被鑄造成形了!當下,他決定服從卡爾的命令,接受了做一個二三流的作家,同時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命運。
從此,當作家的志愿在薩特幼小的心靈中以一種十分明確而堅定的方式生根發芽,促使他為了實現這一夙愿而不懈地努力。與外祖父的這場對話中的誤會,他直到已經成為50多部著作的作者時才明白:“在我年過半百的今天,我才發現,為了完成一個早已故世的老人的遺愿,我正在從事一項他從未贊成過的行當,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當然,一場誤會還不足以決定薩特一生的命運,導致他選擇寫作作為終身職業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來自于他自身。薩特對于詞語,對于閱讀、寫作與生俱來的迷戀引發了這種選擇,而他勤于思考,急于尋找人生目的和意義的心態促成了這一決定。薩特常常會做一個這樣的夢:夢中他是一個無票的旅客,偷偷地潛入人生這一列車。當他在車上酣睡時,突然有人把他搖醒,原來是列車員來查票了。他支支吾吾地想搪塞過去,可列車員卻緊追不舍。這個夢是不知從何時起就植根在薩特心中的一個疑問的具體化:我到這個世界上干什么來了?童年時期的薩特不愁吃、不愁穿;他不需要做什么,也沒有人要求他做什么;那么他活在這世上到底有什么理由呢?覺得自己可有可無是最不堪忍受的事。薩特終于可以把夢做完了,他對列車員說:“我現在必須到第戎去,去完成一項重大的使命。”于是列車員和乘客們都以一種無比敬佩的目光望著他。列車繼續前進。只有負有重大使命,只有去拯救正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才可以無票乘車。然而,薩特又憑什么去拯救人類呢?現在,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這就是寫作——用筆來拯救他那些苦難的同胞們。
每天早晨,薩特剛剛睜開眼睛,便光著腳跑到窗前,俯看已經熙熙攘攘的街道。哦,這些先生、太太、小姐們還活著,還能在馬路上行走。他們哪里知道,是一位圣人挽救了他們。從昨天傍晚一直到現在,這位圣人在家里拼命地寫作,為的是寫出不朽的一頁來使蕓蕓眾生獲得一天的緩刑——人類之所以沒有墮落下去陷于野蠻而與豬狗為伍,只因為有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圣徒在暗中頑強地與惡魔作戰。每到夜幕來臨,這個圣人就得開始工作,明晚、后晚,天天如此,直到嘔心瀝血而死。薩特暗暗地下決心:現在這位圣人死后,將由我來接替他,不停地寫作來使人類免遭萬劫不復的命運。正是薩特早已形成的這種主觀意志使他誤解了外祖父對他的勸解,并決定了他的寫作動機。令人稱奇的是,薩特日后果然就成為了他幼時想像中的圣徒——他始終以筆為劍,在不斷探索有關人的存在和本質的真理的同時,勇敢地捍衛人的尊嚴和自由,痛斥、打擊任何阻礙人類進步的觀念和勢力。
“我思故我在”,這是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著名論題。而對于薩特而言,“我寫作故我存在”。薩特在7~9歲之間找到了他畢生奉獻的事業,這固然是詞語本身對他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使然,更重要的是,只有寫作才能給他最需要的東西:人生的目的,或者說存在的理由。他通過寫作來為人類的生存拼搏,而同時通過詞語能證實他自身的存在;從而摒除那種對他折磨已久的多余的感覺,并使生命獲得永恒。從這種意義上說,寫作對于薩特,恰如上帝對于基督徒。由于寫作這一使命對薩特具有類似于宗教的意義,薩特從不曾有過松懈。每當他因疲倦而酣睡不醒時,就會有一個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驅使他重新伏案寫作。正是這種“我生來就是寫作”的觀念使薩特在未來的寫作生涯中,不惜以健康的寶貴代價來換得寫作的時間,從而寫出了那樣卷帙浩繁,并且蘊含著大量杰出思想的作品。晚年薩特在回顧他這一生與文學的難解姻緣時,心態十分復雜,充滿了一個“精神苦得”者的悲涼和辛酸,足以令人愴然淚下:
“我并不具有寫作天才,這一點我早就被告知了。我被認為是一個勤奮苦讀的人,我的書充滿了汗味與辛苦。我常常使自己勉為其難,也叫別人勉為其難。以聚精會神、竭我心智始,以高血壓、動脈硬化而告終。人們已將給我的命令縫進我的皮肉之中,如果我一天不寫東西,傷口就會產生一陣陣燒灼感;而如果我輕而易舉,下筆千言,傷口也會灼得我難受。這種刺痛的鞭策至今仍使我深感其苦。很久以來,我一直羨慕拉塞佩德大街上的看門人:夏天的傍晚,他們走出門房,帶一把椅子放在人行道上,然后跨坐在上面,眼睛悠閑地東瞧瞧西望望,然而卻并不負有觀察人世的苦差……”
最先給薩特相面的人是卡爾家的好友——皮卡爾太太。一天,薩特正在他的小書桌上聚精會神地寫作。皮卡爾太太來了,她提出要看看很久不見的小天使。眼前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正完全沉浸在想像世界的薩特對客人的光臨熟視無睹,毫不覺察,他一邊飛快地用墨水筆涂滿紙張,一邊齜牙咧嘴,顯示出種種極端痛苦的神情。此情此景家里人早就見怪不怪了,皮卡爾太太卻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她悄悄走到孩子身后,仔細辨認那些“龍飛鳳舞”的字跡。“多么豐富的想像力!多么生動的描寫!”她不由得驚叫了起來。“這孩子將來是搞寫作的。”皮卡爾太太回到客廳后,不加遲疑地下了一個結論。外祖母對此有些不以為然,她撇了撇嘴,冷冷地微微一笑。皮卡爾太太又嚴肅地重復了一遍:“他將來是搞寫作的!他正是為寫作而生的!”為了鼓勵薩特繼續寫作,第二天皮卡爾太太又來了,專為送給薩特一個地球儀。有了它,薩特能在寫作時,用以參照設計他筆下那些旅行家和冒險家在世界各地的行進路線。盡管皮卡爾太太對于自己的眼光十分自信,但也許她也沒有想到: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長大后真的成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幾乎所有的人都漸漸同意了皮卡爾太太的預言。皮埃爾舅舅送給薩特一臺小小打字機;外祖母送給他一本紅皮封面的燙金小冊子。從表面上看,母親似乎對大家的看法有所保留,但一到晚上,當薩特只穿著襯衫在床上蹦蹦跳跳時,她就要緊緊地摟著他的肩膀,自豪地笑著說:“我的小娃娃將要從事寫作嘍!”現在,不知道這件事的只有外祖父了。
外祖父向來不贊成薩特的寫作行為,也不相信他真的有什么寫作天才。但母親還是找一個時機把大家的看法小心翼翼地告訴了這位家中的權威。外祖父并沒有發火,如母親所擔心的那樣,他只是點了點頭,隨即走開了。此后幾天卡爾都對此事避而不談。這位語言大師究竟對此有何看法呢?母親琢磨不透,只是隱隱感到卡爾陷入了慎重的思考中,因此盡管急于知道答案,她卻不敢貿然發問。
終于,卡爾略微透露了一下他的想法。這天,客廳里只有薩特、卡爾和安娜三人。母親在做針線活,外祖父躺在仰椅上閉目養神,薩特躺在卡爾的腿上看書。房間里異常安靜,只有時針“嗒嗒”地走著。忽然,外祖父坐起身來,仿佛忘記了薩特的存在,他不無責備地對女兒說:“如果他想以筆謀生呢?”一句話已足以讓安娜明白卡爾的擔憂之所在。卡爾平生最欣賞著名詩人韋萊納,對他的每一本詩選都愛不釋手,但在數年前,他曾親眼看見這位偉大的詩人跌跌撞撞地走進圣-雅克路上的一家小酒店,“醉得像一頭豬似的”。卡爾說到此時總會加上這樣一句話。這件事使卡爾終生對職業作家抱有偏見——他們是無法獨立謀生的,除了少數例外,他們的下場是悲慘的。必須阻止薩特走上這條危險的路,盡管卡爾沒有把話再說下去,安娜已從父親那緊皺的雙眉、堅定的眼神中讀出了父親的打算。然而,如何阻止呢?
一天晚上,大家正在吃晚飯,外祖父鄭重地宣布,飯后要跟薩特作一次“男人與男人之間的談話”。收拾好餐桌,女人們都自覺地退了出去,飯廳里只剩下外祖父和薩特。外祖父招手叫薩特到自己這里來,然后把他抱在了自己的膝上。薩特不由得肅然起敬,因為外祖父的表情與平時大不相同:莊重、嚴肅而充滿憂郁。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外祖父首先告訴薩特,他將來是一定可以寫作的,大可不必擔心大人們包括外祖父自己會反對這種高尚的愛好。“可是,你知道許多著名作家是怎樣死的嗎?”外祖父話鋒一轉。薩特迷惑地搖了搖頭。“他們死于饑餓。”外祖父一字一頓。接著他用種種事例讓薩特明白:光靠寫作是填不飽肚子的,搞文學的人如果不想餓肚子,便只能賣身投靠。接著,外祖父提供了一個既能保留對文學的愛好又能維持自身獨立的兩全之策,選擇教書作為第二種職業。教師既有大量空閑時間,其工作性質又與作家這一職業相通,做一名教師一方面可以與那些當代偉大的作家們交往,一方面可在向學生們闡述他們作品的過程中汲取靈感,同時自己進行文學創作。最后,外祖父用恰到好處的措詞告訴薩特:他并沒有文學天才,他只是略微有一點寫作才能。
如果說,人世間有許多事情總是朝著與人們意愿相反的方向發展,甚至歪打正著,外祖父處心積慮地設計的這次“大人與大人之間的談話”就是這樣。外祖父的本意是要薩特遠離文學的,但正是他促使薩特走上了寫作之路。考慮到薩特已經迷戀上了寫作,外祖父沒有從正面阻攔他——出于叛逆或固執的心理,這樣做可能會使事情更糟。外祖父在談話中提到了寫作的使命,其目的不過是提醒薩特注意其中的不利因素;他貶低創作,同時否認薩特賦有文學天才,為的是說服他放棄這種對于未來職業的選擇。但薩特的理解并非如所預料的那樣。他緊緊地抱住外祖父,兩耳竭盡全力地捕捉那些干枯生硬的聲音所表達的每一個字。在他眼里,此時的外公仿佛是那位正在頒布新法令的摩西,他因此必須牢記并嚴格遵從他說的每一句話。薩特沒有聽出外公的弦外之音,在他的理解中,外祖父不過是在預言未來創作之路的坎坷艱辛,從而讓他拋棄那種想過錦衣玉食、闊綽放蕩生活的幻想。而對于寫作本身以及薩特才能的貶低,不過是在提醒自己:寫作是一種嚴肅而枯燥的行為,作家的職業充滿艱辛而缺乏樂趣,而想倚借天才而尋找捷徑更是不可能的。薩特驚恐萬分,有些不知所措,他感到自己的命運已經在這一刻被鑄造成形了!當下,他決定服從卡爾的命令,接受了做一個二三流的作家,同時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命運。
從此,當作家的志愿在薩特幼小的心靈中以一種十分明確而堅定的方式生根發芽,促使他為了實現這一夙愿而不懈地努力。與外祖父的這場對話中的誤會,他直到已經成為50多部著作的作者時才明白:“在我年過半百的今天,我才發現,為了完成一個早已故世的老人的遺愿,我正在從事一項他從未贊成過的行當,這真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當然,一場誤會還不足以決定薩特一生的命運,導致他選擇寫作作為終身職業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來自于他自身。薩特對于詞語,對于閱讀、寫作與生俱來的迷戀引發了這種選擇,而他勤于思考,急于尋找人生目的和意義的心態促成了這一決定。薩特常常會做一個這樣的夢:夢中他是一個無票的旅客,偷偷地潛入人生這一列車。當他在車上酣睡時,突然有人把他搖醒,原來是列車員來查票了。他支支吾吾地想搪塞過去,可列車員卻緊追不舍。這個夢是不知從何時起就植根在薩特心中的一個疑問的具體化:我到這個世界上干什么來了?童年時期的薩特不愁吃、不愁穿;他不需要做什么,也沒有人要求他做什么;那么他活在這世上到底有什么理由呢?覺得自己可有可無是最不堪忍受的事。薩特終于可以把夢做完了,他對列車員說:“我現在必須到第戎去,去完成一項重大的使命。”于是列車員和乘客們都以一種無比敬佩的目光望著他。列車繼續前進。只有負有重大使命,只有去拯救正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才可以無票乘車。然而,薩特又憑什么去拯救人類呢?現在,他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式,這就是寫作——用筆來拯救他那些苦難的同胞們。
每天早晨,薩特剛剛睜開眼睛,便光著腳跑到窗前,俯看已經熙熙攘攘的街道。哦,這些先生、太太、小姐們還活著,還能在馬路上行走。他們哪里知道,是一位圣人挽救了他們。從昨天傍晚一直到現在,這位圣人在家里拼命地寫作,為的是寫出不朽的一頁來使蕓蕓眾生獲得一天的緩刑——人類之所以沒有墮落下去陷于野蠻而與豬狗為伍,只因為有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圣徒在暗中頑強地與惡魔作戰。每到夜幕來臨,這個圣人就得開始工作,明晚、后晚,天天如此,直到嘔心瀝血而死。薩特暗暗地下決心:現在這位圣人死后,將由我來接替他,不停地寫作來使人類免遭萬劫不復的命運。正是薩特早已形成的這種主觀意志使他誤解了外祖父對他的勸解,并決定了他的寫作動機。令人稱奇的是,薩特日后果然就成為了他幼時想像中的圣徒——他始終以筆為劍,在不斷探索有關人的存在和本質的真理的同時,勇敢地捍衛人的尊嚴和自由,痛斥、打擊任何阻礙人類進步的觀念和勢力。
“我思故我在”,這是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笛卡爾提出的著名論題。而對于薩特而言,“我寫作故我存在”。薩特在7~9歲之間找到了他畢生奉獻的事業,這固然是詞語本身對他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使然,更重要的是,只有寫作才能給他最需要的東西:人生的目的,或者說存在的理由。他通過寫作來為人類的生存拼搏,而同時通過詞語能證實他自身的存在;從而摒除那種對他折磨已久的多余的感覺,并使生命獲得永恒。從這種意義上說,寫作對于薩特,恰如上帝對于基督徒。由于寫作這一使命對薩特具有類似于宗教的意義,薩特從不曾有過松懈。每當他因疲倦而酣睡不醒時,就會有一個聲音把他從夢中驚醒,驅使他重新伏案寫作。正是這種“我生來就是寫作”的觀念使薩特在未來的寫作生涯中,不惜以健康的寶貴代價來換得寫作的時間,從而寫出了那樣卷帙浩繁,并且蘊含著大量杰出思想的作品。晚年薩特在回顧他這一生與文學的難解姻緣時,心態十分復雜,充滿了一個“精神苦得”者的悲涼和辛酸,足以令人愴然淚下:
“我并不具有寫作天才,這一點我早就被告知了。我被認為是一個勤奮苦讀的人,我的書充滿了汗味與辛苦。我常常使自己勉為其難,也叫別人勉為其難。以聚精會神、竭我心智始,以高血壓、動脈硬化而告終。人們已將給我的命令縫進我的皮肉之中,如果我一天不寫東西,傷口就會產生一陣陣燒灼感;而如果我輕而易舉,下筆千言,傷口也會灼得我難受。這種刺痛的鞭策至今仍使我深感其苦。很久以來,我一直羨慕拉塞佩德大街上的看門人:夏天的傍晚,他們走出門房,帶一把椅子放在人行道上,然后跨坐在上面,眼睛悠閑地東瞧瞧西望望,然而卻并不負有觀察人世的苦差……”
上一篇:第二十五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
下一篇:第十六章 戰俘生涯
網友關注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三根綠枝
- 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老漢倫克朗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烏木馬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十三章 救助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哈·曼丁的故事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麥穗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上帝的食物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
分類導航
薩特傳全部章節
- 第一章 父親早逝
- 第十一章 愛情契約
- 第二十一章 從《骯臟的手》到《魔鬼與上帝》
- 第二章 如戲童年
- 第十二章 留學柏林
- 第二十二章 與加繆決裂
- 第三章 與書本結緣
- 第十三章 三重奏
- 第二十三章 批判的同路人
- 第四章 兩個世界
- 第十四章 嶄露頭角
- 第二十四章 從匈牙利事件到《辯證理性批判》
- 第五章 開始寫作
- 第十五章 滑稽戰爭
- 第二十五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
- 第十六章 戰俘生涯
- 第二十六章 《阿爾托納的被幽禁者》
- 第七章 神童入學
- 第十七章 行動之初
- 第二十七章 巴西之行
- 第八章 母親改嫁
- 第十八章 《存在與虛無》
- 第二十八章 拒領諾貝爾獎
- 第九章 巴黎高師
- 第十九章 聲名鵲起
- 第二十九章反對越南戰爭
- 第十章 西蒙哪·波伏娃
- 第二十章 第三條路
- 第三十章 五月風暴
- 第三十一章 叫賣《人民事業》
- 第三十二章 《家中白癡》
- 第三十三章 含笑退場
- 第三十四章 薩特個性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