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三重奏
1935年,帶著對柏林學習生涯的無比留戀,薩特回到了勒阿弗爾,沮喪地重執教鞭。這年,薩特已經過了而立之年。30歲意味著青春時代的結束,意味著必須總結清算一番。
整個冬天,薩特和波伏娃坐在勒阿弗爾海邊一家名叫“海鷗小吃店”的露天座上,反復地對他們的生活、事業做著小結。他們還沒有出名,一部作品也未發表。盡管他們的愛情已經牢不可破,他們的生活早已緊密相連,但未來生活如此單調平乏,看不出會有什么新的東西能使他們今后的生活擺脫常規,也似乎不可能會有什么新的遭遇使他們進行全新的體驗。兩位未來的大作家,在冬日陰暗的天空下,一邊一杯接一杯地往嘴里倒酒,一邊不時發出長吁短嘆。他們大學時代的朋友和同學都已小有成就了:尼贊不僅以滿腔熱情投入了政治活動中,文學上也已起步,目前正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說《特洛伊木馬》;西蒙娜·若利弗現在已是巴黎戲劇界一名嶄露頭角的新星;而費爾南多·熱拉希剛剛在著名的邦讓畫廊舉行了畫展……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都在滾滾向前,然而他們的事業卻處于低谷,更可怕的是,看不出哪篇稿子可以使他們擺脫困境。喝著,喝著,兩人都有了幾分醉意。這時,波伏娃會淚如泉涌,不停地自言自語;而薩特便會揪自己的頭發,或者直勾勾地盯著酒杯里的酒,仿佛癡呆了一樣。他們一次次地體會到那種企圖弄清人類的努力是多么虛幻,而死亡卻一步一步地向他們迫近。
盡管被煩惱、失望和痛苦折磨著,薩特沒有放棄手頭的工作。有關安托萬的故事他已經寫好了初稿,現在開始逐字逐句地進行刪改。機會總會垂青那些鍥而不舍的人。一天,一封來自薩特在巴黎高師的哲學老師德拉克魯瓦教授的信給那段灰色的日子平添了一點亮色——他想請薩特就他在大學時所撰寫的論文《心理生活中的想像》寫一本書,以便收集在他眼下正為一家大出版社編的一套《新哲學叢書》中。薩特對此很感興趣,暫時放下安托萬的故事,很快投入了心理學的研究之中。他多么希望能出一本自己的書啊!
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中,薩特對夢及其引起的意象和意識錯亂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怎樣才能親身體驗一下這種錯亂呢?薩特一位棄文從醫的大學同班同學——拉加謝建議他去接受一次墨斯卡靈注射。拉加謝對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目前正專攻精神病學,他說這是想體驗精神錯亂意識紊亂的惟一途徑,注射了這種藥劑后很快就會產生幻覺。“這種藥劑沒有任何副作用,不過,”拉謝爾告誡說,“你會在幾個小時后表現得相當古怪奇特。”
薩特沒有多想什么,即使是有副作用,他也無法壓抑自己強烈的體驗欲望,只要能更深入地了解人、了解這個世界,任何代價都算不了什么。很快,薩特來到巴黎圣-安娜醫院,注射了一支墨斯卡靈。護士領著他來到一間燈光灰暗的房間,讓他在一張空床上躺下。薩特閉目養神了一會,當他睜開眼睛時,不禁失聲叫了出來:“這是怎么一回事?”他眼前的東西都以一種令人驚恐的方式改變了外形:雨傘變成了禿鷹、鞋子變成了骷髏,房中其他幾個人則變得鬼模鬼樣。他睜大眼睛,然而一切變得更加厲害。回頭望望身后,成群的蟹、珊瑚蟲和扮著鬼臉的怪物擠成一團,向他涌來。薩特后來把此時所看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幻覺寫在了戲劇《阿爾多納的被監禁者》中的主人公身上。
正當薩特陷入魔鬼的世界中時,同房的一位病人忽然站起來,在薩特面前蹦蹦跳跳,一臉興奮。為了了解其他人在注射了同種藥劑后的感受,薩特連忙與這位病人搭上碴兒,并把自己的感覺描述了一番。“哦,上帝,我找到的可是天堂!”他的反應與薩特大相徑庭,他看到的是一片陽光明媚、鮮花盛開的草地,那兒到處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美女。薩特不無遺憾地想:如果他耐心等等,也許同樣能找到稍稍令人愉快的感覺。然而,噩夢驅逐不去,幾條兇猛的章魚,張牙舞爪地向他撲過來,用那些長長的觸角把薩特緊緊地纏了起來。幸好,波伏娃打來的電話解救了他。“我差點要被那些章魚吃掉了!”心有余悸的薩特用模糊而嘶啞的聲音告訴波伏娃。
隨后的幾天,薩特總是一副目光呆滯、神色不安的樣子。幻覺藥劑使他的視覺變得不正常了:房子看上去全斜著眼睛,而每一個鐘面上都顯出貓頭鷹的五官來。有一天,朋友們發覺薩特總是不停地往后看,走幾步便看一下。他說真的有一只龍蝦在他身后爬行,對他緊追不放。比幻覺更嚴重的是,薩特一天到晚無精打采,無論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致,陷入了一種極為消沉的心境中。薩特也意識到了這點,每當與波伏娃或其他朋友在一起時,他總是竭力使自己興趣高昂,但每過了一定的時候,他就無法自制地感到索然無味,只好一個人蜷縮在角落里,漠無表情,一言不發。
薩特這種不正常的心理感受和視覺上的幻覺一直持續了半年左右。由于波伏娃必須給學生上課,她委托她的一位得意弟子——奧爾加·高薩綺薇茨擔負起“看護”薩特的責任。
出生于俄羅斯流亡貴族之家的奧爾加是波伏娃班上最引人注目的學生之一。一張白皙、俏皮的臉,一頭金黃、柔軟的秀發令奧爾加散發著攝人的魅力。與外表同樣吸引人的是她那與眾不同的個性。她激進、慷慨而又獨立。任何束縛都會遭到她的蔑視、沖動,極端體現在她做的每一件事上。她總是笑得連眼淚都出來了,而哭起來一定是淚如滂沱大雨。每當跳舞時,她發瘋一般地跳,而且總要跳到累昏為止。此外,奧爾加身上還有波伏娃和薩特都十分珍視的品性:真實。在任何時候,奧爾加都不掩飾自己的愛憎。只要是面對她愿意與之交談的人,她總是全盤托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她衷心地愛著她的哲學老師——波伏娃,而老師亦一天天地被這個桀驁不馴的學生所吸引,日漸迷戀起她的“面龐、動作、聲音、語言和敘述”。很快,這個俄羅斯姑娘走進了波伏娃和薩特的生活。
注射了致幻藥后的薩特心理消沉、舉止古怪,實在讓人放心不下。醫生告訴波伏娃,應該盡量不讓薩特陷于孤單和無聊之中,如果常常有人給他做伴,他就不大會陷入幻覺憂郁或恐懼之中。波伏娃決定把這個當護理員兼陪伴的任務交給奧爾加。
不久,這位天生麗質、聰慧活潑的姑娘就迷住了薩特。她那充滿稚氣的笑聲總是像清涼劑一樣,使薩特感到全身放松、精神振作。而每當她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那一群群討厭的怪物便消失了。薩特滔滔不絕地給奧爾加講故事,她總是入迷地傾聽著,并提出一些讓薩特意想不到的問題。在薩特的眼中,奧爾加是純潔的象征,是青春的夢幻。在她豐富的情趣和對社會等級和資產階級的鄙視中,他看到了自我日益明朗的投影和已形成多年的無政府主義傾向。日子在薩特娓娓動聽的講述中和奧爾加明亮無邪的雙眸中飛逝而過。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薩特已不再把奧爾加看成護理員了,而他講故事、唱歌的目的也不再是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陷入幻覺之中,而是為了取悅眼前這位青春女孩,為了博得她燦爛的笑顏。在這樣的過程中,幻覺早已不知不覺地離他遠去。
奧爾加和薩特的情誼并未因薩特病癥的徹底消失而告一段落。半途而廢從來都不適用于薩特,既然一種美麗的交往已經開了頭,他要讓它達到高潮。現在,薩特不再盯著視線中不知從哪兒來的一個小黑點了,而把注意力投到奧爾加的一眨眼、一撇嘴或一個痙攣上。奧爾加每說一句話,他都要挖空心思地琢磨好半天。而奧爾加的喜怒無常讓他體驗到與波伏娃在一起時所從未經歷過的焦慮和狂怒。這使教師職業的強制性為他帶來的煩惱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薩特對奧爾加的興趣,波伏娃都看在眼里,卻一點也不吃醋。與其讓薩特在幻想癥中一天天地垮下去,不如讓薩特去角逐、去爭取奧爾加的青睞。而且,這種想納一個年輕女孩到生活中來的特殊欲望,薩特和波伏娃早在6年前就產生了。那還是薩特在服兵役期間,一天,他們在一家小酒館里遇到了一個十分年輕、魅力十足但半醉半醒、舉止有些失常的女孩。他倆月不轉睛地盯著她,終于忍不住邀請她坐過來和自己一起喝。分手時,他倆不約而同地產生了想要收養這位女郎的念頭,從這天起,收養一個女孩的想法就沒有離開過這兩位未來的大作家。在他們看來,這并不是自找麻煩的怪念頭,照顧一個年輕人,盡全力去幫助她,這既是一種緣分,也是對他們自信心的鼓勵。現在,奧爾加不善應付生活,她需要兩位老師從生活和學業兩方面幫助她;而反過來,她的朝氣蓬勃可以使薩特和波伏娃那日漸褪色的世界重新煥發生機。
人與人的關系要時常更新、要在不斷發現新鮮因素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沒有哪種關系可以通過特殊或者超越一般而成為一種先驗的存在。薩特和波伏娃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決定和奧爾加一起構筑未來,使過去的兩人談變成三人“全體會議”,波伏娃和薩特不再是奧爾加的老師,他們是一個家庭的三位成員。“三重奏”開始了。
開始一段時間內,年輕的女郎可愛而幼稚的心靈的確使薩特和波伏娃的生活大為增色。她總是過節似地開門迎接他倆,給他們泡茉莉花茶,請他們品嘗按照她自己的配方做的三明治,然后繪聲繪色地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波伏娃最愛說自己的旅途見聞,兩位女性總是要求薩特唱自己最拿手的幾首歌。隆冬剛過,當第一枝報春花一開放,三人就出門來到塞納河邊的石灰巖腳下,去參加“圣阿德里安的露天舞會”。或者去河邊的“航空酒吧”坐上幾個小時。薩特和奧爾加總是聊得昏天黑地,而波伏娃則在另一個角落里飛快地寫作。奧爾加感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大,因為薩特和波伏娃總是把自己的朋友源源不斷地介紹給她;薩特和波伏娃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因為奧爾加對世界的看法為他們的思想涂上了新鮮的色彩,注入了青春的血液。剛開始,“三重奏”的生活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不久,每個人都感到這支曲子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和協的音符。薩特試圖與奧爾加建立一種絕對的、排外的友誼,但奧爾加暫時不希望把自己束縛在任何一個男子身上,尤其是薩特這樣已經心有所屬的人身上。而且,她喜歡波伏娃甚于喜歡薩特,為了引起波伏娃的嫉妒,她才故意裝出很愛薩特的樣子。波伏娃盡管在大多數爭吵中都站在奧爾加一邊,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實質上她總是努力維護同薩特完整的聯盟。三個人的情愛心理形成了一個圓圈,三個人繞著圈子,一起受著愛與恨的折磨,一起窒息,一起體驗。
又過了些日子,“三重奏”徹底失諧了。薩特感到不可能從這種復雜的關系中找到他所期望的樂趣了。波伏娃因為總得聽薩特和奧爾加的輪番抱怨而失去了寧靜的心境。而奧爾加不無沮喪地發現自己只是一個
“與一對成年夫婦搏斗的孩子的角色”。她決心打破這個維持下去會給三人都帶來痛苦的三口之家——她主動離開了薩特和波伏娃。
在整整兩年中,奧爾加占據了薩特和波伏娃的生活、討論中的中心位置。三重奏的生活讓世人議論紛紛,令朋友們擔心不已。盡管這種生活方式最后被證明是一種失敗,薩特和波伏娃卻無怨無悔:“在每個人都付出很多的時候,我們度過了非常、非常美好的時刻,如果沒有那些非常幸福的時刻的話,三重奏也不會持續那么長時間。”
的確沒什么可后悔的,對于致力于寫作,致力于了解人類的兩位未來的偉人而言,任何生活體驗都是一種財富。他們經受了很多,痛苦、折磨……然而什么都不會付之東流,一切都糅進了寫作。三人組成的情感圈子是薩特日后那部最著名的戲劇《禁閉》的靈感的來源。對波伏娃而言,這段豐富、浪漫而體驗強烈的生活為她的第一部小說《女賓》提供了素材。在二重奏中引入第三種聲音,從而迫使每個人在另外兩個人的對照下發現自我。“三重奏”的生活使薩特和波伏娃開始對這一主題開始探究,從而演繹成了文學史上兩部震撼人性深層的精品。
整個冬天,薩特和波伏娃坐在勒阿弗爾海邊一家名叫“海鷗小吃店”的露天座上,反復地對他們的生活、事業做著小結。他們還沒有出名,一部作品也未發表。盡管他們的愛情已經牢不可破,他們的生活早已緊密相連,但未來生活如此單調平乏,看不出會有什么新的東西能使他們今后的生活擺脫常規,也似乎不可能會有什么新的遭遇使他們進行全新的體驗。兩位未來的大作家,在冬日陰暗的天空下,一邊一杯接一杯地往嘴里倒酒,一邊不時發出長吁短嘆。他們大學時代的朋友和同學都已小有成就了:尼贊不僅以滿腔熱情投入了政治活動中,文學上也已起步,目前正出版他的第二部小說《特洛伊木馬》;西蒙娜·若利弗現在已是巴黎戲劇界一名嶄露頭角的新星;而費爾南多·熱拉希剛剛在著名的邦讓畫廊舉行了畫展……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都在滾滾向前,然而他們的事業卻處于低谷,更可怕的是,看不出哪篇稿子可以使他們擺脫困境。喝著,喝著,兩人都有了幾分醉意。這時,波伏娃會淚如泉涌,不停地自言自語;而薩特便會揪自己的頭發,或者直勾勾地盯著酒杯里的酒,仿佛癡呆了一樣。他們一次次地體會到那種企圖弄清人類的努力是多么虛幻,而死亡卻一步一步地向他們迫近。
盡管被煩惱、失望和痛苦折磨著,薩特沒有放棄手頭的工作。有關安托萬的故事他已經寫好了初稿,現在開始逐字逐句地進行刪改。機會總會垂青那些鍥而不舍的人。一天,一封來自薩特在巴黎高師的哲學老師德拉克魯瓦教授的信給那段灰色的日子平添了一點亮色——他想請薩特就他在大學時所撰寫的論文《心理生活中的想像》寫一本書,以便收集在他眼下正為一家大出版社編的一套《新哲學叢書》中。薩特對此很感興趣,暫時放下安托萬的故事,很快投入了心理學的研究之中。他多么希望能出一本自己的書啊!
在這本書的撰寫過程中,薩特對夢及其引起的意象和意識錯亂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怎樣才能親身體驗一下這種錯亂呢?薩特一位棄文從醫的大學同班同學——拉加謝建議他去接受一次墨斯卡靈注射。拉加謝對心理學有多年的研究,目前正專攻精神病學,他說這是想體驗精神錯亂意識紊亂的惟一途徑,注射了這種藥劑后很快就會產生幻覺。“這種藥劑沒有任何副作用,不過,”拉謝爾告誡說,“你會在幾個小時后表現得相當古怪奇特。”
薩特沒有多想什么,即使是有副作用,他也無法壓抑自己強烈的體驗欲望,只要能更深入地了解人、了解這個世界,任何代價都算不了什么。很快,薩特來到巴黎圣-安娜醫院,注射了一支墨斯卡靈。護士領著他來到一間燈光灰暗的房間,讓他在一張空床上躺下。薩特閉目養神了一會,當他睜開眼睛時,不禁失聲叫了出來:“這是怎么一回事?”他眼前的東西都以一種令人驚恐的方式改變了外形:雨傘變成了禿鷹、鞋子變成了骷髏,房中其他幾個人則變得鬼模鬼樣。他睜大眼睛,然而一切變得更加厲害。回頭望望身后,成群的蟹、珊瑚蟲和扮著鬼臉的怪物擠成一團,向他涌來。薩特后來把此時所看到的景象、所感受到的幻覺寫在了戲劇《阿爾多納的被監禁者》中的主人公身上。
正當薩特陷入魔鬼的世界中時,同房的一位病人忽然站起來,在薩特面前蹦蹦跳跳,一臉興奮。為了了解其他人在注射了同種藥劑后的感受,薩特連忙與這位病人搭上碴兒,并把自己的感覺描述了一番。“哦,上帝,我找到的可是天堂!”他的反應與薩特大相徑庭,他看到的是一片陽光明媚、鮮花盛開的草地,那兒到處是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美女。薩特不無遺憾地想:如果他耐心等等,也許同樣能找到稍稍令人愉快的感覺。然而,噩夢驅逐不去,幾條兇猛的章魚,張牙舞爪地向他撲過來,用那些長長的觸角把薩特緊緊地纏了起來。幸好,波伏娃打來的電話解救了他。“我差點要被那些章魚吃掉了!”心有余悸的薩特用模糊而嘶啞的聲音告訴波伏娃。
隨后的幾天,薩特總是一副目光呆滯、神色不安的樣子。幻覺藥劑使他的視覺變得不正常了:房子看上去全斜著眼睛,而每一個鐘面上都顯出貓頭鷹的五官來。有一天,朋友們發覺薩特總是不停地往后看,走幾步便看一下。他說真的有一只龍蝦在他身后爬行,對他緊追不放。比幻覺更嚴重的是,薩特一天到晚無精打采,無論做什么都提不起興致,陷入了一種極為消沉的心境中。薩特也意識到了這點,每當與波伏娃或其他朋友在一起時,他總是竭力使自己興趣高昂,但每過了一定的時候,他就無法自制地感到索然無味,只好一個人蜷縮在角落里,漠無表情,一言不發。
薩特這種不正常的心理感受和視覺上的幻覺一直持續了半年左右。由于波伏娃必須給學生上課,她委托她的一位得意弟子——奧爾加·高薩綺薇茨擔負起“看護”薩特的責任。
出生于俄羅斯流亡貴族之家的奧爾加是波伏娃班上最引人注目的學生之一。一張白皙、俏皮的臉,一頭金黃、柔軟的秀發令奧爾加散發著攝人的魅力。與外表同樣吸引人的是她那與眾不同的個性。她激進、慷慨而又獨立。任何束縛都會遭到她的蔑視、沖動,極端體現在她做的每一件事上。她總是笑得連眼淚都出來了,而哭起來一定是淚如滂沱大雨。每當跳舞時,她發瘋一般地跳,而且總要跳到累昏為止。此外,奧爾加身上還有波伏娃和薩特都十分珍視的品性:真實。在任何時候,奧爾加都不掩飾自己的愛憎。只要是面對她愿意與之交談的人,她總是全盤托出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她衷心地愛著她的哲學老師——波伏娃,而老師亦一天天地被這個桀驁不馴的學生所吸引,日漸迷戀起她的“面龐、動作、聲音、語言和敘述”。很快,這個俄羅斯姑娘走進了波伏娃和薩特的生活。
注射了致幻藥后的薩特心理消沉、舉止古怪,實在讓人放心不下。醫生告訴波伏娃,應該盡量不讓薩特陷于孤單和無聊之中,如果常常有人給他做伴,他就不大會陷入幻覺憂郁或恐懼之中。波伏娃決定把這個當護理員兼陪伴的任務交給奧爾加。
不久,這位天生麗質、聰慧活潑的姑娘就迷住了薩特。她那充滿稚氣的笑聲總是像清涼劑一樣,使薩特感到全身放松、精神振作。而每當她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那一群群討厭的怪物便消失了。薩特滔滔不絕地給奧爾加講故事,她總是入迷地傾聽著,并提出一些讓薩特意想不到的問題。在薩特的眼中,奧爾加是純潔的象征,是青春的夢幻。在她豐富的情趣和對社會等級和資產階級的鄙視中,他看到了自我日益明朗的投影和已形成多年的無政府主義傾向。日子在薩特娓娓動聽的講述中和奧爾加明亮無邪的雙眸中飛逝而過。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薩特已不再把奧爾加看成護理員了,而他講故事、唱歌的目的也不再是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以免陷入幻覺之中,而是為了取悅眼前這位青春女孩,為了博得她燦爛的笑顏。在這樣的過程中,幻覺早已不知不覺地離他遠去。
奧爾加和薩特的情誼并未因薩特病癥的徹底消失而告一段落。半途而廢從來都不適用于薩特,既然一種美麗的交往已經開了頭,他要讓它達到高潮。現在,薩特不再盯著視線中不知從哪兒來的一個小黑點了,而把注意力投到奧爾加的一眨眼、一撇嘴或一個痙攣上。奧爾加每說一句話,他都要挖空心思地琢磨好半天。而奧爾加的喜怒無常讓他體驗到與波伏娃在一起時所從未經歷過的焦慮和狂怒。這使教師職業的強制性為他帶來的煩惱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薩特對奧爾加的興趣,波伏娃都看在眼里,卻一點也不吃醋。與其讓薩特在幻想癥中一天天地垮下去,不如讓薩特去角逐、去爭取奧爾加的青睞。而且,這種想納一個年輕女孩到生活中來的特殊欲望,薩特和波伏娃早在6年前就產生了。那還是薩特在服兵役期間,一天,他們在一家小酒館里遇到了一個十分年輕、魅力十足但半醉半醒、舉止有些失常的女孩。他倆月不轉睛地盯著她,終于忍不住邀請她坐過來和自己一起喝。分手時,他倆不約而同地產生了想要收養這位女郎的念頭,從這天起,收養一個女孩的想法就沒有離開過這兩位未來的大作家。在他們看來,這并不是自找麻煩的怪念頭,照顧一個年輕人,盡全力去幫助她,這既是一種緣分,也是對他們自信心的鼓勵。現在,奧爾加不善應付生活,她需要兩位老師從生活和學業兩方面幫助她;而反過來,她的朝氣蓬勃可以使薩特和波伏娃那日漸褪色的世界重新煥發生機。
人與人的關系要時常更新、要在不斷發現新鮮因素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沒有哪種關系可以通過特殊或者超越一般而成為一種先驗的存在。薩特和波伏娃一直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決定和奧爾加一起構筑未來,使過去的兩人談變成三人“全體會議”,波伏娃和薩特不再是奧爾加的老師,他們是一個家庭的三位成員。“三重奏”開始了。
開始一段時間內,年輕的女郎可愛而幼稚的心靈的確使薩特和波伏娃的生活大為增色。她總是過節似地開門迎接他倆,給他們泡茉莉花茶,請他們品嘗按照她自己的配方做的三明治,然后繪聲繪色地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波伏娃最愛說自己的旅途見聞,兩位女性總是要求薩特唱自己最拿手的幾首歌。隆冬剛過,當第一枝報春花一開放,三人就出門來到塞納河邊的石灰巖腳下,去參加“圣阿德里安的露天舞會”。或者去河邊的“航空酒吧”坐上幾個小時。薩特和奧爾加總是聊得昏天黑地,而波伏娃則在另一個角落里飛快地寫作。奧爾加感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來越大,因為薩特和波伏娃總是把自己的朋友源源不斷地介紹給她;薩特和波伏娃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因為奧爾加對世界的看法為他們的思想涂上了新鮮的色彩,注入了青春的血液。剛開始,“三重奏”的生活似乎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但不久,每個人都感到這支曲子出現了越來越多不和協的音符。薩特試圖與奧爾加建立一種絕對的、排外的友誼,但奧爾加暫時不希望把自己束縛在任何一個男子身上,尤其是薩特這樣已經心有所屬的人身上。而且,她喜歡波伏娃甚于喜歡薩特,為了引起波伏娃的嫉妒,她才故意裝出很愛薩特的樣子。波伏娃盡管在大多數爭吵中都站在奧爾加一邊,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實質上她總是努力維護同薩特完整的聯盟。三個人的情愛心理形成了一個圓圈,三個人繞著圈子,一起受著愛與恨的折磨,一起窒息,一起體驗。
又過了些日子,“三重奏”徹底失諧了。薩特感到不可能從這種復雜的關系中找到他所期望的樂趣了。波伏娃因為總得聽薩特和奧爾加的輪番抱怨而失去了寧靜的心境。而奧爾加不無沮喪地發現自己只是一個
“與一對成年夫婦搏斗的孩子的角色”。她決心打破這個維持下去會給三人都帶來痛苦的三口之家——她主動離開了薩特和波伏娃。
在整整兩年中,奧爾加占據了薩特和波伏娃的生活、討論中的中心位置。三重奏的生活讓世人議論紛紛,令朋友們擔心不已。盡管這種生活方式最后被證明是一種失敗,薩特和波伏娃卻無怨無悔:“在每個人都付出很多的時候,我們度過了非常、非常美好的時刻,如果沒有那些非常幸福的時刻的話,三重奏也不會持續那么長時間。”
的確沒什么可后悔的,對于致力于寫作,致力于了解人類的兩位未來的偉人而言,任何生活體驗都是一種財富。他們經受了很多,痛苦、折磨……然而什么都不會付之東流,一切都糅進了寫作。三人組成的情感圈子是薩特日后那部最著名的戲劇《禁閉》的靈感的來源。對波伏娃而言,這段豐富、浪漫而體驗強烈的生活為她的第一部小說《女賓》提供了素材。在二重奏中引入第三種聲音,從而迫使每個人在另外兩個人的對照下發現自我。“三重奏”的生活使薩特和波伏娃開始對這一主題開始探究,從而演繹成了文學史上兩部震撼人性深層的精品。
上一篇:第三章 與書本結緣
下一篇:第二十三章 批判的同路人
網友關注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哈·曼丁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墳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
分類導航
薩特傳全部章節
- 第一章 父親早逝
- 第十一章 愛情契約
- 第二十一章 從《骯臟的手》到《魔鬼與上帝》
- 第二章 如戲童年
- 第十二章 留學柏林
- 第二十二章 與加繆決裂
- 第三章 與書本結緣
- 第二十三章 批判的同路人
- 第四章 兩個世界
- 第十四章 嶄露頭角
- 第二十四章 從匈牙利事件到《辯證理性批判》
- 第五章 開始寫作
- 第十五章 滑稽戰爭
- 第二十五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
- 第六章 神圣使命
- 第十六章 戰俘生涯
- 第二十六章 《阿爾托納的被幽禁者》
- 第七章 神童入學
- 第十七章 行動之初
- 第二十七章 巴西之行
- 第八章 母親改嫁
- 第十八章 《存在與虛無》
- 第二十八章 拒領諾貝爾獎
- 第九章 巴黎高師
- 第十九章 聲名鵲起
- 第二十九章反對越南戰爭
- 第十章 西蒙哪·波伏娃
- 第二十章 第三條路
- 第三十章 五月風暴
- 第三十一章 叫賣《人民事業》
- 第三十二章 《家中白癡》
- 第三十三章 含笑退場
- 第三十四章 薩特個性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