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名著閱讀>>薩特傳>>第十一章 愛情契約

第十一章 愛情契約

  秋天,是巴黎最美麗的季節。這個秋季的巴黎分外金黃,滿天都是飄飄灑灑的梧桐樹葉,它們悠揚地飛舞著,仿佛在共奏一支無聲的抒情樂調,或仿佛在向你款款訴說心曲。消夏回來,巴黎人重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無暇體會這美麗的秋日,在一些人眼中,秋天的巴黎年年如此,今年與往年并無不同。但有一對年輕人永遠忘不了這個秋天——他們一生中最美麗的季節,他們就是薩特和波伏娃。

  一對好朋友終于又能在一起了。可薩特不久就得去服兵役了,離愁使這段相聚的時光格外值得珍惜。現在,薩特從繼父那兒搬到了住在圣雅克街上的外祖父、外祖母家;而波伏娃也不再與父母同住,而是搬到了丹佛爾街一幢沒有電梯的五層樓上的祖母家里,雖然要付房租給祖母,總算是有了屬于自己的房間。

  每天早晨,一對年輕人分別從自己的住處趕往盧森堡公園會面。然后便依偎著坐在一個石雕像下面的排椅上,有說不完的話。四周一片靜悄悄,偶爾傳來幾聲無力的蟬鳴,金黃色和灰色相斑駁的光線灑在他們身上,不時幾片落葉掃過他們熱切的面寵。時間仿佛靜止了,然而,怎么,夜幕陡然間就降臨了。兩人不得不走上歸家的路程,但仍在滔滔不絕,他們不僅談他們的戀愛關系,談得更多的是他們將來的生活以及還未曾動筆的書。在約定明日的見面時間后,兩人依依不舍地分手了。

  在對彼此都有了幾乎是全部的了解后,到了該明確他們之間應該建立一種怎樣的關系的時候了。一天傍晚,薩特和波伏娃散步了很久,后來走到盧浮宮,在一條石凳上坐了下來。盡管對于兩人的關系問題各自都思考了很久,也不時觸及這個話題,但真正認真地談它卻從未有過。而對于兩位哲學博士而言,任何含糊不清的諸如“戀愛關系”、“朋友關系”、“特殊朋友關系”……都起不到界定和規范彼此的作用。他們必須建立一種兩人都推崇的、界定十分明確的關系,或者說“契約”。

  “我們簽個為期兩年的協議吧。”薩特先開口了,這幾天他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他繼續闡述“協議”的具體內容:在未來的兩年中,他們不必住在同一個屋檐下,但可以“盡可能地親密地”一起生活。然后,他將到日本去謀個教職,在那兒呆個兩三年。他建議西蒙娜也去國外找份工作。兩地分居幾年之后,他們將在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再次走到一起,重新開始一種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的共同生活。當然那需要他們繼續簽訂協議。最后,薩特強調這一協約中最重要的原則是:雙方不僅決不能互相欺騙,而且不應該互相欺瞞,兩個人的生活、思想對于雙方來說應該完全是透明的。

  對于這樣一個有些驚世駭俗的提議,如果換一個姑娘,一定會被嚇跑的,或者至少一時無法接受。但西蒙娜臉上毫無驚異之色,她只是一句不漏地仔細聽,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自己的心上人。這種提議讓西蒙娜聽來并非不可思議,因為太多太多的交談已經使她對薩特的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了如指掌。由于自小特殊的成才環境,薩特從未形成那種傳統的“家庭”概念,對于婚姻生活他深惡痛絕,他既不能容忍自己變成一個擁有權威的丈夫、父親,也不愿意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職責。隨著哲學鉆研的深入,他越來越信奉自由,越來越反對資產階級社會的種種習俗、條框,這一切都使薩特認為婚姻是對人的一種桎梏,他的一貫論調是“獨身生活是我的生活原則。……我生來就是當光棍的”。另外,薩特天生喜歡和女性在一起,他認為與男人相比,女人聰慧卻不那么狡猾,善解人意而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因而和她們交往能給他以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由于寫作是薩特生命中最重要的,他早就立志要盡可能地獲取種種有助于他的創作的經驗,而對于一切會使他的作品受到毀壞的東西,他都無條件地疏遠它們。為此,薩特決不愿使自己束縛在一個女人和一次戀愛事件上。在此之前,薩特常常告訴波伏娃:“我們之間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但是,如果我們能同時體驗一下其他意外的風流韻事,也是件樂事。”

  沉思良久,波伏娃決定接受這一契約。因為它也同樣符合波伏娃自己的生活信念。父母婚姻生活中的隔閡,閨中密友扎扎因為婚姻不幸而逝去的事實在她心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使她無論如何也不再信奉那個社會的規范、準則和習俗,因為它把太多的女人推向了不幸深淵。那種導致夫妻間貌合神離、互相猜忌甚至反目成仇的婚姻,實在是無勝過有。只有不斷處于一種有待發展的關系,不斷根據彼此的感覺和需要確立真正適合雙方的相處形式,個人才能保持真實,從而保持自我。盡管這個契約對西蒙娜·波伏娃具有挑戰性,但她深信自己可以像一個男人那樣獨立地生活,在經濟上和思想上都不依賴任何人。盡管想到未來的分離以及彼此偶然的愛情,波伏娃真有些膽怯和擔心,然而她相信薩特,如果薩特定下了約會的時間和地點,不論身處多遠,他都會一分不差地趕到那兒。西蒙娜決定接受這一切,既然兩人相愛,就應容納彼此的全部。那種以除了感情以外的東西來維系的關系又有什么意義呢?

  夜幕一點點地籠罩巴黎,兩個年輕的情人此刻背靠在盧浮宮一側的欄桿上,相互交換著最為坦誠而最具風險性的誓言。15年后,當他們兩人的名字緊緊地連在一起,回響在這座城市的上空時,人們吃驚地認識到:這一奇特的賭注竟然贏了。事實證明,與大多數看上去頗為理想、美滿的婚姻相比,薩特和波伏娃在共同的生活、工作中從各自身上找到了更多的同情、理解、快樂和幫助。對于薩特而言,波伏娃不僅是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顧者,旅行中無可取代的伴侶,更重要的是,她與薩特之間所進行的驚人和諧的精神和思想上的交流對于薩特的一生具有難以估量的意義。這不僅因為波伏娃在文學及哲學造詣上可以達到與薩特近似的水準,更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她最了解薩特本人以及他想做和已做的事情,這種認識同樣達到了與薩特相似的水平。薩特一生中與不少女人有過愛情糾葛,但始終無人能取代波伏娃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在70歲生日時,薩特曾深情地說到他與波伏娃的關系:“她是最理想的對話者,人們從未有過的對話者。這是個獨一無二的恩賜。可能有許多作家,男的或者女的,得到過某個非常聰明的人的愛護和幫助。在西蒙娜·德·波伏娃與我之間獨一無二的事情,是這種對等的關系。”

  分別的日子轉眼就到了。11月初,薩特被分派到圣西爾軍校服兵役,而波伏娃則被分配到馬賽一所公立中學任哲學教師。兩年的協約開始生效了。

  在圣西爾軍校的頭一段日子,薩特很不適應。出于對任何思想、行為上的限制的反感,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反軍事主義者。而對于服兵役這種顯然是浪費時間的做法,他實在憤憤不平,但又有什么辦法呢?好在,這里還有一個老同學——巴黎高師的師兄雷蒙·阿隆,他在這兒任中士教官。雷蒙不僅是可以談得來的對話者,他還教了薩特一些有關氣象學的知識。兩個月后,薩特接到調令,到巴黎西南150英里左右的一個氣象站,在那里,他和站長以及其他3個新兵住在一間城郊的小屋里。薩特感到自己的工作十分可笑:每兩小時搖動一下風速表,把測得的風力情況通過電話告訴另一處氣象站。如此簡單、重復而看不出太大意義的工作,令薩特十分煩悶。他惟有手不釋卷地看書,才能度過這枯燥的歲月。

  所幸,波伏娃幾乎每個星期天都趕來看他,每次隨身攜帶的必有一大包書。波伏娃成了薩特與書、與外界聯系的紐帶。每到8月放假的日子,波伏娃會在離氣象站不遠的一個小客棧住下來。天朗氣清的日子,他們會在處于氣象站和客棧之間的小山上會合。河水嘩嘩地流著,陽光暖暖地照著,兩個年輕人各自入神地讀著書。旁邊散放著餅干、巧克力和飲料。“我又有了一個新理論!”突然,薩特會跳起來,一把抓住波伏娃的胳膊。在聽了薩特一陣侃侃而談后,波伏娃往往會眉梢一挑,劈里啪啦地發出一連串疑問。有時,薩特的解答會令她滿意,而有時,兩人就開始了無休無止的舌戰。

  這段生活的收獲實在不小,就在這座小山上,薩特完成了獨幕劇《埃庇米修斯》和一部長篇小說的論文形式的開頭——《真理的傳說》。后者在尼贊的幫助下,發表在由當時最著名的現代派小說家喬伊斯主編的一種先鋒雜志上。《真理的傳說》是薩特第一次嘗試用故事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思想,在這篇論文中,他將認識過程中形形色色的思想與兩個社會集團之間結構上的差異聯系了起來。當然,這些都還只是薩特的小試牛刀。

  創作和西蒙娜的陪伴使薩特不太困難地完成了他18個月的兵役生活。總算不用再住在那個擁擠、黑暗的小屋里了,本該喜氣洋洋的薩特卻垂頭喪氣,因為兩年前申請的東京講師的職位已被他人獲取了。這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因為薩特實在想走出去看看。盡管如此,薩特還是堅決地拒絕了上級提拔他當軍官的建議,他選擇了到勒阿弗爾公立男子中學教書。

  時光冉冉,薩特與波伏娃的戀情日漸加深,彼此間都感到更為了解、更為需要。可是,馬塞與勒阿弗爾相距300多公里,面對這種時空距離,這次,波伏娃和薩特都有些惶惶然了,而波伏娃更顯得驚恐不安。感覺到心上人內心深處的焦慮,薩特建議修改他們的契約:“我們結婚吧!”這并不意味著薩特已經改變了對婚姻的看法,這只是他對現實的一種讓步。因為在法國,分居兩地的夫妻可以調到同一城市工作。“為什么要為了一個原則而去折磨自己呢?這樣做真有些愚蠢。”看著低頭不語的波伏娃,薩特進一步勸說,“而且即使結了婚,我們也可以保持我們各自固有的生活方式”。盡管深愛并熱切地希望和薩特在一起,年僅23歲的波伏娃最終還是拒絕了薩特的求婚。這不僅因為她和薩特一樣始終把婚姻看作社會對私生活的一種干預,而且也出于她對薩特的志愿和原則的尊重——他從不愿加入已婚男人的行列。他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免除自己的擔憂,波伏娃深深地懂得這一點。她為自己和薩特選擇了再次接受挑戰。

  總算維持住了在他們眼中極其珍員的獨創性交往形式,更加成熟了的薩特和波伏娃決定重溫并修改一下他們的2年契約。他們否棄了這種契約的臨時性,而將其期限一直持續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們放棄了各自到國外去居住一段時間的想法,而建立一種更緊密、更難舍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只允許彼此有短暫的分離,而不允許有長時間的天各一方。他們仍然沒有關于永久忠誠的盟約,只是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絕對坦誠作為他們愛情的基礎,以相互的理解、支持作為他們愛情的堅強后盾。

  從此時起,波伏娃和薩特始終如一地遵守著他們的愛情契約。他們甘愿放棄一切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一切不真實的東西,而一起去體驗一種挑戰的愛情,一種冒險的愛情,一種自由的愛情。他們從來沒有共建一個家庭,也從不曾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但這種愛情將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盡管后來他們都有過也是極其真摯的偶然愛情,但終其一生,他們情投意合,至死才分離。

  世界上竟有這樣的巧合,這樣的機遇,這樣的運氣:兩位同樣有天賦的作家相遇了,他們創立了一種只適合于他們自己的默契。正因為這是他,也正因為這是她,這種奇特的愛情關系才得以創立。而正是這種默契使薩特成為薩特,波伏娃成為波伏娃。

上一篇:第一章 父親早逝

下一篇:第二十一章 從《骯臟的手》到《...

網友關注

名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