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24歲的《萊茵報》主編
卡爾是活躍在《萊茵報》編輯部最年輕的一個,由于他的筆力和幾篇文章見報后社會反映良好,報社公司股東們極力把他推到了主編的位置上。
科倫是萊茵省的經濟中心,7萬多人口,又開通了鐵路,工商企業發展較快。《萊茵報》是1842年1月1日在這里創刊的,前身是《萊茵總匯報》,后因政府機關刊《科倫日報》的競爭而改刊為《萊茵報》。青年黑格爾派的積極分子們注意了這張商人報紙。卡爾極力推舉出鮑威爾的姻戚魯滕堡出任主編,這之后,青年黑格爾分子就成了《萊茵報》的經常撰稿人,致使報紙的商業性日趨政治性。
10月初,卡爾遷居科倫,10月15日出任主編。
卡爾任《萊茵報》主編的同一天就寫了《共產主義與〈奧格斯堡總匯報〉》一文,尖銳批評了這份反映報紙對共產主義問題所進行的武斷指責。《奧格斯堡總匯報》認為,用法國貴族的命運來恐嚇剛剛產生出來的德國資產階級,是一種愚蠢的做法。一些有錢的少爺們只是想玩弄社會主義思想,他們決不打算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與工人均分。
卡爾又以《共產主義》一文回答了對《奧格斯堡總匯報》的指責。認為共產主義是當前具有歐洲意義的重要問題。隨著中等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而成為社會的統治階級,它們面臨著享有特權的貴族在法國革命時的情況,即那時中等階級要求享有貴族的特權。現在,一無所有的階級要求占有中等階級的一部分財產,這是曼徹斯特、巴黎和里昂大街上引人注目的事實,英國的憲章運動,法國的1831年和1834年工人起義,就是這種要求的反映。
卡爾在《論普魯士的等級會議》中指出:“真正的國家是人民自己活動的產物,即不是由其他人產生人民的代表,而是人民自身產生出代表權。要有代表——一般說來這是受動的東西;只要物質的、更生氣的、不獨立的、無保護的東西才需要代表權。但是,國家的任何一個成分都不應是物質的、無生氣的、不獨立的、無保護的,不應當把代表權看作某種并非人民本身的特殊事物的代表權,而只應看作人民自身的代表權,看作這樣一種國務活動,即它不是唯一的、獨特的國務活動,跟人們的國家生活的其它表現所不同的只是它的內容的普通性。”
卡爾·馬克思在這一時期的文章,不僅僅是激進的民主要求,而且在為先進的世界觀而斗爭。盡管馬克思在解釋物質活動和精神生活的關系時,在國家的性質和作用方面還站在唯心主義的立場上,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許多問題上已經表現出他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轉變。……
馬克思的觀點開始從黑格爾、費爾巴哈的那種抽象的超階級的觀點中沖出來,形成自己的新的世界觀。《萊茵報》主編的激進給他的《萊茵報》的政治面目煥然一新,他的實事、客觀唯物主義觀點在人民心目中產生了共鳴。在馬克思領導下的《萊茵報》異常活躍起來。
馬克思10月15日擔任《萊茵報》主編的那一天,總督馮·沙培爾向政府說,《萊茵報》僅有885個訂戶。也就是說,只有《科倫日報》訂戶的十分之一。而且這份報紙在萊茵省也不受歡迎。因為它帶著年輕人所持有的那種傲慢態度,攻擊國家和教會的現存制度,卻提不出可以代替它的任何更好的辦法。
然而,11月10日,不到一個月,總督焦慮不安地向柏林報告說,報紙的傾向變得越來越惡劣,越來越歧視政府。現在的銷售量已達1820份。……已達3400份……!
《科倫日報》受到了威脅,《萊茵報》的影響擴展到普魯士。
這個黑頭發黑胡子的年輕主編被檢查官死死盯住了。他要同檢查官作或明或暗的斗爭,又要同膽小怕事、怨天尤人的股東們周旋。
給檢查官送去一些次要的材料讓他刪除,出版時,一些必要的文章又巧妙地同廣大讀者見面了。
馬克思從群眾捧讀《萊茵報》的笑臉上、從日漸增多的銷售數量上看到了自己編輯報紙的成功。他不由會心地微笑著給朋友們講述他怎樣同檢查官演惡作劇。
當時必須連夜把清樣交檢查官,以便報紙可以在第二天出版。檢查官用紅鉛筆東勾西畫之后,常常給印刷廠帶來十分費時的夜班工作。
一天晚上,檢查官正要帶他的妻子和幾個待在閨中的女兒去參加省督邀請的大舞會。但在赴會之前,他必須首先完成自己的書報檢查工作。可是恰好在這天晚上,清樣沒有在通常的時間內送來。檢查官等了又等,因為他不敢玩忽職守,但又必須在省督面前露露臉,好讓別人見見自己的這幾個女兒。差不多22點鐘了,檢查官非常煩躁,于是他就打發妻子和女兒先去省督那里,同時派仆人到印刷廠去取校樣。仆人回來報告說,印刷廠已經關門了。檢查官大感失望之余,驅車前往距離很遠的馬克思寓所,這時已近夜間11點。
經過長時間的敲門之后,才見馬克思在三層樓上的一個窗戶里探出頭來。
“清樣?”檢查官向上大聲吼叫說。
“沒有!”馬克思朝下呼喊。“啊!!”……
“我們明天不出報了!”
馬克思砰然把窗門關上。
《關于摩塞爾河地區農民狀況》發表出來了。
《摩塞爾記者的辯護——馬克思》發表了。
然而,《摩塞爾河沿岸地區的毒瘡》、《摩塞爾河沿岸地區的吸血鬼》、《有關改善這種狀況的辦法和建議》等文章最終還是禁止發表。
《萊茵報》與政府的對立已進入公開化、尖銳化。
1843年1月19日,普魯士內閣會議指責《萊茵報》是一家傾向極壞的報紙。
馬克思在1月25日給盧格寫信:“我對這一切都不感到驚奇。你知道,我從一開始對書報檢查就會抱怎樣的看法。這件事在我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我從《萊茵報》被查封一事看到了政治覺悟的某些進步。因此我決定不干了,而且,在這種氣氛下我也感到窒息。即使是為了自由,這種桎梏下的生活也是令人厭惡的,我討厭這種小手小腳而不是大刀闊斧的做法。偽善、愚昧、赤裸裸的專橫以及我們的曲意奉承、委曲求全、忍氣吞聲、謹小慎微使我感到厭倦。總而言之,政府把自由還給我了。”
查封《萊茵報》的法令通過后的第十天,即在1月30日,科倫舉行了集會。會上通過了致國王的請愿書,要求取消這一法令。請愿書是秘密印刷的,且相互傳閱,在請愿書上簽名的約千余人,并于2月18日寄往柏林。請愿書不僅來自反映激進知識分子情緒的城市,而且來自農業地區、來自鄉村貧民的呼聲。別恩堡——特拉爾已赫和郊區的52名貧苦的葡萄酒釀造者,在請愿書中寫道:“《萊茵報》是否散布了謊言,是否誹謗了管理當局,那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懂得,關于我們地區和我們的貧困狀況,講的都是真話,而這些真話再也不能不講了。”
3月18日,《萊茵報》上發表了馬克思的如下一個聲明:
本人因現行書報檢查制度的關系,自即日起,退出《萊茵報》編輯部。
特此聲明
馬克思博士
1843年3月17日于科倫
這一天,《萊茵報》用紅色油墨印刷出版了它的最后一期。
在最后一期里,它宣告了為之而斗爭的自由的信仰:
我們高舉自由的旗幟出海航行,
把禍患連同鎖鏈和皮鞭統統埋葬;
水手們不需要監視,
他們都忠于職守。
讓人們去說我們把命運作兒戲,
讓他們去嘲笑和談論各種災難吧!
哥倫布當初雖遭嗤笑,
但他毫不畏懼鋪向新世界的路。
新的戰斗在彼岸等待著我們,
在戰斗中我們會遇到戰友,
如果征途上注定要遇險——
在艱難中我們將忠于自己。
馬克思離開《萊茵報》后去了荷蘭。為了下一步的遠離故鄉,他走訪了母親方面的親戚,疏導自己同母親的關系,并同姨父萊昂·菲力浦談談他父親的遺產的問題。
回到母親身邊,母親對他政治上的反對還依然不能和解,并以馬克思違背了父親生前要他當一名律師的意愿等等為原由,仍然鐵面一張,拒絕給馬克思生活上的經濟接濟,連享受父親遺產權問題也仍然沒有希望。他忍受著母親剝奪他的這份應有的權利。
他徘徊在威斯特華倫住宅——這棟曾“收藏過他的瑰寶”的房子,這里已換了主人,心上人已同她的母親為擺脫很有權勢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的歧視,早離開了這里。
馬克思在特利爾小居后,無言地告別了生養他的本應是慈愛的母親和留下幸福童年的那塊眷戀的土地。
5月,馬克思去了萊茵河畔的一座小城——克羅茨納赫有名的礦泉浴場,燕妮和她的母親住在這里。
這位黑胡子青年,烏黑的波浪卷發蓄得差不多披肩深,里穿坎肩褂,外披長翻領風衣,離開了《萊茵報》卻依然還是那一位主編的翩然風度。
他想起了燕妮,想起了自己的政治斗爭一時連燕妮也不完全理解,何況母親那極僵化的腦袋。
進入《萊茵報》后,馬克思逐漸卷入了政治斗爭的漩渦,燕妮常在關切地注視著馬克思的生活和斗爭,她也擔心馬克思卷進政治斗爭而難免遇到的危險。她寫給馬克思的信中說:
“親愛的,如今你甚至都卷進政治里去了,這是最危險的。小卡爾,你時刻要考慮到:你家里有一個愛人,她正期待著你,惦念著你,她與你休戚相關。親愛的,我的心上人,我是多么想見到你。”
“唉,親愛的,多少個不眠之夜,我想念著你和你的愛,我是多么經常地為你祈禱,為你祝福,祈求福祉降臨你頭上,然后,做著回憶過去和未來的幸福的夢,這又是多么甜蜜。”
“我回來了!我親愛的!”馬克思在1月份就決定要盡快結婚,并要帶燕妮離開德國僑居國外去。馬克思的到來,未婚妻和未來的岳母都是已經知道了的。
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婚姻。父親是政府的顧問官,兄長斐迪南·馮·威斯特華倫成了名利十足的普魯士內政大臣。貴族出身、年華似錦的燕妮,又被公認為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舞會的皇后”,到處使人們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但燕妮卻蔑視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7年前就把自己許配給一個普通市民階級的子弟,眼下,這位沒有固定職業而四處流蕩的博士,又毅然放棄了普魯士請他做官的機會,可想而知,眼下完全不能預卜她(他)們共同生活后的前途如何。
然而,為了圣潔的愛情,他們苦苦等待,相思7年多。燕妮和母親同自己的“虔誠主義”家庭發生了嚴重的沖突,馬克思幾乎失去了母愛,他們都已吃盡了苦頭,也品味了其中的甜頭……
相思7年的一對情人,終于在這天然的浴場緊緊地放任盡情地擁抱著,酸辣苦澀的淚水流進浴場天然礦泉的清醇里……他們各自觸摸到對方手上的戒指,又掏出來“花手絹”抹了雙雙一把一把的淚水……又敘起“花手絹”的故事……
6月的驕陽,在克羅茨納赫的尼柯斯士教堂的上空閃爍著光輝,匯納萊茵河畔之精靈的有名的浴場在洗滌著這一對年輕人相思7年的疲憊。人不作美,大自然卻為他們盡獻其美,充分恩賜予這一對苦掙苦熬過來的圣潔的情人……
“我們馬上結婚,永遠不再離開!”馬克思提出來了。
“馬上結婚!結婚!”燕妮也說,岳母也終于答應了。
1843年6月12日,馬克思和燕妮由證婚人主持,在燕妮母親的克羅茨納赫的住宅里簽訂了“婚約”:
“現在科倫的哲學博士卡爾·馬克思先生和現住在克羅茨納赫的無職業的燕妮·馮·威斯特華倫小姐婚約。”
1843年6月19日,馬克思和燕妮夢寐了7年之久的這天來到了,他們在著名的羅茨納赫浴場和母親的住宅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大街、浴場出現一對令人羨慕的盛裝青年男女。男子滿頭整齊的烏發,胡須發出淡青色閃閃的亮光,手挽著一個嫻靜、姿色出眾的深色棕頭發的姑娘。他們在陽光艷麗的小城里徜徉著……
河邊枝頭的鳥兒也飛來這間河畔的新房,扒開那曙紅色的窗簾,探著人間相思7年后的燕爾恩愛,竊聽那賬房里動人的呢喃情話……
在他們后來往來的信中無不證實了多情生靈聽壁腳的感知:
“誠然,世間有許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麗。但是哪里還能找到一副容顏,它的每一個線條、甚至每一條皺紋,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強烈而美好的回憶?甚至我的無限的悲痛,我的無可挽回的損失,我都能從你的可愛的容顏中看出,而當我遍吻你那親愛的面龐的時候,我也就能克制這種悲痛。”
“我非常清楚,我們永遠不會孤獨,而我的命運又很好,我是少數幸福者中的一個,因為我的旁邊有我的親愛的丈夫,我的生命的支柱。”
“……”
蜜月里,他們在燕妮的母親和弟弟埃德加爾的陪伴下,作了新婚旅游,從克羅茨納赫到普法爾茨到巴登——巴登,再回到克羅茨納赫。
這期間,馬克思去了一趟德累斯登,和盧格一起完成出版《德法年鑒》的籌備工作。
燕妮關切地問:“我親愛的卡爾,您的下一步準備怎么走?”
1843年初的一天,也就是普魯士政府的查封《萊茵報》法令通過不久,又一個陌生人突然到《萊茵報》編輯部大大咧咧地要找主編。
“馬克思先生在嗎?我是他父親生前的朋友,叫埃賽爾。”
埃賽爾已是普魯士首席監察樞密顧問官高級官員,馬克思很快記起了他。
“《萊茵報》要查封停辦,我出于與你父親的友誼,也是奉普魯士政府意圖,來請你去擔任《普魯士國家報》撰稿人。”埃賽爾用不帶商量的口氣說。
“叔叔,感謝您對我父親的懷念和對他兒子的愛護。”馬克思深切地說,并不由得看了看隨身帶的父親的銀版照片。
“小卡爾,你馬上作個簡單移交,今天就可以跟我走。”說完,埃賽爾滿意地笑了。
“不,叔叔。《萊茵報》硬要查封,我還敢去《普魯士國家報》登大雅之堂嗎?那是不適應的。”馬克思認真地說。
“會適應的,用不著,我也不會特意來請你上任的。孩子,國家報的撰稿人,顯赫的位置,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老人也懇切地說:“我們老了,只看你們長大成人了!”
不說職業的顯赫,就說固定收入,這對一個已被剝奪了財產繼承權、在普魯士境內不會有其他機會創家立業的人來說是十分急需要的。這也可以為馬克思舉行隆重的婚禮創造多方面的條件,從而使他心愛的燕妮得到安寧和幸福的家庭;加上燕妮的哥哥在普魯士政府已有了重要地位,結婚成家后在政府當更大的官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馬克思對這些都看不中,尤其是一想到燕妮的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就更心煩起來。
“叔叔是一片好心好意,但有人是想要收買我,讓我不說真話。為著他們長此以往過安寧日子,這怎么能辦得到!”
馬克思說得有些激動:“叔叔,《萊茵報》不封不行?我退出編輯部總可以了吧!”
“……”顧問官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請叔叔放心,我退出《萊茵報》,也不去其他國家報工作,相信我一定會長大成人的。我是不會給爸爸和爸爸的朋友臉上抹黑的!”
顧問官只好悻悻離去了。
馬克思拒絕了政府的委任。為了忠實于自己的理想,為人類而工作,為大多數人謀利益,他咬了咬牙關,挺住各種困難,像普羅米修斯那樣,寧愿被縛在崖石上,也不作宙斯的奴仆。
到巴黎去!到“新世界的首都”去!
1843年10月底,馬克思和燕妮這對年輕的夫婦放棄了在德國舉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來到了異國他鄉——法國巴黎。隨同的只有女傭人德穆特(琳蘅)。他們很快就把家安置在巴黎瓦諾街38號。
巴黎是座擁有33座塞納河大橋的城市。燕妮和馬克思喜歡這座城市,他們覺得再沒有一座城市能有這樣漂亮的街道和富麗堂皇的建筑了!
可馬克思不是帶妻子來巴黎觀光的,他來的主要目的是在這里盡快出版和發行《德法年鑒》這種作為“一種主張徹底改造社會”的刊物。
一天,這對年輕的夫婦走過市政廳的時候,碰巧遇上一陣暴風,突然大雨傾盆。燕妮和馬克思頂風斗雨歡快地跑起來,后來他們在路易·菲力浦大橋旁、格勒河岸才停下來,屏息地站著,含笑地觀賞著風雨奇景。
他們安詳地在大雨中慢慢走過大街,并從波旁河岸拐到圣路維希島,這時天空電閃雷鳴。塞納河對面奧姆岸上矗立著一長串灰色的房子,它們彼此不同的屋頂,互相掩映,清晰地顯出輪廓來。市政廳的青色石板屋頂和圣·保羅教堂的包著鉛皮的半球形屋頂被暴雨沖刷得閃閃發光。
他們倆走著走著,只差幾步路就到了住所,可馬克思卻還挽著燕妮在雨中往前走,不留意下雨的事了,他的思想又回到了他的《德法年鑒》上去……
“你知道嗎?是誰寄給我一篇文章?”他突然問。
燕妮搖了搖頭,雨珠從帽子上淌下來,眼睛一片模糊,任由馬克思挽著走。
“恩格斯!就是那個‘商人的兒子’,他住在曼徹斯特。他的文章確實可以用,是研究古典政治經濟學不可多得的文章,正如他自己說的他的那枝筆確是非常爭氣的。我將把他的文章放在我的年鑒的第一期上,文中可以看出這位‘商人的兒子’非常透徹地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非常難能可貴啊!”
燕妮注意地傾聽,默默地貼近馬克思走著。這當兒一位打傘的女人與他倆撞個滿懷,他們才發現早已在雨中走過了自己的住宅。
“卡爾,你知道嗎?”燕妮卻快活地說:“我在家鄉壓抑地度過了精神上的孤獨生活之后,在這美麗的巴黎我將在精神上要好好地這么輕松自由自在的了!”
在巴黎的頭幾個月里,馬克思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德法年鑒》的編輯出版具體的準備工作上。由于盧格生病,編輯的責任幾乎完全由馬克思獨自承擔,到1843年底,出版準備工作基本完成。1844年2月,《德法年鑒》出版了第1—2期的合刊號。馬克思是這期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創刊號以馬克思和盧格的通信開頭,發表了馬克思1843年3月和盧格9月寫的《致盧格的三封信》和《論猶太人問題》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等文章。文章以其對革命形勢深刻的分析和對勞動人民革命前途充滿的信心,從巴黎很快影響到德國。
《德法年鑒》只出創刊號,就不得不停辦了。馬克思和盧格之間發生了原則上的分歧。正如梅林所說,在馬克思和盧格都置身于法國生活之中的時候,馬克思像一艘勁艇,乘風破浪,終于駛到了開闊的海域。而盧格則像一塊核桃殼,畏畏縮縮地極想退卻到岸邊的淺灘,這就使馬克思同盧格的分道和決裂成為不可避免的事。盧格不同意馬克思使《德法年鑒》具有民主精神和共產主義傾向,他說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德國共產主義者,他們想解放全人類,還想通過財產公有和公平分配的辦法來消滅私有制。而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文中號召無產階級群眾爭取實現“人類的解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這樣,導致《德法年鑒》在德國發行的部分多數被普魯士沒收,致使馬克思的經濟狀況陷于極為艱難的境地。
普魯士不但組織沒收了《德法年鑒》在德國發行的部分,還下令:馬克思、盧格和亨利希·海涅只要一踏上普魯士國土便立即予以逮捕。
這時,膽小怕事的盧格被馬克思賦予的這個號召公開革命的刊物嚇倒了,他無恥地撕毀了和馬克思簽訂的出版合同,盡管他經濟條件相當富裕,卻拒絕付給馬克思應得的工資,并提出要馬克思把未售出的刊物拿去作為他的經濟補償。
馬克思這個新家庭開始發生了經濟危機。
困境中的燕妮對馬克思更加倍的愛、體貼、安慰,他們以童年的夢幻——永遠在一起生活為最大的滿足在熨平著兩位新人的心扉。
琳蘅對馬克思和燕妮懷著極大的尊敬。他是摩塞爾一個農民的女兒,自幼在燕妮的家里,與燕妮親姊妹一般,以致她自愿追隨這對相思七年的圣潔的夫婦,過著流亡生活。頑強、賢惠、聰敏、樸實的琳蘅有著井井有條的思想和節儉的美德,在極其艱苦的日子里,她也會調理出可口的菜肴端到桌子上來。她敬佩青年博士的不倦的工作能力和過人的智慧,但也了解他的急躁的癖性和其他一些缺點,她用女性特有的聰穎同他周旋,代他調理著經常遇到困難的家庭。
當她見馬克思顯出一副難過的神色時,她知道又是煙癮難熬了。這時,琳蘅常常微笑著從圍裙的口袋里掏出滿把的雪茄煙放到主人面前的煙碟里,琳蘅輕快地說:“呶,我有雪茄煙。”
馬克思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他雖然知道自己口袋里分文沒有,還是滿懷希望地到外衣口袋里去掏,又只好意味深長地聳聳肩,啞然地笑了:
馬克思又愉快鉆到了書堆里去,又開始了對這個社會主義思想中心——法國的革命歷史研究起來,并伏案給在巴黎出版的《前進報》寫文章。
1844年4月30日,馬克思和燕妮在巴黎的好友——著名詩人亨利希·海涅因《前進報》的事垂頭喪氣地來到了家里。
燕妮已臥床兩天了,一對新人熱戀的第一顆種子正在不安分起來,她不能同他們談話。
琳蘅這時會立刻代替燕妮去招待客人的,并去說幾句燕妮這時想要解他們煩悶的話來,直至燕妮對琳蘅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時,無論是馬克思或他的朋友在家中苦惱,琳蘅會搬出棋盤來,她自告奮勇地向對方請戰,痛痛快快地“殺”一場。
詩人在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感嘆地愉快離開了。
“時候到了,快去找助產婆!”琳蘅在客人離開后高興地告訴馬克思。
1844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的這一天,馬克思家里又添了一個成員,小燕妮誕生了。
小生命正降臨到家庭經濟受困的非常時期。
正在這時,琳蘅站在廚房里束手無策,錢又都用完了,商人又都不愿意對一個陌生的外國人賒貸一點東西。她卻并不沮喪,想到了自己的旅行袋,在她的換洗衣服下面還有幾件從家鄉帶來的自己親手繡制的紀念品:兩種不同的繡花圍裙,他細心地挑了一對送到當鋪換了錢。
錢又換來了孩子的食品和雪茄煙來。
對馬克思發表在《前進報》上的文章,德國政府又不安起來,他們同法國政府交涉成功,一天,法國驅除馬克思出境的傳令來到家中。
馬克思不得不要立即離開巴黎,并對家中的事情作出處理。
燕妮因特殊情況還需留在巴黎。
因錢的問題,馬克思不得不十分難受地想到,他們只夠把琳蘅送回她家鄉的路費,并還得暫時拖欠她的工資。
讓琳蘅分離,這是萬不得已的事,他和燕妮都感到非常難過。
當燕妮含淚告訴琳蘅他們不得不分離的時候,琳蘅卻并未顯出難過來,她很鎮靜,表面上看來她是很樂意回到她的摩塞爾鄉下去的。
燕妮要琳蘅到當鋪把她的陪嫁的一些銀的刀叉餐具都典當了,湊足盤纏讓馬克思盡快離開了巴黎。
琳蘅沒有拿工資的希望,也沒有打算去再找職業,當她知道了馬克思要去的地方時,她秘密地帶著她的行囊,又悄悄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去了。
科倫是萊茵省的經濟中心,7萬多人口,又開通了鐵路,工商企業發展較快。《萊茵報》是1842年1月1日在這里創刊的,前身是《萊茵總匯報》,后因政府機關刊《科倫日報》的競爭而改刊為《萊茵報》。青年黑格爾派的積極分子們注意了這張商人報紙。卡爾極力推舉出鮑威爾的姻戚魯滕堡出任主編,這之后,青年黑格爾分子就成了《萊茵報》的經常撰稿人,致使報紙的商業性日趨政治性。
10月初,卡爾遷居科倫,10月15日出任主編。
卡爾任《萊茵報》主編的同一天就寫了《共產主義與〈奧格斯堡總匯報〉》一文,尖銳批評了這份反映報紙對共產主義問題所進行的武斷指責。《奧格斯堡總匯報》認為,用法國貴族的命運來恐嚇剛剛產生出來的德國資產階級,是一種愚蠢的做法。一些有錢的少爺們只是想玩弄社會主義思想,他們決不打算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與工人均分。
卡爾又以《共產主義》一文回答了對《奧格斯堡總匯報》的指責。認為共產主義是當前具有歐洲意義的重要問題。隨著中等階級戰勝封建貴族而成為社會的統治階級,它們面臨著享有特權的貴族在法國革命時的情況,即那時中等階級要求享有貴族的特權。現在,一無所有的階級要求占有中等階級的一部分財產,這是曼徹斯特、巴黎和里昂大街上引人注目的事實,英國的憲章運動,法國的1831年和1834年工人起義,就是這種要求的反映。
卡爾在《論普魯士的等級會議》中指出:“真正的國家是人民自己活動的產物,即不是由其他人產生人民的代表,而是人民自身產生出代表權。要有代表——一般說來這是受動的東西;只要物質的、更生氣的、不獨立的、無保護的東西才需要代表權。但是,國家的任何一個成分都不應是物質的、無生氣的、不獨立的、無保護的,不應當把代表權看作某種并非人民本身的特殊事物的代表權,而只應看作人民自身的代表權,看作這樣一種國務活動,即它不是唯一的、獨特的國務活動,跟人們的國家生活的其它表現所不同的只是它的內容的普通性。”
卡爾·馬克思在這一時期的文章,不僅僅是激進的民主要求,而且在為先進的世界觀而斗爭。盡管馬克思在解釋物質活動和精神生活的關系時,在國家的性質和作用方面還站在唯心主義的立場上,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許多問題上已經表現出他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轉變。……
馬克思的觀點開始從黑格爾、費爾巴哈的那種抽象的超階級的觀點中沖出來,形成自己的新的世界觀。《萊茵報》主編的激進給他的《萊茵報》的政治面目煥然一新,他的實事、客觀唯物主義觀點在人民心目中產生了共鳴。在馬克思領導下的《萊茵報》異常活躍起來。
馬克思10月15日擔任《萊茵報》主編的那一天,總督馮·沙培爾向政府說,《萊茵報》僅有885個訂戶。也就是說,只有《科倫日報》訂戶的十分之一。而且這份報紙在萊茵省也不受歡迎。因為它帶著年輕人所持有的那種傲慢態度,攻擊國家和教會的現存制度,卻提不出可以代替它的任何更好的辦法。
然而,11月10日,不到一個月,總督焦慮不安地向柏林報告說,報紙的傾向變得越來越惡劣,越來越歧視政府。現在的銷售量已達1820份。……已達3400份……!
《科倫日報》受到了威脅,《萊茵報》的影響擴展到普魯士。
這個黑頭發黑胡子的年輕主編被檢查官死死盯住了。他要同檢查官作或明或暗的斗爭,又要同膽小怕事、怨天尤人的股東們周旋。
給檢查官送去一些次要的材料讓他刪除,出版時,一些必要的文章又巧妙地同廣大讀者見面了。
馬克思從群眾捧讀《萊茵報》的笑臉上、從日漸增多的銷售數量上看到了自己編輯報紙的成功。他不由會心地微笑著給朋友們講述他怎樣同檢查官演惡作劇。
當時必須連夜把清樣交檢查官,以便報紙可以在第二天出版。檢查官用紅鉛筆東勾西畫之后,常常給印刷廠帶來十分費時的夜班工作。
一天晚上,檢查官正要帶他的妻子和幾個待在閨中的女兒去參加省督邀請的大舞會。但在赴會之前,他必須首先完成自己的書報檢查工作。可是恰好在這天晚上,清樣沒有在通常的時間內送來。檢查官等了又等,因為他不敢玩忽職守,但又必須在省督面前露露臉,好讓別人見見自己的這幾個女兒。差不多22點鐘了,檢查官非常煩躁,于是他就打發妻子和女兒先去省督那里,同時派仆人到印刷廠去取校樣。仆人回來報告說,印刷廠已經關門了。檢查官大感失望之余,驅車前往距離很遠的馬克思寓所,這時已近夜間11點。
經過長時間的敲門之后,才見馬克思在三層樓上的一個窗戶里探出頭來。
“清樣?”檢查官向上大聲吼叫說。
“沒有!”馬克思朝下呼喊。“啊!!”……
“我們明天不出報了!”
馬克思砰然把窗門關上。
《關于摩塞爾河地區農民狀況》發表出來了。
《摩塞爾記者的辯護——馬克思》發表了。
然而,《摩塞爾河沿岸地區的毒瘡》、《摩塞爾河沿岸地區的吸血鬼》、《有關改善這種狀況的辦法和建議》等文章最終還是禁止發表。
《萊茵報》與政府的對立已進入公開化、尖銳化。
1843年1月19日,普魯士內閣會議指責《萊茵報》是一家傾向極壞的報紙。
馬克思在1月25日給盧格寫信:“我對這一切都不感到驚奇。你知道,我從一開始對書報檢查就會抱怎樣的看法。這件事在我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我從《萊茵報》被查封一事看到了政治覺悟的某些進步。因此我決定不干了,而且,在這種氣氛下我也感到窒息。即使是為了自由,這種桎梏下的生活也是令人厭惡的,我討厭這種小手小腳而不是大刀闊斧的做法。偽善、愚昧、赤裸裸的專橫以及我們的曲意奉承、委曲求全、忍氣吞聲、謹小慎微使我感到厭倦。總而言之,政府把自由還給我了。”
查封《萊茵報》的法令通過后的第十天,即在1月30日,科倫舉行了集會。會上通過了致國王的請愿書,要求取消這一法令。請愿書是秘密印刷的,且相互傳閱,在請愿書上簽名的約千余人,并于2月18日寄往柏林。請愿書不僅來自反映激進知識分子情緒的城市,而且來自農業地區、來自鄉村貧民的呼聲。別恩堡——特拉爾已赫和郊區的52名貧苦的葡萄酒釀造者,在請愿書中寫道:“《萊茵報》是否散布了謊言,是否誹謗了管理當局,那我們不知道,但是,我們懂得,關于我們地區和我們的貧困狀況,講的都是真話,而這些真話再也不能不講了。”
3月18日,《萊茵報》上發表了馬克思的如下一個聲明:
本人因現行書報檢查制度的關系,自即日起,退出《萊茵報》編輯部。
特此聲明
馬克思博士
1843年3月17日于科倫
這一天,《萊茵報》用紅色油墨印刷出版了它的最后一期。
在最后一期里,它宣告了為之而斗爭的自由的信仰:
我們高舉自由的旗幟出海航行,
把禍患連同鎖鏈和皮鞭統統埋葬;
水手們不需要監視,
他們都忠于職守。
讓人們去說我們把命運作兒戲,
讓他們去嘲笑和談論各種災難吧!
哥倫布當初雖遭嗤笑,
但他毫不畏懼鋪向新世界的路。
新的戰斗在彼岸等待著我們,
在戰斗中我們會遇到戰友,
如果征途上注定要遇險——
在艱難中我們將忠于自己。
馬克思離開《萊茵報》后去了荷蘭。為了下一步的遠離故鄉,他走訪了母親方面的親戚,疏導自己同母親的關系,并同姨父萊昂·菲力浦談談他父親的遺產的問題。
回到母親身邊,母親對他政治上的反對還依然不能和解,并以馬克思違背了父親生前要他當一名律師的意愿等等為原由,仍然鐵面一張,拒絕給馬克思生活上的經濟接濟,連享受父親遺產權問題也仍然沒有希望。他忍受著母親剝奪他的這份應有的權利。
他徘徊在威斯特華倫住宅——這棟曾“收藏過他的瑰寶”的房子,這里已換了主人,心上人已同她的母親為擺脫很有權勢的同父異母的哥哥的歧視,早離開了這里。
馬克思在特利爾小居后,無言地告別了生養他的本應是慈愛的母親和留下幸福童年的那塊眷戀的土地。
5月,馬克思去了萊茵河畔的一座小城——克羅茨納赫有名的礦泉浴場,燕妮和她的母親住在這里。
這位黑胡子青年,烏黑的波浪卷發蓄得差不多披肩深,里穿坎肩褂,外披長翻領風衣,離開了《萊茵報》卻依然還是那一位主編的翩然風度。
他想起了燕妮,想起了自己的政治斗爭一時連燕妮也不完全理解,何況母親那極僵化的腦袋。
進入《萊茵報》后,馬克思逐漸卷入了政治斗爭的漩渦,燕妮常在關切地注視著馬克思的生活和斗爭,她也擔心馬克思卷進政治斗爭而難免遇到的危險。她寫給馬克思的信中說:
“親愛的,如今你甚至都卷進政治里去了,這是最危險的。小卡爾,你時刻要考慮到:你家里有一個愛人,她正期待著你,惦念著你,她與你休戚相關。親愛的,我的心上人,我是多么想見到你。”
“唉,親愛的,多少個不眠之夜,我想念著你和你的愛,我是多么經常地為你祈禱,為你祝福,祈求福祉降臨你頭上,然后,做著回憶過去和未來的幸福的夢,這又是多么甜蜜。”
“我回來了!我親愛的!”馬克思在1月份就決定要盡快結婚,并要帶燕妮離開德國僑居國外去。馬克思的到來,未婚妻和未來的岳母都是已經知道了的。
按照當時的習俗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婚姻。父親是政府的顧問官,兄長斐迪南·馮·威斯特華倫成了名利十足的普魯士內政大臣。貴族出身、年華似錦的燕妮,又被公認為特利爾最美麗的姑娘,“舞會的皇后”,到處使人們為之傾倒,求婚者不乏其人,毫無疑問,可以締結一門榮華富貴的婚姻。但燕妮卻蔑視封建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切傳統觀念,7年前就把自己許配給一個普通市民階級的子弟,眼下,這位沒有固定職業而四處流蕩的博士,又毅然放棄了普魯士請他做官的機會,可想而知,眼下完全不能預卜她(他)們共同生活后的前途如何。
然而,為了圣潔的愛情,他們苦苦等待,相思7年多。燕妮和母親同自己的“虔誠主義”家庭發生了嚴重的沖突,馬克思幾乎失去了母愛,他們都已吃盡了苦頭,也品味了其中的甜頭……
相思7年的一對情人,終于在這天然的浴場緊緊地放任盡情地擁抱著,酸辣苦澀的淚水流進浴場天然礦泉的清醇里……他們各自觸摸到對方手上的戒指,又掏出來“花手絹”抹了雙雙一把一把的淚水……又敘起“花手絹”的故事……
6月的驕陽,在克羅茨納赫的尼柯斯士教堂的上空閃爍著光輝,匯納萊茵河畔之精靈的有名的浴場在洗滌著這一對年輕人相思7年的疲憊。人不作美,大自然卻為他們盡獻其美,充分恩賜予這一對苦掙苦熬過來的圣潔的情人……
“我們馬上結婚,永遠不再離開!”馬克思提出來了。
“馬上結婚!結婚!”燕妮也說,岳母也終于答應了。
1843年6月12日,馬克思和燕妮由證婚人主持,在燕妮母親的克羅茨納赫的住宅里簽訂了“婚約”:
“現在科倫的哲學博士卡爾·馬克思先生和現住在克羅茨納赫的無職業的燕妮·馮·威斯特華倫小姐婚約。”
1843年6月19日,馬克思和燕妮夢寐了7年之久的這天來到了,他們在著名的羅茨納赫浴場和母親的住宅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大街、浴場出現一對令人羨慕的盛裝青年男女。男子滿頭整齊的烏發,胡須發出淡青色閃閃的亮光,手挽著一個嫻靜、姿色出眾的深色棕頭發的姑娘。他們在陽光艷麗的小城里徜徉著……
河邊枝頭的鳥兒也飛來這間河畔的新房,扒開那曙紅色的窗簾,探著人間相思7年后的燕爾恩愛,竊聽那賬房里動人的呢喃情話……
在他們后來往來的信中無不證實了多情生靈聽壁腳的感知:
“誠然,世間有許多女人,而且有些非常美麗。但是哪里還能找到一副容顏,它的每一個線條、甚至每一條皺紋,能引起我的生命中的最強烈而美好的回憶?甚至我的無限的悲痛,我的無可挽回的損失,我都能從你的可愛的容顏中看出,而當我遍吻你那親愛的面龐的時候,我也就能克制這種悲痛。”
“我非常清楚,我們永遠不會孤獨,而我的命運又很好,我是少數幸福者中的一個,因為我的旁邊有我的親愛的丈夫,我的生命的支柱。”
“……”
蜜月里,他們在燕妮的母親和弟弟埃德加爾的陪伴下,作了新婚旅游,從克羅茨納赫到普法爾茨到巴登——巴登,再回到克羅茨納赫。
這期間,馬克思去了一趟德累斯登,和盧格一起完成出版《德法年鑒》的籌備工作。
燕妮關切地問:“我親愛的卡爾,您的下一步準備怎么走?”
1843年初的一天,也就是普魯士政府的查封《萊茵報》法令通過不久,又一個陌生人突然到《萊茵報》編輯部大大咧咧地要找主編。
“馬克思先生在嗎?我是他父親生前的朋友,叫埃賽爾。”
埃賽爾已是普魯士首席監察樞密顧問官高級官員,馬克思很快記起了他。
“《萊茵報》要查封停辦,我出于與你父親的友誼,也是奉普魯士政府意圖,來請你去擔任《普魯士國家報》撰稿人。”埃賽爾用不帶商量的口氣說。
“叔叔,感謝您對我父親的懷念和對他兒子的愛護。”馬克思深切地說,并不由得看了看隨身帶的父親的銀版照片。
“小卡爾,你馬上作個簡單移交,今天就可以跟我走。”說完,埃賽爾滿意地笑了。
“不,叔叔。《萊茵報》硬要查封,我還敢去《普魯士國家報》登大雅之堂嗎?那是不適應的。”馬克思認真地說。
“會適應的,用不著,我也不會特意來請你上任的。孩子,國家報的撰稿人,顯赫的位置,又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老人也懇切地說:“我們老了,只看你們長大成人了!”
不說職業的顯赫,就說固定收入,這對一個已被剝奪了財產繼承權、在普魯士境內不會有其他機會創家立業的人來說是十分急需要的。這也可以為馬克思舉行隆重的婚禮創造多方面的條件,從而使他心愛的燕妮得到安寧和幸福的家庭;加上燕妮的哥哥在普魯士政府已有了重要地位,結婚成家后在政府當更大的官是可想而知的。可是,馬克思對這些都看不中,尤其是一想到燕妮的這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就更心煩起來。
“叔叔是一片好心好意,但有人是想要收買我,讓我不說真話。為著他們長此以往過安寧日子,這怎么能辦得到!”
馬克思說得有些激動:“叔叔,《萊茵報》不封不行?我退出編輯部總可以了吧!”
“……”顧問官一時不知說什么好。
“請叔叔放心,我退出《萊茵報》,也不去其他國家報工作,相信我一定會長大成人的。我是不會給爸爸和爸爸的朋友臉上抹黑的!”
顧問官只好悻悻離去了。
馬克思拒絕了政府的委任。為了忠實于自己的理想,為人類而工作,為大多數人謀利益,他咬了咬牙關,挺住各種困難,像普羅米修斯那樣,寧愿被縛在崖石上,也不作宙斯的奴仆。
到巴黎去!到“新世界的首都”去!
1843年10月底,馬克思和燕妮這對年輕的夫婦放棄了在德國舉手可得的榮華富貴,來到了異國他鄉——法國巴黎。隨同的只有女傭人德穆特(琳蘅)。他們很快就把家安置在巴黎瓦諾街38號。
巴黎是座擁有33座塞納河大橋的城市。燕妮和馬克思喜歡這座城市,他們覺得再沒有一座城市能有這樣漂亮的街道和富麗堂皇的建筑了!
可馬克思不是帶妻子來巴黎觀光的,他來的主要目的是在這里盡快出版和發行《德法年鑒》這種作為“一種主張徹底改造社會”的刊物。
一天,這對年輕的夫婦走過市政廳的時候,碰巧遇上一陣暴風,突然大雨傾盆。燕妮和馬克思頂風斗雨歡快地跑起來,后來他們在路易·菲力浦大橋旁、格勒河岸才停下來,屏息地站著,含笑地觀賞著風雨奇景。
他們安詳地在大雨中慢慢走過大街,并從波旁河岸拐到圣路維希島,這時天空電閃雷鳴。塞納河對面奧姆岸上矗立著一長串灰色的房子,它們彼此不同的屋頂,互相掩映,清晰地顯出輪廓來。市政廳的青色石板屋頂和圣·保羅教堂的包著鉛皮的半球形屋頂被暴雨沖刷得閃閃發光。
他們倆走著走著,只差幾步路就到了住所,可馬克思卻還挽著燕妮在雨中往前走,不留意下雨的事了,他的思想又回到了他的《德法年鑒》上去……
“你知道嗎?是誰寄給我一篇文章?”他突然問。
燕妮搖了搖頭,雨珠從帽子上淌下來,眼睛一片模糊,任由馬克思挽著走。
“恩格斯!就是那個‘商人的兒子’,他住在曼徹斯特。他的文章確實可以用,是研究古典政治經濟學不可多得的文章,正如他自己說的他的那枝筆確是非常爭氣的。我將把他的文章放在我的年鑒的第一期上,文中可以看出這位‘商人的兒子’非常透徹地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非常難能可貴啊!”
燕妮注意地傾聽,默默地貼近馬克思走著。這當兒一位打傘的女人與他倆撞個滿懷,他們才發現早已在雨中走過了自己的住宅。
“卡爾,你知道嗎?”燕妮卻快活地說:“我在家鄉壓抑地度過了精神上的孤獨生活之后,在這美麗的巴黎我將在精神上要好好地這么輕松自由自在的了!”
在巴黎的頭幾個月里,馬克思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德法年鑒》的編輯出版具體的準備工作上。由于盧格生病,編輯的責任幾乎完全由馬克思獨自承擔,到1843年底,出版準備工作基本完成。1844年2月,《德法年鑒》出版了第1—2期的合刊號。馬克思是這期刊物的主要撰稿人。
創刊號以馬克思和盧格的通信開頭,發表了馬克思1843年3月和盧格9月寫的《致盧格的三封信》和《論猶太人問題》及《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等文章。文章以其對革命形勢深刻的分析和對勞動人民革命前途充滿的信心,從巴黎很快影響到德國。
《德法年鑒》只出創刊號,就不得不停辦了。馬克思和盧格之間發生了原則上的分歧。正如梅林所說,在馬克思和盧格都置身于法國生活之中的時候,馬克思像一艘勁艇,乘風破浪,終于駛到了開闊的海域。而盧格則像一塊核桃殼,畏畏縮縮地極想退卻到岸邊的淺灘,這就使馬克思同盧格的分道和決裂成為不可避免的事。盧格不同意馬克思使《德法年鑒》具有民主精神和共產主義傾向,他說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德國共產主義者,他們想解放全人類,還想通過財產公有和公平分配的辦法來消滅私有制。而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文中號召無產階級群眾爭取實現“人類的解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這樣,導致《德法年鑒》在德國發行的部分多數被普魯士沒收,致使馬克思的經濟狀況陷于極為艱難的境地。
普魯士不但組織沒收了《德法年鑒》在德國發行的部分,還下令:馬克思、盧格和亨利希·海涅只要一踏上普魯士國土便立即予以逮捕。
這時,膽小怕事的盧格被馬克思賦予的這個號召公開革命的刊物嚇倒了,他無恥地撕毀了和馬克思簽訂的出版合同,盡管他經濟條件相當富裕,卻拒絕付給馬克思應得的工資,并提出要馬克思把未售出的刊物拿去作為他的經濟補償。
馬克思這個新家庭開始發生了經濟危機。
困境中的燕妮對馬克思更加倍的愛、體貼、安慰,他們以童年的夢幻——永遠在一起生活為最大的滿足在熨平著兩位新人的心扉。
琳蘅對馬克思和燕妮懷著極大的尊敬。他是摩塞爾一個農民的女兒,自幼在燕妮的家里,與燕妮親姊妹一般,以致她自愿追隨這對相思七年的圣潔的夫婦,過著流亡生活。頑強、賢惠、聰敏、樸實的琳蘅有著井井有條的思想和節儉的美德,在極其艱苦的日子里,她也會調理出可口的菜肴端到桌子上來。她敬佩青年博士的不倦的工作能力和過人的智慧,但也了解他的急躁的癖性和其他一些缺點,她用女性特有的聰穎同他周旋,代他調理著經常遇到困難的家庭。
當她見馬克思顯出一副難過的神色時,她知道又是煙癮難熬了。這時,琳蘅常常微笑著從圍裙的口袋里掏出滿把的雪茄煙放到主人面前的煙碟里,琳蘅輕快地說:“呶,我有雪茄煙。”
馬克思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他雖然知道自己口袋里分文沒有,還是滿懷希望地到外衣口袋里去掏,又只好意味深長地聳聳肩,啞然地笑了:
馬克思又愉快鉆到了書堆里去,又開始了對這個社會主義思想中心——法國的革命歷史研究起來,并伏案給在巴黎出版的《前進報》寫文章。
1844年4月30日,馬克思和燕妮在巴黎的好友——著名詩人亨利希·海涅因《前進報》的事垂頭喪氣地來到了家里。
燕妮已臥床兩天了,一對新人熱戀的第一顆種子正在不安分起來,她不能同他們談話。
琳蘅這時會立刻代替燕妮去招待客人的,并去說幾句燕妮這時想要解他們煩悶的話來,直至燕妮對琳蘅露出滿意的微笑。
這時,無論是馬克思或他的朋友在家中苦惱,琳蘅會搬出棋盤來,她自告奮勇地向對方請戰,痛痛快快地“殺”一場。
詩人在這種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感嘆地愉快離開了。
“時候到了,快去找助產婆!”琳蘅在客人離開后高興地告訴馬克思。
1844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的這一天,馬克思家里又添了一個成員,小燕妮誕生了。
小生命正降臨到家庭經濟受困的非常時期。
正在這時,琳蘅站在廚房里束手無策,錢又都用完了,商人又都不愿意對一個陌生的外國人賒貸一點東西。她卻并不沮喪,想到了自己的旅行袋,在她的換洗衣服下面還有幾件從家鄉帶來的自己親手繡制的紀念品:兩種不同的繡花圍裙,他細心地挑了一對送到當鋪換了錢。
錢又換來了孩子的食品和雪茄煙來。
對馬克思發表在《前進報》上的文章,德國政府又不安起來,他們同法國政府交涉成功,一天,法國驅除馬克思出境的傳令來到家中。
馬克思不得不要立即離開巴黎,并對家中的事情作出處理。
燕妮因特殊情況還需留在巴黎。
因錢的問題,馬克思不得不十分難受地想到,他們只夠把琳蘅送回她家鄉的路費,并還得暫時拖欠她的工資。
讓琳蘅分離,這是萬不得已的事,他和燕妮都感到非常難過。
當燕妮含淚告訴琳蘅他們不得不分離的時候,琳蘅卻并未顯出難過來,她很鎮靜,表面上看來她是很樂意回到她的摩塞爾鄉下去的。
燕妮要琳蘅到當鋪把她的陪嫁的一些銀的刀叉餐具都典當了,湊足盤纏讓馬克思盡快離開了巴黎。
琳蘅沒有拿工資的希望,也沒有打算去再找職業,當她知道了馬克思要去的地方時,她秘密地帶著她的行囊,又悄悄到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去了。
上一篇:第十五章 《資本論》問世
下一篇:第十六章 晚年·最后的歲月
網友關注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三章 救助
- 圣母的小酒杯
- 上帝的食物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老漢倫克朗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墳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烏木馬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駝背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麥穗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