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狡兔三窟
1. 安家日內瓦
1753年7月8日,伏爾泰終于逃出弗里德里希控制的普魯士,來到了與普魯士一水之隔的法國美因茲地區。德尼夫人忍受不了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途中又流產了,只得先到巴黎休養。
伏爾泰在美因茲休整了三個星期,經過沃爾姆斯到達斯特拉斯堡。10月初,又在法國孚日山脈的科爾馬安頓下來,他準備在這里隱居一個冬天再說。
年老體弱的伏爾泰越來越害怕孤獨和寂寞,蟄居在孚日山脈過冬的幾個月里,他異常的沮喪和消沉。他告訴西德維爾,大家都漂浮在一艘失事的船留下的木板上,每個人都為自己,而他卻遠離海岸,無人搭救,只得自己掙扎著爬上岸動手擰干浸濕的衣服。這大概就是他當時寂寞無助心境的真實寫照。隆冬的科爾馬,大雪封門,交通阻塞,既沒有友人來訪,又無娛樂消遣,甚至連可讀的書籍也找不到。伏爾泰無聊、郁悶、煩躁到了極點,他甚至想到用自殺來了卻殘生。他表面上在整理出版《帝國編年史》,而心里卻在總結他與弗里德里希交往的痛苦經歷。他覺得自己必須向世人交待清楚這段經歷的是是非非,于是,他開始寫自傳,題目是《伏爾泰先生本人寫成的他的生平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并沒有對其整個生平作詳細介紹,而主要側重介紹自己與普王的交往,1759年才最后完成。他死后由德尼夫人交給博馬舍,1786年公開出版。伏爾泰在這本回憶錄中曾深有感觸地寫道:“在自由的國家有一百金幣比在專制國家有一千金幣更有價值?!?BR>
冬天的嚴寒和孤寂使伏爾泰的身心受到嚴重的損害,他終于病倒了,即使到1754年的春天到來,也沒有痊愈的跡象。他想作出某種姿態,試探一下法國當局的態度,如果可能,他認為晚年還是到巴黎過日子好。因而,在復活節的前一天,伏爾泰裝模作樣地作了一次懺悔,他請來一位方濟各會的托缽僧作領懺神甫,他對神甫說,他的罪僅僅是與一位耶穌會教士非常不和。這位神甫說,如果僅僅反對耶穌會教士,還不足以構成罪惡。第二天,伏爾泰從病床上爬起來到教堂做了彌撒。沒想到,他違心伸出的橄欖枝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他沒有得到法國當局讓其返回巴黎的許可。
7月4日,伏爾泰抵達布隆比埃爾與他的兩個外甥女會面。不久他們發現那里的水質不利于他的健康,月底,在大外甥女德尼夫人的陪伴下,又返回科爾馬。在這里,伏爾泰除偶爾訪問斯特拉斯堡和洛蘭外,大部分時間用于寫作,完成了新的劇本《中國孤兒》。11月初,伏爾泰到里昂會見里舍利厄公爵,希望這位老友能為他返回巴黎做些工作,里舍利厄非常同情這位知心好友的不幸遭遇。盡管他在法國宮廷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勢,也曾經多次幫助伏爾泰渡過難關,但是,這次他也表示無能為力了。因為路易十五和王后已經對桀驁不馴的伏爾泰耿耿于懷,他們不愿意再看到這位膽敢不斷冒犯自己的名人在的自己眼皮底下生活。
伏爾泰對法國當局既存幻想,又不存完全的希望。自從離開柏林后,他一直在不停地考慮他和德尼夫人能夠一起永久居住的地點。1753年8月30日,他給德尼夫人的長信中,傾訴了自己的孤獨感和對她的思念,他說,像他這樣一只老鳥不能沒有巢。他們離找到自己的巢已經為期不遠了。
1754年12月12日,伏爾泰和德尼夫人由里昂到達了日內瓦。日內瓦是瑞士聯邦的一個小共和國,風光旖旎,交通便捷,政治氣氛比法國和普魯士都要穩定、寬松。伏爾泰早就和那里的出版商格拉梅兄弟建立了良好的業務聯系,他們曾多次邀請他來日內瓦著書立說,并答應給予可靠的幫助。12月14日,他和德尼夫人在日內瓦城和洛桑城之間的普蘭京斯暫時安家。伏爾泰剛到日內瓦就和日內瓦城甚至是當時歐洲最有名望的醫生特羅香一見如故,很快便成了知心朋友,這位醫生后來成為他的私人醫生。
由于伏爾泰和德尼夫人走得匆忙,行李沒有隨身帶來,他們到普蘭京斯安頓下來后就開始焦急地等待行李,一直等了好幾個星期,德尼夫人覺得生活極不方便,牢騷滿腹,即使仆人也對普蘭京斯不滿起來。他們呆在這里生活單調,可談得來的朋友很少,令人生厭,于是他們決定重新再找個好點的地方住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尋訪,伏爾泰看中了日內瓦城墻外不遠的一所豪華住宅??紤]到日內瓦法律的限制,他便以剛結識的朋友特羅香醫生一個家庭成員的名義將其買下,雖然表面上他是以租賃的形式擁有使用權,而不是所有者,但成交之前還是遇到了一些阻力。市政當局害怕他反宗教的傾向影響到這個城市的年輕人,因而要他先作出虔誠的保證,聰明的伏爾泰用機智的外交辭令答復說,他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痛恨褊狹和狂熱,熱愛所居住的國家。他表示他已年老多病,不可能再對年輕人產生任何影響。日內瓦當局對他的表白表示滿意。因而,他的購房計劃也得以順利執行。
伏爾泰購下的這處住宅原名叫圣約翰山莊,他討厭帶有圣者的名字,于是為它重新取名為德利斯,意思是快樂山莊。伏爾泰之所以對它滿意是因其位于俯瞰雷曼湖的一塊高地上,山清水秀,視野開闊,氣候宜人,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辦好購置手續之后,他立即對房子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和裝修,添置了一些高檔家具,懸掛起剛剛購得的名家油畫,整個房子布置得華貴高雅、舒適氣派。同時,他又請人將荒蕪的花園重新開墾出來,精心種上了一些樹木花草,如橘樹、罌粟、玫瑰等。當這些樹木成活,草綠花開之時,他們營造安樂窩的工程終于完成,1755年初夏,他們喜氣洋洋地搬進了新居。
在自由的土地上找到了理想的安身之地,伏爾泰的心情異常的激動和喜悅,逃離普魯士帶來的驚恐、抑郁、孤寂、沮喪以及一連串的不愉快都已一掃而光。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系列的頌詩,并立即結集以《伏爾泰關于1755年5月喬遷日內瓦湖畔的住宅獻詩》為書名公開出版。
伏爾泰在寵愛的外甥女的陪伴下,在德利斯過著平靜的生活。他有萬貫家財,舍得花錢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為了生活方便,他雇請大批仆人,甚至還為德尼夫人另外準備了一班侍候人馬。他買下了四輛馬車,還專門建造了一座小劇院。流浪漂泊了大半輩子的伏爾泰,準備在這里好好住下來,充分享受富足自由的晚年生活了。
沒過多久,伏爾泰與他的意大利籍的秘書科利尼關系緊張起來。他們從科爾馬到里昂時,曾為在馬車上攜帶多少行李的事發生過爭吵,科利尼甚至以辭職相威脅,到日內瓦準備在普蘭京斯安家時,他又喋喋不休抱怨生活艱苦,引起伏爾泰的不滿。1755年夏天,科利尼到巴黎休假,在那里他不但放蕩不羈,天天尋花問柳,而且還愛搬弄是非,對伏爾泰說長道短,伏爾泰極為反感??评崞饺赵诩夜ぷ饕采⒙R虎,不能及時完成主人交給的工作,還勾引主人的女客人,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他在給自己的情人寫信中居然輕浮地講一些德尼夫人的風流韻事。德尼夫人偶然在桌上看見了這封尚未發出的信,她非常生氣,伏爾泰也氣憤不已,他立即決定辭退這一不安分守己的秘書。他們最后分手還差一點鬧出了麻煩。因為科利尼臨走前,伏爾泰怕他帶走不利于自己的東西,便私下徹底檢查了科利尼的行李。科利尼外出歸來發現了這一情況,他本來就憋了一肚子氣,現在更覺得蒙受了奇恥大辱,一氣之下拔出劍來非要和伏爾泰決斗不可,在很多人的勸解下,他才平靜下來。為了息事寧人,伏爾泰在科利尼離開時又給了他很大一筆錢。接替科利尼職務的是一位名叫瓦格尼埃的小男孩,他是兩年前跟隨伏爾泰的,當時年僅14歲。伏爾泰很喜愛這個聰明誠實的孩子,經常教育他要好好讀書做人,甚至還不顧年老體弱,親自輔導他學習拉丁文。在以后的22年中,瓦格尼埃一直是伏爾泰忠實的朋友和非常稱職的秘書。
快樂山莊沒有取暖設備,因為伏爾泰不愿意為修壁爐而破壞整棟房子的外觀和結構,而他和德尼夫人又忍受不了冬天的寒冷,所以1766年冬天,伏爾泰又在洛桑附近租了一所有取暖設施的房子,第二年春天,他和房主簽訂了為期9年的租賃合同,以后便常常在這里過冬。
定居日內瓦,伏爾泰感受到了生活的平靜、自由和安逸,沒有憂愁,沒有煩惱,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里。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沒有國王,沒有監督者,沒有耶穌會教士,除了自己的愿望之外,沒有其他責任,只看見步行到此吃飯的統治者,我們盡情地愉快生活。”①
① 參見A·O·奧爾德里奇:《伏爾泰與啟蒙時代》,第237頁。
2. 中國文化的贊美者
伏爾泰到達德利斯安家不久,便收到盧梭派人送來的剛剛出版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書。他以前曾拜讀過盧梭的《論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促進了風俗的淳化》一文,這是在第戎科學院關于“科學和藝術的重建是否對道德的純潔有所貢獻”的有獎征文中獲獎的文章。伏爾泰指責第戎科學院提出的題目是學童的作文題,他沒有直接批評盧梭對這一問題的否定,但是他認為如果因社會存在弊端而否定社會發展與進步,就如同人們因消化不良而不吃東西一樣荒誕可笑。在18世紀的歐洲知識界,伏爾泰是堅定的反保守的人物,他不屈服時尚的原始主義或尚古主義,毫不含糊地堅持非自然狀態的社會組織、科學進步以及藝術日趨精致優雅的原則,攻擊廣泛被人接受的自然狀態的神話。
收到盧梭的贈書后,伏爾泰并沒有對《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發表評論,而是借機給盧梭回了一封信,反駁其在第戎征文中的原始主義觀點。他說,他不喜歡像動物那樣用四條腿走路或像印第安人那樣生活,因為不開化的印第安人像文明的歐洲人一樣邪惡。他半開玩笑地對盧梭說,文學所附著的蒺藜實際上是與地球上到處泛濫的罪惡相伴的花朵,大的罪惡卻是著名的無知之徒所犯下的。
盧梭在《論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促進了風俗的淳化》中,曾以中國文明為例,證明他的“文明否定論”。他認為,中國古代科學和藝術都很發達,但文明未必是幸福,文明進步并不能矯正中國人的惡德,也不能使中國人免遭異族的征服。“在亞洲就有一個廣闊無垠的國家,在那里文藝是為人尊崇、擺在國家的第一位。如果科學可以淳化風俗,如果它們能教導人們為祖國流血,如果它們能鼓舞人們增長勇氣,那么中國人民就應該是聰明的、自由的而且是不可征服的。然而,如果沒有一種邪惡未曾統治過他們,如果沒有一種罪行他們不曾熟悉,如果無論大臣們的見識或者法律所稱號的睿智或者那個廣大帝國的眾多居民都不能保障他們免于愚昧而粗野的韃靼人的羈軛的話,那么他們的那些文人學士又有什么用呢?他們所堆砌的那些榮譽又能得出什么結果呢?結果不就是住滿了奴隸和為非作歹的人嗎①”?
① 參見讓·雅克·盧梭:《論科學與藝術》,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9頁。
伏爾泰反對盧梭的“文明否定論”,他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有著深摯的愛好,對中國的政治和教育思想有較深的研究,他曾經認真閱讀過譯出的儒家經典,認為儒家的學說符合人文主義的精神,孔夫子只訴諸道德,而不宣揚神跡,很值得西方人借鑒。他把中國的哲學和倫理道德作為啟蒙運動的有力武器。
為了宣揚中國的傳統道德,反駁盧梭的“文明不是幸?!钡闹鲝?,伏爾泰在科爾馬逗留期間,完成了一部別具一格的悲劇《中國孤兒》,他還給其加上了一個含蘊深刻的副標題——“五幕孔子倫理學”。這個劇本以我國元朝劇作家紀君祥所作的元曲《趙氏孤兒》為藍本。原作敘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權臣屠岸賈殘殺趙盾一家,并搜捕孤兒趙武,妄圖斬草除根。可是,趙家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設計救出趙武,由程嬰撫養成人,最后報仇雪冤。伏爾泰按照古典主義的三一律原則,把該劇時間跨度由20多年縮短為一晝夜,刪除了原作中的弄權、作難、搜孤、除奸、報仇等情節,加上一些愛情穿插,改編成了一部標準的古典主義悲劇。
我國元曲《趙氏孤兒》傳入法國,約在1732年至1733年間,這是傳入法國的第一個中國劇目,就18世紀的整個歐洲來說,它也是獨一無二的。伏爾泰最先是從巴黎的《法蘭西信使報》上看到有關劇情介紹的,后來他又在法文對折本四厚冊的《中國通志》里讀到《趙氏孤兒》的譯文。當時已40多歲的伏爾泰,被這個具有濃郁中國民族風格的戲劇所吸引了,他決定將它改編成新劇目。但由于生活長期動蕩不安,這個計劃一直未能付諸實現,直到他已年逾60,歷經坎坷人生的折磨,且又準備與盧梭論戰時,才下決心動筆改撰。
伏爾泰完成的《中國孤兒》將故事背景從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后移到13世紀的宋末元初,將諸侯國家內部的文武不和改編成為兩大民族之間的文明與野蠻之戰。其大致情節為:成吉思汗率領韃靼大軍滅金以后,侵入中國北部,并占領了黃河以北地區。當他以征服者的身份回到北京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以前鐘情的女人依達姆嫁給了一個達官貴人盛悌,正是這位盛悌曾冒死從入侵者手中救出了王室最小的兒子,使大宋王朝保住了一根獨苗。成吉思汗嫉恨不已,他脅迫依達姆作出選擇,要么與丈夫離婚嫁給他,要么和他的丈夫、還有那個孤兒一起被殺死。依達姆和盛悌寧死不屈,并準備以自殺表明決心。后來成吉思汗終于發了慈悲,釋放了他們和那個孤兒。
伏爾泰在這部悲劇中大力宣傳了中國文化和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在劇中第四幕第四場,依達姆說:“我們的國朝是建立在父權上,倫常的忠信上,正義上,榮譽上,和守約的信義上,換一句話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是我國立國的大本。我們大宋朝雖已被推翻,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永不會滅亡理都在你一個人身上完全表現出來了。你可以把這些寶貴的教訓講給我的人民聽,現在打了敗仗的人民來統治打勝仗的君主了。忠勇雙全的人是值得人類尊敬的,我要以身作則,從今起我要改用你們的法律?!贝笏瓮醭m已滅亡,但是征服者被融化在被征服者的文化和道德中。這正是伏爾泰所極端推崇的中國文明的偉大業績。
① 伏爾泰《中國孤兒》,見《伏爾泰全集》(英文版)第8卷上冊轉引自葛力等著《啟蒙思想泰斗伏爾泰》,第189頁。
1755年8月,《中國孤兒》在楓丹白露首次公演,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伏爾泰雖然對中國的戲劇藝術傳統理解不深,他只能按照歐洲的古典主義法則來衡量與改造中國藝術。但是,他敢于大膽地把中國的歷史故事搬上法國舞臺,這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無疑是前所未有的一項創舉。劇本改編的成功,不僅給伏爾泰帶來了極大的聲譽,而且也直接激發了英、法等歐洲國家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的興趣。
17世紀開始,大批歐洲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除傳教布道之外,還廣泛研究和了解中國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社會風貌,他們利用自己的書信和翻譯的中國作品,向歐洲人展示了一幅陌生而富有魅力的畫卷,為他們打開了了解中國的窗口。由于與中國有關的一些書籍在歐洲流行,很快引起了學術界對中國的重視,掀起了研究中國的熱潮。伏爾泰非常注意研究中國的思想文化,他經常留心報刊中有關中國情況的介紹,對一些感興趣的中國問題,他不滿足于膚淺的了解,他盡可能地找到一些傳教士出版的書信集、介紹中國文化的專著或譯著等進行認真的鉆研,力求作全面深入的理解。對中國文化研究得愈深愈透,他就愈加感受到中國文化的豐厚廣博,也就愈來愈崇拜中國的思想文化。他對孔夫子贊揚備至,認為孔子不以神或預言者自命,不講迷信,只談道德,不把真理與迷信混同。與孔子的學說相比,基督教是虛偽的、迷信的,伏爾泰主張根本廢棄這種宗教,而儒教是人類的幸福和和平的再現,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他推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認為西方的格言和基督教理根本無法與這種純粹的道德說教相比。他相信,倘若人們履行孔夫子學識的仁義道德,世界上就不會有罪惡的戰爭了。伏爾泰簡直對孔夫子著迷了,他說孔夫子不媚帝王,不好淫色,實為天下惟一的師表。他甚至千方百計地找到了一幅這位中國古代圣人的畫像,曾虔誠地將其懸掛在自己的書房內,天天與其進行默默的心靈對話。
伏爾泰對中國的古代文明作過深入的研究,他熟悉中國的文明史,對古代中國的政治、法律、軍事、宗教、經濟、文化、教育、科學、人口、城市、地理概貌及風俗習慣等,都有較為詳細的了解。他在其卷帙浩繁的歷史和哲學著作中都把中國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來進行介紹和論述。在他的《路易十四時代》中,他用一章專門來討論了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引起的禮儀之爭,抨擊基督教給每個國家都帶來了不安。在作為《風俗論》導論的《歷史哲學》中,他用了整整一章來介紹中國的悠久歷史、可信的歷史記載和古老的文明。在《風俗論》中,他又用開頭的兩章來贊揚中國的文明,介紹古代中國的輝煌成就。伏爾泰在《無知的哲學家》、《中國通信》、《哲學辭典》、《詠自然法則》等其他一些著作中也多次論述到中國的思想文化和古代文明。他崇拜中國文明,但又能客觀地評價和看待中國的思想文化。他認為中國人在哲學和文學方面,大約領先于歐洲200年,中國人在倫理道德和治國理政上屬于世界一流水平,但由于2000多年來的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所以在科學發展上又遠遠落到了歐洲的后面。
伏爾泰真誠地了解中國、研究中國,贊美中國文化,但他對中國的了解也有一些是錯誤的,有時他甚至是故意曲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借東方的倫理觀來表達他自己的啟蒙理想。伏爾泰正是由于研究了中國和東方各國的文明,比較了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狀況,開拓了視野,才逐步形成了自己進步的政治思想。孔子及儒家關于倫理道德和注重教育的學說,在思想精神上大大鼓舞了以追求理性和智慧、反對愚昧與盲從為宗旨的啟蒙運動。伏爾泰也正是從這些優秀的中國思想文化中找到了反對法國專制政體和封建教會的斗爭武器。
3. 別具一格的人類智慧史:《風俗論》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發生強烈地震,12月初又出現余震。地震之后引發熊熊大火,房屋倒塌和燒毀不計其數,居民先后死傷三萬余人。
第一次地震那天正是基督教的萬圣節,教會人士借機大作文章,把責任歸咎于無神論者得罪了天神,瘋狂圍攻進步思想家。葡萄牙耶穌會教士活動尤為猖獗,他們不顧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用上帝對人類懲罰的謊言來恐嚇群眾,還在里斯本舉辦功德會,用活活燒死無辜的百姓來奉祭天神,以期得到天神庇祐,阻止地震的再度發生。一時間,歐洲各國輿論大驚,人心惶恐,社會秩序混亂,甚至在進步思想家中也引起了疑惑和不安。
伏爾泰得知這一情況后,激憤不已,他揮筆寫下了一首哲理詩《詠里斯本災難》,副標題是“對‘一切都完滿’公理之檢討”。在這首著名的詩里,伏爾泰猛烈抨擊了教會人士的別有用心,他堅信里斯本的災難決不是因為那里的人罪惡深重而招致上帝的懲罰,教會宣傳的那種上帝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里斯本悲劇的原因應該在自然界,在自然法則中去尋找,而不應在上帝的旨意中去尋找。他還反駁了蒲伯的世界完滿論,他宣稱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滿的人,明顯是在撒謊,里斯本的廢墟就是對這種謊言的最好駁斥。
《詠里斯本災難》發表時,伏爾泰還同時發表了另一首哲理詩《詠自然法則》。這首詩闡述了伏爾泰自己的自然法則理論和自然神論主張,指責基督教的迷信、狂熱、崇拜和教派爭吵嚴重地違背了自然宗教的原則,宣傳了寬容精神?!对佔匀环▌t》和《詠里斯本災難》兩首哲理詩之所以一同發表,是因為二者是有機聯系、相互補充的,它們是伏爾泰哲學思想、宗教觀念和人生理想的生動寫照。
伏爾泰《詠里斯本災難》和《詠自然法則》的發表,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詠自然法則》在1756年一年內至少就出了18版。但是他也受到反動人士的攻擊,甚至同為啟蒙思想家的盧梭,也不同意伏爾泰的觀點。盧梭在讀到這首詩后,對伏爾泰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給伏爾泰寄來了一封論《詠里斯本災難》的長信,他認為,伏爾泰把里斯本的災難說成是自然規律的必然結果,這種學說比摩尼教還殘酷。自然中的一切罪惡與人無法分開,因此問題應該是人為什么不幸福,又為什么要存在。罪惡來源于人本身,因為他們運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里斯本的災難同樣屬于人的錯誤,因為他們選擇生活在這樣一個擁擠的城市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盧梭宣稱,人們應該區分一般的罪惡和個別的罪惡,每一事物并非都是絕對善的,但一般地講,宇宙的體系是完美無缺的。
伏爾泰熱情而真誠地給盧梭回了信,他說哲學討論只是為了消遣娛樂,不必過分認真。他這時所真正關心的只是自己和德尼夫人的健康,不想為這些額外的論戰耗費精力,他甚至還主動邀請盧梭來自己德利斯的家里作客。但盧梭并沒有理睬伏爾泰的友好舉動,而繼續對伏爾泰的一些觀點進行攻擊,他們的思想已尖銳對立。1760年6月,佛爾梅出版了盧梭的這封論《詠里斯本災難》的長信,這引起了伏爾泰對盧梭的極大不滿,毅然決定不再跟盧梭聯系和交往,這樣,同一陣營的兩位著名啟蒙思想家開始分道揚鑣。1756年,伏爾泰最后完成了他一生中另外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試論各民族的精神與風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歷史》(簡稱《風俗論》),它被稱為是《路易十四時代》的姊妹篇。
《風俗論》構思、動筆于西雷隱居時期。伏爾泰最初的寫作動機是為夏特萊侯爵夫人愛米莉學習歷史準備一本通俗有趣的教材。愛米莉對自然科學和哲學頗感興趣,但對歷史卻興味索然,伏爾泰為了使她相信,歷史也能夠像自然科學一樣使人感興趣,便親自動手為她寫一部通史。1739年,寫出部分初稿,40年代在《法蘭西信使報》上陸續刊出過。愛米莉死后,伏爾泰已沒有信心繼續寫下去。在普魯士王朝任職的時候,內奧爾以《通史概要》為題盜印了伏爾泰的手稿,這個版本錯誤百出,還增加了其他人寫的一些反王權的段落,伏爾泰氣憤地稱它為“討厭的版本”。由于這一事件的刺激,他開始覺得應該在適當的時間將這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接著寫下去,應該給世人留下一部真實而完整的歷史著作。逃離普魯士后,在科爾馬不愉快的日子里,他把許多精力都投入到了這部著作的撰寫上,1756年終于最后完成并在日內瓦公開出版。此后,他仍不斷審閱、不斷修改完善,甚至在他去世那年,還對該書有所增補。1739年的初稿《通史》僅僅是這部煌煌巨著的序言;1763年,他補充了《路易十四時代》和其他涉及最近事件的一些章節,以修訂本發表,這些補充的部分后來獨立成書,稱為《路易十五時代概要》。1765年,他完成了《歷史哲學》一書,1769年《歷史哲學》代替《通史》成為《風俗論》的導論。
伏爾泰說過,“我寫歷史更多的是寫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偉大的國王?!瓚敵蔀樽钅転槿祟愒龉獾哪莻€時代的人類智慧史。①”《路易十四時代》雖然也顯示了這種努力,但是它未完全離開它的主角路易十四,而且也過分強調了路易十四個人的成就。在《風俗論》的寫作中,伏爾泰的指導思想越來越明確,他的啟蒙主義的歷史觀也正式形成。他指出:“我的主要想法是盡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風俗和研究人類的精神。我把歷代國王繼承的順序視為撰寫歷史的指導線索而不是目的。②”歐洲的歷史,尤其是中世紀歐洲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宗教思想統治人們精神生活的興衰史,是教權與王權既相互利用又彼此斗爭的歷史。宗教問題滲透到政治、軍事、財政、貿易、哲學、文藝、科學等各個領域,又是許多歷史事件的重要起因?!讹L俗論》以此為重點旁及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闡述,指出了人類從愚昧進步到文明的艱辛歷程,從而揭示出人類必然走向理性時代的美好前景。
① 參見伏爾泰:《致赫維勛爵的信》,引自《路易十四時代》中譯本序言,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7頁。
② 參見伏爾泰:《科爾瑪公證文書》,引自《風俗論》中譯本譯者前言。
過去的世界古代史主要涉及希臘、羅馬和猶太,其余民族很少提及,伏爾泰擴大了歐洲人寫歷史的時間和空間,擺脫了前輩狹隘的民族偏見。他在《風俗論》中不僅贊揚了英國的立憲君主制和哲學精神、荷蘭與瑞士的藝術和公民自由權,歌頌了開明君主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而且還用相當大的篇幅介紹了除猶太人外的非西方民族,尤其在介紹中國時往往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贊美。他的思想深度和對世界文明史的認識,已遠遠超過他的前人或同時代的重要史學家。
《風俗論》雖是為夏特萊侯爵夫人學習歷史而寫的,但伏爾泰也是有所感而發。當時法國不少史書,特別是博絮埃的《世界史講話》,按教會和國王的利益編造歷史,把一切歷史事件歸為神的意志的結果。伏爾泰把這些歷史著作斥之為“撒謊的作品”。但他不屑于以筆戰來駁斥這些著作,而是想以撰寫《風俗論》這部紀念碑式的鴻篇巨制來取代它們。果然,1756年《風俗論》初版便印刷了6000部,這在當時的歷史著作中是空前巨大的印數。
《風俗論》用大量事實揭露教廷的黑暗和腐朽,反對宗教狂熱、宗教迫害和教派斗爭,并以犀利的文筆、磅礴的氣勢,上下數千年,縱橫幾大洲,向人們展示了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風俗的宏偉畫卷。伏爾泰不僅把《風俗論》寫成了一部社會歷史,而且還對歷史的經濟因素作出了詳盡的分析。同時,他還開始把歷史著作用于倡導寬容精神和消滅敗類的思想啟蒙宣傳運動。枯燥無味的歷史,在文學和啟蒙思想大師伏爾泰的筆下有了生氣,有了思想,有了靈魂,有了非凡的感染力和號召力?!讹L俗論》作為伏爾泰根據自己的思想精心撰寫的一部劃時代的“人類智慧史”,成為他宣傳啟蒙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4. 呵護《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最初是由狄德羅和達蘭貝爾聯袂主編的。它卷帙浩繁,圖文并茂,幾乎囊括了18世紀中葉以前歐洲人所取得的全部科學成果。它立足于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最高水平上,對各個領域的學術和技術做了一次全面總結。它在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發展和宣傳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百科全書》的問世及其不斷編輯出版,與伏爾泰的巨大努力是分不開的。百科全書派的領袖們很早開始就得到過伏爾泰的鼓勵和幫助。
1749年6月,伏爾泰在巴黎意外地收到了一位法國作家的信和禮物。這個人就是后來《百科全書》的主編,當時年僅35歲的德尼·狄德羅。狄德羅出身于一個制刀剪的富有作坊主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只因不滿意父親為他安排的職業而與家庭斷絕了經濟來往,只身在巴黎過著貧困生活。伏爾泰在無意之中把這位年輕人引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天,無所事事的狄德羅帶著情人巴布蒂小姐從咖啡館悠閑地走出來,他們一路溜達來到了繁華的奧古斯坦碼頭街。不名一文的狄德羅不敢帶自己的情人逛商店,正好路邊有家書店的門開著,他拉著巴布蒂小姐鉆了進去。在琳瑯滿目的書架邊,他隨手取下一本書——伏爾泰的《哲學通信》埋頭翻閱起來。一下子他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身邊的女郎,忘記了吃飯,他一口氣看了兩個多小時。英格蘭自由的天空,清新的思想和文化,理智、剛毅的民族精神都令他神往不已,他從此記住了伏爾泰的名字。
在伏爾泰思想的啟發下,狄德羅成了一名反封建、反宗教的英勇戰士,他追隨伏爾泰也開始了啟蒙思想的宣傳。不久,他完成了《哲學思想錄》和《懷疑論者的漫步》兩部著作。他這次送給伏爾泰的禮物是自己的新作《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這部著作以唯物主義觀點討論了認識的來源和范圍問題。伏爾泰贊賞這位年輕人的才華和思想,他給狄德羅寫了一封熱情的回信,稱贊這本書坦率而深刻,表示同意作者的基本觀點,但對作者的無神論也提出了質疑。伏爾泰還邀請這位青年哲學家來看他,共進一頓“哲學的便餐”。狄德羅對德高望重的伏爾泰更加由衷的敬佩,從此,他開始更加密切地與伏爾泰聯系。
在伏爾泰收到狄德羅的信和禮物三個月之后,狄德羅因《談盲人的信》遭逮捕,囚禁于文森監獄。伏爾泰得知消息后,立即設法進行營救和幫助。文森監獄的管理員是夏特萊侯爵的親戚,伏爾泰讓愛米莉給那位親戚寫信,請他想辦法多多關照狄德羅,盡量不要讓哲學家吃虧受苦。伏爾泰還親自給讓塔爾寫信,請求他為狄德羅疏通,盡可能讓他早日獲釋。
伏爾泰與另一位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人物達蘭貝爾聯系較早。達蘭貝爾是歐洲知名的數學家,他在哲學、文學、歷史、音樂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著作的內容極為廣泛,他曾將自己的《關于風的一般起因的思考》一書寄贈給伏爾泰,伏爾泰對他十分賞識,曾稱他為當代第一位作家。愛米莉死后,伏爾泰在巴黎常去德芳夫人的沙龍和在圣奧諾萊大街的達蘭貝爾的住所,因而與達蘭貝爾交往密切。當時達蘭貝爾已和狄德羅著手編纂《百科全書》的工作。
《百科全書》的編纂其實也是一次偶然的機遇引起的。1728年,英國作家錢伯斯出版了一部《藝術與科學大辭典》。1745年,旅居巴黎的英國商人米爾斯靈機一動,想將它譯成法文,在法國推銷牟利。他決定下來之后,便將要出版的書定名為《藝術與科學萬能百科全書辭典》,并發出蠱惑人心的新書廣告,很快就招徠大批訂戶。但是,他所雇請的譯者交來的卻不是譯稿,而是一大堆雜亂無章的讀書筆記,預訂者獲悉后紛紛要求退貨。米爾斯又急又氣,慌忙之中找到狄德羅,希望他能為自己解危。
1749年10月21日,狄德羅在多方的幫助下,終于從文森監獄獲釋。出獄后,他正式開始了米爾斯委托的工作,他意識到僅憑自己個人的能力不可能完成這樣工程巨大的工作,他找來達蘭貝爾合作。他和達蘭貝爾認為翻譯錢伯斯已經過時的辭典沒有實際的意義,他們準備移花接木,把它搞成一部自己編寫的、具有現實參考價值的《百科全書》。編纂原則確定下來之后,他們便著手進行分配辭條的工作。這一工作得到了當時許多知名人士僥支持,盧梭、伏爾泰、馬爾蒙代夫、霍爾巴赫、拉美特利、愛爾維修、孔多塞、孟德斯鳩等都先后加入了編寫辭條的隊伍。由于囊括了當時所有著名的哲學家,因而這一些人當時被稱為“哲人黨”,后來他們又被稱為“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派的形成,標志著像伏爾泰等人單槍匹馬地與舊制度戰斗的時期從此結束。
伏爾泰雖說跟狄德羅有過一些聯系,但是,他們并未直接見過面。他跟達蘭貝爾已經非常熟悉,伏爾泰向達蘭貝爾表示,他將全力支持《百科全書》的事業。伏爾泰敏銳地感覺到“這項事業將是法國的光榮和它的非難者的恥辱”。狄德羅和達蘭貝爾正在建造一座不朽的大廈,而他本人將不遺余力地給他們添磚加瓦。
1751年6月,狄德羅和達蘭貝爾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將《百科全書》第1卷(A字條目)編纂完畢,并在巴黎出版。盡管他們在編纂中小心從事,盡量避免當局找麻煩,但是貝蒂埃神甫控制的耶穌會機關報《特雷沃爾報》從一開始就與哲人黨過不去,千方百計找茬兒,破壞《百科全書》的出版。1752年1月,《百科全書》第2卷(B、C字條目)出版,這時反對派終于找到了攻擊的口實,他們抓住普拉德神甫事件大做文章,《百科全書》的繼續出版面臨嚴重困難。
普拉德神甫是為《百科全書》積極撰稿的神學家之一,他寫的“確實性”條目曾經引起很大的轟動。他曾在圣絮爾皮斯神學院學習,在學習神學的同時,他也受到英國經驗論者及其法國繼承人的影響。1751年11月18日,他向索爾邦學院提交了自己用法文和拉丁文寫的博士論文《天國的耶路撒冷》。這一長篇論文并沒有明確表明他想抵制宗教,恰恰相反,他在這里還想證實圣約的可靠性。但是索爾邦學院的一些衛道士仍不滿意,因為普拉德試圖對奇跡作合理的解釋,并把福音書中的神奇醫術同希臘神話中的醫術之神艾斯庫拉普的醫道相比較。尤為不能容忍的是,他闡述了社會的自然狀態思想,并追逐洛克否認天賦觀念。這些觀點恰恰很接近百科全書派的啟蒙思想家的觀點,他的博士論文中有很長的幾段甚至與達蘭貝爾為《百科全書》寫的“序言”非常相同。因而,他的論文不僅得不到通過,還遭到查禁。1752年1月底,巴黎大主教下令將這篇宣傳“異端邪說”的論文燒毀。普拉德神甫被索爾邦學院除名,失去了職位,又遭通緝,他只好匆忙逃往國外避難。
耶穌會士和冉森派教徒在對普拉德神甫進行打擊迫害的同時,又借機把攻擊的矛頭指向百科全書派,他們對狄德羅、孟德斯鳩和布豐等啟蒙思想家實行口誅筆伐,到處散布謠言,說普拉德的博士論文出自狄德羅的手筆,連篇累牘地發表誹謗狄德羅的文章和小冊子。在他們的橫加干涉下,已出版兩卷的《百科全書》被當局查禁。
《百科全書》所面臨的困難,引起了伏爾泰的同情和不安。他雖與這部巨著的前兩卷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他佩服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的非凡膽識,對他們兩年多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常滿意,他曾在自己剛剛完成的《路易十四時代》中稱他們主編的《百科全書》是“巨大而不朽的著作”。身陷困境的《百科全書》主編沒有忘記這位享有很高聲譽的前輩的支持,當普拉德神甫被逼得走投無路之時,達蘭貝爾給尚在普魯士任職的伏爾泰寫了一封緊急求援信,希望他能為這位遭受厄運的神甫找到暫時的棲身之地。伏爾泰飽受亡命之苦,深知普拉德神甫處境的艱難,他當即決定要憑自己與普王的友好關系來幫助神甫。由于當時弗里德里希出巡未歸,伏爾泰焦慮之中只能先斬后奏了。他擅自邀請普拉德來普魯士,保證為普拉德提供食宿和波茨坦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并許諾說服普王給普拉德以牧師的俸祿。弗里德里?;匕亓趾?,伏爾泰把所發生的事情如實稟報,為神甫爭取到了御前侍讀的職位。1752年夏天,普拉德到達柏林。
通過普拉德神甫事件,伏爾泰與百科全書派的關系進一步密切起來,他也開始更多地考慮《百科全書》的前途。他認為《百科全書》事業不能半途而廢,既然在法國遭到查禁,就應該重新尋找戰斗的陣地。他準備邀請達蘭貝爾和狄德羅到柏林繼續編輯出版《百科全書》,他認為,在普魯士的宮廷,可以避免狂熱的宗教衛道士和嫉妒成性的文人的騷擾和迫害。但是,由于普魯士缺少從事這項事業的基本條件,狄德羅又不愿向反對派低頭,拒絕出國,伏爾泰只能放棄這一念頭。
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留在巴黎,并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百科全書》已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不顧當局的禁令,繼續編輯出版新的《百科全書》。1753年8月至1757年10月,《百科全書》已經出版到了第7卷。伏爾泰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著《百科全書》的事業,他一方面盡快完成自己承擔的一系列條目的撰寫,另一方面,積極為《百科全書》的編輯出版出謀劃策,他和達蘭貝爾在這個時期的通信中幾乎全都是談的《百科全書》的問題。
隨著《百科全書》的陸續出版,百科全書派在社會上的影響和知名度越來越高,巴黎當局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1756年1月21日,由于多方面的努力,在同情百科全書派的蓬巴杜夫人的幫助下,國王頒布了允許《百科全書》繼續出版的特許詔書。盡管詔書要求《百科全書》出版前必須通過檢查機構的嚴格審查,但百科全書派總算贏得了一個回合的勝利。
正當《百科全書》的事業峰回路轉,剛剛步入柳暗花明之境的時候,《百科全書》第7卷中的一個條目卻引起了百科全書派的內訌。
達蘭貝爾承擔了《百科全書》“日內瓦”條目的撰寫任務。為了寫好這一條目,1756年8月,他親自到洛桑拜訪伏爾泰,聽取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日內瓦的看法。伏爾泰有目的夸張地描繪了日內瓦的寬容風氣和新教牧師的理性主義態度,達蘭貝爾把這些看法寫入了“日內瓦”條目中。1757年,《百科全書》第7卷一出版,立即引起日內瓦當局、法國當局和百科全書派內部對這一條目的強烈反對。通常,列入《百科全書》的地理條目一般只占一欄,而“日內瓦”條目卻占有四欄之多。達蘭貝爾極力贊揚日內瓦,使人懷疑他可能是別有用心,即是想通過吹捧日內瓦而貶低巴黎,以此批評巴黎的時政。大概是伏爾泰的要求,達蘭貝爾還在條目中批評了日內瓦的文化生活。日內瓦由于歷史的原因,不設劇院,不準演戲,這使戲迷伏爾泰不能忍受。達蘭貝爾在他撰寫的條目中認為,日內瓦沒有劇院,并不是那里的人們不喜歡舞臺演出,而是害怕演員的生活習慣對年輕人產生不良的影響,他建議設立劇院和劇團,并通過法律來防止出現那里的人們所擔心的后果。達蘭貝爾還斷言,日內瓦的一些牧師是完美的索齊尼主義者,他們反對一切屬于神秘的東西,相信真正宗教的第一原則是不提出與理性相對抗的信仰的。
伏爾泰認為,這一條目高度贊揚了日內瓦的寬容。但是日內瓦的部長們認為他們受到了誹謗,議會專門召開會議,考慮要向法國政府提出正式抗議,牧師協會則指定一個委員會鄭重起草一份抗議聲明。日內瓦掀起了一個反對百科全書派的浪潮,報刊上也經常出現一些諷刺詩,指責狄德羅、達蘭貝爾和伏爾泰。伏爾泰忍無可忍,被迫奮起反抗,用他的詩抨擊日內瓦的狂熱分子。達蘭貝爾厭惡“日內瓦”條目引起的激烈爭吵,打算退出《百科全書》的工作。伏爾泰為了《百科全書》的事業,極力勸說達蘭貝爾保留編輯職務,并給狄德羅寫信,請他設法挽留達蘭貝爾。然而,達蘭貝爾仍然表示忍受不了法國政府的敵意行動及反動文人的誹謗和攻擊,不顧伏爾泰的勸告,毅然放棄了《百科全書》的職務。
另一百科全書派的主將盧梭也對達蘭貝爾的“日內瓦”條目不滿。他收到《百科全書》第7卷后,稱達蘭貝爾的文章寫得巧妙而又有藝術,但是他抓住達蘭貝爾要在日內瓦建立劇院的主張大做文章。他于1758年10月20日寫了一封信,這就是后來稱為《致達蘭貝爾論戲劇的信》。在這封信里,他嚴厲指責戲劇對社會和個人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他認為,戲劇是貴族專有的東西,是封建社會不平等的象征,被資產階級所痛恨。他把自己看作是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代言人,強烈指責伏爾泰在日內瓦極力推廣戲劇是為貴族服務,是用巴黎上流社會腐朽而糜爛的東西,來腐蝕自由平等的日內瓦共和國。盧梭在信中還對戲劇大加撻伐,他說,戲劇像演員的行為一樣是不道德的,劇院給人們提供了逃避現實的場所,敗壞了社會道德;喜劇會給日內瓦人帶來可怕的混亂,甚至還會成為黨派斗爭和報私仇的工具。
面對盧梭的責難,伏爾泰憤然稱其為瘋子和玩世不恭者,他正告盧梭,一個哲學家首先應該反對當時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最為壯觀的戲劇表演——七年戰爭,反對軍事屠殺,而不該把自己的紙和筆用于在日內瓦的戲劇問題上反對自己的朋友。狄德羅和達蘭貝爾對盧梭的無理指責也進行了有力的回擊,百科全書派內部的分裂已不可避免,盧梭毅然斷絕了與百科全書派的關系。
在達蘭貝爾、盧梭先后退出《百科全書》的工作后,魁奈、杜爾哥、馬爾蒙代夫和杜克洛也相繼離開了哲人黨的陣營。法國當局加緊了對百科全書派的迫害。1759年2月6日,御前咨議會和高等法院作出判決,下令公開燒毀伏爾泰的《詠自然法則》、愛爾維修的《論精神》等8本進步書籍,并委派神學家對已經出版的7卷《百科全書》進行重大修改。1759年3月6日,咨議會又決定吊銷《百科全書》的出版特許,指責它的作者們濫用國王的仁慈,胡說這類作品絲毫沒有促進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反而宣傳“異端邪說”,有損道德和宗教。
在《百科全書》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刻,伏爾泰強烈地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他要挺身而出,竭盡全力保衛這一神圣的事業。他一方面給狄德羅寫信,鼓勵他要堅定地面對攻擊和誹謗,一方面親自寫文章反擊反動人士對《百科全書》的攻訐和誣蔑。他還試圖動員《百科全書》的3000名贊助者向政府施加壓力,逼其撤銷對該書的禁令。為了《百科全書》的新生,伏爾泰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他說:“當我身上還有生命的火花時,我是會為《百科全書》光榮的工作者們效勞的。如果我能夠將自己的微末貢獻投到這個最偉大、最美麗的民族和文化的紀念物中去,我將引以為自己崇高的榮耀?!雹?BR> ① 參見王子春著《伏爾泰》,第46頁。
日內瓦當局和教會對《百科全書》的攻擊,引起了伏爾泰的不安,他對日內瓦日漸抬頭的宗教狂熱有所警惕。為了長遠打算,他決定在日內瓦—法國邊境附近購置房產。顛沛流離了大半輩子的伏爾泰不希望晚年再流離失所,因此,盡管他覺得與其他國家相比,日內瓦的政治自由是有保障的,但是他也得防患于未然。1758年4月,他開始和中間人談判,打算在費爾內和圖爾內購置兩處房產。費爾內是位于萊蒙湖北岸的一個法國小鎮,距日內瓦很近,居民不多。這年年底,他以德尼夫人的名義買下了費爾內整個一所莊園,并立即出資重建費爾內莊園,修建了一幢別墅,一個教堂,一所劇院。1760年后,他和德尼夫人大部分時間住在這里。與此同時,他又買下了圖爾內伯爵德布洛斯的領地。1758年圣誕節,他正式成為圖爾內的新主人,他立即在信中采用“圖爾內”的頭銜,表示他也是有了采邑的“貴族”。
奔波勞碌了一生的伏爾泰,現在不僅有了安樂窩,而且還有了多處避難所。在瑞士有德利斯和洛桑,在法國有費爾內和圖爾內。他興高采烈地說,他感受到了在他這樣的年齡能夠享受到的最完滿的幸福。他似乎有了四條腿,面對現實,他已可進退自如。狡兔三窟的安排,使他享受到了別人不可能享有的獨立和自由。他已對一切都無所畏懼了,他準備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作出輝煌的一搏。
5. 戳穿“先天和諧論”的畫皮:《老實人》
1753年,柏林科學院宣布1755年該院懸賞征文的主題是:關于蒲伯和萊布尼茲的樂觀主義。康德、孟德爾松、萊辛、維蘭德等德國哲學家和詩人都紛紛撰文應征。伏爾泰也以此為主題寫了《老實人》(或《樂觀主義》),1759年,他偽稱譯自德國拉爾夫博士的作品,予以公開發表。
《老實人》是伏爾泰哲理小說中最杰出、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篇,啟蒙思想的特點表現得更加深刻有力。如果說,《查第格》是假借古代東方的題材影射西方的社會現實,那么,《老實人》則是直接描述當時歐洲的社會生活,它是以貶斥時弊,嘲諷盲目樂觀的“先天和諧論”哲學為主要內容的。
小說主人公老實人,寄居在德國威發里一位男爵的府上,他受到府上家庭教師邦葛羅斯的教育。邦葛羅斯是一位哲學家,他鼓吹一切皆善,宣傳“在此最完善的世界上,萬物皆有歸宿,此歸宿自然是最完美的歸宿”。老實人首先虔誠地相信邦葛羅斯的觀點,但是他后來在這世界上的種種奇遇恰恰證明,這個世界并不是盡善盡美,而是充滿著丑惡與不幸。老實人因為和男爵的女兒居內貢小姐自由戀愛被貴族偏見極深的主人一腳踢出了爵府;他被抓壯丁到兵營訓練,又因為目無紀律自由行動而慘遭毒打;在兩軍相爭的戰場,他看到雙方士兵互相殘殺,奸淫擄掠,慘無人道。在流浪漫游中,老實人幾乎很少碰到好人,所見到的不是宗教狂熱分子,就是偷雞摸狗的神甫和敲詐勒索的法官。他九死一生,吃盡了苦頭,先被誤認為是異教徒,差一點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后又在巴黎被騙子神甫等人盤剝一空。他的情人居內貢小姐的遭遇更為悲慘,在戰禍中她的家人被殺,自己被敵兵強奸,后又被一位軍官霸占,這位軍官厭倦之后又把她作為奴隸出賣,最后嬌艷可愛的爵府千金變成了相貌奇丑的洗衣婦??诳诼暵曅Q“天下盡善盡美”的邦葛羅斯,也被無情的現實狠狠嘲弄了一番,先是染上梅毒爛了半截鼻子,后來又在里斯本大地震時被宗教裁判所施加火刑,以慰天神,差一點被活活燒死。老實人和居內貢小姐的同伴的經歷也無一是幸福美滿的。面對著人世間的丑惡與不幸,老實人最后清醒了,他對邦葛羅斯叫道:“得啦,得啦,我不再相信你的樂天主義了。地球上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災難啊?!?BR>
當時的歐洲,盛行著一種唯心主義的樂觀哲學,法國的萊布尼茲,英國的博林布洛克等人,都是“一切皆善”的哲學鼓吹者。他們認為惡是暫時的,善是永久的,現實中的一切都會走向更完美更崇高的和諧。這一哲學觀的產生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基礎的。17世紀,歐洲的反封建斗爭遭到挫折,隨著君主專制統治的加強和唯理主義的盛行,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對封建王權的謙讓、妥協傾向日趨明顯,鼓吹安于現狀、忍辱求生、知足常樂的盲目樂觀主義哲學也就應運而生。它成了束縛人們頭腦的一種新的精神枷鎖,嚴重阻礙著反封建斗爭的深入發展。針對這一現狀,伏爾泰覺得非常有必要戳穿“先天和諧論”的畫皮,提醒人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他決定采用自己最得心應手的斗爭工具——諷刺小說來批駁這一為舊制度辯護的哲學,并借機宣傳啟蒙思想。伏爾泰在《老實人》中,通過對老實人、居內貢、邦葛羅斯等人苦難歷程的描繪,深刻揭露了歐洲封建社會和教會制度的腐朽黑暗,無情地嘲笑了樂觀主義哲學的盲目性和虛偽性,同時也批判了這種哲學給人們精神所造成的危害。伏爾泰在小說中還刻畫了一位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瑪丁,他堅持“人類只是在焦灼不安和無聊昏睡中生活一世”的悲觀論調,堅信災難、卑鄙行為和無聊之事主演歲月。這也是伏爾泰所不贊成的消極處世哲學,他主張啟迪人們的智慧,正視現實,積極謀求新的變革。小說的最末一句話:“種咱們的園地要緊。”這句名言,構成了伏爾泰全部哲學思想的真諦。它說明,人類社會并不美好,要改變現狀,不能坐等天賜恩澤,一切都得從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開始。
伏爾泰最擅長、最能體現其詼諧幽默的性格特點的是諷刺。在《老實人》中,他諷刺的筆鋒從德國到英國、從法國到西班牙,橫掃整個歐洲。他嘲笑荒淫無恥的貴族和教士時更顯得辛辣無情。當小說寫到邦葛羅斯身染臟病的來歷時,伏爾泰突然不動聲色地抖出了一份神秘的“家譜”:邦葛羅斯是從使女巴該德那里染上了這個病,巴該德的病“是一個方濟會神甫送的,神甫的病是得之于一個老伯爵夫人,老伯爵夫人得之于一個騎兵上尉,騎兵上尉得之于一個侯爵夫人,侯爵夫人得之于一個侍從,侍從得之于一個耶穌會神甫,耶穌會神甫當修士時直接得之于哥倫布的一個同伴。①”短短一段描述,把貴族和教士可恥的面目揭露得淋漓盡致。
① 參見伏爾泰《老實人》,《伏爾泰小說選》,第86頁
伏爾泰是唯物主義的思想家,他用自己的小說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勢力的同時,也積極宣傳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独蠈嵢恕分?,作者如實描繪了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災難。當時,反動教會有意利用唯心論愚弄民眾,他們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顧,還要用“上帝對人類的懲罰”之類的謊言來恐嚇群眾。伏爾泰通過對里斯本舉辦功德會,以人祭禳解地震場景的真實描繪,有力地揭露了專制制度的黑暗和宗教勢力的猖狂。一個個無辜的異教徒被活活燒死了,可是地震照樣發生,這是對教會神權邪說的絕妙諷刺。伏爾泰力圖啟示人們:自然規律是不受人們的善惡觀念驅使的客觀存在,自然界對人類造成的災難決不應看成是神靈對人類的懲罰。如果說《詠里斯本災難》是用嚴肅的哲理詩來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與腐朽,反對愚昧的樂觀主義,那么《老實人》則是用風趣十足的諷刺文學來揭露社會生活的種種丑惡,一層一層地戳穿“先天和諧論”的畫皮。
《老實人》中,伏爾泰精心安排了一個老實人在威尼斯巧遇六位失去王位的國王的情節:這些曾經囂張煊赫一時的國王們,在威尼斯度狂歡節時,竟然現出了付不起飯錢的窮酸相。敏銳的伏爾泰已經從封建專制勢力的瘋狂猖獗中,預感到它窮途末日的來臨。30年后的1789年,一場蕩滌封建殘渣余孽的革命風暴,終于如火如荼地爆發了。
伏爾泰在《老實人》中,不僅揭露了專制制度和封建教會的腐朽與黑暗,而且也為人們展示了一幅理想社會的美好藍圖。老實人無意之中來到了黃金國,在這一自由的國度里,人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既無迫害,又無牢獄;有高聳入云的現代化建筑,有擺滿數學和物理儀器的科學館。國王英明有為,民眾虔誠和睦。顯然這一理想中的黃金國,只不過是伏爾泰烏托邦式的社會和政治理想的圖解,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國。然而,它作為封建專制社會的對照物卻也顯得賞心悅目。伏爾泰正是希望通過黃金國的理想生活圖景,來激勵人們解放思想,崇尚科學,追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遠大理想。
《老實人》是伏爾泰哲理小說的代表作,它以樸素的題材,鮮明的形象,生動地概括了17、18世紀歐洲各種哲學派別的論爭,并把這種爭論從談玄說理的神秘迷霧中解放出來,使之面向現實社會,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濃厚的哲學含義。它所描寫的荒唐可笑、奇異怪誕、幽默有趣的故事表明,伏爾泰作為古典主義的文學大師,也開始嫻熟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和技巧。
1753年7月8日,伏爾泰終于逃出弗里德里希控制的普魯士,來到了與普魯士一水之隔的法國美因茲地區。德尼夫人忍受不了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途中又流產了,只得先到巴黎休養。
伏爾泰在美因茲休整了三個星期,經過沃爾姆斯到達斯特拉斯堡。10月初,又在法國孚日山脈的科爾馬安頓下來,他準備在這里隱居一個冬天再說。
年老體弱的伏爾泰越來越害怕孤獨和寂寞,蟄居在孚日山脈過冬的幾個月里,他異常的沮喪和消沉。他告訴西德維爾,大家都漂浮在一艘失事的船留下的木板上,每個人都為自己,而他卻遠離海岸,無人搭救,只得自己掙扎著爬上岸動手擰干浸濕的衣服。這大概就是他當時寂寞無助心境的真實寫照。隆冬的科爾馬,大雪封門,交通阻塞,既沒有友人來訪,又無娛樂消遣,甚至連可讀的書籍也找不到。伏爾泰無聊、郁悶、煩躁到了極點,他甚至想到用自殺來了卻殘生。他表面上在整理出版《帝國編年史》,而心里卻在總結他與弗里德里希交往的痛苦經歷。他覺得自己必須向世人交待清楚這段經歷的是是非非,于是,他開始寫自傳,題目是《伏爾泰先生本人寫成的他的生平的回憶錄》。這本回憶錄并沒有對其整個生平作詳細介紹,而主要側重介紹自己與普王的交往,1759年才最后完成。他死后由德尼夫人交給博馬舍,1786年公開出版。伏爾泰在這本回憶錄中曾深有感觸地寫道:“在自由的國家有一百金幣比在專制國家有一千金幣更有價值?!?BR>
冬天的嚴寒和孤寂使伏爾泰的身心受到嚴重的損害,他終于病倒了,即使到1754年的春天到來,也沒有痊愈的跡象。他想作出某種姿態,試探一下法國當局的態度,如果可能,他認為晚年還是到巴黎過日子好。因而,在復活節的前一天,伏爾泰裝模作樣地作了一次懺悔,他請來一位方濟各會的托缽僧作領懺神甫,他對神甫說,他的罪僅僅是與一位耶穌會教士非常不和。這位神甫說,如果僅僅反對耶穌會教士,還不足以構成罪惡。第二天,伏爾泰從病床上爬起來到教堂做了彌撒。沒想到,他違心伸出的橄欖枝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他沒有得到法國當局讓其返回巴黎的許可。
7月4日,伏爾泰抵達布隆比埃爾與他的兩個外甥女會面。不久他們發現那里的水質不利于他的健康,月底,在大外甥女德尼夫人的陪伴下,又返回科爾馬。在這里,伏爾泰除偶爾訪問斯特拉斯堡和洛蘭外,大部分時間用于寫作,完成了新的劇本《中國孤兒》。11月初,伏爾泰到里昂會見里舍利厄公爵,希望這位老友能為他返回巴黎做些工作,里舍利厄非常同情這位知心好友的不幸遭遇。盡管他在法國宮廷有一定的地位和權勢,也曾經多次幫助伏爾泰渡過難關,但是,這次他也表示無能為力了。因為路易十五和王后已經對桀驁不馴的伏爾泰耿耿于懷,他們不愿意再看到這位膽敢不斷冒犯自己的名人在的自己眼皮底下生活。
伏爾泰對法國當局既存幻想,又不存完全的希望。自從離開柏林后,他一直在不停地考慮他和德尼夫人能夠一起永久居住的地點。1753年8月30日,他給德尼夫人的長信中,傾訴了自己的孤獨感和對她的思念,他說,像他這樣一只老鳥不能沒有巢。他們離找到自己的巢已經為期不遠了。
1754年12月12日,伏爾泰和德尼夫人由里昂到達了日內瓦。日內瓦是瑞士聯邦的一個小共和國,風光旖旎,交通便捷,政治氣氛比法國和普魯士都要穩定、寬松。伏爾泰早就和那里的出版商格拉梅兄弟建立了良好的業務聯系,他們曾多次邀請他來日內瓦著書立說,并答應給予可靠的幫助。12月14日,他和德尼夫人在日內瓦城和洛桑城之間的普蘭京斯暫時安家。伏爾泰剛到日內瓦就和日內瓦城甚至是當時歐洲最有名望的醫生特羅香一見如故,很快便成了知心朋友,這位醫生后來成為他的私人醫生。
由于伏爾泰和德尼夫人走得匆忙,行李沒有隨身帶來,他們到普蘭京斯安頓下來后就開始焦急地等待行李,一直等了好幾個星期,德尼夫人覺得生活極不方便,牢騷滿腹,即使仆人也對普蘭京斯不滿起來。他們呆在這里生活單調,可談得來的朋友很少,令人生厭,于是他們決定重新再找個好點的地方住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尋訪,伏爾泰看中了日內瓦城墻外不遠的一所豪華住宅??紤]到日內瓦法律的限制,他便以剛結識的朋友特羅香醫生一個家庭成員的名義將其買下,雖然表面上他是以租賃的形式擁有使用權,而不是所有者,但成交之前還是遇到了一些阻力。市政當局害怕他反宗教的傾向影響到這個城市的年輕人,因而要他先作出虔誠的保證,聰明的伏爾泰用機智的外交辭令答復說,他尊重當地的宗教信仰,痛恨褊狹和狂熱,熱愛所居住的國家。他表示他已年老多病,不可能再對年輕人產生任何影響。日內瓦當局對他的表白表示滿意。因而,他的購房計劃也得以順利執行。
伏爾泰購下的這處住宅原名叫圣約翰山莊,他討厭帶有圣者的名字,于是為它重新取名為德利斯,意思是快樂山莊。伏爾泰之所以對它滿意是因其位于俯瞰雷曼湖的一塊高地上,山清水秀,視野開闊,氣候宜人,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辦好購置手續之后,他立即對房子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和裝修,添置了一些高檔家具,懸掛起剛剛購得的名家油畫,整個房子布置得華貴高雅、舒適氣派。同時,他又請人將荒蕪的花園重新開墾出來,精心種上了一些樹木花草,如橘樹、罌粟、玫瑰等。當這些樹木成活,草綠花開之時,他們營造安樂窩的工程終于完成,1755年初夏,他們喜氣洋洋地搬進了新居。
在自由的土地上找到了理想的安身之地,伏爾泰的心情異常的激動和喜悅,逃離普魯士帶來的驚恐、抑郁、孤寂、沮喪以及一連串的不愉快都已一掃而光。他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系列的頌詩,并立即結集以《伏爾泰關于1755年5月喬遷日內瓦湖畔的住宅獻詩》為書名公開出版。
伏爾泰在寵愛的外甥女的陪伴下,在德利斯過著平靜的生活。他有萬貫家財,舍得花錢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為了生活方便,他雇請大批仆人,甚至還為德尼夫人另外準備了一班侍候人馬。他買下了四輛馬車,還專門建造了一座小劇院。流浪漂泊了大半輩子的伏爾泰,準備在這里好好住下來,充分享受富足自由的晚年生活了。
沒過多久,伏爾泰與他的意大利籍的秘書科利尼關系緊張起來。他們從科爾馬到里昂時,曾為在馬車上攜帶多少行李的事發生過爭吵,科利尼甚至以辭職相威脅,到日內瓦準備在普蘭京斯安家時,他又喋喋不休抱怨生活艱苦,引起伏爾泰的不滿。1755年夏天,科利尼到巴黎休假,在那里他不但放蕩不羈,天天尋花問柳,而且還愛搬弄是非,對伏爾泰說長道短,伏爾泰極為反感??评崞饺赵诩夜ぷ饕采⒙R虎,不能及時完成主人交給的工作,還勾引主人的女客人,尤其不能容忍的是,他在給自己的情人寫信中居然輕浮地講一些德尼夫人的風流韻事。德尼夫人偶然在桌上看見了這封尚未發出的信,她非常生氣,伏爾泰也氣憤不已,他立即決定辭退這一不安分守己的秘書。他們最后分手還差一點鬧出了麻煩。因為科利尼臨走前,伏爾泰怕他帶走不利于自己的東西,便私下徹底檢查了科利尼的行李。科利尼外出歸來發現了這一情況,他本來就憋了一肚子氣,現在更覺得蒙受了奇恥大辱,一氣之下拔出劍來非要和伏爾泰決斗不可,在很多人的勸解下,他才平靜下來。為了息事寧人,伏爾泰在科利尼離開時又給了他很大一筆錢。接替科利尼職務的是一位名叫瓦格尼埃的小男孩,他是兩年前跟隨伏爾泰的,當時年僅14歲。伏爾泰很喜愛這個聰明誠實的孩子,經常教育他要好好讀書做人,甚至還不顧年老體弱,親自輔導他學習拉丁文。在以后的22年中,瓦格尼埃一直是伏爾泰忠實的朋友和非常稱職的秘書。
快樂山莊沒有取暖設備,因為伏爾泰不愿意為修壁爐而破壞整棟房子的外觀和結構,而他和德尼夫人又忍受不了冬天的寒冷,所以1766年冬天,伏爾泰又在洛桑附近租了一所有取暖設施的房子,第二年春天,他和房主簽訂了為期9年的租賃合同,以后便常常在這里過冬。
定居日內瓦,伏爾泰感受到了生活的平靜、自由和安逸,沒有憂愁,沒有煩惱,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里。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沒有國王,沒有監督者,沒有耶穌會教士,除了自己的愿望之外,沒有其他責任,只看見步行到此吃飯的統治者,我們盡情地愉快生活。”①
① 參見A·O·奧爾德里奇:《伏爾泰與啟蒙時代》,第237頁。
2. 中國文化的贊美者
伏爾泰到達德利斯安家不久,便收到盧梭派人送來的剛剛出版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一書。他以前曾拜讀過盧梭的《論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促進了風俗的淳化》一文,這是在第戎科學院關于“科學和藝術的重建是否對道德的純潔有所貢獻”的有獎征文中獲獎的文章。伏爾泰指責第戎科學院提出的題目是學童的作文題,他沒有直接批評盧梭對這一問題的否定,但是他認為如果因社會存在弊端而否定社會發展與進步,就如同人們因消化不良而不吃東西一樣荒誕可笑。在18世紀的歐洲知識界,伏爾泰是堅定的反保守的人物,他不屈服時尚的原始主義或尚古主義,毫不含糊地堅持非自然狀態的社會組織、科學進步以及藝術日趨精致優雅的原則,攻擊廣泛被人接受的自然狀態的神話。
收到盧梭的贈書后,伏爾泰并沒有對《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發表評論,而是借機給盧梭回了一封信,反駁其在第戎征文中的原始主義觀點。他說,他不喜歡像動物那樣用四條腿走路或像印第安人那樣生活,因為不開化的印第安人像文明的歐洲人一樣邪惡。他半開玩笑地對盧梭說,文學所附著的蒺藜實際上是與地球上到處泛濫的罪惡相伴的花朵,大的罪惡卻是著名的無知之徒所犯下的。
盧梭在《論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促進了風俗的淳化》中,曾以中國文明為例,證明他的“文明否定論”。他認為,中國古代科學和藝術都很發達,但文明未必是幸福,文明進步并不能矯正中國人的惡德,也不能使中國人免遭異族的征服。“在亞洲就有一個廣闊無垠的國家,在那里文藝是為人尊崇、擺在國家的第一位。如果科學可以淳化風俗,如果它們能教導人們為祖國流血,如果它們能鼓舞人們增長勇氣,那么中國人民就應該是聰明的、自由的而且是不可征服的。然而,如果沒有一種邪惡未曾統治過他們,如果沒有一種罪行他們不曾熟悉,如果無論大臣們的見識或者法律所稱號的睿智或者那個廣大帝國的眾多居民都不能保障他們免于愚昧而粗野的韃靼人的羈軛的話,那么他們的那些文人學士又有什么用呢?他們所堆砌的那些榮譽又能得出什么結果呢?結果不就是住滿了奴隸和為非作歹的人嗎①”?
① 參見讓·雅克·盧梭:《論科學與藝術》,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9頁。
伏爾泰反對盧梭的“文明否定論”,他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有著深摯的愛好,對中國的政治和教育思想有較深的研究,他曾經認真閱讀過譯出的儒家經典,認為儒家的學說符合人文主義的精神,孔夫子只訴諸道德,而不宣揚神跡,很值得西方人借鑒。他把中國的哲學和倫理道德作為啟蒙運動的有力武器。
為了宣揚中國的傳統道德,反駁盧梭的“文明不是幸?!钡闹鲝?,伏爾泰在科爾馬逗留期間,完成了一部別具一格的悲劇《中國孤兒》,他還給其加上了一個含蘊深刻的副標題——“五幕孔子倫理學”。這個劇本以我國元朝劇作家紀君祥所作的元曲《趙氏孤兒》為藍本。原作敘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權臣屠岸賈殘殺趙盾一家,并搜捕孤兒趙武,妄圖斬草除根。可是,趙家門客程嬰與公孫杵臼設計救出趙武,由程嬰撫養成人,最后報仇雪冤。伏爾泰按照古典主義的三一律原則,把該劇時間跨度由20多年縮短為一晝夜,刪除了原作中的弄權、作難、搜孤、除奸、報仇等情節,加上一些愛情穿插,改編成了一部標準的古典主義悲劇。
我國元曲《趙氏孤兒》傳入法國,約在1732年至1733年間,這是傳入法國的第一個中國劇目,就18世紀的整個歐洲來說,它也是獨一無二的。伏爾泰最先是從巴黎的《法蘭西信使報》上看到有關劇情介紹的,后來他又在法文對折本四厚冊的《中國通志》里讀到《趙氏孤兒》的譯文。當時已40多歲的伏爾泰,被這個具有濃郁中國民族風格的戲劇所吸引了,他決定將它改編成新劇目。但由于生活長期動蕩不安,這個計劃一直未能付諸實現,直到他已年逾60,歷經坎坷人生的折磨,且又準備與盧梭論戰時,才下決心動筆改撰。
伏爾泰完成的《中國孤兒》將故事背景從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后移到13世紀的宋末元初,將諸侯國家內部的文武不和改編成為兩大民族之間的文明與野蠻之戰。其大致情節為:成吉思汗率領韃靼大軍滅金以后,侵入中國北部,并占領了黃河以北地區。當他以征服者的身份回到北京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以前鐘情的女人依達姆嫁給了一個達官貴人盛悌,正是這位盛悌曾冒死從入侵者手中救出了王室最小的兒子,使大宋王朝保住了一根獨苗。成吉思汗嫉恨不已,他脅迫依達姆作出選擇,要么與丈夫離婚嫁給他,要么和他的丈夫、還有那個孤兒一起被殺死。依達姆和盛悌寧死不屈,并準備以自殺表明決心。后來成吉思汗終于發了慈悲,釋放了他們和那個孤兒。
伏爾泰在這部悲劇中大力宣傳了中國文化和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在劇中第四幕第四場,依達姆說:“我們的國朝是建立在父權上,倫常的忠信上,正義上,榮譽上,和守約的信義上,換一句話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就是我國立國的大本。我們大宋朝雖已被推翻,可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永不會滅亡理都在你一個人身上完全表現出來了。你可以把這些寶貴的教訓講給我的人民聽,現在打了敗仗的人民來統治打勝仗的君主了。忠勇雙全的人是值得人類尊敬的,我要以身作則,從今起我要改用你們的法律?!贝笏瓮醭m已滅亡,但是征服者被融化在被征服者的文化和道德中。這正是伏爾泰所極端推崇的中國文明的偉大業績。
① 伏爾泰《中國孤兒》,見《伏爾泰全集》(英文版)第8卷上冊轉引自葛力等著《啟蒙思想泰斗伏爾泰》,第189頁。
1755年8月,《中國孤兒》在楓丹白露首次公演,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伏爾泰雖然對中國的戲劇藝術傳統理解不深,他只能按照歐洲的古典主義法則來衡量與改造中國藝術。但是,他敢于大膽地把中國的歷史故事搬上法國舞臺,這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無疑是前所未有的一項創舉。劇本改編的成功,不僅給伏爾泰帶來了極大的聲譽,而且也直接激發了英、法等歐洲國家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的興趣。
17世紀開始,大批歐洲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除傳教布道之外,還廣泛研究和了解中國思想、文化、政治制度和社會風貌,他們利用自己的書信和翻譯的中國作品,向歐洲人展示了一幅陌生而富有魅力的畫卷,為他們打開了了解中國的窗口。由于與中國有關的一些書籍在歐洲流行,很快引起了學術界對中國的重視,掀起了研究中國的熱潮。伏爾泰非常注意研究中國的思想文化,他經常留心報刊中有關中國情況的介紹,對一些感興趣的中國問題,他不滿足于膚淺的了解,他盡可能地找到一些傳教士出版的書信集、介紹中國文化的專著或譯著等進行認真的鉆研,力求作全面深入的理解。對中國文化研究得愈深愈透,他就愈加感受到中國文化的豐厚廣博,也就愈來愈崇拜中國的思想文化。他對孔夫子贊揚備至,認為孔子不以神或預言者自命,不講迷信,只談道德,不把真理與迷信混同。與孔子的學說相比,基督教是虛偽的、迷信的,伏爾泰主張根本廢棄這種宗教,而儒教是人類的幸福和和平的再現,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他推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認為西方的格言和基督教理根本無法與這種純粹的道德說教相比。他相信,倘若人們履行孔夫子學識的仁義道德,世界上就不會有罪惡的戰爭了。伏爾泰簡直對孔夫子著迷了,他說孔夫子不媚帝王,不好淫色,實為天下惟一的師表。他甚至千方百計地找到了一幅這位中國古代圣人的畫像,曾虔誠地將其懸掛在自己的書房內,天天與其進行默默的心靈對話。
伏爾泰對中國的古代文明作過深入的研究,他熟悉中國的文明史,對古代中國的政治、法律、軍事、宗教、經濟、文化、教育、科學、人口、城市、地理概貌及風俗習慣等,都有較為詳細的了解。他在其卷帙浩繁的歷史和哲學著作中都把中國放在極為重要的地位來進行介紹和論述。在他的《路易十四時代》中,他用一章專門來討論了耶穌會傳教士在中國引起的禮儀之爭,抨擊基督教給每個國家都帶來了不安。在作為《風俗論》導論的《歷史哲學》中,他用了整整一章來介紹中國的悠久歷史、可信的歷史記載和古老的文明。在《風俗論》中,他又用開頭的兩章來贊揚中國的文明,介紹古代中國的輝煌成就。伏爾泰在《無知的哲學家》、《中國通信》、《哲學辭典》、《詠自然法則》等其他一些著作中也多次論述到中國的思想文化和古代文明。他崇拜中國文明,但又能客觀地評價和看待中國的思想文化。他認為中國人在哲學和文學方面,大約領先于歐洲200年,中國人在倫理道德和治國理政上屬于世界一流水平,但由于2000多年來的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所以在科學發展上又遠遠落到了歐洲的后面。
伏爾泰真誠地了解中國、研究中國,贊美中國文化,但他對中國的了解也有一些是錯誤的,有時他甚至是故意曲解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想借東方的倫理觀來表達他自己的啟蒙理想。伏爾泰正是由于研究了中國和東方各國的文明,比較了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狀況,開拓了視野,才逐步形成了自己進步的政治思想。孔子及儒家關于倫理道德和注重教育的學說,在思想精神上大大鼓舞了以追求理性和智慧、反對愚昧與盲從為宗旨的啟蒙運動。伏爾泰也正是從這些優秀的中國思想文化中找到了反對法國專制政體和封建教會的斗爭武器。
3. 別具一格的人類智慧史:《風俗論》
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發生強烈地震,12月初又出現余震。地震之后引發熊熊大火,房屋倒塌和燒毀不計其數,居民先后死傷三萬余人。
第一次地震那天正是基督教的萬圣節,教會人士借機大作文章,把責任歸咎于無神論者得罪了天神,瘋狂圍攻進步思想家。葡萄牙耶穌會教士活動尤為猖獗,他們不顧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用上帝對人類懲罰的謊言來恐嚇群眾,還在里斯本舉辦功德會,用活活燒死無辜的百姓來奉祭天神,以期得到天神庇祐,阻止地震的再度發生。一時間,歐洲各國輿論大驚,人心惶恐,社會秩序混亂,甚至在進步思想家中也引起了疑惑和不安。
伏爾泰得知這一情況后,激憤不已,他揮筆寫下了一首哲理詩《詠里斯本災難》,副標題是“對‘一切都完滿’公理之檢討”。在這首著名的詩里,伏爾泰猛烈抨擊了教會人士的別有用心,他堅信里斯本的災難決不是因為那里的人罪惡深重而招致上帝的懲罰,教會宣傳的那種上帝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里斯本悲劇的原因應該在自然界,在自然法則中去尋找,而不應在上帝的旨意中去尋找。他還反駁了蒲伯的世界完滿論,他宣稱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滿的人,明顯是在撒謊,里斯本的廢墟就是對這種謊言的最好駁斥。
《詠里斯本災難》發表時,伏爾泰還同時發表了另一首哲理詩《詠自然法則》。這首詩闡述了伏爾泰自己的自然法則理論和自然神論主張,指責基督教的迷信、狂熱、崇拜和教派爭吵嚴重地違背了自然宗教的原則,宣傳了寬容精神?!对佔匀环▌t》和《詠里斯本災難》兩首哲理詩之所以一同發表,是因為二者是有機聯系、相互補充的,它們是伏爾泰哲學思想、宗教觀念和人生理想的生動寫照。
伏爾泰《詠里斯本災難》和《詠自然法則》的發表,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詠自然法則》在1756年一年內至少就出了18版。但是他也受到反動人士的攻擊,甚至同為啟蒙思想家的盧梭,也不同意伏爾泰的觀點。盧梭在讀到這首詩后,對伏爾泰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給伏爾泰寄來了一封論《詠里斯本災難》的長信,他認為,伏爾泰把里斯本的災難說成是自然規律的必然結果,這種學說比摩尼教還殘酷。自然中的一切罪惡與人無法分開,因此問題應該是人為什么不幸福,又為什么要存在。罪惡來源于人本身,因為他們運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里斯本的災難同樣屬于人的錯誤,因為他們選擇生活在這樣一個擁擠的城市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盧梭宣稱,人們應該區分一般的罪惡和個別的罪惡,每一事物并非都是絕對善的,但一般地講,宇宙的體系是完美無缺的。
伏爾泰熱情而真誠地給盧梭回了信,他說哲學討論只是為了消遣娛樂,不必過分認真。他這時所真正關心的只是自己和德尼夫人的健康,不想為這些額外的論戰耗費精力,他甚至還主動邀請盧梭來自己德利斯的家里作客。但盧梭并沒有理睬伏爾泰的友好舉動,而繼續對伏爾泰的一些觀點進行攻擊,他們的思想已尖銳對立。1760年6月,佛爾梅出版了盧梭的這封論《詠里斯本災難》的長信,這引起了伏爾泰對盧梭的極大不滿,毅然決定不再跟盧梭聯系和交往,這樣,同一陣營的兩位著名啟蒙思想家開始分道揚鑣。1756年,伏爾泰最后完成了他一生中另外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試論各民族的精神與風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歷史》(簡稱《風俗論》),它被稱為是《路易十四時代》的姊妹篇。
《風俗論》構思、動筆于西雷隱居時期。伏爾泰最初的寫作動機是為夏特萊侯爵夫人愛米莉學習歷史準備一本通俗有趣的教材。愛米莉對自然科學和哲學頗感興趣,但對歷史卻興味索然,伏爾泰為了使她相信,歷史也能夠像自然科學一樣使人感興趣,便親自動手為她寫一部通史。1739年,寫出部分初稿,40年代在《法蘭西信使報》上陸續刊出過。愛米莉死后,伏爾泰已沒有信心繼續寫下去。在普魯士王朝任職的時候,內奧爾以《通史概要》為題盜印了伏爾泰的手稿,這個版本錯誤百出,還增加了其他人寫的一些反王權的段落,伏爾泰氣憤地稱它為“討厭的版本”。由于這一事件的刺激,他開始覺得應該在適當的時間將這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接著寫下去,應該給世人留下一部真實而完整的歷史著作。逃離普魯士后,在科爾馬不愉快的日子里,他把許多精力都投入到了這部著作的撰寫上,1756年終于最后完成并在日內瓦公開出版。此后,他仍不斷審閱、不斷修改完善,甚至在他去世那年,還對該書有所增補。1739年的初稿《通史》僅僅是這部煌煌巨著的序言;1763年,他補充了《路易十四時代》和其他涉及最近事件的一些章節,以修訂本發表,這些補充的部分后來獨立成書,稱為《路易十五時代概要》。1765年,他完成了《歷史哲學》一書,1769年《歷史哲學》代替《通史》成為《風俗論》的導論。
伏爾泰說過,“我寫歷史更多的是寫一個偉大的時代,而不是一個偉大的國王?!瓚敵蔀樽钅転槿祟愒龉獾哪莻€時代的人類智慧史。①”《路易十四時代》雖然也顯示了這種努力,但是它未完全離開它的主角路易十四,而且也過分強調了路易十四個人的成就。在《風俗論》的寫作中,伏爾泰的指導思想越來越明確,他的啟蒙主義的歷史觀也正式形成。他指出:“我的主要想法是盡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風俗和研究人類的精神。我把歷代國王繼承的順序視為撰寫歷史的指導線索而不是目的。②”歐洲的歷史,尤其是中世紀歐洲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宗教思想統治人們精神生活的興衰史,是教權與王權既相互利用又彼此斗爭的歷史。宗教問題滲透到政治、軍事、財政、貿易、哲學、文藝、科學等各個領域,又是許多歷史事件的重要起因?!讹L俗論》以此為重點旁及文化風俗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闡述,指出了人類從愚昧進步到文明的艱辛歷程,從而揭示出人類必然走向理性時代的美好前景。
① 參見伏爾泰:《致赫維勛爵的信》,引自《路易十四時代》中譯本序言,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7頁。
② 參見伏爾泰:《科爾瑪公證文書》,引自《風俗論》中譯本譯者前言。
過去的世界古代史主要涉及希臘、羅馬和猶太,其余民族很少提及,伏爾泰擴大了歐洲人寫歷史的時間和空間,擺脫了前輩狹隘的民族偏見。他在《風俗論》中不僅贊揚了英國的立憲君主制和哲學精神、荷蘭與瑞士的藝術和公民自由權,歌頌了開明君主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而且還用相當大的篇幅介紹了除猶太人外的非西方民族,尤其在介紹中國時往往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贊美。他的思想深度和對世界文明史的認識,已遠遠超過他的前人或同時代的重要史學家。
《風俗論》雖是為夏特萊侯爵夫人學習歷史而寫的,但伏爾泰也是有所感而發。當時法國不少史書,特別是博絮埃的《世界史講話》,按教會和國王的利益編造歷史,把一切歷史事件歸為神的意志的結果。伏爾泰把這些歷史著作斥之為“撒謊的作品”。但他不屑于以筆戰來駁斥這些著作,而是想以撰寫《風俗論》這部紀念碑式的鴻篇巨制來取代它們。果然,1756年《風俗論》初版便印刷了6000部,這在當時的歷史著作中是空前巨大的印數。
《風俗論》用大量事實揭露教廷的黑暗和腐朽,反對宗教狂熱、宗教迫害和教派斗爭,并以犀利的文筆、磅礴的氣勢,上下數千年,縱橫幾大洲,向人們展示了世界各重要民族的精神和風俗的宏偉畫卷。伏爾泰不僅把《風俗論》寫成了一部社會歷史,而且還對歷史的經濟因素作出了詳盡的分析。同時,他還開始把歷史著作用于倡導寬容精神和消滅敗類的思想啟蒙宣傳運動。枯燥無味的歷史,在文學和啟蒙思想大師伏爾泰的筆下有了生氣,有了思想,有了靈魂,有了非凡的感染力和號召力?!讹L俗論》作為伏爾泰根據自己的思想精心撰寫的一部劃時代的“人類智慧史”,成為他宣傳啟蒙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4. 呵護《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最初是由狄德羅和達蘭貝爾聯袂主編的。它卷帙浩繁,圖文并茂,幾乎囊括了18世紀中葉以前歐洲人所取得的全部科學成果。它立足于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最高水平上,對各個領域的學術和技術做了一次全面總結。它在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發展和宣傳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百科全書》的問世及其不斷編輯出版,與伏爾泰的巨大努力是分不開的。百科全書派的領袖們很早開始就得到過伏爾泰的鼓勵和幫助。
1749年6月,伏爾泰在巴黎意外地收到了一位法國作家的信和禮物。這個人就是后來《百科全書》的主編,當時年僅35歲的德尼·狄德羅。狄德羅出身于一個制刀剪的富有作坊主家庭,受過良好教育,只因不滿意父親為他安排的職業而與家庭斷絕了經濟來往,只身在巴黎過著貧困生活。伏爾泰在無意之中把這位年輕人引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天,無所事事的狄德羅帶著情人巴布蒂小姐從咖啡館悠閑地走出來,他們一路溜達來到了繁華的奧古斯坦碼頭街。不名一文的狄德羅不敢帶自己的情人逛商店,正好路邊有家書店的門開著,他拉著巴布蒂小姐鉆了進去。在琳瑯滿目的書架邊,他隨手取下一本書——伏爾泰的《哲學通信》埋頭翻閱起來。一下子他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身邊的女郎,忘記了吃飯,他一口氣看了兩個多小時。英格蘭自由的天空,清新的思想和文化,理智、剛毅的民族精神都令他神往不已,他從此記住了伏爾泰的名字。
在伏爾泰思想的啟發下,狄德羅成了一名反封建、反宗教的英勇戰士,他追隨伏爾泰也開始了啟蒙思想的宣傳。不久,他完成了《哲學思想錄》和《懷疑論者的漫步》兩部著作。他這次送給伏爾泰的禮物是自己的新作《供明眼人參考的談盲人的信》,這部著作以唯物主義觀點討論了認識的來源和范圍問題。伏爾泰贊賞這位年輕人的才華和思想,他給狄德羅寫了一封熱情的回信,稱贊這本書坦率而深刻,表示同意作者的基本觀點,但對作者的無神論也提出了質疑。伏爾泰還邀請這位青年哲學家來看他,共進一頓“哲學的便餐”。狄德羅對德高望重的伏爾泰更加由衷的敬佩,從此,他開始更加密切地與伏爾泰聯系。
在伏爾泰收到狄德羅的信和禮物三個月之后,狄德羅因《談盲人的信》遭逮捕,囚禁于文森監獄。伏爾泰得知消息后,立即設法進行營救和幫助。文森監獄的管理員是夏特萊侯爵的親戚,伏爾泰讓愛米莉給那位親戚寫信,請他想辦法多多關照狄德羅,盡量不要讓哲學家吃虧受苦。伏爾泰還親自給讓塔爾寫信,請求他為狄德羅疏通,盡可能讓他早日獲釋。
伏爾泰與另一位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人物達蘭貝爾聯系較早。達蘭貝爾是歐洲知名的數學家,他在哲學、文學、歷史、音樂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著作的內容極為廣泛,他曾將自己的《關于風的一般起因的思考》一書寄贈給伏爾泰,伏爾泰對他十分賞識,曾稱他為當代第一位作家。愛米莉死后,伏爾泰在巴黎常去德芳夫人的沙龍和在圣奧諾萊大街的達蘭貝爾的住所,因而與達蘭貝爾交往密切。當時達蘭貝爾已和狄德羅著手編纂《百科全書》的工作。
《百科全書》的編纂其實也是一次偶然的機遇引起的。1728年,英國作家錢伯斯出版了一部《藝術與科學大辭典》。1745年,旅居巴黎的英國商人米爾斯靈機一動,想將它譯成法文,在法國推銷牟利。他決定下來之后,便將要出版的書定名為《藝術與科學萬能百科全書辭典》,并發出蠱惑人心的新書廣告,很快就招徠大批訂戶。但是,他所雇請的譯者交來的卻不是譯稿,而是一大堆雜亂無章的讀書筆記,預訂者獲悉后紛紛要求退貨。米爾斯又急又氣,慌忙之中找到狄德羅,希望他能為自己解危。
1749年10月21日,狄德羅在多方的幫助下,終于從文森監獄獲釋。出獄后,他正式開始了米爾斯委托的工作,他意識到僅憑自己個人的能力不可能完成這樣工程巨大的工作,他找來達蘭貝爾合作。他和達蘭貝爾認為翻譯錢伯斯已經過時的辭典沒有實際的意義,他們準備移花接木,把它搞成一部自己編寫的、具有現實參考價值的《百科全書》。編纂原則確定下來之后,他們便著手進行分配辭條的工作。這一工作得到了當時許多知名人士僥支持,盧梭、伏爾泰、馬爾蒙代夫、霍爾巴赫、拉美特利、愛爾維修、孔多塞、孟德斯鳩等都先后加入了編寫辭條的隊伍。由于囊括了當時所有著名的哲學家,因而這一些人當時被稱為“哲人黨”,后來他們又被稱為“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派的形成,標志著像伏爾泰等人單槍匹馬地與舊制度戰斗的時期從此結束。
伏爾泰雖說跟狄德羅有過一些聯系,但是,他們并未直接見過面。他跟達蘭貝爾已經非常熟悉,伏爾泰向達蘭貝爾表示,他將全力支持《百科全書》的事業。伏爾泰敏銳地感覺到“這項事業將是法國的光榮和它的非難者的恥辱”。狄德羅和達蘭貝爾正在建造一座不朽的大廈,而他本人將不遺余力地給他們添磚加瓦。
1751年6月,狄德羅和達蘭貝爾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將《百科全書》第1卷(A字條目)編纂完畢,并在巴黎出版。盡管他們在編纂中小心從事,盡量避免當局找麻煩,但是貝蒂埃神甫控制的耶穌會機關報《特雷沃爾報》從一開始就與哲人黨過不去,千方百計找茬兒,破壞《百科全書》的出版。1752年1月,《百科全書》第2卷(B、C字條目)出版,這時反對派終于找到了攻擊的口實,他們抓住普拉德神甫事件大做文章,《百科全書》的繼續出版面臨嚴重困難。
普拉德神甫是為《百科全書》積極撰稿的神學家之一,他寫的“確實性”條目曾經引起很大的轟動。他曾在圣絮爾皮斯神學院學習,在學習神學的同時,他也受到英國經驗論者及其法國繼承人的影響。1751年11月18日,他向索爾邦學院提交了自己用法文和拉丁文寫的博士論文《天國的耶路撒冷》。這一長篇論文并沒有明確表明他想抵制宗教,恰恰相反,他在這里還想證實圣約的可靠性。但是索爾邦學院的一些衛道士仍不滿意,因為普拉德試圖對奇跡作合理的解釋,并把福音書中的神奇醫術同希臘神話中的醫術之神艾斯庫拉普的醫道相比較。尤為不能容忍的是,他闡述了社會的自然狀態思想,并追逐洛克否認天賦觀念。這些觀點恰恰很接近百科全書派的啟蒙思想家的觀點,他的博士論文中有很長的幾段甚至與達蘭貝爾為《百科全書》寫的“序言”非常相同。因而,他的論文不僅得不到通過,還遭到查禁。1752年1月底,巴黎大主教下令將這篇宣傳“異端邪說”的論文燒毀。普拉德神甫被索爾邦學院除名,失去了職位,又遭通緝,他只好匆忙逃往國外避難。
耶穌會士和冉森派教徒在對普拉德神甫進行打擊迫害的同時,又借機把攻擊的矛頭指向百科全書派,他們對狄德羅、孟德斯鳩和布豐等啟蒙思想家實行口誅筆伐,到處散布謠言,說普拉德的博士論文出自狄德羅的手筆,連篇累牘地發表誹謗狄德羅的文章和小冊子。在他們的橫加干涉下,已出版兩卷的《百科全書》被當局查禁。
《百科全書》所面臨的困難,引起了伏爾泰的同情和不安。他雖與這部巨著的前兩卷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他佩服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的非凡膽識,對他們兩年多來卓有成效的工作非常滿意,他曾在自己剛剛完成的《路易十四時代》中稱他們主編的《百科全書》是“巨大而不朽的著作”。身陷困境的《百科全書》主編沒有忘記這位享有很高聲譽的前輩的支持,當普拉德神甫被逼得走投無路之時,達蘭貝爾給尚在普魯士任職的伏爾泰寫了一封緊急求援信,希望他能為這位遭受厄運的神甫找到暫時的棲身之地。伏爾泰飽受亡命之苦,深知普拉德神甫處境的艱難,他當即決定要憑自己與普王的友好關系來幫助神甫。由于當時弗里德里希出巡未歸,伏爾泰焦慮之中只能先斬后奏了。他擅自邀請普拉德來普魯士,保證為普拉德提供食宿和波茨坦圖書館的豐富藏書,并許諾說服普王給普拉德以牧師的俸祿。弗里德里?;匕亓趾?,伏爾泰把所發生的事情如實稟報,為神甫爭取到了御前侍讀的職位。1752年夏天,普拉德到達柏林。
通過普拉德神甫事件,伏爾泰與百科全書派的關系進一步密切起來,他也開始更多地考慮《百科全書》的前途。他認為《百科全書》事業不能半途而廢,既然在法國遭到查禁,就應該重新尋找戰斗的陣地。他準備邀請達蘭貝爾和狄德羅到柏林繼續編輯出版《百科全書》,他認為,在普魯士的宮廷,可以避免狂熱的宗教衛道士和嫉妒成性的文人的騷擾和迫害。但是,由于普魯士缺少從事這項事業的基本條件,狄德羅又不愿向反對派低頭,拒絕出國,伏爾泰只能放棄這一念頭。
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留在巴黎,并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百科全書》已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不顧當局的禁令,繼續編輯出版新的《百科全書》。1753年8月至1757年10月,《百科全書》已經出版到了第7卷。伏爾泰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著《百科全書》的事業,他一方面盡快完成自己承擔的一系列條目的撰寫,另一方面,積極為《百科全書》的編輯出版出謀劃策,他和達蘭貝爾在這個時期的通信中幾乎全都是談的《百科全書》的問題。
隨著《百科全書》的陸續出版,百科全書派在社會上的影響和知名度越來越高,巴黎當局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1756年1月21日,由于多方面的努力,在同情百科全書派的蓬巴杜夫人的幫助下,國王頒布了允許《百科全書》繼續出版的特許詔書。盡管詔書要求《百科全書》出版前必須通過檢查機構的嚴格審查,但百科全書派總算贏得了一個回合的勝利。
正當《百科全書》的事業峰回路轉,剛剛步入柳暗花明之境的時候,《百科全書》第7卷中的一個條目卻引起了百科全書派的內訌。
達蘭貝爾承擔了《百科全書》“日內瓦”條目的撰寫任務。為了寫好這一條目,1756年8月,他親自到洛桑拜訪伏爾泰,聽取這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對日內瓦的看法。伏爾泰有目的夸張地描繪了日內瓦的寬容風氣和新教牧師的理性主義態度,達蘭貝爾把這些看法寫入了“日內瓦”條目中。1757年,《百科全書》第7卷一出版,立即引起日內瓦當局、法國當局和百科全書派內部對這一條目的強烈反對。通常,列入《百科全書》的地理條目一般只占一欄,而“日內瓦”條目卻占有四欄之多。達蘭貝爾極力贊揚日內瓦,使人懷疑他可能是別有用心,即是想通過吹捧日內瓦而貶低巴黎,以此批評巴黎的時政。大概是伏爾泰的要求,達蘭貝爾還在條目中批評了日內瓦的文化生活。日內瓦由于歷史的原因,不設劇院,不準演戲,這使戲迷伏爾泰不能忍受。達蘭貝爾在他撰寫的條目中認為,日內瓦沒有劇院,并不是那里的人們不喜歡舞臺演出,而是害怕演員的生活習慣對年輕人產生不良的影響,他建議設立劇院和劇團,并通過法律來防止出現那里的人們所擔心的后果。達蘭貝爾還斷言,日內瓦的一些牧師是完美的索齊尼主義者,他們反對一切屬于神秘的東西,相信真正宗教的第一原則是不提出與理性相對抗的信仰的。
伏爾泰認為,這一條目高度贊揚了日內瓦的寬容。但是日內瓦的部長們認為他們受到了誹謗,議會專門召開會議,考慮要向法國政府提出正式抗議,牧師協會則指定一個委員會鄭重起草一份抗議聲明。日內瓦掀起了一個反對百科全書派的浪潮,報刊上也經常出現一些諷刺詩,指責狄德羅、達蘭貝爾和伏爾泰。伏爾泰忍無可忍,被迫奮起反抗,用他的詩抨擊日內瓦的狂熱分子。達蘭貝爾厭惡“日內瓦”條目引起的激烈爭吵,打算退出《百科全書》的工作。伏爾泰為了《百科全書》的事業,極力勸說達蘭貝爾保留編輯職務,并給狄德羅寫信,請他設法挽留達蘭貝爾。然而,達蘭貝爾仍然表示忍受不了法國政府的敵意行動及反動文人的誹謗和攻擊,不顧伏爾泰的勸告,毅然放棄了《百科全書》的職務。
另一百科全書派的主將盧梭也對達蘭貝爾的“日內瓦”條目不滿。他收到《百科全書》第7卷后,稱達蘭貝爾的文章寫得巧妙而又有藝術,但是他抓住達蘭貝爾要在日內瓦建立劇院的主張大做文章。他于1758年10月20日寫了一封信,這就是后來稱為《致達蘭貝爾論戲劇的信》。在這封信里,他嚴厲指責戲劇對社會和個人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他認為,戲劇是貴族專有的東西,是封建社會不平等的象征,被資產階級所痛恨。他把自己看作是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代言人,強烈指責伏爾泰在日內瓦極力推廣戲劇是為貴族服務,是用巴黎上流社會腐朽而糜爛的東西,來腐蝕自由平等的日內瓦共和國。盧梭在信中還對戲劇大加撻伐,他說,戲劇像演員的行為一樣是不道德的,劇院給人們提供了逃避現實的場所,敗壞了社會道德;喜劇會給日內瓦人帶來可怕的混亂,甚至還會成為黨派斗爭和報私仇的工具。
面對盧梭的責難,伏爾泰憤然稱其為瘋子和玩世不恭者,他正告盧梭,一個哲學家首先應該反對當時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最為壯觀的戲劇表演——七年戰爭,反對軍事屠殺,而不該把自己的紙和筆用于在日內瓦的戲劇問題上反對自己的朋友。狄德羅和達蘭貝爾對盧梭的無理指責也進行了有力的回擊,百科全書派內部的分裂已不可避免,盧梭毅然斷絕了與百科全書派的關系。
在達蘭貝爾、盧梭先后退出《百科全書》的工作后,魁奈、杜爾哥、馬爾蒙代夫和杜克洛也相繼離開了哲人黨的陣營。法國當局加緊了對百科全書派的迫害。1759年2月6日,御前咨議會和高等法院作出判決,下令公開燒毀伏爾泰的《詠自然法則》、愛爾維修的《論精神》等8本進步書籍,并委派神學家對已經出版的7卷《百科全書》進行重大修改。1759年3月6日,咨議會又決定吊銷《百科全書》的出版特許,指責它的作者們濫用國王的仁慈,胡說這類作品絲毫沒有促進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反而宣傳“異端邪說”,有損道德和宗教。
在《百科全書》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刻,伏爾泰強烈地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他要挺身而出,竭盡全力保衛這一神圣的事業。他一方面給狄德羅寫信,鼓勵他要堅定地面對攻擊和誹謗,一方面親自寫文章反擊反動人士對《百科全書》的攻訐和誣蔑。他還試圖動員《百科全書》的3000名贊助者向政府施加壓力,逼其撤銷對該書的禁令。為了《百科全書》的新生,伏爾泰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他說:“當我身上還有生命的火花時,我是會為《百科全書》光榮的工作者們效勞的。如果我能夠將自己的微末貢獻投到這個最偉大、最美麗的民族和文化的紀念物中去,我將引以為自己崇高的榮耀?!雹?BR> ① 參見王子春著《伏爾泰》,第46頁。
日內瓦當局和教會對《百科全書》的攻擊,引起了伏爾泰的不安,他對日內瓦日漸抬頭的宗教狂熱有所警惕。為了長遠打算,他決定在日內瓦—法國邊境附近購置房產。顛沛流離了大半輩子的伏爾泰不希望晚年再流離失所,因此,盡管他覺得與其他國家相比,日內瓦的政治自由是有保障的,但是他也得防患于未然。1758年4月,他開始和中間人談判,打算在費爾內和圖爾內購置兩處房產。費爾內是位于萊蒙湖北岸的一個法國小鎮,距日內瓦很近,居民不多。這年年底,他以德尼夫人的名義買下了費爾內整個一所莊園,并立即出資重建費爾內莊園,修建了一幢別墅,一個教堂,一所劇院。1760年后,他和德尼夫人大部分時間住在這里。與此同時,他又買下了圖爾內伯爵德布洛斯的領地。1758年圣誕節,他正式成為圖爾內的新主人,他立即在信中采用“圖爾內”的頭銜,表示他也是有了采邑的“貴族”。
奔波勞碌了一生的伏爾泰,現在不僅有了安樂窩,而且還有了多處避難所。在瑞士有德利斯和洛桑,在法國有費爾內和圖爾內。他興高采烈地說,他感受到了在他這樣的年齡能夠享受到的最完滿的幸福。他似乎有了四條腿,面對現實,他已可進退自如。狡兔三窟的安排,使他享受到了別人不可能享有的獨立和自由。他已對一切都無所畏懼了,他準備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作出輝煌的一搏。
5. 戳穿“先天和諧論”的畫皮:《老實人》
1753年,柏林科學院宣布1755年該院懸賞征文的主題是:關于蒲伯和萊布尼茲的樂觀主義。康德、孟德爾松、萊辛、維蘭德等德國哲學家和詩人都紛紛撰文應征。伏爾泰也以此為主題寫了《老實人》(或《樂觀主義》),1759年,他偽稱譯自德國拉爾夫博士的作品,予以公開發表。
《老實人》是伏爾泰哲理小說中最杰出、影響最大的一個中篇,啟蒙思想的特點表現得更加深刻有力。如果說,《查第格》是假借古代東方的題材影射西方的社會現實,那么,《老實人》則是直接描述當時歐洲的社會生活,它是以貶斥時弊,嘲諷盲目樂觀的“先天和諧論”哲學為主要內容的。
小說主人公老實人,寄居在德國威發里一位男爵的府上,他受到府上家庭教師邦葛羅斯的教育。邦葛羅斯是一位哲學家,他鼓吹一切皆善,宣傳“在此最完善的世界上,萬物皆有歸宿,此歸宿自然是最完美的歸宿”。老實人首先虔誠地相信邦葛羅斯的觀點,但是他后來在這世界上的種種奇遇恰恰證明,這個世界并不是盡善盡美,而是充滿著丑惡與不幸。老實人因為和男爵的女兒居內貢小姐自由戀愛被貴族偏見極深的主人一腳踢出了爵府;他被抓壯丁到兵營訓練,又因為目無紀律自由行動而慘遭毒打;在兩軍相爭的戰場,他看到雙方士兵互相殘殺,奸淫擄掠,慘無人道。在流浪漫游中,老實人幾乎很少碰到好人,所見到的不是宗教狂熱分子,就是偷雞摸狗的神甫和敲詐勒索的法官。他九死一生,吃盡了苦頭,先被誤認為是異教徒,差一點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燒死,后又在巴黎被騙子神甫等人盤剝一空。他的情人居內貢小姐的遭遇更為悲慘,在戰禍中她的家人被殺,自己被敵兵強奸,后又被一位軍官霸占,這位軍官厭倦之后又把她作為奴隸出賣,最后嬌艷可愛的爵府千金變成了相貌奇丑的洗衣婦??诳诼暵曅Q“天下盡善盡美”的邦葛羅斯,也被無情的現實狠狠嘲弄了一番,先是染上梅毒爛了半截鼻子,后來又在里斯本大地震時被宗教裁判所施加火刑,以慰天神,差一點被活活燒死。老實人和居內貢小姐的同伴的經歷也無一是幸福美滿的。面對著人世間的丑惡與不幸,老實人最后清醒了,他對邦葛羅斯叫道:“得啦,得啦,我不再相信你的樂天主義了。地球上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災難啊?!?BR>
當時的歐洲,盛行著一種唯心主義的樂觀哲學,法國的萊布尼茲,英國的博林布洛克等人,都是“一切皆善”的哲學鼓吹者。他們認為惡是暫時的,善是永久的,現實中的一切都會走向更完美更崇高的和諧。這一哲學觀的產生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基礎的。17世紀,歐洲的反封建斗爭遭到挫折,隨著君主專制統治的加強和唯理主義的盛行,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對封建王權的謙讓、妥協傾向日趨明顯,鼓吹安于現狀、忍辱求生、知足常樂的盲目樂觀主義哲學也就應運而生。它成了束縛人們頭腦的一種新的精神枷鎖,嚴重阻礙著反封建斗爭的深入發展。針對這一現狀,伏爾泰覺得非常有必要戳穿“先天和諧論”的畫皮,提醒人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他決定采用自己最得心應手的斗爭工具——諷刺小說來批駁這一為舊制度辯護的哲學,并借機宣傳啟蒙思想。伏爾泰在《老實人》中,通過對老實人、居內貢、邦葛羅斯等人苦難歷程的描繪,深刻揭露了歐洲封建社會和教會制度的腐朽黑暗,無情地嘲笑了樂觀主義哲學的盲目性和虛偽性,同時也批判了這種哲學給人們精神所造成的危害。伏爾泰在小說中還刻畫了一位悲觀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瑪丁,他堅持“人類只是在焦灼不安和無聊昏睡中生活一世”的悲觀論調,堅信災難、卑鄙行為和無聊之事主演歲月。這也是伏爾泰所不贊成的消極處世哲學,他主張啟迪人們的智慧,正視現實,積極謀求新的變革。小說的最末一句話:“種咱們的園地要緊。”這句名言,構成了伏爾泰全部哲學思想的真諦。它說明,人類社會并不美好,要改變現狀,不能坐等天賜恩澤,一切都得從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工作開始。
伏爾泰最擅長、最能體現其詼諧幽默的性格特點的是諷刺。在《老實人》中,他諷刺的筆鋒從德國到英國、從法國到西班牙,橫掃整個歐洲。他嘲笑荒淫無恥的貴族和教士時更顯得辛辣無情。當小說寫到邦葛羅斯身染臟病的來歷時,伏爾泰突然不動聲色地抖出了一份神秘的“家譜”:邦葛羅斯是從使女巴該德那里染上了這個病,巴該德的病“是一個方濟會神甫送的,神甫的病是得之于一個老伯爵夫人,老伯爵夫人得之于一個騎兵上尉,騎兵上尉得之于一個侯爵夫人,侯爵夫人得之于一個侍從,侍從得之于一個耶穌會神甫,耶穌會神甫當修士時直接得之于哥倫布的一個同伴。①”短短一段描述,把貴族和教士可恥的面目揭露得淋漓盡致。
① 參見伏爾泰《老實人》,《伏爾泰小說選》,第86頁
伏爾泰是唯物主義的思想家,他用自己的小說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宗教勢力的同時,也積極宣傳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独蠈嵢恕分?,作者如實描繪了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的災難。當時,反動教會有意利用唯心論愚弄民眾,他們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顧,還要用“上帝對人類的懲罰”之類的謊言來恐嚇群眾。伏爾泰通過對里斯本舉辦功德會,以人祭禳解地震場景的真實描繪,有力地揭露了專制制度的黑暗和宗教勢力的猖狂。一個個無辜的異教徒被活活燒死了,可是地震照樣發生,這是對教會神權邪說的絕妙諷刺。伏爾泰力圖啟示人們:自然規律是不受人們的善惡觀念驅使的客觀存在,自然界對人類造成的災難決不應看成是神靈對人類的懲罰。如果說《詠里斯本災難》是用嚴肅的哲理詩來批判現實社會的黑暗與腐朽,反對愚昧的樂觀主義,那么《老實人》則是用風趣十足的諷刺文學來揭露社會生活的種種丑惡,一層一層地戳穿“先天和諧論”的畫皮。
《老實人》中,伏爾泰精心安排了一個老實人在威尼斯巧遇六位失去王位的國王的情節:這些曾經囂張煊赫一時的國王們,在威尼斯度狂歡節時,竟然現出了付不起飯錢的窮酸相。敏銳的伏爾泰已經從封建專制勢力的瘋狂猖獗中,預感到它窮途末日的來臨。30年后的1789年,一場蕩滌封建殘渣余孽的革命風暴,終于如火如荼地爆發了。
伏爾泰在《老實人》中,不僅揭露了專制制度和封建教會的腐朽與黑暗,而且也為人們展示了一幅理想社會的美好藍圖。老實人無意之中來到了黃金國,在這一自由的國度里,人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既無迫害,又無牢獄;有高聳入云的現代化建筑,有擺滿數學和物理儀器的科學館。國王英明有為,民眾虔誠和睦。顯然這一理想中的黃金國,只不過是伏爾泰烏托邦式的社會和政治理想的圖解,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國。然而,它作為封建專制社會的對照物卻也顯得賞心悅目。伏爾泰正是希望通過黃金國的理想生活圖景,來激勵人們解放思想,崇尚科學,追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遠大理想。
《老實人》是伏爾泰哲理小說的代表作,它以樸素的題材,鮮明的形象,生動地概括了17、18世紀歐洲各種哲學派別的論爭,并把這種爭論從談玄說理的神秘迷霧中解放出來,使之面向現實社會,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濃厚的哲學含義。它所描寫的荒唐可笑、奇異怪誕、幽默有趣的故事表明,伏爾泰作為古典主義的文學大師,也開始嫻熟地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和技巧。
上一篇:第六章 與狼共舞
下一篇:第八章 費爾內的抗爭
網友關注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老漢倫克朗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墳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烏木馬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