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歸國之后的動蕩與漂泊
1. 最富有的文人
1729年2月,伏爾泰得到法國當局的默許,回到法國。三年前,他負辱離開故鄉(xiāng),現(xiàn)在他卻帶著熾熱的理想重新踏上了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他風塵仆仆,行裝簡陋,除了出版《亨利亞特》英文版賺得的大把鈔票外,他帶回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三部著作的手稿:《查理十二史》、《哲學通信》和悲劇《布魯圖斯》。
由于路易十五的放逐令還沒有撤銷,伏爾泰不能明目張膽地進入巴黎50英里的范圍內(nèi),他不得不在鄉(xiāng)下四處躲藏。2月底,又悄悄移居巴黎郊區(qū)的圣日耳曼。4月1日,他冒險溜進城內(nèi)里舍利厄公爵府,請求這位好朋友幫忙疏通關節(jié),8天后,他終于得到當局許可,可以自由進入巴黎。
英國的流亡生涯,不僅使伏爾泰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逐漸成熟,也使他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英國的社會實際中,他懂得了金錢和財富可以保障個人的獨立和自由,如果要在思想上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須有相當?shù)奈镔|(zhì)基礎?;貒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盡快富有起來。他有致富的條件和資本,父親精于算計的商人頭腦給了他良好的遺傳,早年從律師事務所里學到的法律和經(jīng)濟知識又增長了他的智慧和才干,父親留下的遺產(chǎn)、政府的年金、友人對《亨利亞特》的贊助及其出版后所賺得的鈔票構成了他經(jīng)商的資本。
在剛回到法國的幾個月中,他一時還找不到經(jīng)商的門路,便想買點彩票碰碰運氣。不知是時來運轉(zhuǎn)還是他真有玩彩票的天才,一連幾次他都中了大獎,一陣下來,他居然不費吹灰之力賺了50萬法郎。
資本的增加,并沒有使伏爾泰飄飄然,他反而更加謹慎、更加穩(wěn)重、更加注意選擇增加財富的方式。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更多地賺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千方百計地尋找著機會。不久,他在巴黎結識了銀行家巴利斯兄弟,他們勸伏爾泰做些投資事業(yè)。在巴利斯兄弟的幫助下,他鉆政府機構辦事拖拉、法令不嚴的空子,投機作軍糧生意和對美通商貿(mào)易,結果也運氣很好,又發(fā)了一筆橫財,據(jù)說至少有60萬法郎落入他的腰包。他的財富增加到一個文人從未有過的地步。他的皮包中常常裝滿了合同、匯票、期票、國家的債券等,這似乎與一個文人的身份不符,但是正是這些成功的事業(yè)使他最終擺脫了經(jīng)濟問題的困擾,使他后來不依附任何人,而能特立獨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思想啟蒙和繁忙的創(chuàng)作之中。
2. 《奧爾良少女》
伏爾泰返回法國后,盡管對經(jīng)商賺錢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他仍然鐘情于自己的生花妙筆。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后,他又開始另一部史詩《奧爾良少女》的創(chuàng)作,1729年下半年詩作完成。
《奧爾良少女》塑造了法蘭西民族女英雄貞德的形象。少女貞德生活在15世紀英法百年戰(zhàn)爭時期。實力雄厚的英國覬覦法國的經(jīng)濟繁榮,屢次進犯法國,試圖奪取法國王位。戰(zhàn)爭連綿不斷,法國人民顛沛流離,田野荒蕪,城市蕭條。不幸的人民企盼著和平安定的生活,期望有神奇的力量來擺脫戰(zhàn)禍造成的困境。這時,神奇的貞德被宗教界發(fā)現(xiàn)。她是一位虔信宗教、忠貞愛國的農(nóng)村少女,她把祖國看成與她度過童年時代的洛林省的東端米小村莊一樣。她相信夢境,相信奇異的幻覺和力量,自稱負有使法國免于外族入侵的使命。教民們都虔誠地相信她,國王查理七世在奧爾良城即將陷落的時刻向她求助,國王親自給她穿上白色騎士的甲胄,授予她一面象征國王的百合花白旗,命令她統(tǒng)帥軍隊。士兵們都把貞德看成是從天而降的天使,滿懷熱情地跟隨著她。在對英軍的戰(zhàn)斗中,貞德披堅執(zhí)銳,奮勇當先,全軍士氣大振,終于一舉擊退了圍攻奧爾良城的英軍。奧爾良戰(zhàn)役后,她又率軍收復了北方許多城市,創(chuàng)下了無數(shù)英雄奇跡。后來貞德被敵軍俘獲,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并以“使用妖術”之罪,在里昂處以死刑。臨死時,她還不到20歲。貞德死后,法國教會宣布她為圣徒,人民歌頌她的戰(zhàn)功,親切地稱她為“奧爾良少女”。
伏爾泰的這首敘事長詩,是根據(jù)17世紀法國詩人讓·夏普蘭同一題材的史詩《少女》改寫的。他一反過去的傳統(tǒng),生動地描繪了少女貞德的愛情、分離和磨難,而詩中出現(xiàn)的僧侶都被刻畫成了貪得無厭、淫蕩和殘忍的人物。該詩雖然直到1755年才公開出版,但是20多年中,他的手稿一直在人們中間爭相傳閱,出版之后又暢銷全國,成為伏爾泰最為流行的作品之一。
1730年,伏爾泰將在流亡英國時創(chuàng)作的政治題材的悲劇《布魯圖斯》搬上舞臺。這部悲劇取材于古羅馬時期共和派與貴族派的政治斗爭,它描寫的是一個維護共和政體、反對貴族企圖復辟專制統(tǒng)治的英雄人物布魯圖斯。由于伏爾泰在執(zhí)導時大膽采用了英國舞臺藝術的新觀念,因而公演也獲得較大的成功。
歸國后的一系列成功,并沒有改變伏爾泰擔驚受怕的心理,他就像一只驚弓之鳥,一有危險便逃之夭夭。
1731年初,他憤憤不平為悼念亡友所寫的《勒庫弗勒小姐之死》一詩,被友人蒂埃里奧帶到巴黎沙龍傳開。不久詩作便傳到了當局手里,備受指責的法國政府極為震驚。正在當局思考怎么處置這位“劣跡”難改的詩人的時候,伏爾泰從一位貼心朋友處得到了消息,他大驚失色,急忙逃到諾曼底躲藏起來。不久他又偽裝成英國紳士,到里昂找西德維爾市長,秘密商議《查理十二史》的出版事宜。風聲一過,伏爾泰又回到了巴黎。一會兒還在巴黎上流社會的沙龍里高談闊論,一會兒又要急急如喪家之犬倉皇逃命,伏爾泰自己也不知道這種如浮萍般漂泊流浪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1731年冬季又要來臨了,正在愁于無處安身的伏爾泰結識了泰納·馬爾代男爵夫人。男爵夫人的宅第位于巴黎相對安寧的好孩子大街,漫步庭園,可以遙望羅浮宮花園的似錦繁花。伏爾泰迷戀于這里靜謐的氣氛和賞心悅目的庭園,他與男爵夫人商量,他愿意以每年4萬利弗爾的租金寄住在這里,已快步入窮途末路的男爵夫人當然求之不得。從這年冬季開始,伏爾泰就儼然像主人一樣住到了老夫人的家里。為了能愉快地生活在這里,聰明的伏爾泰經(jīng)常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為主人效勞。男爵夫人經(jīng)常舉辦晚宴會,在這些晚宴上,多才多藝的伏爾泰就經(jīng)常指導客人在客廳里排演自己寫的劇本,有時甚至親自客串某些角色,氣氛非常熱烈。老夫人感到非??鞓?,常常為此激動不已。當然,這并不完全是逢場作戲,從小就熱愛戲劇的伏爾泰也把這作為展現(xiàn)自己才華、試演自己最新創(chuàng)作劇本的舞臺,因而,他也對這項工作非常感興趣。
吃過多次苦頭的伏爾泰,現(xiàn)在很少再寫“歪詩”去直接刺激統(tǒng)治者了,他已開始明確地以啟蒙為目標,用他的哲學、歷史、詩歌、戲劇等多方面的著作,從政治上和哲學上公開揭露專制統(tǒng)治的要害,喚起人們的良知和覺醒。伏爾泰住進馬爾代男爵夫人家里后就開始撰寫他的第二部歷史著作《路易十四時代》和悲劇《愷撒之死》。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完成了兩部悲劇《愛麗菲勒》和《查伊爾》的創(chuàng)作,并設法得到了公演。此外,他還完成了《趣味的圣堂》的寫作。
3. 愛情劇《查伊爾》的巨大成功
伏爾泰有一句口頭禪——“我遭受苦難,我以寫詩為樂”。他不斷受到迫害,在顛沛流離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戲劇,《查伊爾》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劇本。在他一生寫成的15個悲劇中,只有《查伊爾》算得上是真正的愛情悲劇。
伏爾泰早已是享有盛名的悲劇詩人,可是有些饒舌的批評家卻骨里挑刺,指責他不會描寫愛情,說他所描寫的戲劇沖突枯燥無味。伏爾泰是個從來不服輸,也不甘為人之下的人。他聽到這些批評后拍案而起,憤然起誓:“這一次準有愛情了,但不會是風流旖旎的愛情①。”在極為激動的情緒下,他僅用20天的時間就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情節(jié)曲折離奇、矛盾沖突扣人心弦、感情真摯動人的愛情悲劇。
① 參見丁子春著《伏爾泰》,《外國文學評介叢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7頁。
《查伊爾》的情節(jié)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非常相似,只是換了東方異國情調(diào)的背景,人物變成法國武士與耶路撒冷的帝王。在十字軍東征時,耶路撒冷的蘇丹奧洛斯曼納與女俘查伊爾相愛。在查伊爾的心底里,奧洛斯曼納不只是主人,更是一位勇敢、豪爽的英雄。但是,她的女伴法蒂瑪卻經(jīng)常提醒她,一個年輕的女基督徒不能與一個伊斯蘭教徒相愛,這是嚴格的宗教戒規(guī)。這時,從歐洲來了一位基督教騎士納瑞斯坦,從前,他也是奧洛斯曼納的俘虜,因這位蘇丹贊賞他的勇敢精神,允許他回國索取自己的贖金。現(xiàn)在,納瑞斯坦帶來了大量黃金,不僅可以將自己贖出,而且還想贖回10個基督徒。寬宏豪爽的奧洛斯曼納卻決定不收分文,無償釋放100個基督徒。其中包括一位名叫呂西央的老人,他在耶路撒冷遭受了20年的折磨和奴役。這時候,已深深愛慕著奧洛斯曼納的查伊爾,拒絕與被釋放的同胞同行。查伊爾的叛教,使納瑞斯坦大為震驚。老人呂西央也已認出查伊爾和納瑞斯坦就是自己早年失散的兒女,女兒的叛教使他異常痛苦。他向女兒講明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描繪了他們祖國的美麗富饒,并要求她向自己保證不改變信仰。雖然父親的勸告,使查伊爾深為感動,但是現(xiàn)在她摯愛著奧洛斯曼納,又怎能忍心離開呢?呂西央和納瑞斯坦只好匆匆先行了,查伊爾仍在猶豫不決,痛苦萬分。
納瑞斯坦離開耶路撒冷后,于途中給查伊爾來了一封信,這封信被蘇丹手下的人截獲。奧洛斯曼納不清楚他們是兄妹關系,看了信后既痛苦,又嫉妒。他對查伊爾起了疑心。查伊爾感到非常委屈,她熱烈地向蘇丹吐露愛情,反而使奧洛斯曼納覺得她真的變了心。他把納瑞斯坦的信交給查伊爾,以探虛實,查伊爾表示想與納瑞斯坦見面。想不到這卻引得奧洛斯曼納醋勁大發(fā),立即下令把納瑞斯坦抓回來。查伊爾想拯救兄弟納瑞斯坦,大聲呼喊他的名字,這時,被激怒的蘇丹一刀將查伊爾殺死。納瑞斯坦戴著鐐銬被押回來,說明了真相,奧洛斯曼納追悔莫及,拔劍自刎。
1732年8月,《查伊爾》正式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連一向批評他甚至反對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查伊爾》的巨大藝術魅力。第一次演出結束的晚上,當伏爾泰出現(xiàn)在包廂里的時候,熱情的觀眾向他熱烈歡呼,掌聲雷動。面對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伏爾泰深深感動了,他非凡的藝術才能終于再一次得到人們的認可。面對這一巨大的榮譽,伏爾泰突然醒悟了:自己這些年來所吃的那些苦頭又算得了什么?!
《查伊爾》后來還多次公演,觀眾的熱情經(jīng)久不衰。伏爾泰也一直偏愛這個給他帶來榮譽的劇本,在以后的生活中,時常在家里舉辦的私人演出往往選擇這個劇本。他高興時還親自扮演呂西央或奧洛斯曼納。
伏爾泰同一時期的另一作品《趣味的圣堂》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度の兜氖ヌ谩肥且徊恐S刺作品,其中有詩,也有散文,它激烈地批判了整個文學評論界。在這部作品中,伏爾泰描述自己被一位開明的朋友、天主教神甫波利克紅衣主教引導,穿過圣堂,檢閱了前幾個世紀和當時法國的知名作家、藝術家以及一些紀念物,并對這些人和物一一做了評論。他描繪巴黎圣母院被毫無作用的舊裝飾弄得雜亂不堪,講述評論家們被書上的塵土和墨水弄得很臟,把他們都說成是怯懦的迫害者。這一下可捅穿了馬蜂窩,立即遭到集體的圍攻,即使伏爾泰最好的朋友也對他不能理解,巴黎喜劇院甚至還上演了一些諷刺劇攻擊《趣味的圣堂》,丑化、謾罵他。伏爾泰對此既感到惱火,又感到失望。
1733年1月,馬爾代男爵夫人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身體在一天天消瘦下去。伏爾泰感到老夫人可能要不久于人世了,他告訴垂危中的老人,他對她病情的日益惡化已無能為力。他惟一能為老夫人效勞的大概只能是準備操辦后事了。奄奄一息的老人說,她不想在臨死前見到身披黑袍的可怕的神甫。伏爾泰不敢照老夫人的吩咐辦,因為他擔心,如果這位老夫人不敢做臨終宗教儀式的話,人們一定會認為是伏爾泰阻止老夫人這樣做,他不想再為自己找麻煩了。于是,他堅持找來一位神甫,為老太太舉行了臨終儀式。伏爾泰內(nèi)心并不喜歡這位老夫人,只是對老婦人在他落難無處安身時搭救過他心存幾分感激。男爵夫人終于在神甫的禱告中寂寞地死去了,伏爾泰心頭涌起一絲悲哀。他感到最為遺憾的是自己再也不能住在這幢漂亮的房子里了,他的生活又面臨著新的動蕩與飄泊。何處再找安身之處呢?
1729年2月,伏爾泰得到法國當局的默許,回到法國。三年前,他負辱離開故鄉(xiāng),現(xiàn)在他卻帶著熾熱的理想重新踏上了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他風塵仆仆,行裝簡陋,除了出版《亨利亞特》英文版賺得的大把鈔票外,他帶回最有價值的東西就是三部著作的手稿:《查理十二史》、《哲學通信》和悲劇《布魯圖斯》。
由于路易十五的放逐令還沒有撤銷,伏爾泰不能明目張膽地進入巴黎50英里的范圍內(nèi),他不得不在鄉(xiāng)下四處躲藏。2月底,又悄悄移居巴黎郊區(qū)的圣日耳曼。4月1日,他冒險溜進城內(nèi)里舍利厄公爵府,請求這位好朋友幫忙疏通關節(jié),8天后,他終于得到當局許可,可以自由進入巴黎。
英國的流亡生涯,不僅使伏爾泰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逐漸成熟,也使他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英國的社會實際中,他懂得了金錢和財富可以保障個人的獨立和自由,如果要在思想上獲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須有相當?shù)奈镔|(zhì)基礎?;貒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盡快富有起來。他有致富的條件和資本,父親精于算計的商人頭腦給了他良好的遺傳,早年從律師事務所里學到的法律和經(jīng)濟知識又增長了他的智慧和才干,父親留下的遺產(chǎn)、政府的年金、友人對《亨利亞特》的贊助及其出版后所賺得的鈔票構成了他經(jīng)商的資本。
在剛回到法國的幾個月中,他一時還找不到經(jīng)商的門路,便想買點彩票碰碰運氣。不知是時來運轉(zhuǎn)還是他真有玩彩票的天才,一連幾次他都中了大獎,一陣下來,他居然不費吹灰之力賺了50萬法郎。
資本的增加,并沒有使伏爾泰飄飄然,他反而更加謹慎、更加穩(wěn)重、更加注意選擇增加財富的方式。他的目的只有一個:更多地賺錢!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他千方百計地尋找著機會。不久,他在巴黎結識了銀行家巴利斯兄弟,他們勸伏爾泰做些投資事業(yè)。在巴利斯兄弟的幫助下,他鉆政府機構辦事拖拉、法令不嚴的空子,投機作軍糧生意和對美通商貿(mào)易,結果也運氣很好,又發(fā)了一筆橫財,據(jù)說至少有60萬法郎落入他的腰包。他的財富增加到一個文人從未有過的地步。他的皮包中常常裝滿了合同、匯票、期票、國家的債券等,這似乎與一個文人的身份不符,但是正是這些成功的事業(yè)使他最終擺脫了經(jīng)濟問題的困擾,使他后來不依附任何人,而能特立獨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思想啟蒙和繁忙的創(chuàng)作之中。
2. 《奧爾良少女》
伏爾泰返回法國后,盡管對經(jīng)商賺錢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他仍然鐘情于自己的生花妙筆。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后,他又開始另一部史詩《奧爾良少女》的創(chuàng)作,1729年下半年詩作完成。
《奧爾良少女》塑造了法蘭西民族女英雄貞德的形象。少女貞德生活在15世紀英法百年戰(zhàn)爭時期。實力雄厚的英國覬覦法國的經(jīng)濟繁榮,屢次進犯法國,試圖奪取法國王位。戰(zhàn)爭連綿不斷,法國人民顛沛流離,田野荒蕪,城市蕭條。不幸的人民企盼著和平安定的生活,期望有神奇的力量來擺脫戰(zhàn)禍造成的困境。這時,神奇的貞德被宗教界發(fā)現(xiàn)。她是一位虔信宗教、忠貞愛國的農(nóng)村少女,她把祖國看成與她度過童年時代的洛林省的東端米小村莊一樣。她相信夢境,相信奇異的幻覺和力量,自稱負有使法國免于外族入侵的使命。教民們都虔誠地相信她,國王查理七世在奧爾良城即將陷落的時刻向她求助,國王親自給她穿上白色騎士的甲胄,授予她一面象征國王的百合花白旗,命令她統(tǒng)帥軍隊。士兵們都把貞德看成是從天而降的天使,滿懷熱情地跟隨著她。在對英軍的戰(zhàn)斗中,貞德披堅執(zhí)銳,奮勇當先,全軍士氣大振,終于一舉擊退了圍攻奧爾良城的英軍。奧爾良戰(zhàn)役后,她又率軍收復了北方許多城市,創(chuàng)下了無數(shù)英雄奇跡。后來貞德被敵軍俘獲,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審判,并以“使用妖術”之罪,在里昂處以死刑。臨死時,她還不到20歲。貞德死后,法國教會宣布她為圣徒,人民歌頌她的戰(zhàn)功,親切地稱她為“奧爾良少女”。
伏爾泰的這首敘事長詩,是根據(jù)17世紀法國詩人讓·夏普蘭同一題材的史詩《少女》改寫的。他一反過去的傳統(tǒng),生動地描繪了少女貞德的愛情、分離和磨難,而詩中出現(xiàn)的僧侶都被刻畫成了貪得無厭、淫蕩和殘忍的人物。該詩雖然直到1755年才公開出版,但是20多年中,他的手稿一直在人們中間爭相傳閱,出版之后又暢銷全國,成為伏爾泰最為流行的作品之一。
1730年,伏爾泰將在流亡英國時創(chuàng)作的政治題材的悲劇《布魯圖斯》搬上舞臺。這部悲劇取材于古羅馬時期共和派與貴族派的政治斗爭,它描寫的是一個維護共和政體、反對貴族企圖復辟專制統(tǒng)治的英雄人物布魯圖斯。由于伏爾泰在執(zhí)導時大膽采用了英國舞臺藝術的新觀念,因而公演也獲得較大的成功。
歸國后的一系列成功,并沒有改變伏爾泰擔驚受怕的心理,他就像一只驚弓之鳥,一有危險便逃之夭夭。
1731年初,他憤憤不平為悼念亡友所寫的《勒庫弗勒小姐之死》一詩,被友人蒂埃里奧帶到巴黎沙龍傳開。不久詩作便傳到了當局手里,備受指責的法國政府極為震驚。正在當局思考怎么處置這位“劣跡”難改的詩人的時候,伏爾泰從一位貼心朋友處得到了消息,他大驚失色,急忙逃到諾曼底躲藏起來。不久他又偽裝成英國紳士,到里昂找西德維爾市長,秘密商議《查理十二史》的出版事宜。風聲一過,伏爾泰又回到了巴黎。一會兒還在巴黎上流社會的沙龍里高談闊論,一會兒又要急急如喪家之犬倉皇逃命,伏爾泰自己也不知道這種如浮萍般漂泊流浪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1731年冬季又要來臨了,正在愁于無處安身的伏爾泰結識了泰納·馬爾代男爵夫人。男爵夫人的宅第位于巴黎相對安寧的好孩子大街,漫步庭園,可以遙望羅浮宮花園的似錦繁花。伏爾泰迷戀于這里靜謐的氣氛和賞心悅目的庭園,他與男爵夫人商量,他愿意以每年4萬利弗爾的租金寄住在這里,已快步入窮途末路的男爵夫人當然求之不得。從這年冬季開始,伏爾泰就儼然像主人一樣住到了老夫人的家里。為了能愉快地生活在這里,聰明的伏爾泰經(jīng)常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為主人效勞。男爵夫人經(jīng)常舉辦晚宴會,在這些晚宴上,多才多藝的伏爾泰就經(jīng)常指導客人在客廳里排演自己寫的劇本,有時甚至親自客串某些角色,氣氛非常熱烈。老夫人感到非??鞓?,常常為此激動不已。當然,這并不完全是逢場作戲,從小就熱愛戲劇的伏爾泰也把這作為展現(xiàn)自己才華、試演自己最新創(chuàng)作劇本的舞臺,因而,他也對這項工作非常感興趣。
吃過多次苦頭的伏爾泰,現(xiàn)在很少再寫“歪詩”去直接刺激統(tǒng)治者了,他已開始明確地以啟蒙為目標,用他的哲學、歷史、詩歌、戲劇等多方面的著作,從政治上和哲學上公開揭露專制統(tǒng)治的要害,喚起人們的良知和覺醒。伏爾泰住進馬爾代男爵夫人家里后就開始撰寫他的第二部歷史著作《路易十四時代》和悲劇《愷撒之死》。在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完成了兩部悲劇《愛麗菲勒》和《查伊爾》的創(chuàng)作,并設法得到了公演。此外,他還完成了《趣味的圣堂》的寫作。
3. 愛情劇《查伊爾》的巨大成功
伏爾泰有一句口頭禪——“我遭受苦難,我以寫詩為樂”。他不斷受到迫害,在顛沛流離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和戲劇,《查伊爾》就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劇本。在他一生寫成的15個悲劇中,只有《查伊爾》算得上是真正的愛情悲劇。
伏爾泰早已是享有盛名的悲劇詩人,可是有些饒舌的批評家卻骨里挑刺,指責他不會描寫愛情,說他所描寫的戲劇沖突枯燥無味。伏爾泰是個從來不服輸,也不甘為人之下的人。他聽到這些批評后拍案而起,憤然起誓:“這一次準有愛情了,但不會是風流旖旎的愛情①。”在極為激動的情緒下,他僅用20天的時間就創(chuàng)作出了一部情節(jié)曲折離奇、矛盾沖突扣人心弦、感情真摯動人的愛情悲劇。
① 參見丁子春著《伏爾泰》,《外國文學評介叢書》,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7頁。
《查伊爾》的情節(jié)與莎士比亞的《奧賽羅》非常相似,只是換了東方異國情調(diào)的背景,人物變成法國武士與耶路撒冷的帝王。在十字軍東征時,耶路撒冷的蘇丹奧洛斯曼納與女俘查伊爾相愛。在查伊爾的心底里,奧洛斯曼納不只是主人,更是一位勇敢、豪爽的英雄。但是,她的女伴法蒂瑪卻經(jīng)常提醒她,一個年輕的女基督徒不能與一個伊斯蘭教徒相愛,這是嚴格的宗教戒規(guī)。這時,從歐洲來了一位基督教騎士納瑞斯坦,從前,他也是奧洛斯曼納的俘虜,因這位蘇丹贊賞他的勇敢精神,允許他回國索取自己的贖金。現(xiàn)在,納瑞斯坦帶來了大量黃金,不僅可以將自己贖出,而且還想贖回10個基督徒。寬宏豪爽的奧洛斯曼納卻決定不收分文,無償釋放100個基督徒。其中包括一位名叫呂西央的老人,他在耶路撒冷遭受了20年的折磨和奴役。這時候,已深深愛慕著奧洛斯曼納的查伊爾,拒絕與被釋放的同胞同行。查伊爾的叛教,使納瑞斯坦大為震驚。老人呂西央也已認出查伊爾和納瑞斯坦就是自己早年失散的兒女,女兒的叛教使他異常痛苦。他向女兒講明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描繪了他們祖國的美麗富饒,并要求她向自己保證不改變信仰。雖然父親的勸告,使查伊爾深為感動,但是現(xiàn)在她摯愛著奧洛斯曼納,又怎能忍心離開呢?呂西央和納瑞斯坦只好匆匆先行了,查伊爾仍在猶豫不決,痛苦萬分。
納瑞斯坦離開耶路撒冷后,于途中給查伊爾來了一封信,這封信被蘇丹手下的人截獲。奧洛斯曼納不清楚他們是兄妹關系,看了信后既痛苦,又嫉妒。他對查伊爾起了疑心。查伊爾感到非常委屈,她熱烈地向蘇丹吐露愛情,反而使奧洛斯曼納覺得她真的變了心。他把納瑞斯坦的信交給查伊爾,以探虛實,查伊爾表示想與納瑞斯坦見面。想不到這卻引得奧洛斯曼納醋勁大發(fā),立即下令把納瑞斯坦抓回來。查伊爾想拯救兄弟納瑞斯坦,大聲呼喊他的名字,這時,被激怒的蘇丹一刀將查伊爾殺死。納瑞斯坦戴著鐐銬被押回來,說明了真相,奧洛斯曼納追悔莫及,拔劍自刎。
1732年8月,《查伊爾》正式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連一向批評他甚至反對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認《查伊爾》的巨大藝術魅力。第一次演出結束的晚上,當伏爾泰出現(xiàn)在包廂里的時候,熱情的觀眾向他熱烈歡呼,掌聲雷動。面對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伏爾泰深深感動了,他非凡的藝術才能終于再一次得到人們的認可。面對這一巨大的榮譽,伏爾泰突然醒悟了:自己這些年來所吃的那些苦頭又算得了什么?!
《查伊爾》后來還多次公演,觀眾的熱情經(jīng)久不衰。伏爾泰也一直偏愛這個給他帶來榮譽的劇本,在以后的生活中,時常在家里舉辦的私人演出往往選擇這個劇本。他高興時還親自扮演呂西央或奧洛斯曼納。
伏爾泰同一時期的另一作品《趣味的圣堂》可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度の兜氖ヌ谩肥且徊恐S刺作品,其中有詩,也有散文,它激烈地批判了整個文學評論界。在這部作品中,伏爾泰描述自己被一位開明的朋友、天主教神甫波利克紅衣主教引導,穿過圣堂,檢閱了前幾個世紀和當時法國的知名作家、藝術家以及一些紀念物,并對這些人和物一一做了評論。他描繪巴黎圣母院被毫無作用的舊裝飾弄得雜亂不堪,講述評論家們被書上的塵土和墨水弄得很臟,把他們都說成是怯懦的迫害者。這一下可捅穿了馬蜂窩,立即遭到集體的圍攻,即使伏爾泰最好的朋友也對他不能理解,巴黎喜劇院甚至還上演了一些諷刺劇攻擊《趣味的圣堂》,丑化、謾罵他。伏爾泰對此既感到惱火,又感到失望。
1733年1月,馬爾代男爵夫人身患重病,臥床不起,身體在一天天消瘦下去。伏爾泰感到老夫人可能要不久于人世了,他告訴垂危中的老人,他對她病情的日益惡化已無能為力。他惟一能為老夫人效勞的大概只能是準備操辦后事了。奄奄一息的老人說,她不想在臨死前見到身披黑袍的可怕的神甫。伏爾泰不敢照老夫人的吩咐辦,因為他擔心,如果這位老夫人不敢做臨終宗教儀式的話,人們一定會認為是伏爾泰阻止老夫人這樣做,他不想再為自己找麻煩了。于是,他堅持找來一位神甫,為老太太舉行了臨終儀式。伏爾泰內(nèi)心并不喜歡這位老夫人,只是對老婦人在他落難無處安身時搭救過他心存幾分感激。男爵夫人終于在神甫的禱告中寂寞地死去了,伏爾泰心頭涌起一絲悲哀。他感到最為遺憾的是自己再也不能住在這幢漂亮的房子里了,他的生活又面臨著新的動蕩與飄泊。何處再找安身之處呢?
上一篇:第三章 亡命英倫
下一篇:第五章 隱居西雷
網(wǎng)友關注
- 老漢倫克朗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烏木馬的故事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洗染匠和理發(fā)師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章 守衛(wèi)城門的人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墳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二十一章 王衛(wèi)二劉傅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四章 飛猴
- 三根綠枝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qū)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qū)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zhuǎn)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zhuǎn)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