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戰庫爾斯克
1. 暴風雨前的平靜
勝利結束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后,蘇軍實施了一系列氣勢如虹的戰略進攻,給予法西斯德國及其仆從國軍隊以不停頓的打擊。在1942年至1943年之交的冬季戰役中,蘇軍共粉碎了德軍100多個師,在各個方向上擊退德軍600~700公里,特別是1943年2月15日,奪回了蘇聯第四大城市哈爾科夫,使德軍整個南部戰線都面臨崩潰的危險。
為了改善帝國內部困境,防止法西斯集團分崩離析,希特勒決定于1943年在蘇德戰場發動大規模夏季進攻,奪回戰略主動權,扭轉戰爭進程。
這時蘇軍由于一路勢如破竹,過于樂觀,無視長途進擊的消耗,一心希望造成德軍更大的混亂。德軍在“頓河”集團軍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帥的指揮下,利用鐵木辛哥的一次失誤,于2月底發動逆襲,成功地奪回哈爾科夫,而且穩住了南部戰線。這樣,整條戰線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蘇軍在這個突出部內楔入很深。
庫爾斯克是一座有12萬人的小城。這一帶的地形以草原和丘陵為主,其間散布麥田、甜菜田、果樹園以及農舍。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的突出部正面約長240公里,寬160公里。突出部的頂端較窄,大約是110公里左右。
對交戰雙方而言,庫爾斯克突出部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蘇軍可以以此為進攻前進基地,對德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后方實施突擊;而德軍統帥部也認為由于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過于突出,為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庫爾斯克根部地區實施向心突擊并圍殲那里的蘇軍創造了良好條件。
雙方各打各的算盤。這樣在1943年春,蘇德戰場上出現暴風雨前的平靜。蘇德雙方都利用這個時機休整部隊,并為在此地區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集聚力量。
為了能投入更多的力量同蘇軍較量,希特勒宣布在國內實行總動員,采取各種手段來加強和完善第三帝國戰爭機器。與此同時,德軍統帥部緊鑼密鼓地制定戰役實施計劃。
德軍在擬定自己計劃時是從這樣的估計出發的,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命運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蘇德戰場目前幾場交戰的結局。希特勒認為,總動員已為對蘇軍實施積極的進攻行動提供了必需的物力和人力,可望重新掌握戰略主動權,扭轉戰爭的進程,使之對己有利。在東部戰場的勝利可以重新建立在其盟國中已動搖了的德軍的威信,鞏固德國人民和軍隊的士氣。經長時間的討論,希特勒最后決定以粉碎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及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戰略預備隊,作為在東方發動新的夏季戰役的開端將是最適宜的。這次戰役代號叫“堡壘”。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簽發第6號作戰指令,稱:
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我決心進行今年的首次進攻——堡壘進攻。這一進攻具有決定性意義……庫爾斯克的勝利應當成為全球的火炬。
希特勒的計劃是:“中央”集團軍群所轄的第2集團軍以8個師防守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西部;第9集團軍在奧廖爾以南共23個師,以15個師組成突擊集團,任務是從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共19個師,分別以8個師和6個師組成突擊集團,從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以上共計50個師。此外約有20個師在突擊集團翼側行動,第4、第6航空隊進行支援。
根據這一計劃,德國共集結了90萬名官兵,50個師(其中有16個坦克摩托化師),約1萬門火炮和迫擊炮,近27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2000多架飛機。用希特勒的話講,他向庫爾斯克弧形地帶根部調動了“優秀的兵團、最好的武器、優秀的指揮官和大量的彈藥”。
德軍統帥部企圖在順利完成對庫爾斯克的進攻之后,立即對蘇西南方面軍的后方實施代號為“金錢豹”的戰役,從而把戰線向東推移。希特勒認為,德軍通過這兩個行動,將消滅蘇德戰場南翼的蘇軍,從而導致蘇德戰場前線的戰略形勢發生利于德軍的逆轉。
希特勒的想法過于樂觀了,也過于天真了。
1943年4月8日,朱可夫從沃羅涅日方面軍向斯大林發去一份形勢報告。這份報告是朱可夫同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的指揮員經過討論后提交的,其內容反映了以朱可夫為首的總參謀部的意見。在這份報告中,朱可夫談了他對蘇軍在1943年夏秋兩季采取行動的幾點看法,朱可夫寫道:
1.……由于在1942—1943年冬季戰局中遭受慘重失敗和缺乏龐大的預備隊,敵人于1943年春或初夏沿較窄的正面展開了進攻……我認為敵軍集團是針對我中央、沃羅涅日、西南三個方面軍的……
2.在第一階段敵人將從東北和東南實施突擊……敵人投入進攻我庫爾斯克集團的兵力,可能達到15~16個坦克師,坦克總數約2500輛……
3.為了通過防御打敗敵人,我們不但必須采取措施加強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反坦克防御,還必須在葉夫列莫夫、利夫內、卡斯托爾諾那、新奧斯科爾、瓦盧伊基、羅索什、沃羅涅日、葉列茨地域盡快部署戰略預備隊。預備隊的主要兵力應部署在葉列茨、沃羅涅日地域……
我認為我們部隊近日內先敵轉入進攻是不合適的。最好是先通過我們的防御消耗敵人擊毀敵坦克,然后投入新的預備隊轉入總攻,徹底擊潰敵軍主要集團。
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報告,極為重視,他立即通知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同各方面軍司令商量一下。
根據斯大林的指示,4月初,蘇軍總參謀部召開大本營會議,討論夏秋季計劃,并征求各方面軍司令關于作戰行動的可能樣式和德軍可能的突擊方向等意見。
4月11日晚,朱可夫從前線返回莫斯科。一到莫斯科,朱可夫立刻同華西列夫斯基及安東諾夫等人一起商討前線的情況。三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見:德軍企圖吃掉孤立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如果他們進展順利并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擊潰蘇軍的部隊,那么總的戰略形勢就將變得有利于敵人。
在統帥部大本營會議上,中央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杜丁也都表示與朱可夫等人看法相同,確信德軍將在庫爾斯克地域方向發動進攻。
朱可夫還進一步指出,德軍夏季進攻之后,可能會在東面和東南方向發動進攻,同時不排除德軍向東北方向進攻迂回莫斯科的可能性。
盡管蘇軍此時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并有能力進行積極的進攻行動,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還是在事實上下了進行預先防御計劃,并決定在所有方向上,首先是庫爾斯克突出部建立堅強的大縱深多梯次的防御。
在大本營會議上,朱可夫強調指出:“為實施這一戰役,應當保證牢固掌握戰略主動權,最終在重要方向上轉入總進攻。必須把德軍的進攻阻止在防御的戰術地幅內,否則,德軍坦克兵團一旦突破了庫爾斯克地域,將使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處于困難境地。必須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使德軍主力遭受決定性的失敗,因此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會戰計劃是全部夏秋戰略戰役計劃的核心。”
斯大林這一次對朱可夫和總參謀部的計劃沒有提出一點意見,他完全贊同朱可夫等人的看法,并責成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擬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4月12日晚,朱可夫等人向斯大林提交了詳細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為通過防御作戰消耗德軍突擊集團并最終轉入進攻,決定以3個實施防御。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由兩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編成內轄5個集團軍,第二梯隊編成內轄坦克第2集團軍和坦克第19集團軍,由空軍第16集團軍支援戰斗。瓦杜丁大將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也由兩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編成內轄4個集團軍,第二梯隊編成內轄坦克第1集團軍和坦克第69集團軍,由空軍第2集團軍支援戰斗。這兩個方面軍總兵力達13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9萬門,坦克和啟行火炮3444輛,飛機2172架。中央方面軍的任務是抗擊德軍從奧廖爾方向的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抗擊德軍由別爾哥羅德地域的進攻。此外,新組建的草原方面軍作為預備隊,由科涅夫上將指揮。
計劃中還談到,當蘇軍防御階段作戰取得成功后,將在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轉入反攻,這一進攻任務將由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左翼軍隊和中央方面軍右翼軍隊實施;圍殲粉碎德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由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在西南方面軍的協同下實施。
朱可夫等人的計劃得到了批準。與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不同,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轉入防御不是被迫的,而是預先計劃的,蘇軍并沒有喪失在冬季戰斗中奪得的主動權,只不過選擇了對己有利的軍事行動。
2. “庫圖佐夫”戰役
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大戰,從4月份開始,蘇軍不斷地向庫爾斯克增兵,晝夜不停地修筑工事。
蘇軍充分地利用了庫爾斯克一帶略有起伏的地形,把防御的重點放在了突出部的南北根部,以高地為中心,設置反坦克掩體,在高地的兩端修筑坦克和自行火炮掩體。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蘇軍在巨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挖出了近1萬公里的反坦克壕、塹壕和斷崖,鋪設了大面積的雷場和1200公里的鐵絲網。對此,美國作家凱登曾在《虎式坦克在燃燒》一書中寫道:
在研究俄國人準備庫爾斯克會戰時,有一點很明顯,德國人對戰役的準備一向是有計劃、講效率的,從不忽視任何細節。這一點早就聞名于世。但現在俄國人在戰役準備的細節和周密程度上卻勝敵一籌……朱可夫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主要作戰意圖,是在莫斯科猛烈戰斗結束后采取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所擬定的那些措施的發展。防御開始了,德軍在強攻中力量已經消耗殆盡……于是交戰進程發生了變化。
1943年5、6月間,朱可夫幾乎寸步不離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他關心作戰準備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任何疏忽都休想逃過他的眼睛。朱可夫每天、有時一天幾次,給斯大林發去電報,報告擬采取的各種措施。
在朱可夫的親自過問下,蘇軍進行了周密的戰前訓練。特別是針對步兵對坦克的恐懼心理,專門開設了用T—34坦克對步兵進行的“碾壓”訓練。同時還對炮兵進行了快速變更發射陣地的訓練,坦克兵則著重進行從掩體中進行精確射擊和遭遇戰的訓練。
整個庫爾斯克地區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無數蘇聯軍民投身于這場大戰的準備之中,很快把庫爾斯克突出部變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大堡壘。
在戰線的另一端,德軍也在進行著最后的準備。希特勒原本打算在5月份發起進攻。可是,由于5月的融雪,以及25萬軸心國軍隊在北非的覆滅,使希特勒不得不一再拖延攻擊的發起日。而受命指揮“堡壘”戰役的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和莫德爾越來越感到不安。他們眼見蘇軍防線日漸堅固,認為德軍已錯失戰機,硬發動進攻肯定會碰個頭破血流。希特勒這時也變得信心不足,但他仍對德制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抱有幻想。這樣,到6月底,當德軍已集結起足夠的新式坦克后,希特勒終于決定放手一搏。
7月4日,希特勒向突擊部隊下達了臨戰動員令,定于次日發起進攻。
而蘇軍統帥部已于6月確定了前線作戰指揮體制。6月30日,朱可夫接到命令要他在奧廖爾方向協調中央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行動,以實施擊退敵人進攻的向奧廖爾突擊的“庫圖佐夫”戰役;華西列夫斯基被派往沃羅涅日方面軍,在那里用該方面軍和與之毗鄰的西南方面軍實施“魯緬采夫”戰役計劃——在庫爾斯克會戰防御階段結束后,向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實施突擊。
7月4日晚間,朱可夫來到中央集團軍司令部,在那里,他從白天抓來一一名德軍俘虜口中得知,德軍將于次日凌晨發動進攻。凌晨2時,蘇第13集團軍報告發現德軍正在進入陣地。
朱可夫當機立斷,決定先發制人,他一面向最高統帥部通報情況,一面決定實施炮火反準備,即在德軍炮兵開始進行炮火準備之前的一刻,先敵開火,打亂德軍陣腳。
20分鐘后,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陣地上的所有火炮突然向德軍陣地開火,整個庫爾斯克地區頓時火光沖天,把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根據戰役結束后得知的情況,蘇軍開火的時間比德軍預定的炮火準備時間正好提前了10分鐘。正是由于朱可夫的臨機決斷,蘇軍才得到了這重要的10分鐘,使德軍完全喪失了戰機。
由于蘇軍的行動極為突然,德軍進攻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原定開始進攻中央方面軍的時間推遲了兩個半小時,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的時間則推遲三小時。
5時30分,在蘇軍炮火打擊下剛緩過氣來的德第9集團軍在奧利霍爾特卡主突擊方向上向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發起強大的坦克沖擊。
德軍進攻部隊前面是“虎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強擊火炮群,每群10~15輛,隨后是中型坦克群,每群50~100輛,以后是摩托化步兵。
在由北向南的40公里長的戰線上,近千輛德軍坦克像一群狂奔的野牛,揚起沖天的煙塵,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鋪天蓋地向蘇軍壓來。
蘇軍沉著應戰,一次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庫爾斯克北端轉眼間彈片橫飛、橫尸遍野。
7月5日全天,德軍先后發動5次進攻,但最后只突入蘇軍防御地帶6~8公里。
第二天,德軍在莫德爾的指揮下不顧一切損失繼續向前沖。可是,羅科索夫斯基這時把作為預備隊的坦克第2集團軍拉了上來,沒等德軍往前再走一步,就一棍子砸將上去。
莫德爾只得迎戰,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決斗爆發了。
在煙塵滾滾的平原上,蘇德坦克纏在一起,在炮彈的呼嘯聲中,一輛輛坦克化為煙柱……
戰斗結果是德軍裝甲兵挫敗了蘇聯坦克的反突擊,但自己的炮彈也已用盡,而且陷入了蘇軍預設的無邊無際的雷場。莫德爾自知已無力進攻。這樣,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的進攻,48小時后就告失敗,被迫轉入防御。
朱可夫把發生的一切都詳細報告了斯大林。在報告的結束部分,朱可夫寫道:
我們的步兵和炮兵,盡管有一些損失,但打得很出色,有組織地迎戰敵人大量坦克的沖擊,今后還會繼續這樣打下去。
德軍并不甘心失敗,他們重新部署力量,改變突擊方向,投入了全部坦克預備隊,再次殺向中央方面軍。他們有時從波內里發起沖擊,有時從奧利霍瓦特卡發起沖擊,可是他們到處都碰到了堅固的防御。
盡管德軍不顧一切瘋狂猛攻,但是在近一周的苦戰中,他們只向前推進了6~12公里。由于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高明指揮,中央方面軍根本不需要草原預備隊的支援,靠自己的力量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朱可夫非常滿意地向最高統帥匯報了交戰的初步總結,并開始著手進行轉入進攻戰役的準備。7月11日,朱可夫向斯大林報告:
進攻戰役的準備工作已全部結束。為了查明敵人的防御前沿的情況,今天已進行了有力的偵察。據所有在這些方向上的集團軍和兵團司令們報告,我們的部隊已經接近敵人前沿。
在突出部的另一端,德軍的運氣似乎要比他們的同伴好一點。德軍在這一路集中了其所謂“軍中之花”、武裝黨衛軍的3個坦克師——“帝國師”、“骷髏師”和“阿道夫·希特勒師”,其新式坦克的數量大大超過北路德軍。
南路德軍的進攻開始于7月5日6時,在德軍發起進攻不久,天降大雨,許多小溪成了坦克無法通過的激流,待工兵架好橋后,已過了12小時。可繼續前進后又進入了蘇軍的雷區,遭到了蘇軍反坦克火車的沉重打擊。但是,由于蘇軍的反坦克炮無法擊穿“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厚裝甲,因此德軍盡管處境困難,到夕陽西下時還是在兩處楔入了蘇軍第一道防線。
鑒于德軍來勢兇猛,為保存力量、避敵鋒芒,瓦杜丁下令將部隊撤至由坦克第1集團軍守衛的第二道防線。
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特將軍見第一天沒有什么成果,于是在第二天把6個裝甲師聚集成密集隊形,每一公里進攻正面都配有100多輛坦克,繼續向蘇軍進攻。
7月6日天剛破曉,德軍坦克、自行火炮就蜂擁而出,拖著遮天蔽日的灰塵,殺向蘇軍。
瓦杜丁見霍特來勢洶洶,也毫不示弱,立刻出動坦克第1集團軍迎戰。
于是,蘇德雙方在奧博揚附近爆發了又一次大規模坦克會戰。一時間,天昏地暗,在幾小時內,成百輛的坦克變成一堆堆破銅爛鐵。炮彈、炸彈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呻吟,數百架飛機在空中穿梭不斷。坦克的奔馳以及炮彈和炸彈的爆炸掀起滿天塵土……
這場坦克會戰中,蘇軍在戰術運用方面犯了一些錯誤。蘇軍戰斗機飛行員只顧著同德軍戰斗機角逐,卻忘了去攻擊對坦克威脅極大的轟炸機和攻擊機。結果,德軍的俯沖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不斷地從高空直撲而下,向正忙于與德軍坦克廝殺的蘇軍坦克開炮。而德國的新式坦克的火力和裝甲防護也要優于蘇聯的T—34型和KB型坦克,結果在正面對抗中占了上風。
戰斗至正午,瓦杜丁意識到蘇軍坦克第1集團軍的損失大大超過德軍,便果斷命令退出戰斗,依托第二道防線轉入防御。
德第4裝甲集團軍雖然在這次戰斗中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并未能突破蘇軍的整個防線,只是在蘇軍的防線上砸進去一個坑,楔入不及10公里。
德軍最高統帥部經過這兩天的激烈戰斗感到情況不對,開始給自己找臺階。德國電臺報道說,發動進攻的不是德軍而是蘇軍,聲稱:“蘇軍指揮部接連不斷地把戰斗部隊投入戰斗,但是在所有的地段上,我軍防御的主要陣地均牢牢掌握在我軍手里,在正面的任何一個地段,我軍都沒有把像樣的裝甲兵投入戰斗。”
找臺階歸找臺階,希特勒并不想就此了事,原先反對發動“堡壘”戰役的曼施坦因也不愿草草收場,7月7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又運用與前一天相同的戰術,在空軍的密切支援下,連續猛敲昨天在蘇軍防線上砸出的那個坑。經過3天的苦戰,終于在9日切入蘇軍防線35公里,到達奧博揚。
3. 坦克肉搏戰
此時蘇軍在庫爾斯克南部的情況已非常危險。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全部預備隊已經投入戰斗,但德軍細細的楔子已經砸入蘇軍防御縱深,到達一個集團軍的后方,德軍似乎真的要砸漏蘇軍的防線了。如果在一年前,德軍真有可能得手。但此時情況不同了,斯大林見南路德軍緩緩向前推進,即根據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親自下令命草原方面軍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日夜兼程,向北開進,把這支新銳部隊交給瓦杜丁。
與此同時,斯大林緊急命令朱可夫轉向南部戰線,負責協調沃羅涅日和草原兩個方面軍的行動。
瓦杜丁預計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在7月11日能趕到,于是收縮兵力,死守奧博揚。擋住去庫爾斯克最近的道路,把另一條通道——普羅霍羅夫卡留給趕來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
曼施坦因見德軍在奧博揚方向已經楔入蘇軍縱深,想乘勝長驅直入,不料遭到蘇軍的迎頭痛擊,經過連續兩天的激戰一無所獲。于是,曼施坦因轉而調頭北上,直插普羅霍羅夫卡,想通過該城捅破蘇軍鐵桶一樣的防線。
曼施坦因的這一決定從戰術上講,無疑是對頭的。可是,他所面對的是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這樣的對手。早在7月9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就估計到南線德軍在進攻奧博揚失敗后肯定會調頭沖向普羅霍羅夫卡,必定會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遭遇,屆時定會有一場大規模坦克遭遇戰。因此,蘇軍早已做好了遭遇戰的一切準備。
一切正如朱可夫所預料的那樣,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果真在奧博揚受阻后沖向普羅霍羅夫卡,恰好與趕來的蘇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遭遇。
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決戰在普羅霍羅夫卡爆發了。
決戰的一方是德軍裝甲兵老將霍特和他的400多輛(門)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00輛是世界最先進的“豹式”坦克。決戰的另一方是蘇軍坦克兵新秀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和他的750輛(門)坦克和自行火炮。7月12日清晨,這兩股鋼鐵洪流在普羅霍羅夫卡相碰了。
這天清晨,堅守在普羅霍羅夫卡西南的蘇軍第69集團軍受德軍200輛坦克的攻擊,形勢緊迫,向瓦杜丁求援。瓦杜丁立即命令羅特米斯特羅夫向德軍發動反突擊。
8時30分,羅特米斯特羅夫進行了15分鐘炮火準備后,向德軍發起了進攻。
幾乎在同一時間,德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3個師——“帝國師”、“骷髏師”、“阿道夫·希特勒師”也發起了進攻。這次坦克大會戰中,蘇德雙方一共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1200輛(門),戰斗進行得極為激烈。在雙方坦克交戰的同時,在普羅霍羅夫卡以西地域的上空,雙方在一天時間里還進行了12次激烈的空戰。
德國的新式坦克雖然在裝甲方面和火力方面優于蘇軍坦克,但由于雙方進行的是坦克大戰,德軍坦克的火力優勢體現不出來,而其厚裝甲在近戰中也顯得不夠靈活。在激戰中,蘇軍坦克勇敢地沖入不靈活的德軍坦克的戰斗隊形,進行猛烈的摧毀。
德軍用重型坦克投入戰斗的計劃破產了。
這時,霍特感到形勢不太妙,決定撤出戰斗,重新部署兵力。可是,由于雙方坦克攪在了一起,根本無法重新組織戰斗隊形,只能按不情愿的方式繼續打下去。
蘇軍在戰斗中勇猛頑強,在極端情況下寧肯與敵人相撞而同歸于盡,也不讓敵人活著逃走。
一個德國坦克兵對這次會戰膽戰心驚地回憶道:
敵人無數坦克向我們猛沖,我對俄國人壓倒一切的威力的印象從來沒有像那一天深。團團的硝煙使航空兵無法支援我們,大量T-34坦克很快沖破我們的隊形,向整個戰場猛攻。
戰斗進行得異常慘烈,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后來在他的回憶錄這樣寫道:
我目擊了兩股鋼鐵洪流于7月12日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的真正規模的坦克決斗……數百門火炮和我們所擁有的全部火箭炮同時參加了戰斗,結果在一小時內燃燒著的德軍坦克和我方坦克遍布戰場。
這場空前血腥的大戰從上午一直進行到夜幕降臨,整整持續了8個小時。德國人最終支撐不住,丟下熊熊燃燒的300多輛坦克,倉皇逃去。蘇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也損失過半,700多輛坦克殘骸有的緊緊撞在一起,有的炮塔被掀掉,遍地都是被燒成焦炭的尸體……
盡管在這次戰斗中蘇軍的損失超過德軍,但是戰場的真正勝利者是蘇軍。正如一位西方歷史學家所寫的那樣:“傍晚,俄國人成了戰場的主宰。歷史上最偉大的坦克會戰以俄國人的勝利而告終。”
在這場歷史性交戰結束的7月13日早晨,朱可夫來到沃羅涅日方面軍指揮所。通過研究司令部的文件和審訊戰俘,朱可夫看出交戰的危機已要過去了。到7月16日,德軍已完全停止了進攻并逐漸開始向出發陣地退卻。
現在,決不能錯過時機!必須及時切斷退路,不讓敵人回到自己的塹壕里,恢復其火力配系。朱可夫決定立即組織部隊按預定計劃對德軍展開全面進攻。
7月12日,就在普羅霍羅夫卡大戰的同一天,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布良斯克主方面軍,西方面軍按計劃發起了“庫圖佐夫”戰役,殺向奧廖爾。
7月15日,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也開始反攻。
8月3日,南線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也轉入進攻。
戰斗到8月5日,蘇軍解放了別爾哥羅德和奧廖爾。
8月23日,蘇軍又乘勝解放了哈爾科夫。至此,規模宏大的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結束。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損失了約50萬官兵,1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3400多架飛機。裝甲部隊這根德軍突擊力量的脊梁柱被蘇軍的鐵拳打斷了。蘇軍在庫爾斯克發動的進攻最終發展成為戰略總攻,使蘇德戰場擴大到2000公里。德軍從此轉入了全面戰略防御。
戰后,斯大林在談到庫爾斯克戰役時,這樣說道:……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這是我們給德軍挖墳墓的開始……從1943年冬季開始,我軍攻克了被德軍占領領土的一半,在南部戰線,我軍逼近波蘭和羅馬尼亞邊境……
這就是庫爾斯克戰役的偉大意義。
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軍隊的沒落,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遭到了滅頂之災。
勝利結束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后,蘇軍實施了一系列氣勢如虹的戰略進攻,給予法西斯德國及其仆從國軍隊以不停頓的打擊。在1942年至1943年之交的冬季戰役中,蘇軍共粉碎了德軍100多個師,在各個方向上擊退德軍600~700公里,特別是1943年2月15日,奪回了蘇聯第四大城市哈爾科夫,使德軍整個南部戰線都面臨崩潰的危險。
為了改善帝國內部困境,防止法西斯集團分崩離析,希特勒決定于1943年在蘇德戰場發動大規模夏季進攻,奪回戰略主動權,扭轉戰爭進程。
這時蘇軍由于一路勢如破竹,過于樂觀,無視長途進擊的消耗,一心希望造成德軍更大的混亂。德軍在“頓河”集團軍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帥的指揮下,利用鐵木辛哥的一次失誤,于2月底發動逆襲,成功地奪回哈爾科夫,而且穩住了南部戰線。這樣,整條戰線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蘇軍在這個突出部內楔入很深。
庫爾斯克是一座有12萬人的小城。這一帶的地形以草原和丘陵為主,其間散布麥田、甜菜田、果樹園以及農舍。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的突出部正面約長240公里,寬160公里。突出部的頂端較窄,大約是110公里左右。
對交戰雙方而言,庫爾斯克突出部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蘇軍可以以此為進攻前進基地,對德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后方實施突擊;而德軍統帥部也認為由于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過于突出,為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庫爾斯克根部地區實施向心突擊并圍殲那里的蘇軍創造了良好條件。
雙方各打各的算盤。這樣在1943年春,蘇德戰場上出現暴風雨前的平靜。蘇德雙方都利用這個時機休整部隊,并為在此地區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集聚力量。
為了能投入更多的力量同蘇軍較量,希特勒宣布在國內實行總動員,采取各種手段來加強和完善第三帝國戰爭機器。與此同時,德軍統帥部緊鑼密鼓地制定戰役實施計劃。
德軍在擬定自己計劃時是從這樣的估計出發的,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命運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蘇德戰場目前幾場交戰的結局。希特勒認為,總動員已為對蘇軍實施積極的進攻行動提供了必需的物力和人力,可望重新掌握戰略主動權,扭轉戰爭的進程,使之對己有利。在東部戰場的勝利可以重新建立在其盟國中已動搖了的德軍的威信,鞏固德國人民和軍隊的士氣。經長時間的討論,希特勒最后決定以粉碎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及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戰略預備隊,作為在東方發動新的夏季戰役的開端將是最適宜的。這次戰役代號叫“堡壘”。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簽發第6號作戰指令,稱:
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我決心進行今年的首次進攻——堡壘進攻。這一進攻具有決定性意義……庫爾斯克的勝利應當成為全球的火炬。
希特勒的計劃是:“中央”集團軍群所轄的第2集團軍以8個師防守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西部;第9集團軍在奧廖爾以南共23個師,以15個師組成突擊集團,任務是從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在別爾哥羅德地域共19個師,分別以8個師和6個師組成突擊集團,從南面向庫爾斯克進攻。以上共計50個師。此外約有20個師在突擊集團翼側行動,第4、第6航空隊進行支援。
根據這一計劃,德國共集結了90萬名官兵,50個師(其中有16個坦克摩托化師),約1萬門火炮和迫擊炮,近27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2000多架飛機。用希特勒的話講,他向庫爾斯克弧形地帶根部調動了“優秀的兵團、最好的武器、優秀的指揮官和大量的彈藥”。
德軍統帥部企圖在順利完成對庫爾斯克的進攻之后,立即對蘇西南方面軍的后方實施代號為“金錢豹”的戰役,從而把戰線向東推移。希特勒認為,德軍通過這兩個行動,將消滅蘇德戰場南翼的蘇軍,從而導致蘇德戰場前線的戰略形勢發生利于德軍的逆轉。
希特勒的想法過于樂觀了,也過于天真了。
1943年4月8日,朱可夫從沃羅涅日方面軍向斯大林發去一份形勢報告。這份報告是朱可夫同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的指揮員經過討論后提交的,其內容反映了以朱可夫為首的總參謀部的意見。在這份報告中,朱可夫談了他對蘇軍在1943年夏秋兩季采取行動的幾點看法,朱可夫寫道:
1.……由于在1942—1943年冬季戰局中遭受慘重失敗和缺乏龐大的預備隊,敵人于1943年春或初夏沿較窄的正面展開了進攻……我認為敵軍集團是針對我中央、沃羅涅日、西南三個方面軍的……
2.在第一階段敵人將從東北和東南實施突擊……敵人投入進攻我庫爾斯克集團的兵力,可能達到15~16個坦克師,坦克總數約2500輛……
3.為了通過防御打敗敵人,我們不但必須采取措施加強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反坦克防御,還必須在葉夫列莫夫、利夫內、卡斯托爾諾那、新奧斯科爾、瓦盧伊基、羅索什、沃羅涅日、葉列茨地域盡快部署戰略預備隊。預備隊的主要兵力應部署在葉列茨、沃羅涅日地域……
我認為我們部隊近日內先敵轉入進攻是不合適的。最好是先通過我們的防御消耗敵人擊毀敵坦克,然后投入新的預備隊轉入總攻,徹底擊潰敵軍主要集團。
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報告,極為重視,他立即通知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同各方面軍司令商量一下。
根據斯大林的指示,4月初,蘇軍總參謀部召開大本營會議,討論夏秋季計劃,并征求各方面軍司令關于作戰行動的可能樣式和德軍可能的突擊方向等意見。
4月11日晚,朱可夫從前線返回莫斯科。一到莫斯科,朱可夫立刻同華西列夫斯基及安東諾夫等人一起商討前線的情況。三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見:德軍企圖吃掉孤立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如果他們進展順利并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擊潰蘇軍的部隊,那么總的戰略形勢就將變得有利于敵人。
在統帥部大本營會議上,中央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杜丁也都表示與朱可夫等人看法相同,確信德軍將在庫爾斯克地域方向發動進攻。
朱可夫還進一步指出,德軍夏季進攻之后,可能會在東面和東南方向發動進攻,同時不排除德軍向東北方向進攻迂回莫斯科的可能性。
盡管蘇軍此時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并有能力進行積極的進攻行動,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還是在事實上下了進行預先防御計劃,并決定在所有方向上,首先是庫爾斯克突出部建立堅強的大縱深多梯次的防御。
在大本營會議上,朱可夫強調指出:“為實施這一戰役,應當保證牢固掌握戰略主動權,最終在重要方向上轉入總進攻。必須把德軍的進攻阻止在防御的戰術地幅內,否則,德軍坦克兵團一旦突破了庫爾斯克地域,將使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處于困難境地。必須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使德軍主力遭受決定性的失敗,因此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會戰計劃是全部夏秋戰略戰役計劃的核心。”
斯大林這一次對朱可夫和總參謀部的計劃沒有提出一點意見,他完全贊同朱可夫等人的看法,并責成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擬定出具體的實施方案。
4月12日晚,朱可夫等人向斯大林提交了詳細計劃,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為通過防御作戰消耗德軍突擊集團并最終轉入進攻,決定以3個實施防御。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由兩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編成內轄5個集團軍,第二梯隊編成內轄坦克第2集團軍和坦克第19集團軍,由空軍第16集團軍支援戰斗。瓦杜丁大將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也由兩個梯隊組成,第一梯隊編成內轄4個集團軍,第二梯隊編成內轄坦克第1集團軍和坦克第69集團軍,由空軍第2集團軍支援戰斗。這兩個方面軍總兵力達13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9萬門,坦克和啟行火炮3444輛,飛機2172架。中央方面軍的任務是抗擊德軍從奧廖爾方向的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抗擊德軍由別爾哥羅德地域的進攻。此外,新組建的草原方面軍作為預備隊,由科涅夫上將指揮。
計劃中還談到,當蘇軍防御階段作戰取得成功后,將在奧廖爾和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轉入反攻,這一進攻任務將由西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的左翼軍隊和中央方面軍右翼軍隊實施;圍殲粉碎德軍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由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在西南方面軍的協同下實施。
朱可夫等人的計劃得到了批準。與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不同,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轉入防御不是被迫的,而是預先計劃的,蘇軍并沒有喪失在冬季戰斗中奪得的主動權,只不過選擇了對己有利的軍事行動。
2. “庫圖佐夫”戰役
為了迎接即將來臨的大戰,從4月份開始,蘇軍不斷地向庫爾斯克增兵,晝夜不停地修筑工事。
蘇軍充分地利用了庫爾斯克一帶略有起伏的地形,把防御的重點放在了突出部的南北根部,以高地為中心,設置反坦克掩體,在高地的兩端修筑坦克和自行火炮掩體。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蘇軍在巨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挖出了近1萬公里的反坦克壕、塹壕和斷崖,鋪設了大面積的雷場和1200公里的鐵絲網。對此,美國作家凱登曾在《虎式坦克在燃燒》一書中寫道:
在研究俄國人準備庫爾斯克會戰時,有一點很明顯,德國人對戰役的準備一向是有計劃、講效率的,從不忽視任何細節。這一點早就聞名于世。但現在俄國人在戰役準備的細節和周密程度上卻勝敵一籌……朱可夫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主要作戰意圖,是在莫斯科猛烈戰斗結束后采取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所擬定的那些措施的發展。防御開始了,德軍在強攻中力量已經消耗殆盡……于是交戰進程發生了變化。
1943年5、6月間,朱可夫幾乎寸步不離沃羅涅日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他關心作戰準備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任何疏忽都休想逃過他的眼睛。朱可夫每天、有時一天幾次,給斯大林發去電報,報告擬采取的各種措施。
在朱可夫的親自過問下,蘇軍進行了周密的戰前訓練。特別是針對步兵對坦克的恐懼心理,專門開設了用T—34坦克對步兵進行的“碾壓”訓練。同時還對炮兵進行了快速變更發射陣地的訓練,坦克兵則著重進行從掩體中進行精確射擊和遭遇戰的訓練。
整個庫爾斯克地區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無數蘇聯軍民投身于這場大戰的準備之中,很快把庫爾斯克突出部變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大堡壘。
在戰線的另一端,德軍也在進行著最后的準備。希特勒原本打算在5月份發起進攻。可是,由于5月的融雪,以及25萬軸心國軍隊在北非的覆滅,使希特勒不得不一再拖延攻擊的發起日。而受命指揮“堡壘”戰役的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和莫德爾越來越感到不安。他們眼見蘇軍防線日漸堅固,認為德軍已錯失戰機,硬發動進攻肯定會碰個頭破血流。希特勒這時也變得信心不足,但他仍對德制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抱有幻想。這樣,到6月底,當德軍已集結起足夠的新式坦克后,希特勒終于決定放手一搏。
7月4日,希特勒向突擊部隊下達了臨戰動員令,定于次日發起進攻。
而蘇軍統帥部已于6月確定了前線作戰指揮體制。6月30日,朱可夫接到命令要他在奧廖爾方向協調中央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行動,以實施擊退敵人進攻的向奧廖爾突擊的“庫圖佐夫”戰役;華西列夫斯基被派往沃羅涅日方面軍,在那里用該方面軍和與之毗鄰的西南方面軍實施“魯緬采夫”戰役計劃——在庫爾斯克會戰防御階段結束后,向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實施突擊。
7月4日晚間,朱可夫來到中央集團軍司令部,在那里,他從白天抓來一一名德軍俘虜口中得知,德軍將于次日凌晨發動進攻。凌晨2時,蘇第13集團軍報告發現德軍正在進入陣地。
朱可夫當機立斷,決定先發制人,他一面向最高統帥部通報情況,一面決定實施炮火反準備,即在德軍炮兵開始進行炮火準備之前的一刻,先敵開火,打亂德軍陣腳。
20分鐘后,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陣地上的所有火炮突然向德軍陣地開火,整個庫爾斯克地區頓時火光沖天,把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根據戰役結束后得知的情況,蘇軍開火的時間比德軍預定的炮火準備時間正好提前了10分鐘。正是由于朱可夫的臨機決斷,蘇軍才得到了這重要的10分鐘,使德軍完全喪失了戰機。
由于蘇軍的行動極為突然,德軍進攻部隊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原定開始進攻中央方面軍的時間推遲了兩個半小時,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的時間則推遲三小時。
5時30分,在蘇軍炮火打擊下剛緩過氣來的德第9集團軍在奧利霍爾特卡主突擊方向上向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發起強大的坦克沖擊。
德軍進攻部隊前面是“虎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強擊火炮群,每群10~15輛,隨后是中型坦克群,每群50~100輛,以后是摩托化步兵。
在由北向南的40公里長的戰線上,近千輛德軍坦克像一群狂奔的野牛,揚起沖天的煙塵,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鋪天蓋地向蘇軍壓來。
蘇軍沉著應戰,一次次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庫爾斯克北端轉眼間彈片橫飛、橫尸遍野。
7月5日全天,德軍先后發動5次進攻,但最后只突入蘇軍防御地帶6~8公里。
第二天,德軍在莫德爾的指揮下不顧一切損失繼續向前沖。可是,羅科索夫斯基這時把作為預備隊的坦克第2集團軍拉了上來,沒等德軍往前再走一步,就一棍子砸將上去。
莫德爾只得迎戰,一場大規模的坦克決斗爆發了。
在煙塵滾滾的平原上,蘇德坦克纏在一起,在炮彈的呼嘯聲中,一輛輛坦克化為煙柱……
戰斗結果是德軍裝甲兵挫敗了蘇聯坦克的反突擊,但自己的炮彈也已用盡,而且陷入了蘇軍預設的無邊無際的雷場。莫德爾自知已無力進攻。這樣,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的進攻,48小時后就告失敗,被迫轉入防御。
朱可夫把發生的一切都詳細報告了斯大林。在報告的結束部分,朱可夫寫道:
我們的步兵和炮兵,盡管有一些損失,但打得很出色,有組織地迎戰敵人大量坦克的沖擊,今后還會繼續這樣打下去。
德軍并不甘心失敗,他們重新部署力量,改變突擊方向,投入了全部坦克預備隊,再次殺向中央方面軍。他們有時從波內里發起沖擊,有時從奧利霍瓦特卡發起沖擊,可是他們到處都碰到了堅固的防御。
盡管德軍不顧一切瘋狂猛攻,但是在近一周的苦戰中,他們只向前推進了6~12公里。由于朱可夫和羅科索夫斯基的高明指揮,中央方面軍根本不需要草原預備隊的支援,靠自己的力量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朱可夫非常滿意地向最高統帥匯報了交戰的初步總結,并開始著手進行轉入進攻戰役的準備。7月11日,朱可夫向斯大林報告:
進攻戰役的準備工作已全部結束。為了查明敵人的防御前沿的情況,今天已進行了有力的偵察。據所有在這些方向上的集團軍和兵團司令們報告,我們的部隊已經接近敵人前沿。
在突出部的另一端,德軍的運氣似乎要比他們的同伴好一點。德軍在這一路集中了其所謂“軍中之花”、武裝黨衛軍的3個坦克師——“帝國師”、“骷髏師”和“阿道夫·希特勒師”,其新式坦克的數量大大超過北路德軍。
南路德軍的進攻開始于7月5日6時,在德軍發起進攻不久,天降大雨,許多小溪成了坦克無法通過的激流,待工兵架好橋后,已過了12小時。可繼續前進后又進入了蘇軍的雷區,遭到了蘇軍反坦克火車的沉重打擊。但是,由于蘇軍的反坦克炮無法擊穿“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厚裝甲,因此德軍盡管處境困難,到夕陽西下時還是在兩處楔入了蘇軍第一道防線。
鑒于德軍來勢兇猛,為保存力量、避敵鋒芒,瓦杜丁下令將部隊撤至由坦克第1集團軍守衛的第二道防線。
德軍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特將軍見第一天沒有什么成果,于是在第二天把6個裝甲師聚集成密集隊形,每一公里進攻正面都配有100多輛坦克,繼續向蘇軍進攻。
7月6日天剛破曉,德軍坦克、自行火炮就蜂擁而出,拖著遮天蔽日的灰塵,殺向蘇軍。
瓦杜丁見霍特來勢洶洶,也毫不示弱,立刻出動坦克第1集團軍迎戰。
于是,蘇德雙方在奧博揚附近爆發了又一次大規模坦克會戰。一時間,天昏地暗,在幾小時內,成百輛的坦克變成一堆堆破銅爛鐵。炮彈、炸彈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呻吟,數百架飛機在空中穿梭不斷。坦克的奔馳以及炮彈和炸彈的爆炸掀起滿天塵土……
這場坦克會戰中,蘇軍在戰術運用方面犯了一些錯誤。蘇軍戰斗機飛行員只顧著同德軍戰斗機角逐,卻忘了去攻擊對坦克威脅極大的轟炸機和攻擊機。結果,德軍的俯沖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不斷地從高空直撲而下,向正忙于與德軍坦克廝殺的蘇軍坦克開炮。而德國的新式坦克的火力和裝甲防護也要優于蘇聯的T—34型和KB型坦克,結果在正面對抗中占了上風。
戰斗至正午,瓦杜丁意識到蘇軍坦克第1集團軍的損失大大超過德軍,便果斷命令退出戰斗,依托第二道防線轉入防御。
德第4裝甲集團軍雖然在這次戰斗中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并未能突破蘇軍的整個防線,只是在蘇軍的防線上砸進去一個坑,楔入不及10公里。
德軍最高統帥部經過這兩天的激烈戰斗感到情況不對,開始給自己找臺階。德國電臺報道說,發動進攻的不是德軍而是蘇軍,聲稱:“蘇軍指揮部接連不斷地把戰斗部隊投入戰斗,但是在所有的地段上,我軍防御的主要陣地均牢牢掌握在我軍手里,在正面的任何一個地段,我軍都沒有把像樣的裝甲兵投入戰斗。”
找臺階歸找臺階,希特勒并不想就此了事,原先反對發動“堡壘”戰役的曼施坦因也不愿草草收場,7月7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又運用與前一天相同的戰術,在空軍的密切支援下,連續猛敲昨天在蘇軍防線上砸出的那個坑。經過3天的苦戰,終于在9日切入蘇軍防線35公里,到達奧博揚。
3. 坦克肉搏戰
此時蘇軍在庫爾斯克南部的情況已非常危險。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全部預備隊已經投入戰斗,但德軍細細的楔子已經砸入蘇軍防御縱深,到達一個集團軍的后方,德軍似乎真的要砸漏蘇軍的防線了。如果在一年前,德軍真有可能得手。但此時情況不同了,斯大林見南路德軍緩緩向前推進,即根據華西列夫斯基的意見,親自下令命草原方面軍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日夜兼程,向北開進,把這支新銳部隊交給瓦杜丁。
與此同時,斯大林緊急命令朱可夫轉向南部戰線,負責協調沃羅涅日和草原兩個方面軍的行動。
瓦杜丁預計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在7月11日能趕到,于是收縮兵力,死守奧博揚。擋住去庫爾斯克最近的道路,把另一條通道——普羅霍羅夫卡留給趕來的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
曼施坦因見德軍在奧博揚方向已經楔入蘇軍縱深,想乘勝長驅直入,不料遭到蘇軍的迎頭痛擊,經過連續兩天的激戰一無所獲。于是,曼施坦因轉而調頭北上,直插普羅霍羅夫卡,想通過該城捅破蘇軍鐵桶一樣的防線。
曼施坦因的這一決定從戰術上講,無疑是對頭的。可是,他所面對的是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這樣的對手。早在7月9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就估計到南線德軍在進攻奧博揚失敗后肯定會調頭沖向普羅霍羅夫卡,必定會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遭遇,屆時定會有一場大規模坦克遭遇戰。因此,蘇軍早已做好了遭遇戰的一切準備。
一切正如朱可夫所預料的那樣,德國第4裝甲集團軍果真在奧博揚受阻后沖向普羅霍羅夫卡,恰好與趕來的蘇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近衛第5集團軍遭遇。
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坦克決戰在普羅霍羅夫卡爆發了。
決戰的一方是德軍裝甲兵老將霍特和他的400多輛(門)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00輛是世界最先進的“豹式”坦克。決戰的另一方是蘇軍坦克兵新秀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和他的750輛(門)坦克和自行火炮。7月12日清晨,這兩股鋼鐵洪流在普羅霍羅夫卡相碰了。
這天清晨,堅守在普羅霍羅夫卡西南的蘇軍第69集團軍受德軍200輛坦克的攻擊,形勢緊迫,向瓦杜丁求援。瓦杜丁立即命令羅特米斯特羅夫向德軍發動反突擊。
8時30分,羅特米斯特羅夫進行了15分鐘炮火準備后,向德軍發起了進攻。
幾乎在同一時間,德黨衛軍第2裝甲軍的3個師——“帝國師”、“骷髏師”、“阿道夫·希特勒師”也發起了進攻。這次坦克大會戰中,蘇德雙方一共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1200輛(門),戰斗進行得極為激烈。在雙方坦克交戰的同時,在普羅霍羅夫卡以西地域的上空,雙方在一天時間里還進行了12次激烈的空戰。
德國的新式坦克雖然在裝甲方面和火力方面優于蘇軍坦克,但由于雙方進行的是坦克大戰,德軍坦克的火力優勢體現不出來,而其厚裝甲在近戰中也顯得不夠靈活。在激戰中,蘇軍坦克勇敢地沖入不靈活的德軍坦克的戰斗隊形,進行猛烈的摧毀。
德軍用重型坦克投入戰斗的計劃破產了。
這時,霍特感到形勢不太妙,決定撤出戰斗,重新部署兵力。可是,由于雙方坦克攪在了一起,根本無法重新組織戰斗隊形,只能按不情愿的方式繼續打下去。
蘇軍在戰斗中勇猛頑強,在極端情況下寧肯與敵人相撞而同歸于盡,也不讓敵人活著逃走。
一個德國坦克兵對這次會戰膽戰心驚地回憶道:
敵人無數坦克向我們猛沖,我對俄國人壓倒一切的威力的印象從來沒有像那一天深。團團的硝煙使航空兵無法支援我們,大量T-34坦克很快沖破我們的隊形,向整個戰場猛攻。
戰斗進行得異常慘烈,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后來在他的回憶錄這樣寫道:
我目擊了兩股鋼鐵洪流于7月12日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的真正規模的坦克決斗……數百門火炮和我們所擁有的全部火箭炮同時參加了戰斗,結果在一小時內燃燒著的德軍坦克和我方坦克遍布戰場。
這場空前血腥的大戰從上午一直進行到夜幕降臨,整整持續了8個小時。德國人最終支撐不住,丟下熊熊燃燒的300多輛坦克,倉皇逃去。蘇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也損失過半,700多輛坦克殘骸有的緊緊撞在一起,有的炮塔被掀掉,遍地都是被燒成焦炭的尸體……
盡管在這次戰斗中蘇軍的損失超過德軍,但是戰場的真正勝利者是蘇軍。正如一位西方歷史學家所寫的那樣:“傍晚,俄國人成了戰場的主宰。歷史上最偉大的坦克會戰以俄國人的勝利而告終。”
在這場歷史性交戰結束的7月13日早晨,朱可夫來到沃羅涅日方面軍指揮所。通過研究司令部的文件和審訊戰俘,朱可夫看出交戰的危機已要過去了。到7月16日,德軍已完全停止了進攻并逐漸開始向出發陣地退卻。
現在,決不能錯過時機!必須及時切斷退路,不讓敵人回到自己的塹壕里,恢復其火力配系。朱可夫決定立即組織部隊按預定計劃對德軍展開全面進攻。
7月12日,就在普羅霍羅夫卡大戰的同一天,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布良斯克主方面軍,西方面軍按計劃發起了“庫圖佐夫”戰役,殺向奧廖爾。
7月15日,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也開始反攻。
8月3日,南線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也轉入進攻。
戰斗到8月5日,蘇軍解放了別爾哥羅德和奧廖爾。
8月23日,蘇軍又乘勝解放了哈爾科夫。至此,規模宏大的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的輝煌勝利而告結束。
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損失了約50萬官兵,1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和3400多架飛機。裝甲部隊這根德軍突擊力量的脊梁柱被蘇軍的鐵拳打斷了。蘇軍在庫爾斯克發動的進攻最終發展成為戰略總攻,使蘇德戰場擴大到2000公里。德軍從此轉入了全面戰略防御。
戰后,斯大林在談到庫爾斯克戰役時,這樣說道:……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這是我們給德軍挖墳墓的開始……從1943年冬季開始,我軍攻克了被德軍占領領土的一半,在南部戰線,我軍逼近波蘭和羅馬尼亞邊境……
這就是庫爾斯克戰役的偉大意義。
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軍隊的沒落,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遭到了滅頂之災。
上一篇:第九章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
下一篇:第一章 誕生與成長
網友關注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哈·曼丁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三根綠枝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