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名著閱讀>>麥克阿瑟傳>>第一章 人生的彩虹

第一章 人生的彩虹

引言

  麥克阿瑟于1880年出生于一個美國軍人家庭,1899年考入西點軍校,軍校的校訓使他心中常常想到的是“責任、榮譽、國家”。1903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17年,他奉命前往法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任上校師參謀長。因同德軍作戰英勇無畏、戰功卓著,于1918年,38歲的麥克阿瑟被提升為準將,出任美軍彩虹師師長,成為當時美軍中最年輕的將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39歲那年,回國出任西點軍校校長,成為西點軍校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在他任內,西點軍校廢除了許多陳規陋習,面貌煥然一新。1925年,他被提升為少將,又成為當時美軍中最年輕的少將,并先后出任第3軍區司令和駐菲律賓美軍司令。1930年,他成了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全軍惟一的四星上將。任期內,他在陸軍體制、武器裝備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成績顯著,得到美國上下一致的好評。在這期間,他干了一件臭名昭著的事,那就是他親自指揮軍隊使用催淚瓦斯驅散:因生活無著,聚集在國會大廈周圍要求政府發放退役金的2萬多名一戰的退伍軍人。麥克阿瑟直到臨終前還認為,“退役金大進軍”是赤色分子的陰謀。

  麥克阿瑟在太平洋戰爭中,指揮盟軍消滅了大量日本侵略軍,在奪取對日戰爭勝利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歷史功績,人們是不會忘記的。

  戰后,作為駐日盟軍總司令,他成功地使日本社會從封建軍國主義走向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道路,使日本擺脫了專制獨裁統治,不再是戰爭的策源地了。當然作為一個****分子,為了把日本建成為“****堤壩”,他也干了許多鎮壓日本共產黨和工人運動的壞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了,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保家衛國入朝參戰。10月25日首戰告捷,殲敵1.5萬余名。1951年1月4日,中朝軍隊重新攻占了漢城。這時麥克阿瑟力主擴大戰爭,甚至設想對中國進行核打擊。3月15日,“聯合國軍”又奪回漢城后,美國的決策者認識到,將中國志愿軍趕出北朝鮮是不可能的,同中朝方面進行停戰談判方是上策。這時,因麥克阿瑟多次違抗命令,狂妄地散布擴大戰爭、破壞和談的言論,4月11日,他被解除一切職務。美國已故總統尼克松說過:

  “麥克阿瑟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領之一,也是一位最招搖的將領……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物,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的個性就像一個傳奇故事一樣,色彩斑斕又充滿矛盾。他既是一位善于思考的知識分子,又是一位趾高氣揚、惟我獨尊的軍人;既是一位獨裁主義者,又是一位民主主義者……”

  1. 將軍的兒子


  麥克阿瑟的祖父阿瑟出身于一個蘇格蘭世家,他的祖先曾參加過十字軍東征。在1825年,他隨寡母從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移民到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奇科比。說起來,他和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還是遠親呢,他的外祖母是他們三個人的祖先。

  1845年小阿瑟在奇科比出生,人們稱阿瑟為阿瑟第一,稱小阿瑟為阿瑟第二。1849年,已成為律師的阿瑟第一攜夫人和4歲的兒子,遷往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1851年,他被推選為市檢察官。1857年,他當選為州第二巡回法庭法官。1871年,格蘭特總統任命他為聯邦最高法院****官。卸任以后,他埋頭著書,同時在法學院兼職。1896年8月,81歲高齡的老阿瑟病逝。

  在阿瑟第一任州巡回法官期間,美國北方資產階級同南方莊園主在是否解放農奴,使他們成為自由人的問題上發生尖銳沖突。1860年11月,主張解放農奴的共和黨人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為總統。南方有11個州宣布退出聯邦以示抗議,并于1861年2月成立“南方同盟”,推選戴維斯為總統,同時招兵10萬多人,準備同聯邦政府武力對抗。同年4月12日,同盟軍炮轟聯邦軍守衛的薩姆特要塞,從而揭開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戰爭的序幕。

  這年,阿瑟第二只有16歲,他對農奴任人宰割的悲慘處境十分同情,毅然參加了解放農奴的戰斗。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威斯康星州組建志愿兵團時,老阿瑟把兒子送到第24步兵團密爾沃基分隊當副官,授中尉軍銜。在以后兩年半的作戰中,阿瑟第二雖然很年輕,卻在戰斗中表現出機智勇敢和大無畏精神,受到上級指揮官的賞識。他曾多次受傷,多次受獎,獲得過國家最高獎賞——國會榮譽勛章,并連連得到晉升,在19歲時他已成為北軍中最年輕的上校團長。

  1865年4月,南北戰爭以南方聯盟軍司令羅伯特·李向聯邦軍投降而宣告結束。聯邦軍隊隨即開始大規模裁軍,阿瑟第二所指揮的步兵團也被遣散。他曾想繼承父業,去學習法律,當一名律師,但他總忘不了部隊里轟轟烈烈的戰斗生活。在那里,他曾獲得過崇高的榮譽和很大的成功。律師職業與軍人相比顯得太單調了,他意識到只有軍隊才是他施展才干的地方。在當了一年普通老百姓后,他又重新穿上軍裝,進入正規部隊,成為一名上尉軍官。在以后的23年里,他經歷了戰后恢復和三次經濟大蕭條,他隨部隊去過很多地方,多半是在艱苦的西部邊境地區駐扎,參加過討伐印第安人的戰斗,但一直沒有晉升軍銜。

  1875年,在新奧爾良的狂歡節最后一次舞會上,他認識了一位叫瑪麗·平克尼·哈迪的姑娘。那年她23歲。他們倆人一見鐘情。短暫的熱戀后,于5月19日在諾福克姑娘家的莊園里舉行了婚禮。

  瑪麗·平克尼·哈迪1852年出生于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父親是一位有錢有勢的棉花商人,還擁有一塊面積不小的種植園。在內戰時期,她的兄長和親戚都參加北軍上了前線。9歲的平克尼和她的姊妹們為躲避戰亂,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戰后,她就讀于巴爾的摩的一所中等專科學校,并以優異成績畢業。平克尼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多才多藝,能歌善舞,會刺繡和繪畫。她既有貴族的傳統,又有不畏困難堅忍不拔的精神。

  婚后,平克尼先后生了三個男孩:老大阿瑟·麥克阿瑟;老二馬爾科姆;老三叫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道格拉斯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軍營里,他就是我們這本書的主人公。

  道格拉斯出生后不久,他們全家遷往新墨西哥州的溫戈特堡。1883年,年僅6歲的馬爾科姆因患麻疹而死去。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后來說道:“二哥的死對母親的打擊是沉重的,但因此她對大哥和我更加憐愛起來。”

  在道格拉斯4歲那年,全家又隨父親遷到了塞爾登堡,住在靠近格朗德河畔的一個小哨所里。在這里他整天都接觸軍隊生活,看部隊操練,聽士兵給他講經歷過的戰斗故事。他和哥哥從父親那里學會了射擊、騎馬,他們每天都要騎馬到處去玩耍。麥克阿瑟后來回憶說:“甚至可以說,在我會走路之前,我就會騎馬、打槍了。我母親在父親的幫助下開始教育大哥和我。他們不僅是把知識傳授給我們,更重要的是啟發我們的責任感。我們從小就懂得,對于該做的正當事,不管個人做出什么樣的犧牲,都要去實現它。我們的國家永遠高于一切。我們絕不說謊騙人,也不去惹是生非。”麥克阿瑟從小就崇拜父親,做什么事情都想學父親的樣子。美國已故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曾說過:“麥克阿瑟的整個一生,包括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時甚至近乎蠻干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為了力爭無愧于他的先父阿瑟第二·麥克阿瑟將軍。”麥克阿瑟的一生經歷,與他父親阿瑟第二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因勇敢而獲得過榮譽勛章,都在菲律賓達到了個人發展的高峰,他們自信心很強,都與文職官員矛盾極深。

  1886年,麥克阿瑟6歲,開始在堪薩斯州的利文沃思堡上學。當他回顧在那3年里的學習生活時說:“我是個劣等生。”1889年7月阿瑟第二被調到華盛頓陸軍司令部任高級副官助理,麥克阿瑟隨父轉學到華盛頓軍隊公立小學,他在那里學習4年,沒有大的起色,學習成績只是“一般水平”。

  1893年阿瑟第二晉升為中校,奉命調到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工作。道格拉斯的大哥考入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13歲的他則進了西得克薩斯軍隊中學學習。隨著年齡增長,他兒時那種貪玩,對學習不經心的情況已有根本改變,學業也有很大長進,他的才華逐漸開始顯露出來。在體育運動方面,他是全校網球賽冠軍,愛好棒球運動,他指揮的學校足球隊防守嚴密,對手很難攻破他們的球門。在班里他是優等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畢業時學習成績平均為97.33分。同學們都很羨慕他,因為他各方面都非常突出。在1897年6月的畢業典禮上,學校授予他金質獎章,并讓他代表全校畢業生致告別辭,這是畢業生所能得到的最大榮譽。麥克阿瑟在回憶這段學習生活時說:“我是從那里開始起步的。”

  中學畢業后,麥克阿瑟逐漸成熟起來,他已經有了明確的生活追求目標,那就是要做一個像他父親那樣的軍人。他在軍營中長大,長期受父親的熏陶,具有軍人的氣質,他的志向就是報考當時的美國陸軍最高學府——西點軍校。按照西點軍校的規矩,考生要有國會議員或政府要員推薦才能報名參加考試。當時,找不到合適的人推薦他入學,雖經多方努力,校方還是不同意他報名,到西點軍校讀書的愿望落空了。但他并不灰心,家里也很支持他。在1897年秋,他父親調到明尼蘇達州的圣保羅工作時,他和母親沒有隨行,而是回到了故鄉密爾沃基,繼續作報考西點軍校的準備。在家鄉他們認識了當地的一位國會議員,那位議員看道格拉斯的條件很好,同意推薦他報考西點軍校。這樣他更加努力學習,夜以繼日地復習功課。在臨考前,他擔心考不上,因心情很緊張夜里無法入睡。他母親非常關心,鼓勵他說:“道格,如果不緊張慌亂,你肯定能考上。你一定要有自信心,我的兒子,不然的話,誰還會相信你呢。要樹立起信心,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即使考不上,大家都會知道你已盡了最大的努力。”麥克阿瑟放下思想包袱,考試時發揮得很好,最后在發榜時,竟以第一名的成績被西點軍校錄取。

  在這個時期,發生了美國和西班牙之間的戰爭。這場沖突的誘因是: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港執行護僑任務的美艦“緬因”號發生爆炸,頃刻間軍艦沉入海底,艦上354名官兵中,有266人喪生。爆炸原因始終沒有查明,美國輿論界認為是古巴的西班牙殖民當局干的。美國政府早就有擴張領土奪取西班牙殖民地古巴、菲律賓的野心,就以哈瓦那事件為由,在1898年4月25日向西班牙宣戰,并分兵兩路,直取古巴和菲律賓。宣戰后不久,5月1日晨,喬治·杜威將軍指揮的美國亞洲分艦隊,以4艘巡洋艦、2艘炮艇的兵力,駛入菲律賓的馬尼拉灣,向停泊在那里的西班牙艦從發動攻擊,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炮戰,西班牙海軍10艘破舊的軍艦全部被殲。隨后,麥金利總統派韋斯利·梅里特將軍率一支2萬多人的遠征軍前去菲律賓。6月1日,阿瑟第二接到命令,讓他到還在舊金山的梅里特將軍那里報到,遠征軍的一個步兵旅將由他指揮,并晉升他為準將。

  美國遠征軍到達菲律賓后,8月13日阿瑟第二率部隊打頭陣,一舉攻克了馬尼拉。梅里特將軍對阿瑟第二非常賞識,并任命他為馬尼拉駐軍司令。同年12月10日美國和西班牙簽定《巴黎和約》,條約規定把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割讓給美國,美國付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作為補償;古巴從此成了美國的保護國。一百多年前還在為擺脫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而斗爭的美國,現在卻成了新的殖民帝國。美西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戰爭。

  剛剛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菲律賓人民,本來希望美國能幫助他們打敗西班牙實現民族獨立。可事實說明,美國人不是來解放他們的,他們取代了西班牙,推行的還是殖民統治。菲律賓人民失望了,美國人在菲律賓的所作所為,激起了人民的強烈義憤。1899年1月,菲律賓人民在埃米利奧·阿奎納多領導下成立了菲律賓共和國,在2月4日開展了保衛民族獨立,反抗美國占領軍的浴血戰斗。阿瑟第二這時已經晉升為少將師長,在這場鎮壓菲律賓人民爭取獨立的戰爭中,他是戰場上的主要指揮官。美國報紙經常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他立下的戰功,一時間他成了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1900年5月,他出任美國駐菲律賓軍隊總司令和軍事總督,達到了他戎馬生涯的頂峰。

  阿瑟第二上任后,以強硬手段對付人民的反抗,對游擊隊進行圍剿。他還在占領區建立集中營,并用火刑等殘酷手段折磨被俘的游擊隊員。

  同對,釋放了在押的菲律賓前政府官員,勸誘他們與當局合作,還創辦免費公立學校,搞些社會福利事業,改革古老而殘酷的司法制度等來爭取民心,并培植親美勢力,來分化菲律賓的抵抗力量。1901年3月抗戰領袖阿奎納多被俘,他接受了美國提出的條件,菲律賓的局勢才得到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佩頓·馬奇、約翰·潘興等人,都是阿瑟第二的心腹,并因此在日后登上了高位。他父親的這些老關系,對麥克阿瑟后來飛黃騰達起了重要作用。

  在美西《巴黎和約》生效后,美國就著手在菲律賓建立殖民統治機構,并任命奧地司為第一任菲律賓總督。


  2. 在西點軍校學習成長


  在紐約市以北80公里的哈得遜河西岸有一塊高地,那里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是扼守哈得遜河入海口的戰略要地。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陸軍總司令華盛頓(1789—1797年間任總統)為阻擊英軍在那里建了一座西點軍事要塞。戰爭結束后,杰斐遜任總統期間(1801—1809年),美國開始大規模擴張領土,1803年它乘法國拿破侖戰事不利、經濟困難之機,花錢從法國手中買下比當時美國領土大一倍的路易斯安那州,后來又強占了西班牙的殖民地佛羅里達……。擴充軍事實力為擴張政策服務,軍隊急需大批軍事人才。在這種形勢下,1802年,在杰斐遜總統的倡議下,國會通過決議,在西點要塞的舊址創辦陸軍軍官學校。后來這所學校成為聞名世界的軍校。美國許多著名的軍事將領都是從那里畢業的。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從小就夢想長大以后能考入西點軍校讀書,現在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1899年6月13日他懷著激動的心情跨入了西點軍校大門,從此開始了他長達52年的軍旅生涯。那年他19歲,身高1.8米,體重62公斤,身材修長勻稱,黑頭發、黑眼睛,長得英俊瀟灑。

  西點軍校的宗旨是為陸軍培養合格的人才。它的校訓是“責任、榮譽、國家”。通過在學校的教育和嚴格管理,學員樹立起職業軍人所特有的自覺遵守紀律的觀念、責任感和榮譽觀念。所以學校用各種條令、條例對學員進行嚴格約束,事無巨細,什么都有規定。在這里既要按軍事訓練部門下達的任務完成各種軍事訓練科目,又要學完大學本科的全部課程。學習內容多,要求高,學員壓力大,整天緊張地學習、訓練,生活很艱苦,麥克阿瑟不以為苦,他認為這是在磨練自己,是在為今后承擔更艱巨的任務作準備。

  在西點軍校的4年里,麥克阿瑟充分發揮了他的才智和潛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學業上,他比別人更用功,晚上熄燈號吹響以后,他還點著燈在被窩里看書。由于他記憶力特別好,理解能力強,再加上勤奮學習,所以學習成績優異,除在3年級時降為第四名外,其他各學年都是全班第一名。畢業時總平均分數是98.14分,據說這是25年來學員取得的最高分數。在體育方面,他擅長足球、網球,還是學校棒球隊的一把好手,在比賽中經常得分。在軍事方面,由于他從小在軍營中長大,對各種隊列、戰術訓練科目,耳聞目睹,都有一定的了解,有些還親自操練過,所以在軍事訓練中,對各種科目他都很精通,尤其擅長馬術和射擊,再加上他有組織和領導才能,在校4年中他連續3年都獲得了同年級學員中的最高軍銜:二年級被任命為學員隊下士,三年級被任命為連部第一上士,四年級時獲得大家都很羨慕的學員隊第一上尉。在西點軍校歷史上,在他之前只有3個人同時獲得過學員隊第一上尉和畢業成績第一的雙重榮譽。

  麥克阿瑟在學校很守紀律,即使是在軍校極瑣碎繁雜的規定面前,也很少能找到他的毛病。許多年以后,當同學們回憶當年的麥克阿瑟時,他們說:“他有領導風度,善于辭令”;“他從8歲起就自認為了不起”;

  “一旦下了決心,打死他也不會改變主意”;“凡是與他有關的事,他似乎都能領先”。他的這些性格特點在以后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1902年7月4日是西點軍校成立100周年的校慶日,數百名老校友歡聚一堂,美國總統、陸軍部長和許多外賓出席了慶典。羅斯福總統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一百年來,在我們偉大公民的光榮冊上,西點軍校的畢業生最多。在這次校慶活動中,麥克阿瑟看到那么多杰出的老校友,感觸很深,他在心里暗暗地發誓:將來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偉大公民的光榮冊”上。

  1903年6月11日,西點軍校舉行應屆學員畢業典禮,學校邀請了一些學員的家長參加典禮,麥克阿瑟的父親應邀坐在主席臺上。當麥克阿瑟以學習成績第一和學員隊第一上尉的身份,首先登臺領取畢業證書時,他父親為能有這樣的兒子而感到自豪,他自己的心情也非常激動,耳邊響起陸軍部長魯特講的話:“……在你們離開陸軍之前,你們將參加另一次戰爭……為祖國做好準備去應戰吧!”


  3. 險些斷送了前程


  1903年美國正處于經濟發展時期,它在國際上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市場,國內階級矛盾激化,罷工浪潮此起彼伏。那時軍費開支主要用于海軍,對陸軍不夠重視,正規部隊只有10萬人,軍官職位空缺也不多。按照傳統,西點軍校的高才生,畢業后一般都到陸軍最精銳的部隊——工兵部隊任職,在那里容易學到技術,晉升的機會也多。麥克阿瑟當然愿意到能發揮自己的才干又有發展前途的地方去,他選擇了工兵部隊。

  一開始,他被分配到第三工兵營,不久就隨部隊去菲律賓執行勘察測量任務。菲律賓對他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菲律賓是他父親統治過的地方,這里的一切早就聽他父親說過;但他畢竟是第一次踏上這個寶島,百聞不如一見,他游歷了呂宋島,親自領略了這里美妙的風光。當時,菲律賓共和國總統阿奎納多已被俘投降,但抵抗運動并沒有被徹底消滅,還有不少游擊隊員在深山密林里堅持抗美斗爭。有一次,麥克阿瑟外出執行任務時,遭到兩名游擊隊員的伏擊,有一顆子彈把他頭上的帽子掀掉,呼嘯著嵌進一棵樹里。后來,麥克阿瑟得意地回憶說:“像所有的美國的牛仔一樣,我的手槍彈無虛發,當場就把他們擊斃了……”

  在菲律賓工作期間,麥克阿瑟由于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兩個剛從圣托馬斯大學法律系畢業的大學生——年輕的菲律賓人曼努埃爾·奎松和塞吉奧·奧斯梅納。他們相識后談得很投機,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后來奎松當過菲律賓參議院議長和菲律賓總統;奧斯梅納后來當過眾議院議長、副總統,在奎松去世后,他繼任總統。后來麥克阿瑟曾長時間與他們友好共事,共同渡過危難,一起抗擊過日寇的侵略。

  在菲律賓執行測量任務是很艱苦的。那里條件很差,一年四季溫度高濕度大,蚊蠅成群。麥克阿瑟得了瘧疾,渾身忽冷忽熱,一天要發作幾次。那時治瘧疾還沒有特效藥,眼看他病情越發嚴重了,不得已,于1904年10月,把他送回舊金山治病。

  在這期間,日本對俄國不宣而戰,1904年2月8日夜,日軍艦隊突然襲擊旅順口,后于2月10日正式對俄宣戰。日俄戰爭爆發后,美國派遣經驗豐富的老將阿瑟第二作為美國的軍事觀察員,去日本搜集情報。在接受任務時他提出需要一名副官,而且表示希望能讓自己的兒子麥克阿瑟出任。因為當時麥克阿瑟的病還沒有好,此事就擱置起來了。日俄戰爭是在中國的東北地區進行的,日本人很快就占了上風,接連攻占了大連和旅順(日本人把它稱為日本的關東州,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才歸還我國)。日軍在對馬海峽大海戰中殲滅俄國艦隊后,經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出面調停,1905年9月5日日俄兩國在美國樸次茅斯簽訂了和約。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經一年的治療,身體痊愈后,得到了盼望已久的任命——擔任父親的隨從副官。當時他的父母都住在日本,當他匆忙趕到日本時,日俄戰爭已經結束了。作為美國軍事觀察員還需要從戰爭準備、經濟實力等方面重新評估日本的軍事實力和戰略動向,提出分析報告。阿瑟第二帶著他的兒子拜會了許多日本軍事要員,深入地調查了日本國情。麥克阿瑟與父親一起分析了搜集到的材料,從而對日本的情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后來他回憶說:日軍主要將領都是一些“殘酷無情、沉默寡言、冷若冰霜、性格堅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物”,日本士兵訓練有素,在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下“勇敢無畏”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日本國土狹小,人口接近飽和,有著強烈的擴張領土的欲望。他和父親都認為:日本“既然已征服了朝鮮和臺灣,他們勢必要伸手去控制太平洋,稱霸遠東,這一點是十分明顯的”。美國政府基于這一判斷,認為需要進一步掌握太平洋地區其他國家的情況,以便據此制定國家的政策。

  不久,阿瑟第二接到指令,要求他把搜集情報的范圍擴大到中國、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按上司的意圖,他制訂了搜集情報工作的詳細計劃,并于1905年11月由麥克阿瑟陪同動身去香港,他們先后到過新加坡、緬甸、印度、爪哇、泰國、越南和中國的上海等地,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情報,前后用了近9個月的時間。

  這次遠東之行,在父親的指導下,麥克阿瑟大開眼界,增加了不少知識。那里,土地遼闊,物產資源極為豐富,與歐美截然不同,是一個極有潛力的地方。他對那些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他回憶說:遠東地區對他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神秘吸引力”。

  1906年8月完成遠東巡察任務后,他與父親一起回國。

  在此后的9年里,是他一生中最平淡、最不順利的時期。

  麥克阿瑟于當年10月被選派到華盛頓高級工兵學校進修一年。在校期間,他得到父親的老部下陸軍參謀長富蘭克林·貝爾將軍的推薦,業余時間任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低級副官。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總統(1901—1908年在任)。麥克阿瑟非常仰慕他,能有機會在總統身邊工作是他求之不得的。他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曾多次單獨與總統長時間交談,關于遠東問題談得特別多。他介紹了遠東各國的情況和自己對遠東形勢的分析,還不時地回答總統的詢問或提出自己的建議,供總統參考。在這個時期,麥克阿瑟經常參加白宮舉行的舞會、雞尾酒會和宴會等名目繁多的社交活動,以致使他放松了學習,對學校的各項活動也不如過去積極。他雖然聰明過人,但由于沒有刻苦攻讀,考試成績也不理想。在高級工兵學校畢業鑒定中,校長依·埃弗勒斯·溫斯洛寫道:“我不得不遺憾地如實報告……總的看來……麥克阿瑟中尉的表現缺乏職業熱情,他的工作能力比在西點軍校的履歷表上所記載的要低得多。”這份評價不高的鑒定,對他畢業分配新工作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麥克阿瑟畢業時,父母都住在老家密爾沃基,他父親沒有具體職務,處于半退休狀態,母親身體也不太好。可能是根據他本人的要求,麥克阿瑟被調到密爾沃基,擔任威廉·賈德森少將的副官。

  這樣,麥克阿瑟又被調回到利文沃思堡,分配到21個連隊中等級最低的一個連任連長。西點軍校的高才生,在畢業五年后才得到這樣一個低級職務,這使麥克阿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他整天無精打采,總認為別人瞧不起他,像個受氣包似的。他母親看到這種情形,感到兒子在部隊已沒有什么發展前途,不如早些另找出路。她瞞著兒子四處奔走,想在企業給他找個好差事。她親自給西部鐵路大王愛德華·亨利·哈里曼寫信,請求雇用她的兒子。哈里曼安排助手對麥克阿瑟的情況進行調查,認為可以考慮。當派人找他談話時,麥克阿瑟很驚訝,他根本不知道這件事,也從來沒有想到要離開部隊,所以他立即謝絕了人家的好意。他母親得知后很不高興,認為在部隊干不好,為什么不能換一個地方去發展呢?這件事對麥克阿瑟觸動很大,激發起他爭強好勝的雄心壯志,認識到消沉下去肯定是沒有出路的,為了使母親放心和重新恢復自己過去的聲望,一定要大干一場。從這以后,他發奮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連隊建設上去,每天帶隊行軍7—8公里,親自講課,訓練士兵騎馬、射擊、爆破、架橋,使部隊素質和戰術、技術水平很快得到提高,徹底扭轉了落后連隊的面貌。1911年2月他被提升為上尉。后來當他回憶起靠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信任和榮譽的心情時,自豪地說:“即使他們讓我當將軍,我也不會這么高興。”從此后,他信心十足,靠自己的努力不斷開創新的局面。就在麥克阿瑟事業有成,開始恢復自信心的時候,他父親于1912年猝然去世,母親也身患重病,但又查不出病因,這使他和哥哥都非常擔心,最后決定讓母親跟他在一起生活。他曾要求調到密爾沃基,回到母親身邊,但沒有被批準。


  4. “彩虹師”師長凱旋


  1912年,他被調到設在華盛頓的陸軍司令部工作。不久,這位英俊瀟灑、訓練有素的年輕上尉,很快得到了參謀長倫納德·伍德少將的賞識。翌年,伍德任命麥克阿瑟為參謀部的成員,后來更把他視為美國陸軍的“智囊”。這項任命,使麥克阿瑟能有機會同大人物接觸。他的工作主要是制定動員和戰爭計劃,并準備送給國會審議,這大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他以耿直坦率而聞名遐邇,他一向敢于直言不諱,如果他認為應該回答“不”,他就毫無顧忌地把它說出來。

  此時,美國和墨西哥兩國之間的關系急劇惡化起來。為了保護美國在墨西哥僑民的利益,伍德羅·威爾遜總統命令海軍、海軍陸戰隊和一個步兵旅進逼維拉克魯斯,1914年4月21日,美國部隊攻占了這個城市。與此同時,參謀長伍德開始組織一支更強大的陸軍力量——野戰部隊,以備緊急之用。

  1914年5月1日,伍德將軍派遣麥克阿瑟作為他的耳目出現在維拉克魯斯,偵察并報告任何可能“有用的”情況。麥克阿瑟一到那里,就大為吃驚地發現,那里缺少機械化運輸工具,要是陸軍開過來,只好完全依賴畜力運輸。麥克阿瑟聽說有幾臺鐵路機車被藏在敵人防線后面,他就找來向導,悄悄地穿過敵人的防線,去查證這一傳聞。在一次極其突然的遭遇戰中,麥克阿瑟打死了7個敵人。他終于帶回了寶貴的消息,那里的確藏著5臺機車,其中3臺完好,陸軍可以使用。

  因為這一功績,伍德將軍建議授予麥克阿瑟榮譽勛章,但卻被陸軍部否決了。麥克阿瑟風聞此事后,感到十分憤怒。于是他厚著臉皮寫了一封信,向不同意授給他勛章的陸軍部要員們提出質疑,并要求進行復議。授勛之事再一次被否決。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站在同盟國一方;美國宣布嚴守中立。隨著地面戰斗的激烈進行,德國潛水艇在公海上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境,對協約國(英、法、俄、意等國)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開戰一年后,隨著英國客輪“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于愛爾蘭海域,造成1200多人死亡(其中有100多個美國人)、美國輿論開始轉向支持協約國。1915年12月7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宣布,美國有必要“進行備戰”。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陸軍部和海軍部開始推行擴軍計劃。

  這時,已經提升為少校的麥克阿瑟作為總參謀部的一個成員,協助擴建美國陸軍。他給參謀長、陸軍部長牛頓·貝克當助手,同他密切合作。

  到了大戰后期,美國為了在戰后國際分贓中能占有一席之地,于1917年4月對德國宣戰。如同大多數西點軍校的畢業生一樣,麥克阿瑟也熱切希望能同部隊一道開赴法國。他的機會很快就來到了。陸軍部把26個州的國民警衛隊合在一起,正式編成一個師,即彩虹第42師。之所以叫

  “彩虹師”,意寓這個師是由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組成的,就像是一條橫跨長空的彩虹。參謀部的威廉·曼準將任該師師長,麥克阿瑟任參謀長。因為麥克阿瑟那時軍階還比較低,他驚慌地說自己還不夠格,陸軍部長卻說:“你錯了,現在你就是上校了,我馬上簽發委任狀。”就這樣,麥克阿瑟被破格提升為上校師參謀長。

  由于師長威廉·曼年事較高,不久就要退休,因此他對麥克阿瑟放任不管,麥克阿瑟自然就成了該師支配一切的人物。經過兩個半月的緊張的組建和訓練后,2.7萬人的彩虹師便登船開往法國,編入了約翰·潘興率領的美國遠征軍。該師于1918年2月中旬開進洛林南部一個“平靜的防區”呂內維爾的塹壕。

  麥克阿瑟是遠征軍中勇敢無畏,特別引人注目的人物。他著裝與眾不同:頭戴一頂軟帽(他拒絕戴金屬頭盔或防毒面具),身著高領毛線衫,綁著裹腿,脖子上圍著長圍巾,手拎著馬鞭。新聞界很快便生動地稱他是“遠征軍中的花花公子”。當人們問他為什么要那樣打扮時,他竟回答說:“只有你與眾不同,才能使自己出名。”

  2月26日夜晚,他自愿參加了法國人的突擊隊,在戰斗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勇敢。戰斗進行得非常激烈殘酷,約有600名德國人被俘,其中一個德軍上校是他親手活捉的。麥克阿瑟因表現突出而獲得第一枚勛章——十字軍功章。后來,美國陸軍也為這次行動授予他銀星章。提起麥克阿瑟非同一般的勇敢,他的師長說道:“在沒有懦夫的地方,他的勇敢精神還是顯得那么突出。”有一次,在敵人炮擊期間,他還若無其事地坐在指揮所里,大家都為他擔心,他卻幽默地說:“能打死我麥克阿瑟的炮彈,德國人還沒有造出來呢!”

  彩虹第42師在洛林地區前線堅守邊4個月之久,在這4個月中,幾乎一直不斷地進行戰斗。麥克阿瑟雖然是專職參謀長,但他不斷深入前線,率領和激勵部隊勇敢作戰,同他父親在南北戰爭中所做的一模一樣。他因作戰英勇而獲得服務優異十字勛章。他曾“輕微中毒”,因此而獲得紫心勛章①。該師于6月21日終于撤離前線時,軍團司令官——一位法國將軍,表彰了麥克阿瑟對彩虹第42師參謀部的出色指導。此時,該師已成為英勇善戰的部隊,麥克阿瑟也成為法國盡人皆知的美軍指揮官。
①是授予作戰中負傷軍人的一種勛章。

  與此同時,麥克阿瑟的66歲老母親正在國內為他的晉升而四處活動。她曾親自給潘興將軍寫了一封“推心置腹”的信,懇請他提拔她的兒子當將軍。她在信中向潘興追憶了他們昔日的友情,追憶她同陸軍部長貝克的友情,并一一列舉了她兒子在西點軍校的優異成績。她指出,4月間有三位比她兒子年輕的軍官被提升為將軍,其中包括他的同班同學休·約翰遜,此人“在1903班中遠在我兒子之下”,他比道格拉斯小一歲。這封信是否打動了潘興,那就不清楚了。不過麥克阿瑟還是于6月26日被提升為準將。據詹姆斯博士后來說,麥克阿瑟的母親曾給潘興寫信表示謝意,說:“你決不會發現我兒子是不合格的。”

  略事休整之后,彩虹師于7月4日又開回塹壕,配屬給蘭斯附近香巴尼前線的法國第4軍。德國人把他們的精銳師都集中在這個地區,企圖孤注一擲,最后奪取巴黎,贏得戰爭。激烈的戰斗在7月15日打響了。彩虹師以令人畏懼的勇敢和頑強投入了戰斗。麥克阿瑟準將——頭戴軟帽,手拎馬鞭,身著卡其布軍裝,綁著裹腿——進攻時,總是第一個跳出塹壕,率領他的部下進行短兵相接的戰斗。這次戰役把不可一世的德國人打得落花流水,麥克阿瑟因作戰英勇而獲得第二枚和第三枚銀星章。

  協約國對德國人發起了全面進攻。第42師轉而配屬在蒂埃里堡的法國第6軍,7月25日便投入了作戰。戰斗非常激烈,短兵相接,兩軍呈拉鋸膠著狀態。該師傷亡慘重,死傷接近半數。麥克阿瑟后來回憶說,他一連4晝夜沒有睡覺。麥克阿瑟因為在這次作戰行動中表現出大無畏精神而獲得第四枚銀星章。法國人授予他第二枚十字軍功章,并推舉他為儀仗軍團的指揮官。

  后來,該師撤到后方進行休整和重建。麥克阿瑟被免去師參謀長的職務,調去指揮該師第84步兵旅。9月10日,該師重返前線,加入了在圣米耶爾戰線上的軍團,第84旅——是主要的突擊力量。該旅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在這次及隨后的戰斗中,麥克阿瑟因英勇無畏而獲得第五枚和第六枚銀星章。

  9月末,協約國部隊向默茲阿爾貢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這是戰爭中最后的一次大戰役。第42師配屬美國第5軍,任務是攻占敵人的一個要塞——夏蒂隆山。10月11日夜間,由于德軍施放毒氣,麥克阿瑟嚴重中毒,幾乎雙目失明,但他拒絕去醫院。夏蒂隆山戰斗盡管異常激烈,該旅還是攻占了要塞。因為參加了這次戰役,麥克阿瑟(三年來第二次)被推薦應獲得榮譽勛章和晉升為少將。但由于大戰臨近結束,所有將級軍官的晉升都暫停了,所以榮譽勛章沒有得到,也沒有得到晉升。代替榮譽勛章的是,麥克阿瑟獲得第二枚服務優異十字勛章,因“中毒”而獲得第二枚紫心勛章。

  該師經過短暫的休整后,于11月4日重返前線,向色當進擊。次日夜間,由于指揮部下達了一項含糊不清的行軍命令,美國部隊陷入十分危險的混亂中。美國的一個師與另兩個師迎頭相遇,混雜在一起。麥克阿瑟十分氣惱,當他去前方查看情況時,另一個旅的巡邏隊偶然發現了衣裝特別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準將。一個年輕的少尉以為他是德國人,便把他抓了起來,用槍逼著把他押回司令部。幸虧沒有開槍。麥克阿瑟很快便被認出來,友鄰部隊向他道了歉。他返回部隊后又投入了戰斗——又獲得一枚銀星章,這已是他獲得的第七枚。

  11月11日凌晨5時,德國人在停戰協議上簽了字。至此,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宣告結束。彩虹師雖然傷亡1.4萬多人,但為美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后不久,麥克阿瑟被提升為該師師長。

  1919年春天,麥克阿瑟以母親患病為由申請回國,獲得批準。他于4月25日乘船抵達紐約。

上一篇:尾聲

下一篇:第二章 大器早成

網友關注

名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