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強弩之末阿拉曼
德軍在托卜魯克戰役的輝煌勝利使丘吉爾首相在國內成為眾矢之的。脾氣暴躁的議員們紛紛抨擊丘吉爾,“雖然在辯論中一場又一場地贏得勝利,但是在戰場上卻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失敗”。連保守黨議員們也群起指責丘吉爾的無能。
在隨后的幾天,隨著隆美爾裝甲軍團不斷乘勝前進,英軍不斷節節敗退,議員們對丘吉爾更是群起而攻之。一位議員指出英軍的失敗完全在于軍隊那種按部就班的僵化思想,“在我們國家,人人嘴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隆美爾在英國軍隊服役的話,那么他現在仍然還是一名下士”。
丘吉爾在兩院聯席聽證會上進行的一次才華橫溢的雄辯使他暫時擺脫了一場政治災難。他向議員們講述了北非失敗的大概經過,很巧妙地回避了議員們指向他的矛頭,而將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隆美爾的天才指揮和遠在非洲的英軍將領們的指揮失誤。他表示,“如果有那種自稱是災難投機商的人,認為可以用更加暗淡的色彩來描繪這幅圖畫,無疑他們完全有權這樣做,但是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如何來扭轉北非的戰局,而不是在這里喋喋不休地爭論誰要為已經過去的失敗來承擔責任”。丘吉爾認為,拯救北非英軍的惟一途徑就是任命一名能與隆美爾相匹敵的將領前去指揮北非的英軍。
丘吉爾的窘境和辯詞在德國引起了一陣喧嘩和嘲笑。《柏林經濟報》在頭版頭條用大幅標題寫道:“丘吉爾說——是隆美爾的錯!”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下室里,希特勒帶著嘲弄的神情向他的將領們評述了丘吉爾的話,“把一名敵軍的將領如此吹捧簡直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人們老是問:隆美爾是如何取得這種遍及全球的聲譽的?丘吉爾首相應該算是功臣之一了,因為我們的丘吉爾先生總是在議會將隆美爾吹捧成一位軍事天才。”
隆美爾的非洲裝甲軍團雖然取得了托卜魯克戰役的勝利,但經過這場惡戰,德意聯軍的兵員、物資、裝備的損耗也非常巨大。由于有繳獲的大批英軍戰略物資可解燃眉之急,再加上羅馬當局曾多次向隆美爾保證:只要占領了托卜魯克和梅爾沙馬特魯,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將適當數量的物資運到非洲戰場。隆美爾對后勤供應的前景充滿了樂觀的估計。
這時裝甲軍團離亞歷山大港僅160公里。在隆美爾看來,他似乎已經拿到了開啟開羅城門的金鑰匙。如果占領了開羅,英國在中東地區的統治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這樣,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將會納入德國的版圖,土耳其將會為形勢所迫站到德國這邊,蘇聯的中部將會直接暴露在德軍面前。隆美爾決定,不等部隊休整補充完畢即向埃及境內乘勝追擊,不給英軍重建一道新防線的時間,最終把英軍徹底趕出北非乃至整個中東。他給部隊下達了繼續進軍的命令。
對于隆美爾要求向埃及境內深入進攻,在德國和意大利最高統帥部都引起了種種非議。大部分將領認為:非洲裝甲軍團的后勤補給線將會由于進攻的繼續深入而會拉得更長,補給將會更加困難;萬一英軍切斷德軍的補給線,將會使裝甲軍團陷入絕境;而英軍則由于不斷收縮而使后勤補給線不斷縮短,補給將會更加便利,這使英軍處于非常有利的補給狀態。
還是在1942年5月,墨索里尼給隆美爾的命令是最遠只能推進到埃及邊境。這倒并不是這位獨裁者愿意見好就收,而是因為入侵埃及將使德意軍隊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意大利海軍因燃料吃緊,不能組織有效的護航,向埃及的深入將會使意補給船隊的損失加大,難以保證德意軍隊的后勤供應;二是由于馬耳他的英國海空軍基地一直沒有遭到徹底摧毀,所以意大利的補給船隊將會受到英軍的猛烈攻擊。
隆美爾則一心想一舉打敗英軍,他想方設法謀求最高統帥部改變這種過時的想法。在給希特勒的信中,隆美爾大肆宣揚了裝甲軍團高昂的士氣、英軍的沮喪和慌亂以及托卜魯克豐富的儲藏。這一切對希特勒具有極大的誘惑。希特勒再也顧不上考慮其他,立即給墨索里尼發去電報。他把托卜魯克戰役的勝利認為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為什么不乘勝追擊呢?勝利之神在戰場上正在向我們招手”。
墨索里尼也為隆美爾的勝利和希特勒的妄想癥所打動。在給隆美爾的電報中,他批準了隆美爾要求進入埃及的請求,并預祝他早日把英軍徹底趕出北非。隆美爾立即回電表示了感謝,并保證不久將在開羅機場恭候他的光臨。
在征得最高統帥部同意后,隆美爾立即催促他的部隊加快推進。中途,非洲裝甲軍團曾一度燃料告急,好在附近的火車站有英軍遺留下來的一些汽油。裝甲軍團依靠這些燃料終于到達了梅爾沙馬特魯以西的進攻出發陣地。
種種跡象表明,英軍正在準備堅守梅爾沙馬特魯。事實上,李奇特也正是準備這樣做的,而這正中隆美爾下懷,他就是想逼英軍在此與他展開決戰,乘機一舉圍殲英軍。6月25日夜,奧欽里克親自接管指揮。他決定避開非洲裝甲軍團的銳氣,放棄在梅爾沙馬特魯和隆美爾決戰,讓英軍想方設法突圍,等到武器彈藥和人員都得到充分補給之后,再和隆美爾一決高低。奧欽里克的這種做法拯救了英軍,從而徹底避免了被隆美爾一網打盡的厄運。
德軍完成了對梅爾沙馬特魯的包圍,進攻隨即開始了。第90輕裝甲師擊潰英軍警戒部隊后,突破了英軍的外圍防線,其他部隊也紛紛突破了外圍防線。隆美爾判斷,要塞守軍為新西蘭師和印度第10師的主力,加上英軍第50師和印度第5師的一部分,這些步兵基本已被包圍在要塞內。其實,英軍的主力早已開始撤離,新西蘭師已經撤到要塞以南30公里外。其他部隊也紛紛向圍困力量較弱的西南部開闊地帶突圍,有的甚至越過開闊的海港向東撤退。而英國空軍則用猛烈的轟炸來掩護地面部隊的撤退。
新西蘭師在弗利堡將軍的指揮下,在黑夜里集中兵力從要塞的南面進行突圍,而隆美爾的司令部也恰好設在要塞以南。隆美爾率領他的警衛營倉促投入了激戰,并立即下令意軍使用全部補給車輛,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要塞以南,堵住缺口。但意軍的裝備和運輸工具實在太差,運動遲緩,并沒能及時趕到。盡管英國空軍在黑夜中難以辨清目標,甚至向自己人投下了炸彈,但新西蘭師還是憑借強大的火力和機械化裝備突圍成功了。
眼睜睜地看著老對手從自己身邊溜走,隆美爾似乎感到了一種不祥的預兆。雖然德軍占領了要塞,并繳獲了大量的軍用物資,但隆美爾卻沒有像攻占托卜魯克那樣感到異常興奮。因為他知道,這一仗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沒有像預先想象的那樣全殲英軍的主力,這無疑留下了無窮的后患。
在攻陷梅爾沙馬特魯后,隆美爾命令他的部隊在稍事補充后,立即馬不停蹄地繼續推進,他不想給英軍構筑任何一道防線的時間。
英軍把從梅爾沙馬特魯撤出的軍隊都部署到了阿拉曼防線,并且不斷地運來新的部隊和大量的坦克、武器彈藥和燃料。整個阿拉曼防線在以最快的速度部署著。也許“危難對英國人來說是治療思想僵化的最好藥劑”,丘吉爾十分清楚,阿拉曼一戰將決定英國在北非乃至整個中東的命運,同時也決定著他自己的政治命運。
隆美爾也非常清楚,在現代戰爭中,補給足以決定戰爭的勝負。如果再讓英軍這樣源源不斷地補給下去,那么他的裝甲軍團的噩運便指日可待了。無論如何,德軍必須趕在英軍還沒有完全休整恢復過來之前便把他們解決掉。
6月30日清晨,隆美爾擬定好了進攻阿拉曼防線的作戰計劃。他決定仍沿用在梅爾沙馬特魯戰役中的戰術:讓非洲軍擺出一副向卡塔臘盆地運動的架勢,但實際卻是在夜里去攻打阿拉曼車站西南的防線,突破防線后,向英軍第13軍后方迂回;第90輕裝甲師則由南面迂回到阿拉曼防線后方,切斷阿拉曼以東的海濱公路,防止英軍逃跑。隆美爾相信,只要他的部隊能夠插到英軍后方,那么英軍便算是完了。
他還堅信,德國軍人所固有的熾熱的戰斗意志和頑強的求勝心理是戰勝“已經喪失了信心”的英軍的最根本保證。他忍不住內心的興奮,微笑地對自己的翻譯說:“貝蘭德,我想讓你去奪取一座完整的跨越尼羅河的橋梁。”這位埃及通中尉立即附和道:“元帥閣下,您應該在1939年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他的話立刻引發一陣大笑。攝影師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這個鏡頭,并以最快的速度寄回國內。第二天,柏林各大報紙都為這幅照片配上了顯著標題:隆美爾——眺望他的埃及。
7月1日清晨,隆美爾的部隊展開了進攻。但令他驚奇的是,經過一夜急進,非洲軍所抵達的迪爾阿比德地區根本就沒有英軍的據點。英軍的據點在以東5公里的迪爾西茵。非洲軍不得不冒著英國空軍的彈雨繼續向前推進。下午,非洲軍開始攻擊迪爾西茵,經激戰殲滅了印度第18旅,但自己也付出了18輛坦克的高昂代價。不久,英軍便向非洲軍薄弱的南翼發起了猛烈的反攻。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激戰,在英軍十多個炮兵連和一百多輛坦克的頑強阻擊下,非洲軍的進攻銳勢被制止住了。
第90輕裝甲師最初的進展比較順利,但突入阿拉曼防線后便開始寸步難行了。到中午的時候,隆美爾命令這個師以海濱公路為突破口,迂回到防線后方,包圍阿拉曼,把英軍就地殲滅或逼其逃走。但英軍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致命危險,他們集中所有的炮兵和空軍對海濱公路的德軍狂轟濫炸。一時間,彈如雨下,德軍的攻擊逐漸減慢。隆美爾趕到第90輕裝甲師,打算敦促該師加快進攻進度。但英軍的火力是如此之猛烈,以至于他本人也被打得趴在壕溝里不敢抬頭。
傍晚,隆美爾決定動用一切力量支援第90輕裝甲師的南翼進攻力量,并率領他的指揮所和警衛營加入了進攻行列。但英軍強大的火力再次迫使他們停滯不前。就在這時,一個英軍轟炸機大隊飛到了隆美爾的頭頂。這次隆美爾似乎是在劫難逃了。也就在此時,一批德國戰斗機恰好飛經這里,它們順便趕跑了英軍飛機,這才使隆美爾再次幸免于難。
到了夜間,隆美爾命令第90輕裝甲師借助夜色掩護迅速突破英軍的防線。但由于英軍在受威脅地區的防守兵力與時俱增,結果,第90輕裝甲師的進攻再次受挫。
7月2日白天,隆美爾發現大量的英軍坦克和人員在防線后早已嚴陣以待。早已奪取了戰場制空權的英國空軍把成百上千噸的炸彈傾瀉在非洲裝甲軍團的頭上,他的部隊被打得癱在原地,再也難以向前推進一步。3日,隆美爾決定向英軍防線進行最后一次進攻,但突擊很快便被英軍的猛烈炮火制止住了。同時,意軍在英軍的狂轟濫炸下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新西蘭部隊對負責保護裝甲軍團南翼的意大利阿里提師進行了反擊,意軍受到重創,被俘約400余人,其余的人紛紛逃跑。
意軍的慘敗使非洲裝甲軍團的南翼受到了英軍的嚴重威脅,隆美爾不得不下令全軍團停止進攻,就地轉入防守。為了保存已少得可憐的裝甲力量,隆美爾下令:將殘缺的裝甲師撤出前線,用步兵代替它們防守既得的陣地。這些步兵基本上是意軍士兵。這樣坦克手們便有時間去喘息一下,同時給坦克補充好燃料和彈藥。
由于缺乏摩托化設備,意軍步兵的換防進展非常緩慢。當德軍裝甲師開始撤離前線時,意軍還沒有完全進入防御陣地。英軍發現德軍的坦克正撤離前線,以為德軍開始了逃跑,便馬上組織機械化部隊進行反擊。
雖然執行反擊任務的英軍“輕裝甲旅”只是由裝甲汽車團改編的,但德意聯軍卻極其缺乏炮彈,對于英軍的反擊束手無策。炮兵指揮官向隆美爾報告,各炮兵連的炮彈眼看就要用完了。當最后一個炮兵連將所剩的幾發炮彈發射出去后,英軍才暫時停止了反擊。隆美爾立即命令部下盡可能利用被打壞的裝備多準備一些假坦克和假反坦克炮,使英軍弄不清德意聯軍的裝備實力。當英軍躊躇不前的時候,幾個炮兵連在英軍失守的據點里,找到了一千多發炮彈,這才算擺脫了英軍突破的危險。
7月8日,隆美爾檢查部隊,發現非洲軍第15和第21裝甲師總共只剩50輛坦克,六百多名士兵,二十多門反坦克炮;第90輕裝甲師也只剩下一千五百多人和15輛輕型坦克;意軍第20摩托化軍也只剩下54輛坦克。但按照正規編制,非洲軍應配備坦克371輛和反坦克炮246門;第90輕裝甲師應有反坦克炮220門;意軍的第20摩托化軍應有坦克430輛。所以裝甲軍團已經算不上是一個正規的軍團了。
最讓隆美爾感到頭痛的還是后勤補給問題。本來擔負運輸的意大利船只由于燃料問題越來越少,在地中海遭到英國海空軍截擊后,到達非洲大陸的就更少得可憐了。就是這樣,船只也只能把物資運到的黎波里和本海齊,隨后改由運輸車隊或近海船只在英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下運到前線。這當然是本來就極其缺乏人員和車輛的裝甲軍團所吃不消的。
相比之下,對手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英軍控制著地中海,其人員和物資的補給幾乎毫無阻礙,大量的英國艦船把一批批的士兵和坦克安全運到了非洲。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英軍,隆美爾感到勝利的希望正在像泡影一樣慢慢消失。但是他卻不愿放棄他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占領埃及,他希望與亞歷山大、漢尼拔及拿破侖一樣,成為永載史冊的杰出的軍事家。而且此刻,墨索里尼和他的幕僚們還正在的黎波里焦急等待著步入開羅這一莊嚴的時刻呢!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7月10日拂曉,澳大利亞第9師沿海濱公路向泰爾艾薩的意大利守軍發動了進攻。隆隆的炮聲把隆美爾從睡夢中驚醒了,他馬上意識到這絕不是什么好消息。果不其然,意軍很快就被擊潰,絕大多數炮兵甚至連一炮未發便成了英軍俘虜,意軍士兵紛紛丟下武器,逃離防線,向沙漠中四處逃竄。英軍緊跟在潰逃的意軍后面,開始迅猛向西突擊。
隆美爾立刻意識到了巨大的危險:英軍會迅速突破防線,插到后方,截斷整個裝甲軍團的后勤補給線。想到這一點,隆美爾便將司令部交給了他的作戰處處長,而自己則親自帶領兩個戰斗組開赴戰場。
其實,德意聯軍第一次真正的抵抗,是由西海姆上尉率領他的無線電偵破連進行的。在戰斗中,上尉被一顆炮彈擊中,而他的部下也大部分被俘,他們攜帶的密碼本和作戰命令全部丟失。這些損失對隆美爾打擊太大了。
更讓隆美爾難受的是,美國駐開羅武官所提供的價值連城的情報來源被截斷了。英軍從繳獲的文件中挖出了內部的間諜費爾斯上校,他被召回了華盛頓。柏林的《西線外國軍隊》在結束語中曾對此事作了評價:
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將不可能指望得到那些具有巨大價值的情報了,而這些情報正好是告訴我們急切想知道的事情。關于英軍的每一次行動,它都會毫不延遲準確地提供給我們。
中午,澳軍占領了泰爾艾薩。隆美爾的新翻譯阿爾布魯特中尉怒沖沖地詛咒:“意大利人應該嘗一嘗皮鞭的滋味,6輛英軍坦克就圍殲了整整1個營,這真是一個奇恥大辱。這個該死的民族應該全部被槍斃,我們現在還得替他們打仗!我真為總司令不得不和這樣一支部隊一起戰斗感到難過。”
但隆美爾十分清楚,現代化的步兵作戰和陣地戰是英軍的拿手好戲。在坦克和炮兵的掩護下,步兵進行局部進攻,這是英國人想逐步蠶食他的裝甲軍團的詭計。這種蠶食式的消耗戰不僅可以在一些防線取得突破,而最有效的結果是破壞了隆美爾的進攻準備,讓隆美爾早在防御時便已把少得可憐的燃料消耗殆盡。“我們決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以攻為守,重新奪回主動權。”
7月13日,隆美爾命令第21裝甲師向阿拉曼防線發動進攻。攻擊于中午開始。這時,沙漠中一切物體的輪廓都在高溫下融化閃爍,即使是再精確的火炮也無法瞄準目標。在進攻發起前,德國空軍和炮兵轟炸了英軍的主要目標。隨后,步兵跟在坦克的后面向英軍發起了沖擊。隆美爾也趕到了前線去親自指揮,但大多數時候,映入他眼中只是沙漠中不斷升起的熱浪。
17點鐘,隆美爾獲悉他的裝甲師在突破受阻后停止了前進,而空軍也在消極待命。很明顯,德國軍隊現在也一樣漸漸失去了戰斗熱情。隆美爾氣急敗壞,立即打電話給空軍司令部,要求他們立刻采取主動行動支援裝甲軍團的進攻。隨后,他跳上指揮車奔赴最前沿,去直接指揮坦克沖擊。
但是,德意聯軍進攻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已經失去了戰斗激情的士兵們在英軍強大火力下向前推進得極其緩慢。臨近黃昏時,隆美爾命令暫時停止進攻,他當時的脾氣壞極了。這一天終日都刮著沙暴,能見度很低,這無疑使英國空軍難以發揮作用。“可是我們卻失去了這次機會,”隆美爾對他的參謀大聲吼叫著。
第二天,隆美爾命令第21裝甲師繼續進攻,收復意軍失去的重要據點。在空軍和炮兵的猛烈轟擊之后,攻擊開始了。但步兵的行動過于遲緩,沒有能夠充分利用火力突擊的效果。在英國空軍的轟炸和炮火突擊下,進攻很快便被制止了。
14日夜里,英國第1裝甲師主力向魯維沙特山脊的意軍第10軍陣地發動了襲擊。英軍很快便突破了意軍的防御陣地,直接沖到了德軍的坦克和炮兵陣地前。經過激烈的肉搏戰,英軍先頭部隊的進攻總算被阻止住了。
第二天清晨,英軍在猛烈的炮火支援和空軍的掩護下,又繼續展開了進攻。到上午10點時,英軍終于攻占了魯維沙特山脊。隨后,英軍主力向西推進,一部分兵力則向東迂回到意軍巴維亞師和布雷西亞師的后方。結果,意軍這兩個師除少數部隊突圍逃跑之外,絕大部分都成了英軍的俘虜。
英軍還向德爾艾沙東南的德意聯軍防線發動了攻擊,占領了德軍高射炮陣地。由于大批意軍被俘,隆美爾實在難以下達炮擊英軍的命令。結果,他再次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珍稀的高射炮落入了英軍手中。英軍連續突破了多道防線,隆美爾不得不下令第21裝甲師停止進攻,轉入防御。經過一天的苦戰,才最終制止住了英軍的滲透。
英軍調整了自己的戰術,集中力量首先對付意大利步兵,從而使非洲裝甲軍團孤軍奮戰。后者力量太薄弱了,不足以獨撐危局。很明顯,英軍的這種戰術成功地將隆美爾推到了非常被動的狀況。耗盡了人員、彈藥和物資的隆美爾,已經沒有能力再向補給充足的英軍發動任何大規模進攻了。整個戰局開始發生變化了,英軍已經轉入進攻,而隆美爾則陷入了苦苦防御的境地。
7月16日下午,凱塞林元帥陪同卡瓦利諾將軍來到隆美爾的司令部。隆美爾強壓住心頭的惱怒,向他們抱怨說,補給困難是造成裝甲軍團被動局面的主要原因。卡瓦利諾對此卻不置可否。很明顯,他更傾向認為正是隆美爾的指揮失誤才造成了今天的這種局面。面對卡瓦利諾的冷笑,隆美爾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他沖著卡瓦利諾大發脾氣,并威脅說,如果意大利的后勤補給再跟不上的話,他將再也無法控制北非的戰局了。
在凱塞林的調停下,卡瓦利諾最后同意直接用駁船將物資運到前線,并盡快修復被英軍炸斷的鐵路,還答應增援意大利軍隊。隆美爾心里十分清楚,他的許諾只不過是鏡花水月,況且,調來再多的意軍也只不過是讓英軍多建幾個戰俘營罷了。
隨后的四天中,隆美爾和英軍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動作,前線顯得出奇的平靜。隆美爾不停地在前線巡視,指揮士兵們埋設地雷和修筑工事。他知道,眼下的平靜只是暴風驟雨的前奏。偵察情報表明,英軍正在防線的中央地帶集結坦克和炮兵。
7月21日夜里,黑夜的沉寂終于被隆隆的炮聲打破,英軍開始進攻了。在坦克的掩護下,英軍步兵采用“人海戰術”,一波波地沖擊德意軍隊的防線。英軍的進攻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徹底摧毀隆美爾所剩無幾的坦克。
22日上午8點,英軍又從防線的中央地段發起了進攻。在飛機、坦克和火炮的掩護下,新西蘭第2師、印度第5師和英軍第1裝甲師以及剛從國內開來的英軍第23坦克旅,向非洲裝甲軍團發起了新的進攻。英軍很快便突破了雷區,極其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陣地很快就被英軍突破,英軍先頭坦克迅速向德軍戰線后方突進。
突破了防線的英軍坦克對非洲裝甲軍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隆美爾似乎也感到他一直所擔心的厄運正在降臨軍團。好在接替受傷的俾斯麥指揮21裝甲師的布魯爾上校在這個危難時刻拯救了整個軍團。他堵住后逃的意軍步兵,命令他們返回防線,接著率領第5坦克團向英軍的側翼展開反攻,最終,將英軍趕了回去。
德軍頑強的抵抗和迅猛的反擊終于挫敗了英軍的進攻。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英軍被俘一千四百多人,坦克被擊毀一百四十多輛,不過非洲裝甲軍團的損失也很慘重。隆美爾在家書中寫道:
如果那時英軍繼續進攻的話,結果可能將是另外一回事。但現在看來,最艱難的階段似乎已經過去了。
好在英軍已經損失慘重,它已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進一步進攻的企圖,同時也不得不開始重新認識德軍的戰斗力。
第二天,隆美爾視察了硝煙未散的戰場,慰問官兵并給他們頒發了獎章。
在以后的幾天里,英軍只有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全被一一擊退。這些失敗使英軍絕大多數指揮官都認識到,憑借現在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是很難突破隆美爾防線的;而即使在某個地區取得突破,也會很快被德軍迅猛的反突擊所打退。這樣付出的代價是極其巨大的,這種做法必然會在國內引起強烈的反響。考慮到這些,奧欽里克決定在沒有新的兵員補充和部隊沒有得到嚴格的訓練之前,暫時停止進攻。
隆美爾現在總算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家信了。露西來信告訴他,最近她看了一些有關北非戰場的新聞紀錄片,但她看到隆美爾在陪同凱塞林和卡瓦利諾視察阿拉曼防線時,顯得有些不太高興。她想問問他是怎么回事。另外,露西在信中還提及丘吉爾最近訪問莫斯科的情況,“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竟墮落到了如此地步!”斯大林不無嘲諷地對來訪的丘吉爾說。最后,她還提到:
今天的新聞廣播說,一個名叫蒙哥馬利的將軍已經啟程去非洲接管第8集團軍的指揮。他們說他將是你的克星。
然而,露西的擔憂并沒有引起隆美爾的重視,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隨信一起寄來的兒子的成績單上。隆美爾懷著一種稍微的內疚心情看完了這份成績單,令他欣慰的是,這一次比上一次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隨后的幾天,隨著隆美爾裝甲軍團不斷乘勝前進,英軍不斷節節敗退,議員們對丘吉爾更是群起而攻之。一位議員指出英軍的失敗完全在于軍隊那種按部就班的僵化思想,“在我們國家,人人嘴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隆美爾在英國軍隊服役的話,那么他現在仍然還是一名下士”。
丘吉爾在兩院聯席聽證會上進行的一次才華橫溢的雄辯使他暫時擺脫了一場政治災難。他向議員們講述了北非失敗的大概經過,很巧妙地回避了議員們指向他的矛頭,而將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結為隆美爾的天才指揮和遠在非洲的英軍將領們的指揮失誤。他表示,“如果有那種自稱是災難投機商的人,認為可以用更加暗淡的色彩來描繪這幅圖畫,無疑他們完全有權這樣做,但是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如何來扭轉北非的戰局,而不是在這里喋喋不休地爭論誰要為已經過去的失敗來承擔責任”。丘吉爾認為,拯救北非英軍的惟一途徑就是任命一名能與隆美爾相匹敵的將領前去指揮北非的英軍。
丘吉爾的窘境和辯詞在德國引起了一陣喧嘩和嘲笑。《柏林經濟報》在頭版頭條用大幅標題寫道:“丘吉爾說——是隆美爾的錯!”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下室里,希特勒帶著嘲弄的神情向他的將領們評述了丘吉爾的話,“把一名敵軍的將領如此吹捧簡直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人們老是問:隆美爾是如何取得這種遍及全球的聲譽的?丘吉爾首相應該算是功臣之一了,因為我們的丘吉爾先生總是在議會將隆美爾吹捧成一位軍事天才。”
隆美爾的非洲裝甲軍團雖然取得了托卜魯克戰役的勝利,但經過這場惡戰,德意聯軍的兵員、物資、裝備的損耗也非常巨大。由于有繳獲的大批英軍戰略物資可解燃眉之急,再加上羅馬當局曾多次向隆美爾保證:只要占領了托卜魯克和梅爾沙馬特魯,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將適當數量的物資運到非洲戰場。隆美爾對后勤供應的前景充滿了樂觀的估計。
這時裝甲軍團離亞歷山大港僅160公里。在隆美爾看來,他似乎已經拿到了開啟開羅城門的金鑰匙。如果占領了開羅,英國在中東地區的統治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這樣,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將會納入德國的版圖,土耳其將會為形勢所迫站到德國這邊,蘇聯的中部將會直接暴露在德軍面前。隆美爾決定,不等部隊休整補充完畢即向埃及境內乘勝追擊,不給英軍重建一道新防線的時間,最終把英軍徹底趕出北非乃至整個中東。他給部隊下達了繼續進軍的命令。
對于隆美爾要求向埃及境內深入進攻,在德國和意大利最高統帥部都引起了種種非議。大部分將領認為:非洲裝甲軍團的后勤補給線將會由于進攻的繼續深入而會拉得更長,補給將會更加困難;萬一英軍切斷德軍的補給線,將會使裝甲軍團陷入絕境;而英軍則由于不斷收縮而使后勤補給線不斷縮短,補給將會更加便利,這使英軍處于非常有利的補給狀態。
還是在1942年5月,墨索里尼給隆美爾的命令是最遠只能推進到埃及邊境。這倒并不是這位獨裁者愿意見好就收,而是因為入侵埃及將使德意軍隊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意大利海軍因燃料吃緊,不能組織有效的護航,向埃及的深入將會使意補給船隊的損失加大,難以保證德意軍隊的后勤供應;二是由于馬耳他的英國海空軍基地一直沒有遭到徹底摧毀,所以意大利的補給船隊將會受到英軍的猛烈攻擊。
隆美爾則一心想一舉打敗英軍,他想方設法謀求最高統帥部改變這種過時的想法。在給希特勒的信中,隆美爾大肆宣揚了裝甲軍團高昂的士氣、英軍的沮喪和慌亂以及托卜魯克豐富的儲藏。這一切對希特勒具有極大的誘惑。希特勒再也顧不上考慮其他,立即給墨索里尼發去電報。他把托卜魯克戰役的勝利認為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為什么不乘勝追擊呢?勝利之神在戰場上正在向我們招手”。
墨索里尼也為隆美爾的勝利和希特勒的妄想癥所打動。在給隆美爾的電報中,他批準了隆美爾要求進入埃及的請求,并預祝他早日把英軍徹底趕出北非。隆美爾立即回電表示了感謝,并保證不久將在開羅機場恭候他的光臨。
在征得最高統帥部同意后,隆美爾立即催促他的部隊加快推進。中途,非洲裝甲軍團曾一度燃料告急,好在附近的火車站有英軍遺留下來的一些汽油。裝甲軍團依靠這些燃料終于到達了梅爾沙馬特魯以西的進攻出發陣地。
種種跡象表明,英軍正在準備堅守梅爾沙馬特魯。事實上,李奇特也正是準備這樣做的,而這正中隆美爾下懷,他就是想逼英軍在此與他展開決戰,乘機一舉圍殲英軍。6月25日夜,奧欽里克親自接管指揮。他決定避開非洲裝甲軍團的銳氣,放棄在梅爾沙馬特魯和隆美爾決戰,讓英軍想方設法突圍,等到武器彈藥和人員都得到充分補給之后,再和隆美爾一決高低。奧欽里克的這種做法拯救了英軍,從而徹底避免了被隆美爾一網打盡的厄運。
德軍完成了對梅爾沙馬特魯的包圍,進攻隨即開始了。第90輕裝甲師擊潰英軍警戒部隊后,突破了英軍的外圍防線,其他部隊也紛紛突破了外圍防線。隆美爾判斷,要塞守軍為新西蘭師和印度第10師的主力,加上英軍第50師和印度第5師的一部分,這些步兵基本已被包圍在要塞內。其實,英軍的主力早已開始撤離,新西蘭師已經撤到要塞以南30公里外。其他部隊也紛紛向圍困力量較弱的西南部開闊地帶突圍,有的甚至越過開闊的海港向東撤退。而英國空軍則用猛烈的轟炸來掩護地面部隊的撤退。
新西蘭師在弗利堡將軍的指揮下,在黑夜里集中兵力從要塞的南面進行突圍,而隆美爾的司令部也恰好設在要塞以南。隆美爾率領他的警衛營倉促投入了激戰,并立即下令意軍使用全部補給車輛,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要塞以南,堵住缺口。但意軍的裝備和運輸工具實在太差,運動遲緩,并沒能及時趕到。盡管英國空軍在黑夜中難以辨清目標,甚至向自己人投下了炸彈,但新西蘭師還是憑借強大的火力和機械化裝備突圍成功了。
眼睜睜地看著老對手從自己身邊溜走,隆美爾似乎感到了一種不祥的預兆。雖然德軍占領了要塞,并繳獲了大量的軍用物資,但隆美爾卻沒有像攻占托卜魯克那樣感到異常興奮。因為他知道,這一仗并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沒有像預先想象的那樣全殲英軍的主力,這無疑留下了無窮的后患。
在攻陷梅爾沙馬特魯后,隆美爾命令他的部隊在稍事補充后,立即馬不停蹄地繼續推進,他不想給英軍構筑任何一道防線的時間。
英軍把從梅爾沙馬特魯撤出的軍隊都部署到了阿拉曼防線,并且不斷地運來新的部隊和大量的坦克、武器彈藥和燃料。整個阿拉曼防線在以最快的速度部署著。也許“危難對英國人來說是治療思想僵化的最好藥劑”,丘吉爾十分清楚,阿拉曼一戰將決定英國在北非乃至整個中東的命運,同時也決定著他自己的政治命運。
隆美爾也非常清楚,在現代戰爭中,補給足以決定戰爭的勝負。如果再讓英軍這樣源源不斷地補給下去,那么他的裝甲軍團的噩運便指日可待了。無論如何,德軍必須趕在英軍還沒有完全休整恢復過來之前便把他們解決掉。
6月30日清晨,隆美爾擬定好了進攻阿拉曼防線的作戰計劃。他決定仍沿用在梅爾沙馬特魯戰役中的戰術:讓非洲軍擺出一副向卡塔臘盆地運動的架勢,但實際卻是在夜里去攻打阿拉曼車站西南的防線,突破防線后,向英軍第13軍后方迂回;第90輕裝甲師則由南面迂回到阿拉曼防線后方,切斷阿拉曼以東的海濱公路,防止英軍逃跑。隆美爾相信,只要他的部隊能夠插到英軍后方,那么英軍便算是完了。
他還堅信,德國軍人所固有的熾熱的戰斗意志和頑強的求勝心理是戰勝“已經喪失了信心”的英軍的最根本保證。他忍不住內心的興奮,微笑地對自己的翻譯說:“貝蘭德,我想讓你去奪取一座完整的跨越尼羅河的橋梁。”這位埃及通中尉立即附和道:“元帥閣下,您應該在1939年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他的話立刻引發一陣大笑。攝影師不失時機地拍下了這個鏡頭,并以最快的速度寄回國內。第二天,柏林各大報紙都為這幅照片配上了顯著標題:隆美爾——眺望他的埃及。
7月1日清晨,隆美爾的部隊展開了進攻。但令他驚奇的是,經過一夜急進,非洲軍所抵達的迪爾阿比德地區根本就沒有英軍的據點。英軍的據點在以東5公里的迪爾西茵。非洲軍不得不冒著英國空軍的彈雨繼續向前推進。下午,非洲軍開始攻擊迪爾西茵,經激戰殲滅了印度第18旅,但自己也付出了18輛坦克的高昂代價。不久,英軍便向非洲軍薄弱的南翼發起了猛烈的反攻。雙方又展開了一場激戰,在英軍十多個炮兵連和一百多輛坦克的頑強阻擊下,非洲軍的進攻銳勢被制止住了。
第90輕裝甲師最初的進展比較順利,但突入阿拉曼防線后便開始寸步難行了。到中午的時候,隆美爾命令這個師以海濱公路為突破口,迂回到防線后方,包圍阿拉曼,把英軍就地殲滅或逼其逃走。但英軍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致命危險,他們集中所有的炮兵和空軍對海濱公路的德軍狂轟濫炸。一時間,彈如雨下,德軍的攻擊逐漸減慢。隆美爾趕到第90輕裝甲師,打算敦促該師加快進攻進度。但英軍的火力是如此之猛烈,以至于他本人也被打得趴在壕溝里不敢抬頭。
傍晚,隆美爾決定動用一切力量支援第90輕裝甲師的南翼進攻力量,并率領他的指揮所和警衛營加入了進攻行列。但英軍強大的火力再次迫使他們停滯不前。就在這時,一個英軍轟炸機大隊飛到了隆美爾的頭頂。這次隆美爾似乎是在劫難逃了。也就在此時,一批德國戰斗機恰好飛經這里,它們順便趕跑了英軍飛機,這才使隆美爾再次幸免于難。
到了夜間,隆美爾命令第90輕裝甲師借助夜色掩護迅速突破英軍的防線。但由于英軍在受威脅地區的防守兵力與時俱增,結果,第90輕裝甲師的進攻再次受挫。
7月2日白天,隆美爾發現大量的英軍坦克和人員在防線后早已嚴陣以待。早已奪取了戰場制空權的英國空軍把成百上千噸的炸彈傾瀉在非洲裝甲軍團的頭上,他的部隊被打得癱在原地,再也難以向前推進一步。3日,隆美爾決定向英軍防線進行最后一次進攻,但突擊很快便被英軍的猛烈炮火制止住了。同時,意軍在英軍的狂轟濫炸下開始出現崩潰的跡象。新西蘭部隊對負責保護裝甲軍團南翼的意大利阿里提師進行了反擊,意軍受到重創,被俘約400余人,其余的人紛紛逃跑。
意軍的慘敗使非洲裝甲軍團的南翼受到了英軍的嚴重威脅,隆美爾不得不下令全軍團停止進攻,就地轉入防守。為了保存已少得可憐的裝甲力量,隆美爾下令:將殘缺的裝甲師撤出前線,用步兵代替它們防守既得的陣地。這些步兵基本上是意軍士兵。這樣坦克手們便有時間去喘息一下,同時給坦克補充好燃料和彈藥。
由于缺乏摩托化設備,意軍步兵的換防進展非常緩慢。當德軍裝甲師開始撤離前線時,意軍還沒有完全進入防御陣地。英軍發現德軍的坦克正撤離前線,以為德軍開始了逃跑,便馬上組織機械化部隊進行反擊。
雖然執行反擊任務的英軍“輕裝甲旅”只是由裝甲汽車團改編的,但德意聯軍卻極其缺乏炮彈,對于英軍的反擊束手無策。炮兵指揮官向隆美爾報告,各炮兵連的炮彈眼看就要用完了。當最后一個炮兵連將所剩的幾發炮彈發射出去后,英軍才暫時停止了反擊。隆美爾立即命令部下盡可能利用被打壞的裝備多準備一些假坦克和假反坦克炮,使英軍弄不清德意聯軍的裝備實力。當英軍躊躇不前的時候,幾個炮兵連在英軍失守的據點里,找到了一千多發炮彈,這才算擺脫了英軍突破的危險。
7月8日,隆美爾檢查部隊,發現非洲軍第15和第21裝甲師總共只剩50輛坦克,六百多名士兵,二十多門反坦克炮;第90輕裝甲師也只剩下一千五百多人和15輛輕型坦克;意軍第20摩托化軍也只剩下54輛坦克。但按照正規編制,非洲軍應配備坦克371輛和反坦克炮246門;第90輕裝甲師應有反坦克炮220門;意軍的第20摩托化軍應有坦克430輛。所以裝甲軍團已經算不上是一個正規的軍團了。
最讓隆美爾感到頭痛的還是后勤補給問題。本來擔負運輸的意大利船只由于燃料問題越來越少,在地中海遭到英國海空軍截擊后,到達非洲大陸的就更少得可憐了。就是這樣,船只也只能把物資運到的黎波里和本海齊,隨后改由運輸車隊或近海船只在英國空軍的狂轟濫炸下運到前線。這當然是本來就極其缺乏人員和車輛的裝甲軍團所吃不消的。
相比之下,對手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英軍控制著地中海,其人員和物資的補給幾乎毫無阻礙,大量的英國艦船把一批批的士兵和坦克安全運到了非洲。面對越來越強大的英軍,隆美爾感到勝利的希望正在像泡影一樣慢慢消失。但是他卻不愿放棄他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占領埃及,他希望與亞歷山大、漢尼拔及拿破侖一樣,成為永載史冊的杰出的軍事家。而且此刻,墨索里尼和他的幕僚們還正在的黎波里焦急等待著步入開羅這一莊嚴的時刻呢!他已經騎虎難下了。
7月10日拂曉,澳大利亞第9師沿海濱公路向泰爾艾薩的意大利守軍發動了進攻。隆隆的炮聲把隆美爾從睡夢中驚醒了,他馬上意識到這絕不是什么好消息。果不其然,意軍很快就被擊潰,絕大多數炮兵甚至連一炮未發便成了英軍俘虜,意軍士兵紛紛丟下武器,逃離防線,向沙漠中四處逃竄。英軍緊跟在潰逃的意軍后面,開始迅猛向西突擊。
隆美爾立刻意識到了巨大的危險:英軍會迅速突破防線,插到后方,截斷整個裝甲軍團的后勤補給線。想到這一點,隆美爾便將司令部交給了他的作戰處處長,而自己則親自帶領兩個戰斗組開赴戰場。
其實,德意聯軍第一次真正的抵抗,是由西海姆上尉率領他的無線電偵破連進行的。在戰斗中,上尉被一顆炮彈擊中,而他的部下也大部分被俘,他們攜帶的密碼本和作戰命令全部丟失。這些損失對隆美爾打擊太大了。
更讓隆美爾難受的是,美國駐開羅武官所提供的價值連城的情報來源被截斷了。英軍從繳獲的文件中挖出了內部的間諜費爾斯上校,他被召回了華盛頓。柏林的《西線外國軍隊》在結束語中曾對此事作了評價:
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將不可能指望得到那些具有巨大價值的情報了,而這些情報正好是告訴我們急切想知道的事情。關于英軍的每一次行動,它都會毫不延遲準確地提供給我們。
中午,澳軍占領了泰爾艾薩。隆美爾的新翻譯阿爾布魯特中尉怒沖沖地詛咒:“意大利人應該嘗一嘗皮鞭的滋味,6輛英軍坦克就圍殲了整整1個營,這真是一個奇恥大辱。這個該死的民族應該全部被槍斃,我們現在還得替他們打仗!我真為總司令不得不和這樣一支部隊一起戰斗感到難過。”
但隆美爾十分清楚,現代化的步兵作戰和陣地戰是英軍的拿手好戲。在坦克和炮兵的掩護下,步兵進行局部進攻,這是英國人想逐步蠶食他的裝甲軍團的詭計。這種蠶食式的消耗戰不僅可以在一些防線取得突破,而最有效的結果是破壞了隆美爾的進攻準備,讓隆美爾早在防御時便已把少得可憐的燃料消耗殆盡。“我們決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以攻為守,重新奪回主動權。”
7月13日,隆美爾命令第21裝甲師向阿拉曼防線發動進攻。攻擊于中午開始。這時,沙漠中一切物體的輪廓都在高溫下融化閃爍,即使是再精確的火炮也無法瞄準目標。在進攻發起前,德國空軍和炮兵轟炸了英軍的主要目標。隨后,步兵跟在坦克的后面向英軍發起了沖擊。隆美爾也趕到了前線去親自指揮,但大多數時候,映入他眼中只是沙漠中不斷升起的熱浪。
17點鐘,隆美爾獲悉他的裝甲師在突破受阻后停止了前進,而空軍也在消極待命。很明顯,德國軍隊現在也一樣漸漸失去了戰斗熱情。隆美爾氣急敗壞,立即打電話給空軍司令部,要求他們立刻采取主動行動支援裝甲軍團的進攻。隨后,他跳上指揮車奔赴最前沿,去直接指揮坦克沖擊。
但是,德意聯軍進攻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已經失去了戰斗激情的士兵們在英軍強大火力下向前推進得極其緩慢。臨近黃昏時,隆美爾命令暫時停止進攻,他當時的脾氣壞極了。這一天終日都刮著沙暴,能見度很低,這無疑使英國空軍難以發揮作用。“可是我們卻失去了這次機會,”隆美爾對他的參謀大聲吼叫著。
第二天,隆美爾命令第21裝甲師繼續進攻,收復意軍失去的重要據點。在空軍和炮兵的猛烈轟擊之后,攻擊開始了。但步兵的行動過于遲緩,沒有能夠充分利用火力突擊的效果。在英國空軍的轟炸和炮火突擊下,進攻很快便被制止了。
14日夜里,英國第1裝甲師主力向魯維沙特山脊的意軍第10軍陣地發動了襲擊。英軍很快便突破了意軍的防御陣地,直接沖到了德軍的坦克和炮兵陣地前。經過激烈的肉搏戰,英軍先頭部隊的進攻總算被阻止住了。
第二天清晨,英軍在猛烈的炮火支援和空軍的掩護下,又繼續展開了進攻。到上午10點時,英軍終于攻占了魯維沙特山脊。隨后,英軍主力向西推進,一部分兵力則向東迂回到意軍巴維亞師和布雷西亞師的后方。結果,意軍這兩個師除少數部隊突圍逃跑之外,絕大部分都成了英軍的俘虜。
英軍還向德爾艾沙東南的德意聯軍防線發動了攻擊,占領了德軍高射炮陣地。由于大批意軍被俘,隆美爾實在難以下達炮擊英軍的命令。結果,他再次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珍稀的高射炮落入了英軍手中。英軍連續突破了多道防線,隆美爾不得不下令第21裝甲師停止進攻,轉入防御。經過一天的苦戰,才最終制止住了英軍的滲透。
英軍調整了自己的戰術,集中力量首先對付意大利步兵,從而使非洲裝甲軍團孤軍奮戰。后者力量太薄弱了,不足以獨撐危局。很明顯,英軍的這種戰術成功地將隆美爾推到了非常被動的狀況。耗盡了人員、彈藥和物資的隆美爾,已經沒有能力再向補給充足的英軍發動任何大規模進攻了。整個戰局開始發生變化了,英軍已經轉入進攻,而隆美爾則陷入了苦苦防御的境地。
7月16日下午,凱塞林元帥陪同卡瓦利諾將軍來到隆美爾的司令部。隆美爾強壓住心頭的惱怒,向他們抱怨說,補給困難是造成裝甲軍團被動局面的主要原因。卡瓦利諾對此卻不置可否。很明顯,他更傾向認為正是隆美爾的指揮失誤才造成了今天的這種局面。面對卡瓦利諾的冷笑,隆美爾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他沖著卡瓦利諾大發脾氣,并威脅說,如果意大利的后勤補給再跟不上的話,他將再也無法控制北非的戰局了。
在凱塞林的調停下,卡瓦利諾最后同意直接用駁船將物資運到前線,并盡快修復被英軍炸斷的鐵路,還答應增援意大利軍隊。隆美爾心里十分清楚,他的許諾只不過是鏡花水月,況且,調來再多的意軍也只不過是讓英軍多建幾個戰俘營罷了。
隨后的四天中,隆美爾和英軍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動作,前線顯得出奇的平靜。隆美爾不停地在前線巡視,指揮士兵們埋設地雷和修筑工事。他知道,眼下的平靜只是暴風驟雨的前奏。偵察情報表明,英軍正在防線的中央地帶集結坦克和炮兵。
7月21日夜里,黑夜的沉寂終于被隆隆的炮聲打破,英軍開始進攻了。在坦克的掩護下,英軍步兵采用“人海戰術”,一波波地沖擊德意軍隊的防線。英軍的進攻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徹底摧毀隆美爾所剩無幾的坦克。
22日上午8點,英軍又從防線的中央地段發起了進攻。在飛機、坦克和火炮的掩護下,新西蘭第2師、印度第5師和英軍第1裝甲師以及剛從國內開來的英軍第23坦克旅,向非洲裝甲軍團發起了新的進攻。英軍很快便突破了雷區,極其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陣地很快就被英軍突破,英軍先頭坦克迅速向德軍戰線后方突進。
突破了防線的英軍坦克對非洲裝甲軍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隆美爾似乎也感到他一直所擔心的厄運正在降臨軍團。好在接替受傷的俾斯麥指揮21裝甲師的布魯爾上校在這個危難時刻拯救了整個軍團。他堵住后逃的意軍步兵,命令他們返回防線,接著率領第5坦克團向英軍的側翼展開反攻,最終,將英軍趕了回去。
德軍頑強的抵抗和迅猛的反擊終于挫敗了英軍的進攻。到夜幕降臨的時候,英軍被俘一千四百多人,坦克被擊毀一百四十多輛,不過非洲裝甲軍團的損失也很慘重。隆美爾在家書中寫道:
如果那時英軍繼續進攻的話,結果可能將是另外一回事。但現在看來,最艱難的階段似乎已經過去了。
好在英軍已經損失慘重,它已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進一步進攻的企圖,同時也不得不開始重新認識德軍的戰斗力。
第二天,隆美爾視察了硝煙未散的戰場,慰問官兵并給他們頒發了獎章。
在以后的幾天里,英軍只有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全被一一擊退。這些失敗使英軍絕大多數指揮官都認識到,憑借現在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是很難突破隆美爾防線的;而即使在某個地區取得突破,也會很快被德軍迅猛的反突擊所打退。這樣付出的代價是極其巨大的,這種做法必然會在國內引起強烈的反響。考慮到這些,奧欽里克決定在沒有新的兵員補充和部隊沒有得到嚴格的訓練之前,暫時停止進攻。
隆美爾現在總算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看看家信了。露西來信告訴他,最近她看了一些有關北非戰場的新聞紀錄片,但她看到隆美爾在陪同凱塞林和卡瓦利諾視察阿拉曼防線時,顯得有些不太高興。她想問問他是怎么回事。另外,露西在信中還提及丘吉爾最近訪問莫斯科的情況,“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竟墮落到了如此地步!”斯大林不無嘲諷地對來訪的丘吉爾說。最后,她還提到:
今天的新聞廣播說,一個名叫蒙哥馬利的將軍已經啟程去非洲接管第8集團軍的指揮。他們說他將是你的克星。
然而,露西的擔憂并沒有引起隆美爾的重視,他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隨信一起寄來的兒子的成績單上。隆美爾懷著一種稍微的內疚心情看完了這份成績單,令他欣慰的是,這一次比上一次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第一章 少年從軍立功勛
下一篇:第二章 潛心修研精戰術
網友關注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駝背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烏木馬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三根綠枝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圣母的小酒杯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哈·曼丁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