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最后的遠征
1. 從偉人到小丑
拿破侖在出征俄國之前,在華沙同法國外交官普拉德談話時宣稱:
“五年后我將獨霸世界;爭雄逐鹿只剩下一個俄國,但我要把它扼死?!?BR>
然而法軍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國不過半年,總計損失兵力五十七萬多人(包括被俘人員),一千三百多門大炮剩下不足250門,他的“大軍”已不復存在。
1812年底拿破侖倉皇逃回巴黎后,斯坦尼斯拉夫·波托茨基曾問他:
“這一切是怎樣造成的?”
法國皇帝回答他說:
“從偉人到滑稽小丑,其實只有一步之差?!笔堑?,拿破侖用自己的話道出了他敗將的形象。拿破侖領(lǐng)悟到,在俄國的慘敗使他稱霸世界的計劃落空了。
列寧寫道:“從1812年起,拿破侖的軍事實力開始衰落?!?BR>
法國侵略軍被趕出俄國領(lǐng)土后,拿破侖仍在拼命控制歐洲諸國,妄圖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他向歐洲發(fā)布有關(guān)俄國戰(zhàn)況的虛假公告,在法國本土和被征服國加強野蠻殘酷的統(tǒng)治,目的是隱瞞軍隊在俄國被擊潰的真相,消滅風起云涌的民族解放運動,還想利用歐洲諸國的資源,同俄國繼續(xù)打下去。他不是一個輕易肯認輸?shù)娜?,他幻想著東山再起,雪恥報仇。
在這種情況下,俄國有必要對那些正在進行民族解放斗爭的西歐各國人民予以支援,把軍事行動轉(zhuǎn)向國外,根除拿破侖發(fā)動新的侵略戰(zhàn)爭的可能性。
不了解軍隊實際狀況的沙皇,下達了命令:
“全部軍隊,不論是主力集團軍還是海軍將軍奇恰戈夫的集團軍以及維特根施泰因伯爵的軍隊,都必須不停頓地追擊敵軍?!?BR>
英國駐俄外交官威爾遜在給亞歷山大一世的信中寫道:
“您的決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處于舉足輕重地位,想到這里我越發(fā)相信,在執(zhí)行這一決策中任何延宕,都有損陛下的利益,應(yīng)受到追究?!钡?,威爾遜顯然不是為了俄國,而是為了英國的利益在操心。
為了追殲敗退的敵人,俄軍繼續(xù)作戰(zhàn),已向西推進近千公里。在緊張艱苦的作戰(zhàn)條件下,官兵已極度疲憊,而且給養(yǎng)也供應(yīng)不上。因此,庫圖佐夫沒有讓軍隊加快行軍速度,他說過“沒有‘我’一切皆休”,要愛惜士兵。他還認為,越臨近勝利,就越要少流血,越要愛惜軍隊,否則戰(zhàn)后俄國就難免成為保存了軍事實力的英國、普魯士等國手中的傀儡。
早在沙皇下達追擊敵人的命令之前,1812年11月27日,庫圖佐夫在給大臣委員會主席薩爾特科夫的信中寫道:
“應(yīng)當承認,主力集團軍歷盡千辛萬苦,追殲逃敵六百多俄里,有時我們需要面包,卻又得不到足夠的供應(yīng)?!?BR>
2. 養(yǎng)精蓄銳以利再戰(zhàn)
庫圖佐夫基于休整軍隊的考慮,決定停止前進,以便利用一段時間充實主力集團軍。1812年12月14日,他在給沙皇的報告中作了如下陳述:
“主力集團軍馬不停蹄,從莫斯科進抵此地,行程1000俄里,出現(xiàn)一些混亂現(xiàn)象,軍隊明顯減員。官兵們經(jīng)過多次強行軍,幾乎日夜兼程,或擔任前衛(wèi),或不停地追殲逃敵,顯然已十分疲憊,有很多人掉隊,只能靠軍隊休息的機會追趕上來。有鑒于此,為恢復部隊的戰(zhàn)斗力,獲得對敵作戰(zhàn)的最佳戰(zhàn)果,我決定主力集團軍在此地休息。少則數(shù)日,多則兩周。”
抵達維爾諾后,庫圖佐夫制訂了一個稱作俄軍“未來作戰(zhàn)總號令”的戰(zhàn)略計劃。從政治目的出發(fā),這個計劃的主要任務(wù)是:解放東普魯士和波蘭,徹底粉碎退卻到那里的法軍殘部,不讓他們同維斯瓦河西岸的部隊會合。根據(jù)這一計劃,維特根施泰因和奇恰戈夫的軍隊統(tǒng)一由奇恰戈夫指揮,向東普魯士進軍,以追殲向那里退卻的麥克唐納軍,圖奇科夫等支隊去追擊奧地利的施瓦嶺貝格軍;輕騎兵和哥薩克支隊在前面開路。他們應(yīng)在敵軍渡過涅曼河后,一直追擊至維斯瓦河。主力集團軍將在維爾諾停留一段時間,目的是“爭取時間讓病愈和掉隊的人員歸隊,并派烏魯索夫公爵率相當于15個營的兵力補充主力集團軍”。庫圖佐夫后來寫道:
“應(yīng)當承認,當時如果不作停留,再繼續(xù)走上150俄里,則集團軍必將更加混亂不堪,以致不得不重新組建?!?BR>
庫圖佐夫準確無誤地判斷出,剩下來由法軍指揮部指揮的軍隊,若想長時間防御維斯瓦河至奧得河那一大片土地,兵力是不足的。決戰(zhàn)必須在法國軍隊獲得新編部隊加強之前進行。很顯然,俄軍越向前推進,就越遠離自己的后備部隊。因此,如不鞏固軍隊,不使后備部隊和后勤供應(yīng)向自己靠攏,遠距離深入維斯瓦河一帶是極端危險的。
橫渡涅曼河前夕,俄軍只有10萬人左右,而位于對岸的拿破侖軍隊總計有7萬人。其兵力主要布置在兩翼:在東普魯士有麥克唐納和約克指揮的軍隊;在華沙附近,有瑞典、薩克森和波蘭軍隊。這兩個被拆散的集團軍在繆拉的統(tǒng)一指揮下行動。拿破侖在波蘭的莫爾貢拋下軍隊去巴黎前,授權(quán)繆拉指揮“大軍”的殘部,并組織沿涅曼河實施的防御??墒牵瑥亩碥娗靶l(wèi)部隊的首次進攻行動中可以看出,法軍盡管作了認真的抵抗,但顯得十分無力。當繆拉確信在該地區(qū)難以進行有效的防御后,下令將軍隊調(diào)回維斯瓦河一線,以加強但澤等要塞的守軍,并以此為依托,制止俄軍以后的進攻。
3. 乘勝追擊
庫圖佐夫在致全軍的號召書中寫道:
“不要高枕于英雄業(yè)績之上,我們現(xiàn)在將奔向遠方,越過國界,竭盡全力把敵人戰(zhàn)敗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边@些話反映了這樣一個中心思想:竭盡全力最后戰(zhàn)勝敵人。
俄軍從科尼斯堡、普沃茨克和華沙三個方向上轉(zhuǎn)入反攻。在東普魯士向麥克唐納和約克軍實施了突擊,占領(lǐng)了大片土地。俄軍取得的勝利,促進了普魯士與法國的分裂,并與反拿破侖同盟聯(lián)合起來。俄軍在這個方向上抽調(diào)了約6萬人的兵力,由奇恰戈夫指揮。
進攻華沙的目的,是為了占領(lǐng)這個波蘭大公國的重要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粉碎強大的瑞典、薩克森集團軍。這項任務(wù)由米洛拉多維奇指揮的1.3萬俄軍承擔。
在兩個集團軍之間,從梅列奇向普沃茨克全面展開進攻的是俄軍主力集團軍,總司令部就設(shè)在這個集團軍里。這些部隊的任務(wù)是加強兩翼進攻的部隊,阻止東普魯士和華沙的敵軍會合。
庫圖佐夫在遠征開始前致普魯士人民的號召書中寫道:
“當我統(tǒng)率的軍隊即將進入普魯士國境之際,我奉沙皇的旨意聲明,我們的進軍僅僅是軍事行動的繼續(xù)?!姨栒倌銈儯卯斍暗挠欣麜r機,同俄國軍隊聯(lián)合起來追擊敵人。敵人的潰逃,足以證明他們是無能之輩。”這份號召書是用德文和法文發(fā)布的。
12月23日庫圖佐夫下達命令:
“我們當前作戰(zhàn)的最主要目的是,竭盡全力勿使麥克唐納同敵軍主 力會合。”另外,在12月24日寫給奇恰戈夫的信中指出:
“右翼作戰(zhàn)的首要任務(wù)應(yīng)是消滅或至少牽制麥克唐納集團軍。”
奇恰戈夫和維特根施泰因奉命切斷了麥克唐納集團軍從里加經(jīng)柯尼斯堡①的退路。如能將其3萬人的軍隊擊潰,對扭轉(zhuǎn)戰(zhàn)局將具有重大意義。俄軍一踏上東普魯士的領(lǐng)土,便立即展開強大的攻勢,并快速向前推進。勇往直前的騎兵向潰散的敵人實施強大而神速的突擊,頭五天就解放了蒂爾西特等地。普魯士人民興高采烈地迎接俄軍,姑娘們把鮮花拋向俄國士兵。
①現(xiàn)為加里寧格勒。
俄國無上榮光,充滿自豪地慶祝勝利,庫圖佐夫的名字被到處傳頌。
庫圖佐夫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波拿巴是一個目空一切的征服者,是人類的敗類……他在我面前,像個小學生躲避老師那樣,足足跑了三百多俄里。敵人損兵折將丟棄了很多人。據(jù)說士兵、軍官、甚至將軍們都以死馬肉充饑……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是第一個親眼看到這個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自己面前成了落荒而逃的將軍?!?BR>
俄軍發(fā)動最初進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同約克將軍簽訂了陶羅根條約。根據(jù)該條約,普魯士軍隊約2萬人脫離了麥克唐納軍,并在普魯士政府作出同俄國結(jié)盟的決定之前保持中立。
早在1812年夏天,在維特根施泰因領(lǐng)導下在俄國建立的“德國委員會”就曾竭力說服約克轉(zhuǎn)向俄國方面。1812年9月,俄軍指揮部曾與約克進行談判,試圖使普魯士放棄作戰(zhàn)行動。但那時約克猶豫不決。當拿破侖軍隊被擊潰,俄軍轉(zhuǎn)向國外作戰(zhàn),季比奇將軍已完全切斷了約克軍同法國麥克唐納軍的聯(lián)系后,約克才當機立斷,于1812年12月30日簽署了條約。
兵力大為削弱的麥克唐納,如今自然無力再作有效抵抗。在列巴島,麥克唐納軍被舍衛(wèi)列夫?qū)④姷那靶l(wèi)部隊追上并被打得落花流水,倉惶敗退至柯尼斯堡。緊追不舍的俄軍在行進間突入該城,經(jīng)過短暫而激烈的戰(zhàn)斗,于1813年1月26日攻占了東普魯士這一強大的據(jù)點。
俄軍占領(lǐng)柯尼斯堡以后,繼續(xù)向維斯瓦河挺進,追擊敗退的法軍,并相繼攻占了埃爾賓等地。部分俄軍在攻占了尼延堡、迪爾紹之后渡過了維斯瓦河。
與此同時,俄國主力集團軍如同在東普魯士的進攻一樣進展順利。為解放波蘭,兵分三路,渡過涅曼河,向維斯瓦河挺進。1月24日,主力集團軍逼近維斯瓦河并占領(lǐng)了普沃茨克,對駐守在華沙地區(qū)的敵軍構(gòu)成嚴重威脅。施瓦嶺貝格得到奧地利政府的同意,開始同俄軍指揮部談判,最后雙方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奧地利軍隊放棄華沙并向加里西亞撤退,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部從被迫倉促撤向克拉科夫,雷涅的軍隊撤向卡利什。1812年2月7日,俄軍進入華沙。
俄軍的順利進攻,為爭取奧地利和普魯士參加反拿破侖聯(lián)盟奠定了基礎(chǔ)。奧地利軍隊已不再支持法軍作戰(zhàn);普魯士軍隊已準備調(diào)轉(zhuǎn)槍口反對拿破侖。許多老百姓也參加到反抗法國占領(lǐng)軍、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中去。
庫圖佐夫大力支持俄德聯(lián)合、為德國徹底擺脫拿破侖的統(tǒng)治而進行的斗爭。他在告德國民眾書中寫道:
“德國百姓們!俄軍將士正在為你們的幸福浴血奮戰(zhàn)。在這大好形勢下,你們會無動于衷嗎?難道你們看不到現(xiàn)在為了你們自身的利益必須有所作為嗎?難道你們甘愿為他人效勞嗎?難道你們情愿做違背切身利益的事情嗎?請記住,我勇敢的大軍將給予你們需要的任何幫助。我相信,這個全歐洲的大敵所發(fā)動的進犯必定會被粉碎!要讓敵人明白,人民是忠于自己祖國的,他們有堅強和巨大的力量,定能砸斷套在身上的鐵鏈。
……
俄國軍事力量同德國的聯(lián)合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將使我們有可能全部實現(xiàn)我們的共同目的,并恢復整個多難的歐洲所強烈渴望的和平。祝勇敢而光榮的德國人民愛國精神發(fā)揚光大!”
拿破侖為贏得時間組建新軍,并推進到奧得河或是維瓦河,就充分利用這兩條河的寬闊水域和堅固的筑壘要塞,以阻止俄軍繼續(xù)前進,分散其兵力,并迫使其為爭奪要塞而卷入持久戰(zhàn)。
但是,庫圖佐夫同那些沉醉于要塞戰(zhàn)的統(tǒng)帥們見解不同,他知道,這將帶來重大的犧牲和消耗過多的時間。況且,這些要塞的守軍也無力阻擋俄軍強大的攻勢。因此,總司令只抽出少量的兵力包圍要塞,而將大部分兵力調(diào)往奧得河。這樣一來,一些法軍反受到包圍,同其他友鄰部隊斷絕了聯(lián)系,被排除在戰(zhàn)斗之外。法軍兵力削弱了,俄軍反而能自如地展開進攻。
在新的形勢下,庫圖佐夫指揮若定。其決心是:在進攻中各部隊互相逐漸靠攏,并向西推進到奧得河。為此,從集團軍主力中抽調(diào)一些兵力組成強大的機動支隊,突入前方作戰(zhàn),實施縱深襲擊,追殲敵軍個別軍隊集群。俄軍主力則在機動支隊之后展開進攻。
發(fā)動進攻后一個半月,即1813年2月中旬,俄軍由涅曼河推進至奧得河,行程約為800公里,平均每天推進約為20公里,俄軍在寬大的正面上展開進攻,粉碎了法軍的抵抗,法軍一部分兵力被消滅,一部分被圍困在托倫等要塞中。
俄軍推進至奧得河以后,僅維特根施泰因的部隊就有3.5萬人,若將能夠同俄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約克的普魯士軍隊算在一起,總兵力約為6.5萬人;而在奧得河西岸,位于斯得丁和法蘭克福之間的法軍殘部兵力不過4萬人。庫圖佐夫在給維特根施泰因的信中寫道:
“我軍兵力現(xiàn)在占有優(yōu)勢,為戰(zhàn)敗共同的敵人,普魯士軍隊將會同我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徹底粉碎這股殘敵的有利時機已經(jīng)到來。為此,將我們的共同行動計劃——我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通知公爵大人?!?BR>
庫圖佐夫計劃從兩個方面進攻柏林。維特根施泰因率部由北面進攻,渡過奧得河后再分三路展開,維特根施泰因和約克兩部直搗柏林,普軍比洛部迂回柏林,然后占領(lǐng)波茨坦。主力集團軍從南面進攻,向克羅森開進,繼而抵易北河,向馬格德堡進攻。計劃的基本精神是:把集結(jié)在柏林地區(qū)的法軍重兵集團分隔開,并在從法國調(diào)來增援部隊之前將其消滅。
遺憾的是,由于普魯士將軍約克和比洛拒絕參加進攻柏林的戰(zhàn)斗,作戰(zhàn)計劃未能實現(xiàn)。庫圖佐夫很清楚,只有靠俄軍現(xiàn)有的兵力渡過奧得河并在附近停留一段時間,以便部隊在長時間進攻之后得到休整,同時補充彈藥和給養(yǎng),更主要的是,等待從俄國調(diào)來新的預備隊。
與此同時,拿破侖正加速籌組新的集團軍。他試圖以法軍部分兵力制止俄軍的進攻,而以另一部分兵力給俄軍以強有力的回擊,在3個月的時間里,他征兵20余萬,后來增加到30萬。拿破侖竭力想在兵力對比上占優(yōu)勢。他把軍隊集中在易北河東岸德累斯頓和萊比錫地區(qū),以便發(fā)動卓有成效的進攻。
俄軍為了準備對敵發(fā)動進攻,有關(guān)后勤供應(yīng)方面的準備也在抓緊進行。庫圖佐夫認為,戰(zhàn)爭期間保障軍隊有充足的糧食供應(yīng),對戰(zhàn)斗的順利進展有重要意義。如果不能保證足夠的糧食供應(yīng),再好的作戰(zhàn)計劃也會歸于失敗。為此,部隊制訂了“糧食供應(yīng)辦法”,該文件對向部隊供應(yīng)糧食和飼料的有關(guān)問題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
4. 簽訂盟約共同對敵
俄軍主力部隊及其司令部在卡利什停留了約1個半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總的形勢已好轉(zhuǎn),普魯士同俄國的關(guān)系進一步緩和,但普魯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還是不敢公開向拿破侖宣戰(zhàn),只是當俄軍的進攻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前出至奧得河,并對柏林構(gòu)成威脅時,他才惴惴不安地邁出向俄國靠攏的第一步。他離開柏林到達布雷斯勞,從那里秘密地派出克涅澤別克將軍赴卡利什同俄方談判有關(guān)簽訂盟約問題。在談判中,克涅澤別克謹小慎微,舉棋不定。只是在向普魯士皇帝施加了外交壓力之后,普俄才于1813年2月28日簽訂了共同對拿破侖作戰(zhàn)的條約。在條約上代表俄國簽字的是庫圖佐夫。
根據(jù)條約,普魯士將恢復1806年的邊界;俄、普保證不同法國單獨媾和;普魯士派出8萬軍隊協(xié)同俄軍作戰(zhàn)。
卡利什盟約的簽訂是1813年俄軍勝利反攻的結(jié)果,它壯大了反對拿破侖同盟的力量,在政治和軍事上進一步將法國孤立起來了。
德國的未來取決于俄國的成敗。德國人民的優(yōu)秀代表,其中包括沙恩霍斯特,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沙恩霍斯特當時已是著名將領(lǐng),他曾一度任教于柏林軍事學院,參加過反法戰(zhàn)爭。1807~1811年任參謀總長。
沙恩霍斯特清楚地知道,針對法蘭西帝國的侵略政策,必須聯(lián)合俄、德兩國的力量才能維護本國的利益,他堅決主張同俄國簽訂共同反對拿破侖的條約。為此,他曾于1811年到過彼得堡。
沙恩霍斯特的活動被法國間諜部門發(fā)現(xiàn)了。根據(jù)拿破侖的要求,他于1811年被解除參謀總長職務(wù)并退休。他當年只有58歲,精力充沛,胸懷大志,雖已解甲歸田,仍秘密從事反對拿破侖的活動。
當普魯士政府迫于國內(nèi)愛國勢力的壓力,最終同俄國結(jié)盟之際,沙恩霍斯特立即成為普魯士解放斗爭的領(lǐng)袖。他趕赴卡利什同庫圖佐夫商討協(xié)同作戰(zhàn)計劃,以便盡快徹底解放普魯士。沙恩霍斯特認為以直接攻擊來殲滅敵軍為上策。庫圖佐夫則力求采取廣泛的包圍機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這是他們兩人之間,在總的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在實現(xiàn)計劃的方法上的分歧。
當然,軍隊若按沙恩霍斯特的直接行動計劃,抵達易北河的時間可能要早幾天。但是,老謀深算,經(jīng)驗豐富的庫圖佐夫知道,直線并不一定是達到目的的捷徑。正面進攻有時可能給軍隊帶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俄軍所取得的許多戰(zhàn)績,往往都是實施包圍機動和組織良好的追擊的結(jié)果。
卡利什會晤之后,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相互之間建立了完全信任的關(guān)系,庫圖佐夫?qū)ζ蒸斒康男蝿菔呛芰私獾模卮偈窒碌膶㈩I(lǐng)們同沙恩霍斯特周圍有愛國熱情的軍事長官和政治活動家保持密切聯(lián)系。
在1813年解放戰(zhàn)爭期間,沙恩霍斯特是西里西亞集團軍的參謀長,布呂歇爾元帥是該集團軍司令。沙恩霍斯特竭力幫助庫圖佐夫,反對那個千方百計阻撓庫圖佐夫?qū)崿F(xiàn)其作戰(zhàn)計劃的普魯士反動宮廷。在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之間,就俄、普兩軍協(xié)同作戰(zhàn)問題,有著充分的相互理解。庫圖佐夫?qū)⒏缢_克部隊撥一部分給布呂歇爾和約克將軍指揮,這樣就大大加強了普軍的戰(zhàn)斗力。1813年1月初,他還把大量彈藥交給沙恩霍斯特的部隊使用。
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這兩位統(tǒng)帥,是同人民休戚相關(guān)的愛國者,他們知道人民戰(zhàn)爭所具有的所向無敵的力量,他們都深信正義的事業(yè)最后必將取得勝利。
遺憾的是,沙恩霍斯特沒能看到勝利。1813年1月28日,他在盧薩恩交戰(zhàn)中陣亡。
5. 橫掃歐洲捷報頻傳
1813年春,俄軍先遣支隊和游擊支隊在奧得河西岸展開了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1813年3月4日晨,切爾紹夫和普列寧的部隊從不同方向突進柏林。10天之后維特根施泰國的部隊開進柏林。
庫圖佐夫說:
“攻占柏林非常必要。”
這是因為攻占柏林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鼓舞了德國人民進行民族解放斗爭的斗志,增強了戰(zhàn)勝拿破侖的信心,同時使同盟國的軍隊進一步靠近,便于組織協(xié)同作戰(zhàn),擴大戰(zhàn)果。
俄軍的另一個重大勝利是3月19日攻占了漢堡。庫圖佐夫就此寫道:
“俄國勝利的旗幟在漢堡城頭迎風飄揚,俄羅斯人為拯救自己祖國免受異族壓迫而赴湯蹈火,他們?yōu)樽约鹤嫦葼幍昧藰s譽,美名將流芳百世?!?BR>
這一階段,由于腓特烈·威廉三世玩弄兩面派手法,俄普兩軍未能組織協(xié)同一致的進攻。普魯士皇帝在簽訂卡利什條約之后仍心懷他圖,仍想方設(shè)法拖延,不準普軍積極參戰(zhàn)。他于1813年3月8日手諭普軍的司令官,3月11日前不得越過奧得河,“不得擅自對法軍采取任何敵對行動”。在命令的補充部分還強調(diào):“倘若我們在3月11日以后能避免敵對行動,亦應(yīng)力爭做到。因為這關(guān)系重大,是政治上的需要?!?BR>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博爾斯泰爾將軍這樣忠于朝廷的軍人,在充滿愛國熱情的軍民影響下,也誠惶誠恐地向皇帝進諫:
“我懇求您,陛下,請允許我們行動吧!”對于普軍擅自采取向奧得河靠近的行動,皇帝大為不快,他指責博爾斯泰爾:
“我無論如何不能贊同你不經(jīng)朕下旨就率部在新馬克地區(qū)推進至柯尼斯堡。”
普魯士政府反動集團之所以對卡利什條約進行暗中破壞,是因為他們害怕自發(fā)的人民群眾運動,而俄普兩軍的協(xié)同進攻,必然會給人民群眾運動以強有力的推動。
隨著俄軍的向前推進,庫圖佐夫開始擔心起來,他在給一位將軍的信中寫道:
“我們離我國國境越來越遠,從涅曼河至易北河,從易北河至萊茵河,里程已難以計算。在我軍預備隊從俄國開來補充部隊之前,我軍很可能同敵人的大部隊遭遇。這是您和大家都會預料到的情景?!?BR>
庫圖佐夫不愿僅僅為了攻占盡可能多的領(lǐng)土,而分散使用主力部隊,或?qū)⒅髁Σ筷犕断蛞妆焙印,F(xiàn)在,他感到應(yīng)該命令沖在前面的維特根施泰因和溫嶺格羅德停止前進。元帥在給維特根施泰因的信中寫道:
“倘若能攻占更多的德國領(lǐng)土,并以此振奮和發(fā)動民眾。那無疑是極為有益的。但是,這種好處同我們將面臨的危險(俄軍由于突前而削弱,敵軍則相對得到加強)相比,是否得不償失?因此,我認為必須停止前進,以埃爾斯特作為最遠的邊線,無論如何不能越過該線。游擊隊的活動不受此限制。將來情況一旦許可,我們再繼續(xù)向前推進?!?BR>
這些想法和道理,庫圖佐夫向溫嶺格羅德同樣敘述過,他堅決反對溫嶺格羅德意在向前推進并輕取勝利的主張。庫圖佐夫說:
“我的地位決定我必須運籌帷幄;必須考慮我軍后備部隊距易北河的路程,以及敵軍可能與我軍對抗的兵力。”
當俄軍先頭部隊推進至易北河時,在遙遠的后方,在維斯瓦河一帶,圍殲托倫、但澤等要塞殘敵的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進行。俄軍總司令下達了攻占這些要塞的命令,同時要求必須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并騰出部分兵力向主力部隊靠攏。根據(jù)總司令的指示,占領(lǐng)這些要塞是依次實現(xiàn)的,這樣就有可能使用一定量的兵力和火器先攻占一個要塞,然后再集中力量去奪取另一個要塞。
在維斯瓦河和易北河與法軍交戰(zhàn)的同時,俄軍和普軍的主力部隊都在進行進攻前的準備。從俄國開來的預備隊加入了軍隊,加上迅速組建起來的普魯士軍隊,使盟軍兵力得到顯著加強,總?cè)藬?shù)達到28萬人。
先遣支隊前出至易北河,且軍隊兵員顯著增加,為盟軍轉(zhuǎn)入全面進攻提供了可能性。當時撤至易北河西岸的法軍殘部擔任掩護任務(wù),在其掩護下拿破侖集結(jié)了大量兵力,正企圖轉(zhuǎn)守為攻并逐漸殲滅分散的盟國軍隊。
面對這一險惡形勢,盟軍的首要任務(wù)是搶在敵人前面,將軍隊主力集結(jié)在最重要的方向上。根據(jù)對形勢和拿破侖意圖的認真分析判斷,庫圖佐夫定下決心,命令柏林、卡利什等地的駐軍沿結(jié)合部方向運動,并越過易北河集結(jié)于萊比錫、盧欽、阿爾藤堡等地區(qū)。
維特根施泰因奉命在托爾高附近強渡易北河,攻打萊比錫,普魯士布呂歇爾的軍隊進抵包嶺,在德累斯頓附近渡過了易北河,向阿爾藤堡方向發(fā)起進攻。位于卡利什的主力集團軍則前往萊比錫同維特根施泰因和布呂歇爾的軍隊會合。
6. 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
在此期間,年邁的庫圖佐夫作為總司令,由于殫精竭慮,體力和腦力長期處于極度緊張狀態(tài),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也許是因為他有某種預感,在4月3日寫給妻子的信中他說道:
“我需要安靜地休息,我疲倦已極,很久以來我沒有得到過安靜的休息……我的健康狀況如此之差,以致我別無他求,只要近日不會有什么不測就行了?!?BR>
在給妻子的另一封信中,庫圖佐夫?qū)懙溃?BR>
“……有多少事等待我操勞,說真的,我得活下去呀?!?BR>
在這種情況下,庫圖佐夫還在堅持按照制訂的計劃調(diào)兵遣將,組織協(xié)同作戰(zhàn)。他認為,將兵力集結(jié)在易北河西岸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4月22日,他在病中寫給沙皇的信中說道:
“我繼續(xù)生存的希望已經(jīng)沒有了,久病之后,自己感到身體一天天衰弱起來,就是乘車或騎馬,行動也感到非常困難了。雖然如此,我仍將竭盡全力,盡快地將軍隊集結(jié)于易北河西岸。”
到了4月中旬,盟軍主力部隊約10萬人,在易北河西岸萊比錫、阿爾藤堡地區(qū)集結(jié)完畢。法軍殘部未能守住對他們非常有利的陣地,和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易北河地區(qū),向薩勒河對岸退去。
4月17日,庫圖佐夫離開蓋瑙,奔赴薩克森首府德累斯頓。途中元帥走下轎式馬車,騎馬前行。那天,霧靄沉沉,天氣陰冷潮濕,他只穿著一套平時穿的制服,因而受了風寒。4月18日,他不得不在本茨勞停留下來。庫圖佐夫偕同司令部人員下榻在一幢二層小樓房里,他雖然身患重病,卻仍在繼續(xù)注視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
在庫圖佐夫病重期間,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去探視。這位從登基當上皇帝的第一年就開始迫害庫圖佐夫的偽君子,這時卻假仁假義地向一個臨近死亡的老人請求寬恕。元帥回答:
“陛下,我可以原諒您,但是俄國會原諒您嗎?”
由于病情急劇惡化,1813年4月28日21點39分,庫圖佐夫元帥與世長辭了。他的副官丹尼列夫斯基寫道:
“元帥逝世前風采依舊,他猶如一顆隕落的巨星,照耀著他征途中最壯麗的一天;只是當目睹聞名遐邇的領(lǐng)袖瞑目去世時,怎能不使人悲痛欲絕?”
總司令的死訊被封鎖了幾天,沒有讓俄國軍隊知道,俄軍按照以他的名義下達的命令,繼續(xù)向西進攻。
庫圖佐夫的遺體經(jīng)防腐處理后收殮在靈柩中??拷^部安放著一個不大的銀質(zhì)筒形器皿,里面放著經(jīng)過防腐處理的心臟。除心臟外,經(jīng)防腐處理的元帥遺體的其余內(nèi)臟盛殮在另一個不大的盒子里,并于5月8日掩埋在波蘭博萊斯瓦維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該地位于本茨勞以西兩公里處。
庫圖佐夫的靈柩于5月9日從本茨勞運往彼得堡,本茨勞許多市民涌上街頭為偉大的俄國統(tǒng)帥送行。送靈隊經(jīng)米塔瓦、里加、納爾瓦至彼得堡。對庫圖佐夫無限熱愛和崇敬的俄國軍民,對他的逝世感到無比悲痛,沿路成群結(jié)隊的人紛紛前來為他送葬,許多人跪在靈車前致哀。當時的目擊者寫道:
“已獲準將斯摩棱斯克公爵安葬在喀山大教堂。人們用雙肩將他的遺體從納爾瓦一直抬到那里。一些外國人也涌上前去,試圖肩抬英靈的遺體,以表示他們的崇敬,但遭拒絕。”
1813年6月25日,庫圖佐夫的遺體被隆重地安葬于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內(nèi)。后來,在大教堂的前面為庫圖佐夫建起一座紀念碑,一直保存至今。
1814年,在博萊斯瓦維茨附近的墓地上豎起一座紀念碑,上面銘刻著:“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離開人世,升入天堂。1813年4月28日立?!?BR>
1819年在本茨勞市廣場上,為紀念1813年4月28日不幸在這里逝世的俄羅斯帝國元帥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一座大型紀念碑開始奠基。紀念碑于1821年4月11日揭幕落成。這是一座四方形鑄鐵方尖碑。高為12米,在紀念碑上鐫刻著:
“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率領(lǐng)戰(zhàn)無不勝的俄軍到達此地。不幸死神終止了他光榮的事業(yè),但他拯救了自己的祖國,開辟了歐洲解放的道路。他的英名永存!”
正當從拿破侖統(tǒng)治下解放西歐的斗爭處于如火如荼階段、一些重大軍事事件即將發(fā)生的時候,全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猝然逝世,這對軍隊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統(tǒng)帥的遺體雖已運往彼得堡,但駐奧得河和易北河的俄軍將士卻認為元帥仍在指揮著全軍,庫圖佐夫仍然同自己光榮的將士們戰(zhàn)斗在一起。
1813年10月16日打響了萊比錫戰(zhàn)役。歷史上把這個戰(zhàn)役稱之為“民族會戰(zhàn)”。由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瑞典等國組成的聯(lián)軍共同對拿破侖軍隊作戰(zhàn)。俄軍總兵力達12.7萬人,約占聯(lián)軍的半數(shù)。
10月19日,經(jīng)過幾天的血戰(zhàn),萊比錫戰(zhàn)役以拿破侖軍隊慘敗告終。拿破侖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其殘部約7萬人遭到聯(lián)軍的追擊,倉惶向曼爾福敗退,后被趕回法國本土。歐洲各國人民終于從拿破侖的統(tǒng)治下獲得解放。
聯(lián)軍利用有利時機,率先發(fā)起堅決的進攻,迅速粉碎了敵人的抵抗,并開始向巴黎進軍。1814年3月30日,法國首都巴黎的守軍投降,同盟國的軍隊莊嚴地進入巴黎。拿破侖被迫簽署了退位詔書,并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俄國人民為歐洲人民的解放斗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俄國人民不僅阻擋住侵略者的進攻,還為歐洲人民擺脫拿破侖的統(tǒng)治提供了決定性的援助。拿破侖侵略計劃的破產(chǎn),是俄國軍民、歐洲各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艱苦斗爭的結(jié)果。
拿破侖的基本兵力在俄國的覆滅,實際上已注定了拿破侖帝國的崩潰。一百多年后,著名的英國政治家斯蒂德指出:
“正是俄國軍民摧毀了拿破侖的力量。法軍從莫斯科、萊比錫、滑鐵盧退卻時,其敗運已定。整個歐洲在英國支持下未能做到的事,都由俄國人以自己的勇敢、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實現(xiàn)了。”
在戰(zhàn)爭中,德國人民和波蘭人民給予俄國軍隊以巨大的幫助和支持,因而戰(zhàn)勝拿破侖的步伐加快了。被解放的老百姓不僅為俄軍提供糧秣和運輸工具,還組織民兵和游擊隊積極參戰(zhàn)。當?shù)鼐用窠o予的幫助和支持,同樣也是俄國軍人同他們友好相處的結(jié)果。這在庫圖佐夫發(fā)布的命令中曾多次強調(diào)過。他曾就米洛拉多維奇和普拉托夫軍隊的“值得稱贊的行為”和“友好地對待居民”的行動給予表揚,同時指出,“這種作風對全軍有益,我們不僅獲益一時,將來也是這樣”。庫圖佐夫于1813年2月在卡利什時寫道:
“全體德國人民,甚至包括薩克森人,都擁護我們。德國君主已無力遏止,這是人心所向,他們只能順其自然。順便提一下,我軍的表率作用是燃起民眾參戰(zhàn)熱情的主要原因。我軍士兵的道德多么高尚,我們將軍的表現(xiàn)又是多么令人仰慕?。 ?
拿破侖在出征俄國之前,在華沙同法國外交官普拉德談話時宣稱:
“五年后我將獨霸世界;爭雄逐鹿只剩下一個俄國,但我要把它扼死?!?BR>
然而法軍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國不過半年,總計損失兵力五十七萬多人(包括被俘人員),一千三百多門大炮剩下不足250門,他的“大軍”已不復存在。
1812年底拿破侖倉皇逃回巴黎后,斯坦尼斯拉夫·波托茨基曾問他:
“這一切是怎樣造成的?”
法國皇帝回答他說:
“從偉人到滑稽小丑,其實只有一步之差?!笔堑?,拿破侖用自己的話道出了他敗將的形象。拿破侖領(lǐng)悟到,在俄國的慘敗使他稱霸世界的計劃落空了。
列寧寫道:“從1812年起,拿破侖的軍事實力開始衰落?!?BR>
法國侵略軍被趕出俄國領(lǐng)土后,拿破侖仍在拼命控制歐洲諸國,妄圖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他向歐洲發(fā)布有關(guān)俄國戰(zhàn)況的虛假公告,在法國本土和被征服國加強野蠻殘酷的統(tǒng)治,目的是隱瞞軍隊在俄國被擊潰的真相,消滅風起云涌的民族解放運動,還想利用歐洲諸國的資源,同俄國繼續(xù)打下去。他不是一個輕易肯認輸?shù)娜?,他幻想著東山再起,雪恥報仇。
在這種情況下,俄國有必要對那些正在進行民族解放斗爭的西歐各國人民予以支援,把軍事行動轉(zhuǎn)向國外,根除拿破侖發(fā)動新的侵略戰(zhàn)爭的可能性。
不了解軍隊實際狀況的沙皇,下達了命令:
“全部軍隊,不論是主力集團軍還是海軍將軍奇恰戈夫的集團軍以及維特根施泰因伯爵的軍隊,都必須不停頓地追擊敵軍?!?BR>
英國駐俄外交官威爾遜在給亞歷山大一世的信中寫道:
“您的決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處于舉足輕重地位,想到這里我越發(fā)相信,在執(zhí)行這一決策中任何延宕,都有損陛下的利益,應(yīng)受到追究?!钡?,威爾遜顯然不是為了俄國,而是為了英國的利益在操心。
為了追殲敗退的敵人,俄軍繼續(xù)作戰(zhàn),已向西推進近千公里。在緊張艱苦的作戰(zhàn)條件下,官兵已極度疲憊,而且給養(yǎng)也供應(yīng)不上。因此,庫圖佐夫沒有讓軍隊加快行軍速度,他說過“沒有‘我’一切皆休”,要愛惜士兵。他還認為,越臨近勝利,就越要少流血,越要愛惜軍隊,否則戰(zhàn)后俄國就難免成為保存了軍事實力的英國、普魯士等國手中的傀儡。
早在沙皇下達追擊敵人的命令之前,1812年11月27日,庫圖佐夫在給大臣委員會主席薩爾特科夫的信中寫道:
“應(yīng)當承認,主力集團軍歷盡千辛萬苦,追殲逃敵六百多俄里,有時我們需要面包,卻又得不到足夠的供應(yīng)?!?BR>
2. 養(yǎng)精蓄銳以利再戰(zhàn)
庫圖佐夫基于休整軍隊的考慮,決定停止前進,以便利用一段時間充實主力集團軍。1812年12月14日,他在給沙皇的報告中作了如下陳述:
“主力集團軍馬不停蹄,從莫斯科進抵此地,行程1000俄里,出現(xiàn)一些混亂現(xiàn)象,軍隊明顯減員。官兵們經(jīng)過多次強行軍,幾乎日夜兼程,或擔任前衛(wèi),或不停地追殲逃敵,顯然已十分疲憊,有很多人掉隊,只能靠軍隊休息的機會追趕上來。有鑒于此,為恢復部隊的戰(zhàn)斗力,獲得對敵作戰(zhàn)的最佳戰(zhàn)果,我決定主力集團軍在此地休息。少則數(shù)日,多則兩周。”
抵達維爾諾后,庫圖佐夫制訂了一個稱作俄軍“未來作戰(zhàn)總號令”的戰(zhàn)略計劃。從政治目的出發(fā),這個計劃的主要任務(wù)是:解放東普魯士和波蘭,徹底粉碎退卻到那里的法軍殘部,不讓他們同維斯瓦河西岸的部隊會合。根據(jù)這一計劃,維特根施泰因和奇恰戈夫的軍隊統(tǒng)一由奇恰戈夫指揮,向東普魯士進軍,以追殲向那里退卻的麥克唐納軍,圖奇科夫等支隊去追擊奧地利的施瓦嶺貝格軍;輕騎兵和哥薩克支隊在前面開路。他們應(yīng)在敵軍渡過涅曼河后,一直追擊至維斯瓦河。主力集團軍將在維爾諾停留一段時間,目的是“爭取時間讓病愈和掉隊的人員歸隊,并派烏魯索夫公爵率相當于15個營的兵力補充主力集團軍”。庫圖佐夫后來寫道:
“應(yīng)當承認,當時如果不作停留,再繼續(xù)走上150俄里,則集團軍必將更加混亂不堪,以致不得不重新組建?!?BR>
庫圖佐夫準確無誤地判斷出,剩下來由法軍指揮部指揮的軍隊,若想長時間防御維斯瓦河至奧得河那一大片土地,兵力是不足的。決戰(zhàn)必須在法國軍隊獲得新編部隊加強之前進行。很顯然,俄軍越向前推進,就越遠離自己的后備部隊。因此,如不鞏固軍隊,不使后備部隊和后勤供應(yīng)向自己靠攏,遠距離深入維斯瓦河一帶是極端危險的。
橫渡涅曼河前夕,俄軍只有10萬人左右,而位于對岸的拿破侖軍隊總計有7萬人。其兵力主要布置在兩翼:在東普魯士有麥克唐納和約克指揮的軍隊;在華沙附近,有瑞典、薩克森和波蘭軍隊。這兩個被拆散的集團軍在繆拉的統(tǒng)一指揮下行動。拿破侖在波蘭的莫爾貢拋下軍隊去巴黎前,授權(quán)繆拉指揮“大軍”的殘部,并組織沿涅曼河實施的防御??墒牵瑥亩碥娗靶l(wèi)部隊的首次進攻行動中可以看出,法軍盡管作了認真的抵抗,但顯得十分無力。當繆拉確信在該地區(qū)難以進行有效的防御后,下令將軍隊調(diào)回維斯瓦河一線,以加強但澤等要塞的守軍,并以此為依托,制止俄軍以后的進攻。
3. 乘勝追擊
庫圖佐夫在致全軍的號召書中寫道:
“不要高枕于英雄業(yè)績之上,我們現(xiàn)在將奔向遠方,越過國界,竭盡全力把敵人戰(zhàn)敗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边@些話反映了這樣一個中心思想:竭盡全力最后戰(zhàn)勝敵人。
俄軍從科尼斯堡、普沃茨克和華沙三個方向上轉(zhuǎn)入反攻。在東普魯士向麥克唐納和約克軍實施了突擊,占領(lǐng)了大片土地。俄軍取得的勝利,促進了普魯士與法國的分裂,并與反拿破侖同盟聯(lián)合起來。俄軍在這個方向上抽調(diào)了約6萬人的兵力,由奇恰戈夫指揮。
進攻華沙的目的,是為了占領(lǐng)這個波蘭大公國的重要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粉碎強大的瑞典、薩克森集團軍。這項任務(wù)由米洛拉多維奇指揮的1.3萬俄軍承擔。
在兩個集團軍之間,從梅列奇向普沃茨克全面展開進攻的是俄軍主力集團軍,總司令部就設(shè)在這個集團軍里。這些部隊的任務(wù)是加強兩翼進攻的部隊,阻止東普魯士和華沙的敵軍會合。
庫圖佐夫在遠征開始前致普魯士人民的號召書中寫道:
“當我統(tǒng)率的軍隊即將進入普魯士國境之際,我奉沙皇的旨意聲明,我們的進軍僅僅是軍事行動的繼續(xù)?!姨栒倌銈儯卯斍暗挠欣麜r機,同俄國軍隊聯(lián)合起來追擊敵人。敵人的潰逃,足以證明他們是無能之輩。”這份號召書是用德文和法文發(fā)布的。
12月23日庫圖佐夫下達命令:
“我們當前作戰(zhàn)的最主要目的是,竭盡全力勿使麥克唐納同敵軍主 力會合。”另外,在12月24日寫給奇恰戈夫的信中指出:
“右翼作戰(zhàn)的首要任務(wù)應(yīng)是消滅或至少牽制麥克唐納集團軍。”
奇恰戈夫和維特根施泰因奉命切斷了麥克唐納集團軍從里加經(jīng)柯尼斯堡①的退路。如能將其3萬人的軍隊擊潰,對扭轉(zhuǎn)戰(zhàn)局將具有重大意義。俄軍一踏上東普魯士的領(lǐng)土,便立即展開強大的攻勢,并快速向前推進。勇往直前的騎兵向潰散的敵人實施強大而神速的突擊,頭五天就解放了蒂爾西特等地。普魯士人民興高采烈地迎接俄軍,姑娘們把鮮花拋向俄國士兵。
①現(xiàn)為加里寧格勒。
俄國無上榮光,充滿自豪地慶祝勝利,庫圖佐夫的名字被到處傳頌。
庫圖佐夫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
“波拿巴是一個目空一切的征服者,是人類的敗類……他在我面前,像個小學生躲避老師那樣,足足跑了三百多俄里。敵人損兵折將丟棄了很多人。據(jù)說士兵、軍官、甚至將軍們都以死馬肉充饑……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是第一個親眼看到這個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自己面前成了落荒而逃的將軍?!?BR>
俄軍發(fā)動最初進攻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同約克將軍簽訂了陶羅根條約。根據(jù)該條約,普魯士軍隊約2萬人脫離了麥克唐納軍,并在普魯士政府作出同俄國結(jié)盟的決定之前保持中立。
早在1812年夏天,在維特根施泰因領(lǐng)導下在俄國建立的“德國委員會”就曾竭力說服約克轉(zhuǎn)向俄國方面。1812年9月,俄軍指揮部曾與約克進行談判,試圖使普魯士放棄作戰(zhàn)行動。但那時約克猶豫不決。當拿破侖軍隊被擊潰,俄軍轉(zhuǎn)向國外作戰(zhàn),季比奇將軍已完全切斷了約克軍同法國麥克唐納軍的聯(lián)系后,約克才當機立斷,于1812年12月30日簽署了條約。
兵力大為削弱的麥克唐納,如今自然無力再作有效抵抗。在列巴島,麥克唐納軍被舍衛(wèi)列夫?qū)④姷那靶l(wèi)部隊追上并被打得落花流水,倉惶敗退至柯尼斯堡。緊追不舍的俄軍在行進間突入該城,經(jīng)過短暫而激烈的戰(zhàn)斗,于1813年1月26日攻占了東普魯士這一強大的據(jù)點。
俄軍占領(lǐng)柯尼斯堡以后,繼續(xù)向維斯瓦河挺進,追擊敗退的法軍,并相繼攻占了埃爾賓等地。部分俄軍在攻占了尼延堡、迪爾紹之后渡過了維斯瓦河。
與此同時,俄國主力集團軍如同在東普魯士的進攻一樣進展順利。為解放波蘭,兵分三路,渡過涅曼河,向維斯瓦河挺進。1月24日,主力集團軍逼近維斯瓦河并占領(lǐng)了普沃茨克,對駐守在華沙地區(qū)的敵軍構(gòu)成嚴重威脅。施瓦嶺貝格得到奧地利政府的同意,開始同俄軍指揮部談判,最后雙方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奧地利軍隊放棄華沙并向加里西亞撤退,波尼亞托夫斯基的部從被迫倉促撤向克拉科夫,雷涅的軍隊撤向卡利什。1812年2月7日,俄軍進入華沙。
俄軍的順利進攻,為爭取奧地利和普魯士參加反拿破侖聯(lián)盟奠定了基礎(chǔ)。奧地利軍隊已不再支持法軍作戰(zhàn);普魯士軍隊已準備調(diào)轉(zhuǎn)槍口反對拿破侖。許多老百姓也參加到反抗法國占領(lǐng)軍、爭取民族解放的運動中去。
庫圖佐夫大力支持俄德聯(lián)合、為德國徹底擺脫拿破侖的統(tǒng)治而進行的斗爭。他在告德國民眾書中寫道:
“德國百姓們!俄軍將士正在為你們的幸福浴血奮戰(zhàn)。在這大好形勢下,你們會無動于衷嗎?難道你們看不到現(xiàn)在為了你們自身的利益必須有所作為嗎?難道你們甘愿為他人效勞嗎?難道你們情愿做違背切身利益的事情嗎?請記住,我勇敢的大軍將給予你們需要的任何幫助。我相信,這個全歐洲的大敵所發(fā)動的進犯必定會被粉碎!要讓敵人明白,人民是忠于自己祖國的,他們有堅強和巨大的力量,定能砸斷套在身上的鐵鏈。
……
俄國軍事力量同德國的聯(lián)合具有深遠的意義,它將使我們有可能全部實現(xiàn)我們的共同目的,并恢復整個多難的歐洲所強烈渴望的和平。祝勇敢而光榮的德國人民愛國精神發(fā)揚光大!”
拿破侖為贏得時間組建新軍,并推進到奧得河或是維瓦河,就充分利用這兩條河的寬闊水域和堅固的筑壘要塞,以阻止俄軍繼續(xù)前進,分散其兵力,并迫使其為爭奪要塞而卷入持久戰(zhàn)。
但是,庫圖佐夫同那些沉醉于要塞戰(zhàn)的統(tǒng)帥們見解不同,他知道,這將帶來重大的犧牲和消耗過多的時間。況且,這些要塞的守軍也無力阻擋俄軍強大的攻勢。因此,總司令只抽出少量的兵力包圍要塞,而將大部分兵力調(diào)往奧得河。這樣一來,一些法軍反受到包圍,同其他友鄰部隊斷絕了聯(lián)系,被排除在戰(zhàn)斗之外。法軍兵力削弱了,俄軍反而能自如地展開進攻。
在新的形勢下,庫圖佐夫指揮若定。其決心是:在進攻中各部隊互相逐漸靠攏,并向西推進到奧得河。為此,從集團軍主力中抽調(diào)一些兵力組成強大的機動支隊,突入前方作戰(zhàn),實施縱深襲擊,追殲敵軍個別軍隊集群。俄軍主力則在機動支隊之后展開進攻。
發(fā)動進攻后一個半月,即1813年2月中旬,俄軍由涅曼河推進至奧得河,行程約為800公里,平均每天推進約為20公里,俄軍在寬大的正面上展開進攻,粉碎了法軍的抵抗,法軍一部分兵力被消滅,一部分被圍困在托倫等要塞中。
俄軍推進至奧得河以后,僅維特根施泰因的部隊就有3.5萬人,若將能夠同俄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約克的普魯士軍隊算在一起,總兵力約為6.5萬人;而在奧得河西岸,位于斯得丁和法蘭克福之間的法軍殘部兵力不過4萬人。庫圖佐夫在給維特根施泰因的信中寫道:
“我軍兵力現(xiàn)在占有優(yōu)勢,為戰(zhàn)敗共同的敵人,普魯士軍隊將會同我軍聯(lián)合作戰(zhàn)。徹底粉碎這股殘敵的有利時機已經(jīng)到來。為此,將我們的共同行動計劃——我們?yōu)橹畩^斗的目標,通知公爵大人?!?BR>
庫圖佐夫計劃從兩個方面進攻柏林。維特根施泰因率部由北面進攻,渡過奧得河后再分三路展開,維特根施泰因和約克兩部直搗柏林,普軍比洛部迂回柏林,然后占領(lǐng)波茨坦。主力集團軍從南面進攻,向克羅森開進,繼而抵易北河,向馬格德堡進攻。計劃的基本精神是:把集結(jié)在柏林地區(qū)的法軍重兵集團分隔開,并在從法國調(diào)來增援部隊之前將其消滅。
遺憾的是,由于普魯士將軍約克和比洛拒絕參加進攻柏林的戰(zhàn)斗,作戰(zhàn)計劃未能實現(xiàn)。庫圖佐夫很清楚,只有靠俄軍現(xiàn)有的兵力渡過奧得河并在附近停留一段時間,以便部隊在長時間進攻之后得到休整,同時補充彈藥和給養(yǎng),更主要的是,等待從俄國調(diào)來新的預備隊。
與此同時,拿破侖正加速籌組新的集團軍。他試圖以法軍部分兵力制止俄軍的進攻,而以另一部分兵力給俄軍以強有力的回擊,在3個月的時間里,他征兵20余萬,后來增加到30萬。拿破侖竭力想在兵力對比上占優(yōu)勢。他把軍隊集中在易北河東岸德累斯頓和萊比錫地區(qū),以便發(fā)動卓有成效的進攻。
俄軍為了準備對敵發(fā)動進攻,有關(guān)后勤供應(yīng)方面的準備也在抓緊進行。庫圖佐夫認為,戰(zhàn)爭期間保障軍隊有充足的糧食供應(yīng),對戰(zhàn)斗的順利進展有重要意義。如果不能保證足夠的糧食供應(yīng),再好的作戰(zhàn)計劃也會歸于失敗。為此,部隊制訂了“糧食供應(yīng)辦法”,該文件對向部隊供應(yīng)糧食和飼料的有關(guān)問題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
4. 簽訂盟約共同對敵
俄軍主力部隊及其司令部在卡利什停留了約1個半月的時間。在此期間,總的形勢已好轉(zhuǎn),普魯士同俄國的關(guān)系進一步緩和,但普魯士皇帝腓特烈·威廉三世還是不敢公開向拿破侖宣戰(zhàn),只是當俄軍的進攻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前出至奧得河,并對柏林構(gòu)成威脅時,他才惴惴不安地邁出向俄國靠攏的第一步。他離開柏林到達布雷斯勞,從那里秘密地派出克涅澤別克將軍赴卡利什同俄方談判有關(guān)簽訂盟約問題。在談判中,克涅澤別克謹小慎微,舉棋不定。只是在向普魯士皇帝施加了外交壓力之后,普俄才于1813年2月28日簽訂了共同對拿破侖作戰(zhàn)的條約。在條約上代表俄國簽字的是庫圖佐夫。
根據(jù)條約,普魯士將恢復1806年的邊界;俄、普保證不同法國單獨媾和;普魯士派出8萬軍隊協(xié)同俄軍作戰(zhàn)。
卡利什盟約的簽訂是1813年俄軍勝利反攻的結(jié)果,它壯大了反對拿破侖同盟的力量,在政治和軍事上進一步將法國孤立起來了。
德國的未來取決于俄國的成敗。德國人民的優(yōu)秀代表,其中包括沙恩霍斯特,對這一點看得很清楚。沙恩霍斯特當時已是著名將領(lǐng),他曾一度任教于柏林軍事學院,參加過反法戰(zhàn)爭。1807~1811年任參謀總長。
沙恩霍斯特清楚地知道,針對法蘭西帝國的侵略政策,必須聯(lián)合俄、德兩國的力量才能維護本國的利益,他堅決主張同俄國簽訂共同反對拿破侖的條約。為此,他曾于1811年到過彼得堡。
沙恩霍斯特的活動被法國間諜部門發(fā)現(xiàn)了。根據(jù)拿破侖的要求,他于1811年被解除參謀總長職務(wù)并退休。他當年只有58歲,精力充沛,胸懷大志,雖已解甲歸田,仍秘密從事反對拿破侖的活動。
當普魯士政府迫于國內(nèi)愛國勢力的壓力,最終同俄國結(jié)盟之際,沙恩霍斯特立即成為普魯士解放斗爭的領(lǐng)袖。他趕赴卡利什同庫圖佐夫商討協(xié)同作戰(zhàn)計劃,以便盡快徹底解放普魯士。沙恩霍斯特認為以直接攻擊來殲滅敵軍為上策。庫圖佐夫則力求采取廣泛的包圍機動來達到同樣的目的。這是他們兩人之間,在總的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在實現(xiàn)計劃的方法上的分歧。
當然,軍隊若按沙恩霍斯特的直接行動計劃,抵達易北河的時間可能要早幾天。但是,老謀深算,經(jīng)驗豐富的庫圖佐夫知道,直線并不一定是達到目的的捷徑。正面進攻有時可能給軍隊帶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俄軍所取得的許多戰(zhàn)績,往往都是實施包圍機動和組織良好的追擊的結(jié)果。
卡利什會晤之后,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相互之間建立了完全信任的關(guān)系,庫圖佐夫?qū)ζ蒸斒康男蝿菔呛芰私獾模卮偈窒碌膶㈩I(lǐng)們同沙恩霍斯特周圍有愛國熱情的軍事長官和政治活動家保持密切聯(lián)系。
在1813年解放戰(zhàn)爭期間,沙恩霍斯特是西里西亞集團軍的參謀長,布呂歇爾元帥是該集團軍司令。沙恩霍斯特竭力幫助庫圖佐夫,反對那個千方百計阻撓庫圖佐夫?qū)崿F(xiàn)其作戰(zhàn)計劃的普魯士反動宮廷。在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之間,就俄、普兩軍協(xié)同作戰(zhàn)問題,有著充分的相互理解。庫圖佐夫?qū)⒏缢_克部隊撥一部分給布呂歇爾和約克將軍指揮,這樣就大大加強了普軍的戰(zhàn)斗力。1813年1月初,他還把大量彈藥交給沙恩霍斯特的部隊使用。
庫圖佐夫和沙恩霍斯特這兩位統(tǒng)帥,是同人民休戚相關(guān)的愛國者,他們知道人民戰(zhàn)爭所具有的所向無敵的力量,他們都深信正義的事業(yè)最后必將取得勝利。
遺憾的是,沙恩霍斯特沒能看到勝利。1813年1月28日,他在盧薩恩交戰(zhàn)中陣亡。
5. 橫掃歐洲捷報頻傳
1813年春,俄軍先遣支隊和游擊支隊在奧得河西岸展開了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1813年3月4日晨,切爾紹夫和普列寧的部隊從不同方向突進柏林。10天之后維特根施泰國的部隊開進柏林。
庫圖佐夫說:
“攻占柏林非常必要。”
這是因為攻占柏林具有重大的政治和軍事意義。它鼓舞了德國人民進行民族解放斗爭的斗志,增強了戰(zhàn)勝拿破侖的信心,同時使同盟國的軍隊進一步靠近,便于組織協(xié)同作戰(zhàn),擴大戰(zhàn)果。
俄軍的另一個重大勝利是3月19日攻占了漢堡。庫圖佐夫就此寫道:
“俄國勝利的旗幟在漢堡城頭迎風飄揚,俄羅斯人為拯救自己祖國免受異族壓迫而赴湯蹈火,他們?yōu)樽约鹤嫦葼幍昧藰s譽,美名將流芳百世?!?BR>
這一階段,由于腓特烈·威廉三世玩弄兩面派手法,俄普兩軍未能組織協(xié)同一致的進攻。普魯士皇帝在簽訂卡利什條約之后仍心懷他圖,仍想方設(shè)法拖延,不準普軍積極參戰(zhàn)。他于1813年3月8日手諭普軍的司令官,3月11日前不得越過奧得河,“不得擅自對法軍采取任何敵對行動”。在命令的補充部分還強調(diào):“倘若我們在3月11日以后能避免敵對行動,亦應(yīng)力爭做到。因為這關(guān)系重大,是政治上的需要?!?BR>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博爾斯泰爾將軍這樣忠于朝廷的軍人,在充滿愛國熱情的軍民影響下,也誠惶誠恐地向皇帝進諫:
“我懇求您,陛下,請允許我們行動吧!”對于普軍擅自采取向奧得河靠近的行動,皇帝大為不快,他指責博爾斯泰爾:
“我無論如何不能贊同你不經(jīng)朕下旨就率部在新馬克地區(qū)推進至柯尼斯堡。”
普魯士政府反動集團之所以對卡利什條約進行暗中破壞,是因為他們害怕自發(fā)的人民群眾運動,而俄普兩軍的協(xié)同進攻,必然會給人民群眾運動以強有力的推動。
隨著俄軍的向前推進,庫圖佐夫開始擔心起來,他在給一位將軍的信中寫道:
“我們離我國國境越來越遠,從涅曼河至易北河,從易北河至萊茵河,里程已難以計算。在我軍預備隊從俄國開來補充部隊之前,我軍很可能同敵人的大部隊遭遇。這是您和大家都會預料到的情景?!?BR>
庫圖佐夫不愿僅僅為了攻占盡可能多的領(lǐng)土,而分散使用主力部隊,或?qū)⒅髁Σ筷犕断蛞妆焙印,F(xiàn)在,他感到應(yīng)該命令沖在前面的維特根施泰因和溫嶺格羅德停止前進。元帥在給維特根施泰因的信中寫道:
“倘若能攻占更多的德國領(lǐng)土,并以此振奮和發(fā)動民眾。那無疑是極為有益的。但是,這種好處同我們將面臨的危險(俄軍由于突前而削弱,敵軍則相對得到加強)相比,是否得不償失?因此,我認為必須停止前進,以埃爾斯特作為最遠的邊線,無論如何不能越過該線。游擊隊的活動不受此限制。將來情況一旦許可,我們再繼續(xù)向前推進?!?BR>
這些想法和道理,庫圖佐夫向溫嶺格羅德同樣敘述過,他堅決反對溫嶺格羅德意在向前推進并輕取勝利的主張。庫圖佐夫說:
“我的地位決定我必須運籌帷幄;必須考慮我軍后備部隊距易北河的路程,以及敵軍可能與我軍對抗的兵力。”
當俄軍先頭部隊推進至易北河時,在遙遠的后方,在維斯瓦河一帶,圍殲托倫、但澤等要塞殘敵的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進行。俄軍總司令下達了攻占這些要塞的命令,同時要求必須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并騰出部分兵力向主力部隊靠攏。根據(jù)總司令的指示,占領(lǐng)這些要塞是依次實現(xiàn)的,這樣就有可能使用一定量的兵力和火器先攻占一個要塞,然后再集中力量去奪取另一個要塞。
在維斯瓦河和易北河與法軍交戰(zhàn)的同時,俄軍和普軍的主力部隊都在進行進攻前的準備。從俄國開來的預備隊加入了軍隊,加上迅速組建起來的普魯士軍隊,使盟軍兵力得到顯著加強,總?cè)藬?shù)達到28萬人。
先遣支隊前出至易北河,且軍隊兵員顯著增加,為盟軍轉(zhuǎn)入全面進攻提供了可能性。當時撤至易北河西岸的法軍殘部擔任掩護任務(wù),在其掩護下拿破侖集結(jié)了大量兵力,正企圖轉(zhuǎn)守為攻并逐漸殲滅分散的盟國軍隊。
面對這一險惡形勢,盟軍的首要任務(wù)是搶在敵人前面,將軍隊主力集結(jié)在最重要的方向上。根據(jù)對形勢和拿破侖意圖的認真分析判斷,庫圖佐夫定下決心,命令柏林、卡利什等地的駐軍沿結(jié)合部方向運動,并越過易北河集結(jié)于萊比錫、盧欽、阿爾藤堡等地區(qū)。
維特根施泰因奉命在托爾高附近強渡易北河,攻打萊比錫,普魯士布呂歇爾的軍隊進抵包嶺,在德累斯頓附近渡過了易北河,向阿爾藤堡方向發(fā)起進攻。位于卡利什的主力集團軍則前往萊比錫同維特根施泰因和布呂歇爾的軍隊會合。
6. 戰(zhàn)斗到最后一息
在此期間,年邁的庫圖佐夫作為總司令,由于殫精竭慮,體力和腦力長期處于極度緊張狀態(tài),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也許是因為他有某種預感,在4月3日寫給妻子的信中他說道:
“我需要安靜地休息,我疲倦已極,很久以來我沒有得到過安靜的休息……我的健康狀況如此之差,以致我別無他求,只要近日不會有什么不測就行了?!?BR>
在給妻子的另一封信中,庫圖佐夫?qū)懙溃?BR>
“……有多少事等待我操勞,說真的,我得活下去呀?!?BR>
在這種情況下,庫圖佐夫還在堅持按照制訂的計劃調(diào)兵遣將,組織協(xié)同作戰(zhàn)。他認為,將兵力集結(jié)在易北河西岸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4月22日,他在病中寫給沙皇的信中說道:
“我繼續(xù)生存的希望已經(jīng)沒有了,久病之后,自己感到身體一天天衰弱起來,就是乘車或騎馬,行動也感到非常困難了。雖然如此,我仍將竭盡全力,盡快地將軍隊集結(jié)于易北河西岸。”
到了4月中旬,盟軍主力部隊約10萬人,在易北河西岸萊比錫、阿爾藤堡地區(qū)集結(jié)完畢。法軍殘部未能守住對他們非常有利的陣地,和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的易北河地區(qū),向薩勒河對岸退去。
4月17日,庫圖佐夫離開蓋瑙,奔赴薩克森首府德累斯頓。途中元帥走下轎式馬車,騎馬前行。那天,霧靄沉沉,天氣陰冷潮濕,他只穿著一套平時穿的制服,因而受了風寒。4月18日,他不得不在本茨勞停留下來。庫圖佐夫偕同司令部人員下榻在一幢二層小樓房里,他雖然身患重病,卻仍在繼續(xù)注視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
在庫圖佐夫病重期間,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曾去探視。這位從登基當上皇帝的第一年就開始迫害庫圖佐夫的偽君子,這時卻假仁假義地向一個臨近死亡的老人請求寬恕。元帥回答:
“陛下,我可以原諒您,但是俄國會原諒您嗎?”
由于病情急劇惡化,1813年4月28日21點39分,庫圖佐夫元帥與世長辭了。他的副官丹尼列夫斯基寫道:
“元帥逝世前風采依舊,他猶如一顆隕落的巨星,照耀著他征途中最壯麗的一天;只是當目睹聞名遐邇的領(lǐng)袖瞑目去世時,怎能不使人悲痛欲絕?”
總司令的死訊被封鎖了幾天,沒有讓俄國軍隊知道,俄軍按照以他的名義下達的命令,繼續(xù)向西進攻。
庫圖佐夫的遺體經(jīng)防腐處理后收殮在靈柩中??拷^部安放著一個不大的銀質(zhì)筒形器皿,里面放著經(jīng)過防腐處理的心臟。除心臟外,經(jīng)防腐處理的元帥遺體的其余內(nèi)臟盛殮在另一個不大的盒子里,并于5月8日掩埋在波蘭博萊斯瓦維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該地位于本茨勞以西兩公里處。
庫圖佐夫的靈柩于5月9日從本茨勞運往彼得堡,本茨勞許多市民涌上街頭為偉大的俄國統(tǒng)帥送行。送靈隊經(jīng)米塔瓦、里加、納爾瓦至彼得堡。對庫圖佐夫無限熱愛和崇敬的俄國軍民,對他的逝世感到無比悲痛,沿路成群結(jié)隊的人紛紛前來為他送葬,許多人跪在靈車前致哀。當時的目擊者寫道:
“已獲準將斯摩棱斯克公爵安葬在喀山大教堂。人們用雙肩將他的遺體從納爾瓦一直抬到那里。一些外國人也涌上前去,試圖肩抬英靈的遺體,以表示他們的崇敬,但遭拒絕。”
1813年6月25日,庫圖佐夫的遺體被隆重地安葬于彼得堡喀山大教堂內(nèi)。后來,在大教堂的前面為庫圖佐夫建起一座紀念碑,一直保存至今。
1814年,在博萊斯瓦維茨附近的墓地上豎起一座紀念碑,上面銘刻著:“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離開人世,升入天堂。1813年4月28日立?!?BR>
1819年在本茨勞市廣場上,為紀念1813年4月28日不幸在這里逝世的俄羅斯帝國元帥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一座大型紀念碑開始奠基。紀念碑于1821年4月11日揭幕落成。這是一座四方形鑄鐵方尖碑。高為12米,在紀念碑上鐫刻著:
“庫圖佐夫——斯摩棱斯克公爵率領(lǐng)戰(zhàn)無不勝的俄軍到達此地。不幸死神終止了他光榮的事業(yè),但他拯救了自己的祖國,開辟了歐洲解放的道路。他的英名永存!”
正當從拿破侖統(tǒng)治下解放西歐的斗爭處于如火如荼階段、一些重大軍事事件即將發(fā)生的時候,全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猝然逝世,這對軍隊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統(tǒng)帥的遺體雖已運往彼得堡,但駐奧得河和易北河的俄軍將士卻認為元帥仍在指揮著全軍,庫圖佐夫仍然同自己光榮的將士們戰(zhàn)斗在一起。
1813年10月16日打響了萊比錫戰(zhàn)役。歷史上把這個戰(zhàn)役稱之為“民族會戰(zhàn)”。由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瑞典等國組成的聯(lián)軍共同對拿破侖軍隊作戰(zhàn)。俄軍總兵力達12.7萬人,約占聯(lián)軍的半數(shù)。
10月19日,經(jīng)過幾天的血戰(zhàn),萊比錫戰(zhàn)役以拿破侖軍隊慘敗告終。拿破侖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其殘部約7萬人遭到聯(lián)軍的追擊,倉惶向曼爾福敗退,后被趕回法國本土。歐洲各國人民終于從拿破侖的統(tǒng)治下獲得解放。
聯(lián)軍利用有利時機,率先發(fā)起堅決的進攻,迅速粉碎了敵人的抵抗,并開始向巴黎進軍。1814年3月30日,法國首都巴黎的守軍投降,同盟國的軍隊莊嚴地進入巴黎。拿破侖被迫簽署了退位詔書,并被流放到厄爾巴島。
俄國人民為歐洲人民的解放斗爭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俄國人民不僅阻擋住侵略者的進攻,還為歐洲人民擺脫拿破侖的統(tǒng)治提供了決定性的援助。拿破侖侵略計劃的破產(chǎn),是俄國軍民、歐洲各國人民及其軍隊長期、艱苦斗爭的結(jié)果。
拿破侖的基本兵力在俄國的覆滅,實際上已注定了拿破侖帝國的崩潰。一百多年后,著名的英國政治家斯蒂德指出:
“正是俄國軍民摧毀了拿破侖的力量。法軍從莫斯科、萊比錫、滑鐵盧退卻時,其敗運已定。整個歐洲在英國支持下未能做到的事,都由俄國人以自己的勇敢、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實現(xiàn)了。”
在戰(zhàn)爭中,德國人民和波蘭人民給予俄國軍隊以巨大的幫助和支持,因而戰(zhàn)勝拿破侖的步伐加快了。被解放的老百姓不僅為俄軍提供糧秣和運輸工具,還組織民兵和游擊隊積極參戰(zhàn)。當?shù)鼐用窠o予的幫助和支持,同樣也是俄國軍人同他們友好相處的結(jié)果。這在庫圖佐夫發(fā)布的命令中曾多次強調(diào)過。他曾就米洛拉多維奇和普拉托夫軍隊的“值得稱贊的行為”和“友好地對待居民”的行動給予表揚,同時指出,“這種作風對全軍有益,我們不僅獲益一時,將來也是這樣”。庫圖佐夫于1813年2月在卡利什時寫道:
“全體德國人民,甚至包括薩克森人,都擁護我們。德國君主已無力遏止,這是人心所向,他們只能順其自然。順便提一下,我軍的表率作用是燃起民眾參戰(zhàn)熱情的主要原因。我軍士兵的道德多么高尚,我們將軍的表現(xiàn)又是多么令人仰慕?。 ?
上一篇:第八章 拿破侖走“麥城”
下一篇:第十章 統(tǒng)帥與時代
網(wǎng)友關(guān)注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老漢倫克朗
- 第十四章 飛猴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shù)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三根綠枝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上帝的食物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wèi)二劉傅傳
- 哈·曼丁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洗染匠和理發(fā)師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駝背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章 守衛(wèi)城門的人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qū)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zhuǎn)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zhuǎn)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qū)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zhuǎn)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zhuǎn)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