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名著閱讀>>庫圖佐夫傳>>第五章 拿破侖入侵俄羅斯

第五章 拿破侖入侵俄羅斯

  俄國未及結束同土耳其持續將近6年之久的戰爭,又遭到拿破侖軍隊的入侵。


  1. 戰爭的前奏


  1812年俄國抗擊拿破侖入侵的戰爭,史稱1812年衛國戰爭。

  俄國之所以引起拿破侖的興趣,首先是因為它是一個擁有大量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大國。拿破侖說過:

  “只要俄國每年還出生50萬嬰兒,我就絕不滿足于在歐洲已取得的勝利。”

  這表達了他對俄國將來會成為法國對手的擔心。同時,他也想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使俄國服從于自己的意志,奴役俄國人民,掠奪它的資源,限制它的發展,把獨立的、具有生命力的俄國變成法國的殖民地。

  拿破侖在意大利和埃及,在奧地利、普魯士和西班牙,已進行了多年的戰爭,但是他的野心仍未能全部實現。英國多次拉一些國家組成反法同盟,跟拿破侖作堅決的對抗。英國很清楚,“哪怕是一天,忘記了同法國的不共戴天之仇,自己也難于生存”。

  1805年,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海軍中將在特拉法爾加角殲滅了法國艦隊,拿破侖要渡過英吉利海峽去征服英國已經不可能了。拿破侖為扼殺英國,開始實行大陸經濟封鎖政策。

  俄國在1805—1807年進行的抗法戰爭后,處境十分困難。拿破侖在稱霸世界的戰爭中不斷取得勝利,他的軍隊向俄國西部邊境挺進,俄國時刻受到法軍入侵的威脅。與此同對,俄國還在南方進行著與土耳其的戰爭。

  亞歷山大一世由于得不到英國的實際支持,孤立無援,只得被迫改變其對外政策。他同意和法國簽訂停火協定,然后采納了拿破侖的建議,于1807年7月7日,在涅曼河畔的蒂爾西特與拿破侖單獨會晤,討論和談條件。后來簽訂了有利于法國的蒂爾西特和約。條件規定,俄國停止同土耳其的軍事行動,從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撤軍,在原波蘭國土上建立華沙大公國。亞歷山大一世還同意加入針對英國的大陸經濟封鎖行動。從此,拿破侖成為全歐洲大陸的真正霸主。

  但是,封鎖英國觸犯了亞歷山大所依靠的俄國貴族的利益。由于封鎖,俄英貿易銳減,俄國的產品銷路不暢。為了擺脫困境,俄國就采取陽奉陰違的辦法,暗中與英國往來,打著中立國旗號的商船不斷來往于兩國港口之間。

  拿破侖獲悉這些情況后,認識到,只要俄國未被征服,他的大陸封鎖政策,就不可能落實。

  1809年,由于亞歷山大一世食言,沒有把他的妹妹安娜·帕夫洛夫娜嫁給拿破侖,使拿破侖丟了面子,俄法關系開始緊張起來。當1810年拿破侖娶了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之后,法奧和法俄之間的關系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蒂爾西特和約精神實際上已不存在了。拿破侖和他的外交官到處散布說,俄國沙皇背信棄義,是法國頭號敵人,拿破侖甚至出面說:亞歷山大蓄謀發動反對法國的戰爭。

  實際上要靠戰爭解決問題的不是俄國,而是法國,拿破侖在大造輿論的同時,開始積極進行侵俄戰爭準備。

  為準備對俄戰爭,拿破侖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認真研究了未來戰場的情況,閱讀了所有在波蘭和俄國進行的歷次戰役的法文資料。他特別仔細地研究了查理十二世的遠征史。他讓手下的人翻印了俄國地圖,把許多有關俄軍情況的俄文資料翻譯成法文呈送給他閱讀。

  拿破侖還采用軟硬兼施的手法驅使許多國家為他效勞。他對土耳其和瑞典大要外交手腕;同奧地利締結了盟約;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普魯士;用花言巧語收買波蘭。他知道,不論是誰進攻俄國都得利用波蘭當做跳板,所以他加強了那里的法軍力量,把達武軍作為第二梯隊部署在波蘭軍隊的后方,并命令加強軍事基地但澤的防御工事。


  2. 秘密調兵不宣而戰


  拿破侖已意識到,他的這些措施俄國不會不察覺。于是他照會俄國駐法大使庫拉金,聲稱:英國部分艦隊正駛向波羅的海,準備進攻但澤,法國皇帝為此采取了防御措施。

  拿破侖威脅普魯士國王說,他如果膽敢阻撓法軍通過普魯士,就首先消滅王室成員。腓特烈三世被嚇破了膽,甚至未等拿破侖本人提出要求,就按照他手下人的吩咐,同意讓法軍從普魯士過境,并把柏林交由法國人管理,其他各主要城市的政府首腦、城防司令等均由法國人擔任。法國軍隊占用了許多公共建筑物,甚至法國的元帥們被允許在王宮里用膳。拿破侖還向普魯士強征巨額軍稅。

  拿破侖為保證由法國和西歐各附庸國組建的侵略大軍,能秘密地穿過整個歐洲進抵俄國西部邊境,就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地制造假象欺騙俄國。他的外交手腕,都是為了保障侵略大軍能順利推進。

  隨著法軍向東推進,拿破侖關于和平解決爭端的呼聲也越來越響。

  拿破侖給法國駐俄國大使洛里斯東發去專門指示,告訴他如何耍手腕對付俄國人,他寫道:

  “當聽到有關我軍活動情況的不確實傳聞時,應堅決予以否認,關于軍隊的行蹤,絕對不能透露。如遇詢問,可以說此傳聞不可信……總之,怎樣解釋都可以,只要不使自己難堪。

  當無法否認軍隊正在調動時,可以說,陛下確實是在集結兵力。但是要說明,俄國為進行談判和避免戰爭,早就集結了兵力,陛下同樣不愿進行戰爭,因此愿在同俄國對等的條件下進行談判。總之,要千方百計爭取時間。每天講的話都不要重復,并且只承認那些已不是秘密的東西。”

  利用一切外交手段欺騙俄國人,爭取時間,以保障己方兵力的戰略展開和以突襲方式侵入俄國,這就是拿破侖交給外交官的任務。

  除了軍事和外交準備外,拿破侖還廣泛開展了間諜活動,他還策動在波蘭發動反俄起義。

  拿破侖坐鎮巴黎,組織向維斯瓦河調動軍隊。各種報告、情報日夜不斷地送到他那里。

  入侵的各項準備工作已接近尾聲。但是,即便是在離開巴黎前往維斯瓦河沿岸的前幾天,拿破侖仍在竭力隱蔽自己的真正意圖,他在動身前才向侍從們下達離開巴黎的命令,甚至不許他們與家人告別。拿破侖利用非常狡猾的手段,避免了同俄國大使庫拉金舉行會晤,悄悄地離開了巴黎。

  一天后,即1812年5月10日,在巴黎的一家報紙上才登出了一則簡訊:

  “皇帝即日離開巴黎,前往維斯瓦河視察軍隊。”

  在拿破侖率部出征的時候,西班牙人民進行了多年的抗法戰爭還在持續,他認為盡管西班牙戰爭會牽制他20多萬人的軍隊,但卻可以保證對英國的大陸封鎖;如果遲遲不對俄國開戰,就有可能導致他的全部奮斗目標落空。

  出征前,拿破侖雖未想到失敗,但他明白,他的對手是俄國,這次遠征是不會輕松的。

  法國國內情況也有許多隱憂,人民不滿意他的政策,不愿意為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去打仗。由于戰爭連年不斷,數十萬人在戰爭中喪生,人民卻看不到戰爭的盡頭。新的征兵浪潮激起人民的不滿,許多人以逃避兵役來對抗。

  許多元帥也不像以前那樣熱衷于戰爭了。那些通過戰爭發了財、已經撈足了榮譽和獎賞的人,不愿意再離開巴黎,跟著貪得無厭的皇帝再去冒險了。一些天才的將領沒能隨拿破侖一起出征,拉納元帥陣亡了,沙場老將馬塞納去世了,蘇爾特和馬爾蒙正在西班牙作戰。隨拿破侖出征的只有嚴酷無情、勇敢無畏的達武元帥和騎兵統帥繆拉等少數著名將帥。

  然而,拿破侖仍然相信自己的軍隊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他統率著來自全歐洲的12個步兵軍和4個騎兵軍,總兵力達60萬人,配備有1327門大炮。他認為自己的力量是無限的,在他排山倒海的攻勢下,俄國只有滅亡。

  拿破侖本指望對俄戰爭能速戰速決,企圖在邊界交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按他的計劃,交戰應該在戰爭的第一個月內進行。保證大軍的一切必需品,其中包括糧秣在內都是按這個計劃進行準備的。入侵俄國前夕,拿破侖下達了這樣一道訓令:保證軍隊4天的面包儲備和20天的面粉儲備;爾后,軍隊的供應就靠就地征收的辦法解決。

  拿破侖坐在轎式馬車里,從軍隊面前駛過時,他聽到了士兵們的歡呼聲,看到了無數對他充滿愛戴與信賴的面孔。

  一個年輕的法國士兵在給他父親的信中寫道:

  “我們就要開進俄國了。在那里,不用打幾仗,我們就可以繼續前進了。皇帝也要到俄國去,為的是向那個微不足道的沙皇宣戰。噢,我們就要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嘿,爸爸,現在我們正在進行令人驚異的戰前準備。老兵們說,他們從來未看到過像這次這樣充分的戰前準備。他們說得不錯,因為集結的兵力非常大。我們只是不知道,這是否僅僅是為了對付俄國的。有人說,這是為了遠征印度;也有人說是為了遠征埃及。真不知誰說得對。不過對我來說無所謂。我希望我們能打到天邊去。”

  拿破侖抵達德累斯頓。奧地利皇帝、普魯士國王、全體大臣和外交官,所有那些他身邊的人,無一不是奴顏媚骨,把他奉若神明,說他對歐洲擁有無限的權力,說他具有超人的力量和非凡的天才。

  拿破侖離開德累斯頓趕赴涅曼河畔。河對岸就是幅員遼闊的俄國。

  1812年6月23日,拿破侖未經宣戰就命令軍隊渡過涅曼河侵入了俄國。


  3. 宮廷歌舞升平法爾計劃失誤


  當拿破侖積極準備發動入侵時,毫無準備的沙皇卻正熱衷于籌備閱兵式,排練教堂祈禱儀式和出席舞會。

  1812年6月23日晚上,當法軍正在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國時,貝尼格森男爵正在為沙皇舉行舞會。他此舉純粹是為了討沙皇的歡心;同時,也是由于預見到俄軍將要撤退,想乘維爾諾陷落前,把自己在那里的領地賣給沙皇。他們在舞會上成交了,沙皇同意付給他1.2萬金盧布。

  戰爭一開始,在俄國西部邊境的主要戰場上,法軍投入的兵力為41.2萬人,與之對陣的俄軍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總共只有16.6萬人。由于法軍在數量上占明顯優勢,俄軍迎戰處于不利地位。

  第1集團軍總司令巴克萊·德·托利,按族系來說是蘇格蘭人。他是一位貧窮的俄國中尉的兒子,自幼就在俄軍中服役,戎馬生涯長達二十多年。他和像貝尼格森那樣想在俄國發大財的外國人不同,他把一生都獻給了俄國。他參加過許多著名戰役,后來因在普魯士作戰身負重傷,才不得不離開軍隊。1809年他重返軍隊,在芬蘭指揮部隊參加了對瑞典的戰爭。1812年戰爭爆發前夕,他任俄國陸軍大臣時,曾主持編輯出版了《大軍團作戰指揮要點》一書,對改進軍隊指揮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

  “樸素、倔強、堅毅”是人們對他的評價。

  第2集團軍總司令巴格拉季昂身材矮小,消瘦,動作十分靈活,有一副東方式含蓄的無表情的面孔。他作戰沉著、勇敢,對士兵和藹可親。在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指揮下,從1788年起,他同波蘭人、土耳其人、瑞典人和法國人作過戰,他總是首先投入戰斗,最后撤離戰場。一生中有30年是在軍隊中度過的。

  俄軍雖然有許多像巴克萊、巴格拉季昂這樣軍事素質高、戰斗經驗豐富的優秀指揮官,但是亞歷山大一世及其無能的侍從們所制訂的作戰計劃,卻使兩個集團軍面臨著被各個擊破的危險。難怪人們斥責這個計劃為“瘋子計劃”或“叛徒計劃”。

  俄軍的作戰計劃是沙皇的軍事顧問普魯士將軍法爾男爵制訂的。由于法爾長期以來閉目塞聽、世事不問,惟一的嗜好就是死鉆軍事學術。因此他常常有一些嚴重脫離實際的奇異想法,對于現代戰爭他只是有些教條的了解。

  根據法爾的計劃,俄國軍隊被一分為二:第1集團軍部署在維爾諾地區寬達200公里的正面上;第2集團軍部署在沃爾科維斯克地區寬達100公里的正面上。計劃要求:第1集團軍如遇法軍進攻堅持不住,應向德里薩河的設防陣地退卻;第2集團軍則應從翼側和后方向法軍進攻。

  法爾沒有考慮到,拿破侖擁有幾十萬大軍,完全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同時攻擊俄軍兩個集團軍,或利用它們彼此分離的狀態予以分別殲滅。

  亞歷山大和法爾應對這種嚴重局面負主要責任。在沙皇周圍聚集了一群國難當頭還在鉆營的人,他們在制定作戰計劃,提出進攻、撤退或是防御,但土軍首先想到的是個人升官發財。同時,他們還非常大意,許多軍事機密被法國間諜竊取,并源源不斷地匯報給拿破侖。

  按規定,沙皇一旦親臨現場,就應由沙皇親自統率武裝力量。然而沙皇卻狡黠地宣布他“將隨軍行動”,這種說法可以隨便怎樣解釋。其實,亞歷山大一世只是在名義上保留了巴克萊的總司令職務,而實際上由他親自指揮。這樣一來,軍隊既要接受巴克萊的指揮,又要接受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侍從將軍們越過總司令的指揮,而這兩個司令部又相距甚遠,因此,由于指揮方面出現了混亂,軍隊處于極端困難的境地。

  拿破侖利用法爾計劃的錯誤和沙皇瞎指揮所造成的混亂,以主力占領了維爾諾,法軍出現在第2集團軍的翼側;接著派博加爾涅軍切斷了俄軍兩個軍團之間的聯系,又派達武軍和自己的弟弟熱羅姆部進攻巴格拉季昂。

  數日來,巴格拉季昂未接到任何命令,也不知道第1集團軍的情況。后來,他接到增援普拉托夫的命令。根據作戰計劃,普拉托夫應攻擊進攻第1集團軍的法軍。兩天后,巴格拉季昂又接到新的命令:撤退,與第1集團軍會合。在戰爭的頭幾天,巴格拉季昂就這樣被弄得暈頭轉向。

  巴格拉季昂本可以經明斯克與第1集團軍會合,但是沙皇關于撤退的命令不僅遲遲才到,而且要求經維列依卡退下來去與第1集團軍會合。這就是說,讓他在正在發動攻勢的法軍面前實施機動,而這樣是非常困難、非常危險的。

  巴格拉季昂率部向維列依卡進發,經過5天連續行軍150公里后渡過涅曼河。過河后巴格拉季昂即獲悉熱羅姆的前衛部隊已占領了他的后方;博加爾涅軍正從左翼向自己逼進;而達武軍已占領了沃洛任,通往維列依卡的道路已被切斷。

  次日,巴格拉季昂回過頭來再渡涅曼河,然后向明斯克進發。但明斯克已被達武占領。這時,他接到亞歷山大一世要他進攻明斯克的命令。他沒有執行這個命令,因為他知道,不能在面臨被優勢敵人包圍的危險情況下投入戰斗。他大膽地對沙皇的命令表示了異議:

  “如執行命令向新格魯多克方向前進,則我不僅不能經明斯克與第1集團軍會合,反而會使我面臨失去全部輜重、無法取得食品補給和完全斷絕與第1集團軍聯系的危險。”

  巴克萊的第1集團軍經歷許多周折后,終于按計劃撤到德里薩河設防陣地。這時,沙皇才認識到,第1集團軍要是留在那里是十分危險的。戰爭初期的嚴酷現實否定了法爾制定的作戰計劃,而新的作戰計劃又未制訂出來。這時敵人步步緊逼,俄軍面臨著比奧斯特利茨更可怕的危險。這就是沙皇“親自指揮”的結果。沙皇的弟弟康士坦丁懇求沙皇趕快設法與法國締結和約,而沙皇身邊的有識之士則勸他“為了挽救俄國”而離開軍隊。沙皇采納了后一種意見。

  當時兩個集團軍的出路只有后撤并盡快聯合起來抗擊法軍。恩格斯后來指出:“俄軍的撤退在當時不是自由選擇,而是絕對必要的問題。”

  俄軍兩個集團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各自為戰,憑著兩位總司令多年豐富的作戰經驗,機動靈活地與敵人迂回,甚至在大踏步后退時,還進行了多次后衛戰,取得了一些勝利,達到了襲擾敵人,減緩敵人推進速度的作用。因此,拿破侖未能將俄軍兩個集團軍各個擊破。

  經過38天的艱難長途跋涉,俄軍邊戰邊退,行程達六百多公里,于8月3日,兩個集團軍在斯摩棱斯克會師了,總兵力還剩約為十二萬多人。拿破侖曾預言它們不可能會合,然而他失算了。

  在俄軍撤退的同時,拿破侖在俄國土地上占領了一個城市又一個城市,戰火從一個省燒到另一個省。

  拿破侖的戰略方針之一,就是靠搜刮戰敗國的人民的財物來供養自己的軍隊,因此他的軍隊可以不依賴基地,自由而迅速地機動于遼闊的戰場上,法國人說過:

  “敵人就是禾捆,總打總能出糧食。”

  列寧說過:

  “在國內反動勢力取得勝利以后,拿破侖的反革命專政才把法國進行的戰爭,由自衛戰爭變成了侵略戰爭。”

  拿破侖要壓迫和奴役戰敗國的人民,因此俄國人民對拿破侖侵略軍恨之入骨,大部分占領區的居民都背井離鄉,趕走了家畜,燒毀一切可能被利用的東西,跟隨俄軍一起撤離。有些人躲入森林,參加游擊隊打擊敵人。

  每天早上,法軍一些連隊都要派出十多名士兵外出搜尋糧秣,但常常是有去無回,少數人空手而歸算是幸運的了。由于長途行軍作戰,糧秣短缺,一些戰馬死掉了,軍隊也感到困苦不堪。

  8月16日,法軍向斯摩棱斯克進發,妄圖一舉攻占該城。俄軍英勇固守,城內的居民和軍隊通力合作保衛城市,經兩天激戰,多次打退敵人的猛烈沖擊。直到敵人對俄軍后方造成威脅時,俄軍才主動放棄該城。

  俄軍大踏步地后退雖然保存了軍隊實力,但大片領土卻淪陷了。沙皇在離開軍隊后,并沒有決定今后由誰任指揮兩個集團軍的總司令。巴克萊認為必須繼續撤退,巴格拉季昂反對,他說:

  “我對如此不可思議的撤退感到痛心疾首……人們會心灰意懶,隊伍會潰不成軍,一片混亂。假如不能向前推進,那還談得上什么高明的動機?我的動機,說穿了就是尋求戰機,打擊敵人。”

  巴克萊認為,只有撤退才能不斷削弱拿破侖,并使俄軍得到加強。他對停止撤退要求的將領堅決地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而我正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

  但是,俄國士兵也不愿意再撤退了,他們急欲與敵人交戰。以前是向士兵們解釋說,為使兩個集團軍盡快會合,必須向斯摩棱斯克撤退;而現在出現了一種不公正的、極有害的說法,即把巴克萊的行為說成是背叛。首先這樣講的,就是康士坦丁親王。他對斯摩棱斯克的老百姓挑撥說:

  “有什么辦法呢?朋友們,我們可不是罪魁禍首,有人不讓我們拯救你們。指揮軍隊的那個人的血管里,流的不是俄國人的血。我們雖然心中難過,但還得聽他的。我比你們還要痛苦十倍。”

  由于司令官之間關系緊張,已發展到勢不兩立的地步。俄國官兵都痛感軍隊的行動不協調,集團軍兵力不能及時加強,預備隊組建進展緩慢,在后方沒能構筑足以阻止敵人進攻的防御工事。

  由于退卻而產生的不滿情緒不僅在軍隊中滋長,連貴族也感到惶惶不可終日了。軍事形勢十分嚴峻,亟待采取果斷措施。亞歷山大一世在這緊要關頭,驚慌失措,束手無策。很顯然,俄國需要一位能夠力挽狂瀾,找到勝利之路的統帥,要由他來統管俄國全部武裝力量,去打擊侵略者;由他來主持解決與戰爭密切相關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場關系到俄國生死存亡的戰爭。


  4. 庫圖佐夫臨危受命


  拿破侖軍隊入侵俄國的消息,庫圖佐夫是在鄉下聽到的,那時他已退役在家多時。雖然如此,他立即脫掉了老百姓的長衫,穿上將軍的戎裝,乘車直奔彼得堡。雖然沒有人召他去,但作為一個愛國者的庫圖佐夫明白,此時不能再去考慮個人的恩怨,為保衛祖國他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多年積累的作戰經驗貢獻出來。

  在這國難當頭的日子里,庫圖佐夫來到了彼得堡。令人沮喪的是一個個城市失守的消息接連不斷地傳來。彼得堡的達官顯貴,得知拿破侖的大軍正通過普斯科夫和納爾瓦,企圖進犯彼得堡時,無不驚恐萬狀。

  7月下旬,亞歷山大一世聽取了彼得堡告急的情況報告后,召見庫圖佐夫,并降旨:“鑒于形勢危急,朕委任您組建軍隊,保衛彼得堡。”歸庫圖佐夫統轄的軍隊兵力只有8000人,為了更有把握地守住首都,他當即決定緊急組建民兵。1812年7月29日,庫圖佐夫被推選為彼得堡民兵司令。

  本來俄國貴族是害怕武裝人民的,他們說:

  “建立民兵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他們有些人可能會自認為獨立于常備軍外,并竭力想獲得完全獨立。歷史告訴我們,以普加喬夫為首的粗野不文明的頓河哥薩克就曾密謀叛亂,危害國家……”

  但是,在外敵入侵,愛國熱潮席卷全俄國的情況下,當局已無法阻止廣大人民群眾奮起參戰了。亞歷山大一世被迫于1812年7月18日和30日向民眾發表了兩個宣言:關于組建民兵加強軍隊和保衛祖國的宣言。與此同時,樞密院又向各省總督發布了一道密令,要求各地貴族對組建民兵工作不得阻撓,并解釋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他們個人的權利、財產和領地。

  庫圖佐夫以極大的熱情從事民兵組建工作,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成效。在這段時間里,除民兵組建和訓練工作外,他還十分關心戰局,夜里常常在戰爭形勢圖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在那里聚精會神地研究軍隊的行動。

  這時戰場的形勢越來越惡化,現實生活要求任命一位能夠勝任統轄全軍這一重大使命的總司令,沙皇要求他委任的特別委員會來解決這一重大問題。

  1812年8月17日,放棄斯摩棱斯克的當天傍晚,在彼得堡召開了特別委員會會議。委員們經過詳細討論,反復研究了軍隊的形勢后,都認為,沒有一個統轄全軍的總司令官是造成俄軍軍事上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再不解決各集團軍間的協同作戰問題,后果將不堪設想。

  那么誰是擔任全俄軍隊總司令的合適人選呢?委員們認為候選人的條件應該是: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本人德高望重,深受民眾信賴,而且官高爵顯。到會的人都清楚,庫圖佐夫比任何人都具備這些條件;但大家也十分了解沙皇對庫圖佐夫沒有什么好感,他甚至再不想聽到庫圖佐夫這個名字。委員們對提出的候選人,如多赫圖羅夫、貝尼格森和巴格拉季昂等人,都不表明自己的態度,后來當提到庫圖佐夫時,得到了異口同聲的贊許和支持。大家都為此輕松地舒了一口氣。

  沙皇對委員會的建議并沒有立刻表示同意。他考慮了3天,爾后才給樞密院簽發手諭,任命步兵上將庫圖佐夫公爵為全俄軍總司令。沙皇在給庫圖佐夫的信中寫道:

  “米哈依爾·伊拉里奧諾維奇:

  您在軍隊中的崇高威望,您對祖國的真誠熱愛,您屢建奇功的豐富經驗,使您有權贏得這一信任。在選擇您擔當此重任之際,希不負眾望。我將請求上帝保佑您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亞歷山大謹啟。”

  后來亞歷山大一世在卡緬內島召見了庫圖佐夫,會面時間不長。把將軍送走后,沙皇給他的姐姐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道:

  “……大家對巴克萊的敵視情緒很強烈。應該承認,這是他自食其果,因為他指揮作戰優柔寡斷,舉棋不定,辦事拖沓。他和巴格拉季昂爭執不下。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我不得不專門召開小型委員會會議,闡明情況并提出指派總司令的問題。他們根據提出的各項條件,一致推選德高望重的庫圖佐夫……總之,庫圖佐夫在這里和莫斯科都深受各階層人民的愛戴。……我在彼得堡發現,大家都堅決擁護庫圖佐夫這個老頭子任總司令。這是眾望所歸呀。我由于了解這個人,開始反對任命他。羅斯托普欽8月5日寫信告訴我說,整個莫斯科都希望庫圖佐夫統率全軍,因為巴克萊和巴格拉季昂兩人均不能勝任此職,況且,巴克萊在斯摩棱斯克一再失誤。人心所向,我只能聽之任之,只好任命庫圖佐夫為總司令。迫于形勢,我無法作出別的選擇。只能根據大家的呼聲作出抉擇。”

  看得出來,亞歷山大一世在任命庫圖佐夫時是不情愿的,故沙皇同時又任命貝尼格森為總參謀長,以便在必要時接替庫圖佐夫。

  “這可是只‘北方老狐貍’!”拿破侖得知對庫圖佐夫的任命后,意味深長地說。

  當庫圖佐夫聽到拿破侖對他的反應后,謙遜地說道:

  “我將努力向這位偉大統帥證明:他說得完全正確!”

  68歲的庫圖佐夫,在形勢嚴峻的戰爭初期,臨危受命,于8月23日,在市民的熱情歡送下離開彼得堡,到前線赴任。他心里非常清楚,人民和軍隊都期望他能采取堅決行動,以阻止敵人向俄國腹地長驅直入。但是人民和軍隊都不了解,俄國現在沒有足以戰勝敵人的訓練有素的軍隊。庫圖佐夫憑多年的戰斗經驗,深知只有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戰爭,擴充軍隊,才能扭轉戰爭形勢。

  組建預備部隊的事,戰前沒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落實,開戰后才開始抓緊組建并將其集結于最重要的戰略方向上,然而在落實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新兵員一時補充不上來。縱然如此,陸軍部不作調查,卻盲目地一味強調有足夠的預備隊,并已作好參戰準備。

  8月29日,庫圖佐夫乘車來到集團軍所在地察列沃宰米謝。一個團的士兵看到總司令出現在面前,慌忙整裝、站隊,而庫圖佐夫對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

  “不要這樣。我的孩子們,我想看到的,是你們個個身體健康。士兵在征戰中不能講究穿戴,你們在勞累之后需要休息,要作好打勝仗的準備……”

  在檢閱儀仗隊時他大聲呼喊:

  “呶,我們有這么多好漢,怎么能撤退呢!”

  但是,次日,軍隊還是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是什么原因促使庫圖佐夫下決心繼續向內地撤退呢?后來,據庫圖佐夫的副官說,撤退前夜,總司令深思熟慮,全面研究了當時的形勢。俄軍在兩個月內后撤了八百多公里,前線離莫斯科只有150公里了,部隊需要休整,特別是需要補充兵員。法軍一直在后面跟蹤追擊,隨時準備與俄軍決戰。在此情況下,不能硬碰硬地去迎戰。

  當時,對庫圖佐夫打擊最沉重的是:根本沒有像陸軍部說的那么多的預備隊。本指望米洛拉多維奇能派6萬人加強集團軍,實際只來了1.6萬人,而且都是未受過訓練的士兵。原來羅斯托普欽答應派來7.5萬人,實際只派出1.5萬人。用現有的這些兵力顯然是無法阻止敵軍的。

  庫圖佐夫曾請求把洛巴諾夫—羅斯托夫斯基公爵組建的預備隊調來加強軍隊。他在報告中寫道:

  “只有加強了軍隊,我才有可能為拯救莫斯科主動作戰

  亞歷山大一世十分明確地告知庫圖佐夫,那些預備隊是指望不上的。他是這樣答復的:

  “因您提議下令調遣的預備隊尚未準備就緒,朕意不調。”

  庫圖佐夫的處境非常困難,除兵力不足和沒有預備隊外,他還有許多“內憂”。他一到任,就與仇視他的參謀長貝尼格森發生了沖突。貝尼格森認為自己是惟一能與拿破侖相匹敵的統帥,是庫圖佐夫不公正地奪走了他總司令的職務。數十個曾與巴克萊作對的陰謀家,現在一齊把矛頭指向了庫圖佐夫。庫圖佐夫清楚地知道,除拿破侖外,在自己內部還有許多敵人。

  雖然如此,庫圖佐夫對戰爭前景并不悲觀,他對俄國軍隊的力量深信不疑,在給妻子的信中他寫道:

  “我指揮的是一支士氣高昂的軍隊,它有許多優秀的將領……我滿懷信心……我想我們能取得勝利。”

上一篇:第四章 摩爾達維亞軍隊總司令

下一篇:第六章 博羅季諾戰役

網友關注

名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