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资源站www国产在线资源,国产偷窥熟妇高潮呻吟,潮湿的心动漫在线观看免费未删减,欧美日韩国产成人精品

唐詩 宋詞 元曲 近代詩 文言文 寫景的古詩 論語 詩經 孫子兵法 愛國的詩句 李白 杜甫
當前位置:查字典>>名著閱讀>>庫圖佐夫傳>>第四章 摩爾達維亞軍隊總司令

第四章 摩爾達維亞軍隊總司令

  1. 俄土重開戰


  18世紀下半葉的俄土戰爭,以奧斯曼帝國戰敗告終。但是,兩國間的尖銳矛盾并沒有解決。土耳其帝國政府不甘喪失昔日的威風,爭奪黑海沿岸地區的問題又重新提到日程上來了。

  土耳其首先渴望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同盟者,以便聯合起來對付俄國。當時,拿破侖正走上發動侵略戰爭的道路,歐洲各封建君主國家都受到了巨大沖擊,土耳其認定可以聯合法國對付俄國。

  在拿破侖的對外政策中,土耳其本來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籌碼而已,但當他準備對俄國發動空前規模戰爭,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時,他認為土耳其可以在南方起到牽制俄軍的作用。

  在1805年的戰爭中,拿破侖再次戰勝了封建帝國聯盟。土耳其蘇丹被拿破侖的勝利所震懾,又受到拿破侖關于歸還克里木半島和黑海沿岸諾言的誘惑,土耳其對俄國采取了敵對政策。

  于是,土耳其封閉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中斷了在黑海的貿易行動,加固了設在多瑙河上的要塞,在邊界上集結了重兵。在法國的慫恿下,1806年,土耳其撕毀了雅西和約,發動了對俄戰爭。

  俄軍越過德涅斯特河以后,在兩個月之內連續攻克許多重要的城堡要塞,只剩下伊茲梅爾、布拉伊洛夫和久爾久等幾個要塞還在土軍手中,因為這時俄國又被迫同法國交戰,局勢更趨復雜,俄軍統帥部不可能向位于俄土邊境地區的戰場投入足夠的兵力,以迅速戰勝土耳其。

  俄軍當時的主要戰略目的是攻占多瑙河沿岸土耳其的城堡要塞,迫使土耳其政府議和。圍攻久爾久和布拉伊洛夫的戰斗打響了,但進展緩慢,取勝的希望不大。為加強力量,庫圖佐夫又被調回軍隊,出任摩爾達維亞軍隊主力軍司令,并于1808年5月2日到職。

  奧斯特利茨戰役之后,時年28歲的沙皇,一直把庫圖佐夫安排在遠離彼得堡的地方,其原因不僅僅是諉過于庫圖佐夫,還有別的緣故。原來亞歷山大不僅想當皇帝,還想像拿破侖那樣當軍隊的統帥,因此把庫圖佐夫看成是一塊絆腳石,盡管作戰失利,庫圖佐夫在軍內仍有很高的威望。

  可是,非常奇怪的是,在那戰事頻繁、動蕩不安的年代里,每遇到戰事不可收拾時,沙皇政府總又會想到步兵上將庫圖佐夫,請他出來收拾敗局。對庫圖佐夫沒有好感的亞歷山大一世,之所以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他東山再起指揮軍隊,完全是為了挽救局勢,維護帝國的榮譽,因為在當時全俄國也找不到第二個像他那樣能扭轉戰局的人。

  庫圖佐夫重新回到軍隊,受到全軍將士的歡迎,大家都很了解他,對他十分崇敬。75歲的摩爾達維亞軍隊總司令A·A·普羅佐羅夫斯基元帥曾這樣形容庫圖佐夫:

  “……在這里指揮軍隊,再也找不到比步兵上將庫圖佐夫更強的人選了。他對這里的所有地方、人民和習俗都很熟悉,他也熟悉多瑙河對岸的地理和土耳其的各種策略。我可以擔保,他忠于職守而且知人善任……我對他在部隊中的表現極為滿意,他實際上是我的助手。總之,我承認他在軍事藝術上是國王陛下的優秀將領……”

  然而,普羅佐羅夫斯基很快就害怕起來,因為庫圖佐夫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比他更有才能,他在軍隊中的威望開始下降。所有的人都知道,庫圖佐夫曾勸告他不要以較少的兵力,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強攻布拉伊洛夫要塞,而總司令沒有采納這個正確的建議,結果俄軍被擊退,出動八千多名士兵竟損失了五千多名。年邁的元帥陷于絕望之中,庫圖佐夫冷靜地安慰他,并使軍隊重新振作起來。于是,軍官們開始向庫圖佐夫請示指示,而不是向他。

  普羅佐羅夫斯基心懷不滿,向沙皇大進讒言,迫使亞歷山大一世以攻打布拉伊洛夫要塞失利為借口,再次將庫圖佐夫排擠出軍隊。庫圖佐夫重新被任命為立陶宛總督。這是他又一次被“光榮地流放”。

  不久,普羅佐羅夫斯基去世了。巴格拉季昂繼任總司令,在他的指揮下,部隊作戰很活躍,攻克了一些要塞,由于糧秣、彈藥不足,進攻舒姆拉要塞未能獲勝。為了過冬,不得不把軍隊撤回來。

  1810年,戰火重燃,軍隊由青年將領H·M·卡緬斯基指揮。在他的指揮下打了許多大勝仗。但進攻舒姆拉要塞時,因兵力不足,仍未能取勝。只好把軍隊撤至瓦拉幾亞的營地過冬。


  2. 第四任摩軍總司令


  俄土戰爭已進入第五個年頭。在此期間,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俄法之間雖然簽訂了蒂爾西特和約,但兩國關系仍很緊張,俄法之間爆發大戰的日子日益臨近。土耳其的態度對俄法兩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法國指望土耳其從西南方侵入俄國,攻擊俄軍主力的側翼。

  對于俄國來說,粉碎拿破侖拉攏土耳其的陰謀,盡快結束與土耳其的戰爭并簽訂和約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兵力對付法國。

  面對緊張的局勢,誰能得心應手地完成這一復雜艱巨的任務呢?三任摩爾達維亞俄軍集團軍司令哪個人都沒能取得什么重大成就。顯然,只有庫圖佐夫具有足夠的知識和與土耳其多年作戰的豐富經驗。當年俄軍所取得的攻占奧恰科夫、伊茲梅爾要塞的勝利,都是與庫圖佐夫分不開的。早在庫圖佐夫擔任俄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時,他就曾對土耳其的政治、經濟、軍事問題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研究。

  但是,由于亞歷山大一世怨恨庫圖佐夫,一直把他冷落在一旁,不時地還說些奚落的話。直到1811年,當戰事面臨危機,而外部政治形勢又不允許對土戰爭再拖延下去的時候,亞歷山大一世才醒悟到,只有靠庫圖佐夫才能夠挽救局勢了,亞歷山大這才不得已起用庫圖佐夫出任摩爾達維亞集團軍總司令。

  庫圖佐夫重返軍隊,不僅使戰局驟然改觀,并對俄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影響整個歐洲戰爭的進程。

  1811年4月13日,庫圖佐夫抵達布加勒斯特,接受了軍隊指揮權。此時戰區形勢對俄國已極端不利。由于俄法戰爭日益迫近,在庫圖佐夫到任前,有一半摩爾達維亞軍隊已被調往西部邊境,交給他統轄的軍隊總兵力只有4.5萬人。在沿多瑙河由海邊至維丁綿延1000公里的土地上,只配置這么一點兵力,很顯然,攻守都處于被動地位。

  土耳其在拿破侖的唆使下,有恃無恐,使形勢更加復雜。這時土軍的兵力已達8萬人,大部分兵力集結于一地,并且占領著堅固的舒姆拉和維丁要塞。無能的、80高齡的優素福帕夏被新任命的精力充沛的總司令艾哈邁德帕夏所代替。

  土耳其軍隊已做好進攻準備。土軍兵分兩路,一路6萬人軍隊由舒姆拉向魯什丘克挺進,另一路2萬人軍隊由索菲亞向維丁挺進,目的是進攻布加勒斯特并占領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

  俄軍的戰略目標是打敗土軍,迫使蘇丹政府簽訂有利于俄國的和約。庫圖佐夫必須在比他的前任更不利的形勢下,用很短的時間和有限的兵力,奪取戰爭的勝利。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庫圖佐夫認識到,再采用圍攻陣地和要塞的戰法已難以奏效,為了戰勝土耳其,必須推陳出新采用另一種打法。庫圖佐夫說:

  “重要的不是奪取要塞,而是贏得戰爭的勝利。”

  他還說過:

  “我們要出敵不意,采用變幻莫測的戰術,打得他們措手不及、造成失誤,從而使我們獲得勝利。何況,與土耳其作戰,從來都不是單靠人多取勝的,我們靠的是戰將的謀劃和機智。”

  很快,庫圖佐夫采用了一系列大膽、新奇、令人感到意外的行動:他不僅不進攻土耳其要塞,反而把軍隊撤回多瑙河北岸,撤軍前將要塞炸毀,只在南岸留下俄軍駐守的魯什丘克要塞。

  在庫圖佐夫果斷地推行消滅土軍有生力量的策略時,他對作戰計劃是嚴守秘密的,甚至在與沙皇和陸軍大臣的通信中,也只三言兩語地說到自己的打算。因為他采用的作戰方案,同亞歷山大一世命令采取的防御性作戰方案是矛盾的,他不愿將自己的真實意圖稟告沙皇。

  為實現預定計劃,庫圖佐夫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首先對軍隊部署作了重大變動,將主力集中于中央,即集中于布加勒斯特和魯什丘克地區,并以強大的支隊保障自己的側翼。

  雖然軍隊的部署已很不錯,但庫圖佐夫對右翼仍然感到不放心,因為在多瑙河上的維丁要塞附近,有四百多艘土耳其的船只停泊在那里,向維丁挺進的土軍隨時可能利用這些船只渡過河來進攻俄軍的后方。

  庫圖佐夫巧妙地利用土軍總司令與駐守維丁要塞的穆拉帕夏之間的矛盾,不僅買下了停泊在維丁附近的全部船只,然后將其開走,而且還探聽到一些有關土軍部署的情報。

  在為大戰作準備的同時,庫圖佐夫還讓大家到處散布俄軍軟弱不堪一擊的謠言,以便誘騙土軍走出要塞,然后在開闊地帶予以殲滅。他在給陸軍大臣的信中寫道:

  “也許,我裝出的這副可憐相會使土軍總司令躍躍欲試,大顯身手,從而走出要塞,或派遣最著名的軍隊前往拉茲格勒或更遠些到魯什丘克。如果我有這個好運氣,除少量必須留守魯什丘克的部隊外,我將率部前去迎戰。在對我軍有利的未筑壘的拉茲格勒地區,我將會把敵人全部殲滅……”

  為了爭取時間調動軍隊,庫圖佐夫還主動同土軍總司令艾哈邁德帕夏互通信函問候。此人庫圖佐夫早在君士坦丁堡任大使時就認識。

  不久艾哈邁德帕夏表示希望開始議和談判,庫圖佐夫表示贊同。和談持續了近兩個月。早在第一輪會議上就已清楚看出,雙方是根本不能達成協議的,因為土耳其根本不會放棄對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的主權要求。但是庫圖佐夫借口必須等待彼得堡的指示而一再拖延時間,最后艾哈邁德帕夏終于明白自己上當受騙了,庫圖佐夫進行談判的惟一目的就是爭取時間。


  3. 出其不意克敵制勝


  看來,俄土雙方在談判桌上沒有得到的東西,只有在戰場上奪取了。

  6月,土軍總司令艾哈邁德帕夏率6萬大軍進抵距魯什丘克僅15公里的皮桑察村,準備強渡多瑙河向北岸發起進攻。

  6月17日,庫圖佐夫離開布加勒斯特。6月30日夜,俄軍主力秘密渡過多瑙河,登上南岸進入魯什丘克陣地。第二天俄軍全部渡過多瑙河。這樣一來,在配有78門大炮的6萬土耳其軍隊對面,出現了配有114門大炮的1.5萬俄國軍隊。顯然,只有在軍事上具有遠見卓識、英勇善戰并對自己軍隊的戰斗力充滿信心的統帥,才敢以這樣相差懸殊的兵力去迎戰。

  俄軍的陣地位于魯什丘克以南4公里的一塊高地上,右側是陡峭的洛姆河河岸和灌木叢,左側是開闊的平原,背后就是多瑙河。俄軍背水一戰,一旦失利,就有被全殲的危險。庫圖佐夫認為這個陣地“不很有利,但也只好如此了”。看他講話這種輕松的樣子,可以想象得到他沒有想到失敗,他堅信自己的士兵和指揮員能戰勝敵人取得勝利。

  根據自己與土軍作戰多年積累的經驗,庫圖佐夫針對土軍可能采用的戰術,制訂了必要的對策。

  庫圖佐夫采用的戰斗隊形的特點是:軍隊縱深配置,在戰斗過程中便于機動。步兵和炮兵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土軍騎兵,他知道,土軍騎兵的頭幾次異常迅猛的沖擊是非常危險的。

  土軍總司令在法軍觀察員的幫助下制訂的作戰方案是:對俄軍右翼和中央實施佯攻,吸引俄軍主力,然后以大量的騎兵對左翼實施強有力的突擊,然后至俄軍的后方,切斷俄軍與魯什丘克的聯系,將其四面合圍并壓向多瑙河畔殲滅。

  7月2日,五千多名土軍騎兵借大霧做掩護襲擊了俄軍前沿哨所。經過短暫的激戰,土軍騎兵被打退了。很明顯,土軍這次出擊,是決戰前對俄軍力量的一次試探。

  翌日,土軍從皮桑察村前進,然后在距俄軍陣地2公里處設營。庫圖佐夫也把軍隊向前作了調動。雙方都作好了交戰準備。

  7月4日清晨,激烈的戰斗開始了。土軍連續發動了5次沖擊,企圖向俄軍側翼迂回。但土軍的努力歸于徒勞,在俄軍獵兵和炮兵的猛烈射擊下,土軍傷亡慘重。

  上午9時許,在俄軍陣地的左翼出現了一萬多名精銳的土軍騎兵。敵騎兵身著各色服裝,頭裹五光十色的纏頭巾,高舉色彩鮮艷的戰旗,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俄軍左翼。突破一、二線步兵方陣后,猛攻后面的俄軍騎兵。完成突入俄軍后方的行動后,土軍兵分兩路:一路向魯什丘克挺進,另一路包抄俄軍左翼。庫圖佐夫在第二天報告說,敵騎兵“如此橫沖直撞,在我多年與土耳其軍隊交戰的經驗中,是不曾有過的”。

  俄軍處境艱難,如不當機立斷采取果斷的措施,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到了顯示庫圖佐夫偉大韜略的時候了。這時,庫圖佐夫把留在魯什丘克的預備隊投入戰斗,并同部署在三線的所有俄軍騎兵攻擊突入俄軍后方的土軍騎兵,幾進幾出,直殺得天昏地暗。土軍騎兵團四處受敵,不敢戀戰,在戰場上留下許多尸體后敗陣而去。

  土軍騎兵殘部先是隱蔽在左翼高地后面,然后再次發起襲擊,但未能奏效。庫圖佐夫從右翼二線抽調數團兵力加強左翼部隊。步兵同騎兵協同對高地后面的敵人發起沖擊。

  戰斗開始出現轉折。俄軍轉入全線追擊,土軍丟下武器、食品等,向皮桑察村營地方向狼狽逃竄。俄軍從戰場上將土軍趕出十多公里,然后奉命返回魯什丘克。

  激戰持續近12小時,雖然土軍擁有四倍于敵的兵力,戰斗還是以土軍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土軍共傷亡四千余人,俄軍不過五百多人。


  4. 圍殲土軍于斯洛博齊亞


  在魯什丘克戰役中土軍雖遭重創,但并未被殲滅。土軍撤回筑壘營地后,重整旗鼓準備再戰。俄軍許多將軍求戰心切,主張乘勝追擊,徹底消滅土軍,但是庫圖佐夫很清楚,對兵力上占有四倍優勢并且是躲在工事里的敵人發動進攻,那將意味著俄軍是在鋌而走險,他對軍官們說:

  “我要像去年那樣退回去,這樣土軍總司令才好宣布自己是勝利者。我要讓我這位艾哈邁德帕夏朋友飄飄然不知所以,我要引他來進攻。”

  庫圖佐夫沉著、冷靜,善于等待和利用時機,更主要的是,善于等待和利用敵人的錯誤。這一次,他審時度勢,作出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決定:魯什丘克戰役結束5天后,炸毀魯什丘克要塞,然后從容率領全軍撤至多瑙河北岸。這一決定使許多人大惑不解,人們紛紛指責庫圖佐夫優柔寡斷,膽小如鼠。

  主動放棄魯什丘克,實際上是庫圖佐夫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次戰略機動,目的是將戰場移至多瑙河北岸,那里具備徹底消滅土軍的有利條件。

  土軍總司令被俄軍的假象所迷惑,弄不清其意圖何在,輕信了俄軍撤退是由于自身軟弱的說法,于是立即派兵進駐魯什丘克。“捷報”很快就傳到了君士坦丁堡,聽到俄軍被擊潰,庫圖佐夫逃過多瑙河的好消息,他們歡呼雀躍。土耳其蘇丹慷慨地獎賞了總司令,并寫信將情況通報給拿破侖。拿破侖聽到庫圖佐夫敗退的消息非常高興。然而,由于預見到自己戰略計劃即將實現,最感欣慰的還是庫圖佐夫本人,盡管沒有人能理解他的意圖,而且一向最不理解他的亞歷山大一世還向他發出嚴厲的質問。

  庫圖佐夫在給沙皇的報告中,詳細地談到他把軍隊調到多瑙河北岸的原因,他在報告中寫道:

  “總之,放棄魯什丘克,只會有損于我個人的威望,而無損于陛下的利益。但我一向認為,個人威望事小,國家安危事大。”

  把軍隊調至多瑙河北岸后,庫圖佐夫全面加固了防線,并未經奏請沙皇批準,就將第9和第15師調回摩爾達維亞集團軍,加強了俄軍的力量。

  兩個月過去了,在這期間雖發生過一些戰斗,土軍仍沒能取得突破,土軍總司令率主力部隊仍然羈留在魯什丘克。信使從君士坦丁堡接踵而來,帶來了蘇丹提出“打敗俄國人”的命令。拿破侖也催促土軍總司令早日消滅俄軍,“活捉庫圖佐夫”。

  土軍總司令在朝廷的催促下,于9月8日夜間,命令部隊開始強渡多瑙河。俄軍先遣隊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未能阻止住土軍。庫圖佐夫得到土軍正在渡河的報告后說:

  “讓他們渡河吧,最好多來一些。”

  就這樣,在3天內土軍主力部隊5萬人,在距魯什丘克上游4公里的斯洛博齊亞附近渡河到了北岸。為了扼守陣地,倉促地構筑了工事。同時把大本營,包括2萬多名士兵、糧秣和軍火,留在了南岸。

  敵軍這種態勢沒有逃過庫圖佐夫的眼睛,他依靠偵察員注視著土軍的一舉一動。庫圖佐夫大膽地下了決心:先偷偷地派部分兵力渡河到南岸,消滅魯什丘克的敵軍,然后再圍殲多瑙河北岸的敵軍。

  庫圖佐夫對自己的作戰意圖嚴加保密,大家都不知道他下一步會如何行動。甚至在給朝廷的報告中,他只說:

  “我很遺憾,關于前線的情況,現在還沒有最后確定的作戰方案可以匯報。”

  只是在報告后面附上幾句:

  “在斯洛博齊亞后方,我部署了強大的馬爾科夫軍作預備隊,它隨時可以向四處出擊。”

  到10月2日,當馬爾科夫軍渡河準備工作就緒后,庫圖佐夫才細述了作戰方案的要點:

  “我準備派馬爾科夫將軍于我軍營地上游18公里處,率7000人渡河占領對岸,直搗南岸敵軍營地……”

  此時,土軍并未坐以待斃。他們不斷對俄軍右翼發起沖擊,企圖突入俄軍后方,但因遇到俄軍的頑強抵抗,目的沒有達到。

  10月11日,庫圖佐夫給馬爾科夫將軍下達了出擊命令。當晚,馬爾科夫率部隊悄悄離開了營地,為避免引起敵方猜疑,連帳篷都沒有拆除。10月13日部隊渡過多瑙河,沿南岸隱蔽行進,后在距敵營5公里處過夜。與此同時,俄軍多瑙河區艦隊也沿多瑙河順流而下,與馬爾科夫軍齊頭并進。

  10月14日拂曉,馬爾科夫將軍以騎兵為先導,緊跟著是5個步兵方陣,直搗土軍營地。俄軍突然發動的猛烈沖擊引起土軍的驚恐,土軍拋棄了大炮、彈藥和糧食,四處逃竄。土軍傷亡1500人,被俘500人;俄軍傷亡只有49人。

  庫圖佐夫出奇制勝,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場上的形勢。敵人損失了河南岸相當一部分軍隊,其位于北岸的主力部隊已陷入重圍。

  庫圖佐夫命令兩翼軍隊向敵人逼近。馬爾科夫用從敵人手中繳獲的魯什丘克要塞炮開始向土軍轟擊,多瑙河區艦隊的大炮與俄軍主力的強大炮火與之相互呼應協同射擊。這時,土軍四面受敵,援軍的來路已被俄軍切斷,總司令也已逃遁,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被圍的土軍傷亡慘重,糧盡彈絕,只有聽天由命。庫圖佐夫向朝廷報告說:

  “北岸土軍處境艱難:已斷糧8日,全靠清水煮馬肉充饑。”

  把戰馬吃完以后,土軍就靠草根度月,每天有成百士兵死于饑餓,人馬損失2/3以上。

  庫圖佐夫給被圍土軍送去一些糧食,并建議休戰以保全土軍將士的生命,否則將令其無一生還。

  土軍接受了庫圖佐夫的建議,1.2萬人的土軍殘部被迫投降。

  然而,亞歷山大一世對庫圖佐夫此舉大為不滿,認為放土軍生還有損于俄國的國威。為此,庫圖佐夫不得不向沙皇解釋說:土耳其蘇丹受拿破侖挑唆,是不會同意投降的;給土軍提供一點糧食,是為了防止土軍殘部凍餓而死,是為了敦促蘇丹盡快締結和約。

  土軍被消滅后,土耳其要求和談,由于法國從中作梗,交戰雙方關于簽訂和約的談判拖延了6個月之久。最后,經庫圖佐夫不懈努力,施展外交手段,對俄國有利的和約終于于1812年5月28日,在布加勒斯特簽訂了。一個月后,拿破侖軍隊就開始大舉入侵俄國。

  當庫圖佐夫正在軍事和外交戰線上日夜操勞的時候,亞歷山大一世向他的侍從武官奇恰戈夫海軍上將抱怨,說庫圖佐夫不能克盡職守。

  奇恰戈夫向沙皇暗示,應該派人去監視庫圖佐夫。于是,沙皇提議他去接替庫圖佐夫任摩爾達維亞集團軍總司令。奇恰戈夫欣然領命。

  庫圖佐夫奉命退役,恭恭敬敬地交出了軍隊和外交大權,啟程返鄉。

  曾被普羅佐羅夫斯基誹謗為不服從指揮、被卡緬斯基誣蔑為膽小鬼的俄軍官兵,聆聽了即將與摩爾達維亞集團軍告別的庫圖佐夫總司令的講話。在講話中他回顧了俄軍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最后他說:

  “摩爾達維亞集團軍將永存于我國愛國者的心中。在同這支軍隊告別之際,我衷心感謝你們對我的愛戴。正是由于這種愛戴,我不必運用陛下賜予我的權力督使任何人克盡職守。這將使我永志不忘……”

  庫圖佐夫返回沃倫省戈羅什科村自己的莊園。他是在20年來戰無不勝的拿破侖大軍正在向俄國西部邊界挺進時,被解除統帥職務的。

上一篇:第三章 與拿破侖初次交鋒

下一篇:第五章 拿破侖入侵俄羅斯

網友關注

名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