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席卷歐陸的狂飆
1. “眼鏡蛇”在行動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軍隊開始向法國諾曼底海灘進攻。三個空降師首先著陸,接著在海軍艦船掩護下,大批登陸部隊搶灘上陸。人們盼望已久的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戰(zhàn)役——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打響了。
盟國大軍神兵突至,打了德軍一個猝不及防。在戰(zhàn)役的最初階段,德軍未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御,結果盟軍以比較小的代價奪取鞏固了三個登陸場,并在6月8日將它們連為一體。
如夢初醒的德軍,很快調整好了防御并展開了積極的反攻,試圖將登陸的盟軍統統趕下大海去喂鯊魚。交戰(zhàn)雙方在諾曼底一帶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戰(zhàn)役呈現膠著狀態(tài)。
諾曼底戰(zhàn)事正酣,而巴頓卻像一個足球場邊的替補隊員,只有坐在冷板凳上看別人熱鬧的份兒。此刻他正呆在遠離戰(zhàn)場的英國中部,那里是一派田園風光,空氣中沒有一絲能讓人振奮的硝煙味。巴頓擔心,他就要被這場戰(zhàn)爭遺忘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1日清晨,他的腳莫明其妙地被一塊防空簾砸傷。接著,房東的兒媳又被他部隊的卡車撞死。最后,又有傳言說,第3集團軍在月底前乃至8月份都不會投入戰(zhàn)斗。這個傳聞令巴頓非常煩躁不安,他說:“我有一種可怕的感覺,在我投入進攻以前,戰(zhàn)斗就會結束,時間的拖延對我非常不利?!睘榱耸棺约哼M入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他開始在流動指揮車中睡覺,并經??嬷鴺專瑪[出一副臨戰(zhàn)姿態(tài)。
一些天來,他一直通過一幅普通的法國游覽地圖關注著戰(zhàn)斗的進展。他認為,他所看到的跡象表明,戰(zhàn)役正陷入僵局。美軍的進展十分遲緩,而英軍也在卡昂地區(qū)踏步不前。對于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為打破這種僵局所做的努力,巴頓則更為吃驚。6月30日,蒙哥馬利發(fā)布指令,命令美第1集團軍向南推進,用布萊德雷的話說叫“從芳草如茵的諾曼底牧場迅速推進到塞納河沉睡的兩岸”,而英第2集團軍則繼續(xù)留在“波狀起伏不定的平原”卡昂,把德軍主力吸引過來。
從理論上講,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的計劃沒有什么毛病。但問題是,第1集團軍所要通過的地區(qū)非同尋常,對這一帶的地形,巴頓太熟悉了。1913年,他曾同妻子比阿特麗斯勘察過那兒的每一寸土地。比阿特麗斯曾將這次勘察稱為他們的第二次蜜月。1917年,巴頓在訓練坦克部隊時,又一次勘察了該地。那兒溪流沼澤密布,河流溝渠縱橫,雜草灌木叢生。戰(zhàn)爭時期,這一切都是令人生畏的。盡管這一地區(qū)德國守軍較弱,但僅這些天然屏障便足以抵上幾個精銳師的兵力。巴頓認為派遣部隊通過這一地區(qū)簡直是瘋了。
艾森豪威爾對“霸王”戰(zhàn)役的進展落后于計劃,也非常不滿。這時候,他決定盡快起用美軍的頭號猛將巴頓,以打破現在的僵局。
前些日子,艾森豪威爾所以讓巴頓在英國按兵不動,是有他的考慮的:第一,巴頓在“霸王”戰(zhàn)役中的任務不是搶占灘頭陣地,而是向內陸擴張戰(zhàn)果;第二,繼續(xù)實施“堅韌”誘騙計劃,分散德國人的注意力。如今,巴頓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到了。
7月2日晨,巴頓接到了讓他前往法國的通知。巴頓立刻趕往倫敦,料理完各項事務后,于7月6日飛往諾曼底。
巴頓像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巨富前往法國旅游一樣,投入了戰(zhàn)斗。隨他一起參加這次戰(zhàn)斗的,還有他的愛犬威利和《諾曼征服史》這本書。
在四架P-47戰(zhàn)斗機的護航下,巴頓的C-47飛機破云穿霧,很快降落在諾曼底海灘。32年前,巴頓參加完奧運會返回美國途中,第一次光臨此地,現在,為取得戰(zhàn)爭領域的這塊金牌,巴頓再次來到此地。
在布萊德雷的司令部里,巴頓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但巴頓感到,布萊德雷似乎沒有使用第3集團軍的意思。為此,他再次感到受了冷落,失望不已。
由于第3集團軍還在集結之中,布萊德雷又不讓巴頓參與制訂計劃,因此,巴頓在諾曼底仍然只能坐在冷板凳上,心急火燎地關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
布萊德雷的攻勢只取得了緩慢而吃力的進展,正像巴頓所預料的那樣,自然障礙增加了美軍進攻的難度,使他們只能一寸一寸地挪進,擔負主要進攻任務的美第8軍經過12天的激烈戰(zhàn)斗,只推進了8英里,便難以為繼,停止了進攻。
眼看著自己寄予厚望的攻勢遭到失敗,布萊德雷意識到他在科唐坦半島的中部地區(qū)打不下去了,決定取消這一攻勢,代之以一個更大膽、更堅定的計劃——“眼鏡蛇”作戰(zhàn)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布萊德雷要集中他的地面力量,加上空中優(yōu)勢,對德軍防線實施狹窄正面突破。布萊德雷從上一次攻勢受挫中汲取了教訓,“眼鏡蛇”無論從構思,還是后來的實施上,都是卓越和高超的,“歐洲后來發(fā)生的大部分戰(zhàn)役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過來的”,布萊德雷也因此為自己贏得了榮譽。
布萊德雷不會把巴頓丟下不管。他決定讓第3集團軍盡快投入戰(zhàn)斗,他找來了正沮喪不已的巴頓。巴頓剛剛接到盟軍地面指揮官蒙哥馬利的一項命令,該命令說,在盟軍到達阿弗朗什之前,第3集團軍不得投入戰(zhàn)斗。布萊德雷可不管這些,他告訴巴頓:“不要擔心,喬治,我從未見過這份命令,我將盡快讓第3集團軍投入戰(zhàn)斗?!?BR>
對于“眼鏡蛇”計劃,巴頓最初持一種懷疑態(tài)度。因為該計劃所要實現的戰(zhàn)役目標與上一次攻勢完全一樣——打開進入布列塔尼半島的大門。但是,當他仔細研究了這一計劃的內容之后,他對這個計劃熱心起來。
巴頓發(fā)現,這個計劃和他的想法如出一轍——強調使用裝甲部隊、沿公路網縱向進攻、通過狹窄走廊實施突破。他有理由相信,這個計劃是他的“一號作品”的翻版,或者至少受到它的啟發(fā),只是稍微審慎些。布萊德雷不是巴頓,他不可能像巴頓那樣走得那么遠。
“一號作品”是巴頓在來諾曼底前,在他的地圖上草擬的一份極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計劃。該計劃提出兩個基本方案:第一方案是,在諾曼底登陸的同時,以一個暫編軍在莫爾萊登陸,對德軍形成鉗擊之勢,使盟軍盡快突破灘頭陣地,轉入機動作戰(zhàn)。第二方案是,盟軍在諾曼底奪取灘頭陣地后,使用裝甲部隊,沿公路網縱向前進,通過一條狹窄的走廊地帶向縱深挺進,迅速突破阿弗朗什。采取這一方案,必不可少地要損失大量的坦克,但是只需48小時就可達到作戰(zhàn)目的。這個計劃當時沒有被采納,巴頓為此曾氣憤地對秘書說:“只要他們允許我執(zhí)行這個計劃,我敢肯定我可以將戰(zhàn)役時間縮短一半。即便功勞一點不歸我,我也不在乎?!?BR>
“眼鏡蛇”計劃同巴頓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它的實施得以在德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突破口的話,巴頓的部隊就可以投入戰(zhàn)斗了。由于這個原因,加上巴頓覺得自己對“眼鏡蛇”擁有一份發(fā)明權,所以,在7月16日的高級參謀會議上,巴頓向其中的一些人傳達了這一計劃,并強調,該計劃仍屬機密,一定要守口如瓶。
這幫參謀都是巴頓堅定的支持者,又都是擬訂計劃的行家里手,聽過傳達之后,他們中的多數人都認為布萊德雷侵犯了巴頓的“版權”為此憤憤不平。結果導致了一段令人很不愉快的插曲。
第3集團軍的新聞發(fā)布官布萊克尼上校把“眼鏡蛇”計劃告訴了記者,并用極具暗示意味的話語表明該計劃最早出自巴頓。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向來溫和的布萊德雷氣得暴跳如雷,一是如此重要的作戰(zhàn)計劃被隨便泄露了,二是有人竟要同他爭奪“眼鏡蛇”計劃的發(fā)明權,因此他對巴頓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責。
巴頓對部屬的胡鬧也非常惱火,但他知道一切都是為了他,因此,當他面對布萊德雷的指責時,態(tài)度之謙恭令布萊德雷難以置信。
風波暫時平息了。但布萊德雷對巴頓的疑慮無法消除。在對巴頓的使用上,他采取了一種“既用又不用”的策略,讓他領導著一個有名無實的龐大機構,同時又把他排除在真正的指揮機構之外。
此后的一段時間,是巴頓一生中最難熬的時光,小杜弗河附近的第3集團軍的司令部里,時常傳來巴頓罵娘聲。7月20日,有消息傳來,德國國防軍軍官企圖暗殺希特勒,巴頓有理由擔心戰(zhàn)爭可能會在由此引起的一場混亂中突然結束。巴頓再也坐不住了,他跑到布萊德雷的第1集團軍指揮部,向他懇求:“看在上帝份上,布萊德雷,你得讓我在戰(zhàn)爭結束以前投入戰(zhàn)斗。否則,我非死在這里不可。”
布萊德雷沒有同意讓巴頓和第3集團軍立即投入戰(zhàn)斗,但他保證,“眼鏡蛇”戰(zhàn)役后,第3集團軍將有打不完的仗。
“眼鏡蛇”戰(zhàn)役原定于7月24日開始,由于陰雨,空軍無法出動給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和掩護,被迫推遲了一天。
7月25日,也就是進攻歐洲開始日后的第七周,天氣好轉?!把坨R蛇”作戰(zhàn)行動正式開始。
在5英里長、1英里寬的地區(qū),盟軍第八、第九航空兵部隊出動二千多架次飛機,炸彈4700噸。諾曼底一片火海。
在轟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況,一些炸彈未擊中德軍目標,反而錯投到美軍陣地上,造成己方人員傷亡,特別是接替巴頓出任虛構的第1集團軍群的麥克奈爾將軍也被當場炸死。但總的來說,這種飽和轟炸,達到了預期的戰(zhàn)術效果。當柯林斯將軍的第7軍發(fā)起進攻后,發(fā)現德軍的抵抗簡直是一團糟。于是,他當機立斷,把所有的預備隊都用上了,屬于第3集團軍的第8軍也加入了戰(zhàn)斗序列。戰(zhàn)斗進行得如此順利,到7月27日,“眼鏡蛇”作戰(zhàn)計劃的基本目標已全部實現。
布萊德雷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下一步用不用巴頓。由于猜忌還未消除,布萊德雷當時“渴望把此戰(zhàn)僅限于第1集團軍”,但他又是現場的指揮官,他知道“眼鏡蛇”戰(zhàn)役后,要擴大突破的戰(zhàn)果,巴頓已必不可少。怎樣安排巴頓呢?布萊德雷為此煞費了一番苦心。
7月28日,布萊德雷下令,讓巴頓以第1集團軍副司令的身份去監(jiān)督第8軍擴大戰(zhàn)果,并盡快使第15軍投入戰(zhàn)斗。同時,布萊德雷強調,在第3集團軍正式投入戰(zhàn)斗以前,巴頓還不能負責第8軍,他把這解釋為“一種行政上的權宜之計”。
布萊德雷的意圖是很清楚的,他是在利用巴頓求戰(zhàn)心切的心理,榨取他的油水,既要巴頓為他賣力地干,又要嚴格限制他的影響。
對巴頓來說,能參加戰(zhàn)斗便意味著一切,他可不在乎這些雞蟲得失。對于自己近乎降級使用的安排,他毫不在意。兩年前,他就曾經說過:
“只要能讓我參加戰(zhàn)斗,我甘當一名少尉?!?BR>
巴頓立刻帶著參謀長加菲將軍趕往第8軍司令部。
監(jiān)督單獨的一個軍(名義上不是指揮),同指揮一支集團軍相去甚遠,但巴頓很知足,他已把第8軍當成演奏他的戰(zhàn)爭前奏曲的理想樂器,樂譜早就存在他的腦子里了。
由于交通阻塞,第8軍的推進速度已大為減慢。巴頓來到第8軍后,將米德爾頓原來的部署顛了一個個兒,原先用作預備隊的第4、第6裝甲師被調上來擔任前鋒,目標直指布列塔尼的門戶——阿弗朗什。
7月29日,兩個裝甲師快速出擊,戰(zhàn)斗進展之快,令敵我雙方都感到不可思議。到第二天,第4裝甲師就攻占了阿弗朗什,第6裝甲師則攻占了格朗維爾。這樣驚人的速度,與其說是戰(zhàn)斗,還不如說是快速的行軍。
巴頓沒有讓自己創(chuàng)造的奇跡捆住手腳,他命令部隊繼續(xù)向南進攻,占領河流渡口。7月31日,兩個裝甲師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該地區(qū)的交通要沖蓬托勃爾橋落入美軍手里,這里有3條公路,分別通往西面的布列塔尼、南面的盧瓦爾和東面的塞納河。當晚,美軍又奪取了塞納河上的兩個水壩,避免了德軍毀壩放水、阻止美軍行動的可能性。至此,布列塔尼的門戶洞開,注定要成為盟軍案板上的魚肉。
比輝煌的戰(zhàn)果更令人可喜的是,布萊德雷和巴頓之間的隔閡也消除了。在巴頓的一生中,只有這一次他牢牢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德報怨,以坦蕩的胸懷化解了布萊德雷對他的疑慮。在接到勝利的消息后,布萊德雷立刻打電話向巴頓表示祝賀,他懷著愧疚之情,友好地向巴頓表示:“等戰(zhàn)爭一結束,我就陪你周游你所戰(zhàn)斗過的每一個地方?!?BR>
從此,布萊德雷感到他已無法離開巴頓了。共同的作戰(zhàn)實踐使他們之間拋棄前嫌,結成了牢固的友誼,令人吃驚,令人羨慕。
2. 橫掃布列塔尼
1944年8月1日,對巴頓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第3集團軍正式地、獨立地、全部地投入了戰(zhàn)斗。
這一天,艾森豪威爾正式接管了盟國地面部隊的總指揮權,統一指揮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和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美國第12集團軍群由第1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組成,霍奇斯接替布萊德雷出任第1集團軍司令,巴頓的第3集團軍也正式組建完成,下轄第8軍、第15軍、第20軍和第12軍。為了給德國人一個意外的打擊,艾森豪威爾決定:第3集團軍暫時仍是一支“黑軍”,屬高級機密,部隊暫不使用新肩章和標志,并對輿論界嚴格封鎖消息。所以,當巴頓領著第3集團軍狠揍德國人的時候,希特勒仍在詢問他的情報部門:“巴頓在哪里?”
在第3集團軍投入交戰(zhàn)的那一天,諾曼底的戰(zhàn)局對交戰(zhàn)雙方來說,都是混亂不堪和令人眼花繚亂的。
前線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長蛇,從阿弗朗什下端的海邊起,一直蜿蜒伸長至卡昂東北部的英吉利海峽。盟軍此時在諾曼底已有100萬的兵力,被編成十個軍,另有三個軍可招之即來。德第7集團軍的三個軍和西線裝甲集團軍的四個軍,部署在從塞厄河畔的布拉塞往東延伸的整條戰(zhàn)線上,東重西輕,尤其戰(zhàn)線的最西部幾乎是一片空白。德軍防線上的缺口已越來越大,德軍的抵抗仍很頑強,但是他們已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御和反擊。
在這樣一種已急劇變化了的形勢面前,第3集團軍所受領的第一個任務仍是“霸王”計劃中所規(guī)定的布列塔尼,即由阿弗朗什周圍地區(qū)向南推進,直插雷恩,然后揮師向西,橫掃布列塔尼,奪取半島上的港口。
巴頓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奪取港口的意義已不像“霸王”戰(zhàn)役原先預料的那么重要了,戰(zhàn)役重點此時應轉到科唐坦以南、西南和東南的廣闊地域。因為希特勒此時已經做了放棄布列塔尼的準備,他撤出了那里的所有機動部隊,把他們轉而布置在盟軍進攻的正面,旨在進行正面抵抗,并尋找機會,實施反擊。據此,巴頓建議修改戰(zhàn)役計劃,把主攻方向向左大轉彎,將德軍擠到塞納河邊的一個大口袋里,然后再拉緊絞索。至于布列塔尼,只需動用一個軍的力量便足以完成任務。
巴頓的想法未被布萊德雷所接受,卻為艾森豪威爾所默許。事實上,艾森豪威爾此時也正在努力勸說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把主攻方向轉向法國腹地。憑借盟國地面部隊總指揮艾森豪威爾將軍撐腰,巴頓決心按自己想法干下去了。
8月1日下午,第3集團軍按巴頓的計劃投入戰(zhàn)斗。對原主攻目標布列塔尼,巴頓只派了第8軍,并限定他們在5天內拿下布列塔尼最南端的布雷斯特。巴頓認為,“布列塔尼之敵已如風中殘燭,不堪一擊,戰(zhàn)斗可以迅速解決”,5天時間綽綽有余。為此,他同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的蒙哥馬利打了一個“豪賭”,賭注5英鎊,巴頓認為自己贏定了。巴頓同時規(guī)定,在第8軍進入布列塔尼的同時,第3集團軍其他各軍一律轉向東線作戰(zhàn)。
當天,第8軍在巴頓的親自指揮下,沖過阿弗朗什山口,如下山之虎直撲布列塔尼。
巴頓同第8軍軍長米德爾頓,在戰(zhàn)術運用問題上再次發(fā)生爭執(zhí)。像在“眼鏡蛇”戰(zhàn)役中一樣,米德爾頓再次把裝甲兵放在步兵后面,巴頓對此無法容忍,再一次干預指揮,把米德爾頓的部署顛倒過來,讓裝甲師打前鋒。第六裝甲師師長格羅在戰(zhàn)術觀點上,屬于巴頓一派,巴頓派他孤軍直指200英里外的布羅斯特,格羅對此欣然受命,立刻行動起來,到8月3日,他已推進至距布雷斯特只有100英里的盧代阿克。
就在這時,布萊德雷來到第8軍司令部,米德爾頓立即向他訴苦,并聳人聽聞地說:“我那8萬士兵會陷入包圍和孤立,面臨滅頂之災。”
布萊德雷被巴頓冒險的戰(zhàn)術行動驚呆了,也被他如此一意孤行激怒了,他氣憤地說:“喬治這個混蛋就知道冒險,而不知道戰(zhàn)術的重要和集體的配合行動,為追逐個人名利,他一味地命令部隊往前沖,甚至不惜危及整個戰(zhàn)役。我不管是明天還是10天之后拿下布雷斯特,我們不能鋌而走險,暴露自己的翼側?!?BR>
于是,在布萊德雷的支持下,米德爾頓向格羅發(fā)去命令:部隊立即集結,原路返回,攻占迪南,為全軍大規(guī)模進攻圣馬洛創(chuàng)造條件。
格羅被這道命令氣瘋了,但也無可奈何,他只能遵命行事。
8月4日上午11時,正當格羅同參謀們一起研究進攻迪南的計劃時,怒氣沖沖的巴頓出現在他的面前。
“這是誰的混帳主意?”巴頓在咆哮。
“是布萊德雷和米德爾頓的命令,將軍?!?BR>
“米德爾頓真是個優(yōu)秀的步兵??!從現在起,你不需要理會任何讓你停止前進的命令,除非是我下的。你馬上向布雷斯特前進,我去替你解釋。記住,讓敵人去擔心側翼,而不是我們?!?BR>
“是,將軍。”格羅一臉欣喜。
第6裝甲師立刻行動起來,星夜兼程地趕往布羅斯特??墒牵谒麄儽焕速M的24小時里,德軍抓住了喘息之機,布羅斯特的防御得到加強,美軍后來不得不花10天的時間,才拿下這座城市。
約翰·伍德的第4裝甲師遭到了同第6裝甲師相同的命運,在巴頓親自解除了來自米德爾頓的干預后,該師迅速攻占了瓦恩和洛里昂一線,為全殲布列塔尼之敵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這種“颶風式”的作戰(zhàn)行動中,巴頓的集團軍情報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支被稱為“禁衛(wèi)騎兵隊”的情報隊,經常繞過正常渠道直接向集團軍情報所匯報,使巴頓及其參謀部能及時、準確地了解戰(zhàn)區(qū)的情況,巴頓所有那些被人誤解為魯莽、冒險的命令和行動,都是以這些準確的情報為后盾的,決不是頭腦發(fā)熱,胡打蠻干。
戰(zhàn)役進行到這個時候,巴頓在一開始就預見到的那些事情,開始為盟軍其他高級指揮官所了解:“霸王”計劃確實要做大的修正,美軍的主要任務應是向東推進,進入歐洲腹地。
布萊德雷再一次理解了巴頓的價值。布萊德雷在給巴頓的新指令中,除要求他繼續(xù)奪取布列塔尼外,還暗示他可使用第15軍和第20軍向各個方向進發(fā)。
領導者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終于取得統一,緊湊有序取代了混亂不堪,將士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尤其是巴頓,長期以來勒住他脖子的韁繩被松開了,他可以放開手腳地去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布列塔尼已失去戰(zhàn)略意義,巴頓把這碟剩菜整個地交給了米德爾頓,他自己則把目光轉向了更為遙遠的腹地。一個在法萊斯圍殲德軍的計劃已在他心中形成。
3. 法萊斯,坎尼之夢
盟軍主力改向法國腹地進攻后,最初的進展十分順利。
美第1集團軍在霍奇斯將軍指揮下,向莫爾坦地區(qū)發(fā)起強大的攻勢,號稱德軍精銳的第11空降軍、第84軍和第47裝甲軍負隅頑抗,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
英第2集團軍在登普西將軍的領導下,向莫爾坦德軍的側翼發(fā)起猛烈的鉗式攻勢,對第1集團軍給予了強有力的配合。
在英美軍隊的合鉗過程中,德軍左支右絀,力不從心,其右翼開始潰退,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巴頓抓住這個時機,立刻調動他的裝甲部隊迅速插進,長驅直入。至8月6日,第15軍已抵馬延河一線,第20軍到達盧瓦爾河。接著,第15軍又由東南轉向東進軍,攻占勒芒,與友鄰部隊一起對勒芒以北法萊斯地區(qū)的德軍形成合圍之勢。
巴頓欣喜地看到,他有可能在法萊斯地區(qū)圓一個夢,一個從公元前261年起,幾乎每一個將軍都有的夢,重現坎尼之戰(zhàn)的夢。
公元前261年,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中,古迦太基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漢尼拔在坎尼同數倍于己的羅馬軍團相遇,他以中路牽制、兩翼迂回包圍的戰(zhàn)術,合圍并全殲了對手,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跡。從此,坎尼之戰(zhàn)作為輝煌的戰(zhàn)例,為一代又一代的軍事家所效仿。蘇德戰(zhàn)爭初期,古德里安用他的裝甲集群在基輔上演了一出現代坎尼之戰(zhàn),蘇西南方面軍被合圍,損失慘重。如今,法萊斯又出現了重演坎尼之戰(zhàn)的機會。
正在巴頓思考著怎樣獲得漢尼拔式的榮耀時,他突然得到了一份令人難以置信的情報:
德軍將在莫爾坦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反攻。
就軍事常識而言,在絕對優(yōu)勢的盟軍大舉進攻面前,希特勒所能做出的選擇,要么是全面撤退,要么是收縮戰(zhàn)線。但戰(zhàn)爭狂人希特勒不是那種按常規(guī)行事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對此已有詳盡的記載,莫爾坦反攻的想法并不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同后來的阿登反撲相比,它或許只能算是一場豪賭前的試手氣。
莫爾坦反攻計劃是希特勒在他東普魯士堡的司令部里想出來的。前線偵察情況表明:盟軍(其實就是第3集團軍)進展過速,戰(zhàn)線過長,翼側完全暴露無余,希特勒決心利用這個“空前絕后的、全面扭轉戰(zhàn)局的天賜良機”,讓第7集團軍突破莫爾坦與阿弗朗什之間的美軍戰(zhàn)線,并向前推進至海邊,切斷布列塔尼的美軍后路,一舉殲滅之。希特勒狂妄地以為,這一攻勢將給他帶來一生中最大的勝利,將盟軍的“霸王”作戰(zhàn)徹底粉碎。他向部下瘋狂地叫囂:“向敵軍完全暴露的地區(qū)進攻,要不惜一切代價,這是惟一的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BR>
巴頓的情報清楚地表明,德軍能投入這次反攻的只有嚴重缺編的四個師,不足為慮,因此,他一面以三寸不爛之舌應付布萊德雷的警告,一面在他分散的戰(zhàn)線上繼續(xù)展開作戰(zhàn)行動。為防萬一,他還是命令第80步兵師、法第2裝甲師和第35師在圣希拉爾附近待命。
8月7日拂曉剛過,在馮·克魯格將軍指揮下,德軍發(fā)動了反攻,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大批德軍裝甲部隊插入了美第7軍和第19軍的結合部,越過了莫爾坦,直撲儒維尼和勒梅斯尼爾—托維一線。
布萊德雷迅速、冷靜地穩(wěn)定了局勢。美軍強大的航空兵火力打得德軍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地面部隊在火炮和坦克炮火力支援下,以壓倒的優(yōu)勢頂住了德軍進攻的勢頭,并且,后續(xù)部隊也在源源不斷地開來。
德軍第一天的攻勢受挫后,希特勒賊心不死,他不顧克魯格的反對,命令德軍于11日發(fā)起第二次攻勢,結果遭到美第1集團軍的迎頭痛擊,霍奇斯將軍不僅收復了失地,而且向德軍防線縱深展開了進攻。8月12日,德軍的反撲徹底宣告失敗。
當德軍把賭注壓到莫爾坦戰(zhàn)役時,巴頓并沒有放棄他的坎尼之夢,利用德軍發(fā)動正面進攻之機,第3集團軍按巴頓的命令,對德軍實施了側翼迂回。
和巴頓一樣做著坎尼之夢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蒙哥馬利,另一個是布萊德雷。
早在8月4日,蒙哥馬利在一份“總的戰(zhàn)局與指令”的文件中,提出了一個圍殲塞納河以西德軍的計劃。該計劃要求以正面的盟軍將德軍牽制在法萊斯和莫爾坦一帶,盟軍兩翼對德軍實施迂回包圍。巴頓的第15軍擔任追擊的先鋒,占領勒芒后向北推進,在左翼推進的加拿大部隊則向南朝法萊斯和阿讓唐推進,兩軍會合,封閉德軍退路。
布萊德雷的夢做得稍晚一些。8月7日,在德軍發(fā)動莫爾坦反撲的當天,他通過對戰(zhàn)局變化的研究,欣喜地看到“德軍由于發(fā)起這場進攻,反而招致了從南北兩方受到包圍的危險”。布萊德雷一向以穩(wěn)健著稱,因此他不贊成蒙哥馬利和巴頓的遠距離迂回包圍的做法,主張采取近距離合圍戰(zhàn)術。經過交涉和進一步研究之后,最后他還是基本接受了蒙哥馬利和巴頓的方案,決定對德軍來個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8月9日,巴頓接到了布萊德雷的命令后,當即向第15軍發(fā)布了一道具有歷史意義的命令:
“沿勒芒—阿朗松—塞厄斯軸線進行的下一階段戰(zhàn)斗的目的是:將迄今仍在沿英吉利海峽一線同盟軍對峙的德軍趕至巴黎和魯昂之間的塞納河邊。
“根據此計劃,你部要沿勒芒—阿朗松—塞厄斯軸線前進,目的是首先奪取塞厄斯—卡魯熱一線,包括塞厄斯和卡魯熱兩城;現將第5裝甲師和第79、第90步兵師及法國第2裝甲師劃歸你部,供你部準備向縱深推進之用。你的作用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殲滅德軍于你的前沿。”
這道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最后沒能創(chuàng)造歷史,法萊斯之戰(zhàn)最終沒有成為現代坎尼合圍戰(zhàn),但過錯不在巴頓。
二千多年前,漢尼拔曾經指出:戰(zhàn)爭往往受到機遇的因素和不可捉摸的人的因素的制約。在巴頓圓現代坎尼之夢的關鍵日子里,他很不幸地遇到這兩個因素同時對己不利的局面。
第15軍軍長海斯里普對巴頓這一指令的潛臺詞,心領神會,于9日當天就開始了進軍。第二天,部隊到達阿朗松和塞厄斯,并開始執(zhí)行巴頓的命令。
8月11日,巴頓離開自己的指揮部,在參謀長加菲將軍的陪同下,視察了設在勒芒以北的第15軍司令部,接著又巡視了第79師、第5裝甲師和第90師。最后,他去找勒克萊爾將軍。
勒克萊爾指揮的是法國第2裝甲師,他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傳奇英雄。第2裝甲師曾在北非接受過戰(zhàn)火的洗禮,又在英國受過嚴格的整訓,具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如今,他們在失去的國土上作戰(zhàn),早就憋足了一口氣,迫切要求殺敵復仇的機會,以恢復法蘭西的光榮。這樣一支部隊被編進第3集團軍,巴頓感到如虎添翼。
8月11日這一天,美法軍隊向前推進了15英里,離阿讓唐只有一半的路程了。直到這時,德軍統帥部才發(fā)現形勢的嚴峻性,意識到有被盟軍合圍的危險,遂停止了莫爾坦反撲,將裝甲部隊向阿讓唐方向緊急調動,但為時已晚,阿讓唐此時已亂成一鍋粥,防御薄弱得只需輕輕一扯便能撕得粉碎。對巴頓來說,這是他眼中的一道小菜,他已經向部隊宣布:8月12日的目標就是阿讓唐。
可是,巴頓居然沒有吃下這道小菜,德軍脆弱的防線居然被守住了。
這也許不可思議,但原因非常簡單,“德軍所以能守住,并非由于它的能力,而是因為美軍突然停止了進攻”。
硬生生拽住第3集團軍前進步伐的是幾聲清脆的電話鈴聲,1944年8月13日上午11時30分,它在圣詹姆斯巴頓的戰(zhàn)場指揮所里響起。
打電話的是布萊德雷的參謀長利文·艾倫少將,巴頓不在辦公室里,加菲將軍替他接了電話。艾倫告訴加菲:“布萊德雷將軍讓我通知巴頓將軍,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超越英、美軍隊在法萊斯—阿讓唐一線的戰(zhàn)區(qū)分界線,第15軍的推進必須止于阿讓唐—塞厄斯一線?!?BR>
加菲把情況向巴頓做了匯報,巴頓知道,這意味著他的部隊將在唾手可得的阿讓唐前原地踏步,這令他非常惱火,他不明白布萊德雷為什么要下這樣一道命令,他無論如何感到無法理解。于是,他給第12集團軍群打去電話,試圖說服布萊德雷收回成命。
巴頓不是布萊德雷,他不了解布萊德雷的苦衷。對布萊德雷來說,下達這樣一道命令(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自有他的原因。
首先,他得照顧美、英兩軍的團結。雙方雖然聯合對德作戰(zhàn),但彼此間的對立情緒也很嚴重。在制定這一兩翼迂回計劃時,雙方曾確定以阿讓唐為分界線,在那里會合完成合圍。但是,由于英軍方面遭到了德軍極其頑強的抵抗,當巴頓到阿讓唐時,英軍仍在很遠以外挪進。形勢很清楚,如果巴頓繼續(xù)進攻,那么整個法萊斯將成為美軍的盤中大餐,而這也恰恰是蒙哥馬利的夢中美味。布萊德雷有理由擔心這會激化已有的對立情緒,甚至不排除在美軍越過戰(zhàn)斗分界線時,兩軍之間發(fā)生沖突。
其次,布萊德雷同巴頓不同,在軍事思想上,他是穩(wěn)健派,是側翼安全論的堅定信奉者。如果說巴頓更重視速度的話,他則更重視安全,這一點上,他同蒙哥馬利倒有一些相似之處。因此,布萊德雷認為,如果讓第15軍向法萊斯推進,該軍戰(zhàn)線將突然加長40英里,兩翼完全暴露,很容易被德軍攔腰切斷。
第三,越過阿讓唐就是盟軍的轟炸區(qū),“眼鏡蛇”戰(zhàn)役中美軍遭己方飛機誤炸的慘劇,布萊德雷記憶猶新,麥克奈爾將軍的死讓他至今心有余悸。
巴頓的請求被轉到布萊德雷那里。布萊德雷當時正在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于是他就巴頓的請求同艾森豪威爾一起進行了商量。艾森豪威爾本來是一心盼著將德軍圍而殲之的,但看到巴頓如此孤軍深入,他也被虛構出來的危險嚇住了,于是,他同意了布萊德雷的主張,當即親筆簽發(fā)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巴頓的請求被徹底否定了,他只能在阿讓唐陣地上,坐等著加拿大集團軍前來會合。
即便是在這個時候,痛殲德軍的良機也仍未消失??墒?,8月14日,布萊德雷又發(fā)布了一道錯誤的命令,把大好機會徹底葬送了。
根據英國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布萊德雷錯誤地認為法萊斯—阿讓唐口袋里的德軍主力已經逃出包圍圈。因此,他命令在阿讓唐只留下二個師等候與加軍會師,主力部隊則轉到東北方向追擊德軍。結果,8月19日,當美軍與加軍會師完成合圍之后,才發(fā)現德軍主力12個師還在他們的口袋里,可是由于兵力不足,口袋無法扎緊,20日至21日間,4萬多名德軍成功地從包圍圈中突圍出去。現代坎尼之夢最終還是一個夢。
事后,布萊德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為此感到深深的內疚和自責。巴頓批評他“有疑即?!?,他誠懇地接受了這一指責。
昔時已去,來日當追。懊悔也罷,遺憾也罷,對巴頓以及盟軍所有將士來說,法萊斯已成為過去,他們的目光投向了新的戰(zhàn)斗。在這場新的戰(zhàn)斗中,他們將把法萊斯的漏網之魚同塞納河的獵物一口吃掉。
4. 塞納河大圍殲
1944年8月14日,這是巴頓和第3集團軍在法國正式參戰(zhàn)兩星期的日子。在這兩星期里,他們從阿弗朗什向東推進了150英里,解放了大片法國領土,巴頓不無自豪地宣稱“第3集團軍比有史以來的任何其他軍隊都前進得更快、更遠”。
但是,直到這時,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仍然被人為的“保密”關在無法見人的黑房子里,所有各級的戰(zhàn)報和新聞中,都找不到有關他們的一點記載,就連比阿特麗斯也無法知道她丈夫的任何準確的消息。當然,憑著一種女性的直覺,她猜到從布列塔尼之戰(zhàn)開始,有很多榮譽是屬于巴頓的,對此她堅信不疑。
事實上,巴頓及其部隊投入戰(zhàn)斗不久,德軍就已經知道他們的對手是誰了,只有傻瓜才會被繼續(xù)蒙在鼓里。所謂“保密”,這時早已失去其軍事意義,它只能徒增巴頓的痛苦壓抑之情,挫傷第3集團軍的高昂士氣。他們取得了輝煌偉大的勝利,榮耀和桂冠卻戴在別人的頭上。“這還有一點公正嗎?”巴頓發(fā)出了吶喊。
布萊德雷感到有些過意不去了。在法萊斯戰(zhàn)役前,他曾對海斯里普允諾,對第15軍解除保密限制。他曾向艾森豪威爾提出這個問題。艾森豪威爾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布萊德雷于是進一步提出,對整個第3集團軍解禁,艾森豪威爾卻表示反對。他說:
“喬治給我找了這么多麻煩,在我這可憐的老腦袋瓜上,就剩下幾根白發(fā)了。讓喬治多干些時候再上頭條新聞吧!”
巴頓的擁護者們再也不耐煩了,他們強烈地呼吁給巴頓以應有的榮譽?!睹餍峭韴蟆芬玫聡侣勆缍啻闻栋皖D在法國的消息,以此證明繼續(xù)對巴頓進行“保密”是荒謬的。在這種情況下,艾森豪威爾決心對巴頓實行解禁。
8月15日,艾森豪威爾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向全世界宣布:“第3集團軍在戰(zhàn)斗,指揮這個軍的是巴頓將軍。”很快,巴頓的名字在西方世界的每家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中播出。
第3集團軍在一片頌揚喝彩聲中,繼續(xù)大踏步地前進。
根據巴頓的計劃,第3集團軍應以最快的速度向塞納河挺進,并以芒特—加西庫爾和埃爾博夫為主要對象進行另一次大包圍,向東直取巴黎。
眼下,戰(zhàn)局的前景對盟軍來說,十分美好,但實際上還存在許多勝負難卜的因素。由于第3集團軍幾乎是在大踏步地前進,它所進行的真正的戰(zhàn)斗并不多,德軍的有生力量沒有被消滅,局勢仍然是飄忽不定的。
在布列塔尼,德軍仍在幾個港口據點里負隅頑抗,第8軍被牽制在這里無法脫身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9月份。
在法萊斯,由于最高司令的命令有誤,已成甕中之鱉的德軍,奇跡般地逃出至少有4萬人之多。有人認為逃出去的有8萬人,因為當盟軍最后占領這一地區(qū)時,只發(fā)現1萬多具尸體和不多的俘虜。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德軍不僅能繼續(xù)組織起有效的防御,甚至還發(fā)動了比莫爾坦戰(zhàn)役更大的一次反撲——阿登反撲。
戰(zhàn)局仍然模糊,但這沒能阻止巴頓按他的戰(zhàn)術思想繼續(xù)大踏步前進。1944年8月,第3集團軍裝甲鐵流實施了勝利大進軍。
第12軍在吉爾伯特·庫克少將的指揮下,占領了圣女貞德的城市——法國南部重要城市奧爾良市;
第20軍于8月18日進占歷史名城沙特爾,并得到一個完好無損的飛機場,該軍前鋒距巴黎僅有50英里了;
第15軍越過了厄爾河,并不戰(zhàn)而取德勒。
至此,第三集團軍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從三面對巴黎形成了半圓形包圍。攻克巴黎指日可待。解放巴黎這座千年古城,對巴頓來說,不僅意味著他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項榮譽,而且也是個感情問題,他將親手洗去這座他熱愛的城市所蒙受的玷污。
艾森豪威爾此時卻在猶豫,這種猶豫并非出自軍事方面的原因。在巴黎附近的這三個軍,動用其中任何一個軍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占領巴黎。艾森豪威爾主要考慮的是政治和后勤方面的問題。
一則,戴高樂的民族主義情緒很濃,在很多現實問題上,他與盟軍都發(fā)生了矛盾和沖突。眼下他正堅持首先進入巴黎必須得是法國軍隊。
二則,盟軍后勤供應承受的壓力過大。由于巴頓進展過速,盟軍的供應線幾乎一下子從諾曼底伸到了塞納河,戰(zhàn)略物資的供應,主要是汽油供應已顯不足;而一旦解放巴黎,盟軍還得每天向400萬巴黎居民提供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這對本已緊張的供給系統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的重負。
再則,德軍事實上已放棄了巴黎。從戰(zhàn)略上講,占領巴黎對進攻德國并無多大意義,艾森豪威爾是克勞塞維茨學說的信奉者,一向認為“殲滅敵軍勝于奪取土地”。他認為當務之急是繞過巴黎,追殲德軍主力,巴黎可以回頭再收拾。
8月15日,巴頓得到布萊德雷的命令:第三集團軍繼續(xù)向塞納河全速推進,粉碎德軍逃跑的企圖。
巴頓聽出了這一命令的潛臺詞:進攻巴黎與第三集團軍無緣。他對此大失所望。他的部下也十分震驚。但作為軍人,他們只能服從。
8月17日,第15軍由德勒向塞納河前進了25英里,強占芒特。巴頓的坦克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德軍風聲鶴唳,一觸即潰,退縮至萊桑德利和奎恩間的塞納河渡口附近。
17日夜間,芒特地區(qū)狂風大作。趁著月黑風高,巴頓指揮第79師強渡塞納河。德軍對此完全沒有預料。結果,渡河部隊基本未遇到抵抗,第79師順利完成渡河任務。第二天,該師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設在拉羅利的德第13集團軍群指揮部,并向剛到達這一地區(qū)的德軍發(fā)起了進攻。至23日,一座能通過各種交通工具的橋梁橫跨在塞納河上。
20日拂曉,第5裝甲師開始向西北方向的盧維耶推進。德軍在這里的防御力量很弱,但他們利用易守難攻的地形,還是遲滯了第5裝甲師整整五天。
與此同時,第19軍在左翼向埃爾本夫發(fā)起進攻,至25日,全面占領該城。
上述部隊完成任務后,全部撤回了原防區(qū)為英國第2集團軍留出一條暢通的大道,以便他們去封閉韋爾農和萊桑德利之間的塞納河地段。
作為“美軍中頂呱呱的打氣人”,巴頓在這段日子里充分發(fā)揚了他“事必躬親”的作風,親自鼓舞士兵的斗志,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將軍們在他的激勵之下,也都親臨戰(zhàn)場,不斷以個人英勇的行為來鼓舞他們沒有戰(zhàn)斗經驗的部屬。
21日,第12軍在新任軍長埃迪的率領下,繼續(xù)向前猛沖。第4裝甲師巧妙地繞過德軍固守的穆塔吉斯,神不知鬼不覺地占領了桑城。桑城的德國守軍對此渾然不知,許多軍官穿著假日禮服去圣艾蒂安大教堂去做禮拜,結果正好碰上了進城的美軍。22日晨,第4裝甲師在塞納河對岸建立了一個橋頭堡。幾天后,穆塔吉斯的德國守軍也被全部肅清,第4裝甲師推進到特魯瓦市郊。
第20軍在左翼以同樣的氣勢向默倫至蒙特羅一線推進。21日,第5師粉碎了德軍在埃索訥河的防線,次日推進至楓丹白露,23日抵達塞納河畔的蒙特羅,并占領了渡口,與此同時,第7裝甲師的裝甲洪流也在向默倫涌去。
至25日,第3集團軍已在巴黎以南塞納河的上游和特魯瓦河段上占據了四個橋頭陣地。
這時候,德國人意識到自己再一次面臨被圍殲的危險。整個8月下旬,他們拼命向東撤退。由于第3集團軍早已占領了塞納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軍重武器、車輛的撤退嚴重受阻,結果在奎恩的南面和西南面兩個河道大轉彎處,擠滿了急著過河的德軍和各種車輛,盟軍空軍乘機出動,對這兩個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空襲,給德軍造成了滅頂之災,擊毀坦克二百余輛,其他各式軍車近4000輛。要不是友鄰部隊動作稍慢,使奎恩的缺口未完全封閉,是役幾乎要將德軍主力完全吃掉。最后,約有近3萬的德軍再次逃脫覆滅的命運。
在巴頓痛擊塞納河畔德軍的同時,已從第3集團軍劃撥給第1集團軍的法第2裝甲師,在勒克萊爾將軍的率領下,八面威風地開進了巴黎,隨即被湮沒在歡迎的人群、鮮花、彩帶和氣球的海洋之中。這一天,巴黎全城狂歡。
巴頓是以酸溜溜的心情關注著這一切的,不過他很快就變得愉快起來,第2裝甲師進入巴黎后,逢人便說他們屬于第3集團軍,而不屬于第1集團軍。巴頓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巴黎的解放,標志著“霸王”戰(zhàn)役正式結束。1944年8月的歷史,記載的是巴頓和第3集團軍這樣輝煌的戰(zhàn)績:他們向前推進了500英里,解放了近4.8萬平方公里土地,斃傷俘德軍10萬余人,摧毀、繳獲坦克500輛,火炮200門,而他們自己僅付出1.6萬人傷亡的代價。
令人難以置信的戰(zhàn)績,奠定了巴頓無可爭辯的戰(zhàn)神地位。此刻,這位戰(zhàn)神沒有沾沾自喜,他盯著作戰(zhàn)地圖,把目光越過塞納河,指向遠方的德國心臟地區(qū),在他心中,一個更加偉大的進軍宏圖正在醞釀之中。
1944年6月6日凌晨,英、美軍隊開始向法國諾曼底海灘進攻。三個空降師首先著陸,接著在海軍艦船掩護下,大批登陸部隊搶灘上陸。人們盼望已久的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戰(zhàn)役——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打響了。
盟國大軍神兵突至,打了德軍一個猝不及防。在戰(zhàn)役的最初階段,德軍未能組織起有效的防御,結果盟軍以比較小的代價奪取鞏固了三個登陸場,并在6月8日將它們連為一體。
如夢初醒的德軍,很快調整好了防御并展開了積極的反攻,試圖將登陸的盟軍統統趕下大海去喂鯊魚。交戰(zhàn)雙方在諾曼底一帶展開了激烈的廝殺,戰(zhàn)役呈現膠著狀態(tài)。
諾曼底戰(zhàn)事正酣,而巴頓卻像一個足球場邊的替補隊員,只有坐在冷板凳上看別人熱鬧的份兒。此刻他正呆在遠離戰(zhàn)場的英國中部,那里是一派田園風光,空氣中沒有一絲能讓人振奮的硝煙味。巴頓擔心,他就要被這場戰(zhàn)爭遺忘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1日清晨,他的腳莫明其妙地被一塊防空簾砸傷。接著,房東的兒媳又被他部隊的卡車撞死。最后,又有傳言說,第3集團軍在月底前乃至8月份都不會投入戰(zhàn)斗。這個傳聞令巴頓非常煩躁不安,他說:“我有一種可怕的感覺,在我投入進攻以前,戰(zhàn)斗就會結束,時間的拖延對我非常不利?!睘榱耸棺约哼M入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他開始在流動指揮車中睡覺,并經??嬷鴺專瑪[出一副臨戰(zhàn)姿態(tài)。
一些天來,他一直通過一幅普通的法國游覽地圖關注著戰(zhàn)斗的進展。他認為,他所看到的跡象表明,戰(zhàn)役正陷入僵局。美軍的進展十分遲緩,而英軍也在卡昂地區(qū)踏步不前。對于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為打破這種僵局所做的努力,巴頓則更為吃驚。6月30日,蒙哥馬利發(fā)布指令,命令美第1集團軍向南推進,用布萊德雷的話說叫“從芳草如茵的諾曼底牧場迅速推進到塞納河沉睡的兩岸”,而英第2集團軍則繼續(xù)留在“波狀起伏不定的平原”卡昂,把德軍主力吸引過來。
從理論上講,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的計劃沒有什么毛病。但問題是,第1集團軍所要通過的地區(qū)非同尋常,對這一帶的地形,巴頓太熟悉了。1913年,他曾同妻子比阿特麗斯勘察過那兒的每一寸土地。比阿特麗斯曾將這次勘察稱為他們的第二次蜜月。1917年,巴頓在訓練坦克部隊時,又一次勘察了該地。那兒溪流沼澤密布,河流溝渠縱橫,雜草灌木叢生。戰(zhàn)爭時期,這一切都是令人生畏的。盡管這一地區(qū)德國守軍較弱,但僅這些天然屏障便足以抵上幾個精銳師的兵力。巴頓認為派遣部隊通過這一地區(qū)簡直是瘋了。
艾森豪威爾對“霸王”戰(zhàn)役的進展落后于計劃,也非常不滿。這時候,他決定盡快起用美軍的頭號猛將巴頓,以打破現在的僵局。
前些日子,艾森豪威爾所以讓巴頓在英國按兵不動,是有他的考慮的:第一,巴頓在“霸王”戰(zhàn)役中的任務不是搶占灘頭陣地,而是向內陸擴張戰(zhàn)果;第二,繼續(xù)實施“堅韌”誘騙計劃,分散德國人的注意力。如今,巴頓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到了。
7月2日晨,巴頓接到了讓他前往法國的通知。巴頓立刻趕往倫敦,料理完各項事務后,于7月6日飛往諾曼底。
巴頓像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巨富前往法國旅游一樣,投入了戰(zhàn)斗。隨他一起參加這次戰(zhàn)斗的,還有他的愛犬威利和《諾曼征服史》這本書。
在四架P-47戰(zhàn)斗機的護航下,巴頓的C-47飛機破云穿霧,很快降落在諾曼底海灘。32年前,巴頓參加完奧運會返回美國途中,第一次光臨此地,現在,為取得戰(zhàn)爭領域的這塊金牌,巴頓再次來到此地。
在布萊德雷的司令部里,巴頓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但巴頓感到,布萊德雷似乎沒有使用第3集團軍的意思。為此,他再次感到受了冷落,失望不已。
由于第3集團軍還在集結之中,布萊德雷又不讓巴頓參與制訂計劃,因此,巴頓在諾曼底仍然只能坐在冷板凳上,心急火燎地關注著戰(zhàn)局的發(fā)展。
布萊德雷的攻勢只取得了緩慢而吃力的進展,正像巴頓所預料的那樣,自然障礙增加了美軍進攻的難度,使他們只能一寸一寸地挪進,擔負主要進攻任務的美第8軍經過12天的激烈戰(zhàn)斗,只推進了8英里,便難以為繼,停止了進攻。
眼看著自己寄予厚望的攻勢遭到失敗,布萊德雷意識到他在科唐坦半島的中部地區(qū)打不下去了,決定取消這一攻勢,代之以一個更大膽、更堅定的計劃——“眼鏡蛇”作戰(zhàn)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布萊德雷要集中他的地面力量,加上空中優(yōu)勢,對德軍防線實施狹窄正面突破。布萊德雷從上一次攻勢受挫中汲取了教訓,“眼鏡蛇”無論從構思,還是后來的實施上,都是卓越和高超的,“歐洲后來發(fā)生的大部分戰(zhàn)役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過來的”,布萊德雷也因此為自己贏得了榮譽。
布萊德雷不會把巴頓丟下不管。他決定讓第3集團軍盡快投入戰(zhàn)斗,他找來了正沮喪不已的巴頓。巴頓剛剛接到盟軍地面指揮官蒙哥馬利的一項命令,該命令說,在盟軍到達阿弗朗什之前,第3集團軍不得投入戰(zhàn)斗。布萊德雷可不管這些,他告訴巴頓:“不要擔心,喬治,我從未見過這份命令,我將盡快讓第3集團軍投入戰(zhàn)斗?!?BR>
對于“眼鏡蛇”計劃,巴頓最初持一種懷疑態(tài)度。因為該計劃所要實現的戰(zhàn)役目標與上一次攻勢完全一樣——打開進入布列塔尼半島的大門。但是,當他仔細研究了這一計劃的內容之后,他對這個計劃熱心起來。
巴頓發(fā)現,這個計劃和他的想法如出一轍——強調使用裝甲部隊、沿公路網縱向進攻、通過狹窄走廊實施突破。他有理由相信,這個計劃是他的“一號作品”的翻版,或者至少受到它的啟發(fā),只是稍微審慎些。布萊德雷不是巴頓,他不可能像巴頓那樣走得那么遠。
“一號作品”是巴頓在來諾曼底前,在他的地圖上草擬的一份極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計劃。該計劃提出兩個基本方案:第一方案是,在諾曼底登陸的同時,以一個暫編軍在莫爾萊登陸,對德軍形成鉗擊之勢,使盟軍盡快突破灘頭陣地,轉入機動作戰(zhàn)。第二方案是,盟軍在諾曼底奪取灘頭陣地后,使用裝甲部隊,沿公路網縱向前進,通過一條狹窄的走廊地帶向縱深挺進,迅速突破阿弗朗什。采取這一方案,必不可少地要損失大量的坦克,但是只需48小時就可達到作戰(zhàn)目的。這個計劃當時沒有被采納,巴頓為此曾氣憤地對秘書說:“只要他們允許我執(zhí)行這個計劃,我敢肯定我可以將戰(zhàn)役時間縮短一半。即便功勞一點不歸我,我也不在乎?!?BR>
“眼鏡蛇”計劃同巴頓自己的命運息息相關,如果它的實施得以在德軍防線上打開一個突破口的話,巴頓的部隊就可以投入戰(zhàn)斗了。由于這個原因,加上巴頓覺得自己對“眼鏡蛇”擁有一份發(fā)明權,所以,在7月16日的高級參謀會議上,巴頓向其中的一些人傳達了這一計劃,并強調,該計劃仍屬機密,一定要守口如瓶。
這幫參謀都是巴頓堅定的支持者,又都是擬訂計劃的行家里手,聽過傳達之后,他們中的多數人都認為布萊德雷侵犯了巴頓的“版權”為此憤憤不平。結果導致了一段令人很不愉快的插曲。
第3集團軍的新聞發(fā)布官布萊克尼上校把“眼鏡蛇”計劃告訴了記者,并用極具暗示意味的話語表明該計劃最早出自巴頓。這一下,可是捅了馬蜂窩。向來溫和的布萊德雷氣得暴跳如雷,一是如此重要的作戰(zhàn)計劃被隨便泄露了,二是有人竟要同他爭奪“眼鏡蛇”計劃的發(fā)明權,因此他對巴頓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指責。
巴頓對部屬的胡鬧也非常惱火,但他知道一切都是為了他,因此,當他面對布萊德雷的指責時,態(tài)度之謙恭令布萊德雷難以置信。
風波暫時平息了。但布萊德雷對巴頓的疑慮無法消除。在對巴頓的使用上,他采取了一種“既用又不用”的策略,讓他領導著一個有名無實的龐大機構,同時又把他排除在真正的指揮機構之外。
此后的一段時間,是巴頓一生中最難熬的時光,小杜弗河附近的第3集團軍的司令部里,時常傳來巴頓罵娘聲。7月20日,有消息傳來,德國國防軍軍官企圖暗殺希特勒,巴頓有理由擔心戰(zhàn)爭可能會在由此引起的一場混亂中突然結束。巴頓再也坐不住了,他跑到布萊德雷的第1集團軍指揮部,向他懇求:“看在上帝份上,布萊德雷,你得讓我在戰(zhàn)爭結束以前投入戰(zhàn)斗。否則,我非死在這里不可。”
布萊德雷沒有同意讓巴頓和第3集團軍立即投入戰(zhàn)斗,但他保證,“眼鏡蛇”戰(zhàn)役后,第3集團軍將有打不完的仗。
“眼鏡蛇”戰(zhàn)役原定于7月24日開始,由于陰雨,空軍無法出動給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和掩護,被迫推遲了一天。
7月25日,也就是進攻歐洲開始日后的第七周,天氣好轉?!把坨R蛇”作戰(zhàn)行動正式開始。
在5英里長、1英里寬的地區(qū),盟軍第八、第九航空兵部隊出動二千多架次飛機,炸彈4700噸。諾曼底一片火海。
在轟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情況,一些炸彈未擊中德軍目標,反而錯投到美軍陣地上,造成己方人員傷亡,特別是接替巴頓出任虛構的第1集團軍群的麥克奈爾將軍也被當場炸死。但總的來說,這種飽和轟炸,達到了預期的戰(zhàn)術效果。當柯林斯將軍的第7軍發(fā)起進攻后,發(fā)現德軍的抵抗簡直是一團糟。于是,他當機立斷,把所有的預備隊都用上了,屬于第3集團軍的第8軍也加入了戰(zhàn)斗序列。戰(zhàn)斗進行得如此順利,到7月27日,“眼鏡蛇”作戰(zhàn)計劃的基本目標已全部實現。
布萊德雷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下一步用不用巴頓。由于猜忌還未消除,布萊德雷當時“渴望把此戰(zhàn)僅限于第1集團軍”,但他又是現場的指揮官,他知道“眼鏡蛇”戰(zhàn)役后,要擴大突破的戰(zhàn)果,巴頓已必不可少。怎樣安排巴頓呢?布萊德雷為此煞費了一番苦心。
7月28日,布萊德雷下令,讓巴頓以第1集團軍副司令的身份去監(jiān)督第8軍擴大戰(zhàn)果,并盡快使第15軍投入戰(zhàn)斗。同時,布萊德雷強調,在第3集團軍正式投入戰(zhàn)斗以前,巴頓還不能負責第8軍,他把這解釋為“一種行政上的權宜之計”。
布萊德雷的意圖是很清楚的,他是在利用巴頓求戰(zhàn)心切的心理,榨取他的油水,既要巴頓為他賣力地干,又要嚴格限制他的影響。
對巴頓來說,能參加戰(zhàn)斗便意味著一切,他可不在乎這些雞蟲得失。對于自己近乎降級使用的安排,他毫不在意。兩年前,他就曾經說過:
“只要能讓我參加戰(zhàn)斗,我甘當一名少尉?!?BR>
巴頓立刻帶著參謀長加菲將軍趕往第8軍司令部。
監(jiān)督單獨的一個軍(名義上不是指揮),同指揮一支集團軍相去甚遠,但巴頓很知足,他已把第8軍當成演奏他的戰(zhàn)爭前奏曲的理想樂器,樂譜早就存在他的腦子里了。
由于交通阻塞,第8軍的推進速度已大為減慢。巴頓來到第8軍后,將米德爾頓原來的部署顛了一個個兒,原先用作預備隊的第4、第6裝甲師被調上來擔任前鋒,目標直指布列塔尼的門戶——阿弗朗什。
7月29日,兩個裝甲師快速出擊,戰(zhàn)斗進展之快,令敵我雙方都感到不可思議。到第二天,第4裝甲師就攻占了阿弗朗什,第6裝甲師則攻占了格朗維爾。這樣驚人的速度,與其說是戰(zhàn)斗,還不如說是快速的行軍。
巴頓沒有讓自己創(chuàng)造的奇跡捆住手腳,他命令部隊繼續(xù)向南進攻,占領河流渡口。7月31日,兩個裝甲師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該地區(qū)的交通要沖蓬托勃爾橋落入美軍手里,這里有3條公路,分別通往西面的布列塔尼、南面的盧瓦爾和東面的塞納河。當晚,美軍又奪取了塞納河上的兩個水壩,避免了德軍毀壩放水、阻止美軍行動的可能性。至此,布列塔尼的門戶洞開,注定要成為盟軍案板上的魚肉。
比輝煌的戰(zhàn)果更令人可喜的是,布萊德雷和巴頓之間的隔閡也消除了。在巴頓的一生中,只有這一次他牢牢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以德報怨,以坦蕩的胸懷化解了布萊德雷對他的疑慮。在接到勝利的消息后,布萊德雷立刻打電話向巴頓表示祝賀,他懷著愧疚之情,友好地向巴頓表示:“等戰(zhàn)爭一結束,我就陪你周游你所戰(zhàn)斗過的每一個地方?!?BR>
從此,布萊德雷感到他已無法離開巴頓了。共同的作戰(zhàn)實踐使他們之間拋棄前嫌,結成了牢固的友誼,令人吃驚,令人羨慕。
2. 橫掃布列塔尼
1944年8月1日,對巴頓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第3集團軍正式地、獨立地、全部地投入了戰(zhàn)斗。
這一天,艾森豪威爾正式接管了盟國地面部隊的總指揮權,統一指揮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和布萊德雷的第12集團軍群。美國第12集團軍群由第1集團軍和第3集團軍組成,霍奇斯接替布萊德雷出任第1集團軍司令,巴頓的第3集團軍也正式組建完成,下轄第8軍、第15軍、第20軍和第12軍。為了給德國人一個意外的打擊,艾森豪威爾決定:第3集團軍暫時仍是一支“黑軍”,屬高級機密,部隊暫不使用新肩章和標志,并對輿論界嚴格封鎖消息。所以,當巴頓領著第3集團軍狠揍德國人的時候,希特勒仍在詢問他的情報部門:“巴頓在哪里?”
在第3集團軍投入交戰(zhàn)的那一天,諾曼底的戰(zhàn)局對交戰(zhàn)雙方來說,都是混亂不堪和令人眼花繚亂的。
前線像是一條彎彎曲曲的長蛇,從阿弗朗什下端的海邊起,一直蜿蜒伸長至卡昂東北部的英吉利海峽。盟軍此時在諾曼底已有100萬的兵力,被編成十個軍,另有三個軍可招之即來。德第7集團軍的三個軍和西線裝甲集團軍的四個軍,部署在從塞厄河畔的布拉塞往東延伸的整條戰(zhàn)線上,東重西輕,尤其戰(zhàn)線的最西部幾乎是一片空白。德軍防線上的缺口已越來越大,德軍的抵抗仍很頑強,但是他們已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防御和反擊。
在這樣一種已急劇變化了的形勢面前,第3集團軍所受領的第一個任務仍是“霸王”計劃中所規(guī)定的布列塔尼,即由阿弗朗什周圍地區(qū)向南推進,直插雷恩,然后揮師向西,橫掃布列塔尼,奪取半島上的港口。
巴頓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奪取港口的意義已不像“霸王”戰(zhàn)役原先預料的那么重要了,戰(zhàn)役重點此時應轉到科唐坦以南、西南和東南的廣闊地域。因為希特勒此時已經做了放棄布列塔尼的準備,他撤出了那里的所有機動部隊,把他們轉而布置在盟軍進攻的正面,旨在進行正面抵抗,并尋找機會,實施反擊。據此,巴頓建議修改戰(zhàn)役計劃,把主攻方向向左大轉彎,將德軍擠到塞納河邊的一個大口袋里,然后再拉緊絞索。至于布列塔尼,只需動用一個軍的力量便足以完成任務。
巴頓的想法未被布萊德雷所接受,卻為艾森豪威爾所默許。事實上,艾森豪威爾此時也正在努力勸說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把主攻方向轉向法國腹地。憑借盟國地面部隊總指揮艾森豪威爾將軍撐腰,巴頓決心按自己想法干下去了。
8月1日下午,第3集團軍按巴頓的計劃投入戰(zhàn)斗。對原主攻目標布列塔尼,巴頓只派了第8軍,并限定他們在5天內拿下布列塔尼最南端的布雷斯特。巴頓認為,“布列塔尼之敵已如風中殘燭,不堪一擊,戰(zhàn)斗可以迅速解決”,5天時間綽綽有余。為此,他同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的蒙哥馬利打了一個“豪賭”,賭注5英鎊,巴頓認為自己贏定了。巴頓同時規(guī)定,在第8軍進入布列塔尼的同時,第3集團軍其他各軍一律轉向東線作戰(zhàn)。
當天,第8軍在巴頓的親自指揮下,沖過阿弗朗什山口,如下山之虎直撲布列塔尼。
巴頓同第8軍軍長米德爾頓,在戰(zhàn)術運用問題上再次發(fā)生爭執(zhí)。像在“眼鏡蛇”戰(zhàn)役中一樣,米德爾頓再次把裝甲兵放在步兵后面,巴頓對此無法容忍,再一次干預指揮,把米德爾頓的部署顛倒過來,讓裝甲師打前鋒。第六裝甲師師長格羅在戰(zhàn)術觀點上,屬于巴頓一派,巴頓派他孤軍直指200英里外的布羅斯特,格羅對此欣然受命,立刻行動起來,到8月3日,他已推進至距布雷斯特只有100英里的盧代阿克。
就在這時,布萊德雷來到第8軍司令部,米德爾頓立即向他訴苦,并聳人聽聞地說:“我那8萬士兵會陷入包圍和孤立,面臨滅頂之災。”
布萊德雷被巴頓冒險的戰(zhàn)術行動驚呆了,也被他如此一意孤行激怒了,他氣憤地說:“喬治這個混蛋就知道冒險,而不知道戰(zhàn)術的重要和集體的配合行動,為追逐個人名利,他一味地命令部隊往前沖,甚至不惜危及整個戰(zhàn)役。我不管是明天還是10天之后拿下布雷斯特,我們不能鋌而走險,暴露自己的翼側?!?BR>
于是,在布萊德雷的支持下,米德爾頓向格羅發(fā)去命令:部隊立即集結,原路返回,攻占迪南,為全軍大規(guī)模進攻圣馬洛創(chuàng)造條件。
格羅被這道命令氣瘋了,但也無可奈何,他只能遵命行事。
8月4日上午11時,正當格羅同參謀們一起研究進攻迪南的計劃時,怒氣沖沖的巴頓出現在他的面前。
“這是誰的混帳主意?”巴頓在咆哮。
“是布萊德雷和米德爾頓的命令,將軍?!?BR>
“米德爾頓真是個優(yōu)秀的步兵??!從現在起,你不需要理會任何讓你停止前進的命令,除非是我下的。你馬上向布雷斯特前進,我去替你解釋。記住,讓敵人去擔心側翼,而不是我們?!?BR>
“是,將軍。”格羅一臉欣喜。
第6裝甲師立刻行動起來,星夜兼程地趕往布羅斯特??墒牵谒麄儽焕速M的24小時里,德軍抓住了喘息之機,布羅斯特的防御得到加強,美軍后來不得不花10天的時間,才拿下這座城市。
約翰·伍德的第4裝甲師遭到了同第6裝甲師相同的命運,在巴頓親自解除了來自米德爾頓的干預后,該師迅速攻占了瓦恩和洛里昂一線,為全殲布列塔尼之敵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這種“颶風式”的作戰(zhàn)行動中,巴頓的集團軍情報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這支被稱為“禁衛(wèi)騎兵隊”的情報隊,經常繞過正常渠道直接向集團軍情報所匯報,使巴頓及其參謀部能及時、準確地了解戰(zhàn)區(qū)的情況,巴頓所有那些被人誤解為魯莽、冒險的命令和行動,都是以這些準確的情報為后盾的,決不是頭腦發(fā)熱,胡打蠻干。
戰(zhàn)役進行到這個時候,巴頓在一開始就預見到的那些事情,開始為盟軍其他高級指揮官所了解:“霸王”計劃確實要做大的修正,美軍的主要任務應是向東推進,進入歐洲腹地。
布萊德雷再一次理解了巴頓的價值。布萊德雷在給巴頓的新指令中,除要求他繼續(xù)奪取布列塔尼外,還暗示他可使用第15軍和第20軍向各個方向進發(fā)。
領導者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終于取得統一,緊湊有序取代了混亂不堪,將士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尤其是巴頓,長期以來勒住他脖子的韁繩被松開了,他可以放開手腳地去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布列塔尼已失去戰(zhàn)略意義,巴頓把這碟剩菜整個地交給了米德爾頓,他自己則把目光轉向了更為遙遠的腹地。一個在法萊斯圍殲德軍的計劃已在他心中形成。
3. 法萊斯,坎尼之夢
盟軍主力改向法國腹地進攻后,最初的進展十分順利。
美第1集團軍在霍奇斯將軍指揮下,向莫爾坦地區(qū)發(fā)起強大的攻勢,號稱德軍精銳的第11空降軍、第84軍和第47裝甲軍負隅頑抗,戰(zhàn)斗進行得異常激烈。
英第2集團軍在登普西將軍的領導下,向莫爾坦德軍的側翼發(fā)起猛烈的鉗式攻勢,對第1集團軍給予了強有力的配合。
在英美軍隊的合鉗過程中,德軍左支右絀,力不從心,其右翼開始潰退,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巴頓抓住這個時機,立刻調動他的裝甲部隊迅速插進,長驅直入。至8月6日,第15軍已抵馬延河一線,第20軍到達盧瓦爾河。接著,第15軍又由東南轉向東進軍,攻占勒芒,與友鄰部隊一起對勒芒以北法萊斯地區(qū)的德軍形成合圍之勢。
巴頓欣喜地看到,他有可能在法萊斯地區(qū)圓一個夢,一個從公元前261年起,幾乎每一個將軍都有的夢,重現坎尼之戰(zhàn)的夢。
公元前261年,在第二次布匿戰(zhàn)爭中,古迦太基最偉大的軍事統帥漢尼拔在坎尼同數倍于己的羅馬軍團相遇,他以中路牽制、兩翼迂回包圍的戰(zhàn)術,合圍并全殲了對手,創(chuàng)造了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跡。從此,坎尼之戰(zhàn)作為輝煌的戰(zhàn)例,為一代又一代的軍事家所效仿。蘇德戰(zhàn)爭初期,古德里安用他的裝甲集群在基輔上演了一出現代坎尼之戰(zhàn),蘇西南方面軍被合圍,損失慘重。如今,法萊斯又出現了重演坎尼之戰(zhàn)的機會。
正在巴頓思考著怎樣獲得漢尼拔式的榮耀時,他突然得到了一份令人難以置信的情報:
德軍將在莫爾坦地區(qū)進行大規(guī)模反攻。
就軍事常識而言,在絕對優(yōu)勢的盟軍大舉進攻面前,希特勒所能做出的選擇,要么是全面撤退,要么是收縮戰(zhàn)線。但戰(zhàn)爭狂人希特勒不是那種按常規(guī)行事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歷史對此已有詳盡的記載,莫爾坦反攻的想法并不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同后來的阿登反撲相比,它或許只能算是一場豪賭前的試手氣。
莫爾坦反攻計劃是希特勒在他東普魯士堡的司令部里想出來的。前線偵察情況表明:盟軍(其實就是第3集團軍)進展過速,戰(zhàn)線過長,翼側完全暴露無余,希特勒決心利用這個“空前絕后的、全面扭轉戰(zhàn)局的天賜良機”,讓第7集團軍突破莫爾坦與阿弗朗什之間的美軍戰(zhàn)線,并向前推進至海邊,切斷布列塔尼的美軍后路,一舉殲滅之。希特勒狂妄地以為,這一攻勢將給他帶來一生中最大的勝利,將盟軍的“霸王”作戰(zhàn)徹底粉碎。他向部下瘋狂地叫囂:“向敵軍完全暴露的地區(qū)進攻,要不惜一切代價,這是惟一的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BR>
巴頓的情報清楚地表明,德軍能投入這次反攻的只有嚴重缺編的四個師,不足為慮,因此,他一面以三寸不爛之舌應付布萊德雷的警告,一面在他分散的戰(zhàn)線上繼續(xù)展開作戰(zhàn)行動。為防萬一,他還是命令第80步兵師、法第2裝甲師和第35師在圣希拉爾附近待命。
8月7日拂曉剛過,在馮·克魯格將軍指揮下,德軍發(fā)動了反攻,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大批德軍裝甲部隊插入了美第7軍和第19軍的結合部,越過了莫爾坦,直撲儒維尼和勒梅斯尼爾—托維一線。
布萊德雷迅速、冷靜地穩(wěn)定了局勢。美軍強大的航空兵火力打得德軍損失慘重,士氣一落千丈;地面部隊在火炮和坦克炮火力支援下,以壓倒的優(yōu)勢頂住了德軍進攻的勢頭,并且,后續(xù)部隊也在源源不斷地開來。
德軍第一天的攻勢受挫后,希特勒賊心不死,他不顧克魯格的反對,命令德軍于11日發(fā)起第二次攻勢,結果遭到美第1集團軍的迎頭痛擊,霍奇斯將軍不僅收復了失地,而且向德軍防線縱深展開了進攻。8月12日,德軍的反撲徹底宣告失敗。
當德軍把賭注壓到莫爾坦戰(zhàn)役時,巴頓并沒有放棄他的坎尼之夢,利用德軍發(fā)動正面進攻之機,第3集團軍按巴頓的命令,對德軍實施了側翼迂回。
和巴頓一樣做著坎尼之夢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蒙哥馬利,另一個是布萊德雷。
早在8月4日,蒙哥馬利在一份“總的戰(zhàn)局與指令”的文件中,提出了一個圍殲塞納河以西德軍的計劃。該計劃要求以正面的盟軍將德軍牽制在法萊斯和莫爾坦一帶,盟軍兩翼對德軍實施迂回包圍。巴頓的第15軍擔任追擊的先鋒,占領勒芒后向北推進,在左翼推進的加拿大部隊則向南朝法萊斯和阿讓唐推進,兩軍會合,封閉德軍退路。
布萊德雷的夢做得稍晚一些。8月7日,在德軍發(fā)動莫爾坦反撲的當天,他通過對戰(zhàn)局變化的研究,欣喜地看到“德軍由于發(fā)起這場進攻,反而招致了從南北兩方受到包圍的危險”。布萊德雷一向以穩(wěn)健著稱,因此他不贊成蒙哥馬利和巴頓的遠距離迂回包圍的做法,主張采取近距離合圍戰(zhàn)術。經過交涉和進一步研究之后,最后他還是基本接受了蒙哥馬利和巴頓的方案,決定對德軍來個關門打狗,甕中捉鱉。
8月9日,巴頓接到了布萊德雷的命令后,當即向第15軍發(fā)布了一道具有歷史意義的命令:
“沿勒芒—阿朗松—塞厄斯軸線進行的下一階段戰(zhàn)斗的目的是:將迄今仍在沿英吉利海峽一線同盟軍對峙的德軍趕至巴黎和魯昂之間的塞納河邊。
“根據此計劃,你部要沿勒芒—阿朗松—塞厄斯軸線前進,目的是首先奪取塞厄斯—卡魯熱一線,包括塞厄斯和卡魯熱兩城;現將第5裝甲師和第79、第90步兵師及法國第2裝甲師劃歸你部,供你部準備向縱深推進之用。你的作用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殲滅德軍于你的前沿。”
這道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最后沒能創(chuàng)造歷史,法萊斯之戰(zhàn)最終沒有成為現代坎尼合圍戰(zhàn),但過錯不在巴頓。
二千多年前,漢尼拔曾經指出:戰(zhàn)爭往往受到機遇的因素和不可捉摸的人的因素的制約。在巴頓圓現代坎尼之夢的關鍵日子里,他很不幸地遇到這兩個因素同時對己不利的局面。
第15軍軍長海斯里普對巴頓這一指令的潛臺詞,心領神會,于9日當天就開始了進軍。第二天,部隊到達阿朗松和塞厄斯,并開始執(zhí)行巴頓的命令。
8月11日,巴頓離開自己的指揮部,在參謀長加菲將軍的陪同下,視察了設在勒芒以北的第15軍司令部,接著又巡視了第79師、第5裝甲師和第90師。最后,他去找勒克萊爾將軍。
勒克萊爾指揮的是法國第2裝甲師,他是法國人心目中的傳奇英雄。第2裝甲師曾在北非接受過戰(zhàn)火的洗禮,又在英國受過嚴格的整訓,具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如今,他們在失去的國土上作戰(zhàn),早就憋足了一口氣,迫切要求殺敵復仇的機會,以恢復法蘭西的光榮。這樣一支部隊被編進第3集團軍,巴頓感到如虎添翼。
8月11日這一天,美法軍隊向前推進了15英里,離阿讓唐只有一半的路程了。直到這時,德軍統帥部才發(fā)現形勢的嚴峻性,意識到有被盟軍合圍的危險,遂停止了莫爾坦反撲,將裝甲部隊向阿讓唐方向緊急調動,但為時已晚,阿讓唐此時已亂成一鍋粥,防御薄弱得只需輕輕一扯便能撕得粉碎。對巴頓來說,這是他眼中的一道小菜,他已經向部隊宣布:8月12日的目標就是阿讓唐。
可是,巴頓居然沒有吃下這道小菜,德軍脆弱的防線居然被守住了。
這也許不可思議,但原因非常簡單,“德軍所以能守住,并非由于它的能力,而是因為美軍突然停止了進攻”。
硬生生拽住第3集團軍前進步伐的是幾聲清脆的電話鈴聲,1944年8月13日上午11時30分,它在圣詹姆斯巴頓的戰(zhàn)場指揮所里響起。
打電話的是布萊德雷的參謀長利文·艾倫少將,巴頓不在辦公室里,加菲將軍替他接了電話。艾倫告訴加菲:“布萊德雷將軍讓我通知巴頓將軍,在任何情況下不得超越英、美軍隊在法萊斯—阿讓唐一線的戰(zhàn)區(qū)分界線,第15軍的推進必須止于阿讓唐—塞厄斯一線?!?BR>
加菲把情況向巴頓做了匯報,巴頓知道,這意味著他的部隊將在唾手可得的阿讓唐前原地踏步,這令他非常惱火,他不明白布萊德雷為什么要下這樣一道命令,他無論如何感到無法理解。于是,他給第12集團軍群打去電話,試圖說服布萊德雷收回成命。
巴頓不是布萊德雷,他不了解布萊德雷的苦衷。對布萊德雷來說,下達這樣一道命令(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自有他的原因。
首先,他得照顧美、英兩軍的團結。雙方雖然聯合對德作戰(zhàn),但彼此間的對立情緒也很嚴重。在制定這一兩翼迂回計劃時,雙方曾確定以阿讓唐為分界線,在那里會合完成合圍。但是,由于英軍方面遭到了德軍極其頑強的抵抗,當巴頓到阿讓唐時,英軍仍在很遠以外挪進。形勢很清楚,如果巴頓繼續(xù)進攻,那么整個法萊斯將成為美軍的盤中大餐,而這也恰恰是蒙哥馬利的夢中美味。布萊德雷有理由擔心這會激化已有的對立情緒,甚至不排除在美軍越過戰(zhàn)斗分界線時,兩軍之間發(fā)生沖突。
其次,布萊德雷同巴頓不同,在軍事思想上,他是穩(wěn)健派,是側翼安全論的堅定信奉者。如果說巴頓更重視速度的話,他則更重視安全,這一點上,他同蒙哥馬利倒有一些相似之處。因此,布萊德雷認為,如果讓第15軍向法萊斯推進,該軍戰(zhàn)線將突然加長40英里,兩翼完全暴露,很容易被德軍攔腰切斷。
第三,越過阿讓唐就是盟軍的轟炸區(qū),“眼鏡蛇”戰(zhàn)役中美軍遭己方飛機誤炸的慘劇,布萊德雷記憶猶新,麥克奈爾將軍的死讓他至今心有余悸。
巴頓的請求被轉到布萊德雷那里。布萊德雷當時正在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于是他就巴頓的請求同艾森豪威爾一起進行了商量。艾森豪威爾本來是一心盼著將德軍圍而殲之的,但看到巴頓如此孤軍深入,他也被虛構出來的危險嚇住了,于是,他同意了布萊德雷的主張,當即親筆簽發(fā)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巴頓的請求被徹底否定了,他只能在阿讓唐陣地上,坐等著加拿大集團軍前來會合。
即便是在這個時候,痛殲德軍的良機也仍未消失??墒?,8月14日,布萊德雷又發(fā)布了一道錯誤的命令,把大好機會徹底葬送了。
根據英國情報機關提供的情報,布萊德雷錯誤地認為法萊斯—阿讓唐口袋里的德軍主力已經逃出包圍圈。因此,他命令在阿讓唐只留下二個師等候與加軍會師,主力部隊則轉到東北方向追擊德軍。結果,8月19日,當美軍與加軍會師完成合圍之后,才發(fā)現德軍主力12個師還在他們的口袋里,可是由于兵力不足,口袋無法扎緊,20日至21日間,4萬多名德軍成功地從包圍圈中突圍出去。現代坎尼之夢最終還是一個夢。
事后,布萊德雷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為此感到深深的內疚和自責。巴頓批評他“有疑即?!?,他誠懇地接受了這一指責。
昔時已去,來日當追。懊悔也罷,遺憾也罷,對巴頓以及盟軍所有將士來說,法萊斯已成為過去,他們的目光投向了新的戰(zhàn)斗。在這場新的戰(zhàn)斗中,他們將把法萊斯的漏網之魚同塞納河的獵物一口吃掉。
4. 塞納河大圍殲
1944年8月14日,這是巴頓和第3集團軍在法國正式參戰(zhàn)兩星期的日子。在這兩星期里,他們從阿弗朗什向東推進了150英里,解放了大片法國領土,巴頓不無自豪地宣稱“第3集團軍比有史以來的任何其他軍隊都前進得更快、更遠”。
但是,直到這時,巴頓和他的第3集團軍仍然被人為的“保密”關在無法見人的黑房子里,所有各級的戰(zhàn)報和新聞中,都找不到有關他們的一點記載,就連比阿特麗斯也無法知道她丈夫的任何準確的消息。當然,憑著一種女性的直覺,她猜到從布列塔尼之戰(zhàn)開始,有很多榮譽是屬于巴頓的,對此她堅信不疑。
事實上,巴頓及其部隊投入戰(zhàn)斗不久,德軍就已經知道他們的對手是誰了,只有傻瓜才會被繼續(xù)蒙在鼓里。所謂“保密”,這時早已失去其軍事意義,它只能徒增巴頓的痛苦壓抑之情,挫傷第3集團軍的高昂士氣。他們取得了輝煌偉大的勝利,榮耀和桂冠卻戴在別人的頭上。“這還有一點公正嗎?”巴頓發(fā)出了吶喊。
布萊德雷感到有些過意不去了。在法萊斯戰(zhàn)役前,他曾對海斯里普允諾,對第15軍解除保密限制。他曾向艾森豪威爾提出這個問題。艾森豪威爾很爽快地就答應了。布萊德雷于是進一步提出,對整個第3集團軍解禁,艾森豪威爾卻表示反對。他說:
“喬治給我找了這么多麻煩,在我這可憐的老腦袋瓜上,就剩下幾根白發(fā)了。讓喬治多干些時候再上頭條新聞吧!”
巴頓的擁護者們再也不耐煩了,他們強烈地呼吁給巴頓以應有的榮譽?!睹餍峭韴蟆芬玫聡侣勆缍啻闻栋皖D在法國的消息,以此證明繼續(xù)對巴頓進行“保密”是荒謬的。在這種情況下,艾森豪威爾決心對巴頓實行解禁。
8月15日,艾森豪威爾舉行了一個記者招待會,向全世界宣布:“第3集團軍在戰(zhàn)斗,指揮這個軍的是巴頓將軍。”很快,巴頓的名字在西方世界的每家報紙上的頭條新聞中播出。
第3集團軍在一片頌揚喝彩聲中,繼續(xù)大踏步地前進。
根據巴頓的計劃,第3集團軍應以最快的速度向塞納河挺進,并以芒特—加西庫爾和埃爾博夫為主要對象進行另一次大包圍,向東直取巴黎。
眼下,戰(zhàn)局的前景對盟軍來說,十分美好,但實際上還存在許多勝負難卜的因素。由于第3集團軍幾乎是在大踏步地前進,它所進行的真正的戰(zhàn)斗并不多,德軍的有生力量沒有被消滅,局勢仍然是飄忽不定的。
在布列塔尼,德軍仍在幾個港口據點里負隅頑抗,第8軍被牽制在這里無法脫身的情況,一直延續(xù)到9月份。
在法萊斯,由于最高司令的命令有誤,已成甕中之鱉的德軍,奇跡般地逃出至少有4萬人之多。有人認為逃出去的有8萬人,因為當盟軍最后占領這一地區(qū)時,只發(fā)現1萬多具尸體和不多的俘虜。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以后的戰(zhàn)斗中,德軍不僅能繼續(xù)組織起有效的防御,甚至還發(fā)動了比莫爾坦戰(zhàn)役更大的一次反撲——阿登反撲。
戰(zhàn)局仍然模糊,但這沒能阻止巴頓按他的戰(zhàn)術思想繼續(xù)大踏步前進。1944年8月,第3集團軍裝甲鐵流實施了勝利大進軍。
第12軍在吉爾伯特·庫克少將的指揮下,占領了圣女貞德的城市——法國南部重要城市奧爾良市;
第20軍于8月18日進占歷史名城沙特爾,并得到一個完好無損的飛機場,該軍前鋒距巴黎僅有50英里了;
第15軍越過了厄爾河,并不戰(zhàn)而取德勒。
至此,第三集團軍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從三面對巴黎形成了半圓形包圍。攻克巴黎指日可待。解放巴黎這座千年古城,對巴頓來說,不僅意味著他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項榮譽,而且也是個感情問題,他將親手洗去這座他熱愛的城市所蒙受的玷污。
艾森豪威爾此時卻在猶豫,這種猶豫并非出自軍事方面的原因。在巴黎附近的這三個軍,動用其中任何一個軍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占領巴黎。艾森豪威爾主要考慮的是政治和后勤方面的問題。
一則,戴高樂的民族主義情緒很濃,在很多現實問題上,他與盟軍都發(fā)生了矛盾和沖突。眼下他正堅持首先進入巴黎必須得是法國軍隊。
二則,盟軍后勤供應承受的壓力過大。由于巴頓進展過速,盟軍的供應線幾乎一下子從諾曼底伸到了塞納河,戰(zhàn)略物資的供應,主要是汽油供應已顯不足;而一旦解放巴黎,盟軍還得每天向400萬巴黎居民提供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這對本已緊張的供給系統來說,無疑是難以承受的重負。
再則,德軍事實上已放棄了巴黎。從戰(zhàn)略上講,占領巴黎對進攻德國并無多大意義,艾森豪威爾是克勞塞維茨學說的信奉者,一向認為“殲滅敵軍勝于奪取土地”。他認為當務之急是繞過巴黎,追殲德軍主力,巴黎可以回頭再收拾。
8月15日,巴頓得到布萊德雷的命令:第三集團軍繼續(xù)向塞納河全速推進,粉碎德軍逃跑的企圖。
巴頓聽出了這一命令的潛臺詞:進攻巴黎與第三集團軍無緣。他對此大失所望。他的部下也十分震驚。但作為軍人,他們只能服從。
8月17日,第15軍由德勒向塞納河前進了25英里,強占芒特。巴頓的坦克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德軍風聲鶴唳,一觸即潰,退縮至萊桑德利和奎恩間的塞納河渡口附近。
17日夜間,芒特地區(qū)狂風大作。趁著月黑風高,巴頓指揮第79師強渡塞納河。德軍對此完全沒有預料。結果,渡河部隊基本未遇到抵抗,第79師順利完成渡河任務。第二天,該師又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設在拉羅利的德第13集團軍群指揮部,并向剛到達這一地區(qū)的德軍發(fā)起了進攻。至23日,一座能通過各種交通工具的橋梁橫跨在塞納河上。
20日拂曉,第5裝甲師開始向西北方向的盧維耶推進。德軍在這里的防御力量很弱,但他們利用易守難攻的地形,還是遲滯了第5裝甲師整整五天。
與此同時,第19軍在左翼向埃爾本夫發(fā)起進攻,至25日,全面占領該城。
上述部隊完成任務后,全部撤回了原防區(qū)為英國第2集團軍留出一條暢通的大道,以便他們去封閉韋爾農和萊桑德利之間的塞納河地段。
作為“美軍中頂呱呱的打氣人”,巴頓在這段日子里充分發(fā)揚了他“事必躬親”的作風,親自鼓舞士兵的斗志,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將軍們在他的激勵之下,也都親臨戰(zhàn)場,不斷以個人英勇的行為來鼓舞他們沒有戰(zhàn)斗經驗的部屬。
21日,第12軍在新任軍長埃迪的率領下,繼續(xù)向前猛沖。第4裝甲師巧妙地繞過德軍固守的穆塔吉斯,神不知鬼不覺地占領了桑城。桑城的德國守軍對此渾然不知,許多軍官穿著假日禮服去圣艾蒂安大教堂去做禮拜,結果正好碰上了進城的美軍。22日晨,第4裝甲師在塞納河對岸建立了一個橋頭堡。幾天后,穆塔吉斯的德國守軍也被全部肅清,第4裝甲師推進到特魯瓦市郊。
第20軍在左翼以同樣的氣勢向默倫至蒙特羅一線推進。21日,第5師粉碎了德軍在埃索訥河的防線,次日推進至楓丹白露,23日抵達塞納河畔的蒙特羅,并占領了渡口,與此同時,第7裝甲師的裝甲洪流也在向默倫涌去。
至25日,第3集團軍已在巴黎以南塞納河的上游和特魯瓦河段上占據了四個橋頭陣地。
這時候,德國人意識到自己再一次面臨被圍殲的危險。整個8月下旬,他們拼命向東撤退。由于第3集團軍早已占領了塞納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軍重武器、車輛的撤退嚴重受阻,結果在奎恩的南面和西南面兩個河道大轉彎處,擠滿了急著過河的德軍和各種車輛,盟軍空軍乘機出動,對這兩個地區(qū)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空襲,給德軍造成了滅頂之災,擊毀坦克二百余輛,其他各式軍車近4000輛。要不是友鄰部隊動作稍慢,使奎恩的缺口未完全封閉,是役幾乎要將德軍主力完全吃掉。最后,約有近3萬的德軍再次逃脫覆滅的命運。
在巴頓痛擊塞納河畔德軍的同時,已從第3集團軍劃撥給第1集團軍的法第2裝甲師,在勒克萊爾將軍的率領下,八面威風地開進了巴黎,隨即被湮沒在歡迎的人群、鮮花、彩帶和氣球的海洋之中。這一天,巴黎全城狂歡。
巴頓是以酸溜溜的心情關注著這一切的,不過他很快就變得愉快起來,第2裝甲師進入巴黎后,逢人便說他們屬于第3集團軍,而不屬于第1集團軍。巴頓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巴黎的解放,標志著“霸王”戰(zhàn)役正式結束。1944年8月的歷史,記載的是巴頓和第3集團軍這樣輝煌的戰(zhàn)績:他們向前推進了500英里,解放了近4.8萬平方公里土地,斃傷俘德軍10萬余人,摧毀、繳獲坦克500輛,火炮200門,而他們自己僅付出1.6萬人傷亡的代價。
令人難以置信的戰(zhàn)績,奠定了巴頓無可爭辯的戰(zhàn)神地位。此刻,這位戰(zhàn)神沒有沾沾自喜,他盯著作戰(zhàn)地圖,把目光越過塞納河,指向遠方的德國心臟地區(qū),在他心中,一個更加偉大的進軍宏圖正在醞釀之中。
上一篇:第六章 將星黯淡的日子
下一篇:第八章 最后的較量
網友關注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二十一章 王衛(wèi)二劉傅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上帝的食物
- 洗染匠和理發(fā)師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烏木馬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駝背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三根綠枝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麥穗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章 守衛(wèi)城門的人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qū)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qū)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xù)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