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名利場》是英國十九世紀小說家薩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熱鬧的英國十九世紀中上層社會。當時國家強盛,工商業發達,由榨壓殖民地或剝削勞工而發財的富商大賈正主宰著這個社會,英法兩國爭權的戰爭也在這時響起了炮聲。中上層社會各式各等人物,都忙著爭權奪位,爭名求利,所謂“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名位、權勢、利祿,原是相連相通的。
故事主角是一個機靈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嘗過貧窮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擺脫困境。她不擇手段,憑諂媚奉承、走小道兒鉆后門,飛上高枝。作為陪襯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個富商的女兒。她懦弱溫柔,馴順地隨命運播弄。從貧賤進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穩!富家女的運途亦多坎坷,兩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構成一個引人關懷又動人情感的故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畢肖。薩克雷富譏智,善諷刺,《名利場》是逗趣而又啟人深思的小說。
薩克雷是東印度公司收稅員的兒子,受過高等教育,自己卻沒什么財產。他學法律、學畫都不成功,一連串失敗的經歷,只使他熟悉了中上層社會的各個階層。《名利場》的背景和人物,都是他所熟悉的。
他不甘心寫小說僅供消遣,刻意寓教誨于娛樂,要求自己的小說“描寫真實,宣揚仁愛”。“描寫真實”就是無情地揭出名利場中種種丑惡,使個中人自知愧慚;同時又如實寫出追求名利未必得逞,費盡心機爭奪傾軋,到頭來還是落空,即使如愿以償,也未必幸福,快樂。“宣揚仁愛”是寫出某些人物宅心仁厚,樂于助人而忘掉自己,由此擺脫了個人的煩惱,領略到快樂的真諦。
薩克雷寫小說力求客觀,不以他本人的喜愛或愿望而對人物、對事實有所遮飾和歪曲。人情的好惡,他面面俱到,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點,也不遺漏狡猾、鄙俗人的一節可取。全部故事里沒有一個英雄人物,所以《名利場》的副題是《沒有英雄的故事》,就是現代所謂“非英雄”的小說。這一點,也是《名利場》的創新。
楊絳
故事主角是一個機靈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嘗過貧窮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擺脫困境。她不擇手段,憑諂媚奉承、走小道兒鉆后門,飛上高枝。作為陪襯的人物是她同窗女友、一個富商的女兒。她懦弱溫柔,馴順地隨命運播弄。從貧賤進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穩!富家女的運途亦多坎坷,兩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構成一個引人關懷又動人情感的故事。穿插的人物形形色色,都神情畢肖。薩克雷富譏智,善諷刺,《名利場》是逗趣而又啟人深思的小說。
薩克雷是東印度公司收稅員的兒子,受過高等教育,自己卻沒什么財產。他學法律、學畫都不成功,一連串失敗的經歷,只使他熟悉了中上層社會的各個階層。《名利場》的背景和人物,都是他所熟悉的。
他不甘心寫小說僅供消遣,刻意寓教誨于娛樂,要求自己的小說“描寫真實,宣揚仁愛”。“描寫真實”就是無情地揭出名利場中種種丑惡,使個中人自知愧慚;同時又如實寫出追求名利未必得逞,費盡心機爭奪傾軋,到頭來還是落空,即使如愿以償,也未必幸福,快樂。“宣揚仁愛”是寫出某些人物宅心仁厚,樂于助人而忘掉自己,由此擺脫了個人的煩惱,領略到快樂的真諦。
薩克雷寫小說力求客觀,不以他本人的喜愛或愿望而對人物、對事實有所遮飾和歪曲。人情的好惡,他面面俱到,不遮掩善良人物的缺點,也不遺漏狡猾、鄙俗人的一節可取。全部故事里沒有一個英雄人物,所以《名利場》的副題是《沒有英雄的故事》,就是現代所謂“非英雄”的小說。這一點,也是《名利場》的創新。
楊絳
上一篇:第三十八章
下一篇:第九章 克勞萊一家的寫照
網友關注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圣母的小酒杯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麥穗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駝背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上帝的食物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老漢倫克朗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三根綠枝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
分類導航
名利場全部章節
- 第九章 克勞萊一家的寫照
- 第十九章 克勞萊小姐生病
- 開幕以前的幾句話
- 第二十章 都賓上尉做月老
- 第十章 夏潑小姐交朋友了
- 第一章 契息克林蔭道
- 第二十一章 財主小姐引起的爭吵
- 第十一章 純樸的田園風味
- 第二章 夏潑小姐和賽特笠小姐準備作戰
- 第二十二章 婚禮和一部分的蜜月
- 第三章 利蓓加遇見了敵人
- 第十二章 很多情的一章
- 第二十三章 都賓上尉繼續游說
- 第四章 綠絲線的錢袋
- 第十三章 多情的和無情的
- 第二十四章 奧斯本先生把大《圣經》拿了出來
- 第五章 我們的都賓
- 第十四章 克勞萊小姐府上
- 第二十五章 大伙兒準備離開布拉依頓
- 第六章 游樂場
- 第十五章 利蓓加的丈夫露了一露臉
- 第二十六章 從倫敦到契頓姆以前的經過
- 第七章 女王的克勞萊鎮上的克勞萊一家
- 第十六章 針插上的信
- 第八章 秘密的私信
- 第二十七章 愛米麗亞歸營
- 第十七章 都賓上尉買了一架鋼琴
- 第二十九章 布魯塞爾
- 第二十八章 愛米麗亞隨著大伙兒到了荷蘭、比利時一帶
- 第十八章 誰彈都賓上尉的鋼琴呢
- 第三十章 《我撇下的那位姑娘》*
- 第三十九章 說些看破世情的話
- 第四十九章 三道正菜和一道甜點心
- 第三十一章 喬斯·賽特笠照料他的妹妹
- 第四十章 蓓基正式進了家門
- 第五十章 平民老百姓家里的事
- 第三十二章 喬斯逃難,戰爭也結束了
- 第四十一章 蓓基重回老家
- 第五十一章 字謎表演①
- 第三十三章 克勞萊小姐的親戚為她擔憂
- 第四十二章 關于奧斯本一家
- 第五十二章 體貼入微的斯丹恩勛爵
- 第三十四章 詹姆士·克勞萊的煙斗滅了
- 第五十三章 一場營救引出一場大禍
- 第四十三章 請讀者繞過好望角①。
- 第三十五章 做寡婦和母親
- 第五十四章 交鋒后的星期日
- 第四十四章 在倫敦和漢泊郡的曲折的情節
- 第三十六章 全無收入的人怎么才能過好日子
- 第五十五章 還是本來的題目
- 第四十五章 在漢泊郡和倫敦發生的事情
- 第三十七章 還是本來的題目
- 第五十六章 喬杰成了闊大少
- 第四十六章 風波和災難
- 第三十八章 小戶人家
- 第五十七章 近東的風光
- 第四十七章 崗脫大廈
- 第五十八章 我們的朋友都賓少佐
- 第五十九章 舊鋼琴
- 第四十八章 社會的最上層
- 第六十章 回到上流社會
- 第六十一章 兩盞燈滅了
- 第六十二章 萊茵河上
- 第六十三章 我們遇見一個老相識
- 第六十四章 流浪生活
- 第六十五章 有正經事,也有娛樂
- 第六十六章 情人的爭吵
- 第六十七章 有人出生,有人結婚,有人去世
- 附錄 譯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