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話說高太尉在濟州城中帥府坐地,喚過王煥等眾節度使商議:傳令將各路軍馬,拔寨收入城中;教現在節度使俱各全副披掛,伏於城內;各寨軍士,盡數準備擺列於城中;城上俱各不豎旌旗,只於北門上立黃旗一面,上書“天詔”二字。高俅與天使眾官,都在城上,只等宋江到來。
當日梁山泊中,先差沒羽箭張清,將帶五百哨馬,到濟州城邊,周回轉了一遭,望北去了。須臾,神行太保戴宗,步行來探了一遭。人報與高太尉,親臨月城上,女墻邊,左右從者百余人,大張麾蓋,前設香案。遙望北邊宋江軍馬到來,前面金鼓,五方旌旗,眾頭領簸箕掌,栲栳圈, 翅一般,擺列將來。當先為首,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在馬上欠身,與高太尉聲喏。高太尉見了,使人在城上叫道:“如今朝廷赦你們罪犯,特來招安,如何披甲前來?”宋江使戴宗至城下回覆道:“我等大小人員,未蒙恩澤,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胄。望太尉周全。可盡喚在城百姓耆老,一同聽詔,那時承恩卸甲。”高太尉出令,教喚在城耆老百姓,盡都上城聽詔。無移時,紛紛滾滾,盡皆到了。宋江等在城下,看見城上百姓老幼擺滿,方才勒馬向前。鳴鼓一通,眾將下馬。鳴鼓二通,眾將步行到城邊,背后小校,牽著戰馬,離城一箭之地,齊齊地伺候著。鳴鼓三通,眾將在城下拱手,聽城上開讀詔書。那天使讀道:
制曰:人之本心,本無二端;國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則為良民,造惡則為逆黨。朕聞梁山泊聚眾已久,不蒙善化,未復良心。今差天使頒降詔書,除宋江、盧俊義等大小人眾,所犯過惡,并與赦免。其為首者,詣京謝恩;協隨助者,各歸鄉閭。嗚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歸正之心;毋犯雷霆,當效革故鼎新之意。故茲詔示,想宜悉知。
宣和年 月 日
當時軍師吳用正聽讀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視花榮道:“將軍聽得麼?”卻才讀罷詔書,花榮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則甚?”搭上箭,拽滿弓,望著那個開詔使臣道:“看花榮神箭!”一箭射中面門,眾人急救。城下眾好漢,一齊叫聲“反!”亂箭望城上射來,高太尉回避不迭。四門突出軍馬來,宋江軍中,一聲鼓響,一齊上馬便走。城中官軍追趕,約有五六里回來,只聽得后軍炮響,東有李逵,引步軍殺來,西有扈三娘,引馬軍殺來:兩路軍兵,一齊合到。官軍只怕有埋伏,急退時,宋江全伙,卻回身卷殺將來;三面夾攻,城中軍馬大亂,急急奔回,殺死者多。宋江收軍,不教追趕,自回梁山泊去了。
卻說高太尉在濟州寫表,申奏朝廷說:“宋江賊寇,射死天使,不伏招安。”外寫密書,送與蔡太師,童樞密,楊太尉,煩為商議,教太師奏過天子,沿途接應糧草,星夜發兵前來,并力剿捕群賊。
卻說蔡太師收得高太尉密書,徑自入朝,奏知天子。天子聞奏,龍顏不悅云:“此寇數辱朝廷,累犯大逆。”隨即降旨,教諸路各助軍馬,并聽高太尉調遣。楊太尉已知節次失利,再於御營司選撥二將,就於龍猛、虎翼、捧日、忠義四營內,各選精兵五百,共計二千,跟隨兩個上將,去助高太尉殺賊。
這兩員將軍是誰?一個是八十萬禁軍都教頭,官帶左義衛親軍指揮使,護駕將軍丘岳,一個是八十萬禁軍副教頭,官帶右義衛親軍指揮使,車騎將軍周昂。這兩個將軍,累建奇功,名聞海外,深通武藝,威鎮京師,又是高太尉心腹之人。當時楊太尉點定二將,限目下起身,來辭蔡太師。蔡京吩咐道:“小心在意,早建大功,必當重用!”二將辭謝了去。四營內,一個個選揀身長體健,腰細膀闊,山東河北,能登山,慣赴水,那一等精銳軍漢,撥與二將。這丘岳、周昂,辭了眾省院官,去辭楊太尉稟說:“明日出城。”楊太尉各賜與二將五匹好馬,以為戰陣之用。二將謝了太尉,各自回營,收拾起身。次日,軍兵拴著馬行程,都在御營司前伺候。丘岳、周昂二將,分做四隊:龍猛、虎翼二營一千軍,有二千余騎軍馬,丘岳總領;捧日、忠義二營一千軍,也有二千余騎軍馬,周昂總領。又有一千步軍,分與二將隨從。丘岳、周昂到辰牌時分,擺列出城。楊太尉親自在城門上看軍。且休說小校威雄,親隨勇猛。去那兩面繡旗下,一叢戰馬之中,簇擁著護駕將軍丘岳。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纓撒火,錦兜鍪,雙鳳翅照天盔。披一副綠絨穿,紅綿套,嵌連環鎖子甲。穿一領翠沿邊,珠絡縫,荔枝紅,圈金繡戲獅袍。系一條襯金葉,玉玲瓏,雙獺尾,紅 釘盤螭帶。著一雙簇金線,海驢皮,胡桃紋,抹綠色云根靴。彎一張紫檀靶,泥金梢,龍角面,虎筋弦寶雕弓。懸一壺柴竹桿,朱紅扣,鳳尾翎,狼牙金點鋼箭。掛一口七星裝,沙魚鞘,賽龍泉,欺巨闕霜鋒劍。橫一把撒朱纓,水磨桿,龍吞頭,偃月樣三停刀。騎一匹快登山,能跳澗,背金鞍,播玉勒胭脂馬。
那丘岳坐在馬上,昂昂奇偉,領著左隊人馬,東京百姓,看了無不喝采。隨后便是右隊,捧日,忠義兩營軍馬,端的整齊。去那兩面繡旗下,一叢戰馬之中,簇擁著車騎將軍周昂。怎生打扮?但見:
戴一頂吞龍頭,撒青纓,珠閃爍爛銀盔。披一副損槍尖,壞箭頭,襯香綿熟鋼甲。穿一領繡牡丹,飛雙鳳,圈金線降紅袍。系一條稱狼腰,宜虎體,嵌七寶麒麟帶。著一雙起三尖,海獸皮,倒云根虎尾靴。彎一張雀畫面,龍角靶,紫綜繡六鈞弓。攢一壺 雕翎,鐵木桿,透唐猊鑿子箭。使一柄欺袁達,賽石丙,劈開山金蘸斧。駛一匹負千斤,高八尺,能沖陣火龍駒。懸一條銀桿四方棱,賽金光劈楞簡。
這周昂坐在馬上,亭亭威猛。領著右隊人馬,來到城邊,與丘岳下馬,來拜辭楊太尉,作別眾官,離了東京,取路望濟州進發。
且說高太尉在濟州,和聞參謀商議:比及添撥得軍馬到來,先使人去近處山林,砍伐木植大樹;附近州縣,拘刷造船匠人,就濟州城外,搭起船場,打造戰船;一面出榜,招募敢勇水手軍士。
濟州城中客店內,歇著一個客人,姓葉名春,原是泗州人氏,善會造船。因來山東,路經梁山泊過,被他那里小伙頭目,劫了本錢,流落在濟州,不能夠回鄉。聽得高太尉要伐木造船,征進梁山泊,以圖取勝,將紙畫成船樣,來見高太尉。拜罷,稟道:“前者恩相以船征進,為何不能取勝?蓋因船只皆是各處拘刷將來的,使風搖櫓,俱不得法;更兼船小底尖,難以用武。葉春今獻一計,若要收伏此寇,必須先造大船數百只。最大者名為大海鰍船。兩邊置二十四部水軍,船中可容數百人,每軍用十二個人踏動;外用竹笆遮護,可避箭矢;船面上豎立弩樓,另造□車,擺布放於上。如要進發,垛樓上一聲梆子響,二十四部水車,一齊用力踏動,其船如飛,他將何等船只可以攔擋!若是遇著敵軍,船面上伏弩齊發,他將何物可以遮護!其第二等船,名為小海鰍船。兩邊只用十二部水車;船中可容百十人;前面后尾,都釘長釘;兩邊亦立弩樓,仍設遮洋笆片。這船卻行梁山泊小港,擋住這廝私路伏兵。若依此計,梁山之寇,指日唾手可平。”
高太尉聽說,看了圖樣,心中大喜。便叫取酒食衣服,賞了葉春,就著做監造戰船都作頭。連日曉夜催并,砍伐木植,限日定時,要到濟州交納。各路府州縣,均各合用造船物料。如若違限二日,笞四十,每三日加一等;若違限五日外者,定依軍令處斬。各處逼迫守令催督,百姓亡者數多,眾民嗟怨。
且不說葉春監造海鰍等船,卻說各處添撥水軍人等,陸續都到濟州。高太尉分撥各寨節度使下聽調,不在話下。只見門吏報道:“朝廷差遣丘岳,周昂二將到來。”高太尉令眾節度使出城迎接。二將到帥府,參見了太尉,親賜酒食,撫慰已畢,一面差人賞軍,一面管待二將。二將便請太尉將令,引軍出城搦戰。
高太尉道:“二公且消停數日,待海鰍船完備,那時水陸并進,船騎雙行,一鼓可平賊寇。”丘岳,周昂稟道:“某等覷梁山泊草寇,如同兒戲,太尉放心,必然奏凱還京。”高俅道:“二將若果應口,吾當奏知天子前,必當重用。”是日宴散,就帥府前上馬,回歸本寨,且把軍馬屯駐聽調。
不說高太尉催促造船征進,卻說宋江與眾頭領自從濟州城下叫反殺人,奔上梁山泊來,卻與吳用等商議道:“兩次招安,都傷犯了天使,越增得罪惡重了,朝廷必然又差軍馬來。”便差小嘍羅下山,去探事情如何,火急回報。不數日,只見小嘍羅探知備細,報上山來:“高俅近日招募一水軍,叫葉春為作頭,打造大小海鰍船數百只;東京又新遣差兩個御前指揮,俱到來助戰。一個姓丘名岳,一個姓周名昂,二將英勇;各路又添撥到許多人馬,前來助戰。”
宋江便與吳用計議道:“似此大船,飛游水面,如何破得?”吳用笑道:“有何懼哉!只消得幾個水軍頭領便了。旱路上交鋒,自有猛將應敵。然雖如此,料這等大船,要造必在數旬間,方得成就。目今尚有四五十日光景,先教一兩個弟兄去那造船廠里,先薅惱他一遭,后卻和他慢慢地放對。”宋江道:“此言最好!可教鼓上蚤時遷、金毛犬段景住,這兩個走一遭。”吳用道:“再叫張青、孫新,扮作拽樹民夫,雜在人叢里,入船廠去。叫顧大嫂、孫二娘,扮作送飯婦人,和一般的婦人,雜將入去,卻叫時遷、段景住相幫。再用張清引軍接應,方保萬全。”前后喚到堂上,各各聽令已了。眾人歡喜無限,分頭下山,自去行事。
卻說高太尉曉夜催促,督造船只,朝暮捉拿民夫供役。那濟州東路上一帶,都是船廠,趲造大海鰍船百只,何止回人數千,紛紛攘攘。那等蠻軍,都拔出刀來,恐嚇民夫,無分星夜,要趲完備。是日,時遷、段景住先到了廠內,兩個商量道:“眼見的孫張二夫妻,只是去船廠里放火,我和你也去那里,不顯我和你高強。我們只伏在這里左右,等他船廠里火發,我便卻去城門邊伺候,必然有救軍出來,乘勢閃將入去,就城樓上放起火來,你便卻去城西草料場里,也放起把火來,教他兩下里救應不迭。這場驚嚇不小。”兩個自暗暗地相約了,身邊都藏了引火的藥頭,各自去尋個安身之處。
卻說張青,孫新兩個來到濟州城下,看見三五百人,拽木頭入船廠里去。張孫二人,雜在人叢里,也去拽木頭,投廠里去。廠門口約有二百來軍漢,各帶腰刀,手拿棍棒,打著民夫,盡力拖拽入廠里面交納。團團一遭,都是排柵;前后搭蓋茅草廠屋,有二三百間。張青、孫新入到里面看時,匠人數千:解板的在一處,鈳船的在一處,船的在一處:匠人民夫,亂滾滾,不記其數。這兩個徑投做飯的笆棚下去躲避。孫二娘、顧大嫂兩個穿了些腌腌臜臜衣服,各提著個飯罐,隨著一般送飯的婦人,打哄入去。看看天色漸晚,月色光明,眾匠人大半尚兀自在那里掙趲未辦的工程。當時近有二更時分,孫新、張青在左邊船廠里放火,孫二娘、顧大嫂在右邊船廠里放火。兩下火起,草屋焰騰騰地價燒起來。船廠內民夫工匠,一齊發喊,拔翻眾柵,各自逃生。
高太尉正睡間,忽聽得人報道:“船場里火起!”急忙起來,差撥官軍,出城救應。丘岳、周昂二將,各引本部軍兵,出城救火,城樓上一把火起。高太尉聽了,親自上馬,引軍上城救火時,又見報道:“西草場內又一把火起,照耀渾如白日。”丘周二將,引軍去西草場中救護時,只聽得鼓聲振地,喊殺連天,原來沒羽箭張清,引著五百驍騎軍,在那里埋伏,看見丘岳,周昂引軍來救應,張清便直殺將來,正迎著丘岳、周昂軍馬。張清大喝道:“梁山泊好漢全伙在此!”丘岳大怒,拍馬舞刀,直取張清。張清手執長槍來迎,不過三合,拍馬便走。丘岳要逞功勞,隨后趕來,大喝:“反賊休走!”張清按住長槍,輕輕去錦袋內,偷取個石子在手,扭回身軀,看丘岳來得較近,手起喝聲道:“著!”一石子正中丘岳面門,翻身落馬。周昂見了,便和數個牙將,死命來救丘岳。周昂戰住張清,眾將救得丘岳上馬去了。張清與周昂戰不到數合,回馬便走。周昂不趕,張清又回來。卻見王煥、徐京、楊溫、李從吉四路軍到。張清手招引了五百驍騎軍,竟回舊路去了。這里官軍,恐有伏兵,不敢去趕,自收軍兵回來,且只顧救火。三處火滅,天色已曉。
高太尉教看丘岳中傷如何。原來那一石子,正打在面門唇口里,打落了四個牙齒;鼻子嘴唇,都打破了。高太尉著令醫人治療,見丘岳重傷,恨梁山泊深入骨髓;一面使人喚葉春,吩咐教在意造船征進;船廠四圍,都教節度使下了寨柵,早晚提備,不在話下。
卻說張青,孫新夫妻四人,俱各歡喜;時遷,段景住兩個,都回舊路:六人已都有部從人馬,迎接回梁山泊去了。都到忠義堂,具說放火一事。宋江大喜,設宴款待時遷六人。自此之后,不時使人探視。
造船將完,看看冬到。其年天氣甚暖,高太尉心中暗喜,以為天助。葉春造船,也都辦完,高太尉催趲水軍,都要上船,演習本事。大小海鰍等船,陸續下水。城中帥府招募到四山五岳水手人等,約有一萬余人。先教一半去各船上學踏車,著一半學放弩箭。不過二十余日,戰船演習已都完足了。葉春請太尉看船。
是日,高俅引領眾多節度使,軍官頭目,都來看船。把海鰍船三百余只,分布水面。選十數只船,遍插旌旗,篩鑼擊鼓,梆子響處,兩邊水車,一齊踏動,端的是風飛電走。高太尉看了,心中大喜:似此如飛船只,此寇將何攔截,此戰必勝。隨取金銀緞疋,賞賜葉春;其余人匠,各給盤纏,發放歸家。次日,高俅令有司宰烏牛、白馬、豬、羊、果品,擺列金、銀、錢、紙,致祭水神。排列已了,眾將請太尉行香。丘岳瘡口已完,恨入心髓,只要活捉張清報讎。當同周昂與眾節度使,一齊都上馬,跟隨高太尉到船邊下馬,隨侍高俅,致祭水神。焚香贊禮已畢,燒化楮帛,眾將稱賀已了,高俅叫取京師原帶來的歌兒舞女,都令上船作樂侍宴。一面教軍健車船,演習飛走水面,船上笙簫謾品,歌舞悠揚,游樂終夕不散。當夜就船中宿歇。次日,又設席面飲酌,一連三日筵宴,不肯開船。忽有人報道:“梁山泊賊人寫一首詩,貼在濟州城里土地廟前,有人揭得在此。”其詩寫道:
幫閑得志一高俅,
漫領三軍水上游。
便有海鰍船萬只,
俱來泊內一齊休。
高太尉看了詩大怒,便要起軍征剿。“若不殺盡賊寇,誓不回軍!”聞參謀諫道:“太尉暫息雷霆之怒。想此狂寇懼怕,特寫惡言恫嚇,不為大事。消停數日之間,撥定了水陸軍馬,那時征進未遲。目今深冬,天氣和暖,此天子洪福,元帥虎威也。”高俅聽罷甚喜,遂入城中,商議撥軍遣將。旱路上便調周昂、王煥,同領大軍,隨行策應。卻調項元鎮、張開,總領軍馬一萬,直至梁山泊山前那條大路上守住廝殺。原來梁山泊自古四面八方,茫茫蕩蕩,都是蘆葦煙水。近來只有山前這條大路,卻是宋公明方才新筑的,舊不曾有。高太尉教調馬軍先進,截住這條路口。其余聞參謀,丘岳,徐京,梅展,王文德,楊溫,李從吉,長史王瑾,造船人葉春,隨行牙將,大小軍校隨從人等,都跟高太尉上船征進。
聞參謀諫道:“主帥只可監督馬軍,陸路進發,不可自登水路,親領險地。”高太尉道:“無傷!前番二次,皆不得其人,以致失陷了人馬,折了許多船只。今番造得若干好船,我若不親臨監督,如何擒捉此寇?今次正要與賊人決一死戰,汝不必多言!”聞參謀再不敢開口,只得跟隨高太尉上船。高俅撥三十只大海鰍船,與先鋒丘岳、徐京、梅展管領,撥五十只小海鰍船開路,令楊溫同長史王瑾,船匠葉春管領。頭船上立兩面大紅繡旗,上書十四個金字道:“攪海翻江沖巨浪,安邦定國滅洪妖。”中軍船上,卻是高太尉,聞參謀,引著歌兒舞女,自守中軍隊伍。向那三五十只大海鰍船上,擺開碧油幢,帥字旗,黃鉞白旄,朱 蓋,中軍器械。后面船上,便令王文德,李從吉壓陣。此是十一月中時。馬軍得令先行。水軍先鋒丘岳、徐京、梅展,三個在頭船上,首先進發,飛云卷霧,望梁山泊來。
當下三個先鋒,催動船只,把小海鰍分在兩邊,擋住小港;大海鰍船,望中進發。眾軍諸將,正如蟹眼鶴頂,只望前面奔竄,迤邐來到梁山泊深處。只見遠遠地早有一簇船來,每只船上,只有十四五人,身上都有衣甲,當中坐著一個頭領。前面三只船上,插著三把白旗,旗上寫道“梁山泊阮氏三雄”;中間阮小二,左邊阮小五,右邊阮小七。遠遠地望見明晃晃都是戎裝衣甲,卻原來盡把金銀箔紙糊成的。三個先鋒見了,便叫前船上將火炮,火槍,火箭,一齊打放。那三阮全然不懼,料著船近,槍箭射得著時,發聲喊,齊跳下水里去了。
丘岳等奪得三只空船,又行不過三里來水面,見三只快船,搶風搖來。頭只船上,只見十數個人,都把青黛黃丹,土朱泥粉,抹在身上,頭上披著發,口中打著胡哨,飛也似來。兩邊兩只船上,都只五七個人,搽紅畫綠不等。中央是玉蟠竿孟康,左邊是出洞蛟童威,右邊是翻江蜃童猛。這里先鋒丘岳,又叫打放火器,只見對面發聲喊,都棄了船,一齊跳下水里去了。又捉得三只空船。再行不得三里多路。又見水面上三只中等船來。每船上四把櫓,八個人搖動,十余個小嘍羅,打著一面紅旗,簇擁著一個頭領坐在船頭上,旗上寫“水軍頭領混江龍李俊”。左邊這只船上,坐著這個頭領,手執鐵槍,打著一面綠旗,上寫道“水軍頭領船火兒張橫”。右邊那只船上,立著那個好漢,上面不穿衣服,下腿赤著雙腳,腰間插著幾個鐵鑿,手中挽個銅 ,打著一面皂旗銀字,上書“頭領浪里白條張順”。乘著船,高聲說道:“承謝送船到泊。”三個先鋒聽了,喝教:“放箭!”弓弩響時,對面三只船上眾好漢,都翻筋斗跳下水里去了。此是暮冬天氣,官軍船上,招來的水手軍士,那里敢下水去?
正猶豫間,只聽得梁山泊頂上,號炮連珠價響,只見四分五落,蘆葦叢中,鉆出千百只小船來,水面如飛蝗一般。每只船上,只三五個人,船艙中竟不知有何物。大海鰍船要撞時,又撞不得。水車正要踏動時,前面水底下都填塞定了,車輻板竟踏不動。弩樓上放箭時,小船上人,一個個自頂片板遮護。看看逼將攏來,一個把鐃鉤搭住了舵,一個把板刀便砍那踏車的軍士。早有五六十個爬上先鋒船來。官軍急要退時,后面又塞定了,急切退不得。前船正混戰間,后船又大叫起來。高太尉和聞參謀在中軍船上,聽得大亂,急要上岸,只聽得蘆葦中金鼓大振,艙內軍士一齊喊道:“船底漏了。”滾滾走入水來。前船后船,盡皆都漏,看看沉下去。四下小船,如螞蟻相似,望大船邊來。高太尉新船,緣何得漏?卻原來是張順引領一班兒高手水軍,都把鐵鑿在船底下鑿透船底,四下里滾入水來。
高太尉爬去舵樓上,叫后船救應,只見一個人從水底下鉆將起來,便跳上舵樓來,口里說道:“太尉,我救你性命。”高俅看時,卻不認得。那人近前,便一手揪住高太尉巾幘,一手提住腰間束帶,喝一聲下去,把高太尉撲通地丟下水里去。堪嗟赫赫中軍將,翻作淹淹水底人!只見旁邊兩只小船,飛來救應,拖起太尉上船去。那個人便是“浪里白條”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手到拈來。
前船丘岳見陣勢大亂,急尋脫身之計,只見傍邊水手叢中,走出一個水軍來。丘岳不曾提防,被他趕上,只一刀,把丘岳砍下船去。那個便是梁山泊錦豹子楊林。徐京、梅展見殺了先鋒丘岳,兩節度使奔來殺楊林。水軍叢中,連搶出四個小頭領來:一個是白面郎君鄭天壽,一個是病大蟲薛永,一個是打虎將李忠,一個是操刀鬼曹正,一發從后面殺來。徐京見不是頭,便跳下水去逃命,不想水底下已有人在彼,又吃拿了。薛永將梅展一槍,搠著腿股,跌下艙里去。原來八個頭領,來投充水軍,尚兀自有三個在前船上:一個是青眼虎李云,一個是金錢豹子湯隆,一個是鬼臉兒杜興。眾節度使便有三頭六臂,到此也施展不得。
梁山泊宋江、盧俊義,已自各分水陸進攻。宋江掌水路,盧俊義掌旱路。休說水路全勝,且說盧俊義引領諸將軍馬,從山前大路,殺將出來,正與先鋒周昂、王煥馬頭相迎。周昂見了,當先出馬,高聲大罵:“反賊,認得俺麼?”盧俊義大喝:“無名小將,死在目前,尚且不知!”便挺槍躍馬,直奔周昂,周昂也掄動大斧,縱馬來敵。兩將就山前大路上交鋒,戰到二十余合,未見勝敗。只聽得后隊馬軍,發起喊來。原來梁山泊大隊軍馬,都埋伏在山前兩下大林叢中,一聲喊起,四面殺將出來。東南關勝、秦明,西北林沖,呼延灼:眾多英雄,四路齊到。項元鎮、張開那里攔擋得住?殺開條路,先逃性命走了。周昂、王煥不敢戀戰,拖了槍斧,奪路而走,逃入濟州城中;扎住軍馬,打聽消息。
再說宋江掌水路,捉了高太尉,急教戴宗傳令,不可殺害軍士。中軍大海鰍船上聞參謀等,并歌兒舞女,一應部從,盡擄過船。鳴金收軍,解投大寨。宋江、吳用、公孫勝等,都在忠義堂上,見張順水淥淥地解到高俅。宋江見了,慌忙下堂扶住,便取過羅緞新鮮衣服,與高太尉重新換了,扶上堂來,請在正面而坐。宋江納頭便拜,口稱“死罪!”高俅慌忙答禮。宋江叫吳用,公孫勝扶住拜罷,就請上坐。再叫燕青傳令下去:“如若今后殺人者,定依軍令,處以重刑!”號令下去,不多時,只見紛紛解上人來:童威、童猛解上徐京;李俊、張橫解上王文德;楊雄、石秀解上楊溫;三阮解上李從吉;鄭天壽、薛永、李忠、曹正解上梅展;楊林解獻丘岳首級;李云、湯隆、杜興,解獻葉春、王瑾首級;解珍、解寶擄捉聞參謀,并歌兒舞女,一應部從,解將到來。單單只走了四人:周昂、王煥、項元鎮、張開。宋江都教換了衣服,重新整頓,盡皆請到忠義堂上,列坐相待。但是活捉軍士,盡數放回濟州。另教安排一只好船,安頓歌兒舞女,一應部從,令他自行看守。
當時宋江便教殺牛宰馬,大設筵宴,一面分投賞軍,一面大吹大擂,會集大小頭領,都來與高太尉相見。各施禮畢,宋江持盞擎杯,吳用、公孫勝執瓶捧案,盧俊義等侍立相待。宋江開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緣積累罪尤,逼得如此。二次雖奉天恩,中間委曲奸弊,難以縷陳。萬望太尉慈憫,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刻骨銘心,誓圖死保。”高俅見了眾多好漢,一個個英雄猛烈,林沖,楊志怒目而視,有發作之色,先有了五分懼怯。便道:“宋公明,你等放心!高某回朝,必當重奏,請降寬恩大赦,前來招安,重賞加官,大小義士,盡食天祿,以為良臣。”宋江聽了大喜,拜謝太尉。
當日筵會,甚是整齊;大小頭領,輪番把盞,殷勤相勸。高太尉大醉,酒后不覺放蕩,便道:“我自小學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盧俊義卻也醉了,怪高太尉自夸“天下無對”,便指著燕青道:“我這個小兄弟,也會相撲,三番上岱岳爭交,天下無對。”高俅便起身來,脫了衣裳,要與燕青廝撲。眾頭領見宋江敬他是個天朝太尉,沒奈何處,只得隨順聽他說;不想要勒燕青相撲,正要滅高俅的嘴,都起身來道:“好,好,且看相撲!”眾人都哄下堂去。宋江亦醉,主張不定。兩個脫了衣裳,就廳階上,宋江叫把軟褥鋪下。兩個在剪絨毯上,吐個門戶。高俅搶將入來,燕青手到,把高俅扭得定,只一交,顛翻在地褥上,做一塊半晌掙不起。這一撲,喚做“奪命撲”。宋江、盧俊義慌忙扶起高俅,再穿了衣服,都笑道:“太尉醉了,如何相撲得成功,切乞恕罪!”高俅惶恐無限,卻再入席,飲至夜深,扶入后堂歇了。
次日,又排筵會,與高太尉壓驚,高俅遂要辭回,與宋江等作別。宋江道:“某等淹留大貴人在此,并無異心;若有瞞昧,天地誅戮!”高俅道:“若是義士肯放高某回京,便好全家於天子前保奏義士,定來招安,國家重用。若更翻變,天所不蓋,地所不載,死於槍箭之下!”宋江聽罷,叩首拜謝。高俅又道:“義士恐不信高某之言,可留下眾將為當。”宋江道:“太尉乃大貴人之言,焉肯失信?何必拘留眾將。容日各備鞍馬,俱送回營。”高太尉謝了:“既承如此相款,深感厚意,只此告回。”宋江等眾苦留。當日再排大宴,序舊論新,筵席直至更深方散。
第三日,高太尉定要下山,宋江等相留不住,再設筵宴送行,將出金銀彩緞之類,約數千金,專送太尉,為折席之禮;眾節度使以下,另有饋送。高太尉推卻不得,只得都受了。飲酒中間,宋江又提起招安一事。高俅道:“義士可叫一個精細之人,跟隨某去,我直引他面見天子,奏知你梁山泊衷曲之事,隨即好降詔書。”宋江一心只要招安,便與吳用計議,教“圣手書生”蕭讓,跟隨太尉前去。吳用便道:“再教鐵叫子樂和作伴,兩個同去。”高太尉道:“既然義士相托,便留聞參謀在此為信。”宋江大喜。至第四日,宋江與吳用帶二十余騎,送高太尉并眾節度使下山,過金沙灘二十里外餞別,拜辭了高太尉,自回山寨,專等招安消息。
卻說高太尉等一行人馬,望濟州回來,先有人報知,濟州先鋒周昂、王煥、項元鎮、張開,太守張叔夜等出城迎接。高太尉進城,略住了數日,收拾軍馬,教眾節度使各自領兵回程暫歇,聽候調用。高太尉自帶了周昂,并大小牙將頭目,領了三軍,同蕭讓、樂和,一行部從,離了濟州,迤邐望東京進發。不因高太尉帶領梁山泊兩個人來,有分教:風流出眾,洞房深處遇君王;細作通神,相府園中尋俊杰。畢竟高太尉回京,怎地保奏招安宋江等眾,且聽下回分解。
網友關注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墳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麥穗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三根綠枝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駝背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分類導航
水滸全傳(施耐庵)全部章節
- 楔子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 第十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
-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 第一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 第二十一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 第二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 第十二回 青面獸北京斗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
- 第二十二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 第三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 第十三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 第二十三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 第四回 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 第十四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 第五回 九紋龍翦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官寺
- 第二十四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 第十五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 第六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 第二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 第十六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 第七回 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
-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 第八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 第十八回 林沖水寨大并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 第九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 第十九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云浦
- 第三十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 第四十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 第五十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 第三十一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 第四十一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 第五十一回 李逵打死殷天賜 柴進失陷高唐州
-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 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 第五十二回 戴宗二取公孫勝 李逵獨劈羅真人
- 第三十三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 第四十三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 第五十三回 入云龍斗法破高廉 黑旋風下井救柴進
- 第三十四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 第四十四回 楊雄醉罵潘巧云 石秀智殺裴如海
- 第五十四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 第三十五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 第四十五回 病關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店
- 第五十五回 吳用使時遷偷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 第三十六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 第四十六回 撲天雕兩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 第五十六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 第三十七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展浪里白條
- 第四十七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莊
- 第五十七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 第三十八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 第五十八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岳華山
- 第三十九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 第四十九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 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 第五十九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 第六十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 第七十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驚惡夢
- 第六十一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 第七十一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話宿愿
- 第六十二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
-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
- 第六十三回 呼延灼月夜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 第六十四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圣 浪里白條水上報冤
-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 第六十五回 時遷火燒翠云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御酒 黑旋風扯詔罵欽差
- 第六十六回 宋江賞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 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 第六十七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 第六十八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 第六十九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 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 第九十回 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
- 第一百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瓘宋江同奏捷
-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
- 第一百一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東京城獻俘
- 第一百零一回 謀墳地陰險產逆 蹈春陽妖艷生奸
- 第九十二回 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 第一百一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 第一百零二回 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
- 第九十三回 李逵夢鬧天池 宋江兵分兩路
- 第一百一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 第一百零三回 張管營因妾弟喪身 范節級為表兄醫臉
- 第九十四回 關勝義降三將 李逵莽陷眾人
- 第一百一十三回 混江龍太湖小結義 宋公明蘇州大會垓
- 第一百零四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并舊強人
-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
- 第一百一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吊孝 涌金門張順歸神
- 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回風燒賊寇
- 第九十六回 幻魔君術窘五龍山 入云龍兵圍百谷嶺
- 第一百一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 第一百零六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汨沒破堅城
- 第九十七回 陳 諫官升安撫 瓊英處女做先鋒
- 第一百一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 第一百零七回 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
- 第九十八回 張清緣配瓊英 吳用計鴆鄔梨
- 第一百一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 第一百零八回 喬道清興霧取城 小旋風藏炮擊賊
- 第九十九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一百一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 第一百零九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
- 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