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3)
當然一般人對秦可卿的興趣主要是對她和賈珍的關系感興趣。第七回就挨罵了。第七回寫焦大醉罵“爬灰的爬灰”,這就是罵賈珍和秦可卿的曖昧關系。有人說這是一個江南的典故。因為有一段描寫賈家是從江南遷到京都的,而且江南還留下他們的至親甄家。江南的廟里經常燒香爐,燒錫紙,一些做成的元寶等東西都是用錫紙做的。錫紙的燃燒系數比較低,經常燃燒不充分,特別有一些信徒老是燒,就是燒不透。所以有的人就去爬灰、偷錫,把沒燒盡的錫紙偷出去,再重新做,這樣就可以二次利用,就相當于現在的收破爛這個職業。所以,它的諧音是偷錫。“爬灰的爬灰”的意思就是偷錫紙,偷媳,所以焦大罵的就是賈珍和秦可卿的曖昧關系。許多人對這個感興趣。從現在看來,曹雪芹是要寫賈珍和秦可卿這一對****戀。而且作者對****戀的態度還是比較曖昧的,不一定完全是譴責,甚至還有一定的同情乃至于贊賞在里面。到了第八回、第九回也沒有秦可卿什么事。
第十回值得注意,第十回前半回也沒她什么事。后半回寫秦可卿得病了。好端端的就得病了。得的什么病,得的很怪的病。就來了一個大夫給她看病。這回的回目觸目驚心,叫“張太醫論病細窮源”,很怪。《紅樓夢》很多抄本的回目經常是不一樣的,又惟獨這一回的這一句偏偏都一樣,一點出入都沒有,就叫“張太醫論病細窮源”。但我們細看這回文字,不對了,張友士他不是太醫。曹雪芹寫得清清楚楚,故意寫給你看。他說張太醫是馮紫英那里來的,馮紫英是賈珍的好朋友,也是寶玉的好朋友,是一個和賈府在政治上、生活上都有密切聯系的一個貴族公子。馮紫英“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一說“兼”醫理,就說明他不是大夫,是業余的,他主職不是大夫,只是兼懂醫理而已。“且能斷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現在他家住著呢。”這哪是太醫呀。可這回的回目,在曹雪芹改了那么多遍,給他整理稿子的改了那么多遍,乃至高鶚、程偉元搞一百二十回本,這回的回目都沒有改動,就愣說是“張太醫”。這怎么回事,這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在八十回之后這個人會亮出他的身份,他確實是個太醫,只能這么解釋,否則怎么能有這么大的筆誤。自己和自己打什么架呀。回目上說是張太醫,書里自己又說不是。說他是馮紫英幼時從學的一個先生,他到京城是給他兒子來捐官,兼懂醫理而已,很古怪。張太醫給秦可卿看病話都是黑話。他的藥方子也很古怪,藥方子不展開議論,咱們只說他的黑話。看完后賈蓉就問,我們的病人您看怎么樣呀?他說“依小弟看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賈蓉也是個聰明人,也不往下細問了。”說生死就將在下一個春天,是生是死,是活是完蛋就在下一個春天。這都是很重要的情節。
第十一回就寫秦可卿病得更厲害了。王熙鳳到寧國府去探望秦可卿時,兩人鬼鬼祟祟的,“二人低低的說了許多衷腸話兒”,不知道說什么,這像是精神病,不像是生理上的,起碼是心理上的病。最后被我揭秘,證實了。
第十二回沒怎么寫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死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就是她給鳳姐托夢。你翻開書讀一讀托夢的口氣,一個養生堂抱來的棄嬰能有那樣的口氣么?一個小小的營繕郎,宦囊羞澀的小官僚的一個女兒能有那樣的口氣么?她完全是站在賈府之上指導王熙鳳,就是你們應該怎樣維持你們這個局面,告訴你,你聽仔細了。好大的口氣,只有身份地位比賈府高的人才能有這樣的口氣。而且她預言賈府的前景。她說不久就有一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喜事就要發生。這是預示著元春的地位將要提升,她偏知道。但是她也警告要知道“月滿則虧”的道理。而且她留下兩句話讓王熙鳳記住,這兩句話驚心動魄,她說“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過去人們讀這兩句予以解釋時多解釋得不準確。他們說“三春去后諸芳盡”是說元、迎、探、惜這四春有三個都去了以后,賈府這些群芳,這些女性就都毀滅了。這說不通呀。什么叫三春已去呀?就算元春死了算去吧,迎春后來被孫紹祖折磨死算去吧,探春沒死,沒去,惜春當尼姑也不能算去呀。那應該說二春去后諸芳盡,怎么會是三春,三春是怎么算的?這么算,越算越糊涂,你說探春遠嫁算去,那惜春出家不算去么?那應該是四春去后諸芳盡呀。怎么扳手指頭要么二春要么四春,怎么也三春不了呀。其實三春不是說元、迎、探、惜里的三個人,而是三個春天。說的是,三個美好的春天過去后,所有這些美麗的女性她們的命運就會隕滅。即便活著也是“各自須尋各自門”。他是這么個意思。這個在后面我再講我是怎么探究出來的。現在我們首先是要研究紅樓夢的本文。咱們不要離開《紅樓夢》的文本,還是要用原著說話,原著中的原句、原詞說話。
第十三回很怪,很短。為什么會很短呢?它被有意識地刪去了大量情節。脂硯齋的批語就有很明確的說明。脂硯齋的批語說“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一回原來的回目叫“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說明曹雪芹對回目是很重視的。脂硯齋讓他改,他就把這個回目改掉了。現在的回目是不通的,叫“秦可卿死封龍禁尉”。這是說不通的,龍禁尉就是皇帝的衛軍,皇帝龍座前的侍衛都得是男性。小說里說得很清楚,因為賈蓉是黌門生,沒有什么頭銜,為了喪事上風光,賈珍就使銀子買了一個頭銜,這個頭銜就是龍禁尉,這個龍禁尉是給賈蓉買的。怎么能說“秦可卿死封龍禁尉”呢,根本不通。這就說明他故意讓它不通,讓你一看就一機靈,懂得他的苦心。“張太醫論病細窮源”就不通,但他死都不改。但他就把“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個回目給改了。為什么讓他改,現在說這個道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史筆是不留情面的,不管你有多丑陋、多黑暗、多罪惡,我既然記錄歷史就不能含糊,就應該都寫出來,這就叫史筆。原來曹雪芹就是用的史筆,他寫了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根據一般人推測是她和賈珍****,因為事情敗露,自覺丟臉便懸梁自盡。在第五回寫賈寶玉偷看冊頁,關于秦可卿那一頁畫的畫就是一個美人懸梁自盡。題的詩也是暗示她不得好死。后來那首曲《好事終》就有了作我書名的這句話“畫梁春盡落香塵”,這就是上吊自殺的優美的藝術表達形式。而且還有兩個丫頭卷進這個事件,一個是瑞珠,一個是寶珠。瑞珠聽說秦可卿死了,就觸柱而死,一頭撞到柱子上撞死了,這何苦呢?就算殉葬也不用這么殉,她急茬,她活不下去。還有一個寶珠,寶珠比瑞珠聰明。寶珠哀哀切切地表示主子死了我就不能活了,因為秦可卿沒有兒女,我就愿意作她義女,給她摔盆,到了祭靈的寺廟后,我就不走了,我就守靈守到底了。說明瑞珠和寶珠都看見隱情了,兩人采取了不同的保全自己的方式。瑞珠覺得我不如一死,這樣就永遠也查不出來了,我沒看見,問也問不著了。寶珠就是付出代價,一生不回寧國府,一生看墳。這是一般人都能推測出來的,但我個人認為還有隱情。不止寫到了她和賈珍的****戀,還有隱情。脂硯齋說“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脂硯齋不是一般評論者,參與曹雪芹寫書的全過程,應該是個合作者。他讓曹雪芹把有的情節刪去。我自己也寫小說,我自己有時也刪改小說,一個作者對于自己的作品進行刪改一般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純粹的藝術因素,我覺得這么寫不好,作為一個藝術品,這么寫不如那么寫好,我把它刪去;第二種情況就是非藝術考慮,我怕惹禍,特別是清朝乾隆時期,我怕文字獄。現在很明顯,脂硯齋命曹雪芹刪去十三回的四五葉之多,這四五葉比較麻煩,因為現在用簡化字,就亂套了,簡化后,現在一頁書兩頁書就是“頁”那么寫,其實過去一頁的頁是繁體的“葉”字。線裝書是蝴蝶裝,就是一張紙窩過來,是兩面,叫一葉,就是兩個頁碼叫一葉,四五葉就是八至十個頁。以一葉大約在當時手抄本500字而論,大約刪去了2000多字。而曹雪芹寫書用很少的字就可以傳達很多的信息。大家知道他寫妙玉,櫳翠庵品茶,寫妙玉只用了1000多個字,整個妙玉的形象就活跳出來了。你想2000多個字該有多少內容。曹雪芹聽了脂硯齋的刪去四五葉。那為什么要刪?在這一回里,有個非常重要的透露,就是秦可卿死后的棺木。人死后得裝棺材呀,用什么樣的棺材呢?雖然寧國府賈蓉的妻子很尊貴,但用上等杉木的也就行了,因為不是長輩死了而是晚輩死了。只是賈府死了一個重孫媳婦,但賈珍一定要奢華,最后用了薛蟠保存的一副“檣木”。這個“檣木”是怎么保存下來的呢?是原來的一個義忠親王老千歲病了。這個老千歲如果完全是藝術虛構,沒有生活原型,就說他死了不就完了么,叫殺頭了、病死了都行,而這里叫“壞了事”。“壞了事”和死了是兩回事,壞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著,他的事業被粉碎了才叫壞了事,死了怎么叫壞了事呢?義忠親王老千歲他用的棺材木最后變成了棺材。秦可卿睡了進去,心安理得地睡了進去,名正言順地睡了進去,秦可卿是什么人哪?她和義忠親王老千歲有點什么樣的關系呢?這是我們所要談的問題。所以我所要做的研究叫作原型研究。
第十回值得注意,第十回前半回也沒她什么事。后半回寫秦可卿得病了。好端端的就得病了。得的什么病,得的很怪的病。就來了一個大夫給她看病。這回的回目觸目驚心,叫“張太醫論病細窮源”,很怪。《紅樓夢》很多抄本的回目經常是不一樣的,又惟獨這一回的這一句偏偏都一樣,一點出入都沒有,就叫“張太醫論病細窮源”。但我們細看這回文字,不對了,張友士他不是太醫。曹雪芹寫得清清楚楚,故意寫給你看。他說張太醫是馮紫英那里來的,馮紫英是賈珍的好朋友,也是寶玉的好朋友,是一個和賈府在政治上、生活上都有密切聯系的一個貴族公子。馮紫英“幼時從學的先生,姓張名友士,學問最淵博的,更兼醫理極深”。一說“兼”醫理,就說明他不是大夫,是業余的,他主職不是大夫,只是兼懂醫理而已。“且能斷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給他兒子來捐官,現在他家住著呢。”這哪是太醫呀。可這回的回目,在曹雪芹改了那么多遍,給他整理稿子的改了那么多遍,乃至高鶚、程偉元搞一百二十回本,這回的回目都沒有改動,就愣說是“張太醫”。這怎么回事,這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在八十回之后這個人會亮出他的身份,他確實是個太醫,只能這么解釋,否則怎么能有這么大的筆誤。自己和自己打什么架呀。回目上說是張太醫,書里自己又說不是。說他是馮紫英幼時從學的一個先生,他到京城是給他兒子來捐官,兼懂醫理而已,很古怪。張太醫給秦可卿看病話都是黑話。他的藥方子也很古怪,藥方子不展開議論,咱們只說他的黑話。看完后賈蓉就問,我們的病人您看怎么樣呀?他說“依小弟看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總是過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賈蓉也是個聰明人,也不往下細問了。”說生死就將在下一個春天,是生是死,是活是完蛋就在下一個春天。這都是很重要的情節。
第十一回就寫秦可卿病得更厲害了。王熙鳳到寧國府去探望秦可卿時,兩人鬼鬼祟祟的,“二人低低的說了許多衷腸話兒”,不知道說什么,這像是精神病,不像是生理上的,起碼是心理上的病。最后被我揭秘,證實了。
第十二回沒怎么寫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死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情節就是她給鳳姐托夢。你翻開書讀一讀托夢的口氣,一個養生堂抱來的棄嬰能有那樣的口氣么?一個小小的營繕郎,宦囊羞澀的小官僚的一個女兒能有那樣的口氣么?她完全是站在賈府之上指導王熙鳳,就是你們應該怎樣維持你們這個局面,告訴你,你聽仔細了。好大的口氣,只有身份地位比賈府高的人才能有這樣的口氣。而且她預言賈府的前景。她說不久就有一件“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喜事就要發生。這是預示著元春的地位將要提升,她偏知道。但是她也警告要知道“月滿則虧”的道理。而且她留下兩句話讓王熙鳳記住,這兩句話驚心動魄,她說“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過去人們讀這兩句予以解釋時多解釋得不準確。他們說“三春去后諸芳盡”是說元、迎、探、惜這四春有三個都去了以后,賈府這些群芳,這些女性就都毀滅了。這說不通呀。什么叫三春已去呀?就算元春死了算去吧,迎春后來被孫紹祖折磨死算去吧,探春沒死,沒去,惜春當尼姑也不能算去呀。那應該說二春去后諸芳盡,怎么會是三春,三春是怎么算的?這么算,越算越糊涂,你說探春遠嫁算去,那惜春出家不算去么?那應該是四春去后諸芳盡呀。怎么扳手指頭要么二春要么四春,怎么也三春不了呀。其實三春不是說元、迎、探、惜里的三個人,而是三個春天。說的是,三個美好的春天過去后,所有這些美麗的女性她們的命運就會隕滅。即便活著也是“各自須尋各自門”。他是這么個意思。這個在后面我再講我是怎么探究出來的。現在我們首先是要研究紅樓夢的本文。咱們不要離開《紅樓夢》的文本,還是要用原著說話,原著中的原句、原詞說話。
第十三回很怪,很短。為什么會很短呢?它被有意識地刪去了大量情節。脂硯齋的批語就有很明確的說明。脂硯齋的批語說“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一回原來的回目叫“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說明曹雪芹對回目是很重視的。脂硯齋讓他改,他就把這個回目改掉了。現在的回目是不通的,叫“秦可卿死封龍禁尉”。這是說不通的,龍禁尉就是皇帝的衛軍,皇帝龍座前的侍衛都得是男性。小說里說得很清楚,因為賈蓉是黌門生,沒有什么頭銜,為了喪事上風光,賈珍就使銀子買了一個頭銜,這個頭銜就是龍禁尉,這個龍禁尉是給賈蓉買的。怎么能說“秦可卿死封龍禁尉”呢,根本不通。這就說明他故意讓它不通,讓你一看就一機靈,懂得他的苦心。“張太醫論病細窮源”就不通,但他死都不改。但他就把“秦可卿淫喪天香樓”這個回目給改了。為什么讓他改,現在說這個道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史筆是不留情面的,不管你有多丑陋、多黑暗、多罪惡,我既然記錄歷史就不能含糊,就應該都寫出來,這就叫史筆。原來曹雪芹就是用的史筆,他寫了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根據一般人推測是她和賈珍****,因為事情敗露,自覺丟臉便懸梁自盡。在第五回寫賈寶玉偷看冊頁,關于秦可卿那一頁畫的畫就是一個美人懸梁自盡。題的詩也是暗示她不得好死。后來那首曲《好事終》就有了作我書名的這句話“畫梁春盡落香塵”,這就是上吊自殺的優美的藝術表達形式。而且還有兩個丫頭卷進這個事件,一個是瑞珠,一個是寶珠。瑞珠聽說秦可卿死了,就觸柱而死,一頭撞到柱子上撞死了,這何苦呢?就算殉葬也不用這么殉,她急茬,她活不下去。還有一個寶珠,寶珠比瑞珠聰明。寶珠哀哀切切地表示主子死了我就不能活了,因為秦可卿沒有兒女,我就愿意作她義女,給她摔盆,到了祭靈的寺廟后,我就不走了,我就守靈守到底了。說明瑞珠和寶珠都看見隱情了,兩人采取了不同的保全自己的方式。瑞珠覺得我不如一死,這樣就永遠也查不出來了,我沒看見,問也問不著了。寶珠就是付出代價,一生不回寧國府,一生看墳。這是一般人都能推測出來的,但我個人認為還有隱情。不止寫到了她和賈珍的****戀,還有隱情。脂硯齋說“老朽因有魂托鳳姐賈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處。其事雖未漏,其言其意則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脂硯齋不是一般評論者,參與曹雪芹寫書的全過程,應該是個合作者。他讓曹雪芹把有的情節刪去。我自己也寫小說,我自己有時也刪改小說,一個作者對于自己的作品進行刪改一般有兩個因素,一個是純粹的藝術因素,我覺得這么寫不好,作為一個藝術品,這么寫不如那么寫好,我把它刪去;第二種情況就是非藝術考慮,我怕惹禍,特別是清朝乾隆時期,我怕文字獄。現在很明顯,脂硯齋命曹雪芹刪去十三回的四五葉之多,這四五葉比較麻煩,因為現在用簡化字,就亂套了,簡化后,現在一頁書兩頁書就是“頁”那么寫,其實過去一頁的頁是繁體的“葉”字。線裝書是蝴蝶裝,就是一張紙窩過來,是兩面,叫一葉,就是兩個頁碼叫一葉,四五葉就是八至十個頁。以一葉大約在當時手抄本500字而論,大約刪去了2000多字。而曹雪芹寫書用很少的字就可以傳達很多的信息。大家知道他寫妙玉,櫳翠庵品茶,寫妙玉只用了1000多個字,整個妙玉的形象就活跳出來了。你想2000多個字該有多少內容。曹雪芹聽了脂硯齋的刪去四五葉。那為什么要刪?在這一回里,有個非常重要的透露,就是秦可卿死后的棺木。人死后得裝棺材呀,用什么樣的棺材呢?雖然寧國府賈蓉的妻子很尊貴,但用上等杉木的也就行了,因為不是長輩死了而是晚輩死了。只是賈府死了一個重孫媳婦,但賈珍一定要奢華,最后用了薛蟠保存的一副“檣木”。這個“檣木”是怎么保存下來的呢?是原來的一個義忠親王老千歲病了。這個老千歲如果完全是藝術虛構,沒有生活原型,就說他死了不就完了么,叫殺頭了、病死了都行,而這里叫“壞了事”。“壞了事”和死了是兩回事,壞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著,他的事業被粉碎了才叫壞了事,死了怎么叫壞了事呢?義忠親王老千歲他用的棺材木最后變成了棺材。秦可卿睡了進去,心安理得地睡了進去,名正言順地睡了進去,秦可卿是什么人哪?她和義忠親王老千歲有點什么樣的關系呢?這是我們所要談的問題。所以我所要做的研究叫作原型研究。
上一篇:秦可卿之死(1)
下一篇:正本清源第一遭
網友關注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上帝的食物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三根綠枝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麥穗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駝背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圣母的小酒杯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分類導航
紅樓望月(劉心武)全部章節
- 將“秦學”研究不斷推進(自序)
- 精華欲掩料應難(1)
-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 紅樓探秘(6)
- 精華欲掩料應難(2)
-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
- 精華欲掩料應難(3)
- 帳殿夜警(1)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
- 月色凄迷(1)
- 帳殿夜警(2)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 月色凄迷(2)
- 帳殿夜警(3)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1)
- 紅樓探秘(1)
- 帳殿夜警(4)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2)
- 紅樓探秘(2)
- 帳殿夜警(5)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1)
- 紅樓探秘(3)
-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2)
- 紅樓探秘(4)
-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3)
- 紅樓探秘(5)
- 張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 “友士”藥方藏深意
- 牙牌令中藏玄機(2)
-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2)
- 可人曲
- 牙牌令中藏玄機(3)
-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1)
- 園中秋景令
- 牙牌令中藏玄機(4)
-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2)
- 《廣陵懷古》與秦可卿
- 北靜王的原型(1)
- 太虛幻境四仙姑(1)
- 賈珍何罪?
- 北靜王的原型(2)
- 太虛幻境四仙姑(2)
-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1)
- 老太妃之謎
-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1)
-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2)
- 茜雪被攆之謎(1)
-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2)
- “三春”何解?(1)
- 茜雪被攆之謎(2)
- “三十”與“明月”(1)
- “三春”何解?(2)
- 夢中奪錦系何兆?
- “三十”與“明月”(2)
- 牙牌令中藏玄機(1)
-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1)
- 妙玉討人嫌
- 妙玉之謎(1)
-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1)
- 食“紅”不已
- 妙玉之謎(2)
-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2)
- 倫敦弘紅記
- 再探妙玉之謎(1)
- 賈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 再探妙玉之謎(2)
- 有誰曳杖過煙林(1)
- 黑眉烏嘴話賈琮(1)
- 有誰曳杖過煙林(2)
- 雅趣相與析
- 黑眉烏嘴話賈琮(2)
- 薛寶釵的繡春囊?
-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1)
- 臘油凍佛手·羊角燈
-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2)
- 薛寶琴為何落榜?(1)
- 龜大何首烏?
- 掃蕩煙塵見真貌
- 薛寶琴為何落榜?(2)
- 《紅樓夢》里的歇后語
- 滿弓射鵠志銳堅
- 賈母天平哪邊傾?
- 春夢隨云散
- “金蘭”何指?
- 隔岸花分一脈香(1)
- 遠“水”近“紅”
- 隔岸花分一脈香(2)
- 《紅樓夢》煙畫(1)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2)
- 《紅樓夢》煙畫(2)
- 秦可卿之死(1)
- 正本清源第一遭
- 秦可卿之死(2)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4)
-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1)
- 秦可卿之死(3)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5)
-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2)
- 秦可卿之死(4)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6)
- 網上論“紅”(1)
- 秦可卿之死(5)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7)
- 網上論“紅”(2)
- 秦可卿之死(6)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8)
- 網上論“紅”(3)
- 秦可卿之死(7)
- 霜前月下誰家種(1)
- 網上論“紅”(4)
- 秦可卿之死(8)
- 霜前月下誰家種(2)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1)
- 秦可卿之死(9)
- 霜前月下誰家種(3)
- 秦可卿之死(10)
- 秦可卿之死(11)
- 賈元春之死(9)
- 秦可卿之死(后記)
- 妙玉之死(6)
- 賈元春之死(10)
- 賈元春之死(1)
- 妙玉之死(7)
- 賈元春之死(11)
- 賈元春之死(2)
- 妙玉之死(8)
- 賈元春之死(12)
- 賈元春之死(3)
- 妙玉之死(9)
- 賈元春之死(后記)
- 賈元春之死(4)
- 妙玉之死(10)
- 妙玉之死(1)
- 賈元春之死(5)
- 妙玉之死(11)
- 妙玉之死(2)
- 賈元春之死(6)
- 妙玉之死(12)
- 妙玉之死(3)
- 妙玉之死(13)
- 賈元春之死(7)
- 妙玉之死(4)
- 賈元春之死(8)
- 妙玉之死(14)
- 妙玉之死(5)
- 妙玉之死(15)
- 妙玉之死(后記)(1)
- 妙玉之死(后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