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蘭”何指?
“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這是《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回目的前半。“金蘭”語出《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后來人們就把兩個異姓人結為兄弟或姊妹的親密關系稱作“義結金蘭”。我讀到《紅樓夢》這一回前半部,自然而然地認為“金蘭契互剖金蘭語”是來概括李紈和王熙鳳兩人當眾坦率交談的一大段描寫的,從來沒有猶豫過。但最近把一卷《春夢隨云散》的書稿給了出版社后,責任編輯廉萍是位剛到任的北京大學古典文學專業的博土,她審讀書稿極為認真,讀到我提及上述一回的文字,便給我指出,一般人是把“金蘭契互剖金蘭語”理解成薛寶釵和林黛玉在瀟湘館的一番談話的。她問我:您那樣解釋,是想標新立異嗎?我本來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理解頗為獨特,我還以為大家都在這么理解呢,直到面對她的提問,我才仔細推敲了一番,推敲的結果,是固執己見。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回目的前半,是“蘅蕪君蘭言解疑癖”,已經暗用了“金蘭”的典故。寫的是薛寶釵抓住林黛玉在大庭廣眾中說酒令時說漏了嘴,暴露出她偷看過《西廂記》、《牡丹亭》那樣的“移性情”的“雜書”的把柄,把她喚到蘅蕪院中“審問”,教誨她“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一席話說的林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注意,曹雪芹的原文是“心下暗伏”,高鶚篡改為“心下暗服”,“伏”是被對方占了上風暫且認輸,“服”是完全被對方征服失去自我,很不相同;這更說明我們對《紅樓夢》的正文乃至回目進行精微的文本研究,對于理解與鑒賞這部經典是十分必要的)。這段情節,曾被評家用以證明薛寶釵是個封建道德的遵從者、鼓吹者、衛道士。但曹雪芹下筆刻畫人物,絕非主題先行褒貶隨后,他總是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使你感覺到在那樣的情境里那樣性格的一個活人他就是那么想那么說那么做,因此評價起來也就很難貼正反對錯的標簽。這段情節,也可以理解為薛寶釵對林黛玉格外呵護,有著情同親姊妹的情懷。
既然第四十二回已經將薛、林的關系喻為了“金蘭契”,那么,僅僅隔了兩回,是沒有必要再重復的。細讀第四十五回,全回情節明顯分為兩大塊,前半塊主要寫李紈與王熙鳳之間全書中絕無僅有的一番直來直去的對話,后半塊主要寫林黛玉在與薛寶釵談心后心中郁結難解,燈下讀古樂府,心有所感,亦不禁發為章句,“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這也就是這一回回目的后半)。如果“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也是照應后半塊的情節,那么,這一回回目的設置,就未免向后半塊傾斜得太過分了。揆之《紅樓夢》回目,總是盡可能用八個字概括前半回里的主要情節,再用另外八個字概括后半回里的主要情節,而且如果前一句強調某人的戲,后一句就換成強調另一個人的戲,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等等。
李紈這個角色,雖然是“金陵十二釵”的第十一釵,出場的次數極多,但在前八十回里,絕大多數情況下,她都是場面上的陪襯,總是別人唱主角,她打打邊鼓,幫幫腔而已。“十二釵”里的迎春、惜春在前八十回里也大體是這么個狀況。迎春只有在“懦小姐不問累金鳳”那半回里才當上主角。惜春只有在“矢孤介杜絕寧國府”那半回里才占據舞臺中心。清代一般評家,都把那兩個半回稱作“迎春正傳”、“惜春正傳”。我以為,四十五回前半回,應視為李紈正傳。李紈第四回首次亮相,被說成“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以后的頻頻出現,基本上是維系著這么個寡婦失業、溫柔敦厚的形象,她口齒雖然還不到“鋦了嘴的葫蘆”那么憨笨的程度,但總是不多說不少道,以折中平和為其特色,以至她究竟都說過些什么,在四十五回前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到了第四十五回,她大開金口,主動出擊,與王熙鳳發生劇烈的語言碰撞,請看她當眾拋給王熙鳳的這些肺腑之言:“真真你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世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托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么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去了!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里去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過子才是!”衡之全書,王熙鳳一生中所遭受的當眾搶白,其激烈與不留一絲情面的程度,以此為最。真是驚若焦雷,直劈心窩。李紈的性格與內心世界,頓時超越“槁木死灰”的“定論”而立體化起來,豐滿、復雜,耐人尋味。最妙的是王熙鳳對李紈的偶露崢嶸,不僅沒有表現出驚詫憤恚,反而當眾“笑納”退讓,說明她與李紈其實是互相深知對方心底里的想法,并且都有包容度和消化力的。把她們妯娌二人的關系比作“金蘭契”,把她們的一番語言碰撞說成是“互剖金蘭語”,不是很恰切么?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回目的前半,是“蘅蕪君蘭言解疑癖”,已經暗用了“金蘭”的典故。寫的是薛寶釵抓住林黛玉在大庭廣眾中說酒令時說漏了嘴,暴露出她偷看過《西廂記》、《牡丹亭》那樣的“移性情”的“雜書”的把柄,把她喚到蘅蕪院中“審問”,教誨她“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一席話說的林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應“是”的一字(注意,曹雪芹的原文是“心下暗伏”,高鶚篡改為“心下暗服”,“伏”是被對方占了上風暫且認輸,“服”是完全被對方征服失去自我,很不相同;這更說明我們對《紅樓夢》的正文乃至回目進行精微的文本研究,對于理解與鑒賞這部經典是十分必要的)。這段情節,曾被評家用以證明薛寶釵是個封建道德的遵從者、鼓吹者、衛道士。但曹雪芹下筆刻畫人物,絕非主題先行褒貶隨后,他總是把人物寫得活靈活現,使你感覺到在那樣的情境里那樣性格的一個活人他就是那么想那么說那么做,因此評價起來也就很難貼正反對錯的標簽。這段情節,也可以理解為薛寶釵對林黛玉格外呵護,有著情同親姊妹的情懷。
既然第四十二回已經將薛、林的關系喻為了“金蘭契”,那么,僅僅隔了兩回,是沒有必要再重復的。細讀第四十五回,全回情節明顯分為兩大塊,前半塊主要寫李紈與王熙鳳之間全書中絕無僅有的一番直來直去的對話,后半塊主要寫林黛玉在與薛寶釵談心后心中郁結難解,燈下讀古樂府,心有所感,亦不禁發為章句,“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這也就是這一回回目的后半)。如果“金蘭契互剖金蘭語”也是照應后半塊的情節,那么,這一回回目的設置,就未免向后半塊傾斜得太過分了。揆之《紅樓夢》回目,總是盡可能用八個字概括前半回里的主要情節,再用另外八個字概括后半回里的主要情節,而且如果前一句強調某人的戲,后一句就換成強調另一個人的戲,如“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玉生香”,“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等等。
李紈這個角色,雖然是“金陵十二釵”的第十一釵,出場的次數極多,但在前八十回里,絕大多數情況下,她都是場面上的陪襯,總是別人唱主角,她打打邊鼓,幫幫腔而已。“十二釵”里的迎春、惜春在前八十回里也大體是這么個狀況。迎春只有在“懦小姐不問累金鳳”那半回里才當上主角。惜春只有在“矢孤介杜絕寧國府”那半回里才占據舞臺中心。清代一般評家,都把那兩個半回稱作“迎春正傳”、“惜春正傳”。我以為,四十五回前半回,應視為李紈正傳。李紈第四回首次亮相,被說成“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以后的頻頻出現,基本上是維系著這么個寡婦失業、溫柔敦厚的形象,她口齒雖然還不到“鋦了嘴的葫蘆”那么憨笨的程度,但總是不多說不少道,以折中平和為其特色,以至她究竟都說過些什么,在四十五回前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到了第四十五回,她大開金口,主動出擊,與王熙鳳發生劇烈的語言碰撞,請看她當眾拋給王熙鳳的這些肺腑之言:“真真你是個水晶心肝玻璃人。”“你們聽聽,我說了一句,他就瘋了,說了兩車的無賴泥腿世俗專會打細算盤分斤撥兩的話出來。這東西虧他托生在詩書大宦名門之家做小姐,出了嫁又是這樣……若是生在貧寒小戶人家,作個小子,還不知怎么下作貧嘴惡舌的呢!天下人都被你算計去了!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的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喪了狗肚子里去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過子才是!”衡之全書,王熙鳳一生中所遭受的當眾搶白,其激烈與不留一絲情面的程度,以此為最。真是驚若焦雷,直劈心窩。李紈的性格與內心世界,頓時超越“槁木死灰”的“定論”而立體化起來,豐滿、復雜,耐人尋味。最妙的是王熙鳳對李紈的偶露崢嶸,不僅沒有表現出驚詫憤恚,反而當眾“笑納”退讓,說明她與李紈其實是互相深知對方心底里的想法,并且都有包容度和消化力的。把她們妯娌二人的關系比作“金蘭契”,把她們的一番語言碰撞說成是“互剖金蘭語”,不是很恰切么?
上一篇:春夢隨云散
下一篇:隔岸花分一脈香(1)
網友關注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墳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圣母的小酒杯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駝背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老漢倫克朗
- 烏木馬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分類導航
紅樓望月(劉心武)全部章節
- 將“秦學”研究不斷推進(自序)
- 精華欲掩料應難(1)
-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 紅樓探秘(6)
- 精華欲掩料應難(2)
-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
- 精華欲掩料應難(3)
- 帳殿夜警(1)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
- 月色凄迷(1)
- 帳殿夜警(2)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 月色凄迷(2)
- 帳殿夜警(3)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1)
- 紅樓探秘(1)
- 帳殿夜警(4)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2)
- 紅樓探秘(2)
- 帳殿夜警(5)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1)
- 紅樓探秘(3)
-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2)
- 紅樓探秘(4)
-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3)
- 紅樓探秘(5)
- 張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 “友士”藥方藏深意
- 牙牌令中藏玄機(2)
-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2)
- 可人曲
- 牙牌令中藏玄機(3)
-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1)
- 園中秋景令
- 牙牌令中藏玄機(4)
-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2)
- 《廣陵懷古》與秦可卿
- 北靜王的原型(1)
- 太虛幻境四仙姑(1)
- 賈珍何罪?
- 北靜王的原型(2)
- 太虛幻境四仙姑(2)
-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1)
- 老太妃之謎
-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1)
-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2)
- 茜雪被攆之謎(1)
-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2)
- “三春”何解?(1)
- 茜雪被攆之謎(2)
- “三十”與“明月”(1)
- “三春”何解?(2)
- 夢中奪錦系何兆?
- “三十”與“明月”(2)
- 牙牌令中藏玄機(1)
-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1)
- 妙玉討人嫌
- 妙玉之謎(1)
-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1)
- 食“紅”不已
- 妙玉之謎(2)
-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2)
- 倫敦弘紅記
- 再探妙玉之謎(1)
- 賈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 再探妙玉之謎(2)
- 有誰曳杖過煙林(1)
- 黑眉烏嘴話賈琮(1)
- 有誰曳杖過煙林(2)
- 雅趣相與析
- 黑眉烏嘴話賈琮(2)
- 薛寶釵的繡春囊?
-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1)
- 臘油凍佛手·羊角燈
-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2)
- 薛寶琴為何落榜?(1)
- 龜大何首烏?
- 掃蕩煙塵見真貌
- 薛寶琴為何落榜?(2)
- 《紅樓夢》里的歇后語
- 滿弓射鵠志銳堅
- 賈母天平哪邊傾?
- 春夢隨云散
- 隔岸花分一脈香(1)
- 遠“水”近“紅”
- 隔岸花分一脈香(2)
- 《紅樓夢》煙畫(1)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2)
- 《紅樓夢》煙畫(2)
- 秦可卿之死(1)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3)
- 正本清源第一遭
- 秦可卿之死(2)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4)
-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1)
- 秦可卿之死(3)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5)
-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2)
- 秦可卿之死(4)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6)
- 網上論“紅”(1)
- 秦可卿之死(5)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7)
- 網上論“紅”(2)
- 秦可卿之死(6)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8)
- 網上論“紅”(3)
- 秦可卿之死(7)
- 霜前月下誰家種(1)
- 網上論“紅”(4)
- 秦可卿之死(8)
- 霜前月下誰家種(2)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1)
- 秦可卿之死(9)
- 霜前月下誰家種(3)
- 秦可卿之死(10)
- 秦可卿之死(11)
- 賈元春之死(9)
- 秦可卿之死(后記)
- 妙玉之死(6)
- 賈元春之死(10)
- 賈元春之死(1)
- 妙玉之死(7)
- 賈元春之死(11)
- 賈元春之死(2)
- 妙玉之死(8)
- 賈元春之死(12)
- 賈元春之死(3)
- 妙玉之死(9)
- 賈元春之死(后記)
- 賈元春之死(4)
- 妙玉之死(10)
- 妙玉之死(1)
- 賈元春之死(5)
- 妙玉之死(11)
- 妙玉之死(2)
- 賈元春之死(6)
- 妙玉之死(12)
- 妙玉之死(3)
- 妙玉之死(13)
- 賈元春之死(7)
- 妙玉之死(4)
- 賈元春之死(8)
- 妙玉之死(14)
- 妙玉之死(5)
- 妙玉之死(15)
- 妙玉之死(后記)(1)
- 妙玉之死(后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