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大何首烏?
通過人物口述某些物品,以刻畫人物性格,以至反映其內心活動,是《紅樓夢》文本的一大特色。第二十六回,薛蟠指使焙茗,以“老爺叫你呢”誆騙寶玉出得大觀園,令寶玉極為不快,但薛蟠告訴他:“要不是我也不敢驚動,只因明兒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誰知古董行的程日興,他不知那里尋來了這么粗這么長粉脆的鮮藕,這么大的大西瓜,這么長一尾的新鮮的鱘魚,這么大的一個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熏的暹豬,你說,他這四樣禮可難得不難得?……我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還配吃,所以特請你來……”脂硯齋對這一段批曰:“寫粗豪無心人畢肖”,“如見如聞”,“此語令人哭不得笑不得,亦真心語也”;確實,一個粗俗顢頇而又熾熱心腸的紈绔子弟形象,在那形容幾種食品的口吻里活跳了出來。
第二十八回,寶玉在又一次渡過了因黛玉誤會而產生的情感危機之后,精神極為亢奮,在王夫人處,王夫人不過隨口問了黛玉句“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又因想不起一劑丸藥的名字,寶玉竟忘形放肆起來,說母親是讓“金剛”“菩薩”支使糊涂了;這還不算,他又胡謅要用三百六十兩銀子,替黛玉配一料丸藥,聲稱“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他隨口亂扯:“當真的呢,我這個方子比別的不同,那個藥名兒也古怪,一時也說不清……”下面有一串文字,因為當年傳下的手抄本是沒有斷句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印刷本,如根據程偉元、高鶚弄出的本子流布開的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這樣處理的:“只講那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讀起來顯然很別扭,“三百六十兩不足”,指的是人形帶葉參的重量還是龜的重量?有的流行本,干脆臆改為“三百六十兩四足龜”,可是,現在我們掌握的任何一種手抄本上,都沒有“四足”的寫法,這樣改動是侵犯曹雪芹著作權的。198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個本子在恢復前八十回原始真貌方面作了可貴的努力,但問題也還有,比如這個地方,它是這樣斷句的:“只講那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校注者把“三百六十兩不足”派給了人形帶葉參,把“龜”當作是對“大何首烏”的形容,這樣,寶玉在上述所引出的話語里,就不是講了五種東西,而是講了四種東西。
我以為,固然寶玉在這里是順口胡謅,但他既然煞有介事,也便一定要講得既聳聽而又不至于在邏輯上離譜。“龜大何首烏”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龜大”是多大?龜的種類很多,像棱皮龜、玳瑁、象龜的龜殼可以長達三尺多乃至于六七尺,作為蓼科草本植物的根莖何首烏如果那么樣大,反倒會讓人覺得成了怪物未必有其應有的藥力了;而有的觀賞龜,如金錢龜、綠毛龜,龜殼卻又可能僅一寸來長,一兩寸長的何首烏又無乃太寒酸,怎能加以夸耀?我以為,在上引段落里寶玉講的還是五種東西,應該這樣來斷句:“……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他對每一種東西都強調尋覓的不易,龜要大的,但也不是越重越好,必須接近三百六十兩卻又不能超過,舊秤是十六兩為一斤,也就是那龜必須是二十二斤多卻又不能是二十二斤半(折合現在十兩制的算法,約十四斤六兩許)。
我們都記得,第七回里,寶釵講她那“冷香丸”的配方,“真真把人瑣碎死,東西藥料一概都有限,只難得‘可巧’二字,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于次年春分這日曬干……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等等,這“冷香丸”曾引出黛玉對寶玉這樣嬌嗔:“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制……”“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沒有?”這番話語沉淀在寶玉潛意識里,一個觸機,發作出來,他是借此盡情宣泄自己甘愿為黛玉炮制“暖香丸”,以與寶釵抗衡的情懷。脂硯齋對此評曰:“前‘玉生香’回中,顰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直不該有暖香,是寶玉無藥可配矣。今顰兒之劑若許材料皆系滋補熱性之藥,兼有許多奇物,而尚未擬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補寶玉之不足,直不三人一體矣。”
“龜大何首烏”越想越不通,“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卻與“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那里有這樣可巧的雨,便沒雨也只好再等罷了”前后相映成趣,揭示出寶玉內心涌動著的隱秘情愫。即使是大情節之間的這種似乎隨手拈來的“閑筆”里,曹雪芹也在豐富著人物的性格,真如脂硯齋所贊嘆的:“作者有多少丘壑在胸中……”
第二十八回,寶玉在又一次渡過了因黛玉誤會而產生的情感危機之后,精神極為亢奮,在王夫人處,王夫人不過隨口問了黛玉句“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又因想不起一劑丸藥的名字,寶玉竟忘形放肆起來,說母親是讓“金剛”“菩薩”支使糊涂了;這還不算,他又胡謅要用三百六十兩銀子,替黛玉配一料丸藥,聲稱“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他隨口亂扯:“當真的呢,我這個方子比別的不同,那個藥名兒也古怪,一時也說不清……”下面有一串文字,因為當年傳下的手抄本是沒有斷句的,現在我們看到的印刷本,如根據程偉元、高鶚弄出的本子流布開的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這樣處理的:“只講那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讀起來顯然很別扭,“三百六十兩不足”,指的是人形帶葉參的重量還是龜的重量?有的流行本,干脆臆改為“三百六十兩四足龜”,可是,現在我們掌握的任何一種手抄本上,都沒有“四足”的寫法,這樣改動是侵犯曹雪芹著作權的。1981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個本子在恢復前八十回原始真貌方面作了可貴的努力,但問題也還有,比如這個地方,它是這樣斷句的:“只講那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校注者把“三百六十兩不足”派給了人形帶葉參,把“龜”當作是對“大何首烏”的形容,這樣,寶玉在上述所引出的話語里,就不是講了五種東西,而是講了四種東西。
我以為,固然寶玉在這里是順口胡謅,但他既然煞有介事,也便一定要講得既聳聽而又不至于在邏輯上離譜。“龜大何首烏”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龜大”是多大?龜的種類很多,像棱皮龜、玳瑁、象龜的龜殼可以長達三尺多乃至于六七尺,作為蓼科草本植物的根莖何首烏如果那么樣大,反倒會讓人覺得成了怪物未必有其應有的藥力了;而有的觀賞龜,如金錢龜、綠毛龜,龜殼卻又可能僅一寸來長,一兩寸長的何首烏又無乃太寒酸,怎能加以夸耀?我以為,在上引段落里寶玉講的還是五種東西,應該這樣來斷句:“……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他對每一種東西都強調尋覓的不易,龜要大的,但也不是越重越好,必須接近三百六十兩卻又不能超過,舊秤是十六兩為一斤,也就是那龜必須是二十二斤多卻又不能是二十二斤半(折合現在十兩制的算法,約十四斤六兩許)。
我們都記得,第七回里,寶釵講她那“冷香丸”的配方,“真真把人瑣碎死,東西藥料一概都有限,只難得‘可巧’二字,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于次年春分這日曬干……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等等,這“冷香丸”曾引出黛玉對寶玉這樣嬌嗔:“便是得了奇香,也沒有親哥哥親兄弟弄了花兒、朵兒、霜兒、雪兒替我炮制……”“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沒有?”這番話語沉淀在寶玉潛意識里,一個觸機,發作出來,他是借此盡情宣泄自己甘愿為黛玉炮制“暖香丸”,以與寶釵抗衡的情懷。脂硯齋對此評曰:“前‘玉生香’回中,顰云他有金你有玉,他有冷香你直不該有暖香,是寶玉無藥可配矣。今顰兒之劑若許材料皆系滋補熱性之藥,兼有許多奇物,而尚未擬名,何不竟以暖香名之,以代補寶玉之不足,直不三人一體矣。”
“龜大何首烏”越想越不通,“三百六十兩不足龜”,卻與“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那里有這樣可巧的雨,便沒雨也只好再等罷了”前后相映成趣,揭示出寶玉內心涌動著的隱秘情愫。即使是大情節之間的這種似乎隨手拈來的“閑筆”里,曹雪芹也在豐富著人物的性格,真如脂硯齋所贊嘆的:“作者有多少丘壑在胸中……”
上一篇:薛寶琴為何落榜?(1)
下一篇:掃蕩煙塵見真貌
網友關注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哈·曼丁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駝背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老漢倫克朗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墳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分類導航
紅樓望月(劉心武)全部章節
- 將“秦學”研究不斷推進(自序)
- 精華欲掩料應難(1)
-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 紅樓探秘(6)
- 精華欲掩料應難(2)
- 為紀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
- 精華欲掩料應難(3)
- 帳殿夜警(1)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
- 月色凄迷(1)
- 帳殿夜警(2)
- 再論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 月色凄迷(2)
- 帳殿夜警(3)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1)
- 紅樓探秘(1)
- 帳殿夜警(4)
- “秦學”探佚的四個層次(2)
- 紅樓探秘(2)
- 帳殿夜警(5)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1)
- 紅樓探秘(3)
-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2)
- 紅樓探秘(4)
- 關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 檣木·義忠親王·秦可卿(3)
- 紅樓探秘(5)
- 張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 “友士”藥方藏深意
- 牙牌令中藏玄機(2)
-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2)
- 可人曲
- 牙牌令中藏玄機(3)
-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1)
- 園中秋景令
- 牙牌令中藏玄機(4)
- 李紈身上的“馬氏影”(2)
- 《廣陵懷古》與秦可卿
- 北靜王的原型(1)
- 太虛幻境四仙姑(1)
- 賈珍何罪?
- 北靜王的原型(2)
- 太虛幻境四仙姑(2)
-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1)
- 老太妃之謎
-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1)
- 元春為什么見不得“玉”字?(2)
- 茜雪被攆之謎(1)
- “枉凝眉”曲究竟說的誰?(2)
- “三春”何解?(1)
- 茜雪被攆之謎(2)
- “三十”與“明月”(1)
- “三春”何解?(2)
- 夢中奪錦系何兆?
- “三十”與“明月”(2)
- 牙牌令中藏玄機(1)
- 蘆雪庵聯詩是雪芹自傳(1)
- 妙玉討人嫌
- 妙玉之謎(1)
-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1)
- 食“紅”不已
- 妙玉之謎(2)
- 賈璉王熙鳳的夫妻生活(2)
- 倫敦弘紅記
- 再探妙玉之謎(1)
- 賈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 再探妙玉之謎(2)
- 有誰曳杖過煙林(1)
- 黑眉烏嘴話賈琮(1)
- 有誰曳杖過煙林(2)
- 雅趣相與析
- 黑眉烏嘴話賈琮(2)
- 薛寶釵的繡春囊?
-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1)
- 臘油凍佛手·羊角燈
- 講述《紅樓夢》的真故事(2)
- 薛寶琴為何落榜?(1)
- 掃蕩煙塵見真貌
- 薛寶琴為何落榜?(2)
- 《紅樓夢》里的歇后語
- 滿弓射鵠志銳堅
- 賈母天平哪邊傾?
- 春夢隨云散
- “金蘭”何指?
- 隔岸花分一脈香(1)
- 遠“水”近“紅”
- 隔岸花分一脈香(2)
- 《紅樓夢》煙畫(1)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2)
- 《紅樓夢》煙畫(2)
- 秦可卿之死(1)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3)
- 正本清源第一遭
- 秦可卿之死(2)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4)
-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1)
- 秦可卿之死(3)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5)
- 關于我的“秦學”研究(2)
- 秦可卿之死(4)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6)
- 網上論“紅”(1)
- 秦可卿之死(5)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7)
- 網上論“紅”(2)
- 秦可卿之死(6)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8)
- 網上論“紅”(3)
- 秦可卿之死(7)
- 霜前月下誰家種(1)
- 網上論“紅”(4)
- 秦可卿之死(8)
- 霜前月下誰家種(2)
- 從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1)
- 秦可卿之死(9)
- 霜前月下誰家種(3)
- 秦可卿之死(10)
- 秦可卿之死(11)
- 賈元春之死(9)
- 秦可卿之死(后記)
- 妙玉之死(6)
- 賈元春之死(10)
- 賈元春之死(1)
- 妙玉之死(7)
- 賈元春之死(11)
- 賈元春之死(2)
- 妙玉之死(8)
- 賈元春之死(12)
- 賈元春之死(3)
- 妙玉之死(9)
- 賈元春之死(后記)
- 賈元春之死(4)
- 妙玉之死(10)
- 妙玉之死(1)
- 賈元春之死(5)
- 妙玉之死(11)
- 妙玉之死(2)
- 賈元春之死(6)
- 妙玉之死(12)
- 妙玉之死(3)
- 妙玉之死(13)
- 賈元春之死(7)
- 妙玉之死(4)
- 賈元春之死(8)
- 妙玉之死(14)
- 妙玉之死(5)
- 妙玉之死(15)
- 妙玉之死(后記)(1)
- 妙玉之死(后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