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龍虎石博物重偏邦 襖佛教名言推上國
話說賈茂二使臣在暹羅國館驛中,待冬至后候風還國。這里住著及船中遇風的事,就在賈璉回南、賈政致仕的時候。
那一日,正值重陽秋節,暹羅王設盛宴管待天使。賈茂、羅廷倫同到他朝中。
備了象駕,請至城外一座名山登高。飲了會酒,國王遣通事稟請二天使,回到朝中大殿上筵宴。正飲著,暹羅王忽舉杯致詞,二使臣不能深懂。鄭必振代言道:“他國中有兩塊美玉,藏之有年。不知其名,不解其用。然傳自先代,說俟中國有博物君子至,自能辨得。敢請二大人,可容獻出一見否?”羅副使未肯開口,賈茂道:“這個何妨?辨得辨不得,均無大事。就請一觀,亦無不可。”那國王將右手向后一伸,左手往上一舉,這為謝教,是彼國最重的儀文。鄭通事忙請賈茂作揖,還他一禮。
國王便起席,帶著二親近往內去了。
遲之許久,見二近臣捧著兩個棕箱,放在桌上。那國王也隨后到殿,開了棕箱。兩個楠木匣子打開,內有琉璃匣二個。先開一個來看,恰是中國蜀錦做的錦袱,用棉子絮夠幾層,墊著包好。解開卻是一塊圓玉。那一個也是如此,解看,卻是一塊方玉。那玉質溫潤無瑕,約各五寸,光彩凝冷,可鑒毛發。二琉璃匣底,有彼國先世留下的遺命二紙,封固甚密。上寫著:“辨出玉時,再看內字。如偷看者,處以國法。”
羅使臣看了贊好,不得其名。彼國臣子多有未見此玉者,見之色動,亦不認得。殿中默然。在國王不好問,二使臣又彼此謙偽,誰肯發言?轉是鄭通事向賈茂道:“大人在朝,才名冠世。今又備位正使,理宜先為請命。此玉當以何詞對付彼王方為得體?”,賈茂道:“這玉原不難辨,但我不好先羅大人而言耳。”
羅廷倫道:“弟與兄皆膺王事,我兄辨得出,使小邦知我天朝有人,則小弟增榮多矣。不可存此芥蒂,貽誤國是。”鄭必振道:“羅大人之言甚善。”賈茂道:“我話彼國王不甚懂,喜得寫字彼卻認得。我欲寫出,使之一看,何如?”
鄭通事把此話向國王說了,那國王聽說認得此玉,喜得手足舞蹈。便吩咐快取筆硯及紙墨,送到賈茂身邊,另擺一張桌子。
那賈茂又將玉看一會,便提筆寫道:“圓者,此龍玉也。生于水中,為龍所寶。若投之水,必虹霓出焉;置之盆內,魚必避而伏游。此玉當自海上漁人得之。
方者,此虎玉也。生于巖谷,為虎所寶。若以虎毛拂之,即紫光進逸,而百獸懾服。此玉當自山內獵者得之。“寫畢,送與國王看罷,瞠目吐舌,幾至失體。鄭通事即令彼國通事如言試之,無不奇驗。在廷諸臣,齊聲贊道:“中國天使,真神人也!”遂各舉手作禮。賈茂也答之以揖,連羅副使也心服其博物。暹羅王便叫他大臣,將他先世所留帖子拆看。內言此二玉,圓者果得之漁人所獻,方者果得之獵者所獻。
暹羅王遂走下殿來,望北作禮。又替賈茂舉手,以足抵地。
鄭通事連忙扶住,說了幾句話。那國王又將酒一杯,親捧到賈茂跟前,要他立飲。鄭通事道:“這是國王破格之敬,賈大人當領其情。仍當回敬一杯,以答彼意。”賈茂果如其言而行,那國王喜的手足亂舞了一回,才歸位而飲。彼國諸臣敬禮賈茂,幾不敢于睨視。須臾飲罷,送二位天使歸了館驛。鄭必振道:“賈大人真天才也,何博覽如此!暹羅王此番誠心悅服矣。”嗣后敬禮,較之往日有加。
彼國有位金紫大臣坤巴實提瓦抒,系暹羅第一通今博古的人。昨因賈茂辨識龍虎二玉,深加禮重。煩通事官黎昂來求一見,以伸景仰。賈茂許了,那大臣奏知國王,才投質請見。賈羅二位使臣,也峨冠博帶起來,在館中一處內書房請進相會,敬其臣為其主也。賓主拜畢,說了幾句國事。
那大臣忽離坐,把右手往后一伸,左手向上一舉,向賈茂說了句道:“請教天使大人,不知肯賜教否?”不用通事,話與中國無大異。賈茂懂得,便還一揖,答道:“愿領教。”那大臣又舉了舉手,才道:“敢問:祆主立教,傳自西洋,不知何由而起?”賈茂道:“《酉陽雜俎》昔載:德建國,烏滸河中,有火祆祠,其神自波斯國來,祠內無像,于大屋下作小廬舍。向西有一銅馬,相傳自天而下。
事可考也,則祆主自波斯國來無疑矣。“
又問其設教建學,以何為法。賈茂道:“前者西洋人艾儒略曾作《西學記》,其建學育才之法,凡設六科,勒鐸理加者,文科也;斐錄費亞者,理科也;默吊濟納者,醫科也;勒斯義者,法科也;加諾搦斯者,教科也;陡祿日亞者,道科也。其教授各有次第,從文人理,而理為之綱。文科如中國之小學,理科如中國之大學。醫科、法科、教科,皆其事案。道科則彼法中所謂‘盡性至命之極也’。
其設教大概如是。“
那大臣聽了,歡喜無盡。遂又問道:“其教何時入中國?”賈茂道:“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將祆教詣闕奏聞。敕令長安崇化坊立祆寺,號大秦寺,又名波斯寺。至天寶四年七月,敕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事循其本,所有兩京波斯寺,并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路州縣有者。準此,祆教人中國,似在唐時。”又問“祆”字音義。賈茂道:“徐鉉《說文》:祆音阿憐切,注為祆神。”
又問祆與佛之同異,賈茂道:“查《東京記》,康國有神名祆,又畢國有火祆祠。其教之在中國也,居室侈靡,性尚鬼而好潔。平居終日,相與膜拜祈福。
堂實無像,而號曰‘天主’。稱謂聱牙,亦莫究為何神。有碑高袤數丈,上刻其書,如篆籀文,是為像主,拜者響之。此祆教也。佛則金身入夢,白馬駝經,自漢時入中土,與儒、道鼎峙為三,多少高人畸士出世,托于緇流。
與祆教兩不相屬,難以等視。“這一番議論,不惟那大臣聞所未聞,膜拜相謝。即兩處通事亦皆曠若發蒙,贊嘆以為學問淵博,無愧天使。并把個羅副使亦連連打躬謝教,蓋發于情不自禁也。
賈茂道:“據所聞如此,倘有不備處,再求考核。”
那大臣作禮而退,回了國王,要拜賈茂為師。國王準奏。轉求鄭天使說明其意。賈茂因奉使,不敢外交,不受其師生稱謂。
凡有所疑,無不據見開陳。彼國君臣既高其義,又服其得體。
話雖如此說,然從古“才”之一字,不為造物所忌,即為儔輩所猜。最宜韜晦,不可矜露。賈茂此舉,為天朝增色起見,全無一毫夸張之意。暹羅國內欽服者,十居八九。有一等以才自負者,心卻不平。然無可如何,亦不足計。忽觸動彼國一位掌兵權的重臣,名為披述塔彩禮呼,平素善弄邪術,手下養著劍客,自為無出其右。昨日見國王如此禮待賈茂,今又見國相要拜賈茂為師,心中不悅。
也不奏明伊主,想著暗嚇賈茂一嚇,使中國知彼處有人。卻不敢加害天使,恐構國怨。
那夜月明如晝,便弄幻術。剪一紙美人來戲。賈茂按左金童臨凡,七八歲悟徹前因,存心正大,此等幻術,有何益處?賈茂因月色好,便獨在階前一顆松樹下對月微吟。忽見花竹深處,一陣香來,露出位絕色美人。賈茂想:“此館人無眷屬,何得有此?非妖即媚。”正了正性,看他做何舉動。那知這美人才轉出花陰,就被賈茂元神逼住,不能前進。響了一聲,寂然不見。賈茂便叫跟隨的人來,細細搜尋,毫無影響。賈茂也不以為事,便入房去寢。吩咐包勇、鋤藥二人,帶刀在房伺候。
誰想這權臣見美人局不能進前,便差一木偶,五色披身,持一長矛。響一聲,就到了窗外。包勇看的真切,便拔出佩刀,從窗中躍出迎敵。叫鋤藥小心防護賈茂臥榻。那木偶變作一獰惡鬼形,舉矛便刺。包勇這口倭刀曾飲人血,是件寶物,專避邪魅。
那木偶覺得冷氣森然,矛不能舉。只聽喀嚓一聲,階下跌倒一人。包勇就月光近前一瞧,是個五色木偶,手拿一木頭槍。
這夜賈茂獨坐帳中,并無熟睡。包勇刀斫木偶這事,俱已聽得。連忙便問:“是刺客嗎?”包勇說:“不是。卻是個木人。想必這館內不潔凈,有此怪異。”
賈茂道:“我們不過三兩日,過冬至就上船了。管他閑事。你二人以無事處之,不必聲張。”
那天就亮了,國王在大殿上盛席替二位天使備送行酒。天才交巳,那問祆教的大臣盛服來候,即為邀請。午初時,國王遣鼓樂來迎。二位天使坐上轎,打起傘,鳴著鑼,列著執事,來到朝中。國王端拱相候,把個權臣披述塔彩禮呼著實不快。便向國王說道:“這賈天使不過記誦才耳。吾王何為如此鄭重?待小臣今夜試一試他,果有真本事,微臣亦愿拜之為師。”國王道:“這使不得!你不是要構怨天朝嗎?”那權臣道:“微臣恐其太驕,欲顯我國有人耳。斷不敢有害使臣,吾王只管放心。”說著,賈羅二使臣轎已到朝。下了轎,與國王見過禮。二使臣正席坐下,國王下陪。
當日鼓樂遞奏,肴饌豐隆。國中所有戲具,無不備陳。有走馬的,有舞劍的,有踘蹴走索的,末后有一少年僧,生成頭長尺五,眉發雪白,頦綴霜髯。佇立庭中。又一童子,挽雙髻,杖掛葫蘆,次于右。又一童子,生成背駝眼細,戴箬冠,穿錦服,手拿蟠桃,如東方朔樣,立于左。別有黑鹿一只,排于前。鳴鑼擊鼓,眾童子環繞歌舞。內穿錦衣,外白綾半臂,繡花為飾,極其熱鬧。此暹羅國最盛之舉,非賈茂博物,足以服之,向來從無此例。鄭通事稟知賈茂,另備洋錢二十枚,綾緞八端,賞了眾人。
國王起身謝了。此日盡歡,至晚方散。
賈茂回到館驛,已掌燈矣。包勇、鋤藥等端上茶來。賈茂喝著茶,對包勇等將今日國王盛席相待,備陳百戲,意甚殷勤,想無別意,昨夜事我甚動疑。因談及劍仙紅線、聶隱娘的事,以消長夜。鋤藥道:“紅線的事,小的聽見少大老爺說過。聶隱娘是個什么人?小的從不知道。”包勇道:“聶隱娘是個女子,你怎么就不知得?”賈茂笑道:“你是句囫圇話。聶隱娘是個什么女子?你可說。”
包勇道:“這卻不曉的。”鋤藥也隨著賈茂笑了。
賈茂道:“等我說與你倆聽:聶隱娘是唐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之女,少遇異人,授以劍術。先刺猿猱,后刺虎豹,三年后能刺鷹隼,百無一失。乃于稠人廣市中,刺人于五都之會,而人莫能見。術既成,開腦后藏匕首。嫁磨鏡少年為夫。魏帥知其異,遂以重帛召之,署為左右吏。魏帥與陳許劉節使不協,潛使隱娘刺之。隱娘夫婦各跨白黑衛,辭魏之許。劉帥能算,已知其來,召牙將禮而致之。隱娘曰:”劉仆射神人也。不然,何以知而召我?‘乃見劉公,劉勞而留于幕下。隱娘曰:“仆射左右無人,愿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一日,謂劉公曰:”今夜魏帥使精精兒來殺某,及賊仆射。當計御之,仆射毋恐。‘劉豁達大度,恒無畏色,秉燭待之。夜將半,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然相擊于床隅。
良久,一人從空而踣,隱娘出曰:“精精兒斃矣。‘曳出堂下,以藥化之為水,毛發無存。過一宿,隱娘曰:”彼處今使妙手空空兒來,人莫窺其用,鬼莫躡其蹤。蹈虛人冥,隱娘非敵,惟系仆射之福耳。可用于闐玉周其頸,擁以衾,隱娘當化為蠛蠓,潛入仆射腸中避之。余無逃處。’劉如其言。至三更,瞑目未熟,果聞項上鏗然,聲甚厲。隱娘自劉口中躍出,賀曰:“仆射無患矣!此人如俊鶻,一擊不中,片刻千里,翩然遠遁,恥其不效耳。‘嗣劉禮之愈厚。劉薨后,隱娘遂隱。有人遇之蜀棧道中,跨白衛如故。究不知其所終。”
一席話,約有一個更次;包勇聽了大喜,鋤藥連忙斟上茶。
賈茂說:“今夜我心動,恐有別事。你二人當在我床后伺之。”便把通靈玉取出,掛在胸前,秉燭而坐,不肯安寢。將及子時,胸前通靈玉忽發紅光,照得滿床通紅。賈茂恍忽見一紫衣人站在跟前,如那年場中所夢相似。包勇二人明明瞧見一人如電倏至,手執匕首,將到帳前,被賈茂胸前寶玉紅光沖散,化作清風而去。
通靈寶玉與敷文真人異體同源,所見雖殊,而其理則一。此即劉仆射于闐玉之一驗也。
原來那權臣因國王所言,暗遣劍客來截賈茂之發,以顯其能。囑他不可傷害天使。這夜包勇所見,即其所遣。卻被通靈玉將伊劍術擋住,羞而遁去。那權臣方知賈茂真是不凡,折服其心,不萌異議。然亦可為鬻才之一戒。
到了十五日,那位金紫大臣同他國通事捧著國王的一幅箋紙,來懇賈茂在正殿上題一匾,以志景仰。賈茂推辭不得,題了“南服屏藩”四字。那大臣赍回去,國王見了大喜。那大臣便奏明要備私宴,為賈天使一餞。國王準了,遂即仍回館驛,將此意向二位天使說明。便在館中備了一席盛筵。又備了四席,管待武臣、通事。這日賈茂著人將各處行李俱發下船。卻不過此位大臣意,直飲至傍晚方散。
那國王于例折金銀器皿外,又備許多珍玩,將其誠敬。賈茂同羅副使商定,一概不收,用彰國體。彼國君臣悅眼。無奈敬重賈正使,實不過意。因送了交桂二斤,火浣布八匹。羅副使象牙四只,辰砂二匣。二使臣見是土物,遂皆收了。
到十六日,二使臣坐轎辭行。那國王親送到船,依依不舍。
這也是向來未有的儀節。賈茂轎過,暹羅國的百姓,老少聚送,齊聲舉手,不知何意。想亦歡欣感戴,出于不覺耳。國王備了進貢禮物、表文,特遣大臣坤孛述列瓦提同通事坤思吝塔披彩上海船,隨二天使入貢謝恩。
賈茂、羅廷倫上了船,國王親到船上一送,殷勤致謝。才坐了象輦回去。二天使送國王登輦,方回船,吩咐鳴鑼開船。彼國金紫大臣討了送天使之差,帶來多少船只,旗幟金鼓,直送賈茂的船到了象山。賈茂同眾人上了自己坐的原船。
又住了一天,預備水薪。那金紫大臣私送了賈茂一件水晶界方,說是得自龍宮,涉閱江海,可免風波之險。賈茂見其意誠,遂收了,便將自帶的一掛十八粒東珠手捻贈他,即為別贐。那大臣歡然收去,方回舟還國。
賈茂這邊鳴炮開船,時植南風大作,揚滿篷帆,安然北往。
老板守定羅鏡,仍按舊道行去。不數日,過安南境,舟抵華封。
添了井水,就放入大洋中來。
是日,南風徐起,海船甚穩。賈茂在船與鄭、黎二通事閑談起暹羅國的事來。
鄭必振道:“東南諸國,皆濱于海。東日本,稍次琉球,南暹羅與緬甸接壤,稍北則廣南安南。此大略也。暹羅風俗,略近安南。土產暹布、琉璜、肉桂,民食以薯蕷為務,米麥只供王府。豐年則民始食谷。俗甚儉,斤肉樽酒,可宴數人。
一席不過二器。待客所余,家人不餐,間即棄之。客來相訪,亦無迎送,任其去留。官宦之家,俱有書室客軒,亦植花木竹石,時供游覽。架列《四書》、唐詩、《通鑒》等集,說自中國抄刻,板翻高闊,旁譯土言。設官之法,類舉賢良方正,由秀才即為法司,不考試也。國中執法甚嚴,不徇情面,輕則徒流,重則處死。百姓見官長經過,俯伏道旁,俟過而后敢行。其小心畏法如此。“黎昂道:“男女不剃胎頭。男至二十成立,娶妻之后,將頂發削去,惟留四余,挽一髻子額右,旁簪小如意,以分貴賤。金為貴,銀次之,百姓則用玳瑁、明角、竹簪而已。婦女亦然。國中有迎恩寺,即天使登岸之所。離海口三里許。
過此則天使館,向來冊封員役,俱駐于此。這回館驛城內,特地親厚,不是向例。
館前隙地百畝,每日午后,彼國婦女,或老或幼,攜筐持莒,聚集于此。名為貿易,實游玩也。傍晚方歸。城北三里有三清殿,階前二松,大數圍,高二十余丈,枝葉茂盛。頂有鶴巢,亦不計其年月。每于春風月朗之時,則見二鶴翔集其上。東有演武場。
建橋曰長虹,闊有丈余,長五里許。橋下大水,名為旻湖,俱傳與海相通。
過橋有松嶺,長二十余里,蒼翠滿目,亦異境也。“正然說著,只聽老板說聲:“不好!有暴風來,快些落頭篷。”一言未畢,忽東南風大作,急雨如注。風浪搏擊,舵不能定。桅右欹則龍骨現于左,桅左欹則龍骨現于右。——龍骨者,船底定根木也。左右傾仆。通事、武職等素習于海,尚可支持。羅副使坐不安席,嘔吐大作,幾弗欲生。往日暹羅進表船只,前后相望,離不甚遠。此刻風波大起,只見那只船從后由右側首,如飛而去,頃刻已失所在。
賈茂這只船隨風駛去,人人害怕。賈茂想起那水晶界方來,急取出,遞給羅副使拿著。自家卻把通靈寶玉摘來,亦拿在手內。說也甚奇,風雨雖然暴注,那潮浪打到船前,便就自然平去,其船亦不像前會簸揚。老板求天使在天妃娘娘前許愿,自保無虞。賈茂因一船人有關系,便親到后艙,同羅副使行了禮,許過愿。
那風仍是暴發,忽變作西南風,將船吹向東北一路行去。
非風之殊,海面大而受風之異也。
那天又漸漸晚了,雨雖稍止,風仍不息。忽見中桅盤斗上來一鳥,綠嘴紅足,彩若雁鶩。飛至戰臺,集而和鳴。老板大喜曰:“此天妃遣來引導也!”舟中水手等,無不向空磕頭。夜半后,那風將次定了。到天明,忽見一魚,長丈余,身黑尾紅,腦上方白如玉。即聽船旁咂水聲,其船動搖,繼乃噴水滿船。老板曰:“此神魚戲水,勿驚自去。”
將及近午,船浮水面,膠滯不前。老板曰:“此是風兆,當覓避風嶼避之。”
只見日旁一塊黑氣,老板說:“不好!風又到了。”陡然間海水洶涌,暴風又作。
那篷受了風,如飛而去,一霎時不知其幾千里也。桅盤上那個鳥,忽又飛鳴。
猛然見面前現一島峙于海面,看著甚遠,轉睫已到跟前。老板怕有礁石,不敢就攏。那知船卻向山的左側靠了上去,風所逼也。眾水手登時將船灣住,在老樹及山根石縫內,下了篾纜,大家才歡喜放心。那島雖背著風,瞧那海面仍自洶涌不已。定了半日,才吃過飯歇了。
到次日,仍是大風,不敢開船。飯后,賈茂在船內坐不住,要上岸去逛一逛。
包勇、鋤藥及黎通事,又帶了十二名兵丁,叫船家搭了扶手。在岸上向高處,埋了一根大旗為標記。船內羅副使照應。賈茂便走上岸去,未知所遇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那一日,正值重陽秋節,暹羅王設盛宴管待天使。賈茂、羅廷倫同到他朝中。
備了象駕,請至城外一座名山登高。飲了會酒,國王遣通事稟請二天使,回到朝中大殿上筵宴。正飲著,暹羅王忽舉杯致詞,二使臣不能深懂。鄭必振代言道:“他國中有兩塊美玉,藏之有年。不知其名,不解其用。然傳自先代,說俟中國有博物君子至,自能辨得。敢請二大人,可容獻出一見否?”羅副使未肯開口,賈茂道:“這個何妨?辨得辨不得,均無大事。就請一觀,亦無不可。”那國王將右手向后一伸,左手往上一舉,這為謝教,是彼國最重的儀文。鄭通事忙請賈茂作揖,還他一禮。
國王便起席,帶著二親近往內去了。
遲之許久,見二近臣捧著兩個棕箱,放在桌上。那國王也隨后到殿,開了棕箱。兩個楠木匣子打開,內有琉璃匣二個。先開一個來看,恰是中國蜀錦做的錦袱,用棉子絮夠幾層,墊著包好。解開卻是一塊圓玉。那一個也是如此,解看,卻是一塊方玉。那玉質溫潤無瑕,約各五寸,光彩凝冷,可鑒毛發。二琉璃匣底,有彼國先世留下的遺命二紙,封固甚密。上寫著:“辨出玉時,再看內字。如偷看者,處以國法。”
羅使臣看了贊好,不得其名。彼國臣子多有未見此玉者,見之色動,亦不認得。殿中默然。在國王不好問,二使臣又彼此謙偽,誰肯發言?轉是鄭通事向賈茂道:“大人在朝,才名冠世。今又備位正使,理宜先為請命。此玉當以何詞對付彼王方為得體?”,賈茂道:“這玉原不難辨,但我不好先羅大人而言耳。”
羅廷倫道:“弟與兄皆膺王事,我兄辨得出,使小邦知我天朝有人,則小弟增榮多矣。不可存此芥蒂,貽誤國是。”鄭必振道:“羅大人之言甚善。”賈茂道:“我話彼國王不甚懂,喜得寫字彼卻認得。我欲寫出,使之一看,何如?”
鄭通事把此話向國王說了,那國王聽說認得此玉,喜得手足舞蹈。便吩咐快取筆硯及紙墨,送到賈茂身邊,另擺一張桌子。
那賈茂又將玉看一會,便提筆寫道:“圓者,此龍玉也。生于水中,為龍所寶。若投之水,必虹霓出焉;置之盆內,魚必避而伏游。此玉當自海上漁人得之。
方者,此虎玉也。生于巖谷,為虎所寶。若以虎毛拂之,即紫光進逸,而百獸懾服。此玉當自山內獵者得之。“寫畢,送與國王看罷,瞠目吐舌,幾至失體。鄭通事即令彼國通事如言試之,無不奇驗。在廷諸臣,齊聲贊道:“中國天使,真神人也!”遂各舉手作禮。賈茂也答之以揖,連羅副使也心服其博物。暹羅王便叫他大臣,將他先世所留帖子拆看。內言此二玉,圓者果得之漁人所獻,方者果得之獵者所獻。
暹羅王遂走下殿來,望北作禮。又替賈茂舉手,以足抵地。
鄭通事連忙扶住,說了幾句話。那國王又將酒一杯,親捧到賈茂跟前,要他立飲。鄭通事道:“這是國王破格之敬,賈大人當領其情。仍當回敬一杯,以答彼意。”賈茂果如其言而行,那國王喜的手足亂舞了一回,才歸位而飲。彼國諸臣敬禮賈茂,幾不敢于睨視。須臾飲罷,送二位天使歸了館驛。鄭必振道:“賈大人真天才也,何博覽如此!暹羅王此番誠心悅服矣。”嗣后敬禮,較之往日有加。
彼國有位金紫大臣坤巴實提瓦抒,系暹羅第一通今博古的人。昨因賈茂辨識龍虎二玉,深加禮重。煩通事官黎昂來求一見,以伸景仰。賈茂許了,那大臣奏知國王,才投質請見。賈羅二位使臣,也峨冠博帶起來,在館中一處內書房請進相會,敬其臣為其主也。賓主拜畢,說了幾句國事。
那大臣忽離坐,把右手往后一伸,左手向上一舉,向賈茂說了句道:“請教天使大人,不知肯賜教否?”不用通事,話與中國無大異。賈茂懂得,便還一揖,答道:“愿領教。”那大臣又舉了舉手,才道:“敢問:祆主立教,傳自西洋,不知何由而起?”賈茂道:“《酉陽雜俎》昔載:德建國,烏滸河中,有火祆祠,其神自波斯國來,祠內無像,于大屋下作小廬舍。向西有一銅馬,相傳自天而下。
事可考也,則祆主自波斯國來無疑矣。“
又問其設教建學,以何為法。賈茂道:“前者西洋人艾儒略曾作《西學記》,其建學育才之法,凡設六科,勒鐸理加者,文科也;斐錄費亞者,理科也;默吊濟納者,醫科也;勒斯義者,法科也;加諾搦斯者,教科也;陡祿日亞者,道科也。其教授各有次第,從文人理,而理為之綱。文科如中國之小學,理科如中國之大學。醫科、法科、教科,皆其事案。道科則彼法中所謂‘盡性至命之極也’。
其設教大概如是。“
那大臣聽了,歡喜無盡。遂又問道:“其教何時入中國?”賈茂道:“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將祆教詣闕奏聞。敕令長安崇化坊立祆寺,號大秦寺,又名波斯寺。至天寶四年七月,敕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事循其本,所有兩京波斯寺,并宜改為大秦寺。天下諸路州縣有者。準此,祆教人中國,似在唐時。”又問“祆”字音義。賈茂道:“徐鉉《說文》:祆音阿憐切,注為祆神。”
又問祆與佛之同異,賈茂道:“查《東京記》,康國有神名祆,又畢國有火祆祠。其教之在中國也,居室侈靡,性尚鬼而好潔。平居終日,相與膜拜祈福。
堂實無像,而號曰‘天主’。稱謂聱牙,亦莫究為何神。有碑高袤數丈,上刻其書,如篆籀文,是為像主,拜者響之。此祆教也。佛則金身入夢,白馬駝經,自漢時入中土,與儒、道鼎峙為三,多少高人畸士出世,托于緇流。
與祆教兩不相屬,難以等視。“這一番議論,不惟那大臣聞所未聞,膜拜相謝。即兩處通事亦皆曠若發蒙,贊嘆以為學問淵博,無愧天使。并把個羅副使亦連連打躬謝教,蓋發于情不自禁也。
賈茂道:“據所聞如此,倘有不備處,再求考核。”
那大臣作禮而退,回了國王,要拜賈茂為師。國王準奏。轉求鄭天使說明其意。賈茂因奉使,不敢外交,不受其師生稱謂。
凡有所疑,無不據見開陳。彼國君臣既高其義,又服其得體。
話雖如此說,然從古“才”之一字,不為造物所忌,即為儔輩所猜。最宜韜晦,不可矜露。賈茂此舉,為天朝增色起見,全無一毫夸張之意。暹羅國內欽服者,十居八九。有一等以才自負者,心卻不平。然無可如何,亦不足計。忽觸動彼國一位掌兵權的重臣,名為披述塔彩禮呼,平素善弄邪術,手下養著劍客,自為無出其右。昨日見國王如此禮待賈茂,今又見國相要拜賈茂為師,心中不悅。
也不奏明伊主,想著暗嚇賈茂一嚇,使中國知彼處有人。卻不敢加害天使,恐構國怨。
那夜月明如晝,便弄幻術。剪一紙美人來戲。賈茂按左金童臨凡,七八歲悟徹前因,存心正大,此等幻術,有何益處?賈茂因月色好,便獨在階前一顆松樹下對月微吟。忽見花竹深處,一陣香來,露出位絕色美人。賈茂想:“此館人無眷屬,何得有此?非妖即媚。”正了正性,看他做何舉動。那知這美人才轉出花陰,就被賈茂元神逼住,不能前進。響了一聲,寂然不見。賈茂便叫跟隨的人來,細細搜尋,毫無影響。賈茂也不以為事,便入房去寢。吩咐包勇、鋤藥二人,帶刀在房伺候。
誰想這權臣見美人局不能進前,便差一木偶,五色披身,持一長矛。響一聲,就到了窗外。包勇看的真切,便拔出佩刀,從窗中躍出迎敵。叫鋤藥小心防護賈茂臥榻。那木偶變作一獰惡鬼形,舉矛便刺。包勇這口倭刀曾飲人血,是件寶物,專避邪魅。
那木偶覺得冷氣森然,矛不能舉。只聽喀嚓一聲,階下跌倒一人。包勇就月光近前一瞧,是個五色木偶,手拿一木頭槍。
這夜賈茂獨坐帳中,并無熟睡。包勇刀斫木偶這事,俱已聽得。連忙便問:“是刺客嗎?”包勇說:“不是。卻是個木人。想必這館內不潔凈,有此怪異。”
賈茂道:“我們不過三兩日,過冬至就上船了。管他閑事。你二人以無事處之,不必聲張。”
那天就亮了,國王在大殿上盛席替二位天使備送行酒。天才交巳,那問祆教的大臣盛服來候,即為邀請。午初時,國王遣鼓樂來迎。二位天使坐上轎,打起傘,鳴著鑼,列著執事,來到朝中。國王端拱相候,把個權臣披述塔彩禮呼著實不快。便向國王說道:“這賈天使不過記誦才耳。吾王何為如此鄭重?待小臣今夜試一試他,果有真本事,微臣亦愿拜之為師。”國王道:“這使不得!你不是要構怨天朝嗎?”那權臣道:“微臣恐其太驕,欲顯我國有人耳。斷不敢有害使臣,吾王只管放心。”說著,賈羅二使臣轎已到朝。下了轎,與國王見過禮。二使臣正席坐下,國王下陪。
當日鼓樂遞奏,肴饌豐隆。國中所有戲具,無不備陳。有走馬的,有舞劍的,有踘蹴走索的,末后有一少年僧,生成頭長尺五,眉發雪白,頦綴霜髯。佇立庭中。又一童子,挽雙髻,杖掛葫蘆,次于右。又一童子,生成背駝眼細,戴箬冠,穿錦服,手拿蟠桃,如東方朔樣,立于左。別有黑鹿一只,排于前。鳴鑼擊鼓,眾童子環繞歌舞。內穿錦衣,外白綾半臂,繡花為飾,極其熱鬧。此暹羅國最盛之舉,非賈茂博物,足以服之,向來從無此例。鄭通事稟知賈茂,另備洋錢二十枚,綾緞八端,賞了眾人。
國王起身謝了。此日盡歡,至晚方散。
賈茂回到館驛,已掌燈矣。包勇、鋤藥等端上茶來。賈茂喝著茶,對包勇等將今日國王盛席相待,備陳百戲,意甚殷勤,想無別意,昨夜事我甚動疑。因談及劍仙紅線、聶隱娘的事,以消長夜。鋤藥道:“紅線的事,小的聽見少大老爺說過。聶隱娘是個什么人?小的從不知道。”包勇道:“聶隱娘是個女子,你怎么就不知得?”賈茂笑道:“你是句囫圇話。聶隱娘是個什么女子?你可說。”
包勇道:“這卻不曉的。”鋤藥也隨著賈茂笑了。
賈茂道:“等我說與你倆聽:聶隱娘是唐貞元年間魏博大將聶鋒之女,少遇異人,授以劍術。先刺猿猱,后刺虎豹,三年后能刺鷹隼,百無一失。乃于稠人廣市中,刺人于五都之會,而人莫能見。術既成,開腦后藏匕首。嫁磨鏡少年為夫。魏帥知其異,遂以重帛召之,署為左右吏。魏帥與陳許劉節使不協,潛使隱娘刺之。隱娘夫婦各跨白黑衛,辭魏之許。劉帥能算,已知其來,召牙將禮而致之。隱娘曰:”劉仆射神人也。不然,何以知而召我?‘乃見劉公,劉勞而留于幕下。隱娘曰:“仆射左右無人,愿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一日,謂劉公曰:”今夜魏帥使精精兒來殺某,及賊仆射。當計御之,仆射毋恐。‘劉豁達大度,恒無畏色,秉燭待之。夜將半,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然相擊于床隅。
良久,一人從空而踣,隱娘出曰:“精精兒斃矣。‘曳出堂下,以藥化之為水,毛發無存。過一宿,隱娘曰:”彼處今使妙手空空兒來,人莫窺其用,鬼莫躡其蹤。蹈虛人冥,隱娘非敵,惟系仆射之福耳。可用于闐玉周其頸,擁以衾,隱娘當化為蠛蠓,潛入仆射腸中避之。余無逃處。’劉如其言。至三更,瞑目未熟,果聞項上鏗然,聲甚厲。隱娘自劉口中躍出,賀曰:“仆射無患矣!此人如俊鶻,一擊不中,片刻千里,翩然遠遁,恥其不效耳。‘嗣劉禮之愈厚。劉薨后,隱娘遂隱。有人遇之蜀棧道中,跨白衛如故。究不知其所終。”
一席話,約有一個更次;包勇聽了大喜,鋤藥連忙斟上茶。
賈茂說:“今夜我心動,恐有別事。你二人當在我床后伺之。”便把通靈玉取出,掛在胸前,秉燭而坐,不肯安寢。將及子時,胸前通靈玉忽發紅光,照得滿床通紅。賈茂恍忽見一紫衣人站在跟前,如那年場中所夢相似。包勇二人明明瞧見一人如電倏至,手執匕首,將到帳前,被賈茂胸前寶玉紅光沖散,化作清風而去。
通靈寶玉與敷文真人異體同源,所見雖殊,而其理則一。此即劉仆射于闐玉之一驗也。
原來那權臣因國王所言,暗遣劍客來截賈茂之發,以顯其能。囑他不可傷害天使。這夜包勇所見,即其所遣。卻被通靈玉將伊劍術擋住,羞而遁去。那權臣方知賈茂真是不凡,折服其心,不萌異議。然亦可為鬻才之一戒。
到了十五日,那位金紫大臣同他國通事捧著國王的一幅箋紙,來懇賈茂在正殿上題一匾,以志景仰。賈茂推辭不得,題了“南服屏藩”四字。那大臣赍回去,國王見了大喜。那大臣便奏明要備私宴,為賈天使一餞。國王準了,遂即仍回館驛,將此意向二位天使說明。便在館中備了一席盛筵。又備了四席,管待武臣、通事。這日賈茂著人將各處行李俱發下船。卻不過此位大臣意,直飲至傍晚方散。
那國王于例折金銀器皿外,又備許多珍玩,將其誠敬。賈茂同羅副使商定,一概不收,用彰國體。彼國君臣悅眼。無奈敬重賈正使,實不過意。因送了交桂二斤,火浣布八匹。羅副使象牙四只,辰砂二匣。二使臣見是土物,遂皆收了。
到十六日,二使臣坐轎辭行。那國王親送到船,依依不舍。
這也是向來未有的儀節。賈茂轎過,暹羅國的百姓,老少聚送,齊聲舉手,不知何意。想亦歡欣感戴,出于不覺耳。國王備了進貢禮物、表文,特遣大臣坤孛述列瓦提同通事坤思吝塔披彩上海船,隨二天使入貢謝恩。
賈茂、羅廷倫上了船,國王親到船上一送,殷勤致謝。才坐了象輦回去。二天使送國王登輦,方回船,吩咐鳴鑼開船。彼國金紫大臣討了送天使之差,帶來多少船只,旗幟金鼓,直送賈茂的船到了象山。賈茂同眾人上了自己坐的原船。
又住了一天,預備水薪。那金紫大臣私送了賈茂一件水晶界方,說是得自龍宮,涉閱江海,可免風波之險。賈茂見其意誠,遂收了,便將自帶的一掛十八粒東珠手捻贈他,即為別贐。那大臣歡然收去,方回舟還國。
賈茂這邊鳴炮開船,時植南風大作,揚滿篷帆,安然北往。
老板守定羅鏡,仍按舊道行去。不數日,過安南境,舟抵華封。
添了井水,就放入大洋中來。
是日,南風徐起,海船甚穩。賈茂在船與鄭、黎二通事閑談起暹羅國的事來。
鄭必振道:“東南諸國,皆濱于海。東日本,稍次琉球,南暹羅與緬甸接壤,稍北則廣南安南。此大略也。暹羅風俗,略近安南。土產暹布、琉璜、肉桂,民食以薯蕷為務,米麥只供王府。豐年則民始食谷。俗甚儉,斤肉樽酒,可宴數人。
一席不過二器。待客所余,家人不餐,間即棄之。客來相訪,亦無迎送,任其去留。官宦之家,俱有書室客軒,亦植花木竹石,時供游覽。架列《四書》、唐詩、《通鑒》等集,說自中國抄刻,板翻高闊,旁譯土言。設官之法,類舉賢良方正,由秀才即為法司,不考試也。國中執法甚嚴,不徇情面,輕則徒流,重則處死。百姓見官長經過,俯伏道旁,俟過而后敢行。其小心畏法如此。“黎昂道:“男女不剃胎頭。男至二十成立,娶妻之后,將頂發削去,惟留四余,挽一髻子額右,旁簪小如意,以分貴賤。金為貴,銀次之,百姓則用玳瑁、明角、竹簪而已。婦女亦然。國中有迎恩寺,即天使登岸之所。離海口三里許。
過此則天使館,向來冊封員役,俱駐于此。這回館驛城內,特地親厚,不是向例。
館前隙地百畝,每日午后,彼國婦女,或老或幼,攜筐持莒,聚集于此。名為貿易,實游玩也。傍晚方歸。城北三里有三清殿,階前二松,大數圍,高二十余丈,枝葉茂盛。頂有鶴巢,亦不計其年月。每于春風月朗之時,則見二鶴翔集其上。東有演武場。
建橋曰長虹,闊有丈余,長五里許。橋下大水,名為旻湖,俱傳與海相通。
過橋有松嶺,長二十余里,蒼翠滿目,亦異境也。“正然說著,只聽老板說聲:“不好!有暴風來,快些落頭篷。”一言未畢,忽東南風大作,急雨如注。風浪搏擊,舵不能定。桅右欹則龍骨現于左,桅左欹則龍骨現于右。——龍骨者,船底定根木也。左右傾仆。通事、武職等素習于海,尚可支持。羅副使坐不安席,嘔吐大作,幾弗欲生。往日暹羅進表船只,前后相望,離不甚遠。此刻風波大起,只見那只船從后由右側首,如飛而去,頃刻已失所在。
賈茂這只船隨風駛去,人人害怕。賈茂想起那水晶界方來,急取出,遞給羅副使拿著。自家卻把通靈寶玉摘來,亦拿在手內。說也甚奇,風雨雖然暴注,那潮浪打到船前,便就自然平去,其船亦不像前會簸揚。老板求天使在天妃娘娘前許愿,自保無虞。賈茂因一船人有關系,便親到后艙,同羅副使行了禮,許過愿。
那風仍是暴發,忽變作西南風,將船吹向東北一路行去。
非風之殊,海面大而受風之異也。
那天又漸漸晚了,雨雖稍止,風仍不息。忽見中桅盤斗上來一鳥,綠嘴紅足,彩若雁鶩。飛至戰臺,集而和鳴。老板大喜曰:“此天妃遣來引導也!”舟中水手等,無不向空磕頭。夜半后,那風將次定了。到天明,忽見一魚,長丈余,身黑尾紅,腦上方白如玉。即聽船旁咂水聲,其船動搖,繼乃噴水滿船。老板曰:“此神魚戲水,勿驚自去。”
將及近午,船浮水面,膠滯不前。老板曰:“此是風兆,當覓避風嶼避之。”
只見日旁一塊黑氣,老板說:“不好!風又到了。”陡然間海水洶涌,暴風又作。
那篷受了風,如飛而去,一霎時不知其幾千里也。桅盤上那個鳥,忽又飛鳴。
猛然見面前現一島峙于海面,看著甚遠,轉睫已到跟前。老板怕有礁石,不敢就攏。那知船卻向山的左側靠了上去,風所逼也。眾水手登時將船灣住,在老樹及山根石縫內,下了篾纜,大家才歡喜放心。那島雖背著風,瞧那海面仍自洶涌不已。定了半日,才吃過飯歇了。
到次日,仍是大風,不敢開船。飯后,賈茂在船內坐不住,要上岸去逛一逛。
包勇、鋤藥及黎通事,又帶了十二名兵丁,叫船家搭了扶手。在岸上向高處,埋了一根大旗為標記。船內羅副使照應。賈茂便走上岸去,未知所遇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網友關注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上帝的食物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墳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駝背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麥穗的故事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三根綠枝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圣母的小酒杯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分類導航
續紅樓夢新編(海圃主人)全部章節
- 弁言
- 第九回 劉姥姥為媒申舊約 王嬤嬤下定話奇緣
- 自序
- 第十九回 史湘云猜枚露仙跡 梅月娥乞巧結奇絲
- 第十回 弭舊憾以直報怨 篤親情本經行權
- 第一回 證仙果帝廷受職 敦婦道勛府持家
- 第二十回 甄嘉言建策籌邊 周廷掄行師掛印
- 第十一回 榮國府六旬開慶晏 御史臺片語沐殊恩
- 第二回 沭恩綸山左江西秉鑒 占惠迪金童玉女臨凡
- 第二十一回 秋試春闈雙得意 嚶鳴蘿施兩隨心
- 第十二回 驚四座賈茂叔揮毫 感三湘梅月娥對月
- 第三回慶三朝開筵款客監禮闈破格掄才
- 第二十二回 撤金蓮奉詔迎婚 調玉燭班師錫爵
- 第十三回 據成案秉公量坍地 申國法持正抑豪強
- 第四回賈雨村塵廛賣卜甄士隱邊海建功
- 第二十三回 設宴題詩瓊林獨耀 披圖入選鳳藻重榮
- 第十四回 因公觸怒褫職何慚 奉命恤刑復官無枉
- 第五回 探花郎卜姻諧鳳侶 詞林客合巹結鸞儔
- 第二十四回 撫循山左濟奇荒 視學江西懸藻鑒
- 第十五回 賦梅花重開詩社 游泮水獨步文壇
- 第六回 敷文真人奉命監場 瀟湘仙子臨壇感舊
- 第二十五回 秋燕春鶯閑斗口 花姊月妹喜談心
- 第十六回 臨風覽勝系歸舟 剪韭留賢逢舊雨
- 第七回 左金童性定悟前因 右玉女夢游登大覺
- 第二十六回 賜歸省重幸大觀園 沐君恩內遷少司馬
- 第十七回 經歷連婚赴新任 秀才因舊締良緣
- 第八回 梅翰林因詩擇婿 賈副憲觸緒聯姻
- 第二十七回 臨安伯因舊嫌構怨 狀元郎奉新命封王
- 第十八回 賞金帶踐約無心 修玉斧邀朋覓句
- 第二十九回 以道事君敢言晉職 遇禮而止解組歸農
- 第二十八回 堆雪團泄露春輝 集花片砌成情字
- 第三十九回 沐殊榮建坊旌善 頒特詔入祀明恩
- 第四十回 榮國府開宴慶遐齡 紅樓夢還元歸太璞
- 第三十一回 隱士廬中逢舊隱 仙人島上遇真仙
- 第三十二回 抵粵門三載歸舟 朝丹闕二臣復命
- 第三十三回 鳳藻宮誕麟頒鳳詔 金華殿倚馬試金門
- 第三十四回 山吏部竹林內七賢 白司馬香山中九老
- 第三十五回 西岳進香收虎怪 南郊直夜制猿精
- 第三十六回 押黃紙奎閣平章 頒白麻楓廷大拜
- 第三十七回 仲貴妃敕修櫳翠庵 探姑娘勸整大觀園
- 第三十八回 晉齊吳楚話行蹤 雪月風花聯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