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左金童性定悟前因 右玉女夢游登大覺
話說榮府中,從祖上見過異人,得受仙方,用真生麝二錢,辰砂二錢,頂好天麻子十粒去殼,拿乳缽搗爛,將前二樣拌人麻子中,仍在乳缽內研細成膏,擇五月五日午時,將小兒頂門、前后心及兩手足心,通行搽上,藥盡為度。七月七日傍晚,九月九日清晨,亦照前方搽抹。每次搽后,通身皆出紅點,多少不等。搽過三年,便可不生天花,即出亦不甚多。此方行了數世,極有奇驗。傳得親友家,亦皆照著搽治。
這閂芝哥兒偶發潮熱,宅釵怕是當差,請鄭月坡看了道:“這小扮兒是出花兒,皮膚滋潤,脈息平和,是極順的癥必服藥的。”王夫人聽了甚喜。
寶釵急將房內收拾。供起娘娘來。王夫人派了周瑞家的、李貴家的同正奶母在房看芝哥兒,門上掛了紅綢,禁止生人來往。芝哥燒了二三日,見苗。三日長起,通共出了不過四五十個花兒,飲食照常,大小便通快。到了六日上,毒化漿行,俱灌的圓湛,光澤似珍珠樣的。鄭月坡說:“這哥兒真是狀元花。可賀之至。”八日后,即茶花色。漸老結痂。到十二日,便脫了個干凈,—個麻廣也沒有。
寶釵送了娘娘,一塊石頭方才落地。王夫人備了厚禮,謝鄭月坡。璉二爺常在坐糧廳里辦事,有時來家,遂叫賈蘭寫了稟帖,稟知賈政。賈政不放心,特又差林之孝回府,細細問了,知是好花兒,過十二天已經要出外頭來跑著頑耍。回去面稟了,賈政方才放心。重備重禮,寫書來謝月坡。這是鄭月坡好運,治了個極順癥。不用吃藥的哥兒,一點心兒沒費,出了花,又得兩次重謝,幾可小康。無可為報,只說著實感激罷了。
芝哥兒出花后,越發精神強健,飲食大加。滿了月,各處頑耍。儒儒雅雅,從不淘氣。
看看到了八月以后,天氣漸涼,寶釵取出書來教芝哥兒隨便讀些,寫了字格,把著小手教他寫。芝哥最愛寫字,漸漸不用把手,照著影兒即寫上來。且字畫勻凈,亦甚看得。寶釵除料理家事外,朝夕這倒是一件事了。
芝哥兒賦質聰明,記性更好,讀過書再不能忘。到臘月間,《四書》連小字兒皆讀了。《詩經》念到第四本。魏晉六朝及唐宋各家詩,從三四歲時,寶釵口授,到此時已念二百多首。寶釵愛如珍寶,時刻留心。王夫人心里著實歡喜。
忙著過了年,賈政坐糧廳二年差滿,進京謝恩畫圣。奏對稱旨。回府后,三月初即蒙恩升了左副都御史。報到榮府,舉家歡慶。次日,賈政入朝謝過恩,又召見了,得好些溫旨獎勉。到過副憲任,家中親友賀喜者,數日不絕。
稍暇,賈政與王夫人上房正坐,寶釵領了芝哥兒走進房來,后頭跟王嬤嬤、柳五兒。寶釵替老爺、太太請安,芝哥上前打千兒,替賈政請安;又走過來替王夫人請安,起來就撲到王夫人懷里躺著。賈政叫到跟前,拉著他問道:“我聽見你念書了?”芝哥說:“才念了不多日。”賈政說:“你記得么?”芝哥不答應。賈政又說:“你念什么書?”芝哥說:“念《詩經》。”賈政說:“我提你句,背得過,我好賞你。”芝哥兒只是笑。賈政就提了一句“白露為霜”,芝哥即接著把“所謂伊人”一節全背了。賈政大喜,又提了一句“白圭之玷”,芝哥兒就把“尚可磨也”背了,又背了“無易由言”一句。賈政即摟在懷里,說:“好孩子,我知道你的書很熟了。”向王夫人說道:“這個芝哥大是不凡。若賞銀子,便輕了他。可將我最愛那方端硯,藏的那兩匣頂煙陳墨,賞他罷。再給他一套寧綢,—套羽呢,做衣裳穿。我今日實在樂的很了。可有什么好點心,賞他盤吃。”
王夫人及寶釵聽了,亦喜的不知怎么樣的。即叫琥珀將捧盒端過來,里頭裝著十幾樣糕點。又叫玉釧兒取出寧綢、小呢,王夫人自己走到.內屋,箱子里找出端硯、藏墨來,一齊放在炕上。向著芝哥兒說:“這是爺爺賞你的,你快謝賞廠芝哥兒即跪下去磕頭。賈政笑著說道:“這個頭要你磕了。”芝哥兒站起來,停了停,便朝著王夫人跪了,也磕下頭去。王夫人喜極了,幾乎掉下淚來,忙忙拉住道:“我兒多禮了。”即將身上帶的一個汗玉鴛鴦兒解下,又叫玉釧兒取了兩掛香串來,遞給芝哥兒。不意芝哥兒一個六歲孩子,又打個千兒,將東西接過來,看著寶釵。當下寶釵又謝了老爺、太太賞,即將端硯、陳墨、寧綢、小呢、玉鴛鴦、香串兒,替太太要個紅氈包放好。即叫柳五兒先拿回去了。
芝哥兒站著,將捧盒內的奶酥餅手里舉了一個,送給賈政吃。賈政說:“這是我孫兒的孝敬,我倒要吃的。”用手接了,覆笑著說道:“你不給你娘個吃嗎?”那芝哥兒走到盒子邊,檢了半會,拿了個綠豆百果糕,雙手捧了,看著寶釵,卻走到王夫人身邊,說:“給奶奶吃。”王夫人笑的什么似的,說道:“多謝我孫兒,你快吃罷。”他仍不吃,撿個松子仁的七星餅,手拿著,送給寶釵,卻不則聲。寶釵亦用手接了,說:“你不給你媽個吃嗎?”芝哥兒瞧著王嬤嬤,只是笑。用手拿個雞蛋卷兒吃了。又拿個芝麻澄沙小餑餑吃,卻不送與他媽。王奶母假作生氣,他看著盡是笑。
王夫人便對賈政說道:“這個芝哥兒,舉動得林,絕不像個孩子。將來必大有出息。”賈政點頭說:“我也是這么想。看來此子年紀雖小,倒要請個好先生,教他上學才妥。”王夫人說:“還早哩!到八歲也不遲。”賈政說:“你莫心疼,求先生學規松些就是了。早念一年書是一年的事。”說著把那酥餅兒到底吃了。彩云端上茶來喝完。才起身要走,王夫人說:“可是呀,.前日薛姨媽說,他虎哥兒托我求老爺,替他請個先生。何不就同芝哥兒一伙念書,豈不有個伴兒?”賈政聽了,點點頭,就出去了。
珍珠倒茶給王夫人,王夫人不吃,就遞及寶釵。寶釵接了,給芝哥兒喝了兩口,遂自己通喝了。王夫人拉著芝哥兒手,說:“我同你娘兒們瞧瞧三姑娘去。”走出房,便往探春那邊閑話去再說賈政卸了坐糧廳,幕友、長隨辭去了好些,因敬褚小松學問,就同閔師爺皆留下了。這日走到書房,叫人請過褚小松,將替芝哥兒請先生的事寫了書,托聞翰林替請。束佾、節禮皆聽聞翰林主政。開蒙學生二人,伴讀小家人一個,要請一位博學的高明先生。就叫焙茗騎了馬,拿書到聞翰林家去。聞翰林覆了書,說是留心聘請,有人再行請命。
果然過了六七天,聞翰林親到榮府來回此事。賈政自從一任坐糧廳回來,手頭不似從前拮據。升了副憲,官雖大了,倒不同戶部司官,每日卻無甚事。與程、詹諸門客,不過著盤大棋,敘些閑話。便算了雅集一天。這日書房正坐,聽見聞翰林來拜,忙忙接人,到內書房來。聞翰林要執晚親之禮,賈政再三不肯。才讓得照常坐了。賈蘭亦出來相見,遂就辭出。又說了幾句閑話,賈政方問及芝哥兒請先生的事來。聞翰林道:“末親正為此事請教。敝同鄉有位拔貢,甚有抱負。姓張,名鴻漸,號越存。為人通達,秉性正直。來此鄉試三次,總未一售。意待今科,欲就一館,以省旅費。此亦寒士謀食之善策。昨日對他說了,他素慕高風,甚愿領教。議佾飾金四十兩,節儀每節八兩,在館供饌。他帶家童廣人伺候。不識老姻伯以為何如?”賈政道:“很好。”看了憲書,十六日入學大吉。即于十二日送過官書,便請張越存先生十六日到館。聞翰林見賈政做事爽快,心亦甚悅。因系至親,就留吃了便飯,方才別去。
榮府請定了先生,賈政就叫賈璉令人將院門外西邊一所獨院,四間正房、兩間廂房,向日做賬房的挪出,從新裱糊干凈。內一間做先生臥榻;外間明的三間,就作學房;西廂房做下人起坐處,預備茶水。安排定了,王夫人也走到薛姨媽家,將虎哥兒同學讀書的事說了。薛姨媽甚是愿意。你道虎哥兒是誰?就是邢岫煙養的,今年五歲,身量倒不矮,學名薛尚義。王夫人說定了回來。
十六日一早,請到先生,虎哥兒先跟了薛姨媽過賈府來候著。先生吃了點心,天交巳初,賈赦因有年紀,懶怠動,著賈珍過來。王夫人、探春、李紈、寶釵、平兒同薛姨媽看著芝哥兒、虎哥兒,帶了伴瀆的周岐鳴,這岐鳴卻是周瑞的兒子,年到八歲了,叫他伴讀,周瑞家的甚得意,也隨著太太們送他兒子。到了院門,賈政領著他倆,珍、璉、賈蘭、薛蝌后頭跟著,一同走人學堂來。焙茗、林天錫拿著書包。到了房里,越存張先生拈香稈了圣人,學生拜過先生,惟伴讀的教了兩遍,仍磕了頭起去,不會作揖。賈政謝了先生,薛蝌、珍、璉等亦皆作揖謝了。賈政說道:“諸承善誨,再來請教罷。”就同珍、璉、薛蝌等同出書房去了。薛蝌遂同賈璉喝茶去。
賈政走歸屹房,因今日不見賈環送學,遂叫人到處將他找來。問道:“你有何事,今早你侄兒入學,你怎不送?”賈環嚇的一聲不敢喘,王夫人因替他解釋,帶著笑道:“他為不讀書,有什么臉來送侄兒上學?他不是臊的慌嗎。”賈政道:“這卻未必。他又何嘗有氣性來?”遂向賈環說道:“你自己瞧你這熊調,連替你提親的通沒有了。”便回過頭對王夫人道:“環兒年已大了,怕他外務不學好。你看各房丫頭有合式的,給他一個伺候,收他的心。從容再替他議親。這也是虎毒不食子,無可如何的事。”王夫人道:“老爺這話很是。”賈政又道:“現在開館纂修各史書,我欲替他辦個謄錄,邀得議敘。他讀書無成,也是他一生資生之計。”王夫人連連說道:“這是極應該的。環兒,此后你要自己成人,才不負老爺這番意思。”賈環聽說辦謄錄,全不在意。倒是要給他丫頭來伺候,卻甚心喜。又不敢露出來。王夫人說完,他只答應道:“是!”賈政便叫他去了。
過了兩月,王夫人因見彩云平日與賈環常說頑話。遂私下問應了他,就擇日將趙姨娘住房與賈環住。做了新衣服、鋪蓋,把彩云給他了。不贅。
再說越存張先生,送出賈政,歸了師位坐下。便叫賈茂:“拿書來我看。”芝哥將書拿了,走到師傅前,做了個揖。張先生接過來一看,卻是《易經》,通本皆點了句讀。遂問道:“你念過書嗎?”芝哥兒道:“念過。”又問:“前頭從那個師傅?”答道:“沒有從師,跟我母親念的。”又問:“你念過什么書?”答道:“念過《四書》、《濤經》,這《易經》念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底卜泫念“泰卦”。”張越存聽了,無意中遇著泰卦,甚喜。說道:“很好!你今日就從泰卦念起。”遂將泰卦找出,叫他正字,他就問了“以其匯”的一個“匯”字,其余皆順口讀去不錯,毫不費力。他便上位,各自念了。
過便叫薛尚義,虎哥也把書拿著,到先生前,作了揖。張越存接過瞧,卻是《詩經》,未點句讀。問道:“你念過書嗎?”虎哥道:“我沒念。”又問道:“你幾歲了?”虎哥兒道:“五歲,屬豬的。”張越存將《詩經》點了數篇,因宋文公《詩柄》句法太長,蒙童難瀆,先將大字逐句葉了韻,把《關雎》首章教給他念。虎哥兒也不甚夯,教了十數遍,就念得來了。張越存亦叫歸位去讀。
惟這伴讀的岐鳴老官,他見虎哥去了,就拿了《千字文》,到先生桌上,倒放著,請先生上書。張先生見了,也不言語,將《千字文》點了八句,教給他讀。只開首二句不用教,他就念下去。到“日月盈昃”.這個“昃”字。教了三十余遍,總不認得。費了先生多少氣力,才學會了四句。指了字認,仍舊不識。張先生無奈何,說:“你且拿四句書先念著去。”他歸到位上,念了上句,忘了下句。到放學吃午飯時,他順口兒也念得來了,字卻不能認得。
今日賈政盛席管待先生,請了聞翰林作陪。張先生就把學放了,說:“你們明早來罷。”眾學生作了揖,遂各回去。周瑞家的接著他的兒子,問他念的書,就把四句《千字文》順口背了,把個周瑞家的快活的過不得。說他兒子是個才子,也自領回家去,給好的吃,任他意兒頑去。
芝哥兒、虎哥兒見了王夫人、薛姨媽、李紈、寶釵、平兒,皆作了揖。丫頭們在焙茗手里接著書包,焙茗等便出去了。王夫人、薛姨媽各問了學房的事,就說:“這倆孩子定是餓了。”叫拿菜端飯,先給他倆吃。他倆爬上炕去,也不推辭,將菜就著飯,每人吃了兩碗。要茶漱了漱口,便跳下炕來。玉夫人道:“乍戴籠頭,受了一天。你倆可到院子頑頑去。”二人手拉著手兒,就走了。
薛姨媽吃畢飯,領著虎哥兒回去。到了家,寶琴、香菱、邢岫煙接著,請了安。寶琴便拉著虎哥兒手兒,問道:“你念過什么書?”虎哥兒道:“是《詩經》。”寶琴說:“背過了么?”薛姨媽道:“好孩子,你背給你姑娘聽聽。”虎哥兒就把今日念的書,淌淌的背了一遍。邢岫煙喜歡的看著虎哥只是笑。薛姨媽摟過去,說道:“這么的才是個好小子。”就給了兩個洋錢。邢岫煙接了,向虎哥兒說:“你不給奶奶謝賞嗎?”虎哥兒就跪下去磕了個頭。寶琴旁邊也喜的什么是的。
孫嬤嬤帶著月娥站在跟前,月娥就向寶琴說:“我也要念書!”寶琴道:“你是個姑娘人家,該學著描鸞刺繡。這上學的事,不是你們做的。”月娥見不叫他上學,便就哭了。寶琴疼得慌,就抱著他,到自己房里。月娥仍是哭,寶琴因哄他道:“別要哭。明日先跟著我念。等你再大一大,可送你學里去。”月娥道:“虎哥比我還小哩,怎么他倒上學?”寶琴道:“好孩子!你別慪我。虎哥兒是個小子家,應該早上學的。”月娥道:“他小子家便是人,難道我就不算數嗎?”寶琴又是疼,又是好笑。只得哄著他道:“昨日聽說你爺爺差待好滿了。一到家,就替你請個先生,你好上學。”月娥方才喜歡,住了哭。寶琴待他定了會,叫他吃了些飯,也就掌上燈來,收拾著便就睡了。
月娥睡下,像個不大寧靜樣的,寶琴怕他挽住委曲,夜里又要虛驚,就把他胎里攥來的金如意——早用掐金線、五福捧壽的大紅緞百折荷包盛了。取出來,替他拴在小布衫大襟頭上。說也奇怪,拴上荷包,月娥便就酣然睡熟了。寶琴總是惦心,就叫孫嬤嬤帶著,連自己也在里邊靠定月娥,一同躺下。
誰想月娥睡去,恍惚自己像個大人樣的,不知是何緣故,坐著船,到了一處。一片大水,毫無邊岸。耳邊聽得人說是洞庭湖,月娥像同著孫嬤嬤,還有好些人,上了一山。說道:“這是君山。”遙看煙水迷離,蒼翠滿眼。像似梅翰林指著說道:“這是云夢,這是瀟湘。江山之勝,不可不玩。”月娥口里忽吟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寶琴連忙將他叫醒,問道:“你說什么?”就叫翠墨倒口茶給月娥吃。原來各家親戚皆按史老太太叫寶玉的規矩,凡小阿子,家中上下皆叫名子,便于好養。月娥喝了口茶,也不言語,仍舊睡了。寶琴聽他夢里吟詩,甚是詫異。就睡不著,點上燈,同孫嬤嬤睜了眼,守著月娥。只見月娥睡著,口里忽叫:“姐姐!”像個睡不甚實在的。
那知月娥躺下,重人夢景。坐著船,到了一片水的中間。波濤洶捅,心里害怕起來。不覺把帶的金如意忽然拿在手里,往水一擲,就變了極大一只船。月娥滿心歡喜,就坐過這只船。來到船一看,只剩只身。前坐的那船已不知流在何處去了。自己無法坐著,想個人來,叫他好使這個船送回家去。不料這船篷上來了一陣風,把這船刮的逆流而上,漸漸像凌空而起似的。忽走入一大河,水色澄澄,甚是皎潔。河邊一個人,牽著牛,像要飲的。河那邊有個女子,在塊石磯上坐著,拿一金梭,不知何事。月娥見了女子,心里要過去問問,那船就靠這岸來。月娥下了船,走到那女子身邊,一見,像是認得的,一時卻想不出來。那女子見了月娥,忙站起,笑嘻嘻說道:“玉女妹子從那里來?”月娥一聽此言,便想起這是織女,也便笑著答道:“想壞我了!織女姐姐。這些時總沒見面。”織女才記起玉女奉帝命臨凡,他已昧卻前因了。遂說道:“好!懊!我到瑤池有事,妹子可肯同我去嗎?”月娥聽說要見王母,心中大喜,遂說道:“我去!”兩個人仍上了這船,便向西來。
正走著,忽見云霞縹渺,鸞鶴飛翔,知是到了。不覺的兩人皆站在金闕門旁,那船兒仍是金如意,忽拿在月娥手內。門兒一響,走出兩位仙女來,說:“有金旨,宣帝女帶著右玉兒進去。”月娥進金闕門一看,琪花瑤草,.古柏仙松,頓覺塵心一凈。未到殿前,階甬上站著兩個人,說:“有金旨,叫問玉兒手里拿的什么?從何處來?”月娥一看,仿佛認得是許飛瓊、董雙成樣子,便大著膽道:“飛瓊、雙成二位姐姐,難道不認得我嗎?我心里著實糊涂,來處實在說不上來。”雙成走了一步,說:“有金旨,叫你吃這沆瀣,臼然明白。”飛瓊便將一杯湛綠的水,拿他金如意一攪,遞給月娥。旁邊織女說道:“妹子,你還不謝恩嗎?”那月娥將水一氣飲完,朝上磕了個頭,起來便覺到自己是玉皇案旁侍立的玉女,同金童奉命落凡。自己是個女身,縱然上學念書,也是全靠著金童的。豁然大悟,重行稽首。雙成又道:“有金旨,叫你了卻塵緣,再證仙果。去罷!”織女即同月娥走出門來,月娥才要向織女說什么話,早被織女推了一下,說道:“塵緣未了,尚有何言!”月娥便一交跌倒,即“噯喲”一聲,出了一身汗,便坐了起來。說道:“我懂得了!我也不要上學了!”倒把寶琴、孫嬤嬤嚇一大跳,說道:“我兒覺怎么的?只說夢話。”
月娥醒了醒,悟徹來因,瞧了瞧金如意不在荷包,仍在手中,說道:“我不是夢話。娘呀,你看這如意怎么到我手里?”寶琴見了,亦甚詫異。說道:“只怕是你未睡著時就拿在手的。”月娥心里了然,不肯說破。笑了笑,就要茶喝。翠墨剔了剔燈,倒上茶,寶琴喝了口,試試冷熱,就遞給月娥,喝了兩口,那時雞便叫了。寶琴不肯叫他再睡,怕作糊涂夢。叫孫嬤嬤哄他頑丁必,天亮就起來梳洗。月娥悟了來處,年紀雖小,凡事皆能看破,隨緣度去,倒是一位大智識。別人那里曉得?
再說芝哥兒同虎哥兒讀書,不覺秋末冬初。芝哥兒著實聰明,就把《易》、《書》二經讀了,現讀《春秋》。虎哥兒質性雖未及芝哥兒,然甚是肯念。從朝至暮,大有氣力,總不覺乏。一部《詩經》也就讀到第四本多半本了。張越存因芝哥兒讀《春秋》,就把《左傳》教他合讀,便隨意將《左傳》事跡替他講講,不過是教他容易讀些。那知這芝哥兒一日讀到晉惠公夷吾回了晉國,負了秦夫人之約。申生降神曲沃,將要以晉畀秦,并說請了上帝這段話。他就不悅起來,拿了書,到越存前,說道:“先生,這晉夷吾所做甚是不好。申生是個故去太子,難道晉家別無祖宗,就叫他以晉畀秦,斷了晉家血食嗎?再,以自己江山畀了別國這樣話,怎么在上帝前說法?這個書似乎不可信的。”張越存聽了,吃了一驚。暗暗想道:“這個孩子真是不凡。”因說道:“這書的意思,不過是極說晉惠公的不好。看后來畀于韓這段說,此一節總是文章的波折,不可泥了看的。”芝哥說了聲:“是。”歸位自念去了。張越存心中卻著實夸獎。
蚌見周岐鳴拿著本上《論語》走來,指著個“醢”字來問。此字已教過十數遍,總不認得。張越存只得拿著一塊仿紙。將臨字旁邊寫了個“西”字,說:“你可認得嗎?”岐鳴拍著手道:“我認得,這是個西字。”先生道:“就照這字讀去便是了。”岐鳴歸位念去。張越存思忖半晌,忽然口中說道:“人之度量,相去豈不遠哉!”起身便向院內走動去了。
這位伴讀老官,讀書雖是不濟,至于淘氣頑兒,翻天踢井,所意想不到處,他皆想得來。動不動告假逃學,三兩日不上學。周瑞家的又溺愛,只覺其好,不覺其惡。漸漸習學性成了。張先生才出了門,他便將他所批的竹篾用紅絨線捻成繩子,縛起一張小小杯兒,又將紅竹筷子頭上,綁了一個大針,刮的細細的,預先藏著,此時就下了幾兒,繞在屋里跑馬射箭。芝哥兒不則聲,虎哥兒只是笑,也要下來頑頑。先生一步走進門來,看見了,就把弓箭取餅來看了,要拿板子打他。這位伴讀老官,卻會央告,說是:“再不敢了。先生可憐,饒我這次。我昨日才病起來,求師傅饒我罷。”張越存見他樣子可憐,遂把板子放下,說道:“我且寬你這次,你可用心讀書。倘書再背不過,我就不寬你了。”就叫進林天錫來,“把這小杯箭拿去燒了罷。”林天錫遂拿了出去。待不多回,周岐鳴就摘墻上牌子,要去大解。張先生亦不理論。周岐鳴卻趕上林天錫,著實央求道:“好大舅,把我這小杯箭賞給我罷。我拿到家里頑去,再不敢拿進書房。”原來林天錫是周瑞家的結義的姊弟,不好意思,將這小杯箭仍給了他。他遂藏在衣服底下,手里拿著牌子,走進來掛好,就上位去。
這是十月天氣,向陽屋子又暖,蒼蠅兒飛來飛去。這位伴讀又高起興來,用糖拌了些飯,放在桌上,瞅著張先生看書,他便支起薄薄塊板來做拍子,拿細棍兒支著,拴上一根繩子,遠遠拉著。候著那蒼蠅吃飯去,他便將繩一抽,把些蒼蠅兒皆合在拍子底下打著,也有飛的,也有飛不動被他拿的。芝哥兒、虎哥兒看了,不覺大笑起來。先生要責他兩個,細查方知這個緣故。二罪并罰,把這伴讀阿哥打了十個手心。岐鳴哭了好一會。放學回去,明日便又病了告假。張越存因其頑劣,又是伴讀,亦就不深問了。
一日冬至,賈政拜過冬,回到家里,設一席酒,請張越存,又請閔鵬騫、褚小松,連主人四位,皆知心莫逆。午后請過來,下盤大棋,就擺上酒來,吃了二十四個小碟,隨后端上菜來。上了碗火腿白菜,雞汁作的。張越存深贊為好。又上了一樣冬筍野雞片,大家說是好。隨后火鍋端上秦鰉魚來,把個褚小松吃的只是吃,并贊不及好。又吃了一道奶酥油做的松仁白糖餡的點心,吃了著實歡喜,用了飯,撤去家伙。點上燈,隨又端上三十二個酒碟來,現開一壇南酒。嘗了嘗味,覺淡些。又開了一壇陳滄酒,汁濃味厚。也有單飲滄酒的,也有對了南酒喝的。
四人談今論古,說的快暢。張越存忽然說道:“咱們評騭千秋,前日叫學生芝哥兒幾乎將我問倒。”賈政連忙說:“是什么事體?莫不無知,開罪了先生嗎?”張越存遂將芝哥兒議論申生的一席話述了一遍。褚小松道:“真正難得I像我們這些討論古人的,終日發大見解,何嘗一個窺到這里。不知今年幾歲了?”閔鵬騫道:“今年六歲了。別說這時,就是那抓周兒,那個不道他是不凡的?”張越存道:“我學生閱人多矣,從未見過這樣聰明。每日讀書四五十行,讀的書就刻板在心里,再不能忘。這是老先生厚德,才有這等千里駒。怕不名震一時嗎?就是學生,得此英才而教,亦非等閑的奇遇。”賈政聽得眾人交贊芝哥兒,心中甚喜。只得一味偽謙道:“小子何知,全望先生造就。”為此一節,大家快樂,酒卻吃有大半壇。天已三鼓,遂告止了。又喝了會茶,方才散去。未知芝哥兒后來讀書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閂芝哥兒偶發潮熱,宅釵怕是當差,請鄭月坡看了道:“這小扮兒是出花兒,皮膚滋潤,脈息平和,是極順的癥必服藥的。”王夫人聽了甚喜。
寶釵急將房內收拾。供起娘娘來。王夫人派了周瑞家的、李貴家的同正奶母在房看芝哥兒,門上掛了紅綢,禁止生人來往。芝哥燒了二三日,見苗。三日長起,通共出了不過四五十個花兒,飲食照常,大小便通快。到了六日上,毒化漿行,俱灌的圓湛,光澤似珍珠樣的。鄭月坡說:“這哥兒真是狀元花。可賀之至。”八日后,即茶花色。漸老結痂。到十二日,便脫了個干凈,—個麻廣也沒有。
寶釵送了娘娘,一塊石頭方才落地。王夫人備了厚禮,謝鄭月坡。璉二爺常在坐糧廳里辦事,有時來家,遂叫賈蘭寫了稟帖,稟知賈政。賈政不放心,特又差林之孝回府,細細問了,知是好花兒,過十二天已經要出外頭來跑著頑耍。回去面稟了,賈政方才放心。重備重禮,寫書來謝月坡。這是鄭月坡好運,治了個極順癥。不用吃藥的哥兒,一點心兒沒費,出了花,又得兩次重謝,幾可小康。無可為報,只說著實感激罷了。
芝哥兒出花后,越發精神強健,飲食大加。滿了月,各處頑耍。儒儒雅雅,從不淘氣。
看看到了八月以后,天氣漸涼,寶釵取出書來教芝哥兒隨便讀些,寫了字格,把著小手教他寫。芝哥最愛寫字,漸漸不用把手,照著影兒即寫上來。且字畫勻凈,亦甚看得。寶釵除料理家事外,朝夕這倒是一件事了。
芝哥兒賦質聰明,記性更好,讀過書再不能忘。到臘月間,《四書》連小字兒皆讀了。《詩經》念到第四本。魏晉六朝及唐宋各家詩,從三四歲時,寶釵口授,到此時已念二百多首。寶釵愛如珍寶,時刻留心。王夫人心里著實歡喜。
忙著過了年,賈政坐糧廳二年差滿,進京謝恩畫圣。奏對稱旨。回府后,三月初即蒙恩升了左副都御史。報到榮府,舉家歡慶。次日,賈政入朝謝過恩,又召見了,得好些溫旨獎勉。到過副憲任,家中親友賀喜者,數日不絕。
稍暇,賈政與王夫人上房正坐,寶釵領了芝哥兒走進房來,后頭跟王嬤嬤、柳五兒。寶釵替老爺、太太請安,芝哥上前打千兒,替賈政請安;又走過來替王夫人請安,起來就撲到王夫人懷里躺著。賈政叫到跟前,拉著他問道:“我聽見你念書了?”芝哥說:“才念了不多日。”賈政說:“你記得么?”芝哥不答應。賈政又說:“你念什么書?”芝哥說:“念《詩經》。”賈政說:“我提你句,背得過,我好賞你。”芝哥兒只是笑。賈政就提了一句“白露為霜”,芝哥即接著把“所謂伊人”一節全背了。賈政大喜,又提了一句“白圭之玷”,芝哥兒就把“尚可磨也”背了,又背了“無易由言”一句。賈政即摟在懷里,說:“好孩子,我知道你的書很熟了。”向王夫人說道:“這個芝哥大是不凡。若賞銀子,便輕了他。可將我最愛那方端硯,藏的那兩匣頂煙陳墨,賞他罷。再給他一套寧綢,—套羽呢,做衣裳穿。我今日實在樂的很了。可有什么好點心,賞他盤吃。”
王夫人及寶釵聽了,亦喜的不知怎么樣的。即叫琥珀將捧盒端過來,里頭裝著十幾樣糕點。又叫玉釧兒取出寧綢、小呢,王夫人自己走到.內屋,箱子里找出端硯、藏墨來,一齊放在炕上。向著芝哥兒說:“這是爺爺賞你的,你快謝賞廠芝哥兒即跪下去磕頭。賈政笑著說道:“這個頭要你磕了。”芝哥兒站起來,停了停,便朝著王夫人跪了,也磕下頭去。王夫人喜極了,幾乎掉下淚來,忙忙拉住道:“我兒多禮了。”即將身上帶的一個汗玉鴛鴦兒解下,又叫玉釧兒取了兩掛香串來,遞給芝哥兒。不意芝哥兒一個六歲孩子,又打個千兒,將東西接過來,看著寶釵。當下寶釵又謝了老爺、太太賞,即將端硯、陳墨、寧綢、小呢、玉鴛鴦、香串兒,替太太要個紅氈包放好。即叫柳五兒先拿回去了。
芝哥兒站著,將捧盒內的奶酥餅手里舉了一個,送給賈政吃。賈政說:“這是我孫兒的孝敬,我倒要吃的。”用手接了,覆笑著說道:“你不給你娘個吃嗎?”那芝哥兒走到盒子邊,檢了半會,拿了個綠豆百果糕,雙手捧了,看著寶釵,卻走到王夫人身邊,說:“給奶奶吃。”王夫人笑的什么似的,說道:“多謝我孫兒,你快吃罷。”他仍不吃,撿個松子仁的七星餅,手拿著,送給寶釵,卻不則聲。寶釵亦用手接了,說:“你不給你媽個吃嗎?”芝哥兒瞧著王嬤嬤,只是笑。用手拿個雞蛋卷兒吃了。又拿個芝麻澄沙小餑餑吃,卻不送與他媽。王奶母假作生氣,他看著盡是笑。
王夫人便對賈政說道:“這個芝哥兒,舉動得林,絕不像個孩子。將來必大有出息。”賈政點頭說:“我也是這么想。看來此子年紀雖小,倒要請個好先生,教他上學才妥。”王夫人說:“還早哩!到八歲也不遲。”賈政說:“你莫心疼,求先生學規松些就是了。早念一年書是一年的事。”說著把那酥餅兒到底吃了。彩云端上茶來喝完。才起身要走,王夫人說:“可是呀,.前日薛姨媽說,他虎哥兒托我求老爺,替他請個先生。何不就同芝哥兒一伙念書,豈不有個伴兒?”賈政聽了,點點頭,就出去了。
珍珠倒茶給王夫人,王夫人不吃,就遞及寶釵。寶釵接了,給芝哥兒喝了兩口,遂自己通喝了。王夫人拉著芝哥兒手,說:“我同你娘兒們瞧瞧三姑娘去。”走出房,便往探春那邊閑話去再說賈政卸了坐糧廳,幕友、長隨辭去了好些,因敬褚小松學問,就同閔師爺皆留下了。這日走到書房,叫人請過褚小松,將替芝哥兒請先生的事寫了書,托聞翰林替請。束佾、節禮皆聽聞翰林主政。開蒙學生二人,伴讀小家人一個,要請一位博學的高明先生。就叫焙茗騎了馬,拿書到聞翰林家去。聞翰林覆了書,說是留心聘請,有人再行請命。
果然過了六七天,聞翰林親到榮府來回此事。賈政自從一任坐糧廳回來,手頭不似從前拮據。升了副憲,官雖大了,倒不同戶部司官,每日卻無甚事。與程、詹諸門客,不過著盤大棋,敘些閑話。便算了雅集一天。這日書房正坐,聽見聞翰林來拜,忙忙接人,到內書房來。聞翰林要執晚親之禮,賈政再三不肯。才讓得照常坐了。賈蘭亦出來相見,遂就辭出。又說了幾句閑話,賈政方問及芝哥兒請先生的事來。聞翰林道:“末親正為此事請教。敝同鄉有位拔貢,甚有抱負。姓張,名鴻漸,號越存。為人通達,秉性正直。來此鄉試三次,總未一售。意待今科,欲就一館,以省旅費。此亦寒士謀食之善策。昨日對他說了,他素慕高風,甚愿領教。議佾飾金四十兩,節儀每節八兩,在館供饌。他帶家童廣人伺候。不識老姻伯以為何如?”賈政道:“很好。”看了憲書,十六日入學大吉。即于十二日送過官書,便請張越存先生十六日到館。聞翰林見賈政做事爽快,心亦甚悅。因系至親,就留吃了便飯,方才別去。
榮府請定了先生,賈政就叫賈璉令人將院門外西邊一所獨院,四間正房、兩間廂房,向日做賬房的挪出,從新裱糊干凈。內一間做先生臥榻;外間明的三間,就作學房;西廂房做下人起坐處,預備茶水。安排定了,王夫人也走到薛姨媽家,將虎哥兒同學讀書的事說了。薛姨媽甚是愿意。你道虎哥兒是誰?就是邢岫煙養的,今年五歲,身量倒不矮,學名薛尚義。王夫人說定了回來。
十六日一早,請到先生,虎哥兒先跟了薛姨媽過賈府來候著。先生吃了點心,天交巳初,賈赦因有年紀,懶怠動,著賈珍過來。王夫人、探春、李紈、寶釵、平兒同薛姨媽看著芝哥兒、虎哥兒,帶了伴瀆的周岐鳴,這岐鳴卻是周瑞的兒子,年到八歲了,叫他伴讀,周瑞家的甚得意,也隨著太太們送他兒子。到了院門,賈政領著他倆,珍、璉、賈蘭、薛蝌后頭跟著,一同走人學堂來。焙茗、林天錫拿著書包。到了房里,越存張先生拈香稈了圣人,學生拜過先生,惟伴讀的教了兩遍,仍磕了頭起去,不會作揖。賈政謝了先生,薛蝌、珍、璉等亦皆作揖謝了。賈政說道:“諸承善誨,再來請教罷。”就同珍、璉、薛蝌等同出書房去了。薛蝌遂同賈璉喝茶去。
賈政走歸屹房,因今日不見賈環送學,遂叫人到處將他找來。問道:“你有何事,今早你侄兒入學,你怎不送?”賈環嚇的一聲不敢喘,王夫人因替他解釋,帶著笑道:“他為不讀書,有什么臉來送侄兒上學?他不是臊的慌嗎。”賈政道:“這卻未必。他又何嘗有氣性來?”遂向賈環說道:“你自己瞧你這熊調,連替你提親的通沒有了。”便回過頭對王夫人道:“環兒年已大了,怕他外務不學好。你看各房丫頭有合式的,給他一個伺候,收他的心。從容再替他議親。這也是虎毒不食子,無可如何的事。”王夫人道:“老爺這話很是。”賈政又道:“現在開館纂修各史書,我欲替他辦個謄錄,邀得議敘。他讀書無成,也是他一生資生之計。”王夫人連連說道:“這是極應該的。環兒,此后你要自己成人,才不負老爺這番意思。”賈環聽說辦謄錄,全不在意。倒是要給他丫頭來伺候,卻甚心喜。又不敢露出來。王夫人說完,他只答應道:“是!”賈政便叫他去了。
過了兩月,王夫人因見彩云平日與賈環常說頑話。遂私下問應了他,就擇日將趙姨娘住房與賈環住。做了新衣服、鋪蓋,把彩云給他了。不贅。
再說越存張先生,送出賈政,歸了師位坐下。便叫賈茂:“拿書來我看。”芝哥將書拿了,走到師傅前,做了個揖。張先生接過來一看,卻是《易經》,通本皆點了句讀。遂問道:“你念過書嗎?”芝哥兒道:“念過。”又問:“前頭從那個師傅?”答道:“沒有從師,跟我母親念的。”又問:“你念過什么書?”答道:“念過《四書》、《濤經》,這《易經》念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底卜泫念“泰卦”。”張越存聽了,無意中遇著泰卦,甚喜。說道:“很好!你今日就從泰卦念起。”遂將泰卦找出,叫他正字,他就問了“以其匯”的一個“匯”字,其余皆順口讀去不錯,毫不費力。他便上位,各自念了。
過便叫薛尚義,虎哥也把書拿著,到先生前,作了揖。張越存接過瞧,卻是《詩經》,未點句讀。問道:“你念過書嗎?”虎哥道:“我沒念。”又問道:“你幾歲了?”虎哥兒道:“五歲,屬豬的。”張越存將《詩經》點了數篇,因宋文公《詩柄》句法太長,蒙童難瀆,先將大字逐句葉了韻,把《關雎》首章教給他念。虎哥兒也不甚夯,教了十數遍,就念得來了。張越存亦叫歸位去讀。
惟這伴讀的岐鳴老官,他見虎哥去了,就拿了《千字文》,到先生桌上,倒放著,請先生上書。張先生見了,也不言語,將《千字文》點了八句,教給他讀。只開首二句不用教,他就念下去。到“日月盈昃”.這個“昃”字。教了三十余遍,總不認得。費了先生多少氣力,才學會了四句。指了字認,仍舊不識。張先生無奈何,說:“你且拿四句書先念著去。”他歸到位上,念了上句,忘了下句。到放學吃午飯時,他順口兒也念得來了,字卻不能認得。
今日賈政盛席管待先生,請了聞翰林作陪。張先生就把學放了,說:“你們明早來罷。”眾學生作了揖,遂各回去。周瑞家的接著他的兒子,問他念的書,就把四句《千字文》順口背了,把個周瑞家的快活的過不得。說他兒子是個才子,也自領回家去,給好的吃,任他意兒頑去。
芝哥兒、虎哥兒見了王夫人、薛姨媽、李紈、寶釵、平兒,皆作了揖。丫頭們在焙茗手里接著書包,焙茗等便出去了。王夫人、薛姨媽各問了學房的事,就說:“這倆孩子定是餓了。”叫拿菜端飯,先給他倆吃。他倆爬上炕去,也不推辭,將菜就著飯,每人吃了兩碗。要茶漱了漱口,便跳下炕來。玉夫人道:“乍戴籠頭,受了一天。你倆可到院子頑頑去。”二人手拉著手兒,就走了。
薛姨媽吃畢飯,領著虎哥兒回去。到了家,寶琴、香菱、邢岫煙接著,請了安。寶琴便拉著虎哥兒手兒,問道:“你念過什么書?”虎哥兒道:“是《詩經》。”寶琴說:“背過了么?”薛姨媽道:“好孩子,你背給你姑娘聽聽。”虎哥兒就把今日念的書,淌淌的背了一遍。邢岫煙喜歡的看著虎哥只是笑。薛姨媽摟過去,說道:“這么的才是個好小子。”就給了兩個洋錢。邢岫煙接了,向虎哥兒說:“你不給奶奶謝賞嗎?”虎哥兒就跪下去磕了個頭。寶琴旁邊也喜的什么是的。
孫嬤嬤帶著月娥站在跟前,月娥就向寶琴說:“我也要念書!”寶琴道:“你是個姑娘人家,該學著描鸞刺繡。這上學的事,不是你們做的。”月娥見不叫他上學,便就哭了。寶琴疼得慌,就抱著他,到自己房里。月娥仍是哭,寶琴因哄他道:“別要哭。明日先跟著我念。等你再大一大,可送你學里去。”月娥道:“虎哥比我還小哩,怎么他倒上學?”寶琴道:“好孩子!你別慪我。虎哥兒是個小子家,應該早上學的。”月娥道:“他小子家便是人,難道我就不算數嗎?”寶琴又是疼,又是好笑。只得哄著他道:“昨日聽說你爺爺差待好滿了。一到家,就替你請個先生,你好上學。”月娥方才喜歡,住了哭。寶琴待他定了會,叫他吃了些飯,也就掌上燈來,收拾著便就睡了。
月娥睡下,像個不大寧靜樣的,寶琴怕他挽住委曲,夜里又要虛驚,就把他胎里攥來的金如意——早用掐金線、五福捧壽的大紅緞百折荷包盛了。取出來,替他拴在小布衫大襟頭上。說也奇怪,拴上荷包,月娥便就酣然睡熟了。寶琴總是惦心,就叫孫嬤嬤帶著,連自己也在里邊靠定月娥,一同躺下。
誰想月娥睡去,恍惚自己像個大人樣的,不知是何緣故,坐著船,到了一處。一片大水,毫無邊岸。耳邊聽得人說是洞庭湖,月娥像同著孫嬤嬤,還有好些人,上了一山。說道:“這是君山。”遙看煙水迷離,蒼翠滿眼。像似梅翰林指著說道:“這是云夢,這是瀟湘。江山之勝,不可不玩。”月娥口里忽吟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
寶琴連忙將他叫醒,問道:“你說什么?”就叫翠墨倒口茶給月娥吃。原來各家親戚皆按史老太太叫寶玉的規矩,凡小阿子,家中上下皆叫名子,便于好養。月娥喝了口茶,也不言語,仍舊睡了。寶琴聽他夢里吟詩,甚是詫異。就睡不著,點上燈,同孫嬤嬤睜了眼,守著月娥。只見月娥睡著,口里忽叫:“姐姐!”像個睡不甚實在的。
那知月娥躺下,重人夢景。坐著船,到了一片水的中間。波濤洶捅,心里害怕起來。不覺把帶的金如意忽然拿在手里,往水一擲,就變了極大一只船。月娥滿心歡喜,就坐過這只船。來到船一看,只剩只身。前坐的那船已不知流在何處去了。自己無法坐著,想個人來,叫他好使這個船送回家去。不料這船篷上來了一陣風,把這船刮的逆流而上,漸漸像凌空而起似的。忽走入一大河,水色澄澄,甚是皎潔。河邊一個人,牽著牛,像要飲的。河那邊有個女子,在塊石磯上坐著,拿一金梭,不知何事。月娥見了女子,心里要過去問問,那船就靠這岸來。月娥下了船,走到那女子身邊,一見,像是認得的,一時卻想不出來。那女子見了月娥,忙站起,笑嘻嘻說道:“玉女妹子從那里來?”月娥一聽此言,便想起這是織女,也便笑著答道:“想壞我了!織女姐姐。這些時總沒見面。”織女才記起玉女奉帝命臨凡,他已昧卻前因了。遂說道:“好!懊!我到瑤池有事,妹子可肯同我去嗎?”月娥聽說要見王母,心中大喜,遂說道:“我去!”兩個人仍上了這船,便向西來。
正走著,忽見云霞縹渺,鸞鶴飛翔,知是到了。不覺的兩人皆站在金闕門旁,那船兒仍是金如意,忽拿在月娥手內。門兒一響,走出兩位仙女來,說:“有金旨,宣帝女帶著右玉兒進去。”月娥進金闕門一看,琪花瑤草,.古柏仙松,頓覺塵心一凈。未到殿前,階甬上站著兩個人,說:“有金旨,叫問玉兒手里拿的什么?從何處來?”月娥一看,仿佛認得是許飛瓊、董雙成樣子,便大著膽道:“飛瓊、雙成二位姐姐,難道不認得我嗎?我心里著實糊涂,來處實在說不上來。”雙成走了一步,說:“有金旨,叫你吃這沆瀣,臼然明白。”飛瓊便將一杯湛綠的水,拿他金如意一攪,遞給月娥。旁邊織女說道:“妹子,你還不謝恩嗎?”那月娥將水一氣飲完,朝上磕了個頭,起來便覺到自己是玉皇案旁侍立的玉女,同金童奉命落凡。自己是個女身,縱然上學念書,也是全靠著金童的。豁然大悟,重行稽首。雙成又道:“有金旨,叫你了卻塵緣,再證仙果。去罷!”織女即同月娥走出門來,月娥才要向織女說什么話,早被織女推了一下,說道:“塵緣未了,尚有何言!”月娥便一交跌倒,即“噯喲”一聲,出了一身汗,便坐了起來。說道:“我懂得了!我也不要上學了!”倒把寶琴、孫嬤嬤嚇一大跳,說道:“我兒覺怎么的?只說夢話。”
月娥醒了醒,悟徹來因,瞧了瞧金如意不在荷包,仍在手中,說道:“我不是夢話。娘呀,你看這如意怎么到我手里?”寶琴見了,亦甚詫異。說道:“只怕是你未睡著時就拿在手的。”月娥心里了然,不肯說破。笑了笑,就要茶喝。翠墨剔了剔燈,倒上茶,寶琴喝了口,試試冷熱,就遞給月娥,喝了兩口,那時雞便叫了。寶琴不肯叫他再睡,怕作糊涂夢。叫孫嬤嬤哄他頑丁必,天亮就起來梳洗。月娥悟了來處,年紀雖小,凡事皆能看破,隨緣度去,倒是一位大智識。別人那里曉得?
再說芝哥兒同虎哥兒讀書,不覺秋末冬初。芝哥兒著實聰明,就把《易》、《書》二經讀了,現讀《春秋》。虎哥兒質性雖未及芝哥兒,然甚是肯念。從朝至暮,大有氣力,總不覺乏。一部《詩經》也就讀到第四本多半本了。張越存因芝哥兒讀《春秋》,就把《左傳》教他合讀,便隨意將《左傳》事跡替他講講,不過是教他容易讀些。那知這芝哥兒一日讀到晉惠公夷吾回了晉國,負了秦夫人之約。申生降神曲沃,將要以晉畀秦,并說請了上帝這段話。他就不悅起來,拿了書,到越存前,說道:“先生,這晉夷吾所做甚是不好。申生是個故去太子,難道晉家別無祖宗,就叫他以晉畀秦,斷了晉家血食嗎?再,以自己江山畀了別國這樣話,怎么在上帝前說法?這個書似乎不可信的。”張越存聽了,吃了一驚。暗暗想道:“這個孩子真是不凡。”因說道:“這書的意思,不過是極說晉惠公的不好。看后來畀于韓這段說,此一節總是文章的波折,不可泥了看的。”芝哥說了聲:“是。”歸位自念去了。張越存心中卻著實夸獎。
蚌見周岐鳴拿著本上《論語》走來,指著個“醢”字來問。此字已教過十數遍,總不認得。張越存只得拿著一塊仿紙。將臨字旁邊寫了個“西”字,說:“你可認得嗎?”岐鳴拍著手道:“我認得,這是個西字。”先生道:“就照這字讀去便是了。”岐鳴歸位念去。張越存思忖半晌,忽然口中說道:“人之度量,相去豈不遠哉!”起身便向院內走動去了。
這位伴讀老官,讀書雖是不濟,至于淘氣頑兒,翻天踢井,所意想不到處,他皆想得來。動不動告假逃學,三兩日不上學。周瑞家的又溺愛,只覺其好,不覺其惡。漸漸習學性成了。張先生才出了門,他便將他所批的竹篾用紅絨線捻成繩子,縛起一張小小杯兒,又將紅竹筷子頭上,綁了一個大針,刮的細細的,預先藏著,此時就下了幾兒,繞在屋里跑馬射箭。芝哥兒不則聲,虎哥兒只是笑,也要下來頑頑。先生一步走進門來,看見了,就把弓箭取餅來看了,要拿板子打他。這位伴讀老官,卻會央告,說是:“再不敢了。先生可憐,饒我這次。我昨日才病起來,求師傅饒我罷。”張越存見他樣子可憐,遂把板子放下,說道:“我且寬你這次,你可用心讀書。倘書再背不過,我就不寬你了。”就叫進林天錫來,“把這小杯箭拿去燒了罷。”林天錫遂拿了出去。待不多回,周岐鳴就摘墻上牌子,要去大解。張先生亦不理論。周岐鳴卻趕上林天錫,著實央求道:“好大舅,把我這小杯箭賞給我罷。我拿到家里頑去,再不敢拿進書房。”原來林天錫是周瑞家的結義的姊弟,不好意思,將這小杯箭仍給了他。他遂藏在衣服底下,手里拿著牌子,走進來掛好,就上位去。
這是十月天氣,向陽屋子又暖,蒼蠅兒飛來飛去。這位伴讀又高起興來,用糖拌了些飯,放在桌上,瞅著張先生看書,他便支起薄薄塊板來做拍子,拿細棍兒支著,拴上一根繩子,遠遠拉著。候著那蒼蠅吃飯去,他便將繩一抽,把些蒼蠅兒皆合在拍子底下打著,也有飛的,也有飛不動被他拿的。芝哥兒、虎哥兒看了,不覺大笑起來。先生要責他兩個,細查方知這個緣故。二罪并罰,把這伴讀阿哥打了十個手心。岐鳴哭了好一會。放學回去,明日便又病了告假。張越存因其頑劣,又是伴讀,亦就不深問了。
一日冬至,賈政拜過冬,回到家里,設一席酒,請張越存,又請閔鵬騫、褚小松,連主人四位,皆知心莫逆。午后請過來,下盤大棋,就擺上酒來,吃了二十四個小碟,隨后端上菜來。上了碗火腿白菜,雞汁作的。張越存深贊為好。又上了一樣冬筍野雞片,大家說是好。隨后火鍋端上秦鰉魚來,把個褚小松吃的只是吃,并贊不及好。又吃了一道奶酥油做的松仁白糖餡的點心,吃了著實歡喜,用了飯,撤去家伙。點上燈,隨又端上三十二個酒碟來,現開一壇南酒。嘗了嘗味,覺淡些。又開了一壇陳滄酒,汁濃味厚。也有單飲滄酒的,也有對了南酒喝的。
四人談今論古,說的快暢。張越存忽然說道:“咱們評騭千秋,前日叫學生芝哥兒幾乎將我問倒。”賈政連忙說:“是什么事體?莫不無知,開罪了先生嗎?”張越存遂將芝哥兒議論申生的一席話述了一遍。褚小松道:“真正難得I像我們這些討論古人的,終日發大見解,何嘗一個窺到這里。不知今年幾歲了?”閔鵬騫道:“今年六歲了。別說這時,就是那抓周兒,那個不道他是不凡的?”張越存道:“我學生閱人多矣,從未見過這樣聰明。每日讀書四五十行,讀的書就刻板在心里,再不能忘。這是老先生厚德,才有這等千里駒。怕不名震一時嗎?就是學生,得此英才而教,亦非等閑的奇遇。”賈政聽得眾人交贊芝哥兒,心中甚喜。只得一味偽謙道:“小子何知,全望先生造就。”為此一節,大家快樂,酒卻吃有大半壇。天已三鼓,遂告止了。又喝了會茶,方才散去。未知芝哥兒后來讀書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網友關注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烏木馬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墳
- 駝背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哈·曼丁的故事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三根綠枝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十三章 救助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上帝的食物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麥穗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第十四章 飛猴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南沙群島05月30日天氣:雷陣雨,風向:西南風,風力:4-5級轉5-6級,氣溫:31/26℃
- 共和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南風,風力:<3級,氣溫:21/8℃
- 芮城縣05月30日天氣:晴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6℃
- 同德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風向:東風,風力:<3級,氣溫:22/7℃
- 庫車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4/10℃
- 吉木乃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14/6℃
- 原州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4/11℃
- 正寧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5℃
- 惠農區05月30日天氣:晴轉小雨,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轉3-4級,氣溫:29/16℃
- 塔城地區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5℃
分類導航
續紅樓夢新編(海圃主人)全部章節
- 弁言
- 第九回 劉姥姥為媒申舊約 王嬤嬤下定話奇緣
- 自序
- 第十九回 史湘云猜枚露仙跡 梅月娥乞巧結奇絲
- 第十回 弭舊憾以直報怨 篤親情本經行權
- 第一回 證仙果帝廷受職 敦婦道勛府持家
- 第二十回 甄嘉言建策籌邊 周廷掄行師掛印
- 第十一回 榮國府六旬開慶晏 御史臺片語沐殊恩
- 第二回 沭恩綸山左江西秉鑒 占惠迪金童玉女臨凡
- 第二十一回 秋試春闈雙得意 嚶鳴蘿施兩隨心
- 第十二回 驚四座賈茂叔揮毫 感三湘梅月娥對月
- 第三回慶三朝開筵款客監禮闈破格掄才
- 第二十二回 撤金蓮奉詔迎婚 調玉燭班師錫爵
- 第十三回 據成案秉公量坍地 申國法持正抑豪強
- 第四回賈雨村塵廛賣卜甄士隱邊海建功
- 第二十三回 設宴題詩瓊林獨耀 披圖入選鳳藻重榮
- 第十四回 因公觸怒褫職何慚 奉命恤刑復官無枉
- 第五回 探花郎卜姻諧鳳侶 詞林客合巹結鸞儔
- 第二十四回 撫循山左濟奇荒 視學江西懸藻鑒
- 第十五回 賦梅花重開詩社 游泮水獨步文壇
- 第六回 敷文真人奉命監場 瀟湘仙子臨壇感舊
- 第二十五回 秋燕春鶯閑斗口 花姊月妹喜談心
- 第十六回 臨風覽勝系歸舟 剪韭留賢逢舊雨
- 第二十六回 賜歸省重幸大觀園 沐君恩內遷少司馬
- 第十七回 經歷連婚赴新任 秀才因舊締良緣
- 第八回 梅翰林因詩擇婿 賈副憲觸緒聯姻
- 第二十七回 臨安伯因舊嫌構怨 狀元郎奉新命封王
- 第十八回 賞金帶踐約無心 修玉斧邀朋覓句
- 第二十九回 以道事君敢言晉職 遇禮而止解組歸農
- 第二十八回 堆雪團泄露春輝 集花片砌成情字
- 第三十回 龍虎石博物重偏邦 襖佛教名言推上國
- 第三十九回 沐殊榮建坊旌善 頒特詔入祀明恩
- 第四十回 榮國府開宴慶遐齡 紅樓夢還元歸太璞
- 第三十一回 隱士廬中逢舊隱 仙人島上遇真仙
- 第三十二回 抵粵門三載歸舟 朝丹闕二臣復命
- 第三十三回 鳳藻宮誕麟頒鳳詔 金華殿倚馬試金門
- 第三十四回 山吏部竹林內七賢 白司馬香山中九老
- 第三十五回 西岳進香收虎怪 南郊直夜制猿精
- 第三十六回 押黃紙奎閣平章 頒白麻楓廷大拜
- 第三十七回 仲貴妃敕修櫳翠庵 探姑娘勸整大觀園
- 第三十八回 晉齊吳楚話行蹤 雪月風花聯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