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春以來,咱家也有了點名氣。別看是貓,卻也趾高氣揚。可喜,可賀!
元旦清晨,主人收到一張彩繪明信片。這是他的好友某某畫家寄來的。上抹朱紅,下涂墨綠,中間用蠟筆畫著一只動物蹲著。主人在書房里,橫過來看,豎過去瞧,口稱:“色調妙極啦!”既已贊佩,以為他會就此罷休。不料,他仍然在橫看看豎瞧瞧;忽而扭過身去,忽而伸出手來,活像個百歲老翁在看天書;忽而又面對窗欞,將畫兒舉到鼻尖下觀賞。倘若不盡快結束,膝蓋就這么亂晃,咱家簡直岌岌可危,剛剛晃得輕些,只聽他又低聲說:“這究竟畫了個什么呀?”
主人大概是盡管對那張彩繪明信片的色彩大加贊揚,卻還不清楚畫面上那只動物是個什么,因此,一直在凝思苦想。難道就那么難懂?咱家斯斯文文地睡眼半睜,不慌不忙地一瞧,半點也不假,正是咱家的畫像。畫者未必像主人那樣硬充什么安德利亞,不愧是一位畫家,不論形體或色彩,無不畫得端端正正。任何人看,也無疑是一只貓。如果稍有眼力,還會清清楚楚地看得出,畫的不僅是貓,而且不是別的貓,正是咱家。連這么點明擺著的小事都不懂,還用得著花費那么多的心血?不禁覺得人啊,真有點可憐。假如可能,我愿意告訴他,畫的正是咱家。即使認不出是咱家,至少也要叫他明白,畫的是貓。然而,人嘛,畢竟不是天賜靈犀的動物,不懂我們貓族的語言。那就對不起,不理算了。
順便向讀者聲明:原來人類有個毛病,動不動就叫喊什么貓呀貓的,平白無故以輕蔑的口吻評論咱家。這很不好。那些教師者流對自己的愚昧無知渾然不覺,卻又擺出一副高傲的面孔。他們似乎以為人間的渣滓生了牛馬,牛馬糞里養出了貓。這在他們來說,也許已經習以為常,然而客觀看來,卻不是怎么體面的事。就算是貓,也不是那么粗制濫造就能畫得像的。冷眼一瞧,似乎千貓一面,沒有區別,任何一只貓也毫無獨特的個性,然而,請到貓天下去瞧,人世所謂“各有千秋”這句話,在這里也完全適用。不論眼神、鼻型、毛色、步伐,全不相同。從胡須的翹立到耳朵的豎起、乃至尾巴的下垂,方法與姿態無一雷同。美與丑、善與惡、賢與愚,一切的一切,可以說千差萬別。然而,盡管存在著那么明顯的差異,但據說,人類眼皮只顧往上翻,兩眼望蒼空。那么,不要說對我們的性格,就連對我們的相貌也始終辨認不清,實在可憐!自古流傳這么一句話:“物以類聚”,果然不差。賣粘糕的了解賣粘糕的,貓了解貓。貓家的事,畢竟非貓不解。不管人類社會怎樣發達,僅就這一點來說,是力不從心的。何況,說實話,人類并不像他們自信的那么了不起,這就更難上加難了。更何況我家主人者流,連同情心都沒有,哪里還懂得“彼此深刻了解是愛的前提”這些道理?還能指望他什么?他像個品格低劣的牡蠣似的泡在書房里,從不對外界開口,卻又裝出一副唯我達觀的可憎面孔,真有點滑稽。其實,他并不達觀,證據如下:
分明是我的肖像擺在他的眼前,他卻絲毫認不出,還裝模作樣、胡謅八扯地說:“今年是日俄戰爭的第二年,大約畫的是一只熊①吧!”
①熊,日俄戰爭時,日本人稱俄國人“北極熊”。
咱家趴在主人的膝蓋上瞇起眼睛想這些心事,不多時,女仆又送來了第二張彩繪明信片。一瞧,原來是活版印刷品,畫著四五只洋貓,排成一大排:有的握筆,有的掀書,都在用功。其中一貓離座,在桌角旁“貓呀,貓呀”①的連唱帶跳西洋舞。畫片上端,用日本墨寫了“咱家是貓”四個大字。右邊還寫了一首俳句②:“你讀書,我跳舞,貓兒之春日日無辛苦。”這是主人的舊日門生寄來的。其中含意,只要是個人都會一目了然。可是,粗心的主人卻似乎沒懂,歪著頭在納悶兒,自言自語地說:“咦?今年是貓年?”咱家已經這么出名,他似乎還不曾察覺哩。
①“貓呀,貓呀”:日本流行歌。“您說我貓呀貓呀的。可是小貓能夠穿上木屐,拄著拐杖,披著帶條紋的睡衣走來嗎?”
②俳句:日本古典詩,每首十七個音節(五·七·五)。
這時,女仆又送來第三張明信片。這一份不是畫片,上寫“恭賀新年”;旁書“不揣冒昧,煩請代向貴貓致意。”既然寫得這么一清二楚,主人再怎么粗心,似乎也懂了,便哼的一聲,瞧瞧我的臉兒。那副眼神似乎與往日不同,對咱家略有崇敬之意。主人一向不被世人瞧在眼里。突然這么露臉,多虧沾了咱家的光。如此說來,他用那副眼神看我,倒也理當如此。
這當兒,門鈴丁零零地響了。大約有客人來。每逢客至,總是女仆前去迎接。按老規矩,除非魚販子梅公登門,咱家是不必出迎的,因此,仍然泰然自若地蹲在主人的膝蓋上。
這時,主人活像看見債主闖進家門似的,滿面憂色地向正門望去。他似乎討厭挽留拜年的客人陪他飲酒。人哪,古怪到如此程度,實在令人遺憾。既然如此,趁早出門不就好了嗎?可他又沒有那股勇氣,越來越暴露出牡蠣的本性。
片刻,女仆前來,報告寒月先生駕到。寒月這個人,大約也是主人的昔日門徒,如今已經出了學門,據說比主人混得闊氣多了。不知為什么,他常到主人家來玩,一來就鳴盡心中之不平才走。諸如,似乎有女人對他鐘情,又似乎沒有;似乎人生很有意義,又似乎很無聊;似乎太悲慘,又似乎很歡快之類。他偏找我家主人那樣的窩囊廢,特來傾訴他那些廢話。這本來令人費解,而我家那位牡蠣式的主人一聽,反倒不時地幫腔,這就更令人好笑。
“好久不見了。說真的,從去年年末以來,一直大忙特忙,幾次想來,兩只腳卻終于沒有朝這個方向邁步。”他搓著和服外褂的衣帶,說些謎語一般的鬼話。
“都奔什么方向去了?”主人滿臉嚴肅,扯著印有家徽的黑棉袍袖口。這件袍子絮的是棉花,袖子太短,穿在里邊的粗布衣袖,左右各露半寸。
“啊,嘿嘿……是到另一個方向去了。”寒月先生笑著說。
主人一瞧,寒月先生今天掉了一顆門牙,便話鋒一轉,問道:
“你的牙,怎么啦?”
“老實說,是因為在一個地方吃了點蘑菇。”
“吃了什么?”
“唔,吃了點蘑菇。我正用前牙要咬斷蘑菇傘,一下子,門牙不見了。”
“吃蘑菇還崩掉了門牙?真像個老頭啦?說不定這能寫出一首俳句,但是,戀愛可就談不成嘍!”
主人說著,用手心輕輕拍打咱家的頭。寒月先生還對咱家大加贊賞:
“啊,還是那只貓吧?肥得多了嘛!瞧這塊頭,和車夫家的大黑比,也毫不遜色呀!太棒啦。”
“噢,近來長大了不少。”主人洋洋得意,啪啪地敲打咱家的頭。被夸獎幾句,倒也愜意,但是,腦袋可疼呢。
“前天夜里還舉行了一次音樂會呢!”寒月先生又將話茬拉了回來。
“在哪兒?”
“別管在哪兒,您還是不問的好嘛。總之,用三把小提琴和鋼琴伴奏,太有趣啦。若是有三把小提琴,即使拉得不好,也還聽得下去。兩名是女的,我夾在中間,覺得自己拉得也不賴嘛!”
“嗯?且慢。那么,兩個女人都是干什么的?”主人不勝艷羨地問道。
別看主人平時繃著一張枯木冷巖般的臉,其實,這位先生絕不是個淡于女色的人。他曾讀一部西洋小說,書中有個人物,作者用諷刺的筆法勾畫他說:對一切女人無不鐘情。據統計,他對十分之七的過路女人都愛得入迷。主人讀后,甚至激動地說:“此乃真理也。”
如此色徒,為什么竟然過起牡蠣般的生活?這畢竟是吾儕貓輩難解其奧的。有人說他是由于失戀,有人說他是由于害了胃病,也有人說他是由于缺少金錢,因而腰桿不硬。管他事出何因,反正算不上與明治史有關的人物,也就無所謂了。不過,單說他竟以艷羨的口吻詢問寒月先生的女友,這可是千真萬確。
寒月先生用筷子夾了一塊小拼盤里的魚糕,津津有味地用前齒咬成兩半。我擔心他又會崩掉門牙,但這次卻安然無恙。
“沒什么,兩位都是淪落風塵的小姐喲,你不會認識的。”寒月冷冷地說。
“原來——”主人拖著長腔,略去“如此”二字,陷于沉思。
寒月先生也許覺得正是火候,便試探著慫恿道:
“多么好的天氣呀!閣下如果有暇,何妨一同出去遛遛。日軍已經攻克旅順,街上可熱鬧哪!”
主人的神色似乎在說:與其聽攻克旅順的喜訊,莫如聽寒月女友的身世。思索多時似乎終于下定決心,毅然起立。
“那就走吧!”
主人照例穿著那件印有家徽的黑棉袍,外加一件棉坎肩。據說這是兄長留給他的遺物。二十年來已經穿舊。結城產的絲綢再怎么結實,怎奈這么年久月深地穿在身上,總是經受不住的。多處棉花已經很薄,迎著陽光,明晃晃地可以看清里面補丁上的針腳。主人的服裝,沒有年末與歲初之分,也沒有便裝與禮服之別。離家時,他袖起手來,信步而去。他是沒有外衣呢?還是雖有卻嫌麻煩,不肯換?咱家不得而知。不過,單就這件事來說,不能認為是由于失戀所致。
二人出門之后,咱家便稍微失敬,將寒月先生吃剩的魚糕渣全部消受了。
這時,咱家已經不再是個尋常的貓。至少,大有資格和桃川如燕①者流筆下的貓、乃至葛雷②筆下偷吃金魚的那只貓相提并論,根本不把車夫家的大黑之輩放在眼里!縱然舔光盤底,誰也不會說三道四。何況背著別人吃零食這種習慣,并非貓家獨創。主人家的女仆,不就常常趁女主人不在,偷了就吃、吃了再偷?豈止女仆,如今,連夫人吹捧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們,也大有這種趨勢。那是四五天前,兩個女孩早早醒來,趁老夫妻還在夢中,便在餐桌旁相對而坐。他們天天早晨照例將主人的面包分出幾份兒,撒上些糖吃。這一天,糖罐正巧就放在餐桌上,甚至還添放只匙子。因為沒有人像往常那樣給他倆分糖,不多時,那個大個的就從糖罐里舀出一匙糖來,撒在自己的碟里。于是,小的亦步亦趨,用同樣方法、將同等數量的白糖倒進自己的碟里。姐妹互相怒視片刻,大個的又舀了滿滿的一匙,倒進自己的碟里;小的也立刻動匙,舀了和姐姐同樣多的白糖。這時,姐姐又舀了一大匙,妹妹不肯示弱,也再舀了一大匙。姐姐又將手伸進糖罐,妹妹又拿起匙來。眼看著一匙又一匙,匙匙不斷,終于,二人的碟里堆積如山,罐子里似乎連一匙白糖也不剩了,這時,女主人揉著惺忪的睡眼,從臥房走來。她們好不容易舀出來的白糖才照原來的樣子裝了回去。由此可見,人類從利己主義出發所推出的“公道”原則,也許比貓的邏輯優越,但是,論其智慧,卻比貓還低劣。不等白糖堆積如山,就趕快舔光它該有多好。但是一如既往,咱家的話他們聽不懂,雖然遺憾,也只得蹲在飯桶上默默觀賞了。
①桃川如燕:(一八三二——一八九八)說書先生,本名杉浦要助。明治以前很活躍。著《貓怪傳》,號稱貓如燕。
②葛雷:(一七一六——一七七一)英國詩人。他曾寫《對溺死于金魚缽的愛貓悼歌》。
主人陪同寒月出門之后,究竟去到何處,是怎么去的,不得而知。那天晚上他回來得很遲,翌日早餐,已經九點鐘了。咱家照例趴在飯桶上。展眼一瞧,只見主人默默地吃煮年糕哩。吃一塊,又一塊。年糕雖小,可他一連吃了六七塊。他將最后一塊剩在碗里,說聲“不再吃啦”,便放下筷子。假如別人這么任性,他決不會答應。他極為得意地大擺主人威風,眼看混濁的菜湯里有焦糊的餅渣,竟也泰然自若。
女主人從壁櫥里拿出胃藥擱在桌上。主人說:
“這藥不頂用,我不吃!”
女主人硬是勸說:
“不過,你吃淀粉質,似乎大見功效呀!還是吃了吧!”
主人上來了犟勁兒:
“淀粉也罷,什么也罷,反正是不管用。”
“真沒有恒心!”女主人喃喃地說。
“不是我沒有恒心,是這藥沒有效驗,”
“那,前些天你不是說‘大見功效,天天都吃’嗎?”
“那些天見效,可這一陣子又不見效啦!”回答得很像對詩。
“這樣吃吃停停的,再怎么靈驗的藥,也休想奏效。如果不耐心些,胃病可不像別的癥候,不容易好啊!”女主人說著,回頭瞧瞧手捧茶盤、一旁等候的女仆。
“這話不假。若是不再少喝一點,就沒辦法辨別到底是好藥還是壞藥。”女仆不管二七二十一,為女主人幫腔。
“管它呢。不喝就是不喝。女人懂個屁!住口!”
“不管怎么,也是個女人!”女主人說著,將胃藥推到主人面前,大有逼人剖腹之勢。主人卻一言不發地踱進書房。
女主人和女仆面面相覷,嗤嗤地笑。這種場合,咱家如果跟進去,爬上主人的膝蓋,肯定要倒霉的。咱家便人不知鬼不覺地從院內繞路爬進書房的檐廊。從門縫往里一瞧,主人正打開愛比克泰德①的書在讀哩!假如能像通常一樣讀得明白,還算有點非凡之處。但是,過了五六分鐘,他便摔也似的將書本扔在桌上。“一定是這樣的收場。”我心里想著,再仔細一瞧,只見他又拿出日記本,寫下下述一段話:
①愛比克泰德:(約六六——?)古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他的倫理學格言是:“忍受,自制。”
與寒月去根津、上野、池端、神田等地散步。池端酒館門前,有一藝妓身穿花邊春裝,在玩羽毛毽子。服飾雖美,容顏卻極其丑陋,有點像我家的貓。
挑剔丑臉,大可不必偏偏舉我為例。咱家如果到剃頭棚去刮刮臉,也不比人類遜色。人類竟然如此自負,真沒辦法。
拐過寶丹藥房路口,又來了一名藝妓。這一位身姿裊娜,雙肩瘦削,模樣十分俊俏。一身淡紫色服裝,穿得板板整整,顯得雍容大方。她露出潔白的牙齒笑著說:“源哥,昨夜太忙嘛,所以……”她的語聲像烏鴉悲啼一般沙啞,使她那難得一見的風韻大為減色。甚至叫人懶得回頭瞧瞧她所謂的源哥乃何許人也。我依然袖著手,向官道①走去,而寒月不知怎么,有些意亂神搖。
①官道:由筋違橋(今萬世橋)至上野廣小路,因將軍常從此路去參拜上野神社,故名。
再也沒有比人心更難于理解的了。此刻主人的心情,是惱怒?是興奮?還是正在哲人的遺著中尋找一絲慰藉?鬼才曉得。他是在冷嘲人間?還是巴不得涉足于塵世?是因無聊小事而大動肝火?還是超然度外?簡直是莫名其妙。貓族面對這類問題,可就單純得多。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惱怒時盡情地發火,流淚時哭它個死去活來,首先,絕不寫日記之類沒用的玩藝兒,因為沒有必要寫它。像我家主人那樣表里不一的人,也許有必要寫寫日記,讓自己見不得人的真情實感在暗室中發泄一通。至于我們貓族,行走、坐臥、拉屎撒尿,無不是真正的的日記,沒有必要那么煞費心機,掩蓋自己的真面目。有寫日記的工夫,還不如在檐廊下睡它一大覺哩!
在神田某亭進晚餐,喝了兩三杯久未沾唇的“正宗名酒”。因此,今晨胃口絕佳。竊以為夜飲,對于胃病裨益最大。高淀粉酶就是不行。任憑你說出個花來,它也不頂用。反正不頂用就是不頂用。
主人無端地攻擊高淀粉酶,好像在跟自己吵架似的。早晨那股肝火,竟在這時露出馬腳,說不定人類日記的本色,正寓于其中呢。
前些時聽人說,早飯斷食,即可醫胃,我便免了早餐一試,直落得腹內咕咕叫,卻毫無功效。又某人忠告說:必須禁用咸菜。依他說,一切胃病的根源都在于吃咸菜。只要禁用咸菜,胃病就會根除,身體康復是毋庸置疑的。其后,我一周沒吃咸菜,但是病情如故,因而,近來又開始吃咸菜了。又請教某某,他說:只有按摩腹部才見功效。但是,通常做法不濟事,必須用皆川①式的古法按摩一二次,一般的胃病都會根治。安井息軒②也十分喜歡這種療法,據說連坂本龍馬③那樣的豪杰也常去按摩。我便急忙去上根河畔求人試試。但是據說只有按摩骨頭才會好,不將五臟六腑翻個個兒,很難根治云云。真夠殘酷。按摩后,身子像棉花團似的,仿佛患了昏睡癥。所以,只按摩一次就告饒,不敢領教了。A君曾說:必須禁用固體食物,從此,天天只喝牛奶度日。那時,腹內嘩啦啦地響,好像大河漲水,不得安眠。B君曾說:要用小腹呼吸。只要使內臟運動,胃部功能自然強健,不妨一試。此法我也曾試過,但總覺得肚子里難受得不行。而且,盡管時而忽然想起,要聚精會神地用小腹呼吸,但是過了五六分鐘,又忘得一干二凈。倘若不想忘記,就總是掛記著小腹,弄得書也讀不下,文章也寫不成。美學家迷亭見我這般模樣,嘲笑地說:你又不是臨產的孕男,還是算了吧!于是,近來已經作罷。C先生說:吃蕎面條也許會好。于是,我便一碗接一碗地快速吃起清湯養面條。然而,這使我總是拉肚,毫不見效。多年來為了醫治胃病,我討了一切可能討到的藥方試過,但都是徒勞。只有昨夜與寒月君喝下的三杯紹興老酒委實奏效。
①皆川:即皆川淇園(一七三四——一八○七)江戶末期儒學家,京都人,博學多藝,門下三千余人。著《名疇》、《易原》等。
②安井息軒:(一七九九——一八七六)日本江戶末期儒學家,著《管千纂詁》、《論語集說》等。
③坂本龍馬:(一八三五——一八六七)日本江戶末期土佐藩的武士,致力于王政復古,后為刺客所殺。
那么,今后就每天晚上貪它兩三杯吧!
這項決定恐怕也不會持久。主人的心,像貓眼珠似的瞬息萬變。他不論干什么,都是個沒長性的人。而且,他既然在日記里那么擔心自己的胃病,表面上卻又打腫臉充胖子,實在可笑。前些天,他的朋友某某學者來訪,大發議論說:從某種見地來看,一切疾病,不外乎祖先和個人罪惡的結果。他好像很有研究,是一套條理清晰、邏輯井然的精辟高論。可憐我家主子者流,畢竟不具備反駁此說的頭腦與學識。但他似乎覺得自己正害胃病,很遭罪,總得謅上幾句,辯解一番,以便保全面子。
“你的說法倒很有趣。不過,那位卡萊爾①也曾害過胃病喲!”這話仿佛在說:既然卡萊爾害胃病,那么,我害胃病自然也很體面。他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于是,那位朋友說:
①卡萊爾:(一七九五——一八八一)英國評論家、歷史學家。著《法國革命》等。
“雖然卡萊爾也害過胃病,但害過胃病的,未必都能成為卡萊爾。”
由于訓斥得不容置辯,主人啞口無言了。他盡管虛榮心那么嚴重,實際上還是巴不得沒有胃病才好。說什么“今夜開始吃夜酒”,真有點滑稽。思量起來,他今早吃了那么多的年糕,說不定正是由于昨夜同寒月君傾杯罄盞的緣故哩!咱家也很想吃年糕了。
咱家雖說是貓,卻并不挑食。一來,咱家沒有車夫家大黑那么一把子力氣,能跑到小巷魚鋪去遠征;二來,自然沒有資格敢說,能像新開路二弦琴師傅家花貓小姐那么闊氣。因此,咱家是一只不大嫌食的貓,既吃小孩吃剩的面包渣,也舔幾口糕點的餡。咸菜很難咽,可是為了嘗嘗,也曾吃過兩片咸蘿卜。吃罷一想,太棒啦,差不多的東西都能吃。如果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那是任性、擺闊,畢竟不是寄身于教師家的貓輩所該說出口的。據主人說,法國有一個名叫巴爾扎克的小說家,是個極其奢侈的人。當然,并不是說他飲食上怎么奢侈,而是說他身為小說家,寫文章卻極盡鋪張浪費之能事。有一天,他想給自己寫的小說中人物起個名字。起了好多,卻總是不中意。趕巧朋友來玩,便一同出去散步。朋友壓根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領走了。而巴爾扎克一直想發現一個自己搜索枯腸也未曾覓得的人物名字。因此,他走在大街上別無他事,一心觀看商店門口的招牌。但是,依然找不到稱心的人物名字,便領著朋友亂走一氣。朋友也就糊哩糊涂地跟著他亂走。他們就這樣從早到晚,在整個巴黎探險。歸途中,巴爾扎克偶然發現一家裁縫鋪的招牌,上寫店名:“瑪卡斯”。他拍手叫道:
“就是它!非它莫屬!‘瑪卡斯’,多好的名字啊!‘瑪卡斯’的前邊再加上個‘Z’字,就成為無可挑剔的名字了。不加個‘Z’字可不行。‘Z·瑪卡斯’這名字實在太好。主觀編造的名字,盡管想要起得漂亮些,可總是有點做作,沒意思。好歹總算有個稱心的名字啦。”
他完全忘卻朋友在陪他受罪,竟獨自欣喜若狂。不過,只是為了給小說中的人物起個名字,便不得不整天在巴黎探險,說起來,未免過于大動干戈。不過,能夠奢侈到這種程度,倒也蠻好,只是像我這樣有一個牡蠣式主人的小貓,可就無論如何也不敢如此了。不管什么,能填飽肚子就行,這恐怕也是環境造成吧!因此,如今想吃年糕,絕非貪饞的結果,而是從“能吃便吃”的觀點出發。咱家思忖,主人也許會有吃剩的年糕放在廚房里,于是,便向廚房走去。
粘在碗底的還是早晨見過的部塊年糕,還是早晨見過的那種色彩。坦率地說,年糕這玩藝兒,咱家至今還未曾粘牙哩。展眼一瞧,好像又香、又瘆人。咱家搭上前爪,將粘在表面的菜葉撓下來。一瞧,爪上沾了一層粘糕的外皮,粘乎乎的,一聞,就像把鍋里的飯裝進飯桶里時所散發的香氣。咱家向四周掃了一眼,吃呢?還是不吃?不知是走運,還是倒霉,連個人影都不見。女仆不論歲末還是新春,總是那么副面孔踢羽毛毽子。小孩在里屋唱著《小免,小免,你說什么》。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機,只好胡混光陰,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剎那間,咱家雖說是貓,倒也悟出一條真理:“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于干出他們并非情愿的事來。”
其實,咱家并不那么想吃年糕。相反,越是仔細看它在碗底里的丑樣,越覺得瘆人,根本不想吃。這時,假如女仆拉開廚房門,或是聽見屋里孩子們的腳步聲向這邊走來,咱家就會毫不吝惜地放棄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然而,一個人也沒來。不管怎么遲疑、徘徊,也仍然不見一個人影。這時,心里在催促自己:“還不快吃!”
咱家一邊盯住碗底一邊想:假如有人來才好呢。可是,終于沒人來,也就終于非吃年糕不可了。于是,咱家將全身重量壓向碗底,將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長。使出這么大的力氣叼住,按理說,差不多的東西都會被咬斷的。然而,我大吃一驚。當我以為已經咬斷而將要拔出牙來時,卻拔也拔不動。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齒又動彈不得。當我意識到這年糕原來是個妖怪時,已經遲了。宛如陷進泥沼的人越是急著要拔出腳來,卻越是陷得更深;越咬,嘴越不中用,牙齒一動不動了。那東西倒是很有嚼頭,但卻對它奈何不得。美學家迷亭先生曾經評論我家主人“切不斷、剁不亂”,此話形容得惟妙惟肖。這年糕也像我家主人一樣“切不斷”。咬啊,咬啊,就像用三除十,永遠也除不盡。正煩悶之時,咱家忽地又遇到了第二條真理:“所有的動物,都能直感地預測吉兇禍福。”
真理已經發現了兩條,但因年糕粘住牙,一點也不高興。牙被年糕牢牢地鉗住,就像被揪掉了似的疼。若不快些咬斷它逃跑,女仆可就要來了。孩子們的歌聲已停,一定是朝廚房奔來。煩躁已極,便將尾巴搖了幾圈兒,卻不見任何功效。將耳朵豎起再垂下,仍是沒用。想來,耳朵和尾巴都與年糕無關,搖尾豎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罷算了。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咱家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圍來回摩挲,可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著抬起左爪,以口為中心急劇地畫了個圓圈兒。單靠如此咒語,還是擺脫不掉妖怪。心想: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著伸縮。然而,牙齒依然嵌在年糕里。唉,這太麻煩,干脆雙爪一齊來吧!誰知這下,破天荒第一次,兩只腳竟然直立起來,總覺得咱家已經不是貓了。
可是,到了這種地步,是不是貓,又有何干?不論如何,不把年糕這個妖怪打倒,決不罷休,便大鼓干勁,兩爪在“妖怪”的臉上胡抓亂撓。由于前爪用力過猛,常常失重,險些跌倒。必須用后爪調整姿勢,又不能總站在一個地方,只得在廚房里到處轉著圈兒跑。就連咱家也能這么靈巧地直立,于是,第三條真理又驀地閃現在心頭:“臨危之際,平時做不到的事這時也能做到,此之謂‘天佑’也”。
幸蒙天佑,正在與年糕妖怪決一死戰,忽聽有腳步聲,好像有人從室內走來。這當兒有人來,那還了得!咱家跳得更高,在廚房里繞著圈兒跑。腳步聲逐漸近了,啊,遺憾,“天佑”不足,終于被女孩發現,她高聲喊:“哎喲,小貓吃年糕,在跳舞哪!”第一個聽見這話的是女仆。她扔下羽毛毽子和球拍,叫了一聲“哎喲”,便從廚房門跳了進來。女主人穿著帶家徽的縐綢和服,說:“喲,這個該死的貓!”主人也從書房走出,喝道:“混帳東西!”只有小家伙們喊叫:“好玩呀,好玩!”接著像一聲令下似的,齊聲咯咯地笑了起來。我惱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這回領教了。總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個五歲的小女孩說什么:“媽呀,這貓也太不成體統了。”
于是,勢如挽狂瀾于既倒,又掀起一陣笑聲。
咱家大抵也算見識過人類缺乏同情心的各種行徑,但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樣恨在心頭。終于,“天佑”不知消逝在何方,咱家只好啞口無言,直到演完一場四條腿爬和翻白眼的丑劇。
主人覺得見死不救,怪可憐的,便命女仆:
“給它扯下年糕來!”
女仆瞧了主人一眼,那眼神在說:“何不叫它再跳一會兒?”
女主人雖然還想瞧瞧貓舞的熱鬧,但并不忍心叫貓跳死,便沒有做聲。
“不快扯下來它就完蛋啦。快扯!”
主人又回頭掃了一眼女仆。女仆好像做夢吃宴席卻半道被驚醒了似的,滿臉不快,揪住年糕,用力一拽。咱家雖然不是寒月,可也擔心門牙會不會全被崩斷。若問疼不疼,這么說吧,已經堅堅實實咬進年糕里的牙齒,竟被那么狠歹歹地一拉,怎能受得住?咱家又體驗到第四條真理:“一切安樂,無不來自困苦。”
咱家眼珠一轉,四下一瞧,發覺家人都已進內宅去了。
遭此慘敗,在家里哪怕被女仆者流瞧上一眼,都覺得怪不好意思。索性去拜訪熱鬧街二弦琴師傅家的花子小姐散散心吧!于是,我從廚房溜到房后。
花子小姐可是個馳名遐邇的貓中美女。不錯,咱家是貓;但對于男女之情,卻也略知一二。在家里每當見到主人的哭喪臉、或是遭到女仆的責罵而心頭不快時,定要拜訪那位異性好友,向她傾訴衷腸。不知不覺便心怡神爽,一切憂煩勞頓,都一古腦兒拋到九霄云外,仿佛獲得了新的生命。說起來,女性的作用可大嘍。
咱家從杉樹籬笆的空隙中放眼望去,心想:她在家嗎?
因為是正月,只見花子小姐戴著新項鏈,在檐廊下端莊而坐。她那后背豐盈適度的風姿,漂亮得無以言喻,極盡曲線之美;她那尾巴彎彎、兩腳盤疊、沉思冥想、微微扇動耳朵的神情,委實難描難畫。尤其她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暖煦煦地正襟危坐,盡管身姿顯得那么端莊肅穆,而那光滑得賽過天鵝的一身絨毛,反射著春日陽光,令人覺得無風也會自然地顫動。咱家一時看得入迷,好一陣子才清醒過來。
“花子小姐!”咱家邊喊邊擺動前爪,向她致敬。
“喲,先生!”
她走下檐廊,紅項鏈上的鈴鐺丁零零地響。啊,一到正月,連鈴鐺都戴上啦。聲音真好聽。咱家正激動,花子小姐來到身旁,將尾巴向左一搖,說:
“喲,先生,新年恭喜!”
我們貓族互相問候時,要將尾巴豎得像一根木棒,再向左方晃一圈。在這條街上,稱咱家為“先生”的,只有花子小姐。前文已經聲明,咱家還沒有個名字,但因住在教師家,總算有個花子小姐表示敬重,口口聲聲稱咱家為“先生”。咱家也被尊一聲“先生”,自然心情不壞,便滿口答應:
“是,是……也要向你恭喜呀!您打扮得太漂亮啦!”
“噢!去年年底師傅給我買的。漂亮吧?”她將鈴鐺搖得丁零零直響,叫我瞧。
“的確,聲音很美。有生以來還不曾見過這么漂亮的鈴鐺呢。”
“喲,哪里。誰還不戴一副!”她又丁零零地將鈴鐺連連搖響。“好聽吧?我真開心!”
“看起來,你家師傅非常喜歡你嘍!”
將她與自身相比,不禁泛起愛慕之情。天真的花子嗤嗤地笑著說:
“真的呀!她拿我就像親生女兒一樣。”
縱然是貓,也不見得不會笑。人類以為除了他們就再也沒有會笑的動物,這就錯了。不過,貓笑是將鼻孔弄成三角形,聲振喉結而笑,人類自然不懂。
“你家主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喲,我家主人,多新鮮!她是一位師傅呀!二弦琴師傅。”
“這,倒是知道的。我是問她的身世如何。大概從前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吧?”
“是的。”
等著你的小松樹呀……
紙屏后奏起了二弦琴。
“琴聲美吧?”花子炫耀地說。
“好像很美,可是咱家聽不懂。到底奏的是什么曲子?”
“那支曲子叫什么啦?師傅頂喜歡呢……師傅六十二歲啦,多么硬朗。”
竟然活了六十二歲,不能不說硬朗。咱家便“啊”的一聲。這回答是有點含糊其詞。但是,既然想不出妙語,也就只好作罷。
“那還不算。她說她從前的身分很高貴。”
“嚯,從前干什么?”
“說是天璋院女道士①的秘書官的妹妹出嫁后的婆婆的外甥的女兒……”
①天璋院女道士:(一八三七——一八八三)名敬子,與鹿兒島領主同宗的島津忠剛之女。嫁給德川家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家定死后出家,佛門名為天璋院。
“什么?”
“天璋院女道士的秘書官的妹妹的……”
“原來是這樣,等等!是天璋院女道士的妹妹的……”
“喲,錯啦。是天璋院女道士的秘書官的妹妹的……”
“好,記下了。是天璋院女道士的……”
“對。”
“秘書官。”
“對。”
“出嫁后……”
“是他妹妹出嫁后。”
“對,對,我錯了。是妹妹出嫁的那一家。”
“婆婆的外甥的女兒。”
“對。知道了吧?”
“唉,這么亂糟糟的,不得要領。歸根結底,到底是天璋院道士的什么人?”
“你太糊涂啦!天璋院女道士的秘書官的妹妹出嫁后的婆婆的外甥的女兒,剛才不是說過了嗎?”
“這回全懂啦。”
“懂了就好。”
“是啊!”
有什么辦法,只好服氣。我們有些時候是不得不假充明公的。
屏后的二弦琴聲戛然而止,傳來了師傅的呼喚聲。
“花子,開飯啦!”
花子小姐笑吟吟地說:“噢,師傅叫我,我要回去了。”她丁零零地響一串鈴聲跑到院前,但又折了回來,擔心地問道:
“您面色很不好,怎么啦?”
咱家說不出口是由于吃年糕跳舞,便回答她說:“沒什么,只是稍微想點心事就頭疼。老實說,以為只要跟你說說話就會好,這才奔你來的。”
“是呀,請多保重。再見!”她似乎很有點惜別之情哩!
于是,咱家吃年糕的霉氣不見了,心情快活了。回來時,還想穿過那座茶園,便踏著開始融化的霜花,從建仁寺的頹垣斷壁中探出頭去一看,又是車夫家的大黑正在枯菊上弓腰打呵欠。如今咱家再也不會一見大黑就嚇掉魂了,不過,覺得搭訕起來太絮叨,便假裝沒看見走過去。但是,按大黑的脾氣,若是覺得別人小瞧了他,可絕不會沉默的。
“喂!那個沒名的野崽子!近來可夠神氣的啦!再怎么吃教師爺的飯,也別那么盛氣凌人呀。嚇唬人多沒意思!”
大黑好像還不知道咱家已經赫赫有名。想講給他聽,可他畢竟不是個懂事的家伙,便決定客套幾句之后,盡快地溜之大吉。
“噢,是大黑哥呀,恭喜!您還是那么神采奕奕!”
咱家豎起尾巴,向左繞了一圈。大黑只豎起尾巴,卻并不還禮。
“恭喜個屁!人家都正月才拜年,你小子可好,不年不節就恭喜恭喜的。當心點兒,看你這個鬼頭鬼腦的小樣!”
這自然是一句罵人話,可是咱家不懂。
“請問:‘鬼頭鬼腦’是什么意思?”
“哼!你小子,挨了罵還有閑心問是什么意思。真夠嗆!所以說,你是個順情說好話的混毯!”
“順情說好話?”怪有詩意的。至于含意,可就比“鬼頭鬼腦”更令人費解了。本想問問,求他指教。又一想,即使問,也不會得到明確答復的,便無言地相對而立,顯得十分尷尬。這時,忽聽大黑家的老板娘厲聲喝道:
“喲,放在碗架上的鮭魚不見了。這還了得!又是那個畜牲大黑給叼走啦。除了那只恨人的貓還有哪個!等你回來,看我怎么收拾你!”
這聲音毫不留情地震撼著初春恬靜的空氣,把一派風軟樹靜的太平盛世徹底庸俗化了。
大黑一副刁鉆的神色,心里在想:“愛發火,就讓她發個夠吧!”它將方型下巴往前一伸,使個眼風,意思是說:“聽見了吧?”
咱家一直與大黑答訕,沒注意別的。這時一瞧,大黑腳下有一塊價值二厘三分錢的鮭魚骨,泥糊糊的。咱家忘了舊恨新仇,不免奉獻一句贊歌:“老兄可真是威風不減當年喲!”
僅僅這么一句話,大黑是不會消氣的。
“什么?你這個混蛋!僅僅叼一兩塊魚骨,就說什么‘不減當年’,像話嗎?別門縫里看人——把人瞧扁啦!不是對你吹,老子可是車夫家的大黑!”他用前爪倒撓肩頭,權當擼胳膊、挽袖子。
“您是大黑哥,早就領教過。”
“既然領教過,還說什么‘不減當年’,是何道理?”
他一再火上澆油。咱家若是個人,這時一定會被揪住脖領,飽嘗一頓痛打。咱家退了一兩步,約覺大事不好,偏在這時,又傳來了女主人的大嗓門兒。
“敢情是西川先生!喂!既然是西川先生駕到,正有事相求哩。請您立刻給我送來一斤牛肉。喂,明白了吧?把不太硬的牛肉送來一斤。”她訂購牛肉的語聲,打破了四周的靜寂。
“哼!一年一度訂購牛肉,還特意那么大喊大叫的,向左鄰右舍炫耀一番——‘牛肉一斤喲!’真他媽是個難纏的母夜叉!”
大黑邊冷嘲,邊四腳叉開。咱家沒法搭言,便默默地瞧著。
“才一斤來肉,這不行!也罷,等送來肉的時候,立刻吃掉!”仿佛那一斤牛肉是專為他訂購的。
咱家想催促他快些回家,便說:“這回呀,可真正是一頓豐餐嘍。妙哇,妙!”
“你懂個屁,少啰嗦!討厭!”說著,他突然用后爪刨起冰碴往咱家頭上揚,嚇了一跳。咱家正在抖落身上的泥土,大黑竟從籬下鉆了進去,不知去向,大概他是盯上西川家的牛肉了。
回到家里,不知什么工夫客廳里已經春意盎然。就連主人的笑聲,聽來也十分爽朗。咱家有點奇怪,便從敞著門的檐廊縱身竄了過去。走近主人身旁一瞧,原來有一位陌生的客人。只見此人留著小分頭,梳得整整齊齊,帶家徽的布袍外,還罩了一件小倉①布的短褂,是一副十分規矩和純樸的窮學生風度。主人的手爐旁和涂了春慶牌油漆的煙盒并排放著一張名片,上寫:“謹介紹越智東風君,水島寒月”。由此,咱家知道了客人的名字,也知道了他是寒月先生的朋友。因為半路才聽,對賓主對話的來龍去脈不大清楚;但是猜得出,好像與前邊介紹過的那位美學家迷亭先生有關。
①小倉:日本古時福岡縣境內的一個市,產布馳名。
來客文靜地說:“迷亭先生說,一定會妙趣橫生,一定要我隨他一同前往。所以……”
“什么?你是說你陪他去西餐館吃午飯妙趣橫生嗎?”主人說著,斟滿了茶,推到客人面前。
“這……所謂妙趣,當時我也不大明白。不過,他那個人嘛,總會搞點什么新花樣的……”
“不過,意外得很。”
主人的意思是:“你領教了吧?”
咱家正蹲在主人的膝頭,啪的一聲被敲了頭,有點疼呢。
“又是胡來的惡作劇吧?迷亭愛干那種事。”
主人立刻想起了安德利亞的故事。
“是呢!他說‘你想吃點什么新花樣嗎?’”
“吃了什么?”主人問。
“他先看菜譜,胡扯了一通各種菜名。”
“是在叫菜之前?”
“是的。”
“后來呢?”
“后來他回頭望著堂倌說:‘怎么?沒有新菜肴?’堂倌不服氣,問道:‘鴨里脊和牛排,意下如何?’迷亭先生不可一世地說:‘吃那類俗調①,何須來此!’堂倌不解俗調為何意,做了個怪相,不再吭聲。”
①俗調:嘲笑庸俗詩句的貶稱。
“那是自然。”
“后來,迷亭先生對我說,到了法國或英國,可以大吃而特吃‘天明調’①、‘萬葉調’②。可是在日本,老一套!真叫人不想進西餐館。噢,他可曾去過外國?”
①天明調:天明年間以與謝蕪村為中心掀起的俳壇革新,崇尚繪畫的浪漫的風格。
②萬時調:指萬葉集簡潔、雄渾風格。這里均用為玩世不恭的戲言。
“什么?迷亭君何曾去過外國!若是又有錢,又有閑,幾時想去都是可以去的。不過,他大約是把今后想去說成了已經去過,是拿人開心吧?”主人想賣弄一下妙語連珠,帶頭先笑了。客人卻毫無贊許之意。
“是嗎?我還以為他什么工夫留過洋,不由得洗耳恭聽哪。何況,如您所見,他談起什么煮蚰蜒呀,燉青蛙呀,簡直活靈活現。”
“他是聽別人說過吧?扯謊,他可赫赫有名喲!”
“看來真是這樣。”客人邊說邊觀賞花瓶里的水仙,面上罩著淡淡的遺憾神色。
主人問道:“那么,他所謂的妙趣,不過如此吧?”
“哪里,這僅僅是個小帽,好戲還在后頭哩!”既然主人叮問,東風便又接著說:“后來迷亭先生對我說:‘咱們商量一下,煮蚰蜒啦,燉青蛙啦,再怎么饞,也吃不到嘴里。那就掉點價,吃點橡面坊丸子①如何?’因為他說和我商量,我便隨聲附和地說:‘那好吧!’”
①橡面坊丸子:橡面坊,指日本派俳人兼記者安藤橡面坊。岡山縣人。本名揀三郎。著有《深山柴》。牛肉洋蔥丸子的語序稍一變動,與橡面坊丸子諧音,又是迷亭的玩笑。
“哼!橡面坊丸子?絕!”
“是啊,太絕啦!不過,迷亭先生說得太認真,當時我還沒有醒悟哩!”客人仿佛在向主人檢討自己的粗心。
“后來怎么樣?”主人漫不經心地問。對于客人的致歉絲毫也沒有表示同情。
“接著,他喊堂倌:‘喂,拿兩份橡面坊丸子來!’堂倌問道:‘是牛肉洋蔥丸子嗎?’迷亭更加一本正經地訂正說:‘不是牛肉洋蔥丸子,是橡面坊丸子。’‘嗯?有橡面坊丸子這么一道菜嗎?’當時我也覺得有點稀奇。可是迷亭先生卻十分沉著,何況又是那么一位西洋通,更何況我當時完全相信他去過外洋,便為他幫腔,告訴堂倌說:‘橡面坊丸子就是橡面坊丸子!’”
“堂倌又怎么樣?”
“堂倌嘛,現在想來,可真滑稽,也夠可憐的。他尋思了一會兒,說:‘非常對不起,今天不巧,沒有橡面坊丸子。若是牛肉洋蔥丸子,倒能做出兩份。’迷亭非常遺憾地說:‘罷……好不容易跑到這兒來,那就太沒意思了。難道不能想想辦法弄兩盤給我們品嘗嗎?’他交給堂信兩角銀幣。堂倌說:‘那就不管怎樣,去和值班廚師商量一下吧!’于是,他進屋去了。”
“看來,他非常想吃橡面坊丸子嘍。”
“不多時,堂倌走來說:‘還正趕巧。若點這個菜,可以給您做。不過,時間要長一點。’迷亭先生真夠沉著,說:‘反正是新正大月,閑著沒事兒,那就稍候片刻,吃了再走吧!’他邊說說邊從懷里取出香煙,咕嘟嘟噴起煙霧。沒辦法,我從懷里掏出《日本新聞》來讀。這時堂倌又進屋商量去了。”
“太費周折!”主人往前湊了湊,那股勁頭,宛如在讀戰地通訊。
“后來,堂倌又走了出來,樣子很可憐地說:‘近來橡面坊丸子脫銷,去過龜屋商店和橫濱山下町十五街外國食品店,都沒有買到。一時太不湊巧……’迷亭先生瞧著我,一再地說:‘多糟糕!好不容易來的。’我也不該沉默,便幫腔說:‘太遺憾啦!不勝遺憾之至!’”
“誠然。”主人也贊同地說。至于什么叫‘誠然’,咱家可就不得而知了。
“這時,堂倌也覺得怪遺憾的,便說:‘改日有了材料,再請各位先生賞光。’迷亭問他想用什么做材料?堂倌哈哈大笑,并不作答。迷亭追問道:‘材料是日本派①的俳句詩人吧?’堂倌說:‘噯,是的。正因為是那玩藝兒,所以,近來去橫濱也沒有買到,實在對不起。’”
①日本派:俳句詩人正岡子規以《日本》報為陣地革新俳風,提倡寫生,被稱為“日本派”。子規的門生有橡面坊。
“啊,哈哈……原來謎底在這兒。妙!”主人不由地高聲大笑,雙膝顫抖。咱家險些摔了下去。可主人還滿不在乎的樣子。看來,主人是了解到深受安德利亞之災的不止他一人,所以突然變得開心了。
“后來,我二人走出門去,迷亭先生得意地說:‘怎么樣,玩笑開得不壞吧?橡面坊丸子,這個笑料還有趣吧?’我說:‘佩服得五體投地。’說著,我要告辭。其實,因為早已過了午飯時間,肚子太餓,受不住了。”
“難為你啦!”主人這才表示同情。對此,咱家也并不反對。一時談話中斷,咱家的喉頭響聲傳進主客二人的耳鼓。
東風君咕嚕一聲將涼茶一飲而盡,鄭重地說:
“老實說,今日登門造訪,是由于對先生略有所求。”
“噢,有何吩咐?”主人也不甘示弱地裝腔作勢。
“您知道,我是愛好文學和美術的……?”
“好哇!”主人在順水推舟。
“前幾天,一些同行聚首,創立了朗誦會,每月聚會一次,今后還想繼續辦下去。第一次聚會,已經在去年年末舉行過了。”
“請問:所謂朗誦會,聽起來仿佛是有節奏地宣讀詩文之類。究竟怎樣進行?”
“先從古典詩開頭,逐漸地,還想朗誦同人作品。”
“提起古典詩,莫非有白樂天的《琵琶行》嗎?”
“沒有。”
“是與謝蕪村①的《春風馬堤曲》之類嗎?”
①與謝蕪村:大阪生人,本姓谷口,江戶中期著名俳句詩人兼南畫大家。自由詩《春風馬堤曲》格調高雅、抒情,受正岡子規推崇。
“不是。”
“那么,朗讀些什么?”
“上一次朗誦了近松①的殉情之作。”
①近松門左衛門:日本江戶中期古典劇本著名作家。原名杉森信盛,號平安堂、巢林子,越前人。代表作有《國姓爺合戰》、《曾根崎殉情》等。
“‘近松’?是那個唱‘凈琉璃’①的近松嗎?”
①凈琉璃:又名“義大夫調”。元祿時期,竹本義大夫將流行各地的曲調集其大成,與近松門左衛門共同創建了“人形凈琉璃”這種新型民族戲曲。
沒有第二個近松。只要一提起近松,準是那位戲曲家。主人還問,咱家覺得他真愚蠢透頂。可他毫未察覺,還親昵地撫摸咱家的頭哩!反正就是這種世道嘛。有人硬是以為斜眼女人是在對他調情。那么,主人這一星半點的誤差,也就不足為怪了。那就任他撫摸去吧。
“是的。”東風君應了一聲,便觀察主人的面色。
“那么,是由一個人包干朗誦呢?還是定出一些角色?”
“是定出些角色,輪流朗讀。我們的宗旨是,必須以同情劇中人物、發揮人物個性為主,并且也講究手勢和身段。要逼真地表現那個時代的人物。不論小姐或小伙計,都要演得像真人上臺。”
“那么,這不是和唱戲一樣嗎?”
“是的。只差不穿戲裝,不設布景。”
“恕我失言。能演得好嗎?”
“這……我想,第一次是成功了的。”
“那么,你所謂第一次表演的殉情之作……”
“就是船老大載著乘客去芳原①……”
①芳原:又稱古原,江戶(現東京)的煙花巷。
“好大的場面呀!”不愧是教師,他微微晃了一下頭,從鼻孔里噴出的“日出”牌香煙的煙霧掠過耳際,向雙頰裊去。
“不,場面也不太大。登場人物不過是嫖客、船夫、窯姐、女侍、老鴇、總管①。”
①總管:妓院的賬房。
東風君可是個沉得住氣的人。但是,主人聽了窯姐二字,不禁面色一沉。他對于女侍、老鴇、總管這些行話,似乎認識模糊,便首先提問:“所謂女侍,指的是娼家婢女嗎?”
“還沒有仔細研究。不過,女侍,指的是茶館下女;而老鴇,大約是妓女臥房里的陪姑吧!”東風君剛才還說什么要演得活靈活現,要模仿人物的腔調,可他對什么是女侍、什么是老鴇,好像還不大了解。
“不錯,女侍乃寄身于茶館的紅顏,老鴇是起居于娼家的女士。其次,所謂總管,指的是人?還是特定場所?如果是人,是男?還是女?”
“我想,大概指的是男人。”
“掌管什么事呢?”
“這,還缺乏過細的了解。馬上調查一下吧!”
我想,照這樣問答下去,一定是牛頭不對馬嘴,便掃了他們一眼。出乎意料,主人竟意外的嚴肅。
“那么,朗誦者除你而外,還有些什么人?”
“各種人才都有。法學士K君扮窯姐,蓄著小胡,說的都是女人嬌滴滴的道白,那才絕哪!而且有一個情節,窯姐要大發脾氣……”
“朗誦時也要發脾氣嗎?”主人擔心地問。
“是的。總之,表情很重要。”東風君說。他總是一副文人風度。
“那么,脾氣發得逼真嗎?”主人問得絕妙。
“首次登臺就能演好發脾氣,可有點要求過高啊。”東風回敬了絕妙的回答。
“那么,你扮演什么角色?”主人問道。
“我扮演船老大。”
“咦?你扮演船老大?”主人話里話外是說:你能扮演船老大,我就能扮演花街總管。
立刻,東風直言不諱地挑明:
“您是說我不配演船老大吧?”他并沒有怎么生氣,仍以文靜的口吻接著說:“就怪扮演船老大,好容易召開的會,竟虎頭蛇尾地告吹。原來,會場隔壁住了四五名女學生。不知她們從哪兒探聽到消息,知道當天有文藝朗誦會,就在窗外偷聽。我用假嗓扮演船老大,總算定了調,以為這樣演去準成。正演得起勁兒,唉,大概是身段扭動得過火了吧,耐心偷聽的女學生們一下子嘩然大笑。我又吃驚,又掃興。臺詞一打斷,就再也接不上了,只好就此散場。”
聲稱成功的第一次朗誦會竟然如此,那么,想象失敗時更將是何等慘狀,真叫人忍不住好笑。不知不覺喉頭又呼嚕嚕地作響,主人更加溫柔地撫摸咱家的頭。嘲弄者卻受到被嘲弄者的愛撫,這可是幸運,不過,總有些不夠開心。
“這可是大不幸啊!”主人在這新正大月,竟說起喪氣話來:
“我們想從第二次起,更奮發圖強,把會開得更加盛大,今天正是為了這件事才前來造訪。坦率地說,我們想請您也入會,請大力支持……”
“我可無論如何也不會發脾氣的呀!”持消極態度的主人立刻謝絕。
“不,您不會發脾氣也行嘛!這是贊助者花名冊……”說著,他打開紫色包袱皮,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小本,展開一頁,放在主人面前。“請在這上面簽名蓋章。”
咱家一瞧,全是當今學者名流的名字,寫得端端正正,排列得整整齊齊。
“啊,倒不是不想當個贊助人。只是,不知道負有什么義務?”牡蠣先生顯得有些放心不下。
“提起義務嘛,倒也沒什么硬性要求。只要簽上大名,表示贊助,也就完事。”
“既然如此,我就入會。”主人剛一聽說不承擔什么義務,立刻變得輕松。那副神色似乎在說:只要不負什么責任,即使造反的聯名宣言書也敢簽上名字的。何況在那么著名的學者珠聯璧合的名單上哪怕只列上自己的名字,這對于還不曾有些殊遇的主人來說,真乃無上光榮。難怪他回答得那么干脆。
“請少候!”主人說著,進書房去取印章,咱家被咕咚一聲摔在地上。
東風迅速將點心盤里的蛋糕抓住,一把塞進嘴里,嚼啊,嚼啊,一時似乎不大好受,這使咱家想起了早晨的年糕事件。
主人從書房取來印章之時,恰是蛋糕在東風君的皮囊里安居之刻。主人似乎并未察覺盤里的蛋糕一點沒剩。假如覺察,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肯定是咱家嘍!
東風先生走后,主人跨進書房,往桌上一看,不知何時,迷亭先生寄來了書信,上寫“恭賀新春”四個大字。主人心想:迷亭君居然也變得這么正經。他寫信從來沒有一封是嚴肅的。前些時來信甚至寫道:
其后并無新歡,更無任何麗人投來艷箋,暫且安然度日,敬請釋念。
與這類書信相比,剛來的這一封還算體面得多。
本擬趨府拜謁,但因愚弟心境與仁兄之消極情緒大相徑庭,弟將極力采取積極方針,迎此千古未有之新春,故終日忙得目眩頭暈,尚乞海諒。
主人暗暗同情迷亭先生,是的,他一到正月,定要為四處游樂而奔忙。
昨日聊事偷閑,擬宴東風君品嘗“橡面坊丸子”,不巧材料售罄,事與愿違,實屬憾甚。
主人默默地微笑,心想:“就要露出本色了。”
明日有紙牌賽,后日有美學學會之新年晏,大后日有鳥部教授歡迎會,大大后日……
“討厭!”主人跳行往下看。
如上所述,因長期以來連連召開謠曲會、俳句會、短歌會、新體詩會等,日日出席,萬般無奈,遂以書代足,且充趨訪之禮,尚望莫怪,伏乞海涵。
“無事何須勞足!”主人對信答辯。
此次大駕光臨,既是久別重逢,敬請共進晚餐。寒舍雖無珍饈,尚可品嘗“橡面坊丸子”,現已開始籌措……
主人有些惱火:迷亭又來兜售“橡面坊丸子”,真真失禮!但他還是讀了下去。
但“橡面坊丸子”因近日材料售罄,料想來不及烹調,屆時將敬請品嘗孔雀舌。
主人覺得這是腳踏兩只船。他很想知道下文。
如仁兄所知,孔雀之舌,其重不抵小指之半。為填飽饕餐客仁兄之皮囊……
主人鄙夷地說:“扯謊!”
必捕二三十只孔雀。但雖在動物園與淺草花園零星見過孔雀,而在一般鳥店等處卻一向難覓,可謂煞費苦心矣。
主人毫無謝意,心中怒道:“怪你自找苦吃!”
此孔雀舌珍肴,昔日羅馬鼎盛時期曾風靡一時,極其風雅華貴,無不終生垂涎三尺,尚望見諒。
“鑒諒什么?混蛋!”主人對此十分冷漠。
直至十六七世紀,歐洲遍地,孔雀已成為宴席不可或缺之珍饈。記得萊斯特伯爵①宴請伊麗莎白②女皇于凱尼爾沃思城堡③時,就用過孔雀。著名畫家倫勃朗④畫《宴賓圖》時,亦將孔雀開屏置于案頭……
①萊斯特伯爵: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很可能是她的情夫。
②伊麗莎白一世:英女皇。在其統帥下,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制海權,國威大震。女皇在位時期,出現了莎士比亞、培根等著名作家。
③凱尼爾沃思:英格蘭沃里克郡沃里克區一教區和城鎮。
④倫勃朗:(一六○六——一六六九)荷六畫家。
主人憤憤地說:“既對孔雀菜譜史如此洞曉,又何勞那般奔忙?”
總之,像近日這樣宴飲頻繁,即使健壯之愚弟,不久亦必胃病如仁兄矣。
主人喃喃:“什么?如同仁兄?別把我當成胃病患者的典型!”
據史家之說,羅馬人日宴二三次。倘一日二三餐,盡是酒池肉林之饌,恐怕任何健胃壯士,亦將消化機能失調,如同仁兄……
“又是‘如同仁兄’。放肆!”
然而,為使奢侈與衛生兩全,他們大力鉆研,認為有必要大量攝取美味之同時,必須保持腸胃之常態。于是,悟出一條秘訣……
“啊!”主人頓時意興盎然。
他們飯后必入浴。然后用一種方法嘔盡浴前下肚之全部食物,以清掃胃袋。胃袋既奏清掃之功,爾后就再進餐,飽嘗美味之后再度入浴,再盡量嘔之。如是,雖貪享美味,卻無損于胃。愚以為堪稱一舉兩得。
“是的,肯定一舉兩得。”主人已經心向往之了。
二十世紀之今日,交通發達,宴飲劇增,這自不必說。值此帝國多事之秋、征俄二載之際,愚自信吾等勝利國民必效羅馬人,究其入浴嘔吐之術,爾今恰逢其時矣。否則,竊以為雖有幸身為大國之民,不久的將來亦必如同仁兄,淪為胃病患者,思之令人痛心。
“又是‘如同仁兄’,這個家伙,真氣人!”
邇來國人精西洋文明者,考證西方之古史傳說,發現失傳已久之秘方,如用之于日本明治之世,可收防患于未然之功,聊報平素恣意享樂之恩也……
“妙極了!”主人在搖頭晃腦。
據此,邇來雖涉獵吉本、蒙森①、史密斯諸家之作,卻未見所需之端倪,不勝遺憾之至。但如仁兄所知,愚弟一旦立志,不成功則決不罷休,堅信嘔吐妙方,復興在即。一旦發現,必及時報知,敬請釋念。另,前此所述橡面坊丸子以及孔雀舌佳肴,亦必在上述發現事成之后完成,如此,不僅對愚弟有利,對苦于胃病之仁兄亦將大有裨益。匆勿草箋,不盡欲言。
①蒙森:(一八一七——一九○三)德國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一九○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哈,到底又被他捉弄了。”主人邊笑邊說:“只因他寫得似乎嚴肅,這才正經地讀完。新正大月,開這份玩笑!這家伙真是個浪蕩公子!”
其后四五日風平浪靜地過去了。白瓷瓶里的水仙花日漸凋零,而綠萼白梅卻在瓶中陸續開放。咱家覺得整天地賞花度日怪悶的。曾去瞧看花子小姐兩次,遺憾得很,都沒有見到她。起初,還以為她是外出了。第二次去,才知道花子病臥在床。咱家躲在洗手缽①旁蜘蛛抱蛋②的葉蔭下,偷聽師傅和女仆在紙屏后對話如下:
①洗手缽:缽中置水,備做洗手用。
②蜘蛛抱蛋:植物名。
“小花吃東西了嗎?”
“不吃。從早晨到現在滴水未進。現在讓她躺在火爐旁暖暖身子哪!”
這哪里是貓,簡直拿她當成了人。拿花子和咱家的境遇相比,雖然不無爐意,但是,想到心愛的花子小姐受到如此隆遇,又有些欣慰。
“不吃飯,這可不行,身體一定會搞垮的。”
“是呀,就連我們,一天不吃飯,第二天就干不動活呢。”
聽女仆答話的口氣,仿佛比起她來,貓是更高級的動物。實際上在這戶人家,說不定貓就是比女仆更高貴呢。
“帶她去就醫了嗎?”
“是呀。那位醫生可太絕啦!我抱著小花到了診所,他問:‘是受了風寒吧?’說著就要給我切脈。我說:‘不是我,是它。’我把小花放在腿上。醫生卻笑瞇瞇地說:‘貓病,我也看不懂。別理它,就會好的。’這豈不太狠心了嗎?我生氣說:‘那就不看也好吧!它可是一只珍貴的貓呀!’我把貓抱在懷里,便匆匆地回來了。”
“可真是的。”
“可真是的”這詞兒畢竟不是貓族中聽得到的,除非‘天障院的什么人的什么人’是說不出來的。高雅得很,令人欽佩。
“說得多么悲悲切切呀!”
“聽說小花抽抽嗒嗒直哭……”
“是呀,一定是受了風寒,嗓子疼啦。一受風,也要咳嗽的……”
難怪是天障院的什么人的什么人的女仆,真會拍馬屁。
“而且近來又流行起什么肺病了。”
“可不,聽說近來鬧什么肺病啦,黑死病啦,新鮮病越來越多哪。這個時令,可半點也大意不得喲!”
“除了從前幕府時期有過的,當今就沒有好玩藝兒,所以你也要當心點。”
“可不是么!”女仆十分感動。
“說是受了風寒,可她不大出門呀!”
“哪里,告訴你吧,近來它有了壞朋友啦!”
女仆就像談起國家機密似的,好不洋洋得意。
“壞朋友?”
“是呀!就是臨街教師家那只臟里臟氣的公貓呀!
元旦清晨,主人收到一張彩繪明信片。這是他的好友某某畫家寄來的。上抹朱紅,下涂墨綠,中間用蠟筆畫著一只動物蹲著。主人在書房里,橫過來看,豎過去瞧,口稱:“色調妙極啦!”既已贊佩,以為他會就此罷休。不料,他仍然在橫看看豎瞧瞧;忽而扭過身去,忽而伸出手來,活像個百歲老翁在看天書;忽而又面對窗欞,將畫兒舉到鼻尖下觀賞。倘若不盡快結束,膝蓋就這么亂晃,咱家簡直岌岌可危,剛剛晃得輕些,只聽他又低聲說:“這究竟畫了個什么呀?”
主人大概是盡管對那張彩繪明信片的色彩大加贊揚,卻還不清楚畫面上那只動物是個什么,因此,一直在凝思苦想。難道就那么難懂?咱家斯斯文文地睡眼半睜,不慌不忙地一瞧,半點也不假,正是咱家的畫像。畫者未必像主人那樣硬充什么安德利亞,不愧是一位畫家,不論形體或色彩,無不畫得端端正正。任何人看,也無疑是一只貓。如果稍有眼力,還會清清楚楚地看得出,畫的不僅是貓,而且不是別的貓,正是咱家。連這么點明擺著的小事都不懂,還用得著花費那么多的心血?不禁覺得人啊,真有點可憐。假如可能,我愿意告訴他,畫的正是咱家。即使認不出是咱家,至少也要叫他明白,畫的是貓。然而,人嘛,畢竟不是天賜靈犀的動物,不懂我們貓族的語言。那就對不起,不理算了。
順便向讀者聲明:原來人類有個毛病,動不動就叫喊什么貓呀貓的,平白無故以輕蔑的口吻評論咱家。這很不好。那些教師者流對自己的愚昧無知渾然不覺,卻又擺出一副高傲的面孔。他們似乎以為人間的渣滓生了牛馬,牛馬糞里養出了貓。這在他們來說,也許已經習以為常,然而客觀看來,卻不是怎么體面的事。就算是貓,也不是那么粗制濫造就能畫得像的。冷眼一瞧,似乎千貓一面,沒有區別,任何一只貓也毫無獨特的個性,然而,請到貓天下去瞧,人世所謂“各有千秋”這句話,在這里也完全適用。不論眼神、鼻型、毛色、步伐,全不相同。從胡須的翹立到耳朵的豎起、乃至尾巴的下垂,方法與姿態無一雷同。美與丑、善與惡、賢與愚,一切的一切,可以說千差萬別。然而,盡管存在著那么明顯的差異,但據說,人類眼皮只顧往上翻,兩眼望蒼空。那么,不要說對我們的性格,就連對我們的相貌也始終辨認不清,實在可憐!自古流傳這么一句話:“物以類聚”,果然不差。賣粘糕的了解賣粘糕的,貓了解貓。貓家的事,畢竟非貓不解。不管人類社會怎樣發達,僅就這一點來說,是力不從心的。何況,說實話,人類并不像他們自信的那么了不起,這就更難上加難了。更何況我家主人者流,連同情心都沒有,哪里還懂得“彼此深刻了解是愛的前提”這些道理?還能指望他什么?他像個品格低劣的牡蠣似的泡在書房里,從不對外界開口,卻又裝出一副唯我達觀的可憎面孔,真有點滑稽。其實,他并不達觀,證據如下:
分明是我的肖像擺在他的眼前,他卻絲毫認不出,還裝模作樣、胡謅八扯地說:“今年是日俄戰爭的第二年,大約畫的是一只熊①吧!”
①熊,日俄戰爭時,日本人稱俄國人“北極熊”。
咱家趴在主人的膝蓋上瞇起眼睛想這些心事,不多時,女仆又送來了第二張彩繪明信片。一瞧,原來是活版印刷品,畫著四五只洋貓,排成一大排:有的握筆,有的掀書,都在用功。其中一貓離座,在桌角旁“貓呀,貓呀”①的連唱帶跳西洋舞。畫片上端,用日本墨寫了“咱家是貓”四個大字。右邊還寫了一首俳句②:“你讀書,我跳舞,貓兒之春日日無辛苦。”這是主人的舊日門生寄來的。其中含意,只要是個人都會一目了然。可是,粗心的主人卻似乎沒懂,歪著頭在納悶兒,自言自語地說:“咦?今年是貓年?”咱家已經這么出名,他似乎還不曾察覺哩。
①“貓呀,貓呀”:日本流行歌。“您說我貓呀貓呀的。可是小貓能夠穿上木屐,拄著拐杖,披著帶條紋的睡衣走來嗎?”
②俳句:日本古典詩,每首十七個音節(五·七·五)。
這時,女仆又送來第三張明信片。這一份不是畫片,上寫“恭賀新年”;旁書“不揣冒昧,煩請代向貴貓致意。”既然寫得這么一清二楚,主人再怎么粗心,似乎也懂了,便哼的一聲,瞧瞧我的臉兒。那副眼神似乎與往日不同,對咱家略有崇敬之意。主人一向不被世人瞧在眼里。突然這么露臉,多虧沾了咱家的光。如此說來,他用那副眼神看我,倒也理當如此。
這當兒,門鈴丁零零地響了。大約有客人來。每逢客至,總是女仆前去迎接。按老規矩,除非魚販子梅公登門,咱家是不必出迎的,因此,仍然泰然自若地蹲在主人的膝蓋上。
這時,主人活像看見債主闖進家門似的,滿面憂色地向正門望去。他似乎討厭挽留拜年的客人陪他飲酒。人哪,古怪到如此程度,實在令人遺憾。既然如此,趁早出門不就好了嗎?可他又沒有那股勇氣,越來越暴露出牡蠣的本性。
片刻,女仆前來,報告寒月先生駕到。寒月這個人,大約也是主人的昔日門徒,如今已經出了學門,據說比主人混得闊氣多了。不知為什么,他常到主人家來玩,一來就鳴盡心中之不平才走。諸如,似乎有女人對他鐘情,又似乎沒有;似乎人生很有意義,又似乎很無聊;似乎太悲慘,又似乎很歡快之類。他偏找我家主人那樣的窩囊廢,特來傾訴他那些廢話。這本來令人費解,而我家那位牡蠣式的主人一聽,反倒不時地幫腔,這就更令人好笑。
“好久不見了。說真的,從去年年末以來,一直大忙特忙,幾次想來,兩只腳卻終于沒有朝這個方向邁步。”他搓著和服外褂的衣帶,說些謎語一般的鬼話。
“都奔什么方向去了?”主人滿臉嚴肅,扯著印有家徽的黑棉袍袖口。這件袍子絮的是棉花,袖子太短,穿在里邊的粗布衣袖,左右各露半寸。
“啊,嘿嘿……是到另一個方向去了。”寒月先生笑著說。
主人一瞧,寒月先生今天掉了一顆門牙,便話鋒一轉,問道:
“你的牙,怎么啦?”
“老實說,是因為在一個地方吃了點蘑菇。”
“吃了什么?”
“唔,吃了點蘑菇。我正用前牙要咬斷蘑菇傘,一下子,門牙不見了。”
“吃蘑菇還崩掉了門牙?真像個老頭啦?說不定這能寫出一首俳句,但是,戀愛可就談不成嘍!”
主人說著,用手心輕輕拍打咱家的頭。寒月先生還對咱家大加贊賞:
“啊,還是那只貓吧?肥得多了嘛!瞧這塊頭,和車夫家的大黑比,也毫不遜色呀!太棒啦。”
“噢,近來長大了不少。”主人洋洋得意,啪啪地敲打咱家的頭。被夸獎幾句,倒也愜意,但是,腦袋可疼呢。
“前天夜里還舉行了一次音樂會呢!”寒月先生又將話茬拉了回來。
“在哪兒?”
“別管在哪兒,您還是不問的好嘛。總之,用三把小提琴和鋼琴伴奏,太有趣啦。若是有三把小提琴,即使拉得不好,也還聽得下去。兩名是女的,我夾在中間,覺得自己拉得也不賴嘛!”
“嗯?且慢。那么,兩個女人都是干什么的?”主人不勝艷羨地問道。
別看主人平時繃著一張枯木冷巖般的臉,其實,這位先生絕不是個淡于女色的人。他曾讀一部西洋小說,書中有個人物,作者用諷刺的筆法勾畫他說:對一切女人無不鐘情。據統計,他對十分之七的過路女人都愛得入迷。主人讀后,甚至激動地說:“此乃真理也。”
如此色徒,為什么竟然過起牡蠣般的生活?這畢竟是吾儕貓輩難解其奧的。有人說他是由于失戀,有人說他是由于害了胃病,也有人說他是由于缺少金錢,因而腰桿不硬。管他事出何因,反正算不上與明治史有關的人物,也就無所謂了。不過,單說他竟以艷羨的口吻詢問寒月先生的女友,這可是千真萬確。
寒月先生用筷子夾了一塊小拼盤里的魚糕,津津有味地用前齒咬成兩半。我擔心他又會崩掉門牙,但這次卻安然無恙。
“沒什么,兩位都是淪落風塵的小姐喲,你不會認識的。”寒月冷冷地說。
“原來——”主人拖著長腔,略去“如此”二字,陷于沉思。
寒月先生也許覺得正是火候,便試探著慫恿道:
“多么好的天氣呀!閣下如果有暇,何妨一同出去遛遛。日軍已經攻克旅順,街上可熱鬧哪!”
主人的神色似乎在說:與其聽攻克旅順的喜訊,莫如聽寒月女友的身世。思索多時似乎終于下定決心,毅然起立。
“那就走吧!”
主人照例穿著那件印有家徽的黑棉袍,外加一件棉坎肩。據說這是兄長留給他的遺物。二十年來已經穿舊。結城產的絲綢再怎么結實,怎奈這么年久月深地穿在身上,總是經受不住的。多處棉花已經很薄,迎著陽光,明晃晃地可以看清里面補丁上的針腳。主人的服裝,沒有年末與歲初之分,也沒有便裝與禮服之別。離家時,他袖起手來,信步而去。他是沒有外衣呢?還是雖有卻嫌麻煩,不肯換?咱家不得而知。不過,單就這件事來說,不能認為是由于失戀所致。
二人出門之后,咱家便稍微失敬,將寒月先生吃剩的魚糕渣全部消受了。
這時,咱家已經不再是個尋常的貓。至少,大有資格和桃川如燕①者流筆下的貓、乃至葛雷②筆下偷吃金魚的那只貓相提并論,根本不把車夫家的大黑之輩放在眼里!縱然舔光盤底,誰也不會說三道四。何況背著別人吃零食這種習慣,并非貓家獨創。主人家的女仆,不就常常趁女主人不在,偷了就吃、吃了再偷?豈止女仆,如今,連夫人吹捧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們,也大有這種趨勢。那是四五天前,兩個女孩早早醒來,趁老夫妻還在夢中,便在餐桌旁相對而坐。他們天天早晨照例將主人的面包分出幾份兒,撒上些糖吃。這一天,糖罐正巧就放在餐桌上,甚至還添放只匙子。因為沒有人像往常那樣給他倆分糖,不多時,那個大個的就從糖罐里舀出一匙糖來,撒在自己的碟里。于是,小的亦步亦趨,用同樣方法、將同等數量的白糖倒進自己的碟里。姐妹互相怒視片刻,大個的又舀了滿滿的一匙,倒進自己的碟里;小的也立刻動匙,舀了和姐姐同樣多的白糖。這時,姐姐又舀了一大匙,妹妹不肯示弱,也再舀了一大匙。姐姐又將手伸進糖罐,妹妹又拿起匙來。眼看著一匙又一匙,匙匙不斷,終于,二人的碟里堆積如山,罐子里似乎連一匙白糖也不剩了,這時,女主人揉著惺忪的睡眼,從臥房走來。她們好不容易舀出來的白糖才照原來的樣子裝了回去。由此可見,人類從利己主義出發所推出的“公道”原則,也許比貓的邏輯優越,但是,論其智慧,卻比貓還低劣。不等白糖堆積如山,就趕快舔光它該有多好。但是一如既往,咱家的話他們聽不懂,雖然遺憾,也只得蹲在飯桶上默默觀賞了。
①桃川如燕:(一八三二——一八九八)說書先生,本名杉浦要助。明治以前很活躍。著《貓怪傳》,號稱貓如燕。
②葛雷:(一七一六——一七七一)英國詩人。他曾寫《對溺死于金魚缽的愛貓悼歌》。
主人陪同寒月出門之后,究竟去到何處,是怎么去的,不得而知。那天晚上他回來得很遲,翌日早餐,已經九點鐘了。咱家照例趴在飯桶上。展眼一瞧,只見主人默默地吃煮年糕哩。吃一塊,又一塊。年糕雖小,可他一連吃了六七塊。他將最后一塊剩在碗里,說聲“不再吃啦”,便放下筷子。假如別人這么任性,他決不會答應。他極為得意地大擺主人威風,眼看混濁的菜湯里有焦糊的餅渣,竟也泰然自若。
女主人從壁櫥里拿出胃藥擱在桌上。主人說:
“這藥不頂用,我不吃!”
女主人硬是勸說:
“不過,你吃淀粉質,似乎大見功效呀!還是吃了吧!”
主人上來了犟勁兒:
“淀粉也罷,什么也罷,反正是不管用。”
“真沒有恒心!”女主人喃喃地說。
“不是我沒有恒心,是這藥沒有效驗,”
“那,前些天你不是說‘大見功效,天天都吃’嗎?”
“那些天見效,可這一陣子又不見效啦!”回答得很像對詩。
“這樣吃吃停停的,再怎么靈驗的藥,也休想奏效。如果不耐心些,胃病可不像別的癥候,不容易好啊!”女主人說著,回頭瞧瞧手捧茶盤、一旁等候的女仆。
“這話不假。若是不再少喝一點,就沒辦法辨別到底是好藥還是壞藥。”女仆不管二七二十一,為女主人幫腔。
“管它呢。不喝就是不喝。女人懂個屁!住口!”
“不管怎么,也是個女人!”女主人說著,將胃藥推到主人面前,大有逼人剖腹之勢。主人卻一言不發地踱進書房。
女主人和女仆面面相覷,嗤嗤地笑。這種場合,咱家如果跟進去,爬上主人的膝蓋,肯定要倒霉的。咱家便人不知鬼不覺地從院內繞路爬進書房的檐廊。從門縫往里一瞧,主人正打開愛比克泰德①的書在讀哩!假如能像通常一樣讀得明白,還算有點非凡之處。但是,過了五六分鐘,他便摔也似的將書本扔在桌上。“一定是這樣的收場。”我心里想著,再仔細一瞧,只見他又拿出日記本,寫下下述一段話:
①愛比克泰德:(約六六——?)古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他的倫理學格言是:“忍受,自制。”
與寒月去根津、上野、池端、神田等地散步。池端酒館門前,有一藝妓身穿花邊春裝,在玩羽毛毽子。服飾雖美,容顏卻極其丑陋,有點像我家的貓。
挑剔丑臉,大可不必偏偏舉我為例。咱家如果到剃頭棚去刮刮臉,也不比人類遜色。人類竟然如此自負,真沒辦法。
拐過寶丹藥房路口,又來了一名藝妓。這一位身姿裊娜,雙肩瘦削,模樣十分俊俏。一身淡紫色服裝,穿得板板整整,顯得雍容大方。她露出潔白的牙齒笑著說:“源哥,昨夜太忙嘛,所以……”她的語聲像烏鴉悲啼一般沙啞,使她那難得一見的風韻大為減色。甚至叫人懶得回頭瞧瞧她所謂的源哥乃何許人也。我依然袖著手,向官道①走去,而寒月不知怎么,有些意亂神搖。
①官道:由筋違橋(今萬世橋)至上野廣小路,因將軍常從此路去參拜上野神社,故名。
再也沒有比人心更難于理解的了。此刻主人的心情,是惱怒?是興奮?還是正在哲人的遺著中尋找一絲慰藉?鬼才曉得。他是在冷嘲人間?還是巴不得涉足于塵世?是因無聊小事而大動肝火?還是超然度外?簡直是莫名其妙。貓族面對這類問題,可就單純得多。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惱怒時盡情地發火,流淚時哭它個死去活來,首先,絕不寫日記之類沒用的玩藝兒,因為沒有必要寫它。像我家主人那樣表里不一的人,也許有必要寫寫日記,讓自己見不得人的真情實感在暗室中發泄一通。至于我們貓族,行走、坐臥、拉屎撒尿,無不是真正的的日記,沒有必要那么煞費心機,掩蓋自己的真面目。有寫日記的工夫,還不如在檐廊下睡它一大覺哩!
在神田某亭進晚餐,喝了兩三杯久未沾唇的“正宗名酒”。因此,今晨胃口絕佳。竊以為夜飲,對于胃病裨益最大。高淀粉酶就是不行。任憑你說出個花來,它也不頂用。反正不頂用就是不頂用。
主人無端地攻擊高淀粉酶,好像在跟自己吵架似的。早晨那股肝火,竟在這時露出馬腳,說不定人類日記的本色,正寓于其中呢。
前些時聽人說,早飯斷食,即可醫胃,我便免了早餐一試,直落得腹內咕咕叫,卻毫無功效。又某人忠告說:必須禁用咸菜。依他說,一切胃病的根源都在于吃咸菜。只要禁用咸菜,胃病就會根除,身體康復是毋庸置疑的。其后,我一周沒吃咸菜,但是病情如故,因而,近來又開始吃咸菜了。又請教某某,他說:只有按摩腹部才見功效。但是,通常做法不濟事,必須用皆川①式的古法按摩一二次,一般的胃病都會根治。安井息軒②也十分喜歡這種療法,據說連坂本龍馬③那樣的豪杰也常去按摩。我便急忙去上根河畔求人試試。但是據說只有按摩骨頭才會好,不將五臟六腑翻個個兒,很難根治云云。真夠殘酷。按摩后,身子像棉花團似的,仿佛患了昏睡癥。所以,只按摩一次就告饒,不敢領教了。A君曾說:必須禁用固體食物,從此,天天只喝牛奶度日。那時,腹內嘩啦啦地響,好像大河漲水,不得安眠。B君曾說:要用小腹呼吸。只要使內臟運動,胃部功能自然強健,不妨一試。此法我也曾試過,但總覺得肚子里難受得不行。而且,盡管時而忽然想起,要聚精會神地用小腹呼吸,但是過了五六分鐘,又忘得一干二凈。倘若不想忘記,就總是掛記著小腹,弄得書也讀不下,文章也寫不成。美學家迷亭見我這般模樣,嘲笑地說:你又不是臨產的孕男,還是算了吧!于是,近來已經作罷。C先生說:吃蕎面條也許會好。于是,我便一碗接一碗地快速吃起清湯養面條。然而,這使我總是拉肚,毫不見效。多年來為了醫治胃病,我討了一切可能討到的藥方試過,但都是徒勞。只有昨夜與寒月君喝下的三杯紹興老酒委實奏效。
①皆川:即皆川淇園(一七三四——一八○七)江戶末期儒學家,京都人,博學多藝,門下三千余人。著《名疇》、《易原》等。
②安井息軒:(一七九九——一八七六)日本江戶末期儒學家,著《管千纂詁》、《論語集說》等。
③坂本龍馬:(一八三五——一八六七)日本江戶末期土佐藩的武士,致力于王政復古,后為刺客所殺。
那么,今后就每天晚上貪它兩三杯吧!
這項決定恐怕也不會持久。主人的心,像貓眼珠似的瞬息萬變。他不論干什么,都是個沒長性的人。而且,他既然在日記里那么擔心自己的胃病,表面上卻又打腫臉充胖子,實在可笑。前些天,他的朋友某某學者來訪,大發議論說:從某種見地來看,一切疾病,不外乎祖先和個人罪惡的結果。他好像很有研究,是一套條理清晰、邏輯井然的精辟高論。可憐我家主子者流,畢竟不具備反駁此說的頭腦與學識。但他似乎覺得自己正害胃病,很遭罪,總得謅上幾句,辯解一番,以便保全面子。
“你的說法倒很有趣。不過,那位卡萊爾①也曾害過胃病喲!”這話仿佛在說:既然卡萊爾害胃病,那么,我害胃病自然也很體面。他回答得牛頭不對馬嘴。于是,那位朋友說:
①卡萊爾:(一七九五——一八八一)英國評論家、歷史學家。著《法國革命》等。
“雖然卡萊爾也害過胃病,但害過胃病的,未必都能成為卡萊爾。”
由于訓斥得不容置辯,主人啞口無言了。他盡管虛榮心那么嚴重,實際上還是巴不得沒有胃病才好。說什么“今夜開始吃夜酒”,真有點滑稽。思量起來,他今早吃了那么多的年糕,說不定正是由于昨夜同寒月君傾杯罄盞的緣故哩!咱家也很想吃年糕了。
咱家雖說是貓,卻并不挑食。一來,咱家沒有車夫家大黑那么一把子力氣,能跑到小巷魚鋪去遠征;二來,自然沒有資格敢說,能像新開路二弦琴師傅家花貓小姐那么闊氣。因此,咱家是一只不大嫌食的貓,既吃小孩吃剩的面包渣,也舔幾口糕點的餡。咸菜很難咽,可是為了嘗嘗,也曾吃過兩片咸蘿卜。吃罷一想,太棒啦,差不多的東西都能吃。如果這也不愛吃,那也不愛吃,那是任性、擺闊,畢竟不是寄身于教師家的貓輩所該說出口的。據主人說,法國有一個名叫巴爾扎克的小說家,是個極其奢侈的人。當然,并不是說他飲食上怎么奢侈,而是說他身為小說家,寫文章卻極盡鋪張浪費之能事。有一天,他想給自己寫的小說中人物起個名字。起了好多,卻總是不中意。趕巧朋友來玩,便一同出去散步。朋友壓根兒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領走了。而巴爾扎克一直想發現一個自己搜索枯腸也未曾覓得的人物名字。因此,他走在大街上別無他事,一心觀看商店門口的招牌。但是,依然找不到稱心的人物名字,便領著朋友亂走一氣。朋友也就糊哩糊涂地跟著他亂走。他們就這樣從早到晚,在整個巴黎探險。歸途中,巴爾扎克偶然發現一家裁縫鋪的招牌,上寫店名:“瑪卡斯”。他拍手叫道:
“就是它!非它莫屬!‘瑪卡斯’,多好的名字啊!‘瑪卡斯’的前邊再加上個‘Z’字,就成為無可挑剔的名字了。不加個‘Z’字可不行。‘Z·瑪卡斯’這名字實在太好。主觀編造的名字,盡管想要起得漂亮些,可總是有點做作,沒意思。好歹總算有個稱心的名字啦。”
他完全忘卻朋友在陪他受罪,竟獨自欣喜若狂。不過,只是為了給小說中的人物起個名字,便不得不整天在巴黎探險,說起來,未免過于大動干戈。不過,能夠奢侈到這種程度,倒也蠻好,只是像我這樣有一個牡蠣式主人的小貓,可就無論如何也不敢如此了。不管什么,能填飽肚子就行,這恐怕也是環境造成吧!因此,如今想吃年糕,絕非貪饞的結果,而是從“能吃便吃”的觀點出發。咱家思忖,主人也許會有吃剩的年糕放在廚房里,于是,便向廚房走去。
粘在碗底的還是早晨見過的部塊年糕,還是早晨見過的那種色彩。坦率地說,年糕這玩藝兒,咱家至今還未曾粘牙哩。展眼一瞧,好像又香、又瘆人。咱家搭上前爪,將粘在表面的菜葉撓下來。一瞧,爪上沾了一層粘糕的外皮,粘乎乎的,一聞,就像把鍋里的飯裝進飯桶里時所散發的香氣。咱家向四周掃了一眼,吃呢?還是不吃?不知是走運,還是倒霉,連個人影都不見。女仆不論歲末還是新春,總是那么副面孔踢羽毛毽子。小孩在里屋唱著《小免,小免,你說什么》。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機,只好胡混光陰,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剎那間,咱家雖說是貓,倒也悟出一條真理:“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于干出他們并非情愿的事來。”
其實,咱家并不那么想吃年糕。相反,越是仔細看它在碗底里的丑樣,越覺得瘆人,根本不想吃。這時,假如女仆拉開廚房門,或是聽見屋里孩子們的腳步聲向這邊走來,咱家就會毫不吝惜地放棄那只碗,而且直到明年,再也不想那年糕的事了。然而,一個人也沒來。不管怎么遲疑、徘徊,也仍然不見一個人影。這時,心里在催促自己:“還不快吃!”
咱家一邊盯住碗底一邊想:假如有人來才好呢。可是,終于沒人來,也就終于非吃年糕不可了。于是,咱家將全身重量壓向碗底,將年糕的一角叼住一寸多長。使出這么大的力氣叼住,按理說,差不多的東西都會被咬斷的。然而,我大吃一驚。當我以為已經咬斷而將要拔出牙來時,卻拔也拔不動。本想再咬一下,可牙齒又動彈不得。當我意識到這年糕原來是個妖怪時,已經遲了。宛如陷進泥沼的人越是急著要拔出腳來,卻越是陷得更深;越咬,嘴越不中用,牙齒一動不動了。那東西倒是很有嚼頭,但卻對它奈何不得。美學家迷亭先生曾經評論我家主人“切不斷、剁不亂”,此話形容得惟妙惟肖。這年糕也像我家主人一樣“切不斷”。咬啊,咬啊,就像用三除十,永遠也除不盡。正煩悶之時,咱家忽地又遇到了第二條真理:“所有的動物,都能直感地預測吉兇禍福。”
真理已經發現了兩條,但因年糕粘住牙,一點也不高興。牙被年糕牢牢地鉗住,就像被揪掉了似的疼。若不快些咬斷它逃跑,女仆可就要來了。孩子們的歌聲已停,一定是朝廚房奔來。煩躁已極,便將尾巴搖了幾圈兒,卻不見任何功效。將耳朵豎起再垂下,仍是沒用。想來,耳朵和尾巴都與年糕無關,搖尾豎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罷算了。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咱家先抬起右爪,在嘴巴周圍來回摩挲,可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著抬起左爪,以口為中心急劇地畫了個圓圈兒。單靠如此咒語,還是擺脫不掉妖怪。心想: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著伸縮。然而,牙齒依然嵌在年糕里。唉,這太麻煩,干脆雙爪一齊來吧!誰知這下,破天荒第一次,兩只腳竟然直立起來,總覺得咱家已經不是貓了。
可是,到了這種地步,是不是貓,又有何干?不論如何,不把年糕這個妖怪打倒,決不罷休,便大鼓干勁,兩爪在“妖怪”的臉上胡抓亂撓。由于前爪用力過猛,常常失重,險些跌倒。必須用后爪調整姿勢,又不能總站在一個地方,只得在廚房里到處轉著圈兒跑。就連咱家也能這么靈巧地直立,于是,第三條真理又驀地閃現在心頭:“臨危之際,平時做不到的事這時也能做到,此之謂‘天佑’也”。
幸蒙天佑,正在與年糕妖怪決一死戰,忽聽有腳步聲,好像有人從室內走來。這當兒有人來,那還了得!咱家跳得更高,在廚房里繞著圈兒跑。腳步聲逐漸近了,啊,遺憾,“天佑”不足,終于被女孩發現,她高聲喊:“哎喲,小貓吃年糕,在跳舞哪!”第一個聽見這話的是女仆。她扔下羽毛毽子和球拍,叫了一聲“哎喲”,便從廚房門跳了進來。女主人穿著帶家徽的縐綢和服,說:“喲,這個該死的貓!”主人也從書房走出,喝道:“混帳東西!”只有小家伙們喊叫:“好玩呀,好玩!”接著像一聲令下似的,齊聲咯咯地笑了起來。我惱火、痛苦,可又不能停止蹦蹦跳跳。這回領教了。總算大家都不再笑。可是,就怪那個五歲的小女孩說什么:“媽呀,這貓也太不成體統了。”
于是,勢如挽狂瀾于既倒,又掀起一陣笑聲。
咱家大抵也算見識過人類缺乏同情心的各種行徑,但從來沒有像此時此刻這樣恨在心頭。終于,“天佑”不知消逝在何方,咱家只好啞口無言,直到演完一場四條腿爬和翻白眼的丑劇。
主人覺得見死不救,怪可憐的,便命女仆:
“給它扯下年糕來!”
女仆瞧了主人一眼,那眼神在說:“何不叫它再跳一會兒?”
女主人雖然還想瞧瞧貓舞的熱鬧,但并不忍心叫貓跳死,便沒有做聲。
“不快扯下來它就完蛋啦。快扯!”
主人又回頭掃了一眼女仆。女仆好像做夢吃宴席卻半道被驚醒了似的,滿臉不快,揪住年糕,用力一拽。咱家雖然不是寒月,可也擔心門牙會不會全被崩斷。若問疼不疼,這么說吧,已經堅堅實實咬進年糕里的牙齒,竟被那么狠歹歹地一拉,怎能受得住?咱家又體驗到第四條真理:“一切安樂,無不來自困苦。”
咱家眼珠一轉,四下一瞧,發覺家人都已進內宅去了。
遭此慘敗,在家里哪怕被女仆者流瞧上一眼,都覺得怪不好意思。索性去拜訪熱鬧街二弦琴師傅家的花子小姐散散心吧!于是,我從廚房溜到房后。
花子小姐可是個馳名遐邇的貓中美女。不錯,咱家是貓;但對于男女之情,卻也略知一二。在家里每當見到主人的哭喪臉、或是遭到女仆的責罵而心頭不快時,定要拜訪那位異性好友,向她傾訴衷腸。不知不覺便心怡神爽,一切憂煩勞頓,都一古腦兒拋到九霄云外,仿佛獲得了新的生命。說起來,女性的作用可大嘍。
咱家從杉樹籬笆的空隙中放眼望去,心想:她在家嗎?
因為是正月,只見花子小姐戴著新項鏈,在檐廊下端莊而坐。她那后背豐盈適度的風姿,漂亮得無以言喻,極盡曲線之美;她那尾巴彎彎、兩腳盤疊、沉思冥想、微微扇動耳朵的神情,委實難描難畫。尤其她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暖煦煦地正襟危坐,盡管身姿顯得那么端莊肅穆,而那光滑得賽過天鵝的一身絨毛,反射著春日陽光,令人覺得無風也會自然地顫動。咱家一時看得入迷,好一陣子才清醒過來。
“花子小姐!”咱家邊喊邊擺動前爪,向她致敬。
“喲,先生!”
她走下檐廊,紅項鏈上的鈴鐺丁零零地響。啊,一到正月,連鈴鐺都戴上啦。聲音真好聽。咱家正激動,花子小姐來到身旁,將尾巴向左一搖,說:
“喲,先生,新年恭喜!”
我們貓族互相問候時,要將尾巴豎得像一根木棒,再向左方晃一圈。在這條街上,稱咱家為“先生”的,只有花子小姐。前文已經聲明,咱家還沒有個名字,但因住在教師家,總算有個花子小姐表示敬重,口口聲聲稱咱家為“先生”。咱家也被尊一聲“先生”,自然心情不壞,便滿口答應:
“是,是……也要向你恭喜呀!您打扮得太漂亮啦!”
“噢!去年年底師傅給我買的。漂亮吧?”她將鈴鐺搖得丁零零直響,叫我瞧。
“的確,聲音很美。有生以來還不曾見過這么漂亮的鈴鐺呢。”
“喲,哪里。誰還不戴一副!”她又丁零零地將鈴鐺連連搖響。“好聽吧?我真開心!”
“看起來,你家師傅非常喜歡你嘍!”
將她與自身相比,不禁泛起愛慕之情。天真的花子嗤嗤地笑著說:
“真的呀!她拿我就像親生女兒一樣。”
縱然是貓,也不見得不會笑。人類以為除了他們就再也沒有會笑的動物,這就錯了。不過,貓笑是將鼻孔弄成三角形,聲振喉結而笑,人類自然不懂。
“你家主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喲,我家主人,多新鮮!她是一位師傅呀!二弦琴師傅。”
“這,倒是知道的。我是問她的身世如何。大概從前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吧?”
“是的。”
等著你的小松樹呀……
紙屏后奏起了二弦琴。
“琴聲美吧?”花子炫耀地說。
“好像很美,可是咱家聽不懂。到底奏的是什么曲子?”
“那支曲子叫什么啦?師傅頂喜歡呢……師傅六十二歲啦,多么硬朗。”
竟然活了六十二歲,不能不說硬朗。咱家便“啊”的一聲。這回答是有點含糊其詞。但是,既然想不出妙語,也就只好作罷。
“那還不算。她說她從前的身分很高貴。”
“嚯,從前干什么?”
“說是天璋院女道士①的秘書官的妹妹出嫁后的婆婆的外甥的女兒……”
①天璋院女道士:(一八三七——一八八三)名敬子,與鹿兒島領主同宗的島津忠剛之女。嫁給德川家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家定死后出家,佛門名為天璋院。
“什么?”
“天璋院女道士的秘書官的妹妹的……”
“原來是這樣,等等!是天璋院女道士的妹妹的……”
“喲,錯啦。是天璋院女道士的秘書官的妹妹的……”
“好,記下了。是天璋院女道士的……”
“對。”
“秘書官。”
“對。”
“出嫁后……”
“是他妹妹出嫁后。”
“對,對,我錯了。是妹妹出嫁的那一家。”
“婆婆的外甥的女兒。”
“對。知道了吧?”
“唉,這么亂糟糟的,不得要領。歸根結底,到底是天璋院道士的什么人?”
“你太糊涂啦!天璋院女道士的秘書官的妹妹出嫁后的婆婆的外甥的女兒,剛才不是說過了嗎?”
“這回全懂啦。”
“懂了就好。”
“是啊!”
有什么辦法,只好服氣。我們有些時候是不得不假充明公的。
屏后的二弦琴聲戛然而止,傳來了師傅的呼喚聲。
“花子,開飯啦!”
花子小姐笑吟吟地說:“噢,師傅叫我,我要回去了。”她丁零零地響一串鈴聲跑到院前,但又折了回來,擔心地問道:
“您面色很不好,怎么啦?”
咱家說不出口是由于吃年糕跳舞,便回答她說:“沒什么,只是稍微想點心事就頭疼。老實說,以為只要跟你說說話就會好,這才奔你來的。”
“是呀,請多保重。再見!”她似乎很有點惜別之情哩!
于是,咱家吃年糕的霉氣不見了,心情快活了。回來時,還想穿過那座茶園,便踏著開始融化的霜花,從建仁寺的頹垣斷壁中探出頭去一看,又是車夫家的大黑正在枯菊上弓腰打呵欠。如今咱家再也不會一見大黑就嚇掉魂了,不過,覺得搭訕起來太絮叨,便假裝沒看見走過去。但是,按大黑的脾氣,若是覺得別人小瞧了他,可絕不會沉默的。
“喂!那個沒名的野崽子!近來可夠神氣的啦!再怎么吃教師爺的飯,也別那么盛氣凌人呀。嚇唬人多沒意思!”
大黑好像還不知道咱家已經赫赫有名。想講給他聽,可他畢竟不是個懂事的家伙,便決定客套幾句之后,盡快地溜之大吉。
“噢,是大黑哥呀,恭喜!您還是那么神采奕奕!”
咱家豎起尾巴,向左繞了一圈。大黑只豎起尾巴,卻并不還禮。
“恭喜個屁!人家都正月才拜年,你小子可好,不年不節就恭喜恭喜的。當心點兒,看你這個鬼頭鬼腦的小樣!”
這自然是一句罵人話,可是咱家不懂。
“請問:‘鬼頭鬼腦’是什么意思?”
“哼!你小子,挨了罵還有閑心問是什么意思。真夠嗆!所以說,你是個順情說好話的混毯!”
“順情說好話?”怪有詩意的。至于含意,可就比“鬼頭鬼腦”更令人費解了。本想問問,求他指教。又一想,即使問,也不會得到明確答復的,便無言地相對而立,顯得十分尷尬。這時,忽聽大黑家的老板娘厲聲喝道:
“喲,放在碗架上的鮭魚不見了。這還了得!又是那個畜牲大黑給叼走啦。除了那只恨人的貓還有哪個!等你回來,看我怎么收拾你!”
這聲音毫不留情地震撼著初春恬靜的空氣,把一派風軟樹靜的太平盛世徹底庸俗化了。
大黑一副刁鉆的神色,心里在想:“愛發火,就讓她發個夠吧!”它將方型下巴往前一伸,使個眼風,意思是說:“聽見了吧?”
咱家一直與大黑答訕,沒注意別的。這時一瞧,大黑腳下有一塊價值二厘三分錢的鮭魚骨,泥糊糊的。咱家忘了舊恨新仇,不免奉獻一句贊歌:“老兄可真是威風不減當年喲!”
僅僅這么一句話,大黑是不會消氣的。
“什么?你這個混蛋!僅僅叼一兩塊魚骨,就說什么‘不減當年’,像話嗎?別門縫里看人——把人瞧扁啦!不是對你吹,老子可是車夫家的大黑!”他用前爪倒撓肩頭,權當擼胳膊、挽袖子。
“您是大黑哥,早就領教過。”
“既然領教過,還說什么‘不減當年’,是何道理?”
他一再火上澆油。咱家若是個人,這時一定會被揪住脖領,飽嘗一頓痛打。咱家退了一兩步,約覺大事不好,偏在這時,又傳來了女主人的大嗓門兒。
“敢情是西川先生!喂!既然是西川先生駕到,正有事相求哩。請您立刻給我送來一斤牛肉。喂,明白了吧?把不太硬的牛肉送來一斤。”她訂購牛肉的語聲,打破了四周的靜寂。
“哼!一年一度訂購牛肉,還特意那么大喊大叫的,向左鄰右舍炫耀一番——‘牛肉一斤喲!’真他媽是個難纏的母夜叉!”
大黑邊冷嘲,邊四腳叉開。咱家沒法搭言,便默默地瞧著。
“才一斤來肉,這不行!也罷,等送來肉的時候,立刻吃掉!”仿佛那一斤牛肉是專為他訂購的。
咱家想催促他快些回家,便說:“這回呀,可真正是一頓豐餐嘍。妙哇,妙!”
“你懂個屁,少啰嗦!討厭!”說著,他突然用后爪刨起冰碴往咱家頭上揚,嚇了一跳。咱家正在抖落身上的泥土,大黑竟從籬下鉆了進去,不知去向,大概他是盯上西川家的牛肉了。
回到家里,不知什么工夫客廳里已經春意盎然。就連主人的笑聲,聽來也十分爽朗。咱家有點奇怪,便從敞著門的檐廊縱身竄了過去。走近主人身旁一瞧,原來有一位陌生的客人。只見此人留著小分頭,梳得整整齊齊,帶家徽的布袍外,還罩了一件小倉①布的短褂,是一副十分規矩和純樸的窮學生風度。主人的手爐旁和涂了春慶牌油漆的煙盒并排放著一張名片,上寫:“謹介紹越智東風君,水島寒月”。由此,咱家知道了客人的名字,也知道了他是寒月先生的朋友。因為半路才聽,對賓主對話的來龍去脈不大清楚;但是猜得出,好像與前邊介紹過的那位美學家迷亭先生有關。
①小倉:日本古時福岡縣境內的一個市,產布馳名。
來客文靜地說:“迷亭先生說,一定會妙趣橫生,一定要我隨他一同前往。所以……”
“什么?你是說你陪他去西餐館吃午飯妙趣橫生嗎?”主人說著,斟滿了茶,推到客人面前。
“這……所謂妙趣,當時我也不大明白。不過,他那個人嘛,總會搞點什么新花樣的……”
“不過,意外得很。”
主人的意思是:“你領教了吧?”
咱家正蹲在主人的膝頭,啪的一聲被敲了頭,有點疼呢。
“又是胡來的惡作劇吧?迷亭愛干那種事。”
主人立刻想起了安德利亞的故事。
“是呢!他說‘你想吃點什么新花樣嗎?’”
“吃了什么?”主人問。
“他先看菜譜,胡扯了一通各種菜名。”
“是在叫菜之前?”
“是的。”
“后來呢?”
“后來他回頭望著堂倌說:‘怎么?沒有新菜肴?’堂倌不服氣,問道:‘鴨里脊和牛排,意下如何?’迷亭先生不可一世地說:‘吃那類俗調①,何須來此!’堂倌不解俗調為何意,做了個怪相,不再吭聲。”
①俗調:嘲笑庸俗詩句的貶稱。
“那是自然。”
“后來,迷亭先生對我說,到了法國或英國,可以大吃而特吃‘天明調’①、‘萬葉調’②。可是在日本,老一套!真叫人不想進西餐館。噢,他可曾去過外國?”
①天明調:天明年間以與謝蕪村為中心掀起的俳壇革新,崇尚繪畫的浪漫的風格。
②萬時調:指萬葉集簡潔、雄渾風格。這里均用為玩世不恭的戲言。
“什么?迷亭君何曾去過外國!若是又有錢,又有閑,幾時想去都是可以去的。不過,他大約是把今后想去說成了已經去過,是拿人開心吧?”主人想賣弄一下妙語連珠,帶頭先笑了。客人卻毫無贊許之意。
“是嗎?我還以為他什么工夫留過洋,不由得洗耳恭聽哪。何況,如您所見,他談起什么煮蚰蜒呀,燉青蛙呀,簡直活靈活現。”
“他是聽別人說過吧?扯謊,他可赫赫有名喲!”
“看來真是這樣。”客人邊說邊觀賞花瓶里的水仙,面上罩著淡淡的遺憾神色。
主人問道:“那么,他所謂的妙趣,不過如此吧?”
“哪里,這僅僅是個小帽,好戲還在后頭哩!”既然主人叮問,東風便又接著說:“后來迷亭先生對我說:‘咱們商量一下,煮蚰蜒啦,燉青蛙啦,再怎么饞,也吃不到嘴里。那就掉點價,吃點橡面坊丸子①如何?’因為他說和我商量,我便隨聲附和地說:‘那好吧!’”
①橡面坊丸子:橡面坊,指日本派俳人兼記者安藤橡面坊。岡山縣人。本名揀三郎。著有《深山柴》。牛肉洋蔥丸子的語序稍一變動,與橡面坊丸子諧音,又是迷亭的玩笑。
“哼!橡面坊丸子?絕!”
“是啊,太絕啦!不過,迷亭先生說得太認真,當時我還沒有醒悟哩!”客人仿佛在向主人檢討自己的粗心。
“后來怎么樣?”主人漫不經心地問。對于客人的致歉絲毫也沒有表示同情。
“接著,他喊堂倌:‘喂,拿兩份橡面坊丸子來!’堂倌問道:‘是牛肉洋蔥丸子嗎?’迷亭更加一本正經地訂正說:‘不是牛肉洋蔥丸子,是橡面坊丸子。’‘嗯?有橡面坊丸子這么一道菜嗎?’當時我也覺得有點稀奇。可是迷亭先生卻十分沉著,何況又是那么一位西洋通,更何況我當時完全相信他去過外洋,便為他幫腔,告訴堂倌說:‘橡面坊丸子就是橡面坊丸子!’”
“堂倌又怎么樣?”
“堂倌嘛,現在想來,可真滑稽,也夠可憐的。他尋思了一會兒,說:‘非常對不起,今天不巧,沒有橡面坊丸子。若是牛肉洋蔥丸子,倒能做出兩份。’迷亭非常遺憾地說:‘罷……好不容易跑到這兒來,那就太沒意思了。難道不能想想辦法弄兩盤給我們品嘗嗎?’他交給堂信兩角銀幣。堂倌說:‘那就不管怎樣,去和值班廚師商量一下吧!’于是,他進屋去了。”
“看來,他非常想吃橡面坊丸子嘍。”
“不多時,堂倌走來說:‘還正趕巧。若點這個菜,可以給您做。不過,時間要長一點。’迷亭先生真夠沉著,說:‘反正是新正大月,閑著沒事兒,那就稍候片刻,吃了再走吧!’他邊說說邊從懷里取出香煙,咕嘟嘟噴起煙霧。沒辦法,我從懷里掏出《日本新聞》來讀。這時堂倌又進屋商量去了。”
“太費周折!”主人往前湊了湊,那股勁頭,宛如在讀戰地通訊。
“后來,堂倌又走了出來,樣子很可憐地說:‘近來橡面坊丸子脫銷,去過龜屋商店和橫濱山下町十五街外國食品店,都沒有買到。一時太不湊巧……’迷亭先生瞧著我,一再地說:‘多糟糕!好不容易來的。’我也不該沉默,便幫腔說:‘太遺憾啦!不勝遺憾之至!’”
“誠然。”主人也贊同地說。至于什么叫‘誠然’,咱家可就不得而知了。
“這時,堂倌也覺得怪遺憾的,便說:‘改日有了材料,再請各位先生賞光。’迷亭問他想用什么做材料?堂倌哈哈大笑,并不作答。迷亭追問道:‘材料是日本派①的俳句詩人吧?’堂倌說:‘噯,是的。正因為是那玩藝兒,所以,近來去橫濱也沒有買到,實在對不起。’”
①日本派:俳句詩人正岡子規以《日本》報為陣地革新俳風,提倡寫生,被稱為“日本派”。子規的門生有橡面坊。
“啊,哈哈……原來謎底在這兒。妙!”主人不由地高聲大笑,雙膝顫抖。咱家險些摔了下去。可主人還滿不在乎的樣子。看來,主人是了解到深受安德利亞之災的不止他一人,所以突然變得開心了。
“后來,我二人走出門去,迷亭先生得意地說:‘怎么樣,玩笑開得不壞吧?橡面坊丸子,這個笑料還有趣吧?’我說:‘佩服得五體投地。’說著,我要告辭。其實,因為早已過了午飯時間,肚子太餓,受不住了。”
“難為你啦!”主人這才表示同情。對此,咱家也并不反對。一時談話中斷,咱家的喉頭響聲傳進主客二人的耳鼓。
東風君咕嚕一聲將涼茶一飲而盡,鄭重地說:
“老實說,今日登門造訪,是由于對先生略有所求。”
“噢,有何吩咐?”主人也不甘示弱地裝腔作勢。
“您知道,我是愛好文學和美術的……?”
“好哇!”主人在順水推舟。
“前幾天,一些同行聚首,創立了朗誦會,每月聚會一次,今后還想繼續辦下去。第一次聚會,已經在去年年末舉行過了。”
“請問:所謂朗誦會,聽起來仿佛是有節奏地宣讀詩文之類。究竟怎樣進行?”
“先從古典詩開頭,逐漸地,還想朗誦同人作品。”
“提起古典詩,莫非有白樂天的《琵琶行》嗎?”
“沒有。”
“是與謝蕪村①的《春風馬堤曲》之類嗎?”
①與謝蕪村:大阪生人,本姓谷口,江戶中期著名俳句詩人兼南畫大家。自由詩《春風馬堤曲》格調高雅、抒情,受正岡子規推崇。
“不是。”
“那么,朗讀些什么?”
“上一次朗誦了近松①的殉情之作。”
①近松門左衛門:日本江戶中期古典劇本著名作家。原名杉森信盛,號平安堂、巢林子,越前人。代表作有《國姓爺合戰》、《曾根崎殉情》等。
“‘近松’?是那個唱‘凈琉璃’①的近松嗎?”
①凈琉璃:又名“義大夫調”。元祿時期,竹本義大夫將流行各地的曲調集其大成,與近松門左衛門共同創建了“人形凈琉璃”這種新型民族戲曲。
沒有第二個近松。只要一提起近松,準是那位戲曲家。主人還問,咱家覺得他真愚蠢透頂。可他毫未察覺,還親昵地撫摸咱家的頭哩!反正就是這種世道嘛。有人硬是以為斜眼女人是在對他調情。那么,主人這一星半點的誤差,也就不足為怪了。那就任他撫摸去吧。
“是的。”東風君應了一聲,便觀察主人的面色。
“那么,是由一個人包干朗誦呢?還是定出一些角色?”
“是定出些角色,輪流朗讀。我們的宗旨是,必須以同情劇中人物、發揮人物個性為主,并且也講究手勢和身段。要逼真地表現那個時代的人物。不論小姐或小伙計,都要演得像真人上臺。”
“那么,這不是和唱戲一樣嗎?”
“是的。只差不穿戲裝,不設布景。”
“恕我失言。能演得好嗎?”
“這……我想,第一次是成功了的。”
“那么,你所謂第一次表演的殉情之作……”
“就是船老大載著乘客去芳原①……”
①芳原:又稱古原,江戶(現東京)的煙花巷。
“好大的場面呀!”不愧是教師,他微微晃了一下頭,從鼻孔里噴出的“日出”牌香煙的煙霧掠過耳際,向雙頰裊去。
“不,場面也不太大。登場人物不過是嫖客、船夫、窯姐、女侍、老鴇、總管①。”
①總管:妓院的賬房。
東風君可是個沉得住氣的人。但是,主人聽了窯姐二字,不禁面色一沉。他對于女侍、老鴇、總管這些行話,似乎認識模糊,便首先提問:“所謂女侍,指的是娼家婢女嗎?”
“還沒有仔細研究。不過,女侍,指的是茶館下女;而老鴇,大約是妓女臥房里的陪姑吧!”東風君剛才還說什么要演得活靈活現,要模仿人物的腔調,可他對什么是女侍、什么是老鴇,好像還不大了解。
“不錯,女侍乃寄身于茶館的紅顏,老鴇是起居于娼家的女士。其次,所謂總管,指的是人?還是特定場所?如果是人,是男?還是女?”
“我想,大概指的是男人。”
“掌管什么事呢?”
“這,還缺乏過細的了解。馬上調查一下吧!”
我想,照這樣問答下去,一定是牛頭不對馬嘴,便掃了他們一眼。出乎意料,主人竟意外的嚴肅。
“那么,朗誦者除你而外,還有些什么人?”
“各種人才都有。法學士K君扮窯姐,蓄著小胡,說的都是女人嬌滴滴的道白,那才絕哪!而且有一個情節,窯姐要大發脾氣……”
“朗誦時也要發脾氣嗎?”主人擔心地問。
“是的。總之,表情很重要。”東風君說。他總是一副文人風度。
“那么,脾氣發得逼真嗎?”主人問得絕妙。
“首次登臺就能演好發脾氣,可有點要求過高啊。”東風回敬了絕妙的回答。
“那么,你扮演什么角色?”主人問道。
“我扮演船老大。”
“咦?你扮演船老大?”主人話里話外是說:你能扮演船老大,我就能扮演花街總管。
立刻,東風直言不諱地挑明:
“您是說我不配演船老大吧?”他并沒有怎么生氣,仍以文靜的口吻接著說:“就怪扮演船老大,好容易召開的會,竟虎頭蛇尾地告吹。原來,會場隔壁住了四五名女學生。不知她們從哪兒探聽到消息,知道當天有文藝朗誦會,就在窗外偷聽。我用假嗓扮演船老大,總算定了調,以為這樣演去準成。正演得起勁兒,唉,大概是身段扭動得過火了吧,耐心偷聽的女學生們一下子嘩然大笑。我又吃驚,又掃興。臺詞一打斷,就再也接不上了,只好就此散場。”
聲稱成功的第一次朗誦會竟然如此,那么,想象失敗時更將是何等慘狀,真叫人忍不住好笑。不知不覺喉頭又呼嚕嚕地作響,主人更加溫柔地撫摸咱家的頭。嘲弄者卻受到被嘲弄者的愛撫,這可是幸運,不過,總有些不夠開心。
“這可是大不幸啊!”主人在這新正大月,竟說起喪氣話來:
“我們想從第二次起,更奮發圖強,把會開得更加盛大,今天正是為了這件事才前來造訪。坦率地說,我們想請您也入會,請大力支持……”
“我可無論如何也不會發脾氣的呀!”持消極態度的主人立刻謝絕。
“不,您不會發脾氣也行嘛!這是贊助者花名冊……”說著,他打開紫色包袱皮,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小本,展開一頁,放在主人面前。“請在這上面簽名蓋章。”
咱家一瞧,全是當今學者名流的名字,寫得端端正正,排列得整整齊齊。
“啊,倒不是不想當個贊助人。只是,不知道負有什么義務?”牡蠣先生顯得有些放心不下。
“提起義務嘛,倒也沒什么硬性要求。只要簽上大名,表示贊助,也就完事。”
“既然如此,我就入會。”主人剛一聽說不承擔什么義務,立刻變得輕松。那副神色似乎在說:只要不負什么責任,即使造反的聯名宣言書也敢簽上名字的。何況在那么著名的學者珠聯璧合的名單上哪怕只列上自己的名字,這對于還不曾有些殊遇的主人來說,真乃無上光榮。難怪他回答得那么干脆。
“請少候!”主人說著,進書房去取印章,咱家被咕咚一聲摔在地上。
東風迅速將點心盤里的蛋糕抓住,一把塞進嘴里,嚼啊,嚼啊,一時似乎不大好受,這使咱家想起了早晨的年糕事件。
主人從書房取來印章之時,恰是蛋糕在東風君的皮囊里安居之刻。主人似乎并未察覺盤里的蛋糕一點沒剩。假如覺察,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肯定是咱家嘍!
東風先生走后,主人跨進書房,往桌上一看,不知何時,迷亭先生寄來了書信,上寫“恭賀新春”四個大字。主人心想:迷亭君居然也變得這么正經。他寫信從來沒有一封是嚴肅的。前些時來信甚至寫道:
其后并無新歡,更無任何麗人投來艷箋,暫且安然度日,敬請釋念。
與這類書信相比,剛來的這一封還算體面得多。
本擬趨府拜謁,但因愚弟心境與仁兄之消極情緒大相徑庭,弟將極力采取積極方針,迎此千古未有之新春,故終日忙得目眩頭暈,尚乞海諒。
主人暗暗同情迷亭先生,是的,他一到正月,定要為四處游樂而奔忙。
昨日聊事偷閑,擬宴東風君品嘗“橡面坊丸子”,不巧材料售罄,事與愿違,實屬憾甚。
主人默默地微笑,心想:“就要露出本色了。”
明日有紙牌賽,后日有美學學會之新年晏,大后日有鳥部教授歡迎會,大大后日……
“討厭!”主人跳行往下看。
如上所述,因長期以來連連召開謠曲會、俳句會、短歌會、新體詩會等,日日出席,萬般無奈,遂以書代足,且充趨訪之禮,尚望莫怪,伏乞海涵。
“無事何須勞足!”主人對信答辯。
此次大駕光臨,既是久別重逢,敬請共進晚餐。寒舍雖無珍饈,尚可品嘗“橡面坊丸子”,現已開始籌措……
主人有些惱火:迷亭又來兜售“橡面坊丸子”,真真失禮!但他還是讀了下去。
但“橡面坊丸子”因近日材料售罄,料想來不及烹調,屆時將敬請品嘗孔雀舌。
主人覺得這是腳踏兩只船。他很想知道下文。
如仁兄所知,孔雀之舌,其重不抵小指之半。為填飽饕餐客仁兄之皮囊……
主人鄙夷地說:“扯謊!”
必捕二三十只孔雀。但雖在動物園與淺草花園零星見過孔雀,而在一般鳥店等處卻一向難覓,可謂煞費苦心矣。
主人毫無謝意,心中怒道:“怪你自找苦吃!”
此孔雀舌珍肴,昔日羅馬鼎盛時期曾風靡一時,極其風雅華貴,無不終生垂涎三尺,尚望見諒。
“鑒諒什么?混蛋!”主人對此十分冷漠。
直至十六七世紀,歐洲遍地,孔雀已成為宴席不可或缺之珍饈。記得萊斯特伯爵①宴請伊麗莎白②女皇于凱尼爾沃思城堡③時,就用過孔雀。著名畫家倫勃朗④畫《宴賓圖》時,亦將孔雀開屏置于案頭……
①萊斯特伯爵: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很可能是她的情夫。
②伊麗莎白一世:英女皇。在其統帥下,英國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制海權,國威大震。女皇在位時期,出現了莎士比亞、培根等著名作家。
③凱尼爾沃思:英格蘭沃里克郡沃里克區一教區和城鎮。
④倫勃朗:(一六○六——一六六九)荷六畫家。
主人憤憤地說:“既對孔雀菜譜史如此洞曉,又何勞那般奔忙?”
總之,像近日這樣宴飲頻繁,即使健壯之愚弟,不久亦必胃病如仁兄矣。
主人喃喃:“什么?如同仁兄?別把我當成胃病患者的典型!”
據史家之說,羅馬人日宴二三次。倘一日二三餐,盡是酒池肉林之饌,恐怕任何健胃壯士,亦將消化機能失調,如同仁兄……
“又是‘如同仁兄’。放肆!”
然而,為使奢侈與衛生兩全,他們大力鉆研,認為有必要大量攝取美味之同時,必須保持腸胃之常態。于是,悟出一條秘訣……
“啊!”主人頓時意興盎然。
他們飯后必入浴。然后用一種方法嘔盡浴前下肚之全部食物,以清掃胃袋。胃袋既奏清掃之功,爾后就再進餐,飽嘗美味之后再度入浴,再盡量嘔之。如是,雖貪享美味,卻無損于胃。愚以為堪稱一舉兩得。
“是的,肯定一舉兩得。”主人已經心向往之了。
二十世紀之今日,交通發達,宴飲劇增,這自不必說。值此帝國多事之秋、征俄二載之際,愚自信吾等勝利國民必效羅馬人,究其入浴嘔吐之術,爾今恰逢其時矣。否則,竊以為雖有幸身為大國之民,不久的將來亦必如同仁兄,淪為胃病患者,思之令人痛心。
“又是‘如同仁兄’,這個家伙,真氣人!”
邇來國人精西洋文明者,考證西方之古史傳說,發現失傳已久之秘方,如用之于日本明治之世,可收防患于未然之功,聊報平素恣意享樂之恩也……
“妙極了!”主人在搖頭晃腦。
據此,邇來雖涉獵吉本、蒙森①、史密斯諸家之作,卻未見所需之端倪,不勝遺憾之至。但如仁兄所知,愚弟一旦立志,不成功則決不罷休,堅信嘔吐妙方,復興在即。一旦發現,必及時報知,敬請釋念。另,前此所述橡面坊丸子以及孔雀舌佳肴,亦必在上述發現事成之后完成,如此,不僅對愚弟有利,對苦于胃病之仁兄亦將大有裨益。匆勿草箋,不盡欲言。
①蒙森:(一八一七——一九○三)德國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一九○二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金。
“哈,到底又被他捉弄了。”主人邊笑邊說:“只因他寫得似乎嚴肅,這才正經地讀完。新正大月,開這份玩笑!這家伙真是個浪蕩公子!”
其后四五日風平浪靜地過去了。白瓷瓶里的水仙花日漸凋零,而綠萼白梅卻在瓶中陸續開放。咱家覺得整天地賞花度日怪悶的。曾去瞧看花子小姐兩次,遺憾得很,都沒有見到她。起初,還以為她是外出了。第二次去,才知道花子病臥在床。咱家躲在洗手缽①旁蜘蛛抱蛋②的葉蔭下,偷聽師傅和女仆在紙屏后對話如下:
①洗手缽:缽中置水,備做洗手用。
②蜘蛛抱蛋:植物名。
“小花吃東西了嗎?”
“不吃。從早晨到現在滴水未進。現在讓她躺在火爐旁暖暖身子哪!”
這哪里是貓,簡直拿她當成了人。拿花子和咱家的境遇相比,雖然不無爐意,但是,想到心愛的花子小姐受到如此隆遇,又有些欣慰。
“不吃飯,這可不行,身體一定會搞垮的。”
“是呀,就連我們,一天不吃飯,第二天就干不動活呢。”
聽女仆答話的口氣,仿佛比起她來,貓是更高級的動物。實際上在這戶人家,說不定貓就是比女仆更高貴呢。
“帶她去就醫了嗎?”
“是呀。那位醫生可太絕啦!我抱著小花到了診所,他問:‘是受了風寒吧?’說著就要給我切脈。我說:‘不是我,是它。’我把小花放在腿上。醫生卻笑瞇瞇地說:‘貓病,我也看不懂。別理它,就會好的。’這豈不太狠心了嗎?我生氣說:‘那就不看也好吧!它可是一只珍貴的貓呀!’我把貓抱在懷里,便匆匆地回來了。”
“可真是的。”
“可真是的”這詞兒畢竟不是貓族中聽得到的,除非‘天障院的什么人的什么人’是說不出來的。高雅得很,令人欽佩。
“說得多么悲悲切切呀!”
“聽說小花抽抽嗒嗒直哭……”
“是呀,一定是受了風寒,嗓子疼啦。一受風,也要咳嗽的……”
難怪是天障院的什么人的什么人的女仆,真會拍馬屁。
“而且近來又流行起什么肺病了。”
“可不,聽說近來鬧什么肺病啦,黑死病啦,新鮮病越來越多哪。這個時令,可半點也大意不得喲!”
“除了從前幕府時期有過的,當今就沒有好玩藝兒,所以你也要當心點。”
“可不是么!”女仆十分感動。
“說是受了風寒,可她不大出門呀!”
“哪里,告訴你吧,近來它有了壞朋友啦!”
女仆就像談起國家機密似的,好不洋洋得意。
“壞朋友?”
“是呀!就是臨街教師家那只臟里臟氣的公貓呀!
上一篇:十一
下一篇:三
網友關注
- 漁夫和雄人魚的故事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九章 后諸夏侯曹傳
- 第十四章 飛猴
- 終身不笑者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任城陳蕭王傳
- 海姑娘和她兒子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發師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尋惡女巫
- 三根綠枝
- 朱特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二一章 獅子成為獸國之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二章 會見芒奇金人
- 睡著的國王的故事
- 第一章 旋風來了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五章 劉司馬梁張溫賈傳
- 第二十章 美麗的瓷器城
- 第二十一章 王衛二劉傅傳
- 阿卜杜拉法茲里和兩個哥哥的故事
- 女王祖白綠和糖飯桌子的故事
- 撒謊者貝浩圖的故事
- 第十三章 鐘繇華歆王朗傳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麥侖·沙邁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六章 董二袁劉傳第六
- 第七章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 第十六章 大騙子的魔術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陳徐衛盧傳
- 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婭圖芙絲之夢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楊杜趙裴傳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傳
- 圣母的小酒杯
- 墳
- 第十七章 張樂于張徐傳
- 錢商和匪徒的故事
- 老漢倫克朗
- 第三章 武帝紀第三
- 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
- 蠢漢、驢子與騙子的故事
- 巴士拉銀匠哈桑的故事
- 第十七章 輕氣球怎樣飛走的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
- 第四章 穿過森林去的路
- 第四章 三少帝紀第四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
- 第一章 武帝紀第一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國家
- 懶漢克遼尼和銅城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劉蔣劉傳
- 第十六章 任蘇杜鄭倉傳
- 麥穗的故事
- 第五章 救出了鐵皮人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六章 一只膽小的獅子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來
- 駝背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二十四章 韓崔高孫王傳
- 第七章 驚險的旅程
- 國王山努亞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二三章 甘林達滿足了多蘿茜的愿望
- 補鞋匠邁爾魯夫的故事
- 第八章 送命的罌粟花田
- 第二章 武帝紀第二
- 第十章 守衛城門的人
- 第八章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達的故事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 第十一章 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
- 烏木馬的故事
- 第十章 荀彧攸賈詡傳
- 第五章 后妃傳第五
- 第十九章 會捉人的樹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
精品推薦
- 吐魯番市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0/20℃
- 冠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多云,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7/17℃
- 阿勒泰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17/6℃
- 陵水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5℃
- 貴南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1/5℃
- 合作市05月30日天氣:陣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18/7℃
- 互助縣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西南風,風力:<3級,氣溫:23/8℃
- 武都區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小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30/20℃
- 和田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15℃
- 烏什縣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