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與清華大學
曾經是清華園“小主人”的楊振寧沒有料到,1997年6月2日這一天,當他年逾古稀之時,他又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的身份回到了清華園,回到了為他的人生和事業奠定了良好基礎的所在,在以人生為軸心、事業為半徑的漫漫旅程中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清華大學對楊振寧來說,是兒時嬉戲的地方,是少年時代課余活動的場所,是青年時代科學啟蒙的殿堂,他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所言及清華大學所給予他的影響。在頒發諾貝爾獎賀宴的講話上,楊振寧先生就曾提到,他是利用美國‘退回”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的清華大學和設立的留美研究生獎金兩個項目的直接受益者。他成長在與世隔絕的、學院氣氛濃郁的大學校園里,父親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在那里,他享受著寧靜的童年。后來,就在清華大學里,他接受了頭兩年出色的研究生教育。而后,又得到留美研究生獎金的資助到美國繼續他的學業。他為自己的中國根源和背景感到驕傲。用曾經與楊振寧先生一同工作過的人的話說:楊振寧先生與清華大學之間的緣分源遠流長。
童年、少年時代與清華
楊振寧先生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29年隨父母搬到了清華園,當時他的父親楊克純(字武之)先生被聘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居住在清華園西院19號,西院30年代向南擴建后,他們家的門牌改為11號,在那里一住就是8年,直到抗戰爆發。
8年的清華園生活在楊振寧的記憶中是幸福的,雖然那時的中國處于內憂外患時期,但他被保護在清華園的圍墻里面,沒有感受到社會的動蕩。只要有時間,他就同小伙伴兒們在園里四處游玩(指今天的近春園附近),幾乎爬過那里的每一棵樹,研究過那里的每一棵草。
那時,他在成志學校讀的小學(現在清華大學工會所在地),從1929年一直到1933年。雖然在他九、十歲時楊武之先生就發現了他的數學天賦,并在一次討論中聽楊振寧說長大要得諾貝爾獎,但他并沒有讓楊振寧只在數學方面加強學習,而是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豐富和培養他。在楊振寧初中一年級與初中二年級之間的暑假,他請清華大學雷海宗教授介紹一位歷史系的學生教楊振寧《孟子》,雷先生就推薦了他的得意門生丁則良。學識豐富的丁則良不僅教了楊振寧《孟子》,使楊振寧在中學時代就能背誦《孟子》全文,還傳授給他許多歷史知識,是他在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孟子》里所蘊含的豐富哲學理念及崇尚道德的觀念,對楊振寧以后的研究思路、以至一生的成長,都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青年時代與清華
1937年抗戰開始后,楊振寧一家離開清華園,幾經輾轉后于1938年3月到達昆明。楊振寧在昆明昆華中學讀了半年高中二年級,沒有讀高三,就于1938年秋考入了西南聯合大學。在此期間,楊武之先生介紹楊振寧接觸了近代數學的精神,同他討論不同的無限大等觀念,給楊振寧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1942年,楊振寧在西南聯大物理系畢業,轉到清華研究院讀碩士。
在西南聯大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為楊振寧先生奠定了扎實的研究基礎,對楊振寧先生以后發現宇稱不守恒理論有直接的影響。他認為,每個人所做的研究工作,都會有幾個主體方向。他的主體方向是通過對于對稱性原理及統計力學跟多體問題的興趣方向而引導出來的。這兩個方向,他在很早時候就注意到了,他之所以發生興趣,起源于在西南聯大所寫的兩篇論文。第一篇是在吳大猷先生指導下所作的學士論文《關于分子光譜學與對稱原理》,另外一篇是在清華研究院,王竹溪先生指導之下寫的《關于 O rder-Disorder轉變》(有序———無序的轉變)。這兩篇論文對他后來的興趣方向起了決定性影響。當時的名教授也很多,教授楊振寧先生大一國文的教師有朱自清、聞一多、羅常培、王力等,教授楊振寧先生大一物理的是趙忠堯先生,大二電磁學是跟吳有訓先生念的,力學是跟周培源先生念的。
1943年秋天,楊振寧先生參加了庚款留美考試,次年獲得了碩士學位。1944年春,庚款留美放榜,楊振寧先生成為全國物理專業惟一被錄取的留美生,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70年代后與清華
1971年夏,于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先生首次回中國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探親訪問,在此期間,他回到了闊別30余載的清華園。這時的清華大學,楊振寧先生只能參觀幾個電子車間,看到正在裝配的定標電路及其他電子設備。
1985年12月26日下午,楊振寧先生再次訪問了清華大學。他在認真聽取了高景德校長、張孝文副校長以及梁尤能教務長對清華大學教育改革情況介紹后,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無線電電子學系、材料學研究所和物理系固體物理實驗室,并題詞:“很高興看到你們的工作有多方面的發展。”
自此以后,楊振寧先生多次訪問清華大學,對清華大學的發展提出建議,與師生進行交流,并熱心關注和支持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1986年,隨著楊振寧先生回國次數的增加,國內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一個新時代就要來臨。他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帶來教育的一系列變革,總有一天,中國也會出現自己的愛因斯坦。只要少走彎路,中國的科技水平是很快可以趕上來的。
為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
1996年,清華大學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決定重現理科輝煌的宏偉藍圖,又將已經73歲高齡的楊振寧先生與清華園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探討理科建設、網羅人才、為學生上課、作報告、認捐、募捐……凡此種種,更加深了楊振寧先生的清華情緣。
1993年5月,清華大學已經認識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的理科,必須有一定經費、編制支持少量教師從事純基礎理論研究,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于是,學校開始探討理科發展思路,制定了《加強理科建設的幾點措施》,希望形成清華大學特色,在理科建設方面異軍突起,重現理科輝煌。
1994年6月,王大中校長對理學院在匯報中提到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體制及研究模式給予了高度重視。該研究院創建于1930年,是美國一家獨立的、專門從事物理、數學和人文科學研究的研究院。該院固定的人很少,但每年有百余名訪問學者,創辦得十分成功。楊振寧于1949年—1966年在這個研究所先任研究員后升任教授,李政道則于1960年一1962年在該院任教授。
該院的機制及其發展啟發了清華大學。于是,清華大學設想建立清華大學自然科學研究所,并設想聘請楊振寧先生擔任該所所長。1996年2月2日,清華大學理學院從網上查詢到了普林斯頓研究院的情況,依照該中心模式,起草了“關于建立我校理學院基礎性研究機構的方案設想”。1996年5月—6月,清華大學經過幾次討論,起草并修改完成了“關于建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方案設想”;正式將中心定名為:“ C 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Tsinghua University(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決定聘請楊振寧先生為中心主任或學術委員會主任。這期間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已經與楊振寧先生取得了聯系,楊振寧先生答應6月份來清華大學商定籌建高等研究中心事宜。
1996年6月14日,楊振寧夫婦訪問清華。楊振寧先生于當日下午2點30分就在清華大學中央主樓三樓報告廳為清華師生作了題為“近代科學進入中國的回顧與前瞻”學術演講,然后參觀了中國教育科研網絡中心、計算機開放實驗室、物理系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6月15日上午8點30分,楊振寧先生在清華大學建筑館報告廳又作了題為“ B ose- Einstein Condensation for Atoms In a Trap”的學術演講,6月16日楊振寧先生參觀了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后離開北京。在此期間,楊振寧先生與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副校長梁尤能和理學院的領導進行了3次座談。這是楊振寧先生第一次來清華大學討論高等研究中心組建事宜。他表示,清華要辦高等研究中心,這很好。王大中校長找我,我一定盡力幫忙。不過,不一定作為學術委員會主席或主任,因為自己在國外,任務也很多,還是加上“名譽”為好,我可以在盡可能的方面幫忙。他強調,如果看世界上各個辦得很成功的地方,不管是學校、系或者是研究所,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得有經費,沒有充足的經費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了經費以后,最重要的一點是找到幾名杰出人才,有人認為一名就可以,不過至少得有一名,當然最好是有幾個關鍵性人物,并列舉了一些成功的范例。楊振寧先生也在物理、數學、化學等學科提出了一些可聘請的人選,并表示要想辦法幫助高等研究中心找錢,請清華大學物色中心主任人選。王大中校長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周光召推薦,周光召推薦了著名物理學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榮休教授聶華桐先生。
1997年1月29日,楊振寧先生第二次來清華談高等研究中心的籌備,同意聶華桐教授為高等研究中心主任,認為聶華桐教授誠懇、認真。他表示,希望在一段時間內,能幫助清華大學吸引10-20名最有作為的年輕人。他說,找最好的不容易,但找相對好的,我可以幫清華游說。今后5—10周年,希望中心能培養出得到世界承認的人,這是我這輩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他希望一炮打響,并分析了中心在建設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問題。
1997年2月28日,聶華桐教授抵京。3月1日上午和3月3日下午,聶華桐教授與清華大學王大中校長進行了商談。聶華桐先生表示接受這個職位。
在清華大學和楊振寧先生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1997年6月2日,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正式宣告成立。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大會上,楊振寧先生表示,王校長要我幫助建立高等研究中心,我感到義不容辭,“我覺得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在以后10年、20年、50年之間,有在世界科技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可能。”
1997年8月17日,楊振寧先生又一次回到國內,出席了18日舉行的高等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這之后,楊振寧先生對高等研究中心內的附加設施進行了指導,并建議于1998年5月4日—22日面向全國有關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舉辦“加速器理論及自由電子激光講習班”,聘請中心海外客座教授、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趙午和美國布魯克文國立實驗室余理華主講。據曾采訪過楊振寧先生的清華大學校報原主編范寶龍回憶,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籌建過程中,楊振寧先生花費了很大的心血,僅因此事與清華大學的通信、傳真及電子郵件就有幾十封。高等研究中心成立后,中心主任聶華桐教授和同事們經常就有關工作向他請教,他都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1997年6月19日,經清華大學1996-1997學年度第15次校務會議決定,聘請楊振寧先生為清華大學名譽教授。1998年6月14日,清華大學在主樓接待廳隆重舉行聘任儀式,王大中校長向楊振寧先生頒發了聘書。楊振寧先生在致辭中動情地說,我從小在清華園中長大,對園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愿在有生之年盡力幫助清華大學發展,尤其是使清華大學的理科重新建立起來。接下來,他為清華大學師生及校外來賓作了關于“稀薄的硬球問題”的學術報告。
在這一年里,楊振寧先生還表示,將為清華大學的本科生上一個學期的物理課,并親自指導一名學生從事物理學研究。
1999年6月2日,楊振寧先生在清華大學二教會議室與理學院基礎科學班學生座談.暢談了物理學學習等方面的問題,并耐心地回答了同學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使在座的學生從這位大師的話語中受到了啟發。為了使清華更多的學生能從中受到啟迪,清華大學校報還將楊振寧先生此次的講座內容全文整理發表。
1999年10月2日,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落成典禮儀式上,王大中校長向楊振寧先生頒發了清華大學教授聘書,并出席了高等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現在,作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A ibert Einstein講座物理教授和理論物理研究所榮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和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的楊振寧教授已經將主要的時間用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發展上。
楊振寧先生組織了基金會支持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發展,他自己和夫人已認捐100萬美元。他希望可以一共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捐到1000萬美元以上。在網羅人才方面,他和聶華桐主任幾年來花了許多心血。若問他現在最大的心愿,那就是在有生之年使清華大學理科的發展日趨繁榮,清華大學已經與他的晚年生活密不可分,將伴隨他走過晚年的人生之路。
- 希特勒尸體殘骸去向揭秘:被埋葬8次后終于火化
- 黃士松:慧眼識風云
- 陳慶:“土專家”的猿情
- 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 將“快樂教育” 融入車模教學之中
- 許映龍: 破譯臺風密碼
- 楊軍: “開墾”太陽系外宜居星球
- 他走了,留給未來四千萬顆種子
- 許傳森:把“泡沫”做成“面包”
- 滿身雞毛 他說“禽舍就是實驗室”
- 那個“九段”騎車高手走了
- 胡啟明:力學如力耕
- 潘建偉:與量子糾纏的人生
- 為冰雪世界而生
- 這位“哥倫布” 讓“老學科”撞出“新大陸”
- “慧眼”背后的“靈魂人物”
- 朱清科,黃土高坡留下綠腳印
- 浩瀚宇宙中, 人類文明處于什么等級
- 量子理論:普朗克的豐碑
- 80后科學家陳捷凱:科學叢林“探路者”
- “神奇武器” 納粹科學家去向揭秘
- 專家論證陶寺城是我國最早天文觀測點
- 西學中源 從“格致”到“科學”
- 黃帝內經——對生命科學的一座豐碑
- 科學家重寫爬行動物進化史
- 鄭和七下西洋開創和平航海模式
- 史海鉤沉:故宮國寶輾轉遷徙之路
- 科學家認為栽培蕎麥起源于中國
- 追尋百分之九十六的《永樂大典》
- 大絕滅:地球生命的斷層
- 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探索者
- 鬼城——切爾諾貝利見聞
- 萌芽時代的基因技術用理智指導行動
- 千年神秘仍存濟南大明湖底
- 喇家村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間(二)
- 喇家村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間(一)
網友關注
- 牙膏牙刷品種多 怎么買有講究
-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故宮里如何做研究
- 海量支付 網聯平臺兜得住嗎
- “和合二仙”
- 北豆腐南豆腐和內酯豆腐哪種營養價值更高
- 許傳森:把“泡沫”做成“面包”
- 心臟為何很少得癌
- 虛虛實實說魯班
- 吃花膠補膠原蛋白嗎?真相是:還不如吃雞蛋!
- 首個實體商業數字化開放平臺誕生
- 他走了,留給未來四千萬顆種子
- 為什么混血兒的相貌更好看?
- 陳慶:“土專家”的猿情
- 模擬聯合國活動學習資料
- 漫長歲月,鳥類怎么搞丟了牙
- 人體生物電與預防物理污染
- 多肽涂層技術突破細胞培養“瓶頸”
- 基因真的能決定性格嗎?
- 細菌基因擴散將會帶來什么后果
- 防治流行性感冒從日常做起
- 血壓高,準備10個問題去看病
- 博觀約取 厚積薄發
- 當科學與藝術相遇
- 為什么要以地球標準去尋找地外生命
- “春捂”得法 可有效減少發病幾率
- 黃士松:慧眼識風云
- 將“快樂教育” 融入車模教學之中
- 克隆猴“姐妹”為多種疾病診療帶來希望
- 中醫治療血管性抑郁癥
- 呵護你的小心肝兒 別讓脂肪霸占
- 點數鈔票或是心靈慰藉強心針
- 許映龍: 破譯臺風密碼
- 一顆鄰近恒星有4顆類似地球大小的行星
- 去非洲旅行要警惕哪些“怪病”
- 羊奶為何被稱為“奶中之王”
- 植物學家鐘揚:他給未來留下科學的種子
- 故宮“掌門人”談遺產如何重塑生活
- 兩害相權取其輕
- 楊軍: “開墾”太陽系外宜居星球
- 廉價藥去哪兒了 大數據或可出力
- 血液干細胞逆轉Ⅰ型糖尿病新療法
- 電梯驚魂為何源源不斷?安全乘坐你需要知道這些
- 為你揭開ICU的神秘面紗
- 水,這東西……
- “美人魚”——儒艮
- 飛天航路越千年
- 山桃一枝報春來
- 想打噴嚏別忍著 傷了鼓膜劃不來
- 有種自戀叫過度自責
- 遼闊海疆守安寧 艦艏行處是長城
- 靠輸液預防腦卒中靠譜嗎?
- 防治流腦切莫“重少輕老”
- 關燈玩手機可能誘使青光眼發作
- 那只會敬禮的猴子
- 經典的魅力:大數學家的混沌史話
- 為什么說 “一鴿勝九雞”
- 打破物理規律的怪石頭
- 不緊跟前車可減少“幽靈堵車”
- 能不能吃“苦” 基因說了算
- 你經常被負面情緒困擾嗎?
- 源遠流長的機器人
- 世界一流的民辦大學會是什么樣
- 這10種病都犯在一個“飽”字上!
- 準確預報天氣還是件挺難的事
- 腿上的“小蚯蚓”
- 人類制造的最后一臺機器?
- 新血液檢測法能診斷多種早期癌癥
- 糖炒栗子為什么要用黑砂?
- 為啥總覺得餓? 都是激素惹的禍
- 助眠產品真能讓你睡個好覺?
- 太陽要變“冷美人”
- 四瓶礦泉水重量背起就走 “空調背心”投放市場
- 研究稱母海獅可憑視覺辨別其幼崽
- 動物衛士劉秀梵:“擒”病于未然
- 獵豹為什么跑得快
- 掰響手指容易 掰清原因很難
- 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 特斯拉發布最快電動跑車 未來也許會飛
- 用micro:bit打造區塊鏈
- 南北半球冰火兩重天 地球到底怎么了?
精品推薦
- 臨夏州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6/15℃
- 澳門05月30日天氣:多云,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3/28℃
- 木壘縣05月30日天氣:陰轉多云,風向:西北風,風力:3-4級,氣溫:17/9℃
- 鹽城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大豐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東北風,風力:<3級,氣溫:23/19℃
- 溫泉縣05月30日天氣:晴,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2/6℃
- 策勒縣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26/13℃
- 城中區05月30日天氣:小雨轉中雨,風向:東風,風力:3-4級,氣溫:24/10℃
- 高雄市05月30日天氣:陰,風向:無持續風向,風力:<3級,氣溫:34/26℃
- 臺中市05月30日天氣:多云轉陰,風向:北風,風力:3-4級轉<3級,氣溫: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