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禽流感首次侵入法國家禽養殖業2015-05-26
- 我國首先研制成功豬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2015-05-26
- 我國科學家克隆出18個水稻性狀基因2015-05-26
- 轉基因技術在林業領域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2015-05-06
- 我國利用蜈蚣草修復污染土壤2015-05-26
- 二氧化碳:植物的止汗藥2015-05-26
- 基因時代的美國農業2015-05-06
- 新型生物農藥——植物激活蛋白2015-05-26
- 綠色化學農藥的創制研究2015-05-26
- 我國已成功培育利用300種野生動植物2015-05-26
- 轉基因抗缺鐵稻米研究進展2015-05-26
- 新型的生物肥料市場擁有巨大空間2015-05-26
據《科技日報》2006年2月27日報道 最近幾天,法國的廣播電視和報刊雜志等所有媒體都將禽流感當成了報道重點,原因很簡單,因為現在的法國,上至政府要員,下到平民【全文閱讀】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對由復旦大學、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中國農科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合作完成的豬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成果進行了評審鑒定。該項研【全文閱讀】
日前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克隆出一批水稻農藝性狀相關基因,其中有18個具有明顯應用前景,同時還建立和完善了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技術平臺。 【全文閱讀】
中國官員27日表示,轉基因技術在中國林業領域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全文閱讀】
新華網北京2006年2月20日電 中國科學家利用蜈蚣草等植物“吮吸”砷、銅和鋅等重金屬元素的技術已日趨完善,可望從根本上解決礦藏開采過程中對下游地區造成【全文閱讀】
全球二氧化碳水平增高以氣候變暖的形式讓人們汗流浹背,但同時,大量二氧化碳卻導致植物排出的水分減少,從而造成了全球的淡水流失。這是一項新研究利用計算機模型得【全文閱讀】
如今,農業科學技術兩大熱門專題是動植物的基因組成以及化石燃料轉換成可更新燃料。 【全文閱讀】
植物激活蛋白是利用生物高新科學技術從微生物中分離提取的一種新型結構蛋白。它能啟動植物體內一系列代謝反應,激活植物自身免疫系統和生長系統,從而抵御病蟲害的侵【全文閱讀】
11月7日,中國科學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組織專家在北京對上海有機所呂龍研究員與北京化學所王梅祥研究員聯合申請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綠色化學農【全文閱讀】
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與利用是一對不可化解的矛盾嗎?國家林業局近兩年的實踐給出了否定的回答:2005年我國野生動植物培育利用和進出口共實現總產值約1570億元,企業固定資【全文閱讀】
科學家首次證明了一種人工培育的富含鐵元素的稻米可以增進人們的營養水平。他們說,這樣的稻米品種有朝一日可以有助于對抗一種營養不良。這種營養不良會影響將近20億【全文閱讀】
山東、河南數十萬戶農民正轉向“生物農業”。兩地農民現在施肥,基本上是施用生物復合肥,與以前使用化學肥料相比,現在的蔬菜葉更綠,玉米能更好地度過旱季,土壤也【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