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你的心理“壓力閥”2015-06-05
- 學做自己的“心理醫生”2015-06-05
- 切莫‘心罰’孩子2015-06-05
- 父母要重視兒童心理衛生2015-06-05
- 中年期心理衛生2015-06-05
- 心理治療之魔力來源2015-06-05
- 中國社會學專家呼吁中年人改變生活觀念2015-06-05
- 簡而易行的心理按摩法2015-06-05
- 神秘而誘人的“直覺”2015-06-05
- “非典”時期的怕和愛2015-06-05
- 要想長壽 遺忘是寶2015-06-05
- 研究顯示:原諒別人有益健2015-06-05
如果你在抱怨現代生活的壓力太大,你快被“逼瘋”了,請你立刻停止這樣的想法,因為你心理的“壓力閥”就操在你手上,是你而不是別人在控制給你“加壓”還是“減壓”。在同樣的負擔下【全文閱讀】
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承擔各自的社會責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生問題。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系在發生變化,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也是多種【全文閱讀】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家長體罰孩子的現象(尤其在城市)是大大減少了。但還是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對“不爭氣”的子女出言訓斥與嘲諷,這就【全文閱讀】
學齡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是身心發育半幼稚半成熟的過渡時期。此期間的孩子敏感、脆弱,各種不利因素的刺激,如父母期望值過高、學習負擔過重、愿望和可能性達不到統一、虐待或溺【全文閱讀】
中年期大致從30-55歲或30-60歲,是以軀體和心理從成熟到衰老的變化的標志來劃分這一年齡階段的,是由青年向老年過渡的階段,也是人生的鼎盛時代。【全文閱讀】
“心理治療有用嗎?”“到底心理治療的療效何來?”“只是兩個人坐下來談談話而已嗎?”不,絕不是如此,否則每人每天都在與人談話,為何還有這么多的心理困擾與障礙!在我腦海里不斷【全文閱讀】
“上班疲勞戰,下班打沖鋒”,是現在一代中年人工作、生活的形象描繪,他們不僅工作負擔重,而且家庭負擔也不輕松。他們中有的人由於沒有處理好工作、家庭、健康等的關系,不幸得重病【全文閱讀】
美國加州“心術研究所”執行主任德博拉·羅斯愛博士說:“一個人每天可以慢跑8公里和攝取各種健康食品,但同親屬或同事發生一次爭吵就能毀掉他幾天生活的質量。”由此看來,心理健康遠【全文閱讀】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為探求化學元素之間的規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長的時間,卻未取得突破。他把一切都想好了,就是排不出周期表來。為此他連續三天三夜坐在辦公桌旁苦苦思索,試圖將自【全文閱讀】
W老師的第一封信【全文閱讀】
★忘掉年齡,保持旺盛活力。人的生理年齡是客觀的,但心理年齡則不同,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狀態。有人剛過花甲之年,就不斷暗示自己老了。這種消極心理是健康長壽的大敵。俗話說:“人不【全文閱讀】
最近,美國密歇根一家醫學院對71名曾受到過不同程度傷害的志愿者進行了血壓、心率和肌肉緊張的測試研究,發現當他們被要求忘記那些受到傷害的往事并在心中原諒傷害者時,各項指標均比【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