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復脊髓的幾種有潛力的新技術2015-06-11
- 肺泡腔內纖維連接蛋白、透明質酸積聚于博萊霉素致肺損傷2015-06-11
- 科學家發明液體纖芯波導管2015-06-11
- 蠶絲“織”皮膚有望取代自體皮移植2015-06-11
- 農作物育種向虛擬分子設計邁步2015-06-11
- 解開玉米遺傳秘密的新線索2015-06-11
- 新分子技術 戰勝細菌藥物抗性的希望2015-06-11
- 能利用22種氨基酸合成蛋白的細菌2015-06-11
- 植物酵素作用隨在細胞內的位置改變2015-06-11
- 美研究人員利用羽毛開發環保塑料制品2015-04-29
- “超級綠色技術”成為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關鍵技術2015-04-29
- 保護濕地助地球健康的呼吸2015-06-11
研究人員證明將細胞移植到因脊髓損傷遭受破壞的區域的新方法和處于試驗階段的藥物在治療脊髓損傷方面很有潛力。新的研究表明一種被移植到脊髓受傷的小鼠中的特殊類型的細胞能夠形成髓【全文閱讀】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仿真出蛋白質在某些重大疾病如阿茲海默癥、帕金森氏癥或狂牛癥中,是如何集結成群。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決定拍成影片。【全文閱讀】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制出以液體為纖芯的光波導管,使光可以定向無損地穿過芯片上的液體。這一光學傳感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用于制造檢測單分子的化學和生物學傳感器。 【全文閱讀】
皮膚深度燒傷后的植皮對患者來說可謂“拆東墻補西墻”,即便如此也難以完全恢復原有的皮膚外觀和功能。但是,記者從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絲綢會議獲悉,這類傳統的自體皮移植方式有可能【全文閱讀】
“十五”期間,八六三計劃增設了現代農業技術主題。該主題的設置旨在突破一批對我國農業發展和農業高技術產業開發帶動性強、覆蓋面廣、關聯度高的核心技術、共性技術和配套技術,重點【全文閱讀】
玉米是一種重要的農作物,現在研究人員對玉米的遺傳本質和進化歷史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中,首次確定了玉米的基因數量約為59000個并且確定了它們的相對位置。這些發現分四篇文章敘【全文閱讀】
細菌對抗生素藥物的抗性發展一直是臨床感染疾病治療以及藥物研發等方面的一件棘手的事情。最近,伊利諾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能夠戰勝細菌對抗生素抗性的新方法。通過將一種天【全文閱讀】
加利福尼亞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及Skaggs Institute for Chemical Biology in La Jolla的一個研究小組對一種大腸桿菌進行修飾,使其能夠利用22種氨基酸的遺傳密碼。【全文閱讀】
長久以來科學家認為個別的酵素具有取決于分子形狀之特定、單一的任務。根據上述,酵素僅能藉由累積多次改變形狀的突變演化,來產生新作用,該演化可能花上數千代。目前,美能源部所【全文閱讀】
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正在試驗用羽毛等材料制造能降解、有利于環保的生物塑料,據稱用這種塑料制造的花盆等制品廢棄后可很快降解。 【全文閱讀】
在天津大學出席超臨界流體技術國際會議的海內外專家指出,被稱為“超級綠色技術”的超臨界流體技術已成為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的關鍵技術。【全文閱讀】
濕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3大生態系統。濕地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促淤造陸、減少沙塵暴等巨大生態功能,同時濕地也是生物【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