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I級鐵路增建二線站前工程第二標段的線路平面布置如圖5-1所示。
主要工程情況如下:
路基土石方共26萬m3,無特殊處理路基。
單線橋梁3座,均為旱橋,無高墩,上部結構為簡支T梁。鉆孔樁直徑為1.2m,樁長為22~25m。某根鉆孔樁施工過程為:在終孔后進行了清孔;在檢驗孔底沉渣厚度滿足規范要求后,立即進行了鋼筋籠吊裝,由于設備故障導致鋼筋籠吊裝共耗時4個小時;鋼筋籠吊裝后,立即安裝導管進行了水下混凝土灌注。在該樁成樁后質量檢測時發現該樁底部有0.6m厚沉渣。經查看施工記錄,泥漿含砂量不超標,其他指標合格,混凝土灌注過程順利。
單線隧道1座,長3800米。在進口、出口各安排一個作業面施工,月進尺處在行業平均水平。隧道II級圍巖長600m,III級圍巖長2000m,IV級圍巖長1200m。II級圍巖采用全斷面法施工,施工工序如圖5-2所示。
沿線兩個既有車站均需改建,改建內容為:車站A增加三條到發線,車站B拆除一條運煤專用線。兩個車站的地形地貌基本一致。
全線軌道結構采用有砟軌道,采用換鋪法鋪設無縫線路。車站A和車站B均具備設置鋪架基地的條件(T梁預制場設在鋪架基地內)。計劃在其中一個車站處設置鋪架基地,配置一套鋪架設備,先向一端鋪架,然后調頭再向另一端鋪架。
本工程的營業線為繁忙干線。施工單位在營業線施工中,因機械侵限導致中斷鐵路行車7個小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80萬元,未造成人員傷亡。
業主要求本標段總工期為24個月,自開工后第15個月開始鋪架。
1.第二標段的正線長度是多少千米?
2.根據背景資料,指出造成鉆孔樁底部0.6m厚沉渣的原因。
3.指出圖5-2中臨時設施C、工序Ⅱ和工序V的名稱。
4.鋪架基地應設置在哪個車站處?并說明理由。
5.根據背景資料,應先向哪個方向進行鋪架施工?并說明理由。
6.針對背景資料,根據《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此次鐵路交通事故屬于什么等級?
1.正線長度是:119.5千米。
2.原因是:鋼筋籠安裝時間長;沒有進行二次清孔,在澆筑混凝土前沒有進行沉渣厚度檢測。 3.C為棧橋(或仰拱棧橋)。工序Ⅱ為初期支護。工序Ⅴ為二次襯砌。
4.(1)選擇在A車站處設置鋪架基地。
(2)理由:A車站處有省道,交通方便,便于運輸,;鋪架基地可利用A車站增建的到發線,做到永臨結合,減少土石方,節約用地,降低成本。
5.(1)應先向終點(或大里程)方向鋪架。
(2)因為鋪架開始時隧道還未完工,不能滿足鋪架要求,且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工;而本工程的路基、橋梁工程量不大,難度不高,在開工后15個月內能完成大部分工程,不影響鋪架施工。先向終點方向鋪架能盡量避免鋪架窩工,避免鋪架設備反復調頭。
6.屬于較大事故。
暫無解析
改建營業線和增建第二線的施工測量,在()均與新線相同。
按《水利工程建設程序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設程序的最后一個階段為()。
某工程, 施工總承包單位 (以下簡稱 “乙方”)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示范文本)》(GF1999一 0201 )與建設單位 (以下簡稱 “甲方”)簽訂了施工總承包合同。合同中約定開工日期2005年 3 月 1 日,乙方每月 25 日向甲方提交已完工程量報告,工程進度款支付時間為次月8 日。甲方依據合同推薦某電梯安裝單位(以廠簡稱“丙方”)作為本工程電梯安裝施工單位,丙方與乙方簽訂了分包合同。甲方委托監理公司對工程實施施工監理。乙方工程經理開工前對本工程今后的工作作了如下安排:
(1)由工程經理負貴組織編制“工程施工經管實施規劃“;
(2)由工程總工程師負責建立工程質量經管體系,由工程生產經理負責建立安全經管體系并組織實施;
(3)由工程行政經管人員負責對所有安全施工的技術要求進行交底;
(4)由工程商務經理負責與勞務作業層、各協作單位、 發包人、 分包人的組織協調工作,解決工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5)由工程經理負責組織有關單位進行單位工程竣工驗收。
樓蓋和屋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墻和柱采用砌體結構建造的房屋屬于()體系建筑。
以下有關安全的說法中正確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