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以定性分析為主的公共政策評估的程序。
(1)首先認定承受政策風險的利益相關者,任何一項公共政策必然要設計或多或少的利益相關者,有些人是政策執行以后的受益者,有些人則是受損者,進行以定性分析為主的政策評估時,必須特別注意潛在的政策執行后的利益受損者。 (2 分)
(2)界定出政策利益相關者的政策認知,尤其是其利益訴求,對待政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應該采用開放性的、不存在任何偏見的態度。 ( 1 分)
(3)營造質化評估的網絡與方法。采取人性關懷與社會互動向結合的方式。 (1 分)
(4)尋找各種利益訴求的平衡點,即找出各種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使各方面的利益訴求能夠達到平衡并逐漸趨向共識。 ( 1 分)
(5)對于沒有達成共識的政策訴求設定一個妥協的日程表。 ( 1 分)
(6)盡可能更多地采集與妥協議程相關的信息。 (1 分)
(7)建立利益相關者的政策論壇。 (1 分)
(8)將已達成妥協和共識的政策訴求形成報告。 (1 分)
(9)將尚未達成共識的各種政策訴求按照上述順序重新建構一次。 (1 分)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