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運燮詩作《山》的藝術特色有( )
A、排比復沓手法的運用BCDE
詩歌體現了“九葉派”將形象、思想、情感融為一體的藝術追求。一是巧妙的構思,詩人將矛盾現象作為構思的基礎,揭示出詩人不滿足于現狀、不懈追求的精神境界,帶給讀者豐富的心理感受。二是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詩人貼切地把追求者比喻為山,再擬人化地展示山的遠大追求。三是注重節奏而不刻意限定形式的現代主義特征。詩歌的長短隨詩意而定,整體呈現出一種自由的美感。
試論林徽因小說《九十九度中》的主題思想和藝術特征。
“相”的本義是()
閱讀孫犁的散文《織席記》,結合作品,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評論文章。
要求:(1)簡要闡述作品的主題思想。
(2)簡要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
(3)觀點鮮明、分析細致、條理清楚、語言通順、書寫整潔。(20分)
(附孫犁《織席記》原文)
織席記
孫犁
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從南幾縣走過來,在蠡縣、高陽,到處是紡線、織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還冷冷清清的時候,那線子市里已經擠滿了婦女。她們懷抱著一集紡好的線子,從家里趕來,霜雪粘在她們的頭發上。她們擠在那里,急急賣出自己的線子,買回棉花;賺下的錢,再買些吃食零用,就又匆匆忙忙回家去了?;丶衣飞系奶柌湃诨怂齻冾^上的霜雪。
到端村。集日那天,我先到了席市上。這和高、蠡一帶的線子市,真是異曲同工。婦女們從家里把席一捆捆背來,并排放下。她們對于賣出成品,也是那么急迫,甚至有很多老太太,在乞求似地招喚著席販子:“看我這個來呀,你過來呀!”
她們是急于賣出席,再到葦市去買葦。這樣,今天她們就可解好葦,甚至軋出眉子,好趕織下集的席。時間就是衣食,勞動是緊張的,她們的熱情的希望永遠在勞動里旋轉著。
在集市里充滿熱情的叫喊、爭論。而解葦、軋眉子,則多在清晨和月夜進行。在這里,幾乎每個婦女都參加了勞動。
那些女孩子們,相貌端莊地坐在門前,從事勞作。
這里的房子這樣低、擠、殘破。但從里面走出來的婦女、孩子們卻生的那么俊,穿的也很干凈。普遍的終日的勞作,是這里婦女可親愛的特點。她們穿的那么講究,在門前推送著沉重的石砘子。她們的花鞋殘破,因為她們要經常在葦子上來回踐踏,要在泥水里走路。
她們,本質上是貧苦的人。也許她們勞動是希望著一件花布褂,但她們是這樣辛勤的勞動人民的后代。
在一片燒毀了的典當鋪的廣場上,圍坐著十幾個女孩子,她們坐在席上,墊著一小塊棉褥。她們曬著太陽,編著歌兒唱著。她們只十二三歲,每人每天可以織一領丈席。勞動原來就是集體的,集體勞動才有樂趣,才有效率,女孩子們紡線愿意在一起,織席也愿意在一起。問到她們的生活,她們說現在是享福的日子。
生活史上的大創傷是敵人在炮樓“戳”著的時候,提起來,她們就黯然失色,連說不能提了,不能提了。那個時候,是“掘地梨”(注: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可食用)的時候,是端村街上一天就要餓死十幾條人命的時候。
敵人決堤放了水,兩年沒收成,抓夫殺人,男人也求生不得。敵人統制了葦席,低價強收,站在家里等著,織成就搶去,不管你死活。
一個女孩子說:“織成一個席,還不能點火做飯!”還要在冰凌里,用兩只手去挖地梨。
她們說:“敵人如果再呆一年,端村街上就沒有人了!”那天,一個放鴨子的也對我說:“敵人如果再呆一年,白洋淀就沒有鴨子了!”
她們是絕處逢生。對敵人的仇恨長在。對民主政府扶植葦席業,也分外感激。公家商店高價收買席子,并代她們開辟銷路,她們的收獲很大。
生活上的最大變化,還是去年分得了葦田。過去,端村街上,只有幾家地主有葦。他們可以高價賣葦,賤價收席,踐踏著人民的勞動。每逢春天,窮人流血流汗幫地主去上泥,因此他家的葦子才長的那么高。可是到了年關,窮人過不去,二百戶窮人,到地主家哀告,過了好半天,才看見在錢板上端出短短的兩戳銅子來。她們常常提說這件事!她們對地主的剝削的仇恨長在。這樣,對于今天的光景,就特別珍重。
1947年3月(選自《白洋淀紀事》)
下面的古注術語中,可以用于聲訓的是()
給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標點。
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者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者至平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后宮臨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頭平原君笑應曰諾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而殺吾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余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曰勝因此待諸君者未嘗敢失禮而去者何多也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于是平原君乃斬笑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者因謝焉其后門下乃復稍稍來(《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