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是統計工作的靈魂。那么如何評估統計數據的質量?
評估統計數據準確與否,常用的方法有邏輯判斷法、指標平衡法、賬戶體系法和數學模型法。邏輯判斷法是全憑統計工作者的經驗和對數據的敏感性進行判斷的,其主觀意識強,說服力弱。指標平衡法就是利用某些指標之間的平衡關系,驗證相關的指標值是否準確。數學模型法主要有趨勢模擬評估法,該方法是利用統計的時間序列數據構建趨勢變化模型,對序列的變化趨勢進行擬合,通過比較實際值與模擬的預測值的離差來評估數據的質量。建立和使用數學模型,是需要某些假設條件的,而經濟的運行是不可能完完全全按模型規定的方式去運行的趨勢模型用于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讓人們能夠大致把握現象的發展趨勢,其科學性是無可非議的。
趨勢模擬評估法存在兩個缺陷:
(1)預測值本身并非現象的真值,預測值本身的可靠性還有待于驗證;
(2)建立趨勢變化模型需要足夠多的歷史數據才能保證預測效果 ,在實際操作中 ,其工作量大 ,可操作性就差。
暫無解析
新的國民經濟核算國際標準將研究開發成果、計算機軟件、娛樂、文學或藝術品原件等知識產權納入GDP核算范圍。試分析若采用新標準,可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依據統計調查原理,簡述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調查方法。
以下是某國家某年份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單位:億元):A.各產業增加值:第一產業102,第二產業1906,第三產業2630。B.生產稅凈額340,勞動報酬2618,固定資本消耗727。C.政府消費433,個人消費2648,貨物與服務出口474,貨物與服務進口362。D.國民總收入4697,國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1.按三種方法計算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缺失項目根據已知數據推算。2.計算有關的結構指標,并據此說明該國經濟的基本特征。
《統計資料保密辦法》規定,屬于國家秘密的統計資料分為()。
在國家統計調查項目中,屬于新的、重大的統計調查項目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