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公元前 228 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 親率大軍北伐曹魏,突襲祁山(今甘肅),任命自己十分賞識和器重的參軍馬謖為前鋒, 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 ,并一再告之要 “戒之!戒之!”。馬謖到達街亭后,自以為熟讀兵書、胸藏韜略、足智多謀,且久為參軍,剛愎自用地認為“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將大軍布于山上正是致勝之秘訣” 。故不顧副將王平的再三勸阻, 違背諸葛亮的部署, 舍水源上山扎營。魏國派大將張邰進軍街亭, 察馬謖含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縱火燒山,大破蜀軍,蜀軍潰敗。馬謖棄山而逃,街亭失守,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大軍退回漢中。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教訓,痛心疾首: “用馬謖錯矣。”遂強忍悲痛,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 斬首示眾,并以用人不當為由自貶三等, 同時擢升王平為討寇將軍。馬謖在臨刑前致書諸葛亮: “垂相待我如子, 我尊崇垂相如父, 我雖死無恨于黃泉之下也。”斬首之時,諸葛亮老淚縱橫, 漢中蜀軍將士亦無不垂涕。后人有詩曰: “失守街亭罪不輕,堪嗟馬謖枉談兵。轅門斬首嚴軍法,拭淚猶思先帝明。”
請運用領導科學的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提示:
(1) 分析蜀軍街亭失守的原因。
(2) 該案例給予現代領導的啟示。
(1)答:街亭失守表面上是因馬謖剛愎自用, 實為諸葛亮用人失誤所致。馬謖熟讀兵書、足智多謀。作為參軍,出謀劃策是她的強項, 然而缺乏實戰經驗, 作為一軍統帥的諸葛亮因賞識馬謖的智謀過人, 明知馬謖無實戰經驗且驕傲固執, 還堅持派馬謖鎮守街亭,棄之所長,用其所短,結果造成街亭失守;
(2)答:①選才用人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能之一, 能否正確地選才用人關系到社會進步、 國家興衰和事業的成敗。 街亭失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諸葛亮用人不當所致。
②用人的關鍵是揚長避短,人事相宜。案例中,諸葛亮恰恰違背了這一用人原則。 實際生活中,畢竟全才是不多見的, 人才大多具有專業性和某些特長, 適應不同的崗位職責。 領導用人就是要發現人才的某種優勢, 并恰當地進行人與事的配置。
該案例中,諸葛亮賞識馬謖的足智多謀,且委以參軍, 這沒有錯,問題在于不適當地將其用作前鋒指揮官,終于鑄成大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表明了從嚴治軍、賞罰分明的態度,既有失守街亭問責的無奈,又有痛失馬謖的不舍,還有用人失誤的深深的自責。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