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公務員培訓評估的主要環節。
一、培訓總體評估,培訓總體評估著重于三個方面的考察,即培訓需求、培訓的規劃設計以及培訓機制等。
1、培訓需求評估主要針對不同層次(個人的,組織的,戰略的)培訓需求,找到存在的問題和差距,認清培訓需求的方向;
2、培訓的規劃設計評估主要監控規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培訓機制的評價著重于考察培訓的管理和施教機構在管理與組織培訓的過程中能否實現既定的培訓目標。
二、受訓者反應評估,學員是接受培訓的主體,他們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有一定的發言權。他們是培訓評估活動中的重耍信息來源。受訓者反應評估主要針對三方面進行:
1、對培訓內容方面的評估。如培訓的內容是否有用、清晰、有趣,培訓的教材選擇、培訓的速度是否適當。
2、對培訓方法的評估。如教師講授水平、培訓方式是否合理有效,案例分析或其他互動式培訓能否調動學員的積極性等。
3、對培訓后勤保障的評估。如教學設備的準備、教學環境、住宿伙食交通等。
三、受訓者知識、技能學習成果評估,這是在培訓即將結束之前,通過對受訓者在培訓期間所學知識和技能結果的直接評價,進而掌握培訓效果的方式。這項評估側重于兩個方面:
1、學員在培訓中的學識增長情況,可通過書面考試或診斷性測試來進行;
2、學員行為方式的改進,可通過觀察、角色表演、模擬環境、工作實例、行為測試等多種
方法進行;
四、個人績效的評估,它仍是培訓評估中至關重要的方法。因為它關系到培訓的最終目標是否達成,學員是否將培訓中獲取的學識和改進的行為轉化為良好的工作績效。個人績效的
評估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領導和組織人事部門來考察學員在培訓后的行為表現;
2、比較法,通過學員在培訓前后的績效比較,也可將受過培訓的學員和未受過培訓的人員進行比較,明確培訓對受訓人員是否產生積極的效果;
3、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或與受訓者面談的形式,了解他們培訓前后績效的變化。
五、組織績效的評估,提高組織績效是組織投資培訓人力資源所要得到的最終目標。大致可
使用兩方面的評估方法:
1、客觀指標測量法。確定一系列評估標準,以判斷組織的服務質量(服務受抱怨比率、節約資源比率等)、生產力水平(工作完成率、工作完成準時率)是否得到提高。
2、主觀評價法。由于測評不可能使全部的指標都量化,也不可能達到以完全客觀的方式來體現績效,因此,主觀評價也成為組織績效評價的一種重要方式。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