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政策調整采取漸進方式的合理性,試析中國改革采取漸進路線獲得成功的原因
(1)現成利益結構限制,重大斷裂型調整易激化利益沖突。 (2)現行政策制約。
(3)漸進式調整符合大多數人的意愿。 (4)可以減少改革成本。
(5)全面徹底改革難以被大眾接受,人類理性局限。 (6)社會穩定所需。
暫無解析
美國政府的政策效能主要取決于()。
根據拉斯韋爾的觀點,公共政策學應是一門()。
1999年6月初,某市一名初三學生因不堪承受過重的學習壓力在家中自殺身亡。此事件在廣大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中小學學生負擔重、壓力大的問題一時成為公眾議論的中心話題,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該市的日報、晚報、電視臺、電臺就此事件做了大量報道,反映了學生、家長、教師、中小學負責人以及有關專家等多方面的意見。盡管對此事件見仁見智,意見不完全一致,但大家普遍認為,政府應盡快采取適當措施切實減輕中小學學生負擔。為此,該市政府就此問題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指示市教育局在兩個月之內拿出一個減輕中小學學生負擔的具體方案。1999年8月末,在征求有關專家及相關方面的意見基礎上,該市教育局出臺了一攬子旨在減輕中小學學生負擔的措施,包括限定課時、控制家庭作業數量、嚴禁利用節假日上課等。
實際上,中小學學生負擔過重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對此問題,公眾已議論了多年,有關專家也呼吁了多年,但政府始終沒有采取任何政策措施,直到這一悲劇性事件發生后,該市才出臺了減輕學生負擔的政策。請分析本案例中社會問題進入政策議程的條件,你認為該市在這方面應吸取什么教訓?
政策執行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是()。
公共政策研究組織的最主要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