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運用(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 題
“大洋一號”是中國第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自1995 年以來,這艘船經歷了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查多個航次的任務。今年,它又完成了歷時45 天、航程 6208 海里的綜合海試任務。對不熟悉的人而言,()。在這里,重力和ADCP實驗室、磁力實驗室、地震實驗室、綜合電子實驗室、地質實驗室、生物基因實驗室、深拖和超短基線實驗室等各種實驗室________, 分布在第三、四層船艙。由于船上配備了很多先進設備,人不用下水就能進行海底勘探。比如, 深海可視采樣系統可以將海底微地形地貌圖像傳到科學考察船上。猶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____, 并可根據需要____________ 地抓取礦物樣品和采集海底水樣;深海淺層巖芯取樣鉆機可以在深海底比較堅硬的巖石上鉆取巖芯。“大洋一號”的遠航活動,與鄭和下西洋相呼應。600 年前。偉大的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600 年后,“大洋一號”不斷進步,____________ ,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奧秘,開發海洋資源,以實際行動為人類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國人民的貢獻。
17.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 這艘船經歷了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大陸架勘查多個航次的調查。
B. 這艘船執行了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和多個大陸架勘查航次的任務。
C. 這艘船經歷了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完成了多個航次大陸架勘查任務。
D. 這艘船執行了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專項的多個遠洋調查航次,完成了多個大陸架勘查航次的任務。
18. 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 “大洋一號”的實驗室很多,就像迷宮一樣
B. “大洋一號”有十幾個像迷宮一樣的實驗室
C. 走進“大洋一號”,猶如進入了一座迷宮
D. 進入迷宮一樣的“大洋一號”,會分辨不出方向
19.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 分)
A. 一應俱全一覽無余易如反掌東山再起
B. 應有盡有一覽無余輕而易舉再接再厲
C. 一應俱全一目了然輕而易舉東山再起
D. 應有盡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厲
17.B 18.C 19.B
暫無解析
怎樣才能有效推進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給材料續寫三句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所給示例相同。諸子爭鳴、造紙印刷、筑長城開運河,中國人民具有偉大的創造精神。材料:奮斗團結夢想建強國謀復興御外侮衛家國脫貧困奔小康墾田拓海開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災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濟
材料一: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進行科學實驗衛星提前并圓滿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過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信安全是國家信息安全和人類經濟社會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來,人們對于通信安全的追求從未停止。然而,基于計算復雜性的傳統加密技術,在原理上存在著被破譯的可能性,隨著數學和計算能力的不斷提升,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可能性與日俱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說:“通過量子通信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利用量子調控技術,用一種革命性的方式對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操縱,從而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經典信息技術的瓶頸。”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量子密匙分發和量子隱形的傳態,量子密匙分發通過量子態的傳輸,使遙遠兩地的用戶可以共享無條件安全的密匙,利用該密匙對信息進行一次一密的嚴格加密,這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內容量子隱形傳態,是利用量子糾纏特性講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通過隱形傳輸實現信息傳送。(摘編自吳月輝《墨子號”,搶占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人民日報》2017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偉的導師安東·蔡林格說,潘建偉的團隊在量子互聯網的發展方面沖到了領先地位,量子互聯網是由衛星和地面設備構成的能夠在全球范圍分享量子信息的網絡。這將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為可能,同時也使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新的控制遠距離量子聯系的實驗。目前,潘建偉的團隊計劃發射第二顆衛星,他們還在中國的天宮二號空間站上進行著一項太空量子實驗,潘建偉說,未來五年“還會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個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潘建偉是一個有著無窮熱情的樂觀主義者,他低調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心,稱中國政府將會支持下一個宏偉計劃——一項投資20億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計量和量子計劃的五年計劃,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歐洲2016年宣布的旗艦項目,投資額為12億美元。(摘編自伊麗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帶到太空又帶回地球的物理學家》、《自然》2017年12月)材料三:日本《讀賣新聞》5月2日報道:中國實驗設施瞄準一流(記者:蒔田一彥、船越翔)在中國南部廣東省東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帶,中國剛才剛建成了大型實驗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該實驗設施建設費用達到23億元人民幣,3月正式投入運行。中國是繼美國、英國、日本之后第四個擁有同樣設施的國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設施中心主任齊藤直人說:“雖然日本在技術和經驗上領先,但中國發展得實在太快,亞洲的中心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移。”中國推進的這類大型工程還有很多。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幕。政協委員潘建偉被媒體記者團團圍住。潘建偉是利用2016年發射的“墨子號”人造衛星進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團隊負責人,其團隊2017年以后相繼發布了多項世界首創的實驗成果。潘建偉今年當選美國《時代》雜志“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使用人造衛星的實驗要耗費巨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還在猶豫不決、日本的研究人員還在猶豫不決,日本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在踏入他國難以涉足的領域,領先世界”。(摘編自《參考消息》2018年5月7日)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野歌李賀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又變為春柳,條條看即煙濛濛。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哪些相關方協作?簡述各方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