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人們確定和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基本遵循,人生價值評價主要是指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的客觀規律,其評價的根本尺度是()
D
暫無解析
黨的十七大通過的黨章把“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一起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寫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其原因在于社會和諧是()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大量農民轉向非農產業,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現象日益普遍,農業經營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截至2016年6月,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已超過30%,流轉土地4.6億畝。當前,為解決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人不再種地、種地的人又沒有相應權利這一突出問題,我國在深化農村改革方面作出的重大制度創新是()
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搞了個新經濟政策,但是最后蘇聯模式僵化了”,列寧新經濟政策關于社會主義的思路之所以“比較好”是因為:()
某地區進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現霧霾,而一旦出現大風天氣或等到春暖花開后,霧霾就會散去或減少。從該地區較長時間的數據變化看,經過人們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總量在持續走低;但在某些時段,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指數會迅速攀升,甚至“爆表”。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凸顯了大氣污染防治的一個特點:天幫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與“天幫忙”之間的對我們正確處理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之間辯證關系的啟示是()
1921年3月,俄共(布)召開十大,決定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過渡到新經濟政策。在實施新經濟政策期間,列寧對蘇維埃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刻的理論思考,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論述,其主要內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