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基礎是唯物史觀關于()。
A、總體的人在總體的歷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原理D
暫無解析
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的正義戰爭。抗戰初期,在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共兩黨軍隊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戰役是
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愿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取得重要積極成果,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洋務派興辦近代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洋務派興辦洋務派新政的主要目的是()。
唐朝詩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兩句詩蘊涵著時間一維性的哲理。下列詩句中蘊涵相同哲理的是
2015年10月1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成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度尼西亞維卡公司牽頭的印尼國企聯合體正式簽署組建中印尼合資公司協議,該公司將負責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至萬隆高速鐵路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中國高鐵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表明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