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A、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時,就不可能同時再作限制解釋,但這并不意味著對乙法條中的“暴力”也須作擴大解釋AD
答案:AD。解析:擴大解釋與限制解釋是兩種方向相反的解釋方法,在同一次解釋中,不可能對同一法條中的同一用語既作擴大解釋,又作限制解釋。故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時,就不可能同時再作限制解釋。但是,對于不同法條中的同一用語可以作方向不同的解釋,這一現象屬于“同一用語的含義相對化”。故對甲法條中的“暴力”作擴大解釋并不妨礙對乙法條中的“暴力”作限制解釋。A項正確,當選。
在客觀內容上,強制猥褻、侮辱罪中的“侮辱”應當與“猥褻”性質相同,需要侵犯被害人的性羞恥心,屬于廣義的性犯罪范疇;而侮辱罪中的“侮辱”只需具有損毀他人名譽的性質即可,故二者的客觀內容不同。在主觀內容上,強制猥褻、侮辱罪的主觀故意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猥褻、侮辱行為會侵犯他人的性羞恥心,但仍然強行實施該行為;而侮辱罪的主觀故意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為會造成敗壞他人名譽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故二者的主觀內容也不同。B項錯誤,不當選。
即便符合當然解釋的內在邏輯論證,其結論也完全可能因超出法條用語可能文義的含義而違反罪刑法定原則。例如,倒賣飛機票是比倒賣車票、船票危害性更為嚴重的行為,根據當然解釋,理應將倒賣飛機票的行為予以定罪處罰。但是我國刑法只規定了倒賣車票、船票罪,如果硬將飛機票解釋為車票、船票,進而將倒賣飛機票的行為以倒賣車票、船票罪論處,則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特別注意,當然解釋也必須受罪刑法定原則的約束,在根據“舉輕以明重”入罪時,案件事實一定要符合刑法規定的構成要件,不能簡單地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更為嚴重為由從而以犯罪論處。C項錯誤,不當選。
對刑法分則條文的解釋總是在兩個價值之間尋求平衡:一是分則條文不能突破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這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形式要求;二是分則條文必須符合刑法規范的保護目的,這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實質要求。只有同時符合這兩個要求的解釋結論,才是良好的解釋結論。D項正確,當選。
故本題選AD。
關于事實認識錯誤,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關于數罪并罰,下列哪些選項是符合《刑法》規定的?()
某市西區治安聯防隊行使該區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權。某日聯防隊員李某抓獲有盜竊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說出自己真實姓名,李某用木棍將其毆打致傷。王某向法院請求國家賠償,應由()承擔國家賠償義務。
關于徇私枉法罪,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甲男(15周歲)與乙女(16周歲)因缺錢,共同綁架富商之子丙,成功索得50萬元贖金。甲擔心丙將來可能認出他們,提議殺丙,乙同意。乙給甲一根繩子,甲用繩子勒死丙。關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