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搶劫出租車,將被害司機尸體藏入后備箱后打電話給堂兄乙,請其幫忙。乙幫助甲把尸體埋掉,并把被害司機的證件、衣物等燒掉。兩天后,甲把搶來的出租車送給乙。乙的行為構成何罪?()
A、搶劫罪CD
本題考核搶劫罪、包庇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和幫助毀滅證據罪。本題中,乙并沒有在甲剛著手實行或者實行搶劫的過程中以共同搶劫故意參與犯罪,故乙并不構成搶劫罪共同犯罪,A項錯誤。幫助當事人毀滅證據,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幫助毀滅證據罪。該罪與包庇罪的區別要點在于:包庇罪具有向司法機關提供虛假的證據材料欺騙司法機關從而包庇犯罪人的性質,而幫助毀滅證據罪只是單純地幫助犯罪人毀滅證據,并沒有做假證明欺騙司法機關從而包庇犯罪人。本題中,乙的行為并不是提供假證明欺騙司法機關,只是單純幫助當事人毀滅證據,構成幫助毀滅證據罪。故B項錯誤,D項正確。根據規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本題中,乙明知是犯罪所得而收受出租車,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因此,C項正確。
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在不同的情況下仲裁庭能夠作出不同的裁決。下列相關仲裁裁決的說法哪些是準確的?
甲盜掘國家重點保護的古墓葬,竊取大量珍貴文物,并將部分文物偷偷運往境外出售牟利。司法機關發現后,甲為毀滅罪證將剩余珍貴文物損毀。關于本案,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
關于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的判斷,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案情:
趙某與錢某原本是好友,趙某受錢某之托,為錢某保管一幅名畫(價值800萬元)達三年之久。某日,錢某來趙某家取畫時,趙某要求錢某支付10萬元保管費,錢某不同意。趙某突然起了殺意,為使名畫不被錢某取回進而據為己有,用花瓶猛砸錢某的頭部,錢某頭部受重傷后昏倒,不省人事,趙某以為錢某已經死亡。剛好此時,趙某的朋友孫某來訪。趙某向孫某說“我攤上大事了”,要求孫某和自己一起將錢某的尸體埋在野外,孫某同意。
二人一起將錢某抬至汽車的后座,由趙某開車,孫某坐在錢某身邊。開車期間,趙某不斷地說“真不該一時沖動”,“悔之晚矣”。其間,孫某感覺錢某身體動了一下,仔細察看,發現錢某并沒有死。但是,孫某未將此事告訴趙某。到野外后,趙某一人挖坑并將錢某埋入地下(致錢某窒息身亡),孫某一直站在旁邊沒做什么,只是反復催促趙某動作快一點。
一個月后,孫某對趙某說:“你做了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你將那幅名畫給我,否則向公安機關揭發你的殺人罪行。”三日后,趙某將一幅贗品(價值8000元)交給孫某。孫某誤以為是真品,以600萬元的價格賣給李某。李某發現自己購買了贗品,向公安機關告發孫某,導致案發。
問題:
1.關于趙某殺害錢某以便將名畫據為己有這一事實,可能存在哪幾種處理意見?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關于趙某以為錢某已經死亡,為毀滅罪證而將錢某活埋導致其窒息死亡這一事實,可能存在哪幾種主要處理意見?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孫某對錢某的死亡構成何罪(說明理由)?是成立間接正犯還是成立幫助犯(從犯)?
4.孫某向趙某索要名畫的行為構成何罪(說明理由)?關于法定刑的適用與犯罪形態的認定,可能存在哪幾種觀點?
5.孫某將贗品出賣給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為什么?
下列哪些情形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