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學習是否有意義,關鍵在于幼兒采用哪種學習方式。
1、正確錯誤
幼兒學習是否有意義,除了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活動的內容。
方老師在剛剛成為幼兒園教師的時候,憑著自己對幼兒教育工作和幼兒的熱愛,全身心地投入幼兒的教學工作中,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她親切和藹,在教學活動中盡量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學到知識。很快,方老師成為一個受幼兒和家長歡迎的“好老師”。
但是方老師自己總覺得還不夠,開始了深刻的反思。為什么教師教學很投入,但教學效果卻并不那么理想?這樣的教學是孩子們應該需要的嗎?孩子們他們到底需要什么?諸如此類的教育問題充滿了方老師的頭腦,她開始大量地閱讀教育書籍,反復思考并不斷地開展各種有益的嘗試。她給自己定了新的發展目標:不再做一個只管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而要做一個有思想、有血有肉、充滿情和愛,能給予幼兒智慧和愉悅的全方位的教師。
請根據教師專業發展的相關理論分析方老師作為教師的成長歷程
( )提出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一切觀念都來自后天的經驗,而不存在什么天賦。
為什么說幼兒園全面發展教育的各個方面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關系?
教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在家看過的圖書拿到幼兒園,使圖書角內容豐富,體現了( )的原則。
陳鶴琴先生首先提出幼兒教育應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