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接任三(2)班班主任老師,全校聞名的“小魔王”—陽陽成為了我的學生,開學沒幾天,陽陽的問題便接踵而來,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 單腿盤坐在座位上,書包隨意扔在地上,和同學鬧矛盾后就動手打人……如何改變他的這些毛病呢?我利用兩周的時間認真觀察陽陽,發現他有許多的毛病,但也有不少優點,比如酷愛閱讀,數學成績好……于是,我請他在全班全班交流讀書心得,陽陽非常高興的接受了任務。他利用課余時間認真查閱資料確定內容,反復練習講解,陽陽在班上的讀書交流獲得成功。此外,我還和數學老師商量,讓陽陽擔任數學課代表,同時擔任半組數學作業的改錯任務,陽陽非常認真負責,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給同學糾錯講題。
漸漸的陽陽改變了以前的毛病,還積極參加學校的興趣小組,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頸部,和以前相比判若兩人。
請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價“我”的教育行為。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倡導的堅持以人為本,必須以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的主體出發點的學生觀,具體如下:
首先,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具有身心發展規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小魔王”陽陽雖然有不足之處,但是“我”并沒有放棄他,反而看到他有發展的潛能,不斷挖掘陽陽的優點,耐心對他進行教育,最終使陽陽各方面都有發展。
其次,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學生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材料中“我”通過認真觀察陽陽,一點一點地慢慢引導,幫助他發揮自己的優勢,不僅利用他酷愛閱讀的興趣,讓他分享讀書心得,而且還利用他的數學特長,讓他擔任數學課代表,對他進行因材施教,從而使得他漸漸地改變了以前的不足,有了明顯的進步。
最后,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學生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有主觀能動性。材料中“我”沒有試圖改造學生,而是尊重他的意見,通過讀書交流會、數學作業改錯任務等活動對他進行教育,使得陽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地承擔數學作業改錯任務,積極參加興趣小組。
因此,“我”的教育行為充分踐行了新課改“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值得繼續發揚和堅持下去。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