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正在布置作業:“每個生字寫5遍。”就聽有個同學小聲說:“都會寫了,還讓寫!”我沒說話就下課了。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會上,我提出了“教師怎樣留作業?”的問題。經過商討,同學們一致同意:常規性的作業應該寫,但可以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其他時間可以做自己更感興趣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寫作業成了他們自己愿意做的一件樂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請你從職業理念的角度,評析這位老師的做法。
這位老師的做法有很多可取之處,值得我們借鑒。
首先,這位老師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大膽改進自己的教學。在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后,這位老師不是惱怒和簡單處理,而是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寫作業成為學生自己愿意做的一件樂事,這位老師積極反思、大膽嘗試的做法符合終身學習的教師觀。
其次,這位教師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實踐的反思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再次,這位教師的教學觀已經從關注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由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決定多寫或少寫”,從最后的效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最后,這位教師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掌握作業的數量,符合素質教育觀中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
暫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