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較好地反映膽囊濃縮功能的造影方法是
A、靜脈法膽系造影B
口服法膽系造影屬生理排泄法造影,口服對比劑后12至14小時,可較好顯示膽囊濃縮功能,而其余靜脈法或直接引入法造影,因對比劑濃度大,造影時間短,而不能較好顯示膽囊濃縮功能。
男,55歲。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5年,肝區隱痛2個月。腹部B超提示肝后葉直徑約2cm的低回聲結節。對診斷最有意義的實驗室檢查是
男,25歲。肛門劇烈疼痛伴異物感1天,局部有腫物突出。平素便秘,無便血史。查體:T35.6℃,肛門口見直徑2.0cm腫物,稍硬,呈暗紫色,觸痛。最可能的診斷是
反應肝纖維的血清學指標是
女,50歲。皮膚、鞏膜黃染2個月。進行性加重,伴厭食、乏力。大便灰白,體重減輕3Kg。查體:皮膚、鞏膜黃染,肝肋下3cm,邊緣鈍,無結節,可觸及腫大膽囊,Murphy征(—)。血清總膽固醇、結合膽紅素、ALP、γ-GT均顯著升高,CA199升高。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是
女,30歲。面色蒼白半年,2個月前診斷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查體:貧血貌,皮膚鞏膜輕度黃染,脾肋下2cm。血常規:Hb78g/L,WBC4.4×109/L,Plt72×109/L,Ret0.14。最可能出現結果異常的實驗室檢查是